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江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忆江南》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忆江南》。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小学音乐苏教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歌曲。《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本首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的一首二四拍的歌曲,歌曲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二、说目标)
根据20xx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及四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我就采用歌舞、图片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来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开发音乐感知能力、挖掘音乐创造潜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其中,认识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歌曲《忆江南》的内容的基础上,再用正确的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②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学习并掌握这首歌曲中旋律、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并用愉快的情绪自信、大胆并且准确的演唱歌曲。
(③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通过老师引导下的在感情地吟诵、吟唱,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对江南水乡的热爱。
(三、说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字多音的演唱,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演唱,进行切合歌曲特点的情感表达。
(四、说教学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我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方面。一是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二是我们车坊实验小学提出的“实施有温度的课堂教学”的总体教学理念和“善扶善放,注重实效”的总体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级特点,我主要采用体验式的音乐教学方法,即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配合的情境,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把情感与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歌曲情境的感受和体会,感受“忆江南”歌曲音乐之美,进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视听结合,整体感受)
新课标中说到: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图片)所以我在一开始就以《忆江南》的歌曲伴奏为背景,并伴以一组江南的水墨画,请学生来感受和欣赏。这样视听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歌曲的风格和情感,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南的清秀灵动。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秀丽多姿、景色优美的江南。江南水乡就像一幅幅朦胧的水墨画,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人杰地灵的江南,也留下了众多的佳句名作。
(2、正确吟诵,把握情感)
这首《忆江南》就是其中的一首。
(《忆江南》诗句)
(老师吟诵)
(3、借诗创境,巧学新歌)
(《忆江南》诗句)
学生通过吟诵和感受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照的江边的百花红的更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的江南美景。以及“能不忆江南”中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之情。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通过吟诵、解释和随着音高的变化加入举手投足的动作来解决渐强和渐弱在歌曲中情感的表达,而“能不忆江南?”中的“能”字,我就用吟诵,与学唱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一字多音”这个节奏难点(这里请展示一下吟诵)。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学生能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及吟诵,用吟诵带动肢体语言的表达,继而深入到演唱时用强弱的声音处理来带动歌曲情感的表达,层层递进,感受并理解诗句,从而分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最后让学生通过男女生、小组分组,以及接口唱等多种形式丰富表现形式,巩固学习内容,深入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读、动、唱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4、延伸演唱,情感升华)
在教学的尾声,我会出示《忆江南》中的另外两首诗句,让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这两首诗句(出示这两句诗句),再让学生通过同旋律的演唱,延伸并感受作者对江南的眷恋。
(总结)
身处风景如画、烟雨江南的我,《忆江南》教了N次了。但是,每当我教学这一内容时,我都禁不住把自己融入情境,融入课堂,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吟诵江南、去感受江南,去发现江南,去回忆江南,去深深体验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柔情,去深深体验那种柔得解不开的意境,共同走进那美美的江南!
也许我的说课还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课堂的那份精彩,那份幸福,但是作为音乐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带领孩子们在音乐王国畅游、栖息,让音乐在孩子们童年的天空涂抹一段亮丽的色彩。
谢谢指导!
《忆江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
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
(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
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
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
(教师配着古乐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
要求:
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
②书写“谙”字两个,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
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
(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画出来。(太阳、花、水、春天)
(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
( )的花儿 ( )的江水
( )的太阳 ( )的春天
课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①轻读句子。
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
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
(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
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
课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图:日出→江花→江水→全景。
①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
师:刚才,大家解译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把这首词读“胖”了。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全写下来,那该是多长一篇文章啊!但我们看这首词,它只有几个字?(27字)。这就是词的优美、简洁、凝练、含蓄的魅力所在。
想把这首诗读“瘦”吗?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
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师反问:对比洛阳,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叫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
1、对比句子,说说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出示课件六:能不忆江南?
应该忆江南。
2、创设情境,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对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辞官离任时,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出示课件七:引导学生读一遍,课件更换一种字体。
师: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再次对着你对《忆江南》的独特感受,齐读全词。
3、结束语: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的老师曾送给我一句话,今天我想把它送给大家: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谢谢大家,下课!
