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塔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塔的说课稿1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雄伟的塔》。《雄伟的塔》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课包括3张图片及6张学生作业。在3张图片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我国传统的塔造型应县木塔。是学生常见到的。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风格、造型、材料上形成强烈对比。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则是中国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建造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建筑。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种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家乡的塔,从而了解塔的历史,文化,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画下记忆中的塔,这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创作领域。
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培养。因此教学方式要有趣,新颖。但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大部分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
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塔的造型也不尽相同,并且具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技能目标: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者自己设计的有新意的塔画下来。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美好事物,爱家乡,保护古迹,珍惜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鼓励细致观察,大胆创新。勇敢表达自己想法。探究式学习,资源共享,丰富课外知知识。
说重、难点
重点: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座塔。自己当小设计师,设计一座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和自己的想法设计表现一座漂亮而有新意的塔
说教学过程
一、拼图导入,引发兴趣
先通过拼图引发学生兴趣,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塔的含义,最后欣赏图片,让学生选词填空,得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小组探究,具体欣赏
在导入新课后,出示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的方式,突出四座塔的不同特点,应县木塔的木质结构,埃菲尔铁塔铁的质感及强烈的风格对比,北京白塔的异域风情,以及由家乡的塔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2、欣赏现代的塔
与古代塔形成对比,丰富学生的视野,便于创作
3、教师示范,欣赏学生作业
4、看作业要求,谈想法
三、作业创作与品评
说板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板画,首先让学生了解塔的结构,再通过以小衬大的方式来显示塔的雄伟。
说反思
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雄伟的塔,教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但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想,对学情的掌握稍有欠缺。
塔的说课稿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文本来说,《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从而给学生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所以这堂课我选择了以情入手,感受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散文鉴赏能力,所以文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高二学生还普遍缺乏对中国沧桑历史的的'实际体验,如何让学生融入到感情强烈的文化氛围中去探究悲剧的社会根源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三段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搭台学生唱;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三、学习程序
(一)课前预习
结合《学与导》,小组内完成对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思考教师生成问题并形成文字与组员交流,若有疑问,写在学生生成问题一栏中。
(二)行课
根据三段式教学理论,本课分为创境设问、互动解疑、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以视频导入,了解璀璨的敦煌文化,引发学生思考敦煌文化为何流失?作者的情感如何?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找到作者笔下三种罪人的罪行及评价,并抓住了文中重要语句解读作者的情感。将作者情感集中于“我好恨”并深刻理解出恨是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关注。
完成教师生成问题后,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至此提出并及时解决。
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拓展延伸中,特意选取了去年法国拍卖圆明园兽首的新闻事件,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教师正确引导:蔡铭超的行为折射出爱国主义精神,最后配乐朗诵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勿忘国耻勇担责任,顺利完成情感目标。
四、反思
1、课堂容量大,时间把握不好。
2、教师引导过多。
3、缺少适当的朗读。
塔的说课稿3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所谓的“器”可以理解为:一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恰当的学习方法。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正是利其“器”所在。它为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今天,我要说的《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一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例。
一、 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从教学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2、写作上很富有特色
3、网络挖掘素材较多
基于课文以上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难点设为:运用网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教学目标则是:
(1)、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筑历程等知识,感受它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说教法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三、 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本课的学法主要采用“找找、读读、想想、问问、议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确定研究目标
