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律诗,主题隐晦多义,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文拟用一课时完成。重在对本诗进行深刻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主旨,深入领会意象特点,结合作者坎坷经历归纳诗歌语言特点,达到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灵活运用意象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旨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诗人仕途失意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朗读法、研读法、赏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 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成员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成员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 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动画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 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 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优秀说课稿2
教材分析:《赵州桥》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共4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而且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美观一段。
2、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重点)
3、 理解“创举”,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难点)
学情分析:中年级的学生已对字词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仍然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教学流程:
作为中年级的学生,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紧紧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进行。
一、 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
二、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读课文,找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这样引导:大家都知道,聪明的孩子爱提问题,又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比比谁最聪明,下面咱们就自由读课文,在你仍然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看谁提出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生读课文,找问题)
2、同位交流。
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属于浅层次的问题,如一一解决,肯定会浪费大量时间,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找问题找得非常认真,而且在课本上圈画了不少的小问号,那么我们这些问题里面,到底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呢?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把你的问题与同位交流,如果他帮你解决了问题,那么他就是你的老师,如果你帮他解决了问题,那么你就是他的`老师,如果你提的问题谁都解答不出来,那么这个问题很可能就是有价值的问题了。
这样,浅层次的问题会在同位交流中迎刃而解。剩余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问题。
3、班内交流。
预设问题: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作者是如何写出赵州桥的美观的?
泡泡鱼里提到的这句话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说赵州桥的建造是一个创举?
……
三、 深入课文,解决问题
1、 理解雄伟、坚固
幻灯出示,初步学习作者利用列数字的表达方式,读出雄伟。既初步学习了说明文中列数字的表达方式,又借助这些数字读出赵州桥的雄伟。
幻灯演示拱形设计及桥洞的作用,理解坚固,并读出坚固。
2、 理解美观
幻灯出示龙的不同姿态,想象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读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想活了一样”,并做同位动作演示,反复读,读出美观。
借助幻灯填空,达到背诵的程度。
3、 理解过渡句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学习其好处,并知道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4、 理解创举,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换词,“创造”行不行?出示现代大桥作比较。
四、 总结
1、 填空:
( )的赵州桥
( )的李春
( )的古代劳动人民
2、 带着自豪、赞美的感情朗读全文。
优秀说课稿3
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我认为语文课应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得不到落实。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新型玻璃”的推销员。把读、写、说结合起来,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也为本组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做了准备。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它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用好教材的例子,进行字、词、句、段篇踏实有效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去。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快乐导入、整体感知自主阅读、准备推销词、展示推销、拓展延伸、总结评比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孩子在现代化的声、光、电的新型教学中感受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所带来的不同的思维训练,激活孩子各方面潜力的发挥与发展。但因各种原因,使得这节课存在了这方面的遗憾。当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请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评,我虚心接受。
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是提纲挈领的体现的主要内容,即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优秀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对象和内容是《背影》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真挚感人,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影响深远。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想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与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背影》在本单元和本学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即文中父亲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难点:(1)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应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语文基础尚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是初中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成年人而且是知识分子的情感,很难真正领会。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的字、词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品细腻、朴实的描写所蕴涵的深情。
(2)学会用行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熏陶。
(2)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感受父母的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启人心志的导语和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们产生共鸣。
(3)采用导读法、启发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完成教学目标。
2、学法指导:
(1)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
(2)研讨法:分小组讨论,发扬团队精神,思考、讨论、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
3、教学手段:采用播放录音,投影等多种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语:中国有句老话叫“严父慈母”,仿佛做父亲的一定是非常的严厉,其实,我总觉得,在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平时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的爱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都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满怀深情地讲述在我的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关爱和影响。展示一组关于父亲的画面,任选角度,说说它们的感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意图:
以“情”为切入口,激发情感,创设氛围,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划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大致把握本文的内容,小组简单交流,明确本文的大意。
(三)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1、问题:
(1)“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有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写了几处背影?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背影?
(4)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背影?
设计意图:设计的目的是以问促读,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
(1)朱自清为什么不自己去买橘子?
