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14 11:22:13
  •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说课稿1

  本单元“你好,祖国妈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仅有的一篇以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为主旨的主题单元。“可爱的祖国”又是这个板块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一)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引入新课。

  “20xx,北京!”这篇课文于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而且该篇课文是我国申奥成功之夜的情景,一出示图片就立即吸引了学生在脑中重现当时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边背该篇课文边回忆当夜情景。小学生的兴趣,是从对具体的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感受而直接产生的。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气氛,我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利用了教学挂图,如:为让学生感受当时申奥成功的气氛,我出示了国家人民庆功图等。

  (二)源于学生现实生活。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可爱、及怎么爱祖国。其实这些大道理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还是稍微为难理解的,所以我就引导他们从做学校的小导游引领老师参观校园风光到发现整个拉堡镇的可爱及伟大、延伸到理解整个中国,感觉到祖国的可爱和伟大。关于怎么爱祖国的问题的教学,小学生毕竟不能像伟人那样为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此时我就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讨论,如分小组讨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地方特别可爱、美丽的。他们很积极挖掘身边资源:如校园的花圃、升旗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和体育中心等等。我也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捕捉他们说出的有用的'信息,并向其他小组传播,激起组间竟争,同时及时点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有个小组讨论到升旗台旁有很多花点缀很漂亮时,有个同学说他们班的清洁区也很漂亮时,有个同学就有不同的看法,觉得清洁区就那么一两块水泥地板,除了地板还是地板,有什么漂亮可言呢。我就适宜地引导他们懂得清洁区清洁干净也是一种美,并引发他们思考怎样做才能使它保持这种美或更美呢?又让他们懂得讲卫生,坚持劳动创造美。通过他们的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让学生寓学习于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就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协调活动、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越高,学习效果就更好。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调控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中学”,通过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之不断融合,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此我设计了“能干的小画家”环节,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用一双小手勾画出理想中的家园。课文的最后还设计了“我是一名小小歌唱家”的环节。让学生边歌边舞唱出祖国的可爱,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理解和热爱。

思想品德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变迁》。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变迁 》是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 单元第 一个框题。这一框题是九年级的开头课,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教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教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教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将个人生活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知识与能力:

  通过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生活、生活方式三方面认识我们生活的变迁;在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观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首先阅读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四个活动和分小组讨论,在活动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知识要点。

  (三)学教的重、难点

  本着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学教重点和难点。

  学教重点: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重点的依据: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我们切实感受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从市场的繁荣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显示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才能去追求文化生活。

  学教难点: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难点的依据:文化生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学教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学教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4、15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对生活的变化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变迁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学教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学教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 学教方法

  学教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双边互动的过程。在学教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又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因此,我从学法和教法这两个方面来谈学教方法。我先来谈学法:

  (一)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学教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探究法、事例举证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教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九年级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学教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学教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根据学情分析、学法分析及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四个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分组讨论法

  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学教过程:

  四、学教过程

  在这节课的学教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2—3分钟)

  活动一:小小调查

  1、爷爷们有哪些学习工具?

  2、我们现在有哪些学习工具?

  设计意图:

  一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新知识。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三是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工具方面我们与爷爷辈的变化。

  (过渡)让学生们欣赏完四大件图片后感受到四大件的变化。

  2、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讲授新课:(35分钟)

  活动二:请你欣赏

  让学生欣赏两段视频----《60年记忆之穿在身上的历史》和《建国60年:饮食变化彰显生活步步高》。

  设计意图:

  让学生欣赏两段视频《60年记忆之穿在身上的历史》和《建国60年:饮食变化彰显生活步步高》。这两个短片展现的是60年以来的衣服和饮食的变化,看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从而得出本课的第一个结论即第一变。

  第一变(结论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过渡)让学生欣赏下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院与现代电影院图片

  活动三:快乐大家谈

  问题:为什么乡镇电影院会退出历史舞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以前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少,看电影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文化生活,有的甚至连这一唯一的文化生活都可能没有。而今天人们有了电视、电脑、vcd、dvd、家庭影院等等产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看电影的需求。从而回答上面的问题以及得出这节课的第二个结论即第二变。

  第二变(结论二):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过渡)欣赏图片:瑜伽、旅游、健身。

  设计意图:

  该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观察这六个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本课的第三个结论即第三变。

  第三变(结论三):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活动四:我的地盘我作主

  问题:请你设想未来22世纪我们的生活憧憬。

  (衣服、汽车、学校、房子、、、、、)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二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第一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第三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六、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通过我们探究、学习已经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高楼鳞次比,乡村田园风景如画,高速公路车辆如织,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繁荣,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节节升腾的时代气息。

  七、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4分钟)

