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中职说课稿
中职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6-25 11:45:30
  • 相关推荐
中职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的增减性》是中职数学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这一章是中职数学的重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函数的性质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表示,能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的直观变化,学生能得到函数增减性。

  能力结构

  通过初中对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能力,抽象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学习心理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从已经学习的函数中比较容易发现的一个性质,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这种积极心态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

  本班为苹果园中学高一1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数学素养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领会用运动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虽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要用准确的符号语言去刻画图象的增减性,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函数单调性描述性概念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分析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探究式教学法。以设置情境、设问和疑问进行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山与下山的路线分析(上升、下降)

  学生:分析路线曲线的特点(学生描述)

  展示函数图象

  学生:观察图像、描述图像特征。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纠正错误。

  据此,学生已经对单调性有了直观认识,紧接着,我提出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结合增减性是局部性质,学生会用直观描述回答: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学生用图象的感性认识初步描述了单调性,下面进一步将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进行引导。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表征变化性态上的这种区别,是函数增减性.设函数y=f(x)在[a,b]上有定义.若随着在[a,b]上的x增加时函数值y也增加,那么把y=f(x)叫做是[a,b]上单调增加函数;反之,若随着在[a,b]上的.x增加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那么把y=f(x)叫做是[a,b]上单调减小函数.

  在[a,b]上单调增加函数或单调减小函数,通称[a,b]上的单调函数,区间[a,b]叫做单调区间.

  在此过程中要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区间的知识。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主要通过观察描述。

  我们来看图表示的函数.在整个区间[0,2]上函数并不是单调的,但在[0,π/2],[π/2,3π/2],[3π/2,2π]上,函数却依次是单调增加、单调减小、单调增加的,即这三个区间是图给函数的单调区间.

  在例题一的处理上要强调第三幅图函数在定义域内不是单调的,但是在“小区间”内是单调的。注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在此回顾区间的概念。

  在有些问题上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例二的第三小题:

  y=1/x2.学生对于这一题的解决有很大的难度,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它适当删减。其他题目注意区间的“闭”与“开”,以及与图像对应的关系。

  在学生板书是应该注意促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还能是大家更好的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完成,同时板书设计不宜太过复杂,要简洁明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所学知识。作业要尽量简单基础,不能让学生对于作业有种负担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

  总之这节课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现况出发,坚持“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

中职说课稿2

  【设计理念】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现在社会激烈竞争,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同时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个性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设计这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进步。

  【选择该主题的原因】

  针对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现状,我选择这个课题,主要想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掌握认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战胜挫折的毅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挫折的概念,产生挫折的原因和战胜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挫折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充分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

  2、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有战胜挫折的决心。

  3、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手段先进,形式生动活泼,我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电教手段,视频的插入充分体现了电教法和直观教学法。整个过程通过引导法,分析法,对话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并且运用了游戏体验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此外我还通过表格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的挫折和当时的心情,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说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法提出所遇到的困难并解决问题、战胜挫折,体验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挫折的含义和受挫心情,为下面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探索战胜挫折的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名人励志视频联系到自身,很好的运用了迁移法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和勇气。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主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下面我就来具体谈谈:

  一、热身游戏,体验挫折

  本主题的.设计主要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为寻找方法做好铺垫。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活动。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夹豆”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挫折,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一种轻松、开放、安全的氛围。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没有“常胜将军”,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为心情掌舵” 。

  二、联系实际,挫折自查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主要设计了三个小的活动,让学生查找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想一想:首先引出什么是挫折,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简单的定义。

  2、忆一忆:引导学生使用鼻息放松法,很好的吐露心声,并通过填写挫折卡,自查实际生活中的挫折,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在舒缓的氛围中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说出心里话,从而更好地对自身挫折进行自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可能产生挫折的几个方面:比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并相机进行板书。

  通过放松练习及回忆,在轻松的环境中使学生很好的重现自己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有挫折可说,有挫折想说,说自己的真心话。为下面的辅导活动作好铺垫。

  3、画一画:在放松、回忆和诉说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经历的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挫折的心情,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释放,同时也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三、解开心结,战胜挫折

  本主题主要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寻找打开心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自身问题,其中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总结方法: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以身边有代表性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目标,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板书有效的干预方法。

  2.方法训练营:在体验、感知战胜挫折方法之后,学生的情感由此及彼,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同时有效解决自身问题。

  四、乘风破浪,驶向彼岸

  在这个主题中,主要通过励志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前进。

  1、播放视频。

  舞蹈《牵手》视频中,展现的是一对残疾人舞蹈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毅力演绎了一段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理想,为志向奋斗终生的感人故事。

  2、名人引领

  通过杏林子执著追求梦想的经历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明确:遭受挫折的不仅是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人士取得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挫折后及时反思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例如李嘉诚、林肯等……

  3、交流座右铭

  在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以后,我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座右铭,在耳熟能详的歌曲《水手》的氛围中,学生更加明确:要想度过“挫折”这条河流,往往需要乘上“自强不息”、“执著”这条小船才能逆流而上,顺利度过。

  总之,本节课我力争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方法,并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难题。农民会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青少年也可能会在学习成绩、升学考试、同学关系、身体健康等问题上遇到挫折。面对这些挫折,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是怎样对待的呢,课后请你对他们进行采访,并完成下列采访卡:

  你采访的对象:

  他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折:

  经历挫折后的表现:

  写出采访心得:

  【预期效果】: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积极主动的发现自身问题,并通过总结方法,很好的解决自身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悦纳中成长。同时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参与,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并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设计这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进步。

  【板书设计】:

  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为心情掌舵

  学习

  生活

  人际交往

中职说课稿3

  一、说学情

  中职生已进入青春期的后阶段,比初中阶段的“狂飙期”情绪相对稳定,但与同龄人比较情绪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也积郁了更多的负性情绪。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果遇到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大等情况,会体验更多的痛苦、愤怒、冲动、焦虑、忧郁、自卑等。中职校学生的负性情绪一般表现为两极分化,一是外显的,比如愤怒、冲动,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二是内敛的,比如焦虑、自卑,容易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这两者都不利于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生对情绪的觉知、探索、疏解、反省的能力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总体目标是让中职生了解情绪的特点、成因以及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情绪、情绪特点、情绪的成因、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3、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识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2、能够分析自己和他人情绪产生的成因。

  3、掌握基本的`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测试和分析了解自己日常的情绪状态。

  2、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所引发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3、学会面对负性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懂得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了解自己负性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掌握驾驭情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状态。

  2、合适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分组交流,共同分享成长和提高的快乐。

  (一)教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手段

  1、制作PPT使教学设计的思想得以体现,扩大学习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2、通过团体游戏和情境分析引领学生深入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感悟,在分享中提高。

  3、观察和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团体或单独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六、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以问题“今天你快乐吗?为什么?”开始,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其对情绪的自我探索和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

  2、教师对其中今天情绪起伏较大的学生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和引导。

  (二)认识情绪:

  1、通过PPT打出两组情绪词汇,要求学生区分表达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词汇。

  2、引导学生懂得正性和负性情绪是因人而异的。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前半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表现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导致对事件起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解读情绪:

  1、从导入课题时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恰当、典型的回答中,简单分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点明情绪与需要的关系、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2、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析:在张晓峰和丁伟明打架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方产生负性情绪背后头脑里可能出现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罗列出来。

  (四)驾驭情绪:

  1、将罗列出来的非理性信念以小组PK的方式一一进行驳斥。

  2、根据学生统一起来的理性信念,要求他们集思广益,改写案例的结局,小组讨论、练习,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以后,各小组推荐1名代表和1名观察员上台交流感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五)课堂小结:

  1、认识自己真正的情绪。

  2、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及想法,检测其合理性并能对不合理的信念及时加以修正。

  3、掌握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负性情绪的策略。

  (六)拓展训练:

  1、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未来可能会去从事的职业,调查周围熟悉的3—5位该职业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寻找其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加以澄清。

  2、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展现中职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

  附: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

  张晓峰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身材高大壮实,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平时表现较好,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做事比较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点小事、一句玩笑话,就可能把他激怒。他发怒的时候非常恐怖:脸通红,跺着脚,喘着粗气等等。不过,他的火气会很快平息,或许一会儿就会因为其他事高兴起来。

  这天,在篮球场上,张晓峰和班上同学正在激烈地进行篮球比赛,眼看着对方防守空档,一个球抛过去,稳中!正因为太着急,不好!篮球飞偏了,砸到了正在篮球场边上的丁伟明的头上。

  “眼睛瞎了,神经病!”丁伟明被砸得疼痛,出口大骂起来。

  张晓峰本想跟丁伟明说声对不起,没想到他一开口就伤人。这时,班上一起打篮球的同学都围了过来,郑晓峰觉得很丢面子。

  加上投球失利,张晓峰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喊:“就砸你,怎么样!”

