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14 12:58:01
  • 相关推荐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知道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3、重点、难点与关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

  (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让事实说话)

  (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

  (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

  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连堂上,用实验导入,创设情景,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晒衣、晒农作物来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好沸腾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事实说出沸腾的特点;通过身边事例导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信息浏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教学过程

  1、物质的三态

  直接问学生水有哪三态?别的物质是否也有这三态?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其他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状态,老师总结: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归纳法)

  2、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用酒精在黑板上写出“液体”两个字,老师抓紧时间把盛有少量酒精的烧杯绕教室走一圈。问学生黑板上的字哪儿去了?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学生回答问题后再给出汽化的概念。红薯,萝卜切开后哪儿易干?(创设情景)再定义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池塘中的水蒸发不论在什么温度下都可以。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教学:通过晒衣服和农作物(如稻子、花生、豆子、棉花等)的做法来归纳: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快慢有关。通过讨论课本92页的问题的进一步熟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节约用水。

  3、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1)提出问题

  家里烧开水你们都看过,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现象吗?学生们试着说,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明确实验目的,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2)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按照课本图4-15装置好实验设备。(水量适量、火焰要大水温不能太低,固给水先加热,烧杯加盖,加热时取下盖,让学生看盖有什么,以备后用)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帮忙记时间和数据,特别提醒同学注意观察气泡的产生、变化和沸腾后的温度变化。继续加热观察温度变化情况,移开灯看水是否继续沸腾。根据数据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像,老师指导画。因为对学生来说这一步不易。让学生观察后讨论:加热前水中有气泡吗?气泡是哪来的?气泡为什么会有实验中的变化?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如何?酒精灯移开后水是否继续沸腾?说明什么问题?水蒸气肉眼能直接看见吗?

  师生共同总结沸腾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给出沸腾和沸点的定义,讨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以加深理解。通过在不同环境中选用温度计来了解多种液体的沸点,进一步强化沸点概念。

  4、液化

  (1)由前面的盖上的水,再引入液化概念: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观察课本94页图4—17及前面的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液化。温度高气体就不易液化,如医生用金属镜子检查病人牙齿时,要烤小镜子,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使镜子模糊了。

  (3)学生尽可能的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看谁知道得多。

  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老师帮助列举如:露水,雾,夏天自来水管壁有时出汗,冰箱冷冻室门上出“汗”。(调动积极性,扩大知识面,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4)降温可以使气体液体,加压可以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到液化气液化的方法,从而归纳液化的方法:降温或加压或者两者兼用及压缩的好处

  5、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让学生回忆打针时,身上涂上酒精时的感觉及前面做水沸腾时,水要加热的实验事实。让学生得出:液化吸热。

  讨论

  秋天同学们下水洗澡时,上岸时觉得冷,而在水中反而不冷,说明什么?该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还是内部?

  夏天狗,牛等动物的嘴巴张开并伸出舌头,有何用?人运动时,出大量的汗有何用?(生活走向物理)

  (2)让同学们猜煮饭时,是上面的先熟还是下面的先熟?学生很少有这种生活经验,老师帮助解释。再结合我校用蒸气煮饭烧开水,天要下雨时特别闷热等例子来帮助学生来知道液化放热。(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6、课堂练习

  课本96页1、2、3、4、5

  第1题是考察对实验的观察,第2、3、4题是考察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其中第2题注意节水意识的培养,第3、4题观察生活。第5题是液化放热,注意安全保护自己。

  7、师生小结

  本节内容:(不求知识全面,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但望人人想说、敢说。)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其吸放热的情况。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利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8、课后作业

  1、作业本中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及简答题目。

  2、试做课本97页的课外活动。

  六、板书设计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汽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3)、汽化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沸腾:把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此略

  2 、此略

  3、此略

  (5)、沸腾的特点(此略)

  (6)、液化的概念(此略)

  (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2

  1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 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2学情分析

  汽化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由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

  3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实验与发现

  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观察现象.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 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活动2【活动】

  二、生活与发现

  提供以下现象,让学生观察讨论并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归类。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演示);

  b.打湿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围冒“白气”(演示);

  d.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e.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

  学生分类,教师肯定,并且说明:在物理学上称b、e这一类物态变化叫蒸发,它属于汽化现象,而a、c、d这一类物态变化叫液化。

  1.蒸发。

  (1)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这两种汽化现象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思路,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

  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3)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出:蒸发、吸热、致冷。

  (4)请学生解释图4.3-5。

  (5)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蒸发的现象。

  活动3

  【活动】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 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度保持不变。

  生3:我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3:沸腾要吸热。

  (2)请小组代表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像,得出沸点的定义。

  (3)指导学生看“小数据”。

  师: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呢?

  让学生发现条件:在标准大气压下。

  5.评估、交流与合作。

  请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分析为什么各组测出的水沸点不同?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a.忘记加纸盖;b.水盛得太多;c.测量中产生误差,造成水的沸点不一样。

  6.布置课后探究“纸锅烧水”。

  (我在处理这个探究实验时,别出心裁地讲了一个看起来并不精彩的故事,而正是这个故事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起了学生在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坚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评价、交流活动,既让学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又让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实验与发现

  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观察现象.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 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活动2【活动】

  二、生活与发现

  提供以下现象,让学生观察讨论并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归类。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演示);

  b.打湿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围冒“白气”(演示);

  d.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e.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

  学生分类,教师肯定,并且说明:在物理学上称b、e这一类物态变化叫蒸发,它属于汽化现象,而a、c、d这一类物态变化叫液化。

  1.蒸发。

  (1)请学生比较“湿衣服慢慢变干了”与“水沸腾后一直加热,直到把烧杯里的水烧干”,这两种汽化现象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思路,分析出蒸发与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异同。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

  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3)学生分小组“想想做做”。

  请小组代表说出自己的感觉,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出:蒸发、吸热、致冷。

  (4)请学生解释图4.3-5。

  (5)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蒸发的现象。

  活动3【活动】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 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度保持不变。

  生3:我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3:沸腾要吸热。

  (2)请小组代表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像,得出沸点的定义。

  (3)指导学生看“小数据”。

  师: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呢?

  让学生发现条件:在标准大气压下。

  5.评估、交流与合作。

  请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分析为什么各组测出的水沸点不同?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a.忘记加纸盖;b.水盛得太多;c.测量中产生误差,造成水的沸点不一样。

  6.布置课后探究“纸锅烧水”。

  (我在处理这个探究实验时,别出心裁地讲了一个看起来并不精彩的故事,而正是这个故事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起了学生在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坚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评价、交流活动,既让学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又让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相关文章: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04-08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04-06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学反思04-06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11篇04-08

《树和喜鹊》说课稿03-11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01-15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01-15

《狐狸和小鸟》说课稿01-17

狮子和兔子说课稿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