  师生共唱《越来越好》。

  八、备课反思

  备完这节课后,我的整体感觉还行。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须改进。如活动三:快乐大家谈为什么乡镇电影院会退出历史舞台呢?这个问题还没有讲透讲深还须完善。

  最后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活》第 14 课《生命只有一次》的第一框,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到人,引导学生探询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下一课题探讨生命价值打下基础,最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学生分析:

  (1)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 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

  四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 、能力:( 1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六,组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 、学生 4 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 (1):

  首先让学生分 4 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 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 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 4 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 如: “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 (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 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 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 ,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思想品德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以《体验 建构 生成》为题,向大家汇报《家乡的变化》一课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的最后一课。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的内容标准第2条“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编写。与前面的“我爱我家”、“家乡哺育了我”及后面的“我的国家和我的民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

  首先是教材解读(点击),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叫家乡。咱们中国人常常用“故里”、“故土”、“乡井”、“衣胞之地”来表示家乡。《诗经·小雅》中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母亲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又用“桑梓”来比喻家乡。正因为家乡像母亲一样,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有着血肉相依的联系,所以,我们才更加关注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对学生来说,家乡这个概念可大可小,通过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等课的学习,我们已把家乡定位在江都,在第二课时课外延续时可将家乡的外延进行适当的拓展。

  我认为本课应着眼于“变化”二字,不能误读为“我的家乡”爱家乡,这原本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应着力于“体验”,而这一切的变化,并不是我呈现或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他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的,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才是有效的情感。

  本着活用教材的原则,我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先对文本研读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准备的,我也是有准备的,才能给他以启迪。

  2、教学目标

  备课之前,我曾在四年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的占28 %,而感觉一般约占 69%,不了解(或没什么感觉的)占 3 %。可见,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只是浅层次的,只有引导他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切地感受家乡今昔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才能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激发他的情感。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和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力培养:通过调查、访问、参观、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

  ②人格塑造: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化。

  ③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之情。

  3、教学安排

  本课的教学分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两个部分,两课时完成。

  课前我重组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访问和参观,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结构决定着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顺序,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活动,能否形成协同的教学局面,都与教学结构有关,因此,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框架:

  第一课时:课外实践体验

  音乐渲染 导入新课

  第二课时:课内交流感悟 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辩论交锋 升华认识

  链接生活 建构角色

  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外实践体验

  体会家乡的变化应建立在对家乡了解的基础上,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一下子无话可说,或说得很少,我及时引导和点拨:要想了解家乡的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再交流,知道可以采用拍照或摄像、实地调查、采访身边人、走访所在社区、点击互联网等方式,再进一步引导如何分配任务,从哪些地方去调查。

  这一部分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让他们在主体的参与中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苦,从而达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生活,获取真情实感的`目的。

  第二课时 课内交流感悟

  接下来,我想比较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我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堂分为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音乐渲染 导入新课

  歌曲《龙川情》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好歌龙川飞出来,好水流进我的心。整个课在《龙川情》的音乐声中拉开序幕,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有一个地名已流传了三千多年,有一个地方具有水的灵动,龙的神韵,在江淮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江都。

  缺乏情感是现行德育的一种机能性缺陷,因此,我觉得必须高度重视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价值,《龙川情》又是一首富含江都乡土气息的歌曲,既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情境,又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好了准备。

  第二板块:交流互动 激发共鸣

  小组用图片、照片、录音、录象等多种形式汇报调查了解家乡变化情况,对于家乡的变化,学生多数是从身边事感受到的,当学生交流时,我不置身事外,及时补充。

  我认为课堂绝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将这些交流、探索不断引向深入,不停留于表面的对比,而是要触动他心灵深处的琴弦,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

  在学生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呢?

  正是由于每个家乡人的努力,促使家乡的经济发展与腾飞;正是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促使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在经过充分的交流互动之后,我充满激情地说:这就是我们历史悠久的家乡!这就是我们人杰地灵的家乡!这就是我们日新月异的家乡!《龙川情》音乐再次响起,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设计一句广告语来赞美家乡。

  这一部分的设计理念是: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努力形成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互动,构建高效、立体的信息传输渠道,放大教学流程和效益。

  第三板块:辩论交锋 升华认识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感受《高楼与花园》这首诗。

  让学生进行辩论。引导他们明白这些只是家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美中不足”,说不足是为了增强小主人翁责任感。

  在这里,我与学生达成共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科学、和谐的发展。

  第四板块:链接生活、建构角色

  我们在看到家乡变化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一番唇枪舌战后,静下心来想一想:怎么对待那些“美中不足”呢?完成表格。我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表格内容。(出示)

