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来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天来了》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天来了》,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课内容是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本单元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今天我说的是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
4. 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 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一些有关反映春天的资料。
2. 播放春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3.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
三.学法指导
关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进教科书
〈〈春天来了〉〉这一课,教科书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课本中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课本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美丽,用不同的语言来赞美春天,同时小兔乖乖又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我要组织学生仔细看图,发现教科书展示的春天之美,引导教室中的儿童与课本中的儿童进行对话与交流,生活中的小朋友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春天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活动二:走出教科书,找春天
本科教学内容是与我们北方气候相匹配的。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春天的.很多信息它并没有设及到,教材以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倡导品德与生活教学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一基本理念,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或校园里看一看、找一找,看看你眼中的春天再哪里,再学法上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找春天,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现象写下来,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达到主题目标的第一点,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活动三:合作交流,春的信息
课本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开发运用课外资源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讲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反映表现春天的资料,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我也向同学们播放介绍一些精彩的春天景象,直观形象的画面,符合低年级认知特点,儿童喜闻乐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四:讨论交流,春天的变化以及春游中的应有的文明行为
学生在课堂上就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之一,新课程理念特别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所以我采用这一教学活动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走下讲台,深入到儿童中间去组织、去倾听、去引导、去交流,蹲下身来欣赏每一位儿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五:留住春天的景色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画一画,唱一唱,写一写,照一照……这些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教科书让学生画一画春天的嫩芽,我把这个建议拓宽了,我让学生画一画你所知道的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象画下来,这样教室中的儿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画笔把对春天的热爱表达出来,告诉课本中的小朋友。这样生活中的小朋友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一起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春天给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各位评委,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科学,敬请各位指正。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新课程条件下教学内容是有弹性的,教学过程中常会生成动态的新的资源,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努力做到及时去捕捉这些闪光点,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为每一个学生表现或发展自己创造机会,让课堂焕发生命。
《春天来了》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春天来了》。歌曲《春天来了》是一首由陈汉丽翻译的德国儿歌,它表达了小朋友与小鸟迎接春天到来的欢乐心情,充满喜悦气氛和童趣,是一堂以审美为主线的音乐课。
新课标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这节课将携手学生唱响春之和谐曲。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2.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切分节奏。附点音符。
3.情感目标:能体验孩子们和小鸟一起歌唱春天的快乐情绪,尽情表达人们送走冬天迎来春天的喜悦之情。
4、活动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设计表现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人类的丰富情感,从而产生探索与学习音乐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以体验春天、歌唱春天,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意境为主的音乐课。
本节课的难点是附点音符、切分节奏。
低年级学生音准较差,对附点节奏更是陌生且具难度。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音乐和拓展学习音乐,充分利用课件,创造了一个春的环境,在旋律中感悟、在画面中体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我力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玩”中学,学中乐,在“看看说说”活动中感受音乐、通在接龙游戏中,学习歌曲、体验歌曲、记忆歌曲。学生在“听听找找”的音乐活动中,找出乐句之间的相同之处,加强学生的音准,突破附点音符的难点。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模仿、体验感受、音乐游戏、律动、节奏、表演、创编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唱出春之美。
儿童天生活泼,是春天的花朵,根据儿童的特点,教学本课,我着力营造春的氛围。通过精心设计,步步深入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寻找春天、欣赏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拥抱春天这五部分组成,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歌唱美、表达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
