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孔子拜师》的说课稿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10-07 19:53:45
  • 相关推荐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拜师》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老师后,却依然拜老子为师,同时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孔子的故事。本课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起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榜样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并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的转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的掌握及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对于课文隐含的内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可以体会孔子不断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思考。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学生能熟练的书写生字,流利的阅读课文。

  (2)难点:学生能把握课文内容中蕴含的深刻含意,即孔子的学习精神,并引起学生对虚心学习、勤学好问、终身学习的思想有所思考。

  二、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是在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立的,所以,下面我开始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也喜欢表现自己,同时,此时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采用故事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体会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多媒体演示中了解更多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信息,这样他们在朗读课文中能更有感悟和感情。

  四、说学法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导入

  本课我将采用讲故事,图片演示以及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因为通过讲授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故事,以及呈现图片,学生就可以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孔子和老子,这样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新知。

  (二)新授

  1.初读感知。先让学生浏览并默读全篇课文,找出其中的生字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生字。接着同桌进行对读,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注意力,在倾听中纠正他人的错误。

  2.合作交流。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在自由朗读课文后相互交流,共同找出能引起思考的词语或者句子,同时小组学生共同理解和感悟这些词句,并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进行汇报,汇报完后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接着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熟悉课文之后,老师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读字卡片,引导学生依次的认出并读出本课的生字。

  4.引导大家一起理清全文思路和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句,并理解词句隐含的深刻含意。

  (三)巩固练习

  1.通过PPT展示重点字词,以及相关的解释。同时学生大声朗读几遍。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有感情并流利的朗读。同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找出其中读错的地方,或者感情还有待改变的地方。

  (四)小结

  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他们的总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也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不是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会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业:第一,用今天学习的生字先组成词语,然后造一个句子;第二,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然后写上原因;第三,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资料,比如说名言等,并和爸爸妈妈一起理解和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2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会用写关键词的方式来呈现板书,这样也会比较简明易懂,主要分两部分:

  生字:兼纳丘毫授

  知识联系:孔子----远近闻名的老师----拜老子为师---勤奋好学--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思想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士标:能联系上下文,利用补白和给词语换个说法等方式来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

  能力目标: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3.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

  1、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特地”、“毫不保留”等词语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打算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发情感。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的话。

  3、本节课的关注维度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才三年级,但我班学生的表达能力已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像程潇艺、祁致远等学生能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像季文静、徐仁贵等学生很少发言,还有部分学生表达时不够流畅、连贯。针对以上问题,在这节课中我将采取以下策略:⑴课前就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发放了预习要求,要求他们以作业的形式较扎实地完成预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上课时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要总是在优秀生的带领下完成学习目标,只有他们真正读懂了课文,他们才会乐于表达,才会愿意听别人说。⑵在感受人物的品行时,以学生的汇报交流为主,给他们表达的时间。⑶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复述别人的话,在倾听和模仿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用课文最后一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入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思考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用“──”标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他们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谈孔子的品行。通过研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等句子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如果学生在理解词语、感悟句子时有困难,我将采用给词语换个说法、创设情境、换位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三)谈老子的品行。让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并思考: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你又体会到了老子的什么品行?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等句子感受老子的谦虚等。

  (四)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用自豪的语气读文章最后一段,来赞颂两位大思想家的学识与品行。

  (五)以“我想对孔子说……”或以“我想对老子说……”为开头写或说几句话。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我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诵读、理解课后列举的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二是学生读一读他们课前预习时搜集的老子和孔子的名言。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亲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在诵读这些闪烁着先哲圣贤们智慧的名言中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四、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交流,我随机板书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画面、结合生活实际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体会句子的意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一起来分享一下孔子的名言吧。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2、(课件出示)指名读: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激趣导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齐读课题:“拜”是什么意思?

  ①请一生说后,我们来看看“拜”的象形字,学生猜测字意,教师总结:(左边表示手在作揖,作揖的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放在右手外侧。)(右边是磕头的样子),在古代,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②你能带着动作读课题吗?评价:我听出来了,孔子对老师特别尊敬。

  ③让我们一起来像孔子一样拜拜老师吧!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课文写了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如何向老师学习的。

  三、课文研读

  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学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你是在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你能读读这一段吗?