一上课,教师就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对于人类来说,它充满了神秘,裹着厚厚的面纱。今天,让我们来当一次小小研究员,走近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去揭开它厚厚的面纱,好吗?这样一来,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当起了小小研究员,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一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继而又说:要想当好小小研究员,首先要会发现问题,现在想一想,根据课文或初步浏览网页,说说你最想了解有关金字塔的什么。学生立刻各抒己见,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畅谈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提炼出自己的研究主题。
(二)、多种形式,深入进行研究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教师建议学生根据研究内容的多少来采用不同的研究形式:个人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主题范围小的可采用个人独立研究,反之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对于研究目的性还比较模糊,也不知从何入手。因而,我设计了教学导航这一栏。内容如下:个人独立研究建议:(1)、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上网查找相关资料。(2)、仔细阅读资料,归纳研究成果。小组合作研究建议:(1)、根据研究主题寻找合作伙伴。(2)、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研究任务。(3)、查寻相关资料。(4)、汇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通过以上提示,可以让学生为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提高研究效果。
2、研究的实施阶段
学生在一切准备好后上网进行研究。通过欣赏精美的图片,阅读文字,观看动画等方式了解与自己所研究相关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相关链接去其它网站查找资料。在这时,教师扮演的只是支持者,解疑者,参与者的角色,如指点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怎样收集资料、怎样整理资料等,但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为资料的汇报做好准备。
五、汇报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上网收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研究课题的知识。在汇报时,可采用个人汇报法,也可以用小组汇报法。汇报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图解式,如:看图说说金字塔的建筑历程;阅读式,如:介绍金字塔的形状;留言式,如:写写你对某个信息的看法;故事式,如:讲讲有关金字塔的传说等,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争辩、讨论的乐趣。
在学生汇报同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既要有教师的评价,更多的要注意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让每个合作小组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师引导,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也让学生在评价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学法总结,迁移练习
在刚才的课堂研究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生成的问题,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研究,因此,这时教师要注意“课外的延伸”,真正让学生从小养成“物物研究、事事研究“的习惯,成为小小研究员。
塔的说课稿4
一、课程定位
我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书写、会计一般业务的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财经计算、涉外会计基本事务处理(涉外会计)、税费计算及基本税务处理(税务会计)、银行金融核算业务的一般处理(金融会计)等职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收银、出纳、会计核算、银行柜面服务、邮政柜面服务及其它会计事务处理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语文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地理解、清楚地表达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思考、写作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使语文课更好地为专业目标培养目标服务,所以我给本课的课程定位于帮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塔的了解,进一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与学情
1、《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是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精编本)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2、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达主旨。在说明的同时,还常常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说明的中心加以阐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也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班语文基础较好,主要对于塔这种特殊的建筑稍感陌生,对塔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因而我布置学生必须查找相关的资料,加深了解,同时更侧重在阅读与技能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说明文是教学中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仅仅学习文体知识的话就与初中学习没有变化,因此,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把教材的单元要求与大纲目标相联系,适当加入人文要素。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1)、了解我国古塔的建筑艺术,认识古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3)、通过对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熟悉课文多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使用的特点。
(3)通过课文联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掌握必要文史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及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听记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导入语主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讲起,有一定的陌生和神秘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知环节
考虑到学生对于塔的认识相对缺乏,因而必要的知识补充不仅使学生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同时刺激学生探求未知的兴趣。如让学生猜猜看:塔的用途是什么?你知道上海现有的古塔有多少?
对课题的解释。此环节用来了解课文中心,十分必要。因而,对于题目,必须明确: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 —— 塔”,破折号之前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精英”,即“精华”的意思。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题意为: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精华,点明了课文的主旨。
(三)阅读分析环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掌握文章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基本方法;围绕重点句子的分析,逐步理解、归纳课文的主旨;提示、小结主旨与材料的关系。
1、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我国古塔从什么地方传入的?什么年代? 古塔原来是做什么用的? 古塔的特点是什么?
2、细读有关内容,分析思考:
为什么说我国古塔的形制是千变万化的?
