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1、整体结构:
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科学教学内容。
2、单元结构:
上册:以“运动”为主线,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运动着的世界”是全册的起始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运动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为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力与运动”单元的学习,开始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力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重点,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本课与下一节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合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通过《推和拉》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推和拉两种力的方向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进而,学生又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能正确的判断常见的力,科学说出不同力的名称。这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探究目标:
1.能设想出多种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案及改变小球运动方向的方法。
2.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作设计更多的使小球动起来的方案,能找出物体运动是哪种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难点:准确描述小球运动的情况。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提出研究内容→二、猜想实验方法→三、体验实验过程→四、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提出研究内容
通过前面科学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种力,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探究过的各种力,如:风力、磁力、引力、扭力等,为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做好准备。
学生喜欢玩小球,可在课堂玩的机会不多,我出示小球,问学生:同学们想怎样来玩一玩小球呢?引出课题《让小球动起来》
(二)、猜想实验方法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球动起来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预热,为进一步实验探究做准备。学生把预想方案用图或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三)、体验实验过程
我放手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预想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来研究,验证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关注小球运动的全过程,把小球的运动的情况和使用的力记录下来。四年级的学生,实验的目的性还不强,填写实验报告单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积极参与其中,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并适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力求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和引路人。
学生实验之后,教师请各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记录,并配合语言、动作进行说明,为学生提供了大胆表达和互相交流、学习的空间。
科学课程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联系生活实际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力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例子,将科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使得知识得以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
动力
静止运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节课按新课标标准设计,着重于学生动手操作,并重视教师导的作用。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先用实验引导进入本课,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动脑自己设计实验,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寻视指导。通过本节教学能很好的煅练学生的动脑设计,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现有的学生认知水平达不到预想的那么高,在设计实验时有些困难,不过在教师帮助下可以完成。在教学环节上有待进一步给学生提示,逐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过程。
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他们的创造灵感被激发,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活动才会成为可能。教师才能进一步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创造探究条件,正确引导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