  “来呀!砸啊!你再砸啊!”丁伟明边嚷嚷边用手推了推张晓峰。

  这下张晓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握起拳头朝丁伟明砸过去,两人打起来。

中职说课稿4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说课稿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教 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 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增强"慎独"的意识。

  运用 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慎独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也是道德修养的高级境界,是方法与境界的统 一。从现实来看,加强道德修养必须理解慎独的意义,而学生在慎独方面还有做得不够的地 方,必须引导学生投入积极自觉的道德实践,逐步达到慎独的境界。因此,我们把理解慎独 的意义作为本框的重点。

  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含义。

  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一方面,能坚定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 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 方法切实可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 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

  最后, 还要从学生现实的角度考虑, 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 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 提高"自制"能力上。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内省之难,难在道德评价标准的正确选择上,难在对自我的严格解剖上,难在天天坚持上。

  因此,我们把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作为教学难点。

  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并认同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

  其次,要引导学生克服自我认知障碍,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自尊、自爱的健康 情感,学会自我奖赏与自我惩戒。

  最后, 要帮助学生把内省的一般方法与自己的职业实际相结合, 开发一套符合职业要求和岗 位特点的内省方法;培养克服惰性、战胜自我的坚强道德意志,帮助学生养成天天内省的好 习惯。

  结构线索 从整个第二单元的角度看:从职业道德一般(特点和作用)到职业道德规范(二十个字)再 到职业道德养成(慎独、内省、学习榜样、小事做起、躬行践履) ,第五课是整个第二单元 的逻辑终点,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从第五课看:职业道德养成,内省和慎独侧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向职业道德榜样学习,从 小事做起,侧重于外在道德行动;无论是内心的道德修养,还是外在的道德行动,都以实践 为基础,实践是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

  从本框来看,内省是方法,慎独既是方法又是境界,通过内省的方法达到慎独的境界。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 同学们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 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问题上,还知之不多,做得也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缺少内省的意识和习惯, 更缺乏坚持天天内省的毅力; 二是践行道德规范方面缺少自觉性, 在有监督的场合和无监督的场合表现不一样。

  四、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中间穿插使用引导性沉思、辩论等方法。

  从整个第二单元的逻辑顺序上看, 第四课主要讲职业道德规范, 第五课主要讲职业道德的养 成。本课的主题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职业 道德和行为习惯。共包括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主要讲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内省和慎 独两种方法; 第二个大问题主要讲职业道德实践, 要求学生学习职业道德榜样和从小事做起 涵养职业道德品质。

  相对而言,整个第五课都是讲"做"的, "在做中学"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总方法、总要求。

  多设计一些活动,多组织学生去"动" 、去"做" 、去"体验" 、去"感悟" .如学习和理解慎 独的意义,就引导学生讲一些自己过去曾经"独处守法度"的经历, 并从这些经历中去体 验当时的感受,激发愉悦的情感;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当堂做一次内省,帮 助学生开发一套内省的标准,然后督促学生天天内省,养成习惯;学习职业道德榜样,就要 引导学生发现榜样,与学生一起发掘榜样身上的闪光点,一起学习,一起感动,一起成长; 学习从小事中涵养职业道德, 就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小事小节的表现如何, 就要培养学生 用心于细节、执著于小事的品格;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行为习惯,就要安排一些活动,与 学生一起去经历。运用做中学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可以深化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 理解,可以促进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首先,提出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 1:

  小王和小李是一个村长大的好朋友, 毕业于同一所中职学校, 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做同样的工作,但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训练不同。

  小王在学校时就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工作后,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身 体力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扎扎实实,业务日益纯熟,业绩连年创优,很快就成为业务 骨干,3 年后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

  小李在学校时就对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很排斥,认为规矩太多,扼杀了自己的个性,约束了自 己的自由。参加工作后又总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经常出一些小差错,有一次还差点酿成 事故,同事们对他意见很大,公司领导多次批评无效,只好将他辞退。

  【引思明理】 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①小王和小李在公司的表现不同, 结果也很不一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在校时, 小王和小李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基本相同的, 为什么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境界 却有如此大的不同? ③从小王和小李的经历,谈谈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提示:对此案例,可以采取"倒推法" ,即从二人的不同结果往前推,一步一步推 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结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板书: 一 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 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进一步探究: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何在? 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 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利用教材提供的互动栏目:

  有人说: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

  也有人说:我们还没有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再进一步发动学生探讨,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共识:良好职业道德不会自己形成,需要进行 长期的、艰苦的养成训练,而且需要从现在开始。

  案例 2:病房里,卫校实习生丁茹准备给病人打点滴。刚要注射时,一不小心,手碰到了一 次性注射针头上。

  尽管患者没有看到, 当时病房里也没有别人, 而且丁茹的手也刚刚消过毒, 但她还是决定更换一只新的注射器。

  案例 3:锅炉工大赵值夜班,因为晚上喝了酒而睡着了,被车间主任发现,罚款 100 元,并 做出书面检讨。事后,大赵非但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自己被抓是倒霉,还埋怨 车间主任不近人情。

  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靠他律?②哪个更重要? 通过争论,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

  在此基础上,介绍"慎独"的内涵。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 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就是高度重视自律 的作用。

  板书:

  2.慎独

  (1)慎独的内涵 案例 4:某中职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消息 传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案例 5:某公司拟在车间和办公室安装监控器,引起了员工的议论,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 的。

  探究问题①: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什么是"隐微"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 探究提示: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地方最 能显示人的灵魂。要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必须在隐蔽和微小之处下功夫,在别人看不见、 听不着、管不到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探究问题②:慎独的人"暗室不欺心,独处守法度" ,这靠的是什么? 探究提示:

  "暗室不欺心,独处守法度" ,靠的是坚定的道德信念。坚定的道德信念是慎独的 灵魂。

  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 才能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扼杀来自内心的诸种杂念, 不让坏的、恶的、邪的等念头自由发展而成气候,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只有在坚定的道德 信念支配下,才能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抵制不正当名、利、情等私欲之诱惑,达到孟子所 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 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 才能把职业道德规范由"必然之则"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当然之则" ,自觉、自愿、自由地 遵守之,而不是消极地将其视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而强制自己遵循,达到孔子所说的"从 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探究问题③:为什么说"慎独"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探究提示:如上所述,慎独能使人们排除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拒绝诱惑,达到"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能够化"尽然之则"为"当然之则" ,变他 律为自律,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坚持做到"慎独"的人,就会不断地激发内驱 力,不断升华个人的道德品质,逐步达到道德上的至善境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 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能够做到慎独的人, 其自律能力、 道德修为和人格素养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是受尊重、值得信赖和受欢迎的人。无论是政府 机关,还是工商企业,在选人用人上,都十分注重考察员工的慎独功夫如何。

  探究问题④:从社会层面上看,慎独有什么重要意义? 探究提示:慎独要求人们言行一致,真实无伪,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当慎独成为全体社 会成员都奉行的道德准则, 当大家的道德境界都达到一定程度, 整体社会诚信风尚就能得到 张扬,道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探究问题⑤:从个人层面看,我能做到慎独吗?有没有慎独的经历(说一说当时的情形,谈 一谈当时的感受)?慎独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部分中职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子,离开老师的视 线又是另一个样子, 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形 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板书:

  (2)慎独的意义 探究小结: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一方面,能坚定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促使从业者 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 功夫,方法切实可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 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慎独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慎独有助于完善个人的道德人格,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

  案例:20 分钟的冷静反思,胜过一堆豪言壮语 童杰从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就牢牢记住老师的那句话:

  "每天多做一点点,便是成功的开 始;每天改进一点点,便是卓越的开始。

  "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问自己三个问 题:1)今天我多做了什么?2)今天我改进了什么?3)明天还有什么可改进的? 十几年后,他成了公司研发部首席工程师。当人们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轻松一笑:

  "每天 20 分钟的冷静反思,胜过一堆豪言壮语。

  " 案例:富兰克林的《美德分类表》 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节制、恬淡、守秩序、果断、俭约、勤勉、真诚、公平、 稳健、整洁、宁静、坚贞、谦虚的美德,特为自己制定了一张《美德分类表》 ,并且每星期 预备一本册子, 把这十三种美德记录在册, 随后画出七行空格。

  每到晚上, 都要做一番自省, 如果日间犯了某一过失, 就在相应的空格子里记上一个黑点。

  过了一个星期, 再换一本册子。

  他希望通过常年累月的自我反省,能够消灭这些代表缺点的黑点。

  案例 6:某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后要求员工思考四个问题,并交流心得:

  (1)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

  (2)今天我的工作有失误吗?