说说我国古塔的为何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四)技能练习环节
结合有关资料,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古代瓷器的珍宝—青花瓷》。(欣赏PPT)
运用随堂训练的手段,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检查学生课外预习的效果,吸收、消化课内知识,为下一阶段(竞赛)做好铺垫。
(五)小组竞赛环节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刺激学生,激发更大的兴趣,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能力的展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六)总结归纳环节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结构,点明知识要点,理解主题材料。
① 本文在结构上采用哪种形式?(板书:总—分—总)
② 课文围绕主旨进行选材,说说主旨与材料的关系。
明确:主题统帅材料,材料表现主题。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时应该紧紧扣住对标题的理解,尽量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如:课文在说明古塔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这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但在具体的文中有时候并不能让他辨别得清。通过实践,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的运用,这是学生学有所得的较好体现。
2、对于古塔知识的介绍,可以适当地放开一些。学生不太喜欢教师在课上多讲他们知道或看到过的内容,但是对于不太了解或完全陌生的内容往往充满好奇。掌握这种心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展教学容量,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课堂活跃度,有一定的效果。
3、古代历史文化的介绍,面广量大,宜集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来介绍,避免喧宾夺主。本人有时不经意间会把有关的内容延伸,以至于课堂上学生趣味盎然,但一定要把握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如《青花瓷的介绍》这一环节设计,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周杰伦的讨论上,而不是通过资料如何介绍,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塔的说课稿5
一、与文本对话,我喜忧参半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捧读课文,我着实喜欢上了这个独自一人游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识,让我这个成人由衷地欣赏与佩服。反思我们的孩子们,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此以往,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与外国的`孩子竞争呢?这确实令人担忧。
在与文本对话之后,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我觉得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过,学生不是一个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把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引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燃起他们的讨论热情,进而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我期待每一个孩子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三、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学法迁移。
1、出示世界地图,请学生指出欧洲,再出示欧洲版图找到德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来自欧洲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2、出示连接语,指名读。师生共同总结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习方法。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边读边批,写下体会。
③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④结合实际,畅谈收获。
我们就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小姐姐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总结时老师引导,乌塔14岁,我们十一、二岁,她可以说是我们的小姐姐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乌塔之间的距离,进入情境,同时便于学生将自己与乌塔进行比较。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 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好不好呢?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认为乌塔这样做非常好的请举手,认为不好的到黑板上写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几条:孤独、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不安全等。
3、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问题先读书后交流。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作为反方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各组汇报,辩论开始。
⑴自理能力强,能照顾好自己。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4、播放欧洲风情介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大家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看屏幕,出示乌塔的图片,你们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课后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分析中外小学生在计算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塔的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2)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刃滥淤湛
(3)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4)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3.结合课文批注,体会金字塔建造的困难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4.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有哪些成就?(天文历法测定一年为365天、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5.从这篇课文中,你能推断出金字塔时怎样建成的吗?
小结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金字塔夕照》展现了夕阳下金字塔开阔而雄浑的美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外形信息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取得的一些成就,展现了金字塔厚重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
六、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夕照中的金字塔开阔雄浑景色迷人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历史、外形特征、体积之大历史悠久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位置、取得的成就成就巨大
塔的说课稿7
说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有趣的西方绘本,其中蕴含了许多对儿童发展有价值的东西。本教学活动把平常单一的语言活动多样化,试图在看图讲述和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扩展幼儿思维,引导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说教学目标:
1、能理解画面表达的意思,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交流。
2、能创造性的用绳子进行艺术创意。
3、喜欢分享阅读感受,有继续看书的欲望。
说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若干。
说教学过程:
一、用看图讲述的形式,让幼儿用语言对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进行描述。
1、出示封面,通过教师提示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克里克塔”是什么意思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2、出示图1,介绍主人公路易斯奶奶。
1)指导语: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老太太,露易丝,这是露易丝奶奶,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一个人生活。但她有个儿子,在遥远的地方研究爬行动物。(通过幼儿对爬行动物的理解,扩大幼儿知识面)
2)你知道什么是爬行动物吗?猜一猜,老奶奶的儿子会研究什么爬行动物呢?
3、出示图2,介绍老奶奶的儿子和爬行动物。
指导语:现在知道老奶奶的儿子研究的是那种爬行动物了吧-----原来是蛇,蛇是爬行动物。
4、出示图3,讨论老奶奶怎么得到蛇的?(老师抛出问题,让幼儿找到答案,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1)指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蛇是哪里来的?
2)指导语:(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打开的`盒子)原来蛇是儿子寄信一样寄给老奶奶的。
3)指导语:老奶奶会怎样对待这条蛇呢?(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5、逐幅出示图4、5、6、7,观察老奶奶给蛇喂食、做床,织毛衣,蛇给来来拿书等。
1)指导语:老奶奶给蛇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猜猜是什么?
2)指导语:小蛇克里克塔逐渐长大会帮奶奶做事了,它会帮奶奶做什么事呢?