  ●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提问:“渊博”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儿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比较: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2、孔子的知识真得不够渊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远近闻名”

  3、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还要去拜师求学,了解了这些,你想对孔子说点什么?如此有学问的人还在不断学习,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这位圣人的敬意吧!齐读第一段。

  ㈡过渡:曲阜到洛阳远吗?多远?

  教师解说: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在四通八达的今天,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快也要八九个小时,孔子单凭一双脚出发了!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自己用心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给你印象很深,用小圆点画下来。)

  1、哪个词打动了你?生: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学生一起读词

  2、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词语吧。

  3、同学们,想穿越时空,去看看求学路上的孔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表达:我仿佛看见----------

  是啊,我也看见了,我看见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孔子穿着磨破的鞋,踩着滚烫的石头,气喘吁吁地赶路;

  在狂风雨的日子里,孔子?(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裤子上已是泥迹斑斑,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白天饿了,孔子?(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或采些野果填填肚子);

  渴了?(捧起溪水润润已发白的嘴唇。)

  晚上累了,孔子?(或躺在大树下,或睡在破庙里)。

  5、想着画面,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风尘仆仆的孔子来到洛阳城外,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老子。

  1、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分角色直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试着读出他们的语气。

  2、请一组合作读

  3、大家能发挥想象带着动作读一读吗?练读

  4、上台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孔子的谦逊有礼

  5、请问老子,您都70多岁了,为什么不在马车上等候而要“迎候”孔子呢?

  细细品味“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

  6、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小结: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㈣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读到这里,你想对孔子或老子说点什么呢?

  ㈤是啊,难怪: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看来,知识渊博固然让人看重,品行高尚更受人尊敬!(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堂总结

  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五、说作业设计

  对联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进生活,去收集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六、说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上联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下联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横批名垂千古

  本课时从“子曰”切入,引入“拜”的象形字,最后以对联结束,为课堂涂上一抹中华古文化色彩。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士标:能联系上下文,利用补白和给词语换个说法等方式来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

  能力目标: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3.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

  1、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特地”、“毫不保留”等词语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打算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发情感。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的话。

  3、本节课的关注维度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才三年级,但我班学生的表达能力已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像程潇艺、祁致远等学生能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像季文静、徐仁贵等学生很少发言,还有部分学生表达时不够流畅、连贯。针对以上问题,在这节课中我将采取以下策略:⑴课前就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发放了预习要求,要求他们以作业的形式较扎实地完成预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上课时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要总是在优秀生的带领下完成学习目标,只有他们真正读懂了课文,他们才会乐于表达,才会愿意听别人说。⑵在感受人物的品行时,以学生的汇报交流为主,给他们表达的时间。⑶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复述别人的话,在倾听和模仿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用课文最后一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入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思考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用“──”标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他们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谈孔子的品行。通过研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等句子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如果学生在理解词语、感悟句子时有困难,我将采用给词语换个说法、创设情境、换位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三)谈老子的品行。让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并思考: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你又体会到了老子的什么品行?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等句子感受老子的谦虚等。

  (四)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用自豪的语气读文章最后一段,来赞颂两位大思想家的学识与品行。

  (五)以“我想对孔子说……”或以“我想对老子说……”为开头写或说几句话。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我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诵读、理解课后列举的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二是学生读一读他们课前预习时搜集的老子和孔子的名言。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亲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在诵读这些闪烁着先哲圣贤们智慧的名言中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的交流,我随机板书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二、说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薯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这里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

  首先我紧扣课题,由“孔子还有哪些好的品行”这个问题开始,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段,并请他们把能表现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划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会读书,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质”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是重点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学这个重点去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紧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关键词,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孔子可能是怎么样的'?于是学生想到了他走得渴了,可能会去喝河里的水,想到累了睡在露天,可能会冻得发抖。学生还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没有灯光而摔跤,可能会碰到野兽,还可能会被荆棘划破!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想象到了生活场景,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当时路途中的艰难困苦。为下文理解“风尘仆仆”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第三是角色朗读,语境体验。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孔子和老子的话,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整堂课下来,感觉必竟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太远了,所以学生在理解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等词时,体会还不是很深刻,在有些地方显得有点乱,学生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如果上好此类课文,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去实践研究。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证。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们学科组全体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揭示课题。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本书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我想这样会使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同样,在教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来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一步感悟孔子的学习态度,这样,既符合重视句子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与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