  我校曾有一些同学发现农民焚烧秸秆以后开展了小课题研究,他们办手抄报、发放宣传单、采访农民、上报市政府领导,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生活化已成为21世纪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之一。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现实生活,回答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为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以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第五板块: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对于家乡今后的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小课题,开展课题讲究。班队课上,将开展《让家乡的水更美》等主题活动,并将评出——慧眼小记者、智慧脑灵通和最佳课题组。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建构”,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本课教学的尾声,不是划一个圆圆的句号,而是给出一个开放式的省略号,为学生创建种种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解放”和“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以上是我的说课,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爱国主义是做人之本,立国之本。加里宁说:“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需从深入认识自己的祖国开始。在小学阶段,就要唤起儿童对祖国真挚的爱”。怀着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精心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自农村,根据农村孩子平时生活视野较窄,但渴求知识、学习热情高;有表现*,但表现能力不强的特点,我力求程度的体现生活的气息,把“祖国”这一抽象的概念赋予为丰富多彩的感性形象,让儿童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发展儿童收集信息、资料,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审美情趣。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一活动主题的重点、难点定点为:初步了解祖国的知识,感受祖国的壮美与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二、说教法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录像演示、游戏体验、实物展示、资料比较、音乐渲染等,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祖国的魅力,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

  三、说学法

  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设计思想。在活动时采取分小组表演、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体会祖国的'伟大与壮美。

  四、说教学过程

  紧扣主题目标,我整合出这节课的一条主线,即五大板块:听歌曲,导入课堂——找中国版图,认识祖国——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课外延伸:可爱的长沙。这五个板块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活动准备:

  活动即将开始,上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从生活中收集信息,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准备包括以下方面:

  老师准备: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照片、旅游纪念品,名人的图片,故事。

  板块一:听歌曲,导入课堂

  当孩子们满载收集的欣喜步入课堂,我播放了一首歌颂祖国的儿歌《中国中国,我爱你》,接着富于激情的导入:小朋友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出生在中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可爱的祖国妈妈。

  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课伊始,情也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开端。接着,我顺势引导下一活动:找中国。

  板块2:找中国

  地球仪,圆又圆,拨一拨,转一转,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找,我们的祖国在哪里呢?我用儿歌启迪孩子们,让每组从地球仪上寻找中国的版图,“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祖国的?”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经验,“我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字”“因为我们的祖国形状就像一只大公鸡!”教师也把中国版图贴在了黑板上,接着,渗透祖国首都是北京,祖国生日是十月一日,祖国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等知识点,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正萌发出纯真的小嫩芽。

  板块3:小眼睛看大中国,感受祖国伟大

  我们的祖国真可爱,小眼睛看大中国,你们能把自己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吗?”进入板块三,我先让孩子们走进《祖国风光》,通过欣赏一组祖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景观图,感受祖国风景壮美,历史悠久,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孩子们专心观看,认真静听,小脸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笑容是对祖国的认可,这笑容是对祖国骄傲的表达,他们惊讶道:”祖国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地方!”祖国真了不起!”

  学生讲完之后,我又引导孩子们采取贴、挂、放的形式展示自己收集的东西。展示板上琳琅满目::国宝大熊猫,中国结,陶瓷,苏州刺绣,海南椰雕等。丰富的物品,骄傲的体验,孩子们再看一看,说一说,一番畅谈后,祖国的伟大,祖国的壮美怎能不让每个中华孩子感到自豪呢?”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英杰辈出,有许多了不起的中国人,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名人呢?”于是,我们又打开名人像册,各组比赛讲名人故事,孔子,,袁隆平,杨利伟,雷锋,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则又一则动人的故事,连二年级的孩子也脱口而出,他们骄傲极了:”中国人真了不起!”“我是中国人,真好!”我又因势利导,扩宽主题,”你们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骄傲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小组立即讨论交流,争相上台,遇到合适的材料,师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交流。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在这样的欣赏,讲述和倾听中,孩子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与行为尽情张扬,我也较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实现了主题目标。

  板块4: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

  当祖国的魅力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心灵。顺着这股难捺的激情,我们进入板块四:课内活动:我们都爱大中国。小朋友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爱吧!各组迅速行动起来,让心中的爱化为翩翩的舞蹈,深情的歌声,美丽的图画,优美的小诗。丰富的演绎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次形成了活动的*.师生更在欣赏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品德的升华.

  板块5:课外延伸:可爱的长沙

  课堂就要结束了,我再次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家乡的美,体会祖国的可爱无限,魅力无穷: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发现祖国妈妈真美,真可爱,我们生活的城市长沙,更是我们大家的家,长沙近几年发生巨大变化。今年,全市人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焕发出新的光彩,周末,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长沙的大街小巷转一转,把你看到的长沙的变化记录下来,或用照相机拍下来。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长沙》!