  (3)我的失误给公司、顾客以及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

  (4)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 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内省?②内省对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所谓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内省是中国古代 思想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书:3.内省

  (1)内省的内涵

  (2)内省的意义 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内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可以全面地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得与失,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真切的认识。

  内省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内省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自动的,只有通过自觉的 内省,才能真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

  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知道了自己存在什么毛病, 知道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犯什 么错误,就可以预测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从而避免犯大错误。

  互动在线(引导性沉思) :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排除杂念,认真地进行一次内省:

  首先, 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思想、 语言和行为, 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稍候……) 想一想,因为自己的错误给哪些人带来了伤害?带来怎样的伤害? 现在,你有没有勇气向那些受你伤害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若是同学,当面说出来;若 是家人,可打电话致歉。

  )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你会提出哪些改进意见? 内省结束,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内省过程中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感受, 目的在于激发和调动学 生的情感和情绪。

  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需要选择和确立道德评价标准。

  板书:

  (3)内省的方法 ①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需要确立道德评价标准。

  探究问题:作为中职学生,你的道德评价标准有哪些? 探究提示:对中职学生而言,既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 、 各项规章制度去做, 又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言行得失的评价标准。

  离 开这些标准和依据,内省就会失去方向和原则。

  追问:为什么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违背了这些标准,会带来什么后果? 可以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经历, 有无遵守或违背这些标准的事例, 分别带来什么结果或后果, 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道德情感, 只有引导情感的共鸣, 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认同这些标准。

  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板书:

  ②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互动在线:

  《为我画像》 六至八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一个同学,小组内其他人都要为这个同学找出优点,同时 由衷地赞美他, 还要诚恳地指出他存在的缺点, 并激励他改正缺点。

  (课下再对其他同学 "画 像" ) 活动结束,请被"画像"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通过互动,使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特别培养自尊、自爱的情感,真正激发发扬 优点、改正缺点、自我完善的力量。

  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天天坚持。

  板书:

  ③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内省不是纯粹的个人心理活动,() 内省必须和岗位实践相结合, 内省的道德评价标准必须依据 职业道德规范, 内省活动必须指向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实践活动, 内省中发现的问题也必须在 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加以解决。内省不是一时即兴所为,它是一个长期的、经年累月不断积累 的过程,必须天天坚持,时日既久,方见实效。内省必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互动在线:

  《每天我们该反省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发一套内省问题列表。这些问题或者指向自己目前在校学习生活,或 者涵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也可以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活、设立旨在培养职业素质的问题。

  小组之间可以交流。

  活动结束,各组谈一谈如何把这种内省常规化、制度化、习惯化。

  【体验导行】 (1)课堂评价 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总结、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句式:

  今天我学习了第……课第……框,通过学习,我学习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认同和 接受了……观点, 澄清过去在……问题上错误认识; 我为自己的……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 豪,为……而感到内疚和不安;学会了……方法,今后,我会如何去做。

  然后,同学们对各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分 A、B、C、D 四个等级,包括课前 准备、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最后,老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同学提出表扬。

  (2)学以致用 某药店奉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

  ①"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体现了职业道德修养中的什么观点? ②有一次,营销经理意外发现一盒"天王补心丹"中混装了一丸"地榆槐角丸" ,马上告诉 了老总。如果你是药店老总,你会怎么做? ③老总得知情况后,立即下令将已经发售出去的 4 万盒"天王补心丹"全部追回。请你从职 业道德养成的角度评价一下老总的做法? ④有人认为,老总此举小题大做,有作秀之嫌。请你驳斥这种观点。

  ⑤如果你是老总,为了避免类似事故重演,你将如何指导员工中运用内省的方法,强化职业 道德意识? 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案例:邮递员王顺友事迹 积善成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案例:习惯 1988 年 1 月 18 日至 21 日,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21 世纪的希望和威胁" 75 以 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

  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 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

  "是在幼儿园。

  " 提问者楞住了,又问:

  "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 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本课总结 设置情境, 比如:

  某某同学在定岗实习仅两个月, 便因------原因被企业辞退。

  经过老师教育, 他决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请你为他提出一些建议。

  由学生提出建议。建议可涵盖整个第五课,可以包括内省、慎独、榜样、小事、实践等各项 内容。通过这个活动,对全课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对大纲、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课堂结构清晰。

  1.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情感、态度、信念目标。知、信、 行三维目标的确立是对以往知识、运用二维目标的突破,是新大纲、新教材的特色和亮点。

  但情感目标如何实现?过去没有做过,本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如,理解慎独的意义,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真正认同、接受。本案在明 确了理论意义之后,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⑤: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慎独的经历,并谈一谈当 时的感受。这样,学生从切身经历出发,体验由于做到了慎独而得到的尊严和自豪,体验到 道德成长的愉悦,从而实现了情感目标。

  再如,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先引入了一个引导性沉思,老师通过语言、音乐等多种手段创 设一个宁静、郑重的氛围,把学生带进体验、感悟和思考的情境之中,通过设身处地地体会 因为自己的错误而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从而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震撼,通过道歉等互动,把学 生的情感引向高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实际上已经完整地进行了一次内省,后面再讲内省 的方法也就是理论上的概括了。

  在引导学生认同道德评价标准时,也从"违背了这些标准,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角度让学生 去感悟,并把情感的体验置于其中。在讲严于解剖自己的时候,引入《为我画像》的互动, 在这里,不仅仅是找出优缺点,而且通过赞美、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情 绪体验。

  2.切实转变老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老师只是一个导 演。本案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得到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突破 和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和保护。老师的作用只有三个,一是设计剧情,通过案 例及设问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架子;二是控制课堂进程和节奏,确保教学重点突出,课堂结构 合理, 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点拨释疑, 概括提升, 确保德育课堂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落实基本的知识观点。

  3. 采用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在倡导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同时, 鼓励小组合作, 生生互动,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团队精神,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 理念、 新方法。本案采取分组教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 有利于成员合作,组内互动, 组间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评价,有利于培养成员的团队精神。

  4.把教学评价引入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也不只是知识方面的单 方面评价。本案在新授完成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既有知识 方面的,也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然后,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 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合作精神等各个方面,当然,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 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引入其中。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维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 活动日常化是新大纲、新教材所倡导的新理念。

中职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教材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最新的改革成果教材之一。

  对于我们“准导游”来说,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家乡的旅游资源是我们的第一财富,掌握好就近的旅游资源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2、本课教学对象的分析(高二)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接受了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作为这个阶段的职高生,他们的个性特点也明显,体现为:

  1、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及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一般。为此,我会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感性材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思维。

  2、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喜欢生动直观的新式教学,教师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3、自我控制能力差,为此,我会建立帮带小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优等生也能从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结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温州旅游资源的类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互助与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来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导游职业道德

  4、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掌握温州旅游资源的类型

  下面,为讲清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加以说明:

  二、说教法

  旅游学科重点在于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岗位意识,本课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少、透、厚”,所谓“少”,即教学内容围绕一个重点展开,不宜太多,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所谓“透”,即透过教学看到行业的动作,听到行业的声音,把行业的信息、热点融入课堂;所谓“厚”,即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分层化,使教学内容有厚度、深度。从而体现堂课的趣态、动态、业态和情态。具体方法为:

  1.开发多元智能,体现“趣态”。

  2.挖掘行业信息,体现“业态和动态”。

  3.培养职业素养,展示“情态”。

  三、说学法

  新课改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形成,基于此,本课采取以下学法指导。

  1、团体协作、互助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即生生互动,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2、三自一导法:即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发挥导思、导读、导学、导疑的主导功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角色体验法:即通过情景设置再观重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和渴望表现的心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下面,为落实本课重难点,我重点对教学过程加以详细的阐述。

