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7-03 15:02:31
  • 相关推荐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说教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五、说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说特点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以“做数学”为核心来指导教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以下的活动,应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应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服务,更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之前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三、课堂练习设计

  (一)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周长概念掌握的练习在新授前,安排一组图形说说周长。

  2、圆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

  书中的全部练习题都做为基本练习题,分三个小层次进行。

  先是进行直接计算的模仿练习,安排了练习中的第1、2小题。

  然后是动手测量后计算的题目。安排了练习中的3、4小 题。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起到帮助理解,寻找规律之桥梁作用。通过动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与用线围课本一周量出长度,这两个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知道,由于我们在用线围时会形成误差,所以结果会有些不同,其实周长应该是相等的。

  最后设计的两道应用题。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根据大纲要求这个练习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中的5、6两道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这个练习层次我设计的练习是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0分米,长和宽是多少分米?

  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采用可移动的线框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周长不变时,长与宽是同时要发生变化的。

  练习的设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掌握了周长与长、宽的关系。

  (三)第三部分:发展练习

  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的题目,这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能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特别为优等生而设计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共有两种不同的拼法。

  (5+8)×2=26(厘米) (10+4)×2=28(厘米)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渗透、培养。

  1、怎样测得长方形周长时,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绳子、用长方形滚动、用边长相加。这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长方形周长计算时,三种计算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哪一种好?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通过自己去尝试练习后找出答案。

  3、变式练习中一题多解的练习,通过练习,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因此本节课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的故事,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讨论谁跑的路程长吗?(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边长×2+边长×2=周长

  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周长》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就其内容来说,本课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因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正确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但是本课内容概念性很强,又较抽象,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测量认识周长,特别是针对长方形的周长要让学生先同桌合作认识长方形的周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再同桌合作验证得出结论。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演示法:边演示边讲解周长的一般概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突破在认知上的`障碍,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在教室中间围一个大大的心形,并请几位同学按照我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紧接着提出疑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从而抽象出周长的直观概念。但是在数学概念的确立过程中我会通过边演示边讲解来勾起学生的理解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观察加之演示过程,真正让学生感知周长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生成新知

  接下来我会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使用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或是分段用尺子来进行测量周长。期间我会巡视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接下来我会要求学生: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的周长。在此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具体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交流汇报来得出结论;理解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过程则是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此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给予适时地指导加深学生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由学生来探究、讨论、分析,辅助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新知

  下面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易错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才是周长,设置判断题。

  为了进一步突破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难点,我会呈现一道基础题和一道变式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究。

  1、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2、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希望大家在计算时都能认真、仔细,不做小马虎。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下面我将从四个大的板块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所以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尝试计算,二、交流汇报,三、总结归纳,四、巩固练习。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在试算中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米)。5x4=20(米)。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哪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分层精练,巩固达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出示兔子日记,设计了"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激情。第一关是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关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练习;第三关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是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练习,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设计的三个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五、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六、说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五、说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设计思路: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文章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周 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9

  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 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 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 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课件、课堂作业纸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

  2、说学法: 如何体现新课程学习的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得出结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子白板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 、情境引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周长呢?前面我们还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本节课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生自由猜)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的长就是要求“两张卡片一周的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长方形,组织学生活动量一量。(给各个小组都准备长方形的卡片)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计算出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要求小组合作,在合作进程中注意整理思路和方法) 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 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呢?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① 6+6+4+4=20(厘米) 在学生汇报了其中一种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② 6×2+4×2=20(厘米)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

  ③ (6+4)×2=20(厘米)

  (3) 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各,4×2表示两个宽的和),指名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4) 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5) 通过量一量计算这张卡片的周长,同学们想出了三种应运,真了不起!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比较简单,因此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件:

  (1) 出示正方形。

  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 计算?这个问题跟正方形原什么有关?(边长有关)

  (2) 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教师巡视。

  (3)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

  前板演示:

  ① 8+8+8+8=32(厘米)

  ② 8×4=32(厘米) 请用学说想法。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求4个5连加,根据乘 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分别通过量、算、比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5) 小结。 同学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6)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比较总结:通过计算,你知道哪张卡片所 需的彩带长一些?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就可以了(长和宽)。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 巩固练习。

  1、 教材P85做一做第1、2题。

  2、 教材P87练习十九第1、2、3题。

  3、 拓展P88第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巩固加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时学生学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量:长6厘米宽4厘米 算:① 6+4+6+4=20(厘米) 5+5+5+5=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5 ×4=20(厘米) ③(6×4)×2=20(厘米) 比:哪种方法最优化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0

  教学目的:

  1、认识长方体中的长方形面,能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

  2、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3、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通过动手实践,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一段,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及包装箱、包装带、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围好的长方形铝丝框架一幅。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至两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把剪刀,一段线,尺子,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一块泡沫塑料,一盒火棍,一张相片,一段及时贴切纸。

  教学设想:

  1、新课的引人,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长方体的盒子、实物等人手,紧密围绕生活实践,指出在立体图形上存在平面,通过把立体图形的剪裁,得到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揭示出"体中有面,面中有体"。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会求长方形的周长,并以此提供给他们施展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挖掘说理的论据,体现论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

  3、关于长方形周长概念的教学,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导方法,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意义,进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差异,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由学生自主选择。

  4、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辅以多媒体电脑课件的演示,再现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加深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练习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精神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从立体图形导人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平面图形的周长。

  看!今天老师带些什么东西?噢!有牙膏盒、肥皂盒、粉笔盒、积木块等。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外观。:牙膏盒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的呢?(变换角度)这个面又是什么形的呢?你们能给这个长方形的面画出它的周长吗?(在实物上描画)试试看!再把另一个长方形面的周长用彩笔画出来,(在实物上描画)之后,把这个面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展示的这个长方形面,它的周长你能用手指划出来吗?周长我们都理解了,那周长的概念是什么呢?(生答:周长就是围绕该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绕长方形一周的长度。)而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又是怎样才能知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二、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出示长方形的铝丝圈。

  老师照你们画好的长方形周长围了一个铝丝圈,铝丝圈的全长便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铝丝圈的全长呢?大家分组讨论。(讨论结果:把铝丝圈剪开拉直来量一量它的长度便是长方形的周长。)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需要先围成圈再剪开拉直来量周长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求长方形周长的其它方法。

  (1)有的小组采取测量长方形实物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求周长即求长、宽、长、宽四条线段的总和。

  (2)有的小组采取测量画好的长方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进一步指出,长方形的一周就是长、宽、长、宽四条线段的总和即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

  (3)有的小组指出,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也就是长与宽和的2倍。

  (4)有的小组果用了用线把牙膏盒围了一圈,之后把线拉直,放在直尺上测量出线段的总的长度便是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在此要示范指出:沿着牙膏盒围的时候,必须是它的垂直纵切面、竖切面或横切面,并且纵围与横围、竖围的面不同,得到的周长也不一样,要提问学生:你所围的是哪个长方形面的周长,待学生确定后再去量它的长度)

  3、教师还要提出同样的问题,所有的长方体的盒子、积木块等东西都要用线来围一圈再测量长度吗?这种方法是否普遍适用呢?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呢?请你们向老师推荐。

  4、由此我们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现在我们来应用公式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5、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求它的周长是多少?

  (提示:先测量所需数据,再计算,测量的长度单位自定。)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

  1、我们现在拿出自己的相片,用漂亮的及时贴纸(宽5毫米)做一个简单的相框,至少需要多长的及时贴纸呢?

  2、同学们现在用你们手里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长方行,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

  (可以先拼出实物平面图形,量出组合到形的长与宽进行周长计算;也可以通过拼成的长方形各部分边的长度和来计算等,总之拼图方法不限,求周长的方法有限。)

  3、老师现在有满满的一箱苹果,要给这个苹果箱打上两条宽约2厘米的包装|带,问大家至少需要多长的包装带?(每个接头部分各约占1厘米)(教师要注意横围、竖围、纵围的不同)

  4、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什么形的呢?围着它跑一圈约是300米,操场的长约是300米,宽大约是多少米呢?

  四、创新实践,深化新知

  1、出示"长方形的周长"电脑教学演示课件。

  (1)动画效果的长方体的立体实物图,其中的一个面闪烁并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来,围绕这个长方形的平面图的一周画出线段并闪烁,教师指出线段的长度和便是它的周长。它的周长包括有两条长、两条宽,(长和宽以不同的颜色分别闪烁)也可以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2倍(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以红色闪烁,另一条长与另一条宽以蓝色闪烁)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2)利用公式求周长时,可以用尺子分别去测量一条长、一条宽的长度,(屏幕上出现一根动态的尺子分别测出长、宽各是多少)再把数字代入公式,求出结果。

  (3)演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围绕长方体的一圈画一条线段并闪烁(垂直纵围、横围或竖围)指出线段的长度和便是该长方形的周长。(3种情况分别演示)

  2、加强实践操作,深化新知,培养创新意识。

  (1)请你画出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的图形。(可以讨论长、宽分别是整厘米数的几种情况)

  (2)我们班的教室里用瓷砖贴地角线,采用的瓷砖规格为200x200(单位:毫米),地角线的高度为10厘米,问至少用多少块地砖?与我班的实际用砖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合,简述原因是什么?