一、创设情境说春天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动情的画面能把人带进音乐的殿堂。我创设情境,用儿歌《春天在哪里》点燃学生激情,让学生随音乐律动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寻找春天,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知道刚才音乐中唱的是什么吗?”学生很快能够就融入音乐的情景里。
二、听赏体验找春天
达尔克洛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我虽面对的是幼稚、童话般的低年级学生,但我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简单易学,让孩子们在《春天的'景色》里走进春天,让他们听觉与视觉有机的融合同时产生对春天无限喜爱的情感共鸣,全面的感受春天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恰如时机板书课题——春天来了。
三、听听动动唱春天
1、模仿体验学歌曲:通过聆听歌曲,范唱歌曲,模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采用节奏、律动读歌词熟悉音乐节奏和理解音乐内涵,降低学习难度,并采取师生接龙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针对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形式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体验音乐情趣。
2、听听找找学歌曲:听老师唱,找出相同的乐句。目的帮助学生学习歌曲,学生在“听听找找”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加强学生的音准,突破附点音符的难点
3、师生互动学歌曲:学唱歌曲的步骤体现了音乐以“听、音乐游戏”为本的原则,如:听一听、敲一敲、动一动等,用听唱的方法及接龙游戏的方法唱歌曲。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编编创创表春天
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让学生表演展示,这既是一个小小展示台,又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样的表现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肯定、成功的愉悦。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唱一唱,让学生感受音乐变化的魅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共同协作的精神和展示他们的创造才能。此时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已到高潮,我在学生情浓深处再添彩,老师给学生创编的歌词唱一唱并在歌曲前面创编一段引子和歌尾创编一句尾声,感受有什么不同?感受到歌曲再生春晖,起到了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
五、伸出双手扮春天
德国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在这里我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植树歌》,音乐活泼动听的歌曲,画面是感人的情景……告诉孩子们:春天是迷人的,春天的景色人人都喜爱,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去爱护大自然,人人争当“绿色小标兵”,保护环境从小做起,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丽,我们的祖国才会永远是春天。让我们拥抱更美的春天,
在我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走进美丽的春天,感受浓浓的春意,唱响春之和谐曲,在春之声中唱出我们的理想,将拥抱更美的春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懈地努力探索,畅游在春之美景中。
《春天来了》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天来了》.
首先我说的课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来完成.
一、说教材
1、说内容:选自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会七年级14册。
2、说教材分析: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歌曲采用大调式,三拍子的节奏,使歌曲显的欢快跳跃,并采用A+B+A的单三部曲试结构,段落结束处多次采用花腔来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活力,表达了人们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
3、说教学目标
a、演唱、欣赏有关春天的歌曲和乐曲,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学会用恰当的情绪、声音来描述春天的意境,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春天”所带给我们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b、能在演唱和欣赏中感觉到音乐的基本结构。
4、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是一节欣赏课,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器官,有比较性地欣赏歌曲。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等。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教学得逞主体,初中生在试听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要采用视听觉结合的方法,以优美的画面配上优美的音乐,在浅易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春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让人们充满了希望,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哪个季节被赞美得最多?(从音乐的角度,我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氛围。并且为后面的音乐欣赏作了情感铺垫,学生急切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欣赏《春天来了》、《北国之春》
在音乐世界里,也有许多描绘春天的作品听两首有关春天的歌曲,一首是《春天来了》,另一首是《北国之春》,感受两首歌曲所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春的气息。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师除了人声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声或生活中一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来描绘意境和场景。
(三)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
(此活动旨在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画画、唱唱、诵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将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由于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故把这个活动放到课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内涵
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学生来回答,从而真正把握春天的内涵,完成本课的课题.
五、总结延伸
师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意见和建议,谢谢!
