- 相关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掌声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掌声的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掌声》。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利用这个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三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悟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充分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这一板块,我利用现成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两次不同的掌声中感受掌声有不同的意义,为下面学习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在这块中,由于本课难读的字词、句段较多,我在教学时,先从字词入手,再过渡到句段,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读通、读好语言材料。
第三、四板块:走近人物,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我在教学这两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感受忧郁、自卑的英子,接着让学生感受开朗、自信的英子,然后让学生在英子前后的强烈变化中寻找变化的原因,我认为这样来设计教学步骤,学生较容易理解,也为后面突出掌声的作用做好铺垫,更有利于通过此环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英子在两次掌声中的变化和对学生的情景设置,“你想对英子说点什么?”来激发学生对别人的爱,在爱中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最后,在英子的来信中感受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再将这种鼓励上升为人间大爱,就此为结束语结束课文。
第六块:板书设计
忧郁开朗
掌声自卑自信
这样的板书对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七板块:作业设计
读了英子的来信,请你给英子写写你想对她说的话。布置此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谢谢您们!也希望各位能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改进。
掌声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是小语第十一册“体育”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与体育有关,虽然题材风格不同,但是都充分展现体育运动的“力与美”,颂扬了体育精神的伟大。
本篇课文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记叙了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在训练、比赛中的几件事,塑造了一个鲜活感人的女排队长形象,再现了她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到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发生距离现在有20几年了,学生对那段中国排球的历史,对人物所具备的体育精神,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尤其,这是一篇以体育为题材的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作品,对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还不十分明确。因此,六年级的教学应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质疑—合作解疑—创意表达”的学习过程,感悟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文章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悟鲜活的女排队长的形象,理解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质疑研读法”,借助动态画面的“直观感受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质疑————————————解疑————————————拓展
(问题意识)(合作意识)(运用意识)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排球比赛片断,让学生感受赛场上的激烈气氛以及队员的拼搏精神。
2.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3.导入:八十年代初,女排姑娘用她们勇于拼搏、顽强奋战的体育精神,为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扬眉吐气。人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女排姑娘们。我们更应该把掌声送给这位在赛场上至关重要,却默默无闻的女排姑娘。(板题)
(评:课始,利用音像再现排球赛场上激烈拼搏的场景,渲染了气氛“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质疑课题,发现问题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问题:1、她是谁?
2、为什么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为什么设计这个质疑的环节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前,我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想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成为思维的起点,激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读书和补充资料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课前我和同学们共同查找中国女排的有关资料,了解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而我专门收集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队力挽狂澜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的精彩录像。
我想利用比文字更形象,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动态的画面,缩短学生认知水平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比赛中的一个场面。看后,请同学们谈感受。
看这个动态录像的目的是:虽然只是比赛的一个片断,但我希望同学们通过动态画面,能感受到中国女排夺冠的艰辛,能体会到在赛场上体现的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为深入研读文本作铺垫。
为什么要我和同学们一起查找资料呢?
因为新课标中提到,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的对话过程,要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是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是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这样,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我们教师也才能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我设计在第三个环节中解决第二个问题。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理论中强调,的主体问题
三、围绕主线,研读解疑
这是全课的重中之重,我所采用的学法指导:一条主线:围绕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我把它预设为全文的主体问题。以一问抵多问,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读文,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两个层次:自由读书,圈点、勾画、批注
小组讨论,沟通、交流、启发
1、抓住事例,理解人物
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结合语句谈一谈你为什么要把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
预设汇报:朝夕苦练—————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由误会郎平到冰释前嫌体现她率直诚恳,胸怀宽广,了解队友————聪慧过人、球艺高超
使学生明确,典型事件可以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交流汇报
(一)体会孙晋芳刻苦训练,球技高超。
1、走廊里,孙晋芳已经挥汗如雨。原来漂亮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她一边托,一边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五百多下。(“挥汗如雨、湿淋淋、粘、浸染、轻轻一拧、一滩汗水”这些词语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朗读体会。)
2、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边闪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
3、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用比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4、无论多么险恶的来球,经过她的手一调整,一缓冲,顷刻间就化险为夷,变得平和起来。
(“调整、缓冲、顷刻间、化险为夷”等词语写出了孙晋芳球技高超。)
(二)体会孙晋芳心胸开阔,与队友配合默契的内容。
1、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决心继续磨炼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体会“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2、她熟知每一个同伴的性格、脾气、体质和技术,比赛时总号着她们的脉搏给球。
3、她如电的目光飞扫而过,灵敏的头脑迅速进行分析,而且马上用手势回答同伴。(“熟知、号着脉搏给球”、“飞扫而过”“迅速、分析、马上”等词语体现了孙晋芳团结、协作的精神。)
4、于是,一套眼花缭乱的快速打法:平拉开、短平快、交叉纷纷呈献在你的眼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目的在于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三个步骤:突出主线,明确事件—抓住事例,理解人物—个性选读,体会写法以此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主线,明确事件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围绕孙晋芳写了几件生活中的小事?
