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倍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索,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认识,通过观察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变化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第二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认识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游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 。通过几次的尝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摆小棒练习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学生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习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习是进一步巩固倍的相关知识,并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习,让学生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倍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来完成补充习题。
最后没有总结,其实我本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习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学生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忘记接着问学生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许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后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倍的认识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例2,下面我将从课标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分析、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除知识以及初步认识了“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在建立倍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由“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学生分析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这一课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倍”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能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等活动得出一种事物是另一种事物的几倍;并且学生在二年级学过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需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尊重学生,注重发展”。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决方法。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习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同样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等内容,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再亲手画一画,在操作的基础上使知识得以深化,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计算方法。
2、练习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思想,用除法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五、教学程序。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忘记;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数学学习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伊始,我采用摆小棒激趣的形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倍”的问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并且尊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起点,根据他们的认知起点随机引导。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习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三)巩固提高,深化发展。
练习形式多样,容量较大,梯度明显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新知,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如拍一拍、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的练习。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再者还设计了课后延伸拓展题,让学生根据算式用所学知识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应用题,注意了知识的延伸性。
倍的认识说课稿3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内容,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但倍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之前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让学生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倍”的概念。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彩色花片
学具准备:20根小棒、12个圆片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摆花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说理,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总结概况。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课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
流程一: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理解倍是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程分两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狗?(2只) 几只花猫?(4只)如果把每2只看作一份,4只里面有几个2只?
【设计思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看图说话,寓学于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初步渗透倍的概念。
第二层次,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2朵红花。让学生理解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2朵黄花也有这样的一份,从而引导学生发现6朵黄花里面有这样的3份,并能用圈表示“一份”这一概念。
讲解说明:蓝花有2朵,把2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设计思路】:处理例题时首先从一份下手,让学生先理解“一份”的概念,并在板书过程中有意识的用彩色粉笔圈出份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指引,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的含义。
流程二:深化理解“倍”的概念,渗透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思考方法
课件出示第7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完成书上填空。
指名回报过程,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思路】:本环节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理解要求第二排小棒的根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就是看第二排小棒里面有几个3根,为后面除法算式的出现做好铺垫。
流程三:构建“倍”与乘除法含义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算式解决倍的相关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8朵红花,出示教材上的填空:红花有( )个2朵,红花是蓝花的( )倍。
让学生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列出算式算出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吗?
【设计思路】:因为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出现要求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问题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直接让学生回顾除法的含义,想到可以用除法解决这样的问题,顺理成章的写出除法算式解决问题。
流程四: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练习:基本练习和趣味拓展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教材第7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强调:把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5倍。
第3题,让学生先用课前准备好的小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把谁的数量看作一份?第二排物体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
再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完成填空。集体反馈。
2、趣味练习。
①课件出示前面的`动物情境图,请学生用“倍”说句话。
②教师说学生画:先画3个三角形,再画12个圆形,问:圆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
③拍手游戏: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手,拍手次数是教师的3倍;
同桌做拍手游戏。
【设计思路】:本节课练习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练习的设计突出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流程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倍”的知识。
七、总体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倍的概念及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4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习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4、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习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习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我说“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起来研究倍的认识,你们看”,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摆小棒的,第一个小朋友摆的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二个小朋友摆的了2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三个小朋友摆的了3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然后老师指出第一个小朋友有1个4根,把一个正方形4根看成1份,第二个小朋友有2个4根就是有2份4根,也可以说成4的2倍,(板书)第二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摆得小棒数量成倍数关系,第二个小朋友的小棒数量是第一个小朋友的2倍,然后让学生说说3个4根就是有()份()根,可以说成()的()倍,第三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的倍数关系,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本环节教学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摆小棒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接下来我转回到开题的小红花,让学生根据刚刚学的()是()的()倍,来说说为什么这三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都是2倍的关系。再一次强调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强调“1份”的重要性,通过一倍量的变化,再次加深倍的含义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在讲完“一个数是几倍”的含义后,课本中的例3教学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以此来进入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3个苹果4个梨6个菠萝8个草莓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个,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习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习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习,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习,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4和初步认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理解掌握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也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例4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引发出“倍的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式过程;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五、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
六、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倍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说课稿7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习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习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能力。
倍的认识说课稿8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倍的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游戏与画一画的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
1、数学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励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励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数学活动化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倍的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 ,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 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最大的发挥习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
【倍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倍的认识》说课稿11-04
倍的说课稿01-13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4-03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20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07
比的认识说课稿02-09
认识方向说课稿02-22
认识面积说课稿02-23
秒的认识说课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