  我的第四个教学环节是紧扣中心,谈孔子和老子。这一环节由“孔子和老子拜师的场面真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这一问题引入,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读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谈老子是怎么教学的,进一步认识孔子和老子,使他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丰满。

  我的第五个教学环节是拓展延伸,语言实践。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写话与古人进行交流,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我的第六个教学环节是以诗做结,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7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课书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因而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字义串联法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他们的精神。

  3、通过联想体味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坚强,通过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场景的练笔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设体现以下4个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教时第一个环节安排了开火车读词语,由字到词再到句,对字词进行训练,这对他们进一步理解好课文会有帮助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教语文。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人物品行。教学第二段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在书中画出来,让学生先对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个总体印象,然后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这句话的教学感悟他们的品质。老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体会孔子行路的艰辛。对话部分我们设计了通过自己读、男女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方式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让学生以读促思,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3 、这节课我们精心设计了两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个在第二段中,“风餐露宿”这个词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了“字义串联法”解词,并在“日夜兼程”这个成语中加以训练,还有“学无止境”这个词,让学生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4、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写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悟中练写,通过抓住对话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写一写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的场面,我们每一课书都将搭建写作的平台,将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分散到每一课书,每一节课之中,力争做到一课一个写作训练点,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环节紧凑,有详有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第二段,第三段孔子的学习情况和第四段点明主题的句子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凸显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既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了写作知识,还使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了人物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8、《孔子拜师》语文说课稿

  《孔子拜师》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8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课书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因而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字义串联法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他们的精神。

  3、通过联想体味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坚强,通过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场景的练笔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设体现以下4个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二教时第一个环节安排了开火车读词语,由字到词再到句,对字词进行训练,这对他们进一步理解好课文会有帮助的,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教语文。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人物品行。教学第二段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在书中画出来,让学生先对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个总体印象,然后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这句话的教学感悟他们的品质。老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体会孔子行路的艰辛。对话部分我们设计了通过自己读、男女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方式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让学生以读促思,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3 、这节课我们精心设计了两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个在第二段中,“风餐露宿”这个词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用了“字义串联法”解词,并在“日夜兼程”这个成语中加以训练,还有“学无止境”这个词,让学生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4、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写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悟中练写,通过抓住对话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写一写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的场面,我们每一课书都将搭建写作的平台,将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分散到每一课书,每一节课之中,力争做到一课一个写作训练点,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环节紧凑,有详有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第二段,第三段孔子的学习情况和第四段点明主题的句子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凸显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既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了写作知识,还使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了人物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复习生字词。

  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质疑导向。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探究体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

  (1)“风餐露宿”;

  (2)“日夜兼程”;

  (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学习升华。

  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分四步进行:猜谜导入、检查预习、读中感悟学习品行、拓展延伸

  【猜谜导入】

  课件逐一展示孔子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名人。在学生猜出孔子后再向学生展示20xx年9月28日孔子2560年诞辰祭孔大典图片。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一个小故事。

  设计的意图:帮助学生对孔子的了解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好词和易读错的词语如“风尘仆仆”的“仆”应读二声学生容易读成三声,要求准确响亮的读出来。先指一名学生,再全体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读音。

  2、理解词语

  因为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出示词语: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止境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以及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查字典、问家长、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习惯,同时也为后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段做准备。

  3、读准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准确、流利,能加上自己的感情更好,其他学生作评委,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易错难理解的词语大多都在其中,检验学生将词语放入课文能否读准,读流利。让其他学生做评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4、质疑问难

  学生交流预习课文时还弄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中对人物的称呼,孔子成老子“老聃”,孔子自称“孔丘”,而老子又称孔子“仲尼”,这些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提不出老师提出。通过课件向学生解释古人名、字、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初步了解古人名、字、号,也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行做准备。

  5、了解老子

  让学生说出孔子是拜谁为师?谈谈对老子的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老子的作为及影响有所了解。