使学生明确在写作中,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更为真实;
3、个性选读,体会写法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一说为什么?
在畅所欲言中,使学生明确人物个性化语言的描写,外貌,心里的细节描写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最能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
此时,在读思,读议,读写的三结合中,既感悟鲜活的女排队长的形象,又体会到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预设难点。
在同学个性品读之后,我顺学而导,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拓展练笔,个性表达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文章的结尾的一段话为读写结合点:
如果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比为一颗颗璀糜的珍珠,那么,孙晋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钱,把颗颗珍珠串连在一起,中国女排才成为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战斗集体。
1、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那么孙晋芳;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
这样有梯度的练习,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差异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完成。在互相启发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语感。
2、孙晋芳市场上的灵魂,她收到这一半的掌声当之无愧。可是,孙晋芳在刻苦训练的时候,想到掌声了吗?在团结拼搏的时候想到掌声了吗?
孙晋芳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不是为了,而是为了,为了,为了 ……
3、利用课后丁丁的视角,展开第三次练笔。
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一半给孙晋芳合适吗?如果同学们感到困惑,我准备了一个短篇,请同学们观看。
欢呼声和掌声还应分给谁一半呢?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写在我的视角中。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为什么突出强调读写结合呢?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在钻研教材时还尽可能的挖掘教材,设计练笔的机会。通过以上的环节,我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个性表达,这样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内涵,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统一的特点得以彰显。
七、说板书设计
顽强拼搏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团结协作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掌声的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9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献出我们的爱”这一主题编排,《掌声》一文告诉了我们爱就在你的举手之间。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力透语言文字,深知英子内心变化的过程,用心去感悟她的生活心态,读出情感,力达共鸣。
情感态度:在文本的言语基石上,领悟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关爱的美好情愫,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说教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
【说学法】
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注重了对于孩子学法的指导。新课标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的方式,因此我的学法是“读”占鳌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变化
1、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自卑忧郁)
2、(出示变化后的小英图片)现在的小英又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开朗,自信)
3、原来那么忧郁、自卑的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开朗自信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节演讲课,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对比,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做好铺垫。】
二、角色互换,体会“犹豫”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用横线把它画下来。)指名学生交流所划的3个句子。
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小英动作的词语。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英,我扮演小英的朋友,让小英说出心里话。然后一起体会小英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都转换角色当小英,老师则当“小英”的知心朋友。为小英向知心朋友吐真言,创设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的感性天地。在这一感性的情境中,学生设身处地,娓娓道来,自然、真实、真切。】
三、合作学习,一悟“一摇一晃”
1、你能想像一下小英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的吗?
用上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这样的句式。
小组间先说一说,再推荐代表发言。并指导学生把小英的这种艰难读出来。
【设计意图:如果说上一环节是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英子的内心,那这一环节则是走出内心,充分想象此内心在外表上的具体表现。我引导学生想像英子神情外表,感受英子的心情色彩,丝毫没有触及英子残疾的尴尬。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学生易于触摸,易于共鸣。】
四、设身处地,感悟掌声含义
1、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
a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赞赏和肯定。
2、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我抓住掌声的“骤然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英子流泪水”,引导体会后,出其不意地追问:掌声里,你真想对英子喊什么?你的掌声代表了什么?至此,学生激情涌动,闸门顿开,情感奔泻而出,掌声蕴含的“鼓励”“赞赏”便如期而至。】
五、再次想象,二悟“一摇一晃”
1、交流重点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表面上看,小英似乎还像上台时那样“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而实际上呢?谁能说说她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
还用上刚才的句式:我发现,她的头,脸,眼睛她感到。
【设计意图:一是走上讲台,一是走下讲台,同是“一摇一晃”,相同的是动作,不同的是内心,内心感受,内心的色彩。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这是难点。我运用对比法,在感悟上讲台“一摇一晃”的基础上,在学生领悟了两次掌声含义后,再次采用再造想象的方法,让学生还原英子走下讲台的神情和内心感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相似中对比,在对比中体会,促使学生对英子的领悟一下子跃升到了新的高度。】
六、以读代讲,巧悟文旨
1、同样的“一摇一晃”,不变的是姿态,改变的是心态。而这一切可喜的变化都是因为——掌声。(音乐起,出示小诗并让学生填充小诗后半段,交流汇报。)
2、(出示完整的小诗,全班齐读)
掌声,骤然间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是掌声,给了小英鼓励,是掌声,给了小英赞赏,掌声里,小英微笑着面对生活!
