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黑和土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B.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2
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三黑和土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现代诗歌,他的作者是被誉为“乡土诗派”代表之一的现代诗人苏金伞。他创作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这首诗歌也不例外。这首诗歌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在经历了土地革命之后,重获土地后,翻身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从而抒发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更展现了这一代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大版块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设计以及课堂预设。
一、说教材
我们知道统编教材在编排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双线结构,它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部分组成,在篇章页中有清晰地呈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编者在篇章页中就引用了印第安酋长所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的一句话“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2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2.学写倡议书。为了有效落实第一条“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这一语文要素,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四篇不同文体的课文,依次为古诗文、说明文、散文以及现代诗歌,试图引导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有效落实“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要素。
二、说学情
基于这样的教材编排,我们再来看六年级学生的学情。老师的教基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品词赏句、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而且这单元中“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一语文要素其实在四下第一单元、五上第二单元中也已经有所涉及,换言之,六年级的学生在抓关键句方面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要求就是对之前语文要素的一种延续和深入。虽然在阅读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它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陌生,有距离感,这也给孩子们造成了阅读上的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它所承担的责任是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有效巩固。同时也基于刚才我们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结合略读课文的自学提示,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2.抓住关键句,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谈谈读了这首诗歌后,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上述的3条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板块:铺垫,链接创作背景;第二板块:初读,感知诗歌内容
第三板块:再读,体会人物情感;第四板块:拓展,仿写诗歌片段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铺垫,链接创作背景
在第一板块的学习中,我会直接揭题今天要学的课文是《三黑和土地》,学生齐读课题,读后根据课题猜一猜接下来作者会写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三黑和土地之间发生的故事;三黑在土地上干什么等等。随后我播放一小段《土地改革》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再追问学生:你猜除了刚才你们想到的,还会写些什么?或你想了解什么?可以结合课文的自学提示。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通过教师的提问、创作背景介绍、追问,学生对于《三黑和土地》的创作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了解背景也为学生后面感悟三黑这类农民的情感做好铺垫。其次,在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后,结合自学提示再来提问,不但引导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要关注自学提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思考、提问的广度。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诗歌内容
理清文本的内容是学好课文的基础。所以,这个版块中我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小组合作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拿到课文后,我去过一个班级试讲,他们对于说出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说出诗歌讲了农民获得土地、三黑在土地上翻地、耙地、三黑回忆以前的生活、三黑今后的打算这些内容。提炼信息的能力已经初步具备,然后概括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六年级学生对于概括诗歌的小标题有些难度,所以这里安排小组合作更为妥善、有效,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引导、示范。相信在合作的力量下概括出这5部分的内容(板贴)
第三板块:再读,体会人物情感
前两个板块,已经让我们的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所了解,对土地也有了新的认识。刚才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读课文承担着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有效巩固的使命。那么这里我将使用一个微课,回顾本单元前几课当中学习过的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方法:比如有找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等。帮助学生回顾了阅读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尝试以读带讲、以读促悟,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尝试自主抓住关键句,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态度;其次,这篇课文是现代诗歌,它的语言自然、质朴、通俗易懂,甚至还有些口语化,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尽管如此,但是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富有变化,语的朴素丝毫不妨碍诗意的表达。在反复的朗读中也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感,为后面的仿写张本。
第四板块:拓展,仿写诗歌片段
经过前三板块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了土地对三黑这类农民的意义,也更明确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基于这样的情感体验,我将让学生拓展阅读链接中陈晓光写的《在这希望的土地上》这首诗歌,这首诗歌和课文是一脉相承的,它将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继续升华,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对土地的认识更加丰满、丰厚。随后再回归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回味诗歌质朴的语言和韵律美,并尝试把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学着用课文中的语言记录下来。一部分学生能够巧妙地运用文中富有泥土气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独特情感,同时也让诗歌的韵律美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在仿写训练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新认识,明确人类与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学生学习过程、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呈现。本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让学生直观板书可以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及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以及教学预设,谢谢大家!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相关文章:
《太阳和月亮》说课稿05-17
《狐狸和小鸟》说课稿01-17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01-14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01-15
狐狸和乌鸦说课稿01-15
陶罐和铁罐的说课稿01-13
《细菌和真菌》说课稿01-09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01-09
《和时间赛跑》说课稿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