课件八: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忆江南》说课稿3
1、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2、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共42人,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几乎没有家庭辅导。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似乎都是在完成任务。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级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或者不专心,喜欢开小差。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3、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5.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并逐步掌握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5、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丰城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6、板书设计
《忆江南》
白居易
景美情更浓
7、教学反思
《忆江南》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之后怀念杭州时所写的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回忆了诗人曾经观光游览时江南那无限的风光。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最后以反问句收尾,意味无穷。本课的教学以“忆”字为主线,以“好”字做提升。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扎实有效地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整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洋溢着诗意的艺术氛围中读出了意境,读出了情感,也读出了韵味。
《忆江南》说课稿4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古诗词三首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 )年级( 下)册第(一 )单元的第(1)篇课文中的第三首古诗,该单元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为主题展开。《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诗歌的大意是: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难点(一句话):结合具体诗句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首先我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诗歌语言精炼,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熟读诗歌,接着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理解句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是这样
做的.: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这一环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会作如下点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让学生串连起来把诗歌的大意说说。理解诗歌的大意后为接下来的品读重点诗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 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
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 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忆――江南好――景美
最后,我谈一下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忆江南》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
(教师配着古乐范读)[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要求: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②书写“谙”字两个,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画出来。(太阳、花、水、春天)(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 )的花儿 ( )的江水( )的太阳 ( )的春天课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轻读句子。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
课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图:日出→江花→江水→全景。①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师:刚才,大家解译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把这首词读“胖”了。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全写下来,那该是多长一篇文章啊!但我们看这首词,它只有几个字?(27字)。这就是词的优美、简洁、凝练、含蓄的魅力所在。想把这首诗读“瘦”吗?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师反问:对比洛阳,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叫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
1、对比句子,说说更喜欢哪句?为什么?出示课件六:能不忆江南?应该忆江南。
2、创设情境,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对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辞官离任时,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出示课件七:引导学生读一遍,课件更换一种字体。师: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师: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再次对着你对《忆江南》的独特感受,齐读全词。
3、结束语: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的老师曾送给我一句话,今天我想把它送给大家: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谢谢大家,下课!
《忆江南》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忆江南》这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二、说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学法: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完江南美景,学生畅谈感受,并交流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3、歌咏江南的诗词颇多,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书课题:忆江南。引导学生理解“忆”,了解“词”与“词牌”。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
[设计理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学生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品读一、二句。
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1)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小桥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我们细细品读1、2句吧!
(3)重点理解“风景旧曾谙”的“谙”字。
感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并朗读品味这两句话。
2、品读三、四句。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课件出示3、4句)引导学生发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并品读体会这两句写的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1)品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是啊,多美啊!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3)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风景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3、品读第五句——反问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忆江南?(板书:忆)学生品读反问句。
[设计理念]: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3、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请大家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接着读全词)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再读全词)
4、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理念]:“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大家请看:请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词,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2、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一背吧。
《忆江南》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教学初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诗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
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经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教法和学法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合作读。在理解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读,合作读、对比读仔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2、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忆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在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一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在理解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推荐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增强学生的课外积累。
五、说预期效果
学生是灵动活泼的,教师教学流程预设也许不太充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90%以上的学生能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整个课堂自主和谐,书声琅琅。
《忆江南》说课稿8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忆江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但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对故国国土和优美事物的无穷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课本中是初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文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开端感觉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辟学生的视野,感觉故国江山的优美。教学初志:中国事一个诗的国家,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宝贝。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有四十首古诗必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良好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迷恋于此中从而熏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紧张的。同时我力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表现《语文课程尺度》的四个根本理念即:一是造就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发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在;三是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四是设置装备部署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的、学生的认知程度、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简直定为:
1、开端了解词这种文学文体。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明白词的意思,想象词所刻画的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4、造就学生具有开端观赏本领和富厚的想象力,引发热爱古诗词的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凭据词所刻画的风景,想像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2、有情感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履历,已经积聚了肯定的诗词,对付学习古诗也有了肯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串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觉古诗词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的和富厚的人文内在;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读中受到情绪熏陶得到头脑启示。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情感,诗重想象,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显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睁开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眼前目今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柔美的诗句,学生的情绪就悠然而生。再通过睁开想象,把好像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觉,用自己的诵读转达出来,从而化语言笔墨的标记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简练,笔墨精致,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富厚的头脑情绪内在。凭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的,学情等,着眼学生生长,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重复诵读中,感觉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受到情绪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绪、美读意境,进步欣赏古诗词的咀嚼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想、缅怀)墨客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明白(你好像看到了什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明白(你看到好像了什么)以此来开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互助读。在明白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重复吟读,互助读、比拟读细致咀嚼,才气让学生确当代生活、情绪、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绪、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孕育发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2、云云风景,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照旧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明白“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想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蜜意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重复朗读中咀嚼语言,想象情境,领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绪。末了,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领会浓浓的缅怀之情。
2、墨客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老师出示资料,学生在相识墨客的配景资料之后,信赖肯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领会。墨客忆的不但是江南景,另有江南人、江南情。在重复频频的情感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致奇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墨客又怎能忘记?在明白了墨客表达的头脑情感的底子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保举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加强学生的课外积聚。
《忆江南》说课稿9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一、说教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四、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舞蹈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
五、说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设计意图: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导入本课的学习,点明了蕴含其中的江南文化。】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江南,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完整地欣赏歌曲《忆江南》,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美的意境去初步认知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歌曲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江南浓郁的特色。】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
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
3、通过唱歌谱,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
4、教师总结:《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忆江南》,听一听,想一想: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曲调,带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引入下一环节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
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总结: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它们的人物性格、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歌曲的演唱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段旋律,引入下一个环节
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我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创编了简单的二部和声,并与学生合作展示,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挖掘歌曲的内涵,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上的升华】
六、课堂小结
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
《忆江南》说课稿10
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忆江南》。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教学思路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悟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2、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3、学情: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交际互动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过程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第一环节: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教师由“忆”的本意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忆”在这里是:回想、思念的意思,然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带领学生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
2、课件出示江南风光图片及写作背景。
《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播放朗读视频或教师配乐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第二环节:“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质疑提问,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前面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第三环节:“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
(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太阳、花、水、春天)
(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
( )的花儿 ( )的江水
( )的太阳 ( )的春天
顺势引出句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对这个句子的品析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①轻读句子。
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 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
(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
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
课件出示:江南美景视频
①让学生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
教师引导:解释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把词读“胖”了。但是这首词只有27个字,这就是词的优美、简洁、凝练、含蓄的魅力所在。要想把这首诗读“瘦”,就要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明确:江南好)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人好、天气好、人杰地灵、美食多??)
教师引导朗读: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此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品析佳句、搜寻词眼,体会人物心情可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从而实现感悟语言、熏陶感情的目标。
第四环节: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教师导语:对比洛阳,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叫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
1、课件出示:能不忆江南?要求学生把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应该忆江南。
对“忆”线的牵引,将以创设情境的方式从忆人、读诗、悟情三方面进行:
2、创设情境
(1)忆人
资料链接: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辞官离开苏杭那一天,苏杭人民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自离开之后,诗人的思念之情一直未断,但是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没有能够旧地重游。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2)读诗(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一遍,课件更换一种字体。)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白居易,你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春色我如此地眷恋你:学生接读全词—
江南的人民我深深地思念你:学生接读全词—
②师继续引导: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诗人白居易,江南这份情哪,我抹不了,也忘不掉,学生齐读全词—
步步深入的导读使学生更深的体会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3)悟情
抓住时机课件出示(朗诵视频)诗人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这首词。
3、总结全课,浓情延续
(1)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声传情,借景抒情。最后播放歌曲《忆江南》,让学生从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再次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爱与思念。回首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感到甜蜜和幸福,因为他庆幸,庆幸自己曾去过江南,并为江南的人做过许多的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分每秒。
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珍惜与同学、朋友、亲人的相识,相知,相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让幸福永随回忆!