  四、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生们在初中没有接触过此类识,属于初次接触专业课,对旅游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烈,心中十分渴望学习专业知识,作为这个阶段的职高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一般。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喜欢传统的枯燥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生动直观的新式教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心理的变化。

  五、说教法

  本堂课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少、透、厚”,所谓“少”,即教学内容围绕一个点展开,不宜太多,尽量不满堂灌,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所谓“透”,即透过教学看到行业的动作,听到行业的声音,把行业的信息、热点融入课堂;所谓“厚”,即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分层化,使教学内容有厚度、深度。从而体现堂课的趣态、动态、业态和情态。

  1.开发多元智能,体现堂课“趣态”。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开发多元智能,实现堂课“趣态”。通过音乐引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通过讨论列举温州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通过有目的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组合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总之,整堂课至少有意识培养学生六大方面的智能,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挖掘行业信息,体现课堂“动态”。为了让学生学得有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是“以就业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本堂课很好贯彻了这一新理念,教师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温州的实际,把温州旅游业的最新动向,发展的新内容,新举措适时引入课堂,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并以“温州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体现课堂的“动态”和“业态”。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3.培养职业素养,展示课堂“情态”。为了学知识又学做人。本课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组与组之间列举旅游资源、组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的比赛,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教师通过音乐引入课堂,以家乡温州为切入点既降低学生答题难度,保证学生的参与面,又增强爱乡意识,提高职业敏感性。同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任务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伴随着优美的自然旋律,教师宣布上课。教师深情地说:温州,就是不冷不热的人间宝地,我们的家住在人间天堂,碧绿的塘河荡漾着美丽的梦想,大家是否为身为温州人感到自豪,深为未来的旅游工作者感到骄傲呢?展示今年十一黄金周雁荡山、楠溪江和江心屿等旅游景点拥挤人群的图片,结合20xx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接待入境旅游者4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问:温州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主要原因是温州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师引出本堂课的任务:举行温州旅游资源推介,把我们美丽的温州介绍给五湖四海的游客,让大家来认识温州,亲近温州。

  大家对完成此任务有何困难?教师通过这一问题,以达到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案,同时也过渡到新课学习。

  学生一般都会说,什么是旅游资源?温州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学生们说的,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很自然引入新课。

  巧归纳:分析概念结合行业,分析概念,提高专业意识,培养逻辑智能

  任务驱动:

  音乐引入,抛出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

  勤列举:张贴交流联系实际,列举资源,张贴黑板,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教学内容:1.1旅游资源概念1.2温州旅游资源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培养能力

  课堂总结: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勇实践:讨论探究小组讨论,设计产品,触摸社会,培养人际、语言智能

  善观察:材料提炼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师生概括,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教学内容:2.2旅游资源的特点2.1旅游资源的分类

  (二)新课学习

  环节一:巧归纳

  这一环节主要以问答形式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师尽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又有吸引力的图片、数据、旅游政策等作为资料,为学生完成任务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

  1、旅游资源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旅游资源的概念。

  (1)吸引性。

  归纳法:主要是通过展示北雁大小龙湫、楠溪江、江心屿、南麂列岛四张副照片,今年十一期间整个温州市接待游客量和上诉四个景区分别接待游客量的数据,问这说明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可进入性。

  对比法:主要采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选择学生有兴趣秦始皇陵、华山为材料,告诉学生同样都有吸引力的两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境遇,一处未开发,一处每年收人5。4亿元人民币。说明什么?很自然得出结论:可进入性。同时以温州旅游为例,简述为了提高整个温州的可进入性,温州已经把永强机场建设为入境口岸。吸纳专业热点知识。

  (3)价值性。

  讲授法:以旅游资源也正是有可进入性,旅游者才会大量涌入,才会让其产生经济效益为引子,2011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接待入境旅游者4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20xx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温州旅游总收入达28.49亿元,排全国第22位。同时以楠溪江为例,由学生来说说价值性。

  (4)变化性。

  观察法: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五马街、江心屿的老照片,让学生猜,然后出现对照图片,新五马街、江心屿的照片。在学生的感慨声中,告诉学生温州市政府从20xx年开始投入近100亿对我是各大景区进行大力的开发扶持,当您漫步在我市各景区的时候,你要想想脚下踩的都是百元大钞。让学生认识到变化性的重要性。

  环节二:勤列举

  这一环节主要以活动形式为主,采用头脑风暴法,选择学生有所知但又不全知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答案张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教师预备的资料,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明白了旅游资源的含义,为了搞好此次温州旅游资源推介会,进入第二阶段,请以组为单位,列一列温州的旅游资源:①温州的“AAAAA”景点;②温州的纪念馆、博物馆;③温州的特色街区;④温州的特产;⑤温州的工艺品;⑥温州的小吃;⑦温州的传统风味名菜;⑧温州的节庆活动。

  教师按4—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组,每组分配一个内容,同时教师下发8K铅画纸一张,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按标题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比一比,看哪组列得越多越快。

  请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把铅画纸张贴在黑体上)教师对学生所列内容进行简单评价。(下发“温州旅游资源”补充资料)

  教师强调刚才让同学们列的内容正是导游证考试的内容,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学习进行铺垫。

  环节三、善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以看图、看视频的形式,采用直观教学法,选择温州的旅游宣传片和温州典型旅游资源图片,通过集体探寻的方法,学习新知。并融合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看:展示学生们眼中的温州后,再来看看人民政府宣传的温州。看视频:温州旅游宣传片《魅力温州》。同时要求大家一边看一边找视频资料中出现了温州的哪些旅游资源,最好在纸上记一记。

  说:教师课前已下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讲学生说,引导学生从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寻找片中相应的温州旅游资源。并会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忆:为了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立刻用PPT展示八幅图,均为温州的旅游资源,并尽量体现时代性,如瓯江大桥、温州全国品牌皮鞋、拦街福等,八幅图一一对应八个主类。让学生回答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此当堂巩固知识。

  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让学生明白旅游目的地居民热情友好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学术界把这一资源称为人力旅游资源,我们作为未来的旅游工作者要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客人满意,很好发挥人力旅游资源的优势。

  环节四:勇实践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最核心的环节,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环节——各组组合温州旅游资源,设计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讨论,采用学生交流法,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提供了舞台,让学生感受“我会学,我能做,我运用,我创新”。

  (三)总结反馈

  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结合板书以问答形式对本堂课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温州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温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温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温州人民的热情好客,都为温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们坚信,温州旅游的明天会更好。作为未来旅游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时刻准备着呢?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从食、住、行、游、购、娱等角度,设计一份温州一日游的旅游宣传册。让所学内容体现价值。

  八、教学反思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旅游资源推介会这一任务主线,设置情境,将新知融入实践任务之中,先做后教。同时体现行业气息、地方特色,突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动静相宜间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通过歌曲、视频、头脑风暴、推介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们都生活在老师的欣赏与尊重之中,并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

  (2)应关注任务设计的梯度。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本堂课从个体看视频找熟悉的旅游资源,到小组头脑风暴张贴旅游资源,再到团队推介旅游资源。三个任务设计围绕教学内容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也有团队合作的;任务有简单模仿的,也有探索创新的。

  (3)应体现行业气息,地方特色。忽略了学生感受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课堂上教师寻找学生尽可能熟悉的、有兴趣的、有所知而又不全知的内容。同时捕捉行业信息,创设职业情境,把行业“热点”、社会生活“活水”引入课堂,调动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同时常识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中职说课稿6

  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研究“变化着的量”的数学,关注的是“对象之间的关系”。正如前苏联著名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所说的:函数是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依赖关系的抽象模型。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说教材

  1.1函数的概念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不仅是对初中函数部分内容的复习,更是对函数概念的升华,在教材第一章集合知识的铺垫基础上,本节的函数的概念则是以集合和映射(对应法则)为基础的。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作为本章的开篇对于本章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乃至数列甚至概率的基础。因此如果说函数是中职数学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内容的话,那么函数的概念便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中职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所在。《函数的概念》分三个课时的内容,本节为第一、二课时。