《春天来了》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任爱玲,在宝坻区城关二小,教《品德与生活》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课内容是<<课程标准>>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本单元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今天我说的是第一主题<<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人教社的〈〈品德生活〉〉教材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新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春天来了〉〉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及他们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一些有关反映春天的资料。
2.播放电脑动化片,反映农民春耕春种的劳动场面。
3.播放春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4.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根据这些基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活动一:走进教科书。活动二:走出教科书,找春天。
活动三:创设情境,学生表演,介绍资料。
活动四:合作交流,春的信息。活动五:讨论交流,春天的变化。活动六:画一画春天的景色。
活动一:走进教科书
〈〈春天来了〉〉这一课,教科书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课本中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课本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美丽,用不同的语言来赞美春天,同时小兔乖乖又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我要组织学生仔细看图,发现教科书展示的春天之美,引导教室中的儿童与课本中的儿童进行对话与交流,生活中的小朋友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同时我还要引导儿童看看农民伯伯在春天里劳动的场面,让学生初步感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和在春天里农民劳动的艰辛,落实教学目标第三点。
活动二:走出教科书,找春天
本科教学内容是与我们北方气候相匹配的。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春天的很多信息它并没有设及到,教材以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倡导品德与生活教学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一基本理念,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或校园里看一看、找一找,看看你眼中的春天再哪里,再学法上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找春天,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现象写下来,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达到主题目标的第一点,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活动三:介绍资料,学生表演
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一般不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而这美好的春天正是农民伯伯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达成教学目标3,让学生初步体会农民伯伯春耕春种的辛劳以及他们对新一年的期望,所以我给同学们放一段农民汗流浃背春耕的劳动场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初步感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学生分组模拟表演农民插秧的姿势,感受劳动的艰辛,让学生交流体会,学生通过表演感悟到农民伯伯很辛劳、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要爱惜劳动成果,这样的活动较好的落实了德育教学内容,也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四:合作交流,春的信息
课本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开发运用课外资源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讲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反映表现春天的资料,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我也向同学们播放介绍一些精彩的春天景象,直观形象的画面,符合低年级认知特点,儿童喜闻乐见,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五:讨论交流,春天的变化
学生在课堂上就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之一,新课程理念特别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所以我采用这一教学活动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走下讲台,深入到儿童中间去组织、去倾听、去引导、去交流,蹲下身来欣赏每一位儿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六:画一画,春天的景色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解放孩子的手,让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孩子的脑,让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多说一说,在这些理念支撑下,我努力营造让儿童在做中学的氛围。教科书让学生画一画春天的嫩芽,我把这个建议拓宽了,我让学生画一画你所知道的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象画下来,这样教室中的儿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画笔把对春天的热爱表达出来,告诉课本中的小朋友。这样生活中的小朋友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一起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春天给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各位评委,我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科学,敬请各位指正。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新课程条件下教学内容是有弹性的,教学过程中常会生成动态的新的资源,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课堂教学中临时生成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努力做到及时去捕捉这些闪光点,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为每一个学生表现或发展自己创造机会,让课堂焕发生命。
《春天来了》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春天来了》是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寻找春天仅限于书本中或教室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本学科融合,利用媒体展现春天到来的种种迹象,引起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共鸣。
二、目标确立及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课程,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本课活动目标是:
1.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加深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本课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环保意识,加深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为了突出重点,通过多媒体生动的视听,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变化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而视频展示“赏春过程中不文明的一幕”,又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自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继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具体活动环节
第一环节:看听闻想,寻找春天
课的开始,出示《春之场景》(视频),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说一说:春天来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春天:冰雪融化、草长莺飞我们看到了她;燕子呢喃、百鸟争鸣,我们听到了它;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它;春风拂面、细雨如丝,我们触到了它。其中,在做出上述概括的同时,冰雪融化、草长莺飞、燕子呢喃等场景都以精心剪辑的短视频展示出来,使学生更有直感。
教材中呈现的春笋生长、油菜花开是学生很难见到的,为了开阔学生视野,继而展示《我国南北方春天特征对比》的影像,并加以说明,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感受。由此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激情导行,赞美春天
春天是美丽的,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使春天更美丽。当学生还在十分投入地欣赏着祖国的大美春光时,展示《赏春过程中不文明的一幕》(视频),这样联系实际,辨析导行,让学生交流体会,充分感悟到环保的重要性,较好地落实了德育教学内容,使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时,设定了超级链接,当学生说出用哪种方式来赞美春天时,适时出示相关素材,有效利用了多学科课程资源,也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四、效果预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既深化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又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
《春天来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天里孩子们脱去了厚重的棉衣,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春天的景色,喜欢在园子里寻找春天。天气好的日子孩子们更喜欢围坐在一起讨论春天。讨论着春天里能做的事情。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
2、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通过谈话,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春天里人们的活动。
1)学习侧面人的动态画法。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作品。
3)句子:春天来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确立目标的依据: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活动目标中,我将动态人物的画法作为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就是侧面人物的画法。
二、说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纲要》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表述的完整连贯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谈话法:活动一开始,我和幼儿一起谈论春天的景色,为后面的环节展开作了铺垫。
2)提问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在观察图片时,将自己所发现的,以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一起寻找答案。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启发幼儿想象、创造的问题,如“春天里除了美丽的风景外,小朋友在春天都会做什么?”
