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说课稿集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说课稿集锦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可能性的生活经验,所以设计师生互动游戏,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的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3、活动三:丙袋里4个红球,1个黄球。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大小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大——数量多,小——数量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4.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练习,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序的思考问题,以形成技能技巧。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夸自己和赞同学使学生不断找到自己的进步,并懂得赏识他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说课稿集锦2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重点我认为应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当然,现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为以后学习概率作准备。
3、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一个硬币、扑克牌等,并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配合使用分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探究、交流和。通过“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投掷一次硬币出现正反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2、例1情境图后,出示问题“篮球赛中用猜正反的方法决定选择场地,公平吗?为什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在解释和交流中认识到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与可能性知识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认识到数学是规则的的制定者,是幕后的策划者,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的“试一试”用逐一添加球的办法,让学生明确“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引发关于是否公平的讨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搭建平台,再让学生经历推理“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不但复习了分数的意义,还让学生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另外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情况下的摸球游戏变化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开启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窗口,进一步感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二)迁移中提升。
把例2设计成摸牌游戏,第(1)题的三个连续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第(2)题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我将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随后的“试一试”我将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作出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的条件进行整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幷出了两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教育孩子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拓展题的练习,能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丰富、加深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教师提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以及“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反思,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思考,就会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本领。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交流学习收获,能够进一步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今后更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只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许多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可能性说课稿集锦3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
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一)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人;
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
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
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二)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三)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
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一)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二)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一)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二)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三)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可能性》说课稿01-08
可能性说课稿01-14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1-08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04-19
三年级《可能性》说课稿12-30
可能性教学反思12-18
可能性的教学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学反思04-08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