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说课稿>《剪枝学问》说课稿
《剪枝学问》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9-25 07:19:16
  • 相关推荐
《剪枝学问》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剪枝学问》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剪枝学问》说课稿1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巩固,切入课文

  师:今天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课文中的“我”去探究一番。课文中的“我”在探究学问的过程中,有一番心理活动——(出示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词语)。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写作者的心情。

  生2:写作者的心情变化。

  师:快速地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这四个词语,用铅笔圈画下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

  生:画句子,读词语。

  师:(引读词语)作者的心情首先是——,接着——,然后——,最后——

  二、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一)交流“满怀好奇”

  师:首先让我们默读课文1-2段,探究一番“满怀好奇”这个词语,想一想,“我”为什么满怀好奇?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找到答案的请举手,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生:读画出的句子。(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出示句子)是呀,看到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心里便产生了好奇。(“总是”一词有意重读。)谁带着好奇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你好像不太好奇,谁再来读一读?

  生:充满好奇地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读一遍。

  (二)交流“一脸疑惑”

  师:可是,当我走进桃园,我又一脸疑惑,是什么让我“疑惑”?默读“一脸疑惑”这个词的上下文,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生:(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师:谁找到的请举手。

  生:“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师:看到这个情景,我也疑