3)体验感受法: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动态人物的画法,请幼儿进行示范,找出难点一起解决。
2、学法分析
(1)观察法:幼儿的想象力虽然比较丰富,但让幼儿凭空想象幼儿往往无从下手。因此,我采用了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形象地观察、感受教师画侧面人物的步骤及要点。
(2)操作法:让幼儿在自主绘画过程中既获得提高,又充分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
还有自主探索法、实践创新法等。
(3)教学准备及教具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有:春天背景图、人物动态图若干、黑板、白纸、彩笔。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谈话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环节二:出示春天背景图。
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上春天的景色,由春天的景色联系到春天里小朋友的活动,根据幼儿所说到的人物动态贴到背景图上。
环节三:教师示范画动态人物。(正面、侧面)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观察、欣赏的平台,通过与观察教师画动态人物的过程,加深对动态人物的掌握。
环节四:幼儿自主创作,巡视中给予个别辅导。
这一环节,幼儿将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创作。在这其中,我将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幼儿绘画时发挥想象、认真、细心而大胆地创作,创作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有自己特点的作品。
环节五:幼儿展示作品。
欣赏和评价是为了引发幼儿更强烈的想象、创造愿望。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能力情况和速度的不同,我安排先完成的幼儿将作品拿给旁边的小朋友观看,这样一方面使先完成的幼儿“有事可干”,避免了无谓的“消极等待”;另一方面,让幼儿在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美的感受,从而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高度热情,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完整与连贯。
四、说教学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提问、交流、自由表达等方式,对幼儿对春天的景色很熟悉,人物动态掌握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参与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对幼儿进行及时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要调控好教学节奏合理分配好时间。组织好幼儿进行自主创作,力争让幼儿有不同发展。使得教学内容、教法达到最优化,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活动效益。
活动结束前,对于幼儿的情绪状态以及幼儿的完成情况考量幼儿是否初步达到预设目标。
《春天来了》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作曲家雷雨声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民乐三重奏曲《春天来了》是本单元的欣赏教学内容。这首乐曲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既发挥了原曲欢快喜悦的情趣,又以各种演奏技巧以及巧妙的配器等,生动地表现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乐曲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A+B+A+尾声。引子部分由高胡在两架古筝强有力的琶音伴奏下,响起了昂扬的旋律。乐曲主题第一次由高胡奏出,下衬古筝轻快的伴奏音符。这个旋律是原来民歌《采茶灯》的末尾部分。在主题得到充分陈述之后,以渐慢的过渡段引出抒情的慢板。音调舒展,与前面热烈欢快的情绪形成对比。之后突发性的转折,再现快板,并在末尾加以展开。最后以再现快板段落结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易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抽象的知识难于掌握。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氛围加以铺垫,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
我校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多,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起步较晚。经过三年多的音乐课学习,他们具备一定听赏能力,节奏感尚可,对民族乐器中的古筝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高胡和扬琴还是首次接触,因此听辨音色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另外,第三部分中扬琴与古筝的音色非常相似,估计学生听辨起来会出现偏差。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3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有三个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是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认识。
第二是能够从体验中初步感知复三部曲曲式结构,并能在聆听中展开想象,用肢体语言和身体简单的律动来表达聆听音乐时的感受。
第三是知道乐曲主题旋律取材于《采茶灯》。
2.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采用四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解决难点。 使用的四种方法分别为:A。古诗导入激趣法; B。分段配不同声势体验法; C。形象感知与音画结合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D。关联与提升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感受到快乐和美好随处可见。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孩子们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乐于参与表现音乐的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乐曲的主题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分辨三种民族乐器的音色,知道演奏方法;通过乐曲速度、情绪等的变化对比初步感知复三段体结构。