  【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

  1、理解“学无止境”

  从文中找出孔子要拜师的原因,课件显示。文中共有两处。一处是第一自然段写到“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这句话意思学生比较好理解。还有一处是第二自然段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孔子回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思,再联系实际谈谈。如:爸爸、妈妈、老师……他们不断学习的事例。将两个原因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要想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就要不断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拜师目的切入,明白学无止境的意思,领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进而引入下一环节拜师的经过。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切入:为了让自己懂得更多,成为知识更加渊博的.老师,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拜师的经过如何呢?请同学们用心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感受深刻处做记号。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感悟,培养立阅读能力。

  交流感悟

  先是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分成三部分进一步引导体会。

  一是拜师途中,这部分主要体会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课件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先出示地图和网上搜集的一段新闻“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拜孔之行两个大学生骑自行车从洛阳到曲阜的报道”。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从曲阜到洛阳路途之遥远,步行之艰难。然后问“在20xx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一步一步走了几个月,这一路上他是怎样度过的呢?”学生会说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课件将字体变红。因为预习时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就让学生轻声读这两个词语,想象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教师创设情景:肚子饿了的时候,孔子……困了的时候孔子……刮风、下雨的时候孔子……并想象等到达洛阳后孔子的样子,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风尘仆仆”,这样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想象,使学生体会到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再让学生说说从“终于”一词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说拜师途中的艰难,也有可能体会到孔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洛阳的高兴心情,都可以,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二是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先是出示文中对话部分,指名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注意“你是、”引导读出“纳闷”的语气。课件将“迎候”和“等候”字体变红,引导学生区别这组近义词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对话中能体会出孔子和老子具有怎样的品行。然后带着谦虚有礼的语气齐读对话部分。

  再出示加上旁白的对话。了解“拜访”和“拜见”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又能感悟到人物怎样的品行。再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动作,展开想象两人合作进行对话表演。

  朗读形式是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进行。

  三是学习的过程

  倒数第二自然段简短的两句话,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好理解。重点抓住“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写出了孔子认真求学的态度,“毫无保留地传授”写出了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3、评价人物升华情感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和老子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再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敬佩之情,并教育学生学习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拓展延伸】

  问谁能背出孔子的名言指名背诵,并出示孔子名言。告诉学生:如果能将孔子的名言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激发课后学习的欲望。

  【课后练习】

  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孔子、老子,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老子

  学无止境

  远近闻名学问渊博

  谦虚好学谦和有礼

  谦逊有礼爱护晚辈

  认真求学诲人不倦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分四步进行:猜谜导入、检查预习、读中感悟学习品行、拓展延伸

  【猜谜导入】

  课件逐一展示孔子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名人。在学生猜出孔子后再向学生展示20xx年9月28日孔子2560年诞辰祭孔大典图片。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一个小故事。

  设计的意图:帮助学生对孔子的了解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好词和易读错的词语如“风尘仆仆”的“仆”应读二声学生容易读成三声,要求准确响亮的读出来。先指一名学生,再全体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读音。

  2、理解词语

  因为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出示词语: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止境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以及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查字典、问家长、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习惯,同时也为后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段做准备。

  3、读准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准确、流利,能加上自己的感情更好,其他学生作评委,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易错难理解的词语大多都在其中,检验学生将词语放入课文能否读准,读流利。让其他学生做评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4、质疑问难

  学生交流预习课文时还弄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中对人物的称呼,孔子成老子“老聃”,孔子自称“孔丘”,而老子又称孔子“仲尼”,这些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提不出老师提出。通过课件向学生解释古人名、字、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初步了解古人名、字、号,也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行做准备。

  5、了解老子

  让学生说出孔子是拜谁为师?谈谈对老子的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老子的作为及影响有所了解。

  【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

  1、理解“学无止境”

  从文中找出孔子要拜师的原因,课件显示。文中共有两处。一处是第一自然段写到“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这句话意思学生比较好理解。还有一处是第二自然段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孔子回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思,再联系实际谈谈。如:爸爸、妈妈、老师……他们不断学习的事例。将两个原因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要想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就要不断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拜师目的切入,明白学无止境的意思,领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进而引入下一环节拜师的经过。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切入:为了让自己懂得更多,成为知识更加渊博的老师,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拜师的经过如何呢?请同学们用心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感受深刻处做记号。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感悟,培养立阅读能力。