3、这鼓励的、赞赏的掌声,其实都是爱的掌声。(画爱心)然后老师引读小英来信。
最后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三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达到熟读成诵,实现整体升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填充的小诗,不仅有诗味,更是对全文内容的简洁梳理。最后通过教师引读,以读代讲,学生深情依依,巧悟文旨,恰到好处。】
掌声的说课稿4
一、 解读教材、设目标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整篇课文围绕“关爱与信任”的主题展开,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文章语文质朴、令人感动。因此,我打算凭借语言文字,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给英子的两次掌声中,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同学们对英子的爱,在感悟中学习语文,生成感情。
依据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自信和关爱的主题,还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拟定了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重点词句以及朗读感悟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去关爱他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 分析学情、做准备
在生活中有很多残疾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多数孩子都缺少关爱,因此自卑、冷漠,不懂得关爱别人,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他们的热情,让她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改变,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面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们正处于过渡时期,个性差别大,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她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和自豪感,老师必须及时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保持自信。要让三年级的孩子一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容易,就算是认真的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始终保持热情,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 渗透理念、谈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主要之一,不应以老实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同学们多读、多思考,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孩子们以“自读、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适时辅以感情在线,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让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亲身体验,自己质疑解惑。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说出自己真实的体验。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铺垫情感
1、通过说话随意导入,板书“掌声”
2、播放音乐、老师泛读课文
3、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在老师感情朗读的带动下,学生也有了读的欲望,接着我就让同学们来读,并提出读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年级的学生鱼鱼自己身的知识积累,语感等的限制,她们不会从一两遍读的的过程中完全解决读书要求,所以我设计了读带拼音的生字词——离开拼音读——放入句子读,这样的形式解决生字难句的问题。顺便也解决了两个多音字,一举两得。
(二)品读段落
精读 首先,我遵循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我没有根据课文的书写顺序来教学,而是分为了三个部分来进行
第一部分: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开始忧郁自卑的英子后来变成了开朗自信的小女孩。这其中是什么改变了她,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这时,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原因,由此再来学习2、3自然段。
第二部分:
1、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抓住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通过朗读感受痛苦无奈的`感情)
2、 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通过想象来体会掌声的含义:第一次掌声前,英子不敢上台,你想对她说什么?通过这一问让学生明白这掌声是对她的鼓励。第二次掌声前,英子表现的非常出色,你又想对她说什么?通过对他们的说话体验到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和赞赏。这所有的一切掌声仅仅只是掌声么?所包含的是什么?都可以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
3、 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出示英子信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让同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三)感情升华
教师播放《爱的奉献》,在歌声中总结掌声,并让同学背诵最后一段。
该环节目的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做对比,从效应感情变化中深化“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亮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冰晶暖暖爱意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布置作业
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对作业保持高度的热情,把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时使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孩子们的世纪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增强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掌声的说课稿5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掌
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适时的掌声,带给人的感觉是满足、美好与感动。不仅如此,掌声更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成就人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走入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首先谈一下我们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情感,扣住情感升华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
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英子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说导入,我们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式导入:学生把掌声送给上课的老师,再把掌声送给听课的老师。接着由老师过渡:掌声改变了文中的主人公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生活,看看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
【我们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从掌声入手,导入课题,通过过渡语让学生产生对“掌声”的疑问,激起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二)以读促情,感悟掌声。
1.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请学生划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并说说感受。
(1)交流句子:“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说说她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紧张而害怕)她紧张什么?又害怕什么?
(2)交流句子:“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把当时的心情说出来。师提问:小英,你在犹豫什么呢?你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你的眼圈儿怎么红了?体会小英痛苦又无奈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交流句子:“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说说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我们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通过对小英神态与动作的解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她当时的心情,与她自卑的心理相联系,从侧面表现“掌声”对她有着重要意义。】
2.感悟两次掌声。
(1)交流第一次掌声
先理解“骤然间”,体会同学们的掌声是自发的,并通过鼓掌体会什么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们骤然间响起了这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们想告诉小英什么?师适时评价、小结板书。并引导学生把把对小英的尊重与鼓励通过朗读读出来
【我们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变化。出示课文中心句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
(2)交流第二次掌声
师讲述英子演讲成功,请大家想象同学们会怎么夸英子,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些对英子的赞美都通过大家的第二次掌声表达出来了。紧接着交流: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后,英子想说什么呢,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请同学们把英子的感激读出来。接着再次引读第5自然段。
【我们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由重点词拓展开,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的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三)前后对比体会,感受英子的变化。
1.认识以前的英子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交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里能看出。学生可以知道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和她“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这两个信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腿患残疾的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感受残疾人会受到的嘲笑和委屈,并通过朗读体会她当时自卑的心情。
2.认识现在的英子
读读第五自然段,找找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学生,省略号中还包含着小英的其他变化,并交流,从中体会到英子已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孩子,明白是掌声让英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接着读读来信,体会她的感激之情。
【我们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为了通过对掌声前后性格变化的比较,引出学生的质疑:掌声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四)升华“掌声”。
1.引导学生 学会如何去爱:
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把掌声献给谁?除了掌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
式表达爱?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
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2. 激情结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师:在班级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时时需要爱,我们不仅要知道爱,更要学会爱!让我们给有困难的人一丝鼓励,给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持,给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相互关爱,共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
(五)最后说我的板书.