  不仅如此,函数的概念所体现出来的映射,对应的思想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函数关系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函数可以帮助人们从“静态”数据中提炼“动态”的规律,人们需要根据这些函数关系对衣食住行等进行决策。

  1.2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财会专业,同于中职学生的普遍状况,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普遍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缺乏信心,并且怕苦畏难,这是学情的劣势,也是教学需要突破的难关。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为财会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更为高些,因此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学习数学需求和内在驱动力,这是学情中的优势所在,也是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的方向所在;

  从知识构成的角度分析,学生初中都学习过函数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函数还是有着大致的印象,通过“回忆式”教学,可以重新唤起学生对于初中函数知识的记忆;学生在中职新教材第一章学习了集合的知识,对于本阶段函数概念的理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生活中实例和抽象函数的具体分析,把握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函数的“集合式”定义,理解抽象函数符号f(x)的意义,学会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当自变量值给定时,学会如何求函数值。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函数关系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的相关数学问题入手,展示数学的职业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把握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对符号y=f(x)的

  理解。

  二、说教法

  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 问题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取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串为主线,通过设置几个具体问题情景,发现两个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 情景教学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概念的建立上,构造可以让学生现场亲身体验的情景,使学生直接地感知接受,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学案教学法:设计的学案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也为学生课后巩固复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数学活动。

  (2)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新知。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一)同学们,今天上课先通过点学号喊“到”形式来检查一下出勤状况,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有学号,每个人在班级里的学号是不是唯一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简单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引出本节课函数这样一个主题,生活中

  无处不渗透着函数的思想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通过点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从点名这样一个常见的开堂方式就能引出函数的思想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同学们,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请大家走到窗口,观察每一样阳光照射下的物体,提问,是不是每件阳光照射下的物体都有影子,物体的影子是不是唯一的?等学生回到座位,用手机的手电筒照射手,粉笔,让学生观察手和粉笔都有影子,并且影子是唯一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体验,这样获取的经验和知识更加的直观,更便于记

  忆。通过这样的情景体验,师生互动,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实例,课堂决策

  函数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的职业需求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学案的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决策分析,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函数的思想方法无

  论是对生活还是对职业,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加深了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内驱力,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决策的分析,也无形中给予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温故知新,引出新知

  回忆初中的函数概念: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的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那么我们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应变量。

  回顾初中的所学的三个函数一次函数:y=kx+b,k?0 反比例函数:y=k,k?0 x2二次函数:y=ax+bx+c,a?0

  让学生回忆回答这三个函数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谁是谁的函数,给定x的值,是不是就能得到唯一的y值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所学习的东西并不陌生,降低心理对新的数

  学知识的畏难情绪。

  那么初中的函数概念是不是完美呢?有没有可以补充还重新描述地地方呢?回到刚刚的三个实例,提问:

  (1)如果不是本班级的同学,他在本班级有没有学号?

  (2)如果物体没有被太阳光照射到,它有没有影子?

  (2)如果一辆汽车价格为20万,可是金鹰里面不销售,可以用金鹰促销的方式购买到汽车么?

  引导学生发现初中的函数的概念,对于自变量是没有明确限定范围的,而在实际情况中,变量总要在一个范围内,比如本班的学生,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金鹰商场里销售的商品。而这个范围,或者说某些确定对象所组成的整体就是我们第一章所学的集合。因此,自变量x是要在一个非空集合内。

  继续启发:

  (1)班级每个同学是唯一的

  (2)太阳光照射下的物体的影子是唯一的

  (3)商场里的各种产品通过某种促销方式后的价格是唯一的

  引导学生发现初中函数概念之中,对于因变量y值的唯一性,进行进一步明确。 提问:在三个实例中什么起决定作用:启发同学回答

  (1)没有老师的学号编排,同学们就没有学号

  (2)没有太阳光的照射,物体就没有影子

  (3)没有商场的促销打折,我们就只能用正价来购买东西

  因此,学号的产生,影子的出现,打折后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于某种法则,某种对应关系而产生的,这是关键所在,初中函数的概念中虽然提到对应,但是没有明确强调“对应法则”的重要性。

  此时,我们强调了三件事情1、自变量x处于某个集合内,2、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因变量y相对应,3、“对应法则”是关键 引导学生对初中的函数概念进行修改,并且评价 得出函数的概念

  设A是一个非空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内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个确定的法则f,有唯一

  的数y与它对应,那么这种对应关系f就成为集合A上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例,三次启发,抽象新的函数概念,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

  律,在初中的函数概念上进行添砖加瓦,也无形中降低了新概念产生的难度。

  4.讨论研究,深化理解

  刚刚我们已经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对于y=f(x)这样一个符号等式,学生的理解会有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分两步:

  (一)刚刚我们已经提到了对应法则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对应关系,如果没有f,自变量x和因变量y就失去了联系,对应法则就是纽带和桥梁,或者我们把他比喻成加工厂

  X f 加工 f(X) 通过形象的比方告诉他们,因变量实际上是通过f加工出来的,那么从类比的角度诠释因变量y=f(x)

  (二)对比教材中初中与中职函数的概念 初中:我们称y是x的函数

  中职:这种对应关系f就成为集合A上的函数 因此y=f,或者y=f(x)

  从抽象的概念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到y=f(x)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用“加工厂”的类比,突破难点,让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上升一个台阶。 5.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改写初中所学函数的写法 一次函数:y=kx+b,k?0 反比例函数:y=k,k?0 x2二次函数:y=ax+bx+c,a?0

  老师演示一次函数的写法f(x)=kx+b,k?0,其他两个由学生完成 学生完成后

  改变函数表达式的理解观念。

  如一次函数的因变量是通过怎么样的对应规则得来的?自变量值乘以不为零的常数k加上b

中职说课稿7

  你是否为未来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为确定职业方向而烦恼?

  你是否为职业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为如何在众多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忧虑?

  请走进这里,与我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成才经历——

  一、背景分析

  当前形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都在感叹“路在何方”,那么职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竞争中、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现实中突出重围、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准备的这堂课就希望能给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带来几点建议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寻找自信。

  三、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导游班的学生,她们的特点是个性丰富、外向开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她们具备导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曾多次承担校内、县内的向导工作,大方主动。

  她们即将面临就业实习。从学生到职业导游的角色转换,会让她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清楚未来的岗位选择,不明白该有的职业心态。

  面对这些,我力图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能更完美地胜任工作、能更踏实地步入社会,让语文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标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下册中有一块内容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诚然,该内容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未来预设性,而放在高二学生身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操作性、发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据以上诸多分析,我依托该内容为蓝本,合并老教材中的“应聘”单元,加入我的设想元素,结合象山本土资源、本校产教结合办学优势以及本班专业特色,开展课内课外多样活动,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动目的,我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

  (1)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其热爱家乡民俗,准确自我定位,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六、教法学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我建立好总体目标框架,围绕它,细化衍生出一个个小任务,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期间伴以“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企图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致力突破该教学重难点。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活动时间:2-3周

  八、活动程序

  (一)一试身手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开辟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事实证明,成果显著。依托旅游专业,我校名下创办了一家象山海蓝蓝旅行社。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象山支柱经济之一。既然有如此优先的学习资源,我何不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向县内各大旅行社联系求职,当一名实习小导游,并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我是小导游”活动就这样在08导游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据统计我班学生实习分布如下:象山海蓝蓝旅行社47.8%;黄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岛旅行社6.1%;金马旅行社5.6%;其他4.2%。课余饭后,你可以随处看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既与我所授课的班级专业对口,又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职场之前,先练练胆量、用用知识,能收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双重效果。

  (二)二明市场

  “人才标准怎样制定?人才素质靠谁来评价?”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准市场设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市场才是这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破冰之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第二个任务,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市场调查,采访旅行社经理、请教同行师姐、询问客人,形成调查报告,与第一个活动双管齐下,时间和精力上并不冲突。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上述两个任务均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真正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形中运用语文技巧,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往往是最珍贵的,并关乎之后几个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三)三转职场

  从课外转入课内,在第一个教学课时,我将一则招聘广告引入课堂,更是将一场应聘会即职场入门之口搬到了学生的面前。在课前,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阅查找了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

  《招聘广告》

  象山海蓝蓝旅行社为扩大象山旅游路线,现面向社会,招聘若干名地接导游,要求职高学历以上,具备导游证,熟悉象山旅游路线,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谈。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4—65766013。

  活动准备

  1、学生类:象山地接导游招聘会中的人物均由08导游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整个过程划分为终审组、策划组、导演组(招聘者)和演员组(应聘者)。各组别由学生自行选报,并互相调剂,最终形成以下组织机构。

  【设计意图】:本人在此环节内让学生自由抉择,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全体“活动”起来。

  2、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实践中起观察、监督、指导作用,并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体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三)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权责明确:

  课堂主题为“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工作了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导游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好导游吗?