  交流感悟

  先是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分成三部分进一步引导体会。

  一是拜师途中,这部分主要体会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课件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先出示地图和网上搜集的一段新闻“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拜孔之行两个大学生骑自行车从洛阳到曲阜的报道”。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从曲阜到洛阳路途之遥远,步行之艰难。然后问“在20xx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一步一步走了几个月,这一路上他是怎样度过的呢?”学生会说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课件将字体变红。因为预习时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就让学生轻声读这两个词语,想象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教师创设情景:肚子饿了的时候,孔子……困了的时候孔子……刮风、下雨的时候孔子……并想象等到达洛阳后孔子的样子,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风尘仆仆”,这样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想象,使学生体会到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再让学生说说从“终于”一词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说拜师途中的艰难,也有可能体会到孔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洛阳的高兴心情,都可以,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二是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先是出示文中对话部分,指名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注意“你是、”引导读出“纳闷”的语气。课件将“迎候”和“等候”字体变红,引导学生区别这组近义词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对话中能体会出孔子和老子具有怎样的品行。然后带着谦虚有礼的语气齐读对话部分。

  再出示加上旁白的对话。了解“拜访”和“拜见”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又能感悟到人物怎样的品行。再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动作,展开想象两人合作进行对话表演。

  朗读形式是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进行。

  三是学习的过程

  倒数第二自然段简短的两句话,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好理解。重点抓住“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写出了孔子认真求学的态度,“毫无保留地传授”写出了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3、评价人物升华情感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和老子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再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敬佩之情,并教育学生学习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拓展延伸】

  问谁能背出孔子的名言指名背诵,并出示孔子名言。告诉学生:如果能将孔子的名言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激发课后学习的欲望。

  【课后练习】

  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孔子、老子,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老子

  学无止境

  远近闻名学问渊博

  谦虚好学谦和有礼

  谦逊有礼爱护晚辈

  认真求学诲人不倦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3

  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了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词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说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说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说学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特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从题目入手,了解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大思想家老子拜师求学,因为在他看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中了解大思想家孔子的谦虚好学的精神,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体会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多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获得更多自己特的阅读感受。

  2、交流读书感悟: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抓住句中的

  关键词来理解内容,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想象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心情。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抓“迎候”“上前行礼”“您”“再次行礼”等重点词语感受孔子和老子谦和、知礼的人格魅力;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的意义,指导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随机出示孔子名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用自豪的语气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来赞颂两位大思想家的学识与品行。接着追问学生,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引导学生做谦虚好学的人。

  三、作业设计:

  课后要求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希望能将这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四、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 (远近闻名知识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迎候毫无保留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学生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学生不十分理解,教给学生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个板块。

  【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而不厌

  求知若渴

  学无止境↓

  拜师↓

  老子、渊博、迎候、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二、说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薯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这里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

  首先我紧扣课题,由“孔子还有哪些好的品行”这个问题开始,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段,并请他们把能表现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划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会读书,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质”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是重点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学这个重点去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紧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关键词,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孔子可能是怎么样的?于是学生想到了他走得渴了,可能会去喝河里的水,想到累了睡在露天,可能会冻得发抖。学生还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没有灯光而摔跤,可能会碰到野兽,还可能会被荆棘划破!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想象到了生活场景,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当时路途中的艰难困苦。为下文理解“风尘仆仆”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第三是角色朗读,语境体验。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孔子和老子的话,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整堂课下来,感觉必竟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太远了,所以学生在理解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等词时,体会还不是很深刻,在有些地方显得有点乱,学生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如果上好此类课文,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去实践研究。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证。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们学科组全体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6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先写孔子决意拜师,接着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详细描写了二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最后写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学生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描写孔子和老子时,对孔子的描写比较具体,因此对“孔子的品行”应做重点梳理。在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以“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展开教学,深入品悟。“老子的品行”强调整体感受,点到即可。最后以北京奥运会迎宾语拓展孔子名言,进一步感受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会人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名言分享,揭示课题

  1、老师有一则名言与大家分享。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导生齐读。

  关于这则名言,你又知道哪些?