这一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虽经认真准备,但依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掌声的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的课文《掌声》。下面我就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 解读教材、设目标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整篇课文围绕“关爱与信任”的主题展开,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文章语文质朴、令人感动。因此,我打算凭借语言文字,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给英子的两次掌声中,让孩子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同学们对英子的爱,在感悟中学习语文,生成感情。
依据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自信和关爱的主题,还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拟定了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重点词句以及朗读感悟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去关爱他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 分析学情、做准备
在生活中有很多残疾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多数孩子都缺少关爱,因此自卑、冷漠,不懂得关爱别人,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他们的热情,让她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改变,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面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们正处于过渡时期,个性差别大,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她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和自豪感,老师必须及时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保持自信。要让三年级的孩子一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容易,就算是认真的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始终保持热情,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 渗透理念、谈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主要之一,不应以老实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同学们多读、多思考,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孩子们以“自读、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适时辅以感情在线,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让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亲身体验,自己质疑解惑。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说出自己真真实的体验。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铺垫情感
1.通过说话随意导入,板书“掌声” 2.播放音乐、老师泛读课文
3.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在老师感情朗读的带动下,学生也有了读的欲望,接着我就让同学们来读,并提出读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年级的学生鱼鱼自己身的知识积累,语感等的限制,她们不会从一两遍读的的过程中完全解决读书要求,所以我设计了读带拼音的生字词----离开拼音读----放入句子读,这样的形式解决生字难句的问题。顺便也解决了两个多音字,一举两得。
(二)、品读段落
精读 首先,我遵循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我没有根据课文的书写顺序来教学,而是分为了三个部分来进行
第一部分: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开始忧郁自卑的英子后来变成了开朗自信的小女孩。这其中是什么改变了她,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这时,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原因,由此再来学习2、3自然段。
第二部分:1.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抓住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通过朗读感受痛苦无
奈的感情)
1. 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通过想象来体会掌声的含义:第一次掌声前,英子不敢上台,你想对她说什么?通过这一问让学生明白这掌声是对她的鼓励。第二次掌声前,英子表现的非常出色,你又想对她说什么?通过对他们的说话体验到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和赞赏。这所有的一切掌声仅仅只是掌声么?所包含的是什么?都可以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
2. 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出示英子信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让同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三)感情升华
教师播放《爱的奉献》,在歌声中总结掌声,并让同学背诵最后一段。
该环节目的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做对比,从效应感情变化中深化“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亮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冰晶暖暖爱意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布置作业
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对作业保持高度的热情,把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时使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孩子们的世纪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增强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掌声的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各位能否在我说课前给点鼓励的掌声。谢谢大家!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在掌声的激励下,她变得乐观开朗。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掌声》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关注“爱”的主题,那是自然。但是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英子”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且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本,还能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但这些能力都是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课文课堂中不断地加强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本册“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和第一课时已有的学习基础,拟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
(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基于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一特点,我定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模块: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三)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接下来,具体谈谈每个模块的教学: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伊始,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地提问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样的导入即复习了全文内容,又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悄然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学生自主研读“掌声”段落:
首先是个人自由读二三自然段,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
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交流、点拨、感悟。本环节重点品析三个重点句:
(句子一、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句子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朗读铺情:
首先我用朗读铺情法品读句子一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子当时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小英子的害怕、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最终明白英子为什么会“犹豫”。
(2)想象育情:
师讲述,请学生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骤然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讲,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英子?
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
(3)追问生情:
在学生已入景入情时,导问:这一刻!你最想对英子说些什么?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鼓励)
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
(4)引读唤情:
是啊!此时的英子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
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句子二
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的朗读,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
(5)换位传情:
在学习句子三时,师问:此时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这个道理,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6)聚情导思:
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到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
(三)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1、拓展练笔,学会如何去爱: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先让学生从英子的来信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后随着音乐出示《爱的小诗》:引导学生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爱是给公车上的老奶奶让座,爱是给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爱是困难中一双双温暖的手,爱是雨中的一把小雨伞,爱是———————————————
爱是———————————————
2、激情结课:
在音乐中,师生一起诵读小诗,尔后,老师总结本课、本单元的主题。单元主题“爱的教育”的终级目标是什么?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六、说板书:
鼓励
忧郁掌声开朗
赞赏
掌声是本课的关键词,(忧郁、开朗)展现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的变化。(鼓励、赞赏)体现着两次掌声的不同,蕴藏文本内涵。一颗爱心即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点化文本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整个板书简洁美观,给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
七、说效果:
这是一篇充满暧暧、浓浓爱意的课文,不论是课文,还是英子,只要营造起一种合适的氛围,都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中,产生共鸣!撞出美好心灵的火花!我的语文课堂里经常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相信这次也不例外!当然,更高境界的效果,应该看孩子以后在学习、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表现出来爱的行为!请我们一起检阅吧!
