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豆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豆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数豆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二、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到对数的认识。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会有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位数的名称,识别各位数的数字的意义。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若干
(2)学生准备:小木棒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等。
学法:1、动手操作法: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会知识,发展数感。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有意义的、实际的、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学习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进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数学,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课堂的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的课程是这样导入的:
桌子上摆好了要用的豆子。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此时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是用来吃的。有的说,是用来数的。或者其他的答案。此时我因势利导引出要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二)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要是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那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在第二环节中,设置了2个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具体操作为: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这把豆子的颗数。
活动二:数一数,看看估计的颗数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多少。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感知过程中对数有一个大体的感悟,让学生初步体验估算。
(三)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还强调“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1.师生互动。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2.小组合作。在小组间通过合作进行估计老师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
3.汇报交流。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估计结果,并介绍估数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估计也是有根据和基准的。
(四)精心设练,学中用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巩固练习。
让学生小组间进行抓豆子和估计豆子的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2、提高练习。
让学生把刚刚估计出的数在计数器上进行拨数,并把拨出来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对于特殊的数字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22”“100”等,并认识第三位是“百位”。
3、拓展练习。
对于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我们应当注意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让学生既对数的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计数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找一名学生背对着计数器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做出自己判断。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数学学习快乐吗?你觉得小组里谁表现的比较?
通过这几个问题结束本节课。
六、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数豆子》说课稿2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数豆子”是“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的最初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估计的含义,而是通过智慧老人提出的问题“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入手,让学生亲自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豆子的数量,初步感知对数的估计,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接着再通过计数器,让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感知。让学生认识计数器并会使用计数器,并懂得计数器上各个位数所表示的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对数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到对数的认识。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会有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认识并学会使用计数器。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而在这些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我又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有:第一,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第二,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并为判断计算器、心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第三,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若干
(2)学生准备:小木棒
【说教法】
我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等,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如下设计: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亲近儿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数豆子”这一具体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数的模型,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建立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估算能力,发展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是发展学生良好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建立了20粒豆子有多少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估计一把豆子有多少,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再进行估计,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感。“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在教学“数豆子”时,先让学生数20粒豆子,感知20粒豆子的数量,再让学生抓一把豆子先估计再实际数一数,学生在这一实践操作中,发展了对数的感知。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会知识,发展数感。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依靠学生在自己的感知基础上进行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学习。如在《数豆子》一课中就有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对手中的豆子进行估计的教学过程。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我觉得,我采用的教法、学法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原动力。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堂的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的课程是这样导入的:
桌子上摆好了要用的豆子,并让学生猜想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今天要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互相谦让;数豆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
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渗透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悟怎样合作,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二)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要是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那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学习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第二环节:“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中,设置了2个活动。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这把豆子的颗数。活动二:数一数,看看估计的颗数与实际的数量相差多少。
通过以上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感知过程中对数有一个大体的感悟,让学生初步体验估算。
(三)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还强调“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中,我准备这样设计:
1、师生互动。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2、小组合作。在小组间通过合作进行估计老师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
3、汇报交流。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估计结果,并介绍估数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