二、纸绳创意。(从幼儿多方面兴趣出发,增进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扩展幼儿思维)
1、出示图8,了解老奶奶的职业。
指导语:你看出老奶奶是做什么工作的吗?她在教什么?如果你是克里克塔,你就是那条小蛇会怎么来学数字呢?
2、出示图9,请幼儿创造性的用纸绳进行数字造型。
三、设疑延续(设疑,下一步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在与小伙伴交流,激发幼儿继续看书的欲望,)
出示图10,指导语:图上的人是谁?小偷想来干什么呢?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把后面发生的事情用画画的形式画出来,下一次我们继续看这本书后面的内容。
塔的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的巩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4课——《埃及的金字塔》。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的程序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着重描写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学情分析:
对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但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埃及,所以对金字塔缺乏了解和具体形象的感知,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很难在脑海中形象化,课堂容易显得沉闷、枯燥。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文本的优化整合,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悟后朗读。
教学难点:
以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为突破,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悟后朗读。
过程方法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感受金字塔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不让课堂显得沉闷,我在一上课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是去埃及观光,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化抽象为直观,体悟之后朗读
(1)数字具体化,体会特点
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课文在介绍时出现的只是一系列的数字。(出示原文数字点红)这些是抽象的,无画面的,孩子们只能浅层次的、机械的告诉我们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宏伟,还体会的不够深刻、具体。于是我抓住了几组数字,让它们和周围的事物作对比,将它们具体化。
(出示楼房对比图)“146米、40层”的高度,和我们普通的住宅楼作对比,相当于几个叠加的高度呢?学生很快得出“6个还多,需要费力的仰头才能看到顶。”有了这样真实的感受,自然体会到金字塔的高。
(出示巨石文字)文中“平均每块重2.5吨,共有230万块”。这2.5吨有多重,230万块代表着什么,孩子们无法有具体真实的体会,(出示和大象的对比)通过巨石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作比较,知道平均2块巨石就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的重量,这230万块相当于115万头成年大象的重量之和,这样一来,这一块块巨石就像加在孩子们的心中,情感自然流露:金字塔真宏伟啊!
将数字还原成直接的生活体验,学生们仿佛站在金字塔脚下抬头仰望,仿佛亲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块,抽象的数字在脑海中形成了具体的画面,引领他们深入体味语言文字,课堂上学生们悟得好,读得好。(出示学生朗读片段)
(2)动画再现,了解建造过程
如此伟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这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出示课文文字)文中介绍的是概括、抽象的,学生仅仅通过这段文字的描写是无法清楚了解建造的过程,于是我播放了一段动画(出示建造动画)。动画的演示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直观了解了书本上的文字,也形象的`理解了建造的过程,此时,我让学生们画出文中与动画演示相对应的文字,再读一读。读过之后,再将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直观与抽象融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了解了建造的过程和不容易就自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学生发言的片断)本课的难点也就轻松突破了。
3、利用网络信息,创新作业设计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表现在直观演示上,还应运用在网络学习资源与文本材料的结合上。我将事先在网上查找到的有关埃及文明的专题网站展示给学生看,(出示网站和博客专版)由于埃及文明的神秘和课文篇幅的有限,学生们对埃及很感兴趣,但不能深入,看到了这些网站,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丰富课外知识,将自己的所得、所感发到我博客中的一个专版中,将文本知识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还改革了传统的作业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好帮手。
通过欣赏直观、形象的录像视频、动画演示,实现了从纸面阅读到屏幕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到全面立体式阅读的转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抽象文字的形象内化,再将这种内化转化成个性理解后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意识,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3、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可以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说课内容,还望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塔的说课稿9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学习网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学习网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资源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学习网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平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流程:
一、做调查,激趣引学。
课堂伊始,我先组织大家参与一项调查活动,(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由于此项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情趣盎然。接着出示课件(乌塔),教师富有魅力的解说,(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突出了乌塔独自周游欧洲这一事实,将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激发了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为了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我设定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使学生不仅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感知了课文,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三、再读文,深入感悟
品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请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学习课文,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而提出的学习方法,(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查阅到的资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去感悟。)更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互交流,分享收获
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的民主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其次在交流中还要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对“欧洲的了解”这一小节,我则采用专题网站,让学生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精确的数字,清晰的画面,使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我演示完乌塔独身游历欧洲的全程后,学生们一个个"遥感"欧洲之大和乌塔之勇,从而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厉害"。同时发出惊叹:欧洲面积如此之大,面对如此漫长的旅途,一个14岁的小学生,没有任何人相伴,独自一人要走遍这43个国家,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要做多少准备呀!此时学生对乌塔也油然而生敬意。
五、扩思维,深化主题