  我的说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新课程改革走过一春又一春,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理念不同,效果迥异。沐浴着20xx年的春风,让我们继续努力:让可爱的祖国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让课改理念如鲜活的甜水滋润你我,让我们共同呵护成长思想的土壤!

思想品德说课稿6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这为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②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二) 能力目标:①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②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②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中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

  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设计“启思园”“听故事想办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

  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购物奖劵和手机中奖信息引入。

  2. 导学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按以下环节进行: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

  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签名活动:(5分钟)学了就要用到,说了就要做到。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6.板书设计: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七 说课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拟 采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一课由…和…等几个板块组成,涉及知识点有…和…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四年级很多学生思想上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这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副课”,但也不难看出他们的求知

  欲与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及自主性也日趋强烈,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沿着熟悉课本、交流讨论、实践调查、感知升华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思路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谈话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导出课题,进行板书。

  (二)熟悉课本,了解各地情况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首先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展示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家乡情况

  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后,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进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四)课堂拓展

  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我设置了拓展环节,主要是…

  (五)课堂小结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上课没有学生的话,本环节不用)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8

     教材:山东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十六课

  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宪法的基础知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让学生明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渗透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对比、归纳。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对宪法还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我将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人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3、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4、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重难点服务,结合平时学习养成的习惯,让学生阅读去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去解决问题;把宪法与普通法律去对比,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阅读 发现问题

  讨论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对比分析 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教学媒体设计:

  我认为学生看书阅读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形象地观察,让学生真正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结论。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并最终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阅读书本,发现新知

  看书P84-87页,让学生了解今天学习什么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阅读,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要过于依赖教师。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阅读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让学生学会合作,不要孤身作战;学会配合,树立团队精神。

  (三)、对比讲解,巩固新知

  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相比较普通法律而言,从三个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法律,并针对十届八大五项会议通过的两部法律来讲解。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通过对比,可使所学问题简单化,并在对比中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的体现中学时政化特点。

  (一)、从内容上看

  宪法 普通法律

  全局性根本性的大问题 局部性的某一方面的小问题

  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

  《物权法》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

  法律

  《企业所得税法》

  (二)从法律效力上看:最高法律效力

  母法 子法,不能与宪法抵触

  基础

  以宪法为准

  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

  (三)、制定修改更为严格:

  专门的委员会 普遍法律

  2/3、3/4通过 1/2

  朗读相关链接

  (四)、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的讨论

  (如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启示?还有什么困惑?)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式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A宪 法:全局、大问题

  1、 内容上

  B普通法律:局部、小问题

  A宪 法:最高法律效力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法律效力

  B普通法律:以宪法为准

  A宪 法:更为严格

  3.制定修改

  B普通法律:严格

  六、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新课程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参与意识是否积极主动,参与面是否广,看他们是否能通过阅读发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合作讨论得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否围绕重点问题获得新知和自我学法,通过教师的态势语言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自我探索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课思维策略、思维水平、思维品质

  2、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学习中,通过阅读能否提出问题,讨论能否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随时了解他们学习政治课的自信心、主动性,通过课堂观察,对于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当然对于他们认识上的偏差,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纠正。

  3、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特别注重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生成,而不是死记硬背,探索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与错的学习评价,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品德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龟兔外传》是辽海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我》的第1课《多彩的我》的一个主题活动内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我》事本册教材课程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两年来课学习中自己成长、发展变化的活动指引。

  生活中的我应该事丰富多彩的,多方面都应得到发展的,本单元的三个主题活动从三个维度反映了学生在生活中要成长发展的方向。其中主题活动一,《多彩的我》是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应涉及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做人方面,要初步形成有主见、不盲从地品质,做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做到有主见、不盲从

  2、知道在生活中多方面发展自己

  3、愿意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发展特长

  三、说教法

  儿童是课程的主体,他们是真实的,有思想的、有感情,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讲故事、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注重以丰富的情感、语言激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思想活动,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准备

  1、乌龟和兔子的图片及头饰

  2、悄悄话信箱

  说教学流程

  在本课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情趣导入:

  今天老师请到了两个神秘嘉宾,掌声有请,(出示乌龟和兔子的图片)

  你们认出了他们了么?知道他们的故事么?(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来)

  师小结:是呀,《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那你想不想知道乌龟和兔子之间还有什么有趣、离奇的故事呀?好,我们今天啊就来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另一个故事——《龟兔外传》

  师板书课题

  (生动、新奇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兴奋而又好奇的心理状态下走进了教学活动中。)