朋友们,我们的掌声是对他人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吝啬您的掌声,让它响起来吧。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掌声的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这是新科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编者意在通过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爱、表达爱。《掌声》是一片新入选的记叙文,作者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经历。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这样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的机会。三年级学生,已适应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全新的结构和内容,乐于朗读新颖的课文。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心智能力和语文基础,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采用媒体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由外貌而悟内心的朗读感悟法和挖掘教材空白点等多种行之有效而又切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双基扎实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来,让暖暖爱意润心田。
因此,我确定了《掌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句,读懂课文。②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③积累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通过人物的外在动作和语言,由外向内感受人物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我主要采用变序教学,多媒体演示等引导学生对比体会,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我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挖掘教材空白点的想象说话来突破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设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深情导入:
播放《掌声响起来》MTW,在歌声中。这首歌曲《掌声响起来》深情动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掌声》同样感人至深。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继续体会掌声。
二、前后对照,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以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首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英子的神情,初步感受英子心理。其次组织学生细读第一自然段,从“总是”、“最后”、“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不情愿”等词语体会英子自卑、忧郁的内心世界。最后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传达出对英子内心感受的理解,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英子后来变成了什么样?用同样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这部分内容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运用前一段“看图、读文、抓重点词、朗读品味”的方法自学。用活泼跳跃的语调传递出英子自信、活泼的心理,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形象。
此时,教师顺势设疑过渡:从自卑到自信,从忧郁到开朗,是什么让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入到课文第三部分的学习。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请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划出两次写掌声的句子。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这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想起的?大家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英子听了掌声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3、组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品读课文,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进行说话练习。
重点带领学生学习写第一次掌声的部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第一次掌声是在英子经过思想斗争后走上讲台时同学们送给她的。请学生细读本段,勾画出写英子动作、神情的句子,以“犹豫”为切入点,体会英子此时内心的难过、矛盾、痛苦和害羞。请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假设自己就是英子的同学会怎样说,体会出第一次掌声里包含着的鼓励和信任。假设自己就是英子,此时此刻,会怎样想,怎样说,形象感受掌声的作用,并以此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发展语言。在此基础上,迁移学法,自主学习写第二次掌声的部分,那么,学生体会出的二次掌声中包含的赞扬与肯定的'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体悟掌声,作业练习,升华主题。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送出的掌声或得到的掌声。
2、教师一边完成板书,一边总结:这热烈的掌声中包含着鼓励和理解,包含着肯定和赞扬。这掌声就是一股爱的暖流,滋润英子的心田,拨动心灵的琴弦。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读一组名言。
4、此时此刻,相信学生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语要倾诉,一定有许多情感要表达,在《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抄写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从我的板书来看,只有八个词语,简洁大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像一篇微型教案,展示出我本堂课的教学思路:首先是英子前后的对比,然后是对掌声的理解。其中的两根箭头既表示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英子这一课文内容,又暗喻爱的暖流。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掌声的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第二课时内容:自主读悟,联系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文悟理。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同学们的掌声”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由“感受掌声——研讨掌声——拓展掌声——升华掌声”构建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掌声”照亮教学全过程。
(二)说学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受“掌声”
1.请同学们轻声读全文,思考:“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掌声?”
2.现在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小英开始演讲前,课文中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
独白: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重点,在学生充分读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理解全文的关键——“掌声”,为下文教学作铺垫。
(二)研讨“掌声”
1.现在小组讨论:小英演讲前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点句:(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体会“热烈、持久”词语中所表达的同学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领会同学们此时的掌声包含着鼓励、支持。
独白:该环节的设计是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小英感动得流泪的前后情感的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锁定独特对象,产生情感共鸣,由此而倍添亲切之感。
(三)拓展“掌声”
1.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内容,思考:在小英演讲结束时,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
2.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课件出示)“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赞赏、肯定。
3.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独白: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四)升华“掌声”
1.自由读全文,思考讨论:从那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体会她“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
2.领悟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齐读句子:(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讨论交流:“掌声”的内涵(鼓励、帮助、关心、支持)。
(3)再读该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4.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优美动情的歌曲,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升华感情:对,同学们,人人不仅需要掌声,也就是需要鼓励、帮助、关心、支持。人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缺点、甚至是缺陷,不应该自卑,应该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们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残疾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会遇到需要别人鼓励的时候。所以对别人的关爱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关爱献给别人。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独白:该环节设计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作对比,从小英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重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说板书
自卑 掌 忧郁
↓ 声 ↓
自信 活泼