  (学生可能会从含义、《论语》、孔子等方面交流)

  2、师相机补充,揭示课题。(注意“拜”字,右边是四横一竖。)

  【名言导入,激发积累兴趣,名言结束,拓展积累运用,前后照应,整堂课显得有始有终。】(二)探究分享,检查学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词语:

  出示: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传授 止境 佩服 品行

  同桌互查,互帮互助。

  个别检查,纠正字音。重点处理:

  “远近闻名”(闻名——有名、出名、著名)

  “风尘仆仆”(“仆”读二声,小土为尘,小做字头不带钩)师范写“尘”,生练写。

  【关注学生识字的兴趣、习惯和方法。对于有创新的方法,教师要表扬鼓励。】

  3、通过读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怕吃苦,有礼,谦虚,好学,知识渊博,远近闻名??)【这是对人物的整体感受与概括,目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学习层次,以便进一步开展教学。】(三)读悟分享,体会品行

  1、孔子给你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2、自由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和同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怎样说,说什么,在听说互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

  3、全班交流:

  ①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会从“孔子走了很长时间”、“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等方面回答)

  【对于这些体会,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评价,由浅入深,这是学习的规律。“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陌生的成语,让学生读来费解,体会显然浅薄,这时就需要教师搭一台阶,设计铺垫性的问题或创设情景加以引导。】

  预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没有火车、汽车,没有铁路、公路,这上千里的路,孔子是怎样去的? 生:一步一步走去的。

  【这时候,学生已经走在了路上,再利用音乐,创设对应的情感基调,让课堂进入情景。】

  师: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这一走,就是数个月后,想一想,这一路,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了赶时间,他又会怎样做? 生:白天赶路,晚上借着月光还赶路。生:太阳火辣辣的,晒得满头大汗也不歇歇。生:刮风下雨,他也不停下。

  【通过联想,孔子不怕吃苦的形象逐渐丰满了。】 针对回答情况,教师顺势引导。

  师: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黑夜白天,饿了就——(边走边吃),走累了——(就歇上一会儿,继续赶路),这就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带着感受再来读。

  师:不论是晨曦初露,还是日落黄昏,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生齐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不论是平坦的马路,还是荆棘丛生的小道,我们都会看到他的身影——(生再读)

  师:这时候,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不怕苦,不怕累。)概括板书:不怕吃苦

  师:他这样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是为了什么? 生:拜师求学。

  【这是对孔子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孔子不怕吃苦的精神,更体会到了孔子求知若渴的心理。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让他克服了眼前的困难。】

  再读这句话就多了一份崇敬之情。②交流对话部分:

  三言两语,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有礼貌,尊敬老师)概括板书:彬彬有礼

  师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疑问语气。从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孔子的礼貌,结合语境理解“纳闷”、“风尘仆仆”两个词的意思。师:他在纳闷什么?

  生:这个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

  师:孔子一路奔波,没有休息,一走就是几个月,这时看上去会怎样? 生:疲劳、很累

  师:这就是——风尘仆仆。

  【正是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才成了风尘仆仆的样子,与前文又自然地连接上了。】

  ③句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一番话,孔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好学、谦虚)板书:谦虚好学

  教师补充孔子当时的地位和成就。

  【资料的填补,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为理解“学无止境”打下基础。】

  你身边有没有如此好学的人?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学习的理解,可深可浅。

  【教师要积极予以评价。】

  小结: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学无止境。④过渡: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齐读。

  4、浅谈老子:

  【文中另一主要人物是老子,相对于孔子,文笔略显简单。让学生用品读孔子的方法,谈谈对老子的体会,感受人物形象即可。】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小结:此时的老子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听说孔子要来,仍然跑到城外去迎候,一个“迎候”,让你体会到什么?(老子有礼,知识渊博)

  对照板书,总结引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拓展分享,深化品行

  师: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2008北京奥运会,就特别选出了5句孔子名言,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迎接八方来宾。课件展示:奥运迎宾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和为贵。