  各组别各司其职,安排招聘细节,讨论成文。

  A.策划组:准备现场提问、收集多方资料、制作课件展示、设计招聘环节

  B.导演组(招聘者):根据策划组的安排,熟悉提问要求,并现场应变。

  C.演员组(应聘者):撰写求职信、熟悉当地资料、真实本色演出。

  D.终审组:裁定是否被录取,或招聘过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权责明确,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判断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下良好的铺垫。学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确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对自己的观点、思想不断修正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组内互评、确定标准:

  组内成员从不同身份出发,合作讨论思考,并制作评价表“好导游的标准是什么”,以此依据。

  四份评价表如下:(多媒体)

  每份评价表的各项细则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学生自制的评价表,是学生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判断,也是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成为学生再讨论、再反思的依据。

  (四)集体活动、拟真探索:

  1、导入语:

  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我们即将真正触摸毕业的那一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应聘是每位中职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门”。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会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企图将“Are you ready”成为本堂课乃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句自省语,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教师则充当主持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体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和学生融合,构建比较好的交流平台。

  2、班级活动:

  象山地接导游的招聘会,就此搬上学生课堂。秩序井然,节奏紧凑,气氛热烈。整个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处理。

  A.自我推荐

  在招聘者面前,应聘者进行自我推荐演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清楚地说明个人情况,并能引起用人单位兴趣,其中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B.现场提问

  一般来说,招聘单位都会通过面试提问来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应聘者的素质状况,即求职意向、禀性人格、智慧潜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问快答,对答如流

  b.变通顺承,机敏转接

  c.扬长避短,迂回曲对

  C.情景对话

  策划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象山旅游图片,比如休闲海钓、中国渔村、象山大黄鱼等;导演组学生进行对话,情景扮演游客;演员组学生则必须充分利用所学旅游专业知识,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加以表达,适当时可加以肢体、表情语言,由内转化为外,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语文。这种“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自我评价

  招聘会结束。针对评价表,各组寻找问题,重新修改评价表,在评价中强化知识,具体评定到底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

  【设计意图】: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上述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下每个组及个人的优点和问题,借此探讨,指明在语言表达、行文撰写、环节构思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的语文修养、人生阅历激励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必然能从中感受语文魅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论答辩

  在第二节课,学生结合实习小记和调查报告以及应聘感受,以“我的职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毕业答辩设计,可谈谈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对角色转换的心理调整等等。

  【设计意图】:虽说,职高学生的答辩水平和毕业设计略见一般,稍显稚嫩,但关键的是让学生有此职业规划意识,有机会更广泛地运用语文。有语文应用,有专业理论,有社会实践,有市场调查,从书本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时刻把握学生在活动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总结,集聚为更大的收获。

  (五)五齐贤能

  古人有成语云,“见贤思齐”。孔芳野,我校00级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半岛旅行社,曾获宁波市优秀导游、象山金牌导游。邀请她来我班讲述她多年的从业经验,以便于学生借鉴。

  【设计意图】: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间接经验也可以是无限的,它们可以填补直接经验的空白,拉近成功与人们的距离。邀请同校毕业学姐讲授知识,这种方式,更易于接受,有亲切感和实用价值,颇受学生欢迎。

  (六)六聚众智

  各组别取长补短、积累成文、成果展示,编写属于全班的成长手册《我的职场我速腾》,其中包含学生从中得出的体会感悟、应聘招数等,既能成为她们的成长记录,又可以成为她们的前进指向。这种经验心得的总结,远比从他人那获取的来得更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变老师“教为主体”为学生“学为主体”。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动反思

  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才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刀阔斧的开展。要兼顾听说读写,容纳人文性、工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这对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这次活动,产生于所授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集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下,在一层层能动性得到提升下,学生就慢慢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文化和专业双重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虽不能说成功,事实上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有了初步认识,对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让她们更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韧性的干劲,职高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灿烂,希望就在前方。

中职说课稿8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一册中《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共同构成第一册教材第六课第一节《正确面对人生》的内容。《正确面对人生》是从人生常见的矛盾出发,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后,提出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实现观念上的适应。而《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生真谛,正确看待世界、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人生,从而培养"终身"德育的能力。

  一、 主要内容:

  阐述人生常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而现实是,我们有的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困难,消极悲观;看待问题,片面武断;不能正确处理人生的各种矛盾。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有较强的事非辨别能力,只要社会和老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和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能培育出一颗颗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

  所以,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 培养价值判断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思考人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人生的各种矛盾,理清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依据:这是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又是统一的。青少年看待问题容易走极端,往往认为竞争就排斥合作,合作就不能竞争,对于竞争中的合作,合作中的竞争缺乏认识。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习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游戏、提问、示范、案例、角色体验等

  依据: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为他们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发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将感性的素材作理性升华、理性的话题作感性演译,便于学生吸收理解。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学法指导:

  1、 阅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

  2、 合作探究

  3、 思考感悟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短篇展示、音乐欣赏、图片资料等)

  依据: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边看生动形象的投影画面呈现的教学内容,边听课、边思考,触景生情,不自觉地进入角色;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扩大了传播知识的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八、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活动:

  1) 播放短篇《天赋潜能》并让学生记录下短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话;

  2) 设问:"你一定也常常想发挥你曾经有过的这些优秀品质吧,但当人生的各种矛盾包围你的时候,你都坚持住了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一起解决这些矛盾吧!"

  2、 多媒体展示:《天赋潜能》

  3、 学生活动:观看短片、感悟内涵

  4、 设计意图:

  1)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兴趣,以趣促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提出开放性的话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思考感悟人生矛盾,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5、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轻松、沉思、感慨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活动:播放轻音乐,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多媒体展示:《秋日的私语》

  3、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4、 设计意图:

  本课是属于总结性的课程,部分内容在前边几课均有涉及。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调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求知欲,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5、课堂互动气氛:轻松、安静

  (三)合作探究,学习评价

  1、 教师活动:

  1)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1至3组分别想一想,"你知道的有哪些正确处理了人生各种矛盾的优秀事迹?"小组交流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 第4组的同学结合书本知识点对前三个小组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3) 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完善:

  ① 在"理想与现实"知识点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从自己的职业兴趣出发来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让学生明确:在确立自己的理想时,不能脱离当前现实,要达到成功的彼岸,最重要的是把握每一天的现实生活,善于实现理想的人,总能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化解成一个个阶梯,通过努力,不断改变着现实。

  ② 在"顺境与逆境"知识点上,播放《真心英雄》进行音乐引导,同时教手语,使学生明白:顺境和逆境都有是人生常事,当我们身处顺境时,不骄傲、不沾沾自喜,要头脑清楚,谨慎而又勤奋地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自己;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埋怨、不心灰意冷,坚强而又平和地对待逆境的磨炼,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发展自己。

  ③ 在"竞争与合作"知识点上,通过让学生参加小游戏领悟内涵:竞争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不应该逃避,应勇敢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竞争,要公平、公正、讲风格讲道德地竞争。同时,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青年的基本素质,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4)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使其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5) 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对人生的各种矛盾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多媒体展示:《真心英雄》、小游戏规则、《资料》

  3、 学生活动:

  1) 小组交流并展示,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2) 积极参与手语和游戏活动;

  3) 阅读资料,加深对人生各种矛盾的认识

  4、 设计意图: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集思广益,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学生对同学发言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评价中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使评价真正发挥优势作用;

  3) 通过创设多种活动,用感悟和体验的方式加强与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

  4)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自醒习惯。

  5、 课堂互动气氛:感动、振作、热烈、反思

  (四)拓展延伸,总结迁移

  1、 教师活动:

  1) 带领学生自我承诺;

  2) 布置作业:①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

  ②以下任选一词"理想、现实、顺境、逆境、竞争、合作"写一篇简短的感想;

  3) 介绍好的书籍和优秀影视作品给学生阅读和欣赏;

  4) 在《一千零一个愿望》优美的歌声中总结并结束本课

  2、 多媒体展示:《自我承诺》、《名言警句》、《书籍》、《一千零一个愿望》

  3、 学生活动:

  1) 自我承诺:

  我是我生命的责任者,我要对我的生命负责。我知道:一切的艰难、险阻、挫折和挑战,都只是成长的过程!我坚信,我一定做得到!我, , 要从这一刻起,发挥潜能、自我超越,坚持不懈、实现理想!