说板书设计;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2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由于水平有限,虽然做了充分准备,还会存在许多不足,敬请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掌声的说课稿10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呈现出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经验感受等并不相同,而阅读教学又因为充满了人文色彩,学生在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时又能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让语文课堂真实而又隽永 ——《掌声》说课稿。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语文的特点出发。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换一句话说,就是从文本出发,这就包括对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学习既有一个学习语言文字基础的问题,也有一个打好人文底子的问题,这二者是统一的,是血肉相连的。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美丽!怎样感知,当然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知,除此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吗?语言感知具体表现在阅读过程之中,而且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不断在预设中生成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矫饰与做作,必须是真实的。语文课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人文情怀的留念,更应该是语言魅力的回味,又是隽永的。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对话中精神与语言的整体共提,并能让学生久久回味。
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设计思路
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予以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教育论文《让语文课堂真实而又隽永 ——《掌声》说课稿》。在操作模式的四个环节中,以读为主线:粗读感知课文内容;细读感悟文本情感;再读拓展文本外延。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切切关爱之情,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从而深深地陶醉于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努力学好母语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课题。由于老师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同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在不知不觉中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二、阅读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留下的问题。学生围绕着情境中的问题来读书,就会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
2、细读感悟,感受文章真情。阅读教学忌讳对文本语言过多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在这个环节中,仍然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之中,与人物同欢笑、共悲戚。
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应该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文静、默默、一角”感悟。)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感悟“立刻、低”)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英子的内心活动)
掌声的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掌声》,板书课题。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因生病落下残疾后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 感人至深。我觉得这篇课文不仅写好,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几乎每个班都具有那么一两个“被遗忘的角落”,可很多学生并不是都给予掌声的,很多时候都给予了轻视和打击,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如何再引申到现实教育,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了。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阅读他们大致能明白文章所讲的故事,但仍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难以明白“掌声”所具有的内涵,还有一些词语,如“忧郁”“骤然间”“犹豫”“经久不息”等需要结合语境理解。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设为: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
根据对学生学情预设,我把难点设为:领悟掌声内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掌声响起来》歌曲。
五、说教学课时
我把本节课按两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解决生字词,让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指导,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脉络。第二课时主要通过指导性朗读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掌声的内涵。第二课时为重点,下面我想通过板块教学的理念来说这节课。
六、说教学程序
本文的写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以小英的前后变化为线索,为了更好的切入重点,我使用板块教学,重新安排课文顺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读通课文
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掌声响起来》的音乐声中,很自然地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获得过掌声?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由此引入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解决难读字词,拿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提出疑问,若简单的问题直接做回答,若扣紧重点的问题可以适当板书。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可能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很难回答完整,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教师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脉络有一定整体感知。
第二板块: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打乱课文原有的顺序,主要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问学生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每天总是默默坐在教室一角的小英是什么一副样子呢?当他们看到同学们快乐玩耍的时候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接着要求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此时的小英,板书:忧郁。然后以“可是,现在的小英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5自然段的研读,要求用一个词概括此时的小英,板书:开朗。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小英由忧郁到开朗之后,我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出示第六自然段小英的一封信,强调“掌声”的作用,板书:掌声。接连问:掌声的作用为何如此之大,让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完全改变了?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掌声?自然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第三板块: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重点段,看看文中几次描写掌声,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细读描写掌声的两个重点句,品字词,重点理解“骤然间”和“经久不息”,接着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是在( )情况下,“骤然间”是毫无准备吗?第二次
掌声是在( )情况下,为什么掌声会“经久不息”?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读课文,至此学生对掌声有了初步了解,再要求学生划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以及同学们动作神态的句子,由动作神态想象小英和同学们的心理。教师描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句子1: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问:这时同学们心里在想什么?出示句子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问:如果你就是小英,你这时心里想什么啊?出示句子3: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问:座位离讲台虽然很近,可对小英来说却是非常遥远的,她迈开了艰难的第一步,此时大家都是紧张的只听见心跳声,告诉老师,你们注视的目光中要告诉小英什么?出示句子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的留下了眼泪。问:当小英成功的站到了讲台,同学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们急忙把掌声送给了小英,此时你是小英你是怎么想?出示句子5:小英向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问:此时的小英是一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感悟完这些句子之后,学生自由读,再个别读,学生点评,再齐读。
第四板块:现场采访,发展内涵
根据本班学生善于表演的特点,我让一个学生当小英,其他同学当记者,对微笑走下讲台的小英进行采访,要求采访的话都要围绕“掌声”来说,比如:当你刚刚站到讲台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之后是什么感觉呢?之类,然后再让几个同学当那个班级的学生,其他同学进行采访,也要求采访的话要围绕“掌声”来说,如:当看到小英站到讲台上时,你们为何给他掌声 ?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我先让学生同桌互说,再上台表演。通过设计这样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接着问:你认为哪些人需要掌声,为什么?现在你认为掌声是什么?此时要相机板书。(如鼓励、是赞赏、是尊重、是关爱??)再课件出示:掌声能给人( ),掌声能给人( ),掌声能给人( )??进一步发展了掌声的内涵。 到这里学生就基本领悟了掌声的深层意思,这时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有感情自由朗读,然后个别读,大家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尤其是“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句的理解。
第五板块: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课文结束后,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诗的语言写出自己对掌声的认识,内化掌声。不会用诗的语言用平常的话也可以。然后,点明掌声就是一种爱,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爱的表达方式,水到渠成,
升华了主题,接着进行对比,把自己班上所见到的一些轻视同学的现象列举出来,让学生说说看法,并说说以后应该如何做,恰当好处的地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把它写成一段话。”此项作业既深化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写片段的能力。
七、说 板书:
掌 声
忧 郁
↓
开 朗 掌声(鼓励、支持、赞赏、尊重??)