(2)文中父亲的形象“细心”、“体贴”,怎么不像父亲却像个母亲?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3、“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好象电影特写镜头,而且,又是个极煽情的镜头。请学生表演“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揣摩“蹒跚”、“探身”、“爬”、“攀”、“缩”、“微倾”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理解父亲的背影是沉重的背影,是艰难努力的背影,进一步理解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
4、全班齐读“望父买橘”部分,进一步体味这种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
要求:声音低沉,节奏舒缓,语速较慢但略有变化。
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强烈追求。作者也从中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春天。
本课所在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所选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思考,抒写了对人生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目,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美好,激发对生命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揣摩其中蕴含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生活实际体会语句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生命”感悟不是很深,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含义,体会盲女孩感受,就成为这课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眼光通过盲女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哲理是本课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走进文本品读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在课前安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资料,先有一个大概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读文,认识女孩——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总结收获,升华情感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文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这一课。
1、在品读中整体感悟人物。文章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在品读课文基础上体会安静是一个怎样女孩子,对待春天是怎样。
2、反复研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安静在花园里穿梭,主要理解“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体会安静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热爱。安静拢住了蝴蝶这一片段,主要理解“安静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灵性抓住了。”“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内心世界”,“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弧线,蝴蝶在她八岁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曲线,述说着飞翔概念。”通过“竟然”、“张望”等词语体会安静拢住不是蝴蝶而是生命,她内心世界中感悟到了飞翔快乐,生命美好。作者联想,理解“谁都有生活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缤纷世界。”
3、适当拓展,体悟生命美好。结合阅读链接感受海伦凯勒事迹。
四、说学法
课采用“走进文本品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语言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生采用默读、体会、交流、朗读、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讨论交流自己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原则。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
五、说教学理念
走进文本,品读感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感人故事。
八、说板书
触摸春天
乐观
坚强 奇迹
热爱 生活
优秀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篇课文通过对翠鸟鲜艳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机敏特点及住处的描写,最后归纳到对翠鸟的喜爱,进而升华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让学生受到爱鸟情感的陶冶。
难点:抓住事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二、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描述方法和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有序观察和具体描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情景化。
2.启发式讲读法:引导学生默读、朗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
3、情境创设法:上课初教师戴翠鸟头饰引起学生兴趣,外形学完后奖励给学生由学生扮演翠鸟教师采访的形式完成后面的教学。
4.读写结合:抓住课文的教材特点,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准备。
(二)说学法:
1.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和构成(迁移法)。
2.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你们喜欢吗?喜欢哪种呢?
2、老师戴翠鸟头饰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什么?(翠鸟的外形、住处、动作等)
3.“那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翠鸟》”顺势就过渡到第二环节。
(如此导入新课,学生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并引导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分别是怎样写的?圈出其中的关键词。
(2)、画出文中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并想想课文是怎样将翠鸟羽毛的特点写清楚出的。
2、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和抓住事物特点按照顺序描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小巧玲珑”的意思。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虚拟情境,说出情趣。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听音乐播放,亲身感受)
2、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谈谈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指名接受采访)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指导朗读
5、总结学习方法:读—找—谈—再读
6、按照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7、汇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8、思考: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9、欣赏图片并谈谈你对翠鸟的看法。
(四)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说说翠鸟的家在哪里?
2、思考:听了老渔翁的话我们为什么脸红了?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爱护鸟类,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六)课外延伸
1、翠鸟漂亮吗?把你介绍给大家好吗。
2、根据词语连句子。
3、以“我喜欢的动物”为主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以及怎样保护动物的常识。
优秀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作出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⒈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㈠情境导入(2分钟)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多媒体展示一杯水,水中有许多水分子,你能根据图示,说出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过渡:水中这许许多多的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许许多多的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从而导入本节课题。这样从学生熟知的水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知识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认定目标(2分钟)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课堂达标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模块的学习。
模块一:元素概念
1、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73、74页元素部分内容,对重点内容记忆、圈划,按要求试着解决屏幕上自学讨论所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组内交流、讨论。
⑴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树上圈划。
⑵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部分,与中子数有无关系?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⑷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设计意图:这个自学讨论经过了精心设计:问题典型,能切中元素概念的要点,有讨论价值,渗透了学法指导。
2、自主学习:学生带着自学讨论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思考讨论。这样设计便于以问题为载体,思考元素的本质,克服元素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品质和能力。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讲解过程中,尽量得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点拨:⑴定义中的关键词:相同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
⑵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
⑶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⑷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为方便记忆,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八国联军进中国时,抢走了中国的许多金银财宝,所以说“洋鬼子扛着铝和铁”,﹙投影出示﹚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根据谐音记忆法记住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的名称。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4、巩固练习:通过两个选择题,及时巩固元素概念的理解。
模块二:元素符号
1、自学指导:(多媒体出示)
⑴速读课本74页下边至76页上方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⑴、为什么采用国际统一的元素符号?
⑵、读小字部分资料,国际上采用什么方法表示元素?
