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17 15:30:52
  • 相关推荐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节的资料。主要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组成。

  分数的产生,经过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进取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经过分铁钉、分硬币的实例,学生对“整体”有正确的认识,既能够是一个物体,也能够是一些物体,从而强调出单位“1”。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进取的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多关注、多引导,在课堂上多提问,充分的调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经过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认识分数的产生,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实践中领悟必须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分数的意义。

  难点:熟知单位“1”和分数单位。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进取性。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经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经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终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环节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那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终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

  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经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忙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明白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一样,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异常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经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经过不一样形式的练习,不仅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环节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经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本事。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的板书注重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的整体

  2.分数单位:单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能够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所以,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供给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

  之后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终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之后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很多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教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

  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

  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

  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5

  一、说教学资料: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资料。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本事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构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经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经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经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异常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之后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头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忙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之后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思考不一样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终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书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2.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3.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忆旧引新。

  师:关于分数,你们已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数的读写法、分数的产生、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简单分数的含义等(如1/2 1/4),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二)提供材料,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实物感知)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作例子(如:1/4)让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你能否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学具袋中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多根小棒、多个正方体)来表示1/4?

  (1)小组合作分一分或摆一摆

  (2)大组汇报(边说边展示作品)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的表示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

  (5)列举单位"1".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1)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最后接着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重难点。

  1.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2.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3.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5,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教材首先说明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初步使学生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的意义,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基于对课标的把握,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针对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及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我设计了以下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一位教育家说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通过观察课件中出示的图片和展示学生从生活里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体验到百分数在生活里应用广泛,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形成对百分数的初步感知。]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百分数意义的探究。活动一,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调查资料,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他们说出什么占什么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然后,让学生议一议百分数在生活里的实际用处,百分数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一活动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同时明确百分数的好处,便于比较。]

  活动二:自主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分三个层次学习:首先,让学生先自由看书,再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写法。然后,汇报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容易把百分号写不好,这里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第三,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这里可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通过自学、探究、讨论,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三:自主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课件出示一组含有分数的关于奥运会筹备情况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辨别其中哪些分数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一组数学信息,利用对比的方法来辅助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素材和已经具备的分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主互助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三个环节:巩固基础,拓展提高。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明辨是非。在这里出示一组基础判断题,考查学生关于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掌握情况。

  活动二:我是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活动三:看信息、谈想法。在这里我展示多条有关耕地面积、环保调查、水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含有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在这个环节,练习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拓展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本课时,根据理念的把握,我力求突出下面几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助学习。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培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强化他们的爱国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等。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8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

  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

  1、主线: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

  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

  数量关系。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习

  复习题为100%)

  改变问题练习

  完成作业提高练习

  2、呈现方式:

  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

  (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

  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习题。(口答)

  [复习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复习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其中后半部分的设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复习3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新授:

  1、例1

  (1)将复习题3中的问题改为“三好学生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由教师总结:用三好学生人数除以六年级人数,再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例1难度小,学生已会的不要讲,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共同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模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1。

  2、出示例2

  (1)读题,弄清题意;

  (2)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先画什么?为什么?找单位“1”的量及对应的数量。

  原计划造林

  16公顷

  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比计划多的

  (3)结合线段图,从问题出发,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怎样想?

  (主要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解分数应用题的思维规律和分析思路,从抓关键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独立解答。)

  (4)还可以怎样列式?(难点)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可以根据复习题2的第2题,加以类比,找出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

  学生看书,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

  =实际造林的公顷数÷计划造林的公顷数—100%(1)

  看书第97页,说明为什么可以把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00%来列式?

  [这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在复习题作铺垫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合作交流,丰富学习的经验和策略,使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突破难点。]

  3、将例2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1)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这道题,并说出分析思考的过程。

  (2)比较观察:这两道题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结果也不相同。这里培养了学生比较的能力。)

  [1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2通过比较,讨论合作得出解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使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

  4、完成第97页的练一练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8页的对比练习。(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98页第3题。

  板演,说出思考过程,分析对比,说出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反思,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百分数应用题,你还想学哪些知识?

  五、完成作业:

  第98页2、4

  六、你能正确地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1、姜堰市某小学改造办公楼,实际投资1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投资2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搜集你身边的数据,编一道反映实际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通过编题,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可以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对一些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地整理和加工,抽象出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位“1”的理解与分数意义的归纳。

  教学难点:分数单位的理解

  四、说教学设想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应此,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填一填”、 “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在“想一想”中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精炼自己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分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举例大量感性材料后再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指明了道路。

  (二)整体感知

  1、整体出示例1的图: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旧知,重点是放在分数所表示什么上,学生边叙述老师边板书,突出“平均分”、“表示这样的”关键词,然后告诉学生月饼我们可以称作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可以叫做一个图形、1米长的线段可以叫做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可以称作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一个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这是规定的,所以有老师来告诉他们,接着用追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2、接下来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说说3/4是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5/8、3/5呢?