  2) 课外收集名言警句;

  3) 阅读课外书籍;

  4、 设计意图:

  1) 一个铿锵有力的自我承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情绪,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 通过作业,培养收集资料的意识和习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个体差异;

  3) 使德育教育不只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实现了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衔接,同时激发了学生从课外汲取知识的热情。

  5、 课堂互动气氛:热烈、振作

  九、板书设计: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

  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去想办法让学生活跃起来,不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不去抓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落实,那么,即使这个教师知识丰富,口才出众,到头来,他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大雨一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面,渗不下去——流跑了!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以能力为本位,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师特有的感召、乐从、分享的心态设计和组织各种互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注重寓教于乐,营造互动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开心、开眼、开窍,同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中职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2000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10

  (一)课堂练习

  出示电脑幻灯,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函数y=2|x|在下列哪个定义区间内不存在反函数?

  (A)[2,4];(B)[—4,4](C)(0,+∞](D)(—∞,0]

  (2)求反函数:y=x/(2x+5),(x∈R且x≠—5/3)

  (3)已知y=,x∈[0,5/2],求出它的反函数,并指明定义域。

  第一道题是概念题,使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对于反函数的存在条件认识更深刻。第二道题使学生熟悉反函数的求法,突出重点。第三道题使学生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弄清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内在关系。

  (二)小结归纳

  通过对反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小结,使学生理清这节课的.重难点,并使终结阶段的教学更为完整,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做课本P65习题六2、3、5,通过作业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布置一道发散性的练习(已知函数y=f(x),(x∈A)是增函数,问:反函数y=f—1(x)单调性如何?图象中如何反映?),进一步深化教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章,不浪费任何一个促使学生“自省”的机会,以积极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结果、发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全面性。具体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去讨论分析、探究发现,以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整个教学。

中职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阴”与“晴”是两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著名画家吴冠中却用它们来阐释他的绘画理念。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主题《画里阴晴》。

  下面我将围绕:“活水思源—--说教材,教学相长—--说策略、不悱不发—--说过程、跬步千里—--说反思”四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画里阴晴》一课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

  《画里阴晴》一文,作者吴冠中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艺术贵在创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主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为:

  在知识和能力上,我希望学生借此感悟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悟作者的艺术观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唤起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就有了核心。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贵在创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艺散文,涉及到绘画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是难点之一,对职高学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样也是一大难点。

  二、教学相长—--说策略

  (一)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进行学情的分析。

  我所授课对象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动漫班级的学生。

  1.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2.由于是动漫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课学习,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绘画与色彩基础,这也是我在执教这篇文艺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画里阴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为美术大类专业的重点授课篇目。

  (二)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

  2.创设“大语文”课堂。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学中渗入“绘画”方面的知识,将语文学科与美术专业、信息化技术相整合,强化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

  (三)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力求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动态和不断生成的特点。

  三、不悱不发—--说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的准备:学生分成两组,结合现有的专业知识,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水墨画”和“油画”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准备: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实施阶段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又分为4个教学流程:激趣导入,设置悬念(约5分钟);美读感知,交流体悟(约20分钟);合作探究,质疑深入(约15分钟);活动体验,拓展延伸(约5分钟)。

  1.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并且出示实物画作,给我们大家初步介绍“油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检查了预习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吴冠中的画作《江南小镇》,请学生们评价吴冠中的画作,更接近哪一种绘画的风格。

  在简要介绍了作者吴冠中之后,我抛出问题“曾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的吴冠中,为什么画作却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呢?

  设置了悬念,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2.美读感知,交流体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本环节中,我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

  美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寻找答案“西洋油画家和作者对待阳光和阴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这种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感知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确了:西洋派----投靠阳光,陶醉阳光的,这个关键字是“晴”,西方油画的风格是写实、明朗、鲜艳。而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这个关键字是“阴”,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是:写意、轻快、湿润。

  而为了加深学生这种感悟,在重点分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这个“湿”字的独特味道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在对雨意和“湿”的独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请学生回忆关于雨的诗句,简单互动交流。

  学生回忆起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能够调动出学生原有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学生也不难感悟到,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此融入进他的绘画创作之中。

  3.合作探究,质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鉴赏,解决了“阴”与“晴”,“水墨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与关系之后,我顺势提出本堂课讨论的核心话题“江南到底适不适宜画油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刚开始很多学生却都只是简单的回答道“是”与“不是”。

  此时,教师要适时地调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明观点,要指导学生从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对于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读,去细细品味,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而随着我巧妙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逐渐深入,在质疑中,他们从文本中寻找到许多诸如“大概”“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现成的西方和我国的传统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等这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我适时点拨: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创造一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的绘画风格,吴冠中的“此油画”已非“彼油画”,从而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艺术贵在创新。

  至此,教学的重点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动体验,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对作者吴冠中这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中西合璧”绘画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张吴冠中的画作请学生们欣赏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赏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并不是吴冠中风格的画作,叫学生尝试辨认。可喜的是,许多学生一眼就分辨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关照了学生美术大类的专业特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主题意义的拓展与升华,在简单的课堂小结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数则有关创新的“名言名句”。

  同时,布置了相应的课外作业:

  1.在作业本上摘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雨”的诗句。

  2.收集有关艺术或生活中创新的案例,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升华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增加学生知识与信息的积累。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如下(略):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四、跬步千里—--说反思

  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

  1.语文教师应是大杂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要更好的完成这么一篇文艺散文的教学,你非得有点绘画方面的知识不可。诚然,新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做语文学科的“专家”,而且还应是个了解包括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知识,懂生活的“大杂家”,正所谓“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专业渗透”。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如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美术专业知识,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实实在在的意义。

  3.“语文味”。

  但职高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强调职教的特色,专业的风味,而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职高语文恐怕也将在边缘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一堂中职语文课中如何将这二者处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这篇文章写得那样,画里有阴有晴,阴晴可以兼得。职高语文的“专业渗透”与“语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虽亦难至,心向往之。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复教授主编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

  《平面向量》具有数形双重性,不仅能方便地解决一些平面几何问题,而且能帮助我们找到解析几何中一些点的坐标之间的代数关系;平面向量的运算巧妙地把量的大小与方向结合到一起,为几何图形的角度计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数工具;平面向量是《电工基础》中交流电电路分析和《工程力学》中力的分析、计算的主要工具、

  《平面向量》安排在第七章,前承三角函数,后启直线与圆的方程、第1节通过实例引入了向量的有关概念,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介绍了是平面向量的三种运算,为进一步学习向量知识提供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是中职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了解了矢量的合成;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运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意识;但他们动手能力不够强,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相关运算,并理解其代数、几何意义,掌握各类运算的代数式运算的特点、

  (2)通过动手作图,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向量加法两个运算法则,用代数式、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用运算律进行向量的数乘运算、

  难点: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本节主要借助情境激趣、启发引导等形式组织教学,并借助探究、小组合作、练习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节目标,将本节内容分解成4个课时,五个任务、

  安排了新课导入、任务落实、思考交流等七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复习向量的有关概念,温故而知新、再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位移的变化引出向量的加法,初步体会向量相加的概念、】

  2、第2个环节是任务落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任务1是“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求和向量”

  板书向量加法的定义,并结合图形讲解向量加法的定义,从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方面强调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

  【板书能突出重点;借助图形直观理解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然后,通过试试看引出向量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类比实数加法的运算律,迁移出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结合图形讲解、

  【让学生初步体验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自始至终);借助图形,理解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能力、】

  接着通过2组例题“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和向量”,进一步感知、应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首尾相接,自始至终”,理解向量的加法运算;通过模仿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部分学生平移时没有注意“大小不变,方向不变”;作反向向量的和向量时出现了“搞不清和向量是哪一个”的现象,我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向量,强调“首尾相接,自始至终”、

  任务2是“会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和向量”