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请同学们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目的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醒孩子,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逐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时让大家明白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七、拓延伸,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后,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教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此项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让领会到教材的真正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塔的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金字塔》一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10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三、说学情:
小学生对金字塔比较陌生,对金字塔的有关资料了解很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与金字塔有关的图文资料,目的是通过阅读资料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本节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建筑,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比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地了解金字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部分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及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了解中国古建筑。并自然地把话题转向埃及。
2.通过问题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埃及的图文资料。
3.通过展示资料导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为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金字塔夕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景色的描绘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写生的特点,及其作用。了解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④引导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使学生感受到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3)教师通过小结使学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造。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批注理解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通过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①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大。感受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使人感受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是学生在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的同时学习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
②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数字了解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工程的浩大,感受金字塔的建设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③阅读了解“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从而感受工艺的精湛,赞叹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巧。
④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通过这些数据未解之谜感受金字塔这一奇迹。
⑤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农业、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精湛的造船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进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慧。
3.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1)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使人了解到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辉煌的古代文明。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周围的环境”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以“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告诉人们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人类“智慧的结晶”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激发人们对古代劳动人们劳动和智慧的赞叹。
(4)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了解到在介绍“金字塔的不解之谜”中两篇课文互相印证,使人感受金字塔的神奇。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引导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鼓励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指导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鼓励和引导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六、说作业设计:
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又是课外的延伸。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查找积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课堂,引向更深的层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而轻松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主旨,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贵重
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数据未解之谜
塔的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的:
1. 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乌塔)
2、 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二)、新授
1、 师导入: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把书打22课,按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出示小黑板)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①先自主学习 ②合作学习 ③集体交流 ④归纳板书
2、师过渡导入: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这句话 是 怎样理解? (出示小黑板)
(1)、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习写作方法。
三、知识拓展
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出去旅游?)
四、质疑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我们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和习惯,自已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 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有主见而并不盲目,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胆大心细,热情交往,有爱心,好学。我相信,将来你们一 定会成为祖国的骄傲!
六、作业
1、 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2、 向爸爸妈妈讲书述这件事,和他们交流一下见解和看法