  2、讲演听看故事,悟道理

  先请同学勇敢地到前面对照图片,将《龟兔外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请同学评价

  然后提出如果能活灵活现地演出来就更好了,你们说呢?那我们小组合作组织排练怎么样?学生按组排练,教师指导并参与角色。

  选取两组学生进行汇报,并简单地对同学们的表演质量做出评价。

  (通过故事、表演使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加了解了故事意图,盲目地效仿别人而忽视自身特点是没有主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生之间的互评、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教师紧接这让学生说说自己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小结:是啊,《龟兔外传》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分清是非,不能盲目地判断和轻信。(教师板书:做事要有主见,不盲从。)

  3、出注意,想办法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过类似小乌龟的经历,,那就把它写在你们手中的“心事卡”上,然后头到“悄悄话信箱”中,不用签名,同学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帮你解决。学生填写“心事卡”。

  老师当着全班同学从“悄悄话信箱”中抽取出几张心事卡,大家一起来看看。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么?你愿意帮助她解决问题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师生进行评价。

  (用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的特征。结合生活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运用感悟出的道理去解决,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悄悄话信箱”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4、再创作

  好多年前,《龟兔赛跑》的故事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今天《龟兔外传》又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事有主见不盲从的道理,那我们能不能再为龟兔创作一个新的寓言故事?让可怜的小乌龟建立自信并快乐起来,让骄傲的小白兔改正缺点、踏踏实实做事。总之,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

  学生自愿组合,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寓言故事内容,并分工合作,并联系表演,向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这一设计,创造性地开发了教材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思维,这是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的具体体现。)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

思想品德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对应的课标内容: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人生难免有挫折》是人教版思品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是上述两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上两个单元的学习,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的人。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所以,这个单元是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践问题,同时也为下面各单元中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作了有力的准备。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挫折与人生相伴”,先通俗地讲解挫折的含义,然后从分析人生难免有挫折入手,阐述了挫折难以避免在于“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从中得出: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分析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三种人生态度,这三种人生态度会导致三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引导学生要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本框题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法引入新课,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遇到的挫折、名人的挫折,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要直面挫折,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关于造成挫折的原因分析。人的活动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的,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教材中指出,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还有可能是各种人为因素(即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只有明确了造成挫折的因素都有哪些,才能懂得为什么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是与人生相伴的。对于重点的突出,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方式,从学生的举例及发言中,可以看出他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对造成挫折的社会因素的理解。对于人祸(即社会因素)与人为因素,学生理解上可能有疑点,认为是一回事。其实不然,社会因素(即人祸)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到的各种人为因素的打击和阻碍,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正义得不到伸张,长期蒙受冤屈,因得不到公正待遇而使个人才能无法发挥等。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因素是人为因素的一种,但人为因素不仅包括社会因素。本教材是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归为天灾人祸,将学校、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影响归为人为因素。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选用一些典型例子,设计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一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性认识。

  二、说学生

  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现在还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他们大多数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从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但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来自网!

  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直面挫折。

  三、说教法与依据

  (一)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活动:

  1、上可伊始,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感受贝多芬坚强的人生态度,导入新课,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2、在第一、第二目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挫折,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小组集思广益,填写三种人在挫折面前常用的词汇,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

  3、积极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教学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挫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课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突破都是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完成的。

  2、合作探究法:为了发挥集体集思广益的优势,三种人在挫折面前的常用词汇填写以及最后的谈收获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

  3、实践求知法:如课下实践作业(见附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很好地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五、说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2、学习第一目,挫折与人生相伴;

  (1)挫折的含义

  (2)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人为因素学校因素

  生理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3)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3、学习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1)面对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及结果:

  A:放弃者——一事无成

  B:半途而废者——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C:意志坚强者——获得成功,享受真正的人生

  (2)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4、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那些收获?

  (2)介绍邰丽华以及《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遭遇挫折时,向邰丽华等人学习,勇敢地直面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5、布置实践作业(见附页)

  六、说板书

  由于本校多媒体教室的黑板被大屏幕所遮盖,故无法板书,知识要点均在多媒体课件中。

思想品德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关注国家发展》。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说课标

  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与思品旧课标(20xx年版)相比,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规定,这是极其重要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

  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九年级第三单元《关注国家发展》的单元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作出应有的贡献。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能力: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和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知识:知道党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懂的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与差距。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同时,依据新课标理念,设置本单元的内容标准是:

  1、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第二:说教材

  1、编写意图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设置这一主题单元并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2、编写特点:

  一是在素材的选取上: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重在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二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是在正文内容的编写上:每一框几乎都是按3W的方式编排,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层层递进的渗透了三维目标,并配有文字描述、插图、典型案例、等教学所需资源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设计教材结构。总之,与人教版相比,鲁教版故事性更强一些,人教版知识性更强一些,陕教版则是习题训练性更强一些。

  3、编排体例:

  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每一单元都是由一个个主题模块构成。分别是课前故事引领(孟杰和他的伙伴们),课内主题探究(共同探讨),课后是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和我在成长五个模块。具体到九年级第三单元,围绕其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其内容特点和内在逻辑,设置了前四个模块内容。故事引领《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十九》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探讨”模块设有第六、七、八、九共四个专题课,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按课、框、目三个层次编写。

  (1)课:每课都与《课程标准》的内容相对应。每课的标题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以体现价值取向的观点来表达,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课题下设引言,引言都用简练优美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富有情景性和启发性的材料引出本课主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框:内容一般为一节课的.量,也就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框题是以洋溢生活气息、富有启发性的标题,作为课题的分解和细化,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要求,同时充当量化教学内容的单位。

  (3)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也是教和学的基本环节。

  走进生活模块由生活再现和活动在线两部分。生活再现设计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象,提升经验,提高能力。活动在线是开展各种活动,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两难问题,能够感悟践行,学以致用。

  创新实践平台,是结合本单元设置的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社会的实践平台。带领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你也可根据本单元内容另选课题。

  四大模块前后联系,相互融合,共同落实《课程目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4、内容结构:

  本单元设有第六、七、八、九共四个专题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上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讲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据此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从总揽全局的高度,为国家发展指明了强国富民的总路线、总政策。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讲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据此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从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个侧面,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讲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和据此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个侧面,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讲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巨大作用,我们国家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个层面上,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总之,我们可以以上四课的主题凝练为:国家发展必须走强国富民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发展必须靠民族精神支撑。归结起来就是九年级学生应该着重关注的国家发展之道。

  5、单元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1)横向联系:本单元是在第

  一、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在这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感情。这一单元是教材第二单元内容的延伸。二三单元内容又是第一单元内容的具体化。同时第三单元为第四单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起到了承上而下的重要作用。

  总之,新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而组织编写的。四个单元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活的有机体。

  (2)纵向联系: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组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所以,本单元也是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的有机组合。如:七、八、九年级均涉及到道德品质教育方面,九年级第三单元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法律教育方面,第三单元涉及有《宪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保护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国情教育方面,第三单元有走可续发展之路和国家科技文化建设等内容。(七、八年级见课件所示)

  6、考点分析:

  第一方面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方面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第三方面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采用明确目标、自学指导、交流合作、精讲释疑、达标检测的“五步”教学法。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5)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6)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7)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热点,学会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热点库。

  2、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我提以下建议:

  (1)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实行学生学习、生活量化考核。

  (2)评价主体应更加多元,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

  (3)评价形式要更加多样,口头评、书面评、即时评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相结合。

  (4)评价应量质结合,可采用观察、谈话、作业、检测、考试等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立足学校资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思品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可以在参考教学用书的基础上,活用教材,用好教材,适当拓展思品课课程资源,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把我们周围大量鲜活的信息引入思品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利用好学生资源。

  (2)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切合身边人、事,开展当代社会调查,有效利用社会热点和乡土资源。

  (3)广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由于学科特点,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滞后性总是存在的。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如,各种报刊杂志是大量信息来源;各种党的文献、文件汇编是我们有效的工具书。网络资源是我们最便捷、实用而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可借助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对创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境,对于再现法律案件、故事场景、对于教师板书的设计和演示,对于教学重点的突出都有很好的作用。也有助于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运用多媒体应注重实效,不要弄花架子。原则是简洁、实用、直观、趣味、高效。

  老师们,知识的传授很简单,但把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却不是一日之功,我愿大家共画知识树,同摘智慧果。更希望我们的共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思维活跃、气氛愉悦、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最后,愿我们共同交流,一起进步。

  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做个快乐鸟》是《品德与生活》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的主题之一。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烦恼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却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教材紧密联系生活,体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即生活性。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恼,增强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的意识,使学生把这种乐于,善于帮助自己和别人找快乐的良好行为延伸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化解烦恼的多种方法。

  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和“怎样为别人也带去快乐”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学情分析

  快乐是每个人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谁都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但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而仅仅是一种实际的感受,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吃,玩这些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另外这一年龄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自己和他人烦恼的心理品质,具有同情心和追求快乐的心理。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在游戏中,在活动的参与中,引导学生休会更深层次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关心他人,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孩子对于快乐的理解与体验。

  四教法与学法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激趣导入、录像演示、游戏体验、音乐渲染等活动化教学,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调动每个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学生生活中的快乐图片。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乐的镜头。

  2、学生准备相应的凭借物如照片,奖状等

  3、“烦恼袋”

  4、歌曲《幸福拍手歌》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力图在课堂中体现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快乐大本营

  1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并配有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感受快乐,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个新课的学习。