  3、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例子说说什么叫分数。引导学生慢慢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学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了到理性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在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数的时候一气呵成认识分数单位。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接着让学生找出3/4、5/8、1/3的分数单位

  3、我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它的分数单位是?100份呢?a份呢?若干份呢?让学生很快领悟到分数单位的含义。

  4 弄清一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在后面的练习中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训练

  1、把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表示这样的几份。

  2、桃子图用追问的形式,为什么涂得都是2/3,桃子个数却不一样呢,从而让学生抓住重点:找准单位“1”。

  3、分小棒意为让学生明白单位“1”相同的时候,平均分的份数不同,一份数也就不同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活学活用。

  4、从直观转向抽象,找出生活中分数的分数单位“1”,让学生轻松解决难点。

  5、激趣练习:请2个学生站起来占谁的几分之几。

  6、“破碎的数”引发学生对分数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给学生一段含有百分数的信息: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情况如下:得优的学生占65%,得良的学生占25%,及格的学生占10%。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是怎样理解这里的百分数的?在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两条信息:①长城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是

  11%;②五粮液酒的酒精度是39%。问:喝同样多的`长城干红葡萄酒和五粮液酒,哪个容易醉?为什么?

  (2)出示信息: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提问学生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得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比五年级大。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分三个层次学习:

  (1)、学生先自由看书;

  (2)、指名学生汇报百分数的写法,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

  (3)、汇报百分数的读法,学生容易把分母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混淆,要指出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提供信息,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学生在做出判断后,组织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并小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今天来这上课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3)由于这次测验,同学们准备很充分,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去年植树节,我班植树中,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2、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3、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75%,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

  主要总结三个方面内容: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是什么?

  3、百分数的优点是什么?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 “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 “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 1/4 ,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习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 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个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5、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个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了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本事和抽象概括的本事。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本事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本事。

  (3)经过创设互相协作,进取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经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本事。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能够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到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产生的分数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经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经过调查、把自我明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经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能够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能够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教师为学生供给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团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我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经过比较相同与不一样,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一样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一样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一样,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就不一样,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和比的概念,以及用分数和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后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折扣、利率、税率、统计与概率等实际问题的基础。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础资源。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接触过很多的百分数,并且学生有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基础,以及利用分数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一切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时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源。

  2、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百分数意义的表述、关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以及百分数的正确写法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学习准备

  学具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联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二是注重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师:老师从我们的班级中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找找看其中有没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

  (1)我们班男生人数占59,女生人数占49。

  (2)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76厘米,平均体重是40920千克。

  (3)喜欢乐器的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37%,喜欢绘画的约占24.1%,喜欢舞蹈的约占20.4%,喜欢体育的约占18.5%。

  2、揭示课题

  师指出:像37%、24.1%、20.4%、18.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3、确立研究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信息入手引出百分数,目的是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要学我的数学。另外提供的信息中特别涉及到不同的分数和百分数,是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活动一: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建构。

  课件出示方法提示:

  1、找出书中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的例子,任选一个想一想:在这个例子中,有几个量,分别是什么,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照着例子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班级信息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3、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百分数。

  4、试比较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异同。

  5、根据班级信息比较班内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活动就是充分让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让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但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手,我设计了方法提示来帮助理清知识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二:班内展示交流。

  学生依照研究目标逐个汇报,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倾听、评价,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强调重点。例如:

  1、百分数的意义。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表示的含义,重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百分数的书写顺序。

  3、与分数的不同。

  除了读法、写法表面形式的不同外,结合实例对比,着重理解意义上的不同。

  4、百分数的好处。

  体验到百分数分母相同,易于比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班内交流是一个较大范围的交流,汇聚了更多人的智慧。它将个人的内部建构汇成了群体资源作为共享,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问题较全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看信息,说意义,谈想法。

  (1)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在某市学校附近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占30%。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理念我设计了知识性练习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第1题。第2题,看成语写百分数,不仅增加练习的兴趣,落实的训练目标,也与语文学科相互渗透,增添了本节课的文化氛围。】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取得这些收获的?

  最后教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1-04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01-05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2-16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05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5篇02-02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5篇01-04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5篇)01-04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3篇01-05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