⑶、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什么?
⑷、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⑸充分运用心、脑、眼、口、手各种感官,眼看、脑想、手写、口读各种方式快速记忆71页表中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可寻找规律,分类记忆,如:如H开头的元素有什么?C开头的元素:原先记住的元素可暂不管它,记不住的重点记忆﹚
⑶盖住符号,根据名称回忆,不熟的动手写一写。
⑷同桌互相听写,对照课本互相批阅。
2、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探究
3、精讲点拨:点播元素符号的意义、指导元素符号的记忆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学生。
(四)达标测试:我用了四个小题进行达标测试,便于了解学情,及时纠正辅导。
(五)反思收获:引导学生对全课内容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元素、元素符号这一重点,以及元素概念的理解之一难点,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⒈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熟记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点说明
效果分析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优秀说课稿8
一、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渔人、鸬鹚、湖面的描写来反映渔民生活和渔民村优美的水乡景色。让学生通过诵读抓住重点词语(如“一抹”)来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感受到水乡的优美和渔人捕鱼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乐趣,体会渔人和鸬鹚之间的默契。
2、能抓住“一抹”、“恢复”等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能用“恢复”、“像……似的……”造句。
三、说教学重点:
能抓住“一抹”这个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渔人和鸬鹚默契。
五、说教学准备:
轻音乐的磁带。配套幻灯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放松心情,谈话引入,学习“恢复”一词)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鸬鹚(出示幻灯片),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重点词语(配乐)齐背第一自然段。
3、你学了这一段后你对这个景色有什么感受?
4、提问:我们知道鸬鹚在等待命令,那它到底在等待一个什么命令呢?
(已知引向新知,既是旧知的复习,又是新知的'点拨和启迪。)
二、深入阅读,品析词句
(一)阅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根据“一抹”自由体会
A、理解“一抹”的意思
(1)、请学生根据刚才的问题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语来。(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
(3)、学生模仿抹的动作,思考:
你觉得渔人的动作怎样?(快、轻、熟练)
B、体会为什么用“一抹”
(1)、竹篙用“抹”外,还可以用什么动词?(挥、扫、敲、拍等)
(2)、提问:课文为什么用“抹”,而不用其他词语,你觉得一抹好在哪里?(小组合作研究一下)
(3)、反馈板书。(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正确的给予板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敢于大胆理解和表达。)
(4)、大家都理解的都不错。谁能把这一抹中蕴含的情和意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C、研究“一抹”后的变化
(1)、提问:渔人这轻轻一抹到底能抹出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你在课文的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小组合作研究)
(2)、反馈板书。(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自由的畅谈,理由正确的给予板书。)
(3)、合上书本,请同学们研究想象:渔人这一抹还能抹出什么?
(4)、学生再次反馈,教师板书。
(5)、请大家自由读2-4自然段,读出渔人捕鱼时的忙碌和喜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阅读第三段(第5-7自然段),体会忙碌后的平静
1、鸬鹚经过一阵忙碌之后,得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圈出描写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语。学生从中选些个词语说说可以看出什么?
3、捕完鱼,鸬鹚饱餐一顿后,渔人划着小船回去后湖面又——(学生答)渐渐恢复了平静。
(1、为什么要用上“恢复”这个词?(可找出文中几个句子说明)
(2、划着船回去的时候,渔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你认为鸬鹚会怎么想?(指名说,给予鼓励)
4、请大家带着渔人和鸬鹚的喜悦归来的心情品读第5—7自然段。(齐读)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抓住了“一抹”一词,一起学习了课文,也分享了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读懂了湖面的静和动不同美的情趣。
2、齐读全文,体验情感。
优秀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充分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年级册第单元第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这节课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感性知识和理性基础。
二.学情分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学生的认知。____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但思维还缺乏严谨性,在设计实验时,对实验的细节把握还是存在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科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获得科学知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观察生活,乐于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四.重点难点
根据我制定的教学目标,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难点确定为。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质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来调动学生的主体行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掌握技能。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将本节课学法确定为:探究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我将着重介绍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提出问题,学生自然而然会。继而引出今天这节课的课题。
创设此情境,是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知识点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出探究任务。
2:师生互动,新课传授
我将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倡导在做中学。
第一部分怎么讲,(准备如何突出重点)
第二部分怎么讲!(准备如何突破难点)
猜想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有了合理的猜想,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实验验证,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讨论时,我会走下去参与学生讨论,了解讨论的进度,同时进行简单的指导。讨论结束之后,请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同学加以补充,使方案更加完善。同时,其他小组也会发现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哪些不足。实验开始之前,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例如安全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最后小组实验,全班汇报。发现。
3.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从而使我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我再进行补充。
4拓展延伸
找找生活中,旨在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升华,并且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一份好的板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我的板书设计力图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旨在让学生直观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板书一定要写,写教学过程的板书)
以上是我对《 》这节课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优秀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二)逐段分析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2、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
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略)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附板书设计:
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来后:恢复平静
优秀说课稿11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A Let’s talk的A部分第二课时,主要学习Let’s talk的对话.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外貌描述表达及相关句型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教学。通过学习John与妈妈之间的对话,理解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并能加以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2) 对话中出现的“photo”等单词,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3) 会朗读对话。
2、能力目标:
(1) 能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
(2) 使用时能正确使用“He /She is ……He/She has……”, 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教育要学生珍惜友谊,并热于助人。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He /She is ……He/She has……的运用
五、说学生
学生在本单元已分别学习了“He /She is ……He/She has……”,还不扎实,需进一步强化。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单词卡、人物头饰、多媒体、投影仪、奖励用的小贴画,自制人物奖励卡。
七、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和表现欲旺盛等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新课导入的关键。《 what’s your name?》这首歌曲突出了主题,以可爱的卡通画面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在热身的时候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住学生进入对话主题,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请同学们回忆歌曲中男孩的名字,巧妙的引出对话中的新句子“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进行答句的教授。出示一些卡通人物的photos,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该卡通人物的照片,并和他们交朋友.从学生喜爱的东西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强调his与her,引导学生对照片提问。 当学生得到照片后,教师可以提问“Who has a new friend today?”请交到新朋友的同学对自己的朋友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样轻松复习了旧知识,还为学习新课扫平了障碍。
(三)呈现对话,合作互动。
由学生在课堂中结识的新朋友,自然过渡到对话中,John的朋友。在对话学习前,提出问题。孩子们带着疑问观看教学光碟后,解决了难题,非常有成就感。在朗读对话时,我先后进行了听音跟读,小老师领读,大组分角色朗读及互评,小组合作学习,表演展示等方式,做到读得充分而不失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让孩子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课件出示两张照片,教师介绍照片中是已经失去联系的朋友,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对照片进行描述,帮老师录制一段寻人启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五)我们的朋友有很多,有动物,植物,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还有机器人。请同学动手设计一张机器人朋友的画像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说明,提升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学生可任选其一。
(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旧知识的巩固,还是新知识的呈现和操练,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游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秀说课稿12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求新、求实、求精。
春景:宏观——山、水、太阳
微观——草、、花、风、雨、人
春情:热爱、奋进
补充说明:根据学生情况,分两到三课时。
优秀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和几何直观,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图,从质量、价格、体温、身高四方面说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后以“量身高”为主要情境组织教学,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来帮助学生体会、认识小数的含义。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通过具体实例,知道以米为单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十分之一米之间的关系,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
3、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读、写一位小数,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数的含义。
借助“米尺”模型,认识0.1米与1分米与十分之一米之间的关系,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联系。
二、说学情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已经见过小数,部分学生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但对小数的含义、读写法都没有正确、统一的认识。对小数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有还有就一定难度,教学时要借助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去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所以,本节课我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认识小数
1、激趣导入,引出小数。
新课开始我创设了数王国运动会的情境,用动画的形式出示3.45,让学生试读,问学生知道他是什么数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
2、认读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小数?并出示书中的情景图,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我们原来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再此基础上指出,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以3.45这个小数为例,放手让学生尝试读小数,并自己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二)借助米尺,初识小数
1、出示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做单位怎么表示,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可能会说出1米3分米等于1、3米,但说不清原因。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学习。
2、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用米尺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分数的知识,告诉学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写成小数0.1米。学生直观感受到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在米尺上再找一找哪是0.1米,让学生感受只要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这每一份都是0.1米,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然后问学生3分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请你写在本上,从而教学小数的写法。
接着让两人一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到米尺上找小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直观感受,进一步理解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学到这例1的问题学生会很容易解决了。重点让学生体会1.3米表示的现实意义,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在尺子上表示1.3米,为数轴上表示小数做铺垫。那老师身高1.6米是多高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巩固练习,运用小数
1、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
2、填一填,画一画。
3、在数轴上写出相应的小数。
所有的习题设计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并巩固小数的写法,其中第一题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知识迁移,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第2题利用正方形使学生内化分数和小数的关系,第3题引入数轴,不仅巩固了小数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4、了解古代小数的表示方法,丰富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学生谈谈本节课有那些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优秀说课稿14