  2送神密朋友-快乐鸟,揭示课题。

  3引导学生从家长,教师,小伙伴及自己的角度回忆,个别说与自由交流相结合让学生讲述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的事。此处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体验我是一个快乐鸟。

  活动(二)快乐快快来

  1课件出示几名学生说自己遇到的烦恼事,小组合作想办法排解烦恼。

  2、倾诉自己的烦恼,投递到烦恼袋。

  3、传快乐球活动。配有音乐,当音乐停止得到快乐球的同学就要从烦恼袋中抽取一条写有烦恼事的纸条,并读出纸条上的内容。同学们献计献策,共同解决。

  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烦恼,学生所要解决的烦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话说,能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小组合作,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解决烦恼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活动(三)快乐金点子

  1采用探究研讨的方式交流快乐金点子,寻找正确的变烦恼为快乐的方法。

  2教师送金点子。(详细的金点子)

  这一活动的设计使教学行为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行为。

  3师生共同唱《幸福拍手歌》,全班互动。将快乐延续。结束本课的学习。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快乐、自信、健康的茁壮成长。

  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上就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思想品德说课稿1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我新期待》,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说教材】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单元的重点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能力目标: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知识点。

  教学难点: 掌握辨析题与选择题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设计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教学过程与教学反馈 】

  一、导入复习: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板书课题: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四、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板书设计: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14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说本课所处的地位:

  《乐于与人交往》是陕西人教版第五课让我们同行的第一目,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了生命的珍贵、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及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优点缺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联接自我和他人的桥梁和纽带,在全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知识结构

  本目共分5层,讲述四个内容: 个人离不开群体、 青春期心理闭锁的危害、交往的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的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政治新课程标准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验到交往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

  2、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 使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四、说教学重点: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五、说教学难点:应该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

  下面阐述确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依据:

  重点的依据: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才能形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人生态度,避免因闭锁心理的出现而引起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形成人格的缺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本重点。

  难点的依据:现在的学生刚步入青春期,存在闭锁心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缺乏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和人交往,要使学生打开闭锁心理这扇门乐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需要教师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解决,帮助其理解交往的重要性,引导其乐于主动与人交往。

  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1)利用游戏、小品表演和事例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主动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心理测验和分析预测使学生认识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其危害

  七、教材处理:

  按教材安排,个人离不开群体是用3张图片来讲述的,在这里我不做重点轻轻带过,在课题的导入时候用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做了替代;另外在讲述交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时,课本有两个事例分析,我选择了第2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李政道故事。这样做是为了使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更紧凑合理,使时间安排更科学。

  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容易出现青春期闭锁的心理特点,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确立乐于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态度,并学会与他人文明交往。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第三部分:教法与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政治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掌握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活动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和集体讨论法、问卷调查法。

  1、活动探究法: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在悟中成长。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直观演示法:在教学中辅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强感官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小游戏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问卷调查法:学生通过心理测试分析,发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闭锁现象的程度,以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政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采取如下的学习法:(1)合作法(2)讨论法(3)师生互动法 (4)独立发现学习法 (5)分析归纳法 。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过桥》

  1.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试着通过一段有障碍物的路段。

  游戏后,立即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又有什么感受。

  2.再次重复游戏,允许一位同学对参加者进行提示。游戏后再次采访参加者有什么感受,观众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两组相同的游戏,参加者与观众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第二组游戏时,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交往带来了语言和动作的沟通,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看来,乐于与人交往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益处。

  接着学生讨论积极与人交往的好处,教师概括: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即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那么交往有什么重要性?与他人交往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的意图:

  通过学生喜欢参与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交往的重要性,即闭锁心理的危害,在游戏中体验感悟从而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群体的道理。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第五课 让我们同行 乐于与人交往)

  活动二:测试分析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孙晓的故事,思考:自己有孙晓的情形吗?下面请学生来做个心理小测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心理测试题)

  学生做完后老师公布记分的规则:4、9、11、18、22、27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他的是记1分,否记0分 0-9分 你没有闭锁心理;10-20分你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锁心理;21-28你存在严重的闭锁心理,不管测试的结果怎样,老师都希望你能从帮助孙晓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2、孙晓的这种现象如果不设法调整,继续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孙晓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

  (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代表发言。

  (板书:一、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

  (2)、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孤独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严重的会厌世轻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给小学的好朋友打电话倾诉苦闷。②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听听喜欢的歌曲。③与成年人交流,寻求帮助。④看些有关青春期方面的书籍。⑤开放自我,真诚、坦率的把自己展现给他人。⑥尽量缩小与同伴间的差异。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最关键的是与人交往,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设计的意图:

  通过心理测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闭锁的现象,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通过分析闭锁心理的危害及对此心理的一些调控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二、交往的作用:1、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活动三:表演小品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一目第三◎的漫画,根据漫画编故事、演小品。

  2、根据小品情节思考问题:

  ①你喜欢哪个故事描述的情景?