掌声的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本课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
(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
4、教学理念与策略
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一点突破法。所谓“点”指的是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的部位。本文的“点”就在于“同学们的掌声”。在学生质疑小英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后,逐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再深入理解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
2、悟读法。“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文的教学追求目标,要让学生有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品读、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体会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在学习最后一段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想把掌声送给谁?由此,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目标,针对教材,针对我的教学问题,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复习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词请生开火车读,同学们的词语记得很牢固。
2、自读自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原来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板书:忧郁)并体会英子的自卑和忧郁。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内心的同情,读出英子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紧接着导入课文第4自然段,就是这么一个自卑犹豫的女孩,后来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看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并根据课件出示的填一填,了解现在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板书:开朗)
3、比较质疑。(板书课题:掌声)
文中的这两个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的不同表现,第一自然段写英子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而第四自然段则写英子的开朗活泼。是什么改变了英子?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比较质疑:请你们把这两处片段对比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
掌声的说课稿13
一、教材解读:
1、文本细读:《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本课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
二、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三、流程预设:我的教学过程由三个模块组成。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复习导入:
出示本课词语请生开火车读。紧接着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这样娓娓道来:同学们的词语记得很牢固,那么上节课大家认识了一位年龄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是谁?(板书:英子)来,我们一起和她的打打招呼。我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课文里是介绍英子的段落,并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交流。学生的发言可能会集中在两个片段:
片段一: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片段二: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这两个片段都描写的英子在班里的表现。片段一是通过英子的动作展示掌声前英子的自卑忧郁,而片段二简单明了,可以一读带过。我是这样处理片段一的:
1、朗读感悟片段一:
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等字词品读体会,想象体验:每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游戏说笑的英子,天刚蒙蒙亮就要赶到学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个个同学离开后才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内心会怎样?引导学生想象英子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英子是个可怜、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的女孩。再对比体验,联系我们平日的快乐生活,对比体验英子忧郁孤独的生活,焕起学生对英子的同情。我这样说道:是啊,英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到操场上游戏,到舞蹈房跳舞,到林荫下散步,到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不愿意――,不愿意――,担心――所以她总是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那就是――忧郁!(板书:忧郁)面对着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就让我们读出内心的同情,读出英子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吧!
2、自读自悟片段二:了解英子的.开朗活泼 。(板书:开朗)
3、比较质疑。(板书课题:掌声)
文中的这两个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的不同表现,第一句写英子孤独、害羞、自卑、怕别人歧视,而后一句则写英子的开朗活泼。是什么改变了英子?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比较质疑:请你们把这两处片段对比着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又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扩展。把感悟引向深入。达到课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浓。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学生自主研读“掌声”段落。
[1]、 首先是个人默读,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这里我创设了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探究为目的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运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交流、点拨、感悟。
句子一、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句子二、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A、朗读铺情:
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地站”“一摇一晃地走”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当时害怕、矛盾、紧张、无助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读让小英的畏缩、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
B、想象育情:
请学生闭眼想象,我旁白。
就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整个教室顷刻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英子那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英子来说,显得那么漫长。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英子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那一刻”英子的心里会是怎样? 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学生沉浸在英子走上讲台的紧张与艰难的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唤起情感体验的冲动,掀起他们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
C、追问生情:
导问:这一刻!英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追问:就在此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响起。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
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英子原来想的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怕当众出丑的情况都没有出现,相反:她得到了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中有最真诚的鼓励和尊重,更有同学们对她的关爱和期待。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
D、引读焕情:
师引入:是啊!此时的英子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引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 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情地反复朗读第二句,这样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高潮,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促使学生生成“真正感人的爱的力量”这种生命化的感悟!