塔的说课稿12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12课《塔》。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塔》这一课,我就被书上那些别致、美观的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塔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课学生已学习了《家乡的桥》,学生已能用线描或其他形式为家乡设计一座理想的桥。这一课与《家乡的桥》很类似,有这个基础,加上我校四年级学生对中国塔文化的喜爱,我想本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堂课。根据课程标准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和学生共同欣赏了解塔的相关文化和知识,用线描来表现书本上的塔或家乡的塔,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第二课时是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对塔进行立体的造型表现。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确定为: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塔的建筑特点与构造。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2、演示法: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与塔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最后将学生每一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创作方法的引导。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合作学习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是:说说教学准备:
块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铅笔、彩色笔等美术常规用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7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塔的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1、歌曲介绍
《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又称那波里)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难以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单二部曲式)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钢琴的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可谓是雅俗共赏、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首歌曲的特点及知识点的掌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了解船歌的特点。
b、认识变化音记号(#号、b号),强弱记号(P弱、f强),重音记号()等,了解常见的声乐演唱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对欧洲音乐感兴趣。
教学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4、教材的处理
本课是一首欧洲音乐风格的歌曲,需要掌握的音乐小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安排一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从船歌中引出歌曲和音乐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乐谱中的小知识点,教师给予讲解。让学生通过律动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船歌的特点这样就比教师直接教授效果好的多。通过小的拓展练习及知识点帮助学生完整的体会歌曲的内涵。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本堂课的重点之一是对欧洲音乐感兴趣。可是欧洲离学生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快速地去了解欧洲、了解意大利,我用课件制作了一些反映欧洲、意大利风情的图片,创设情境,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更好更快地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体验
为能更好体会船歌的意境,在听赏和演唱过程中,我尽量多地引导学生随音乐律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特点。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视听结合、体验模仿等方法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喜欢欧洲民间音乐,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我的太阳》作为背景音乐)
(1)、教师: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旅行,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
(2)、(课件)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欣赏欧洲、意大利的风土人情和著名城市。
(3)从威尼斯及贡多拉的图片引到威尼斯船歌。
意大利威尼斯贡多拉(一种平底狭长的轻舟)船工所唱的歌曲,船歌大都采用中等速度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2、歌曲教学
(1)歌曲背景、曲名简介
《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又称那波里)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那不勒斯是意大利的一个美丽的海港。至于“桑塔露琪亚”,有人说她是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女神的名字,也有人说是当地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总之,这名字是美好幸福的象征。
(2)聆听范唱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拍子,并提示学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来体验音乐。之后,让学生说出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旋律优美,情绪激昂、感情充沛)
(3)再次聆听,引导从不同情绪上分析歌曲结构
(由我自己边律动边清唱,不用刻意强调三拍子的强弱,因为歌曲旋律上的.切分音其实已经改变了三拍子原本强弱弱的规律。用律动去感受音乐本身,潜移默化中理解歌曲的特点。)
学生听后,回答,教师进行小结。(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描写夜色下美丽的海港风景,优美抒情;第二乐段可以想象成船夫在热情地招揽顾客,情绪昂扬。)
(4)分段分句模唱
听了2遍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旋律开始熟悉,在学唱上以模仿为主,教师的范唱要体现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强弱上也要有所体现。
(5)找一找,乐谱中有哪些音乐记号?
让学生自己说,教师肯定后,把音乐记号的准确名称及意义进行讲解:变化音记号(#号、b号),强弱记号(P弱、f强),重音记号()
(6)设计歌曲演唱方案(演唱情绪、力度变化等)
形式:分组合作设计
要求:a、由1-2名成员演唱第一段歌词,来展示他们设计的演唱情绪。
b、其他小组成员参与表演,如划船动作或律动营造船歌氛围。
学生通过这样一种二次创造的形式,交流合作,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了歌曲的特点,另一方面锻炼了能力,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7)聆听三大男高音版《桑塔.露琪亚》
介绍三大男高音:
帕瓦罗蒂(1935-2007)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晶莹、明亮、富有穿透力。
多明戈(1941-)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
卡雷拉斯(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流畅抒情、清峻柔美。
3、欣赏《我的太阳》
(1)简介歌曲
这是一首著名的、具有浓郁意大利民歌风格的独唱歌曲。是男高音歌唱家最喜爱演唱的歌曲之一。是意大利的象征,“太阳”,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歌表示两兄弟之间的感情.有关《我的太阳》的还有趣一段佳话:二战结束后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第十四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家知道,按照贯例,在奥运会开幕式每个参赛国家的代表队入场时,主席台旁边的大会乐队都要现场演奏该国国歌。意大利是二战的法西斯战败国,虽然在二战结束前夕,意大利发生政变推翻了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后建立了新的民主政府,但由于某种原因,当时的意大利政府没有像其他参赛国一样的向奥运组委会提交本国的国歌乐谱,而组委会相关人员非常憎恶原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意大利印象不好,开幕式前也没有向意大利代表团索取国歌乐谱。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意大利代表团即将入场时,乐队没有意大利国歌乐谱怎么办呢?总不能演奏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军歌吧。为难之时,聪明的乐队指挥急中生智、别出心裁,他临时决定并从容镇定地指挥乐队,演奏起热情四溢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当然,大家都知道那不是意大利国歌,但人们心许并赞赏这一睿智的决定:大家先是一怔静下来,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继而全场轰动,千万不同国藉不同肤色的人们和着乐队的演奏,一遍又一遍热情地高唱《我的太阳》,真是盛况空前、传为美谈。歌曲《我的太阳》就被人们昵称为“意大利第二国歌”.