  ②两个故事中的同学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形成他们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么?

  ③你愿意和他还是她交朋友?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请三名同学回答。

  教师概括总结,在交往中应该热情、大方、开朗,主动去交往才能共享交往的快乐,如果你整日沉默寡言,别人不愿意打扰你,当然就很难和你成为朋友,由此可见友谊的建立需要交往。

  设计的意图:

  采用学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是为了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体现了直观演示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及闭锁心理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体现讨论式教法和学法: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精神。通过讨论对比两组小品的'情节,再次增强学生与人主动交往的自觉性。

  (板书:2、交往有利于建立友谊)

  活动四:阅读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一个◆小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小雨担任组长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

  (板书:3、交往有利于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2、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二个◆李政道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政道所在的大学为什么每周要为教授提供三次共进午餐的机会?

  ②通过交往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分组讨论,教师加入人数少的那组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提供自己的建议。

  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在交往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启发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汲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促使个人进步,获得事业的成功。

  (板书:4、交往有利于个人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五◎李馨的故事,思考问题:

  ①李馨的故事告诉我们积极与人交往要有什么样的态度?

  ②你认为与他人交往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请每一组派一代表发言。

  设计的意图:

  阅读讨论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学习法,通过讨论、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交往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交往的正确态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节课《善于与人交往》的讲授做了铺垫。

  活动五:学以致用

  1、本课小结:

  从古至今,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与交往密切相关,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如果闭锁自己的心理,不去交往就会使我们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敌意,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及整个身心的发展。因此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本领,提高交往的能力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2、巩固练习:

  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几道练习题供学习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请两位同学回答。

  (1)人蒙着眼睛为什么不能自己顺利通过有障碍的路?

  (2)如果我们青少年关闭自己的心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布置作业:

  让我们在《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声中,用交往的正确态度,到课堂外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并将最深刻的一次交往经历记录下来。

  设计的意图:

  板书的设计力求简洁,体现板书的科学性、系统性、条理性和艺术性,之所以写在黑板上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巩固练习作用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加深对本科所学知识的理解,歌曲的设计使学生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乐曲中增强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乐于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设计这个课下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拓展学习空间,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其在生活中更充分的去体验、去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让我的身体更棒”,其中有三个主题活动,《坐立走,有精神》是其中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意在培养孩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坐立走,有精神》共有3个要点,即: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本课没有直白的、纯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寓活动于教,有条理地编排了多幅形象直观的画面,易于模仿,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直接参与活动,使之体会到有了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人就能显得精神饱满,英姿勃发,充满活力,利于健康。

  二、说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目标以“有精神”为切入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走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同时也是对他人的文明行为表现。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难点:表现对坐立走姿势的正确者的欣赏。

  三、说教法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根据上述课程理念,在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中,我运用“活动式”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迁移、竞赛等方式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首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引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一开始就能以榜样为活动目标;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深一层地通过对比,确立自己坐立走的行为标准,再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比赛,讨论等多种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实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领悟,促进情感内化,寓教于活动之中。

  四、说学法

  在品德与生活中,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让儿童自主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动脑、自主评议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如何掌握坐立走的正确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请班级评选出的三位坐立走之星,让学生仔细观察她们走进教室时的精神风貌,我适时提问,你觉得她们走进来时怎样?学生回答“有精神”,老师板书。我接着再问: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精神,有的学生说她们走得有精神,有的说她们站得直,有的说她们坐得端正。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立走。这样通过榜样示范,学生观察点出了本课的主旨,初步感知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活动二、走进教材,主动参与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引领儿童走进教材正确参与活动。下面我设计了3个活动:首先请坐之星示范,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模仿坐之星的动作,并交流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腿手脚是怎样放的。让学生感受坐要像这钟一样坐得稳,坐得端正,身体不摇摆。接着提出“跟我走一走”的要求,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像小松树一样”中,我随机出示松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立的要求就是抬头挺胸收腹,两手垂直,不摇摆。这样通过观看挺拔的松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模仿练习。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掌握坐立走的秘诀,坐立走之星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注意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明确: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让我们的身体更加挺拔,更加有精神,而且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一大因素。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生成动态的新的资源。面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新的资源,我决心努力做到及时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发展自己创造机会和表现,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11-13

思想品德说课稿优秀03-22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01-14

思想品德说课稿(通用15篇)02-14

思想品德说课稿集合15篇02-14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说课稿01-14

思想品德教学总结04-24

思想品德自我评价05-09

思想品德的自我评价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