(2)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设计理念: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品味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品味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再次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这种民族特色文化的热爱。
六、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景
忆江南 人 江南好
情
忆江南,江南好,只因景美、情浓,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江南深深的怀恋之情。“景、人、情”这三个字是本首词内容的精华所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说教学反思
总之,本节课由“谈忆导入,情境揭题”到“胖读全词,古词新谈”“瘦读全词,搜寻词眼”,最后“牵引忆线,拓展延情”,层层递进,紧紧围绕着“自主探究,自读感悟”这一主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快乐历程。
《忆江南》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忆江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演示)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诗词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从春天的声音、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快乐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春天,欣赏春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感知江南春天的美,并且初步具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为以后学习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尚浅,不能够从字理行间中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如果光凭教师的一味讲解,形式比较枯燥,不能焕起学生对江南美的向往,针对这一点,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带进江南美丽的情境当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悟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曾”,我也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淡化识字难点。并以此字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当时写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忆江南》一诗,认识“谙”、“景”“胜”三个字,识记“忆”字,指导书写“曾”字。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悟诗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感悟诗意,体会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通过3 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初步感知江南的美
我先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图片,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没有去过江南,不了解那里的景色,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江南之中,从小桥流水人家、江边绿树红花,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为感悟江南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并初步感知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二)巧学生字,感悟词的词句美
在学生对诗词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通过读诗句,学生字,感悟诗句意境等形式进行逐句教学,对于本课字形较难记的“曾”字,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字形的记忆上,我设计了识字小儿歌,先让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顺序记忆非常深刻,另外,学生理解了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曾经”之后,我播放了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修筑白堤的录像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白居易当时在那里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与那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白居易写这首词不仅是想念那里的景,更想念那里的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能学生更好地感悟词的意境。
接着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这句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看图读,再通过两组对比图片对比读,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不仅从颜色上给人强烈视觉冲击,还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红”、“绿”两个字恰当地写出了江南春天独特的美,感受诗人用词持准确性,而学生也在理解的逐步深入,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我对于朗读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朗读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四)听音品析,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年级的学生对读词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韵律美。之后,我播放了歌曲《忆江南》,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词可以吟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设计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只凭借教师的一味讲解,而学生却听的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画面,再次感受江南那如痴如醉的美景,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也想亲自去畅游一番,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讲完本首词之后,我出示了几张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的感受,根据感受自己试着写诗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很稚嫩,有的甚至也谈不上是诗句,但是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了,为今后学习古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词的意境美,而且当看到图片时有自己的感受。
2、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恰当,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它的辅助下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忆江南》说课稿12
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说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说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说教学法: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完江南美景,学生畅谈感受,并交流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3、歌咏江南的诗词颇多,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书课题:忆江南。引导学生理解“忆”,了解“词”与“词牌”。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
[设计理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学生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品读一、二句。
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1、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小桥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我们细细品读1、2句吧!
3、重点理解“风景旧曾谙”的“谙”字。感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并朗读品味这两句话。
品读三、四句。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课件出示3、4句)引导学生发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并品读体会这两句写的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1、品读想象画面。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是啊,多美啊!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3、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风景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品读第五句——反问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忆江南?(板书:忆)学生品读反问句。
[设计理念]: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3、教师引读:是啊——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能不忆江南?”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能不忆江南?”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请大家回读全词!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接着读全词)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再读全词)
4、小结升华:
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理念]:“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大家请看:请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词,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2、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一背吧。
教学反思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因为学生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歌词,所以一开始我就以一个美丽的配乐诗朗诵来引入歌曲的学习,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很快的进入状况,然后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找出歌曲最能表达江南美景的句子,从这一句开始学习歌曲,打破歌曲教学的常规,这样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学始终围绕一个字“美”。之后的歌曲教学通过学生唱谱、教师范唱、学生接唱等方式让学生来学唱歌曲。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江南,我找了一些有关江南的丝竹乐,江南的舞蹈来让学生欣赏,这样让学生对江南能有一个总体印象。
【《忆江南》说课稿】相关文章:
《忆江南》说课稿11篇02-07
忆江南作文06-02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忆江南说课稿03-04
《忆江南》诗词鉴赏01-05
改写忆江南作文01-09
《忆江南》古诗白居易11-22
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11-22
忆江南作文【集合11篇】01-03
(优选)忆江南作文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