难点: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认识;并能够从体验中自主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古诗导入激趣法 分段配不同声势体验法
形象感知与音画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 关联与提升法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欣赏引子部分
出示古诗《春晓》,朗读之后听两小段音乐:《春天来了》引子部分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部分,请学生为古诗选择配乐,并说说为什么。
介绍乐器以及演奏方法,出示乐器图片及演奏图片,并模仿演奏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高胡是拉弦,古筝是拨弦,扬琴是击弦。
分别听三种乐器的音色,对比音色的特点,教师简单总结。再次听引子部分,根据音色特点听辨所用乐器,教师板书。
音乐情绪 慢,高昂 所用乐器 高胡、古筝
设计意图:通过为熟悉的古诗选择配乐,引起学生兴趣,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为后面欣赏中分辨所出现的乐器打基础。
2.分段欣赏乐曲 (重点)
过程:分为三个小部分,即分别欣赏《春天来了》三个乐段的主题但不出示课题,同时要用自制乐器和老师一起打节奏或者做动作,每段复听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音色听辨出现的乐器。每段听完后由学生总结速度、情绪以及所用乐器,老师写板书。
重点:听第一乐段时要感受和发现速度的变化。学习《采茶灯》的旋律,简单介绍福建民歌《采茶灯》,了解欣赏曲主题的来源。
引导学生从音色上分辨所用的乐器以及乐段的情绪。 音乐情绪 慢,高昂快—稍慢—快,欢快 慢,舒展 快,欢快热烈 所用乐器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扬琴。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采茶灯》的旋律使学生知道欣赏曲主题旋律是取材于《采茶灯》。通过用自制乐器和道具与老师一起为乐曲配上伴奏或律动体会乐曲情绪和乐曲的段落变化,在体验中理解情绪,感知曲式,使学生熟悉乐曲的脉络,为完整欣赏乐曲做准备。引导学生从音色特点听辨每个乐段所用的乐器,解决难点。
3.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 (重点)
先把学生分为几个组,一组朗诵古诗,一组拿自制乐器,一组拿纱巾。教师放完整的音乐并指挥学生随音乐配上不同表演。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活动顺序,教师板书并揭示曲式与课题,在学生对乐曲内容、曲式结构和情绪有了了解的基础上配以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再次听赏。
春天来了——民乐三重奏 引子 A B A+尾声 活动形式 读古诗 打节奏 舞纱巾 打节奏 音乐情绪 慢,高昂快—稍慢—快,欢快 慢,舒展 快,欢快热烈 所用乐器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扬琴引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种“引子+A+B+A+尾声”就叫做复三部曲的曲式。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 就是原来的A、B、A三段中有一段或两段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的。这首乐曲中的A段就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形成了小的三段体。
乐曲用了高胡、古筝和扬琴三种乐器一起演奏不同的声部,所以是三重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体验,总结出“引子+A+B+A+尾声”的结构,以及几部分的音乐情绪。渗透曲式概念。完整欣赏全曲,加深体验。
4.课堂小结和思想渗透
首先通过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回顾曲式结构、器乐知识、以及乐曲主题来源,并告诉学生,乐曲的B乐段其实取材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自己找来听。然后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对人情绪的调节作用。
设计意图: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乐器知识,主题来源并做一点小拓展,音乐表现,曲式结构。然后,就音乐内容使学生们懂得音乐可以疏导情绪,并从简单易懂的“冬天过后就是春天”这个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以及不良情绪,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疏导不良情绪,快乐的生活学习。
七、课后小结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用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学生熟悉的古诗作为切入点,然后把乐曲按照不同的情绪分为小段落,再带领学生用切合乐曲内容的简单律动来熟悉乐曲,降低欣赏难度,突破难点,用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方法来达到让学生会听、乐听、听懂的效果,并从中学到知识。最后,在听懂音乐的基础上提升一步到对学生的情商有一个引导和正面培养作用。
对于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如何通俗易懂的给七年级的学生讲清楚,设想起来应该是稍有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会找个相似生活中的例子,做个类比说明。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音乐欣赏课的一点小小的思考,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春天来了》说课稿8
《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课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