  (3)张大伯退休后,在郊外租了一块长38米、宽25米的地,他要在这块地里种蔬菜,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牲畜践踏,要在四周围上篱笆,每1米栽一根篱笆桩,则该地的四周应栽多少根篱笆桩?(在泡沫塑料上画出缩小的模拟的长方形的周长,在四周插上火柴棍当作篱笆桩。)

  (4)老师这里有一桶罐头(长方形的、没有贴商标纸的铁桶罐头),请你为厂商算一算商标纸的长、宽各是多少?并请你说出理由。

  (5)学校二楼的楼梯上铺了一条宽约1、2米的地毯,这条地毯有多长呢?这个任务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1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情境创设引入比较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创新,将龟兔赛跑引入本节课中,让学生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问题“谁跑的路程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做到了问题导学,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新知简洁明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对比概括计算公式。

  设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通过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通过学生列出的不同计算方法,引导每个算式中不同的数代表不同的含义,最后得出最简单的一个作为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习题设计有始有终,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概括出本节课的.新知后,首先解决了本节课一开始的龟兔赛跑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练习用公式计算。又采取了不同形式巩固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判断中有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最后又以计算拼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长提高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周长的本质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且强调了重合的边。

  四、教师的讲解清晰,重难点强调比较突出。

  长方形周长公式中小括号的作用,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倍数关系,单位的统一,拼接方法和周长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几个突出的重点都做到详细讲解和强调,提高学生的认识意识。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释不够透彻,它是两组领边的和或者是两组长和宽,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很好强调和摆图。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可以举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周长的大小和不确定性,增强学生生活感受意识。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组一起讨论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后面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等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族状况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 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力求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找寻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测量、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并以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散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性电影票的落实。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3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卡通图片

  二、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理解周长的概念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个图片的周长?

  2、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3、周长的计算分三步进行

  (一)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1)电脑播放《别看我是一只羊》歌曲,让学生说出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引出“喜羊羊与灰太狼”图片。根据图片(1)回顾长方形的特征,引出长方形中较长的一条边叫做长,较短的一条边叫做宽。

  (2)回顾周长的`含义,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周长?然后指一指图片的周长在哪里?生汇报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并且熟悉的动画片的音乐和图片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体验

  ①组织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图片,你能计算这张图片的周长吗?要想算出周长,我们得先干什么?小组合作算出它的周长。

  ②组织回报交流

  教师板书算法:6+6+8+8=28(厘米)

  6+8+6+8=28(厘米)

  6×2=12(厘米)8×2=16(厘米)12+16=28(厘米)

  (8+6)×2=28(厘米)

  在学生说出每种算法时,提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理解第四种方法

  说明:长方形有四条边,两个长、两个宽

  长和宽的长度加起来正好是周长的一半,所以要乘2

  根据算式,引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

  ④比较算法

  让学生说出你喜欢那种算法?

  说明:后两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通过测量和计算,你知道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图片的测量这一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不仅完成对学习对象的建构,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应用

  1、电脑出示判断题

  这是一组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使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2、电脑出示两个不同方向的长方形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字,算出它的周长

  3、电脑出示变式提高应用题。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同时通过这一题的练习,培养优等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4、拓展延伸

  电脑出示图形:一只蜗牛从C点爬到A点,有两条路,请问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练习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以及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说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思路: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15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王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温顾复习,查漏补缺,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课堂开始王老师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特点作为铺垫,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知识,还有就是知道周长的定义,为后面计算周长买下伏笔。

  二、情景引入问题导学。

  设计了一个十字绣的.图,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计算给十字绣装边框需要多长边框,从而引出问题,开始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方法多样,学生为主,总结概况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时候,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根据刚开始的知识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小组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解释方法,让学生明白每种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通过摆小棒重复解释了公式的含义,学生一目了然。后面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整个过程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最后总结概况周长公式。

  四、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和提示性语言非常丰富,发人深省。

  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提出了两条课堂的建议,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也不是的鼓励和反馈学生的回答,聆听别人的建议等等。提示长方形周长公式中的小括号时,也没有直接说明,而是间接引起学生的关注,印象深刻。

  建议:

  1、长方形周长公式中还有一种2个长和2个宽的计算方法也需要给学生渗透一下,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帮助。

  2、练习题的设计跳跃性较大,最后一个题难度较大,建议可以拆分成几个题逐步渗透思想和方法,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长方形周长》说课稿】相关文章: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02-2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10-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定12-10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03-13

《圆的周长》说课稿02-20

《什么是周长》说课稿01-14

圆的周长说课稿03-10

《周长认识》说课稿11-27

《圆周长》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