E、换位传情:
a、此时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英子什么?b、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想些什么?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学生就容易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中推测、想象、探索,感悟语言,体悟情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F、品读升情:
循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这两个词,在老师的语言引领下,通过一遍遍地回环朗读,让学生沿着这些字词铺设的英子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促使英子转变的情感世界 。鼓起勇气讲完故事的英子,再一次得到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 。此时此刻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她内心的感激,于是,她向大家──生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 生接: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掌声唤醒了英子的自信,掌声鼓起了英子的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听,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G、聚情导思:
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第一次掌声的背后是鼓励,这一次的掌声背后又是什么呢?这两次掌声的背后都藏着什么呢?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板书:爱)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并将这暖暖爱意融入学生的生命!至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
(三)、 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1、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引入: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瞧,英子来信了。(屏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想象: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联系生活:谈对“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理解。读书不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评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于是我让英子的“微笑着面对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以情导行,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
2、拓展练笔,学会如何去爱:从英子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把掌声献给谁?除了掌声,你还会选择什么方式表达爱?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当堂进行交流评价。
3、激情结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师:在班级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时时需要爱,我们不仅要知道爱,更要学会爱!让我们给有困难的人一丝鼓励,给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持,给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相互关爱,共同温暖!让世界充满爱!最后说我的板书:
四、板书设计:
英子 自卑 ↗ ↘开朗↘ 爱 ↗ 这一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虽经准备但依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评委专家多多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掌声的说课稿14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3课《掌声》,课型是阅读课。
《掌声》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原本自卑的残疾女孩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素材。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揣摩与体会,去感知小英掌声前后的变化,使他们在爱的熏陶下感情得到升华,也在掌声中经历成长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小英获得两次掌声的含义,难点是感受小英掌声前后的变化,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我采用了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班的戴天琦同学顺利通过了校园主持人的评选活动,成为了校广播站的主持人。请大家为她鼓掌。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掌声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掌声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中我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比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反复读几遍,再标出自然段。在此基础上指名通读全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读文中扫除阅读中的障碍,梳理思路,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为后面的精读品悟蓄积情感。
三、 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把第一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进行了对比教学,首先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小英?接着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默默地”去体会、感悟小英的自卑。然后以“文中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截然不同的小英。”引入到第五自然段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感知到小英的自卑、忧郁与自信、开朗之后,再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以“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怎样让学生真正的走近小英,了解小英呢?接下来我以“体会小英心理变化过程”为主线,贯穿在2、3、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自读重点段,交流体会;细读重点段,深入人物;再读重点段,抒发情感。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的.方式,保证了阅读的实效性,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真正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我让学生先抓住2、3自然段中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如“低头”“忧郁”“慢吞吞”“眼圈儿红了”等词语去细心品悟,再引导学生揣摩“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进而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初步感知人物心理活动。这个偶然的机会使自卑的小英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然而,经过内心的矛盾斗争后,她终于战胜怯懦,走上了讲台。
接下来出示思考题进行第四自然段的学习,1、文中的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2、它们包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这两次掌声对小英又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在默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全班汇报及教师的相机点拨,使学生明确两次掌声包含的意思分别是鼓励信任、赞扬与肯定。接下来细读课文,找出反映小英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流下了眼泪”“鞠了一躬”“微笑”等体会小英此时的心情,让学生充分的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人物心理活动。联系2、3自然段的描写,小英从刚开始的“犹豫”到最后“微笑着走下讲台”这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也参与其中,感同身受。相信学生与小英走得更近了。此时再读课文,学生已经蓄积了一份真实的情感——要为文中的小英喝彩!那发自心底的掌声一定会让朗读更真实、更精彩、更能表达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了理解文本内涵,感悟文章思想的目的。
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在学生正为小英的变化而感到欣喜的同时,我设计了“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等生动的情境,通过小英与同学们之间的对话,最终实现了让学生真正走入小英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心理,用自己的语言丰富“掌声”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包含着鼓励,代表着夸奖。小英自己又是怎样看待这两次掌声的呢?”由这个问题,我导入到六、七段的学习。通过自读、指名读小英的来信,谈感受,使学生再次体会掌声的力量、爱的力量。怎样让学生把感悟到的以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呢?我借用了文章精彩的结尾,通过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文章主题: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掌声给人以尊重,掌声给人以鼓励,掌声给人以支持。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掌声去鼓励别人。
四、 联系生活,延伸拓展。
我采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代表的是什么?一种关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还有许多的表现形式,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谈生活中的事例。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爱、鼓励、帮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五、 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针对拓展中学生的回答,我恰当地进行评价,并适时总结:是啊,爱是一杯热茶,爱是一声问候,爱是人类无私的奉献,让我们把心底的关爱用掌声来传递同时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文中的女孩,也献给那些需要鼓励需要帮助的人们。
掌声的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了书写,并初读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去和小英交个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吗?
1、学生听了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2、选取了“小英残疾”和“小英变化”的三个标志性句子,同时考察学生重点词语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1)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个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吗?由此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步: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这个环节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孩子们读第一段,并且提问:哪些词语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默默地、早早地)。并且适时地创设情境: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游戏时,英子却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的路上时,英子她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教室;下课铃响了,她却要——最后一个离开,感知英子内心的自卑,并指导学生读出忧郁自卑的小英子。(板书:自卑)
接着我接着引导: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创设情境:原来的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却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以前英子害怕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却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英子现在变得开朗和自信)(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同学们的掌声)
【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跳过了文本中表现“掌声”的段落,对教材的重组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英的前后变化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开朗?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股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学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三)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两次“掌声”背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表达出自己对掌声的体会,充分展示感悟的过程。
3、想象说话:“听到这样的掌声,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和相互启发中,逐渐清丰富起来,真正懂得“掌声’的内涵就是“爱”。
4、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读最后一种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体现本课的主题“爱”,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掌声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掌声的说课稿02-03
《掌声》说课稿01-01
《掌声》说课稿15篇01-01
《掌声》说课稿(15篇)01-01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2-23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1-16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1篇02-23
掌声的作文04-03
掌声的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