  师生齐读,掀起课堂高潮。

  推荐阅读:《孔子学琴》《孔子和学生》

  【学习这篇课文只是一个引领,推荐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子,丰富人物形象,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

  (1)“风餐露宿”;

  (2)“日夜兼程”;

  (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1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分四步进行:猜谜导入、检查预习、读中感悟学习品行、拓展延伸

  【猜谜导入】

  课件逐一展示孔子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名人。在学生猜出孔子后再向学生展示20xx年9月28日孔子2560年诞辰祭孔大典图片。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一个小故事。

  设计的意图:帮助学生对孔子的了解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好词和易读错的词语如“风尘仆仆”的“仆”应读二声学生容易读成三声,要求准确响亮的读出来。先指一名学生,再全体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读音。

  2、理解词语

  因为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出示词语: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止境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以及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查字典、问家长、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习惯,同时也为后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段做准备。

  3、读准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准确、流利,能加上自己的感情更好,其他学生作评委,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易错难理解的词语大多都在其中,检验学生将词语放入课文能否读准,读流利。让其他学生做评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4、质疑问难

  学生交流预习课文时还弄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中对人物的称呼,孔子成老子“老聃”,孔子自称“孔丘”,而老子又称孔子“仲尼”,这些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提不出老师提出。通过课件向学生解释古人名、字、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初步了解古人名、字、号,也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行做准备。

  5、了解老子

  让学生说出孔子是拜谁为师?谈谈对老子的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老子的作为及影响有所了解。

  【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

  1、理解“学无止境”

  从文中找出孔子要拜师的原因,课件显示。文中共有两处。一处是第一自然段写到“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这句话意思学生比较好理解。还有一处是第二自然段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孔子回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思,再联系实际谈谈。如:爸爸、妈妈、老师……他们不断学习的事例。将两个原因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要想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就要不断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拜师目的切入,明白学无止境的意思,领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进而引入下一环节拜师的经过。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切入:为了让自己懂得更多,成为知识更加渊博的老师,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拜师的经过如何呢?请同学们用心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感受深刻处做记号。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感悟,培养立阅读能力。

  交流感悟

  先是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分成三部分进一步引导体会。

  一是拜师途中,这部分主要体会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课件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先出示地图和网上搜集的一段新闻“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拜孔之行两个大学生骑自行车从洛阳到曲阜的报道”。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从曲阜到洛阳路途之遥远,步行之艰难。然后问“在20xx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一步一步走了几个月,这一路上他是怎样度过的呢?”学生会说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课件将字体变红。因为预习时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就让学生轻声读这两个词语,想象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教师创设情景:肚子饿了的时候,孔子……困了的时候孔子……刮风、下雨的时候孔子……并想象等到达洛阳后孔子的样子,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风尘仆仆”,这样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想象,使学生体会到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再让学生说说从“终于”一词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说拜师途中的艰难,也有可能体会到孔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洛阳的高兴心情,都可以,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二是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先是出示文中对话部分,指名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注意“你是、”引导读出“纳闷”的语气。课件将“迎候”和“等候”字体变红,引导学生区别这组近义词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对话中能体会出孔子和老子具有怎样的品行。然后带着谦虚有礼的语气齐读对话部分。

  再出示加上旁白的对话。了解“拜访”和“拜见”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又能感悟到人物怎样的品行。再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动作,展开想象两人合作进行对话表演。

  朗读形式是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进行。

  三是学习的过程

  倒数第二自然段简短的两句话,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好理解。重点抓住“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写出了孔子认真求学的态度,“毫无保留地传授”写出了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3、评价人物升华情感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和老子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再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敬佩之情,并教育学生学习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拓展延伸】

  问谁能背出孔子的名言指名背诵,并出示孔子名言。告诉学生:如果能将孔子的名言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激发课后学习的欲望。

  【课后练习】

  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孔子、老子,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老子

  学无止境

  远近闻名,学问渊博

  谦虚好学,谦和有礼

  谦逊有礼,爱护晚辈

  认真求学,诲人不倦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孔子拜师》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9-06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8-1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说课稿01-06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08-10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15篇10-28

莫泊桑拜师说课稿01-02

《孔子游春》说课稿01-12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02-19

《孔子学琴》说课稿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