我说课的题目是:《钠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钠的重要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物质组成相差不大,性质却千变万化的道理。
(2)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钠的化合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③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3、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Na2O2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Na2O2与H2O及CO2的反应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
段。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学习方法:
本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四、 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引入】:
设计“滴水生火”“吹气生火”趣味实验
【实验探究】:
1.“滴水生火”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Na2O2的样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质。 紧接着引导分析:
棉花为什么能够燃烧? 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从而推测出反应的产物?并设计实验来检验。
为了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方程式的角度对反应进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价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是学生在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不会出现错误,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吹气生火“实验探究
结合上述对Na2O2与H2O反应的探讨及燃烧的三要素,学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向Na2O2与H2O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褪色。 同时引领学生联系人在呼吸时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实际及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总结Na2O2的用途(氧化剂、漂白剂、
供氧剂)这样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 Na2O 的性质 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一:
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 指导思考:“固+液→气体” 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 创新应用二:
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指导恩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回答交流:金属钠着为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过氧化钠主要可以应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及航天飞行时的供氧剂
【总结归纳】: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 、 Na2O知识的整理。 【练习强化】:布置作业: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Na2O与Na2O2性质对比
Na2O与Na2O2性质比较
五、板书设计
钠的重要化合物(主)
a) Na2O2
1、 物理性质:淡黄色、固态 2、 化学性质
Na2O2与H2O反应:2Na2O2+2H2O=2 NaOH+ O2↑ Na2O2与CO2反应:2Na2O2+2 CO2=2 Na2CO3+ O2 3、 用途: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
b) Na2O
碱性氧化物
钠的重要化合物(副)
2Na2O2+2 CO2=2 Na2CO3+ O2
以上就是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专家评委的莅临指导!
优秀说课稿15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从田晓菲《十三岁际遇》到沈复的《幼时记趣》等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好文章,特别是秦文君的《伟人细胞》。《伟人细胞》选自当代作家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选段共记述四件事:化敌为友,健美风波,打工失败,自领破书。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运用了夸张手法。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贾里到底有没有伟人细胞
2、学习本文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了解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感受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伟人细胞”体现在哪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因为课文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更多的发表个性化见解的空间。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朗读、勾画、讨论、交流、点评等方式完成本文的教学目标。
四、课时安排与课前准备:安排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1、借助工具书整理字词的音、义。
2、贾里为实现“伟人梦”计划干了几件大事?结果怎样?
3、从贾里身上你得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设计意图及依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课堂上,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课堂上的语文实践。那么,如何实现提高语文素养与个性化阅读之间的`契合呢?现结合七年级自读课文《伟人细胞》的教学设计加以阐述。
(一)课堂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人想成为科学家,有人想成为将军,有人想成为明星……男生贾里也有一个愿望——想成为一代伟人!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他身上具有“伟人的细胞”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伟人细胞》一文,走进这个极富个性的初一学生——贾里。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结合学生的实际谈,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且在情感上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憧憬。
(二)整体感知:认识贾里——了解内容
1、 贾里的伟人标准是什么?(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恨有爱、轰轰烈烈)
2、 贾里自认为身上有哪些伟人细胞?(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
3、 贾里为了圆他的“伟人梦”他计划作了哪些大事?结果怎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通过讲述故事了解情节,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再提出用四字短语概括。既有对内容的熟悉,又有语言的概括提炼。
(三)研读课文:
1、组织学生从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研读:进一步了解贾里这一人物形象。(贾里、邱士力、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2、引用名言进行说话训练。
3、拟订自己的成功计划。
这样安排给学生有选择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集体交流中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名人名言的朗读与积累,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向导和前进的动力。所选取的“成功”和“学习”的名言,既针对初一学生的发展,又针对本课的内容,即要成为伟人所具备的素质。
(四)能力拓展: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的“续写初二的贾里”环节,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领略课文的主旨后,个性化的描绘贾里的未来。虽然在写贾里,但是同学们将会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未来,更想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伟人细胞,要去成为伟人。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思想收获的过程。想象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发挥,课文内容的体验,思想情感的教育,尽在这一个过程中。
【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的说课稿01-15
说课稿优秀05-16
优秀说课稿11-04
优秀说课稿模板01-17
优秀说课稿【推荐】01-17
【推荐】优秀说课稿01-17
优秀说课稿【精】01-18
【热门】优秀说课稿01-18
优秀说课稿【荐】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