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春天来了这个主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本单元总体目标是:以学生亲近自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到来,使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 材编写特点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 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新课程从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 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春天来了》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及他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学生寻找所生活的地方反映春天的特点、植物特征。
2.留住春天的方法及作品。
3.教学器材:贴图、农民耕种、小朋友观赏春天美景及游戏。
制 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 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差,喜欢观看卡通等动画图片,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 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自然,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自然,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 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 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 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 本节课中,我用提问对话的方式导出新课。如问学生: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吗?通过对话,引出课题:“春 天来了”。(板书课题:春天来了)正在学生情趣盎然的时候,注意力自然集中的时候,我又接着问:春天有什么特点呢?你知道多少?学生会依据自己的观察回 答。为了加深学生对春天特征的印象,我依据教材的内容绘制了几幅反映春天到来的图画。(教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问:图上的画面和你观察到的一样 吗?谁敢把图上的内容给同学们讲一讲。问:图上都有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空气清新、景色美、心情快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春暖花开 了?你感觉校园现在的环境怎么样?想把这样的美景留住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下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铺垫的。
二、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 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花的特点。问学生:谁观察过校园里盛开的花?都有什么颜色?花开的特点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答)老师也 仔细地观察了在春天里盛开的花,还拍下了两张不同颜色的照片。(出示照片)同学们想看吗?要仔细看这两种花开的特点。问:这花开的美吗?衬托着春天景色特 别好。是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怎样才能使这些美景永存呢?留住春天里的花仙子呢?老师告诉你们,可以模仿这些花制作纸花就能留住它们了。(教师出 示制作的干花标本)让生评价教师制作的花标本。做花分六个步骤:1、小组讨论确定做哪种花。选择好颜色。2、教师讲述制作过程。3、教师巡视指导。4、小 组成员合作完成。5、展示小组作品。6、互评作品。在这次动手活动中,学生虽然小,但还是大胆地放手,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动手能 力,拓展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春天美景的热爱。
三、懂得在赏春活动中自己应有的文明行为
1、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春天给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所以我们要更加地热爱大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这样才能使生活的质量高。为此设计了让 学生赏春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在赏春活动时,怎样做才能让你生活的环境永保美丽、设施的完好呢?教师接着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观看图中的小朋友都是怎样做 的?(贴图)学生看后,做模拟游戏。游戏活动分:1、小组讨论分配角色。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3、学生互评活动表演如何。(1)找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歌。(2)展示学生的画。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使课堂活跃,有情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增加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效果预测:
由于本节课我设计了学生用眼观察、讲座探究、动手操作分角色表演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了怎样以文明行为来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板书: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上都全面得到了促进。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预定效果。
【《春天来了》说课稿】相关文章:
风来了说课稿01-07
春天来了09-17
春天来了作文06-30
春天来了日记02-01
春天来了的句子08-17
春天来了的作文08-09
春天来了作文(精选)12-13
春天来了作文(精选)03-11
春天来了作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