  通过拉伸弹簧的实验,迁移到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动手作图并让学生模仿,强调“加向量共起点,和向量是以它们作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共起点的对角线所在向量”,初步体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然后,通过一组例题“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的和向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接着让学生解决教材上的思考交流、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启发引导,得出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得出用代数式求两个和向量的特点、

  任务3是“会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求差向量”

  通过相反向量和向量的加法运算引出向量的减法运算;板书向量减法的定义,并结合图形讲解,从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方面强调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

  【借助图形直观理解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然后,通过学生观察作业评讲中的'图形和向量减法的几何图形,并类比实数的加减运算,迁移出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这里,我要求学生解决教材上的思考交流、

  【借助图形直观感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理清向量加减运算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和迁移能力、】

  例4是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作不共线向量的差向量,并让学生用向量加法验向量减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提高了动手能力;借助向量加法验向量减法,一方面检查作图正确性,另一方面深化对向量加减法的理解、】

  通过模仿练习,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对“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个难点进行了突破、

  例5是借助平行四边形,巩固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同时复习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模仿练习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任务4是“形成向量数乘的概念,会作数乘向量”

  通过质点运动问题,从加法的特例(即几个相同的向量相加)入手,师生共同归纳出向量数乘的概念,结合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用试试看进一步辨析数乘向量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

  然后,通过一组例题“在方格纸中作数乘向量”,进一步感知、应用向量数乘的概念、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了数乘向量的大小和方向,提高了动手能力;对“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这个难点进行了突破、】

  课堂上不少学生在作“”时无处下手,小组交流时有学生提出,其实就是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我当即肯定了他们,并提醒学生“共起点,连终点,指向被减”、

  任务5是“会用运算律进行向量数乘运算”

  借助填空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出数乘向量满足的运算律、

  【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接着,通过一组例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会用运算律进行向量数乘运算、

  课堂上不少学生出现了“解:=”和向量的书写错误,我用实物投影反应在屏幕上,让学生纠错,进一步树立解题规范的思想、

  3、思考交流:目的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深化对向量共线以及向量数乘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问题解决:【借助平行四边形,巩固向量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培养学生识图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5、课堂检测:目的是【检测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6、通过师生共同小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7、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检测与反馈、】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用口诀让学生理解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任务1中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向量加法满足的运算律,与课堂检测前后呼应;任务3中设计巧妙,突破了“把向量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个重点和难点、

  存在问题:对合作探究的能力上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导入环节所花时间与预设有所出入、

  改进的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在学情把握上多下功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中职说课稿13

  大家好,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作一简短的说明。

  本课是职教英语教材第二册第2单元第1课,教材内容围绕描述人物的心情及对事物的喜好展开,通过一些单词及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友谊。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切实利用,更加充分的保证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所以在反思过程中,我也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

  首先我想说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一、把项目教学法的原则灵活而充分的运用到课前和课中。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准备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的项目任务之一是搜集本课课件中所需图片,在搜集图片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了保持课件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好奇心,被选中的图片我没有提前公布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揭晓。当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被老师选中并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成就感和由此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为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使用丰富的图片信息来加强单词的记忆。单词的记忆,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单词记忆太过单调乏味,这对于活泼好动而又缺乏耐力恒心的90后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为使课堂生动有趣,我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单词和搜集图片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些生动活泼,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图片来教授单词;在巩固单词的练习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小型动画图片,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又通过图片练习了句型,这样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课下与学生交流,感觉这种学习单词的方式收效甚佳。

  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听说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景,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乐于开口说英语,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这既体现了我们项目教学的实质内容,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和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

  四、美化了师生交流的平台。这里所说的交流平台主要是指教学课件。在大多数教师眼中,所谓英语课件,就是把文字罗列在幻灯片上,是教师上课过程中免除了现场板书的麻烦,省出了板书的时间。最多也就是有一个答案后显示的效果。往往不重视课件的美感。但是,一个让学生一眼看上去就赏心悦目的课件,毫无疑问会减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在课件背景图片的选择上下了较大工夫,既照顾到课件信息展示的清晰性同时也注意背景图片的清新美观,不同内容的信息,选择了不同模式的背景,使整个课件清新美观,简洁明快。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是十分理想的。

  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从设计到实践都有清晰的体现,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呢?说实话,虽然这堂课上的比较精彩,甚至可以说大有收获,但是上完之后却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的直接运用不足。在课前准备的任务布置过程中,可以说,我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是比较到位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课堂上的运用,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限于把一些老的环节步骤冠以项目两字完事,没能体现出项目教学法的精髓所在,这是本课的一大遗憾。

  第二、课堂气氛调动不足。可能部分学生录像时比较紧张,我也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所以没有把学生的激情完全调动起来,导致课堂上没有想象中那么活跃。我应该学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临时性情绪,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思路和技巧,应学会善用鼓动性语言把不够活跃的学生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整体看来,这仍然不失为一堂较为成功的英语课。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对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特别是通过项目任务的布置和完成,学生收获很大。而作为老师的我,则深刻体会到了项目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运用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先进理念,并切实把它贯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而本堂课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将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和动力。谢谢。

中职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珠海高级技工学校南屏分校11电子3班班主任—李雄,我今天主题班会说课比赛的题目是:换位思考生活美好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对着这些图片,我们不由得会去思考,那么也就引出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换位思考生活美好。

  本次主题班会说课,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第一说班会设计理念、第二说班会设计目的、第三说班会开展形式、最后说班会开展效果

  一、说班会设计理念

  首先,说这次班会的设计理念,也就是主题的来由,开学不久就发现一部分学生品德修养不怎么样,比如对亲人,朋友缺乏爱心;对家庭,学校缺乏责任感,冷漠自私,恃强凌弱,自大狂妄,在班级里还引发一起恶性*事件,正是这恶性*事件,让这个主题班会提上了日程。

  二、说班会设计目的

  第二,再来说下本次班会的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我确定要实现三个目标:

  ⒈让学生明白矛盾无处不在,关键正确对待;

  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

  ⒊让学生学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三、说班会开展形式

  接下来,说第三部分,主题的形式和流程,本次主题班会主要利用视觉,即图片进行主题导入,用听觉—以讲故事形式来延伸主题,然后通过设置游戏,给学生亲身体验,最后进行讨论总结本次主题。

  在环节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也就是大家开始欣赏的一组图片,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有趣的图片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什么是换位思考?

  在环节二——“小小故事会,蕴含大智慧”中,通过生活实例和历史故事讲解,使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与生活中,到处需要换位思考.故事......

  在故事的熏陶下,设置了第三个环节,两个小游戏,一个是班级恶性*事件的真实重现,二是角色对换的体验,要学生上台展示,这两个游戏的设计意图,真实的生活情境真实事件的'重现亲身体会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角色对换环节让学生体会: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用心.

  环节四,生生讨论,师生交流,主要围绕学生的心理想法,展开两个讨论:首先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大胆自然的来“晒晒自己经历的及其身边的事情”,然后通过生活身边的事来探究“换位思考的好处”,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关系,然后升华到换位思考......

  在最后一个环节反思总结中,通过前面图片感受,故事理解,游戏和讨论的升华,让学生领悟几点

  第一:基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和不愿意做的事,不能强加于别人身上。

  第二:发展————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别人不喜欢的东西和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能强加于别人身上。

  第三:升华————理解至上,善待他人: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才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最后:学会宽容和感恩,用行动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生活自然更加美好。

  以上五个环节是我对整个班会的设计意图,活动方式以及具体流程。最后来说班会效果

  四、说班会开展效果

  说优点:本次班会活动形式有趣,学生比较满意,感觉受益良多。说缺点:没有使用较多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感官没有那么直接

  针对本次班会效果,以后我会扬长避短,其他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说,太多不良习惯马上药到病除是不可能,更别幻想一劳永逸的效果,但咱们的学生已经步入人生最美的年华,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关心与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走出一段健康亮丽的人生之路!我的主题班会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15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说教材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三)说学法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黄金周期间(五一、十一、春节)客流图片,提问学生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出“假日旅游市场”导入新课。一、市场与旅游市场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职说课稿11-12

中职美术说课稿11-25

中职英语说课稿02-13

中职语文说课稿03-04

中职全英文英语说课稿01-13

中职的学习总结01-05

中职生评语06-21

中职学生评语06-03

给中职学生评语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