(2)欣赏视频: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我的太阳》
(3)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方法。
(4)小知识:
常见的声乐演唱方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5、 小结:
(1)船歌特点:船歌旋律优美而流畅,情绪色彩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给人以摇晃的感觉。
(2)欣赏《乌苏里船歌》,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塔的说课稿14
《埃》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埃及金字塔的修建历史和原因,学生了解不多,对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形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时,要注意适度地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辛。
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4个(重点指导廓的音和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目标4是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教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词语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悟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说明这些特点的,进而感悟这样宏伟而精巧的工程,集中体现了古埃及劳动人民不朽的智慧。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工程宏伟、结构精巧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寻找概括金字塔特点,涵盖全文内容的一句话(第四自然段起句),然后从这里切入金字塔的特点。
2、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1)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146米、40层、1千米、230万块、2.5吨等数字,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结合对上述文字的说明方法的体会,感悟古埃及劳动人民建造金字塔的付出的血汗和其不朽的智慧。
(3)抓住对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方法的理解,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聪明,进一步感受金字塔和古埃及人民智慧的不朽光辉。
3、以读带讲,感悟末节。
最后一段,设计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其回应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课堂练笔。
结合对第三自然段说明方法的体会和小结,引导学生迁移写法,学习描述生活中的一处景物(并组织交流)。
四、拓展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埃及金字塔和其它一些被成为世界奇迹的古代文明,感受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朽智慧。
板书设计:
14
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精巧
埃及的劳动人民
勤劳
聪明
塔的说课稿15
一、 说教材
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基于课文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班学生学情,我拟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1、质疑激趣法: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文题目最想了解什么”这一话题,这样让学生自主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愿望。
在教学科学建造部分时,又以“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巧妙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急于探究。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金字塔建造的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三、 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理解科学建造部分时,我让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搬石砌塔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阅读理解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理解与感受金字塔的科学建造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将阅读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更容易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的设计思路,依托文本,延伸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金字塔和普通的塔是不一样的,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课文题目后最想了解什么?学生势必回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一开始便将学生的兴趣给激发出来了,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奠定了基础。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
学生在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学生带者自己提出来的问题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样亲切的话语又一次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向了高潮。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去读课文,阅读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我让学生汇报通过朗读,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将重点板书在黑板上。
(三)指导朗读,感受宏伟和精巧。
在感受金字塔的宏伟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并读一读,然后抓住具体的语句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作假设。在整个感受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讲解,而是不断向学生提出了读好句子的要求,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在感受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精巧,教师还进行了补充说明:整座金字塔,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根木料。
(四)感悟科学建造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读书实践活动。在学习四、五段感悟科学建造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这两段,并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读,然后以“老师还是感受不到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造的”巧妙过渡,让学生分组动手画一画,这样不仅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更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学习首尾,体验情感。
学生感受了金字塔科学建造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想对埃及人民说什么,并过渡到首尾段落的学习,此时,我又让学生结合金字塔的特点,再读一读首尾部分,学生感受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便很容易了。
(六)课堂拓展延伸
为了激发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金字塔,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也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之一的重要原因;由于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在出示了一段话后,我还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探究练习:? ?
(1)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
(2)查找“世界八大奇迹” 的相关资料。
(3)小秘密:金字塔里存放着法老的尸体——木乃伊,你知道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把课内学习延伸到了课外,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在结课时我简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总结,更重要的是用“相信你们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可以在月球或者太空中建造比金字塔更宏伟更精巧的建筑”的话语,激发了学生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和学生的阅读感悟相结合,注重了学生读写基本技能与语文实践能力相融合,注重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希望引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升华情感,希望真正实现学生“享受课堂,快乐学习”的美好愿望。
【塔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塔的说课稿01-13
《乌塔》说课稿06-01
塔的说课稿15篇01-13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01-12
《埃及的金字塔》说课稿7篇01-12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01-11
四年级语文《乌塔》说课稿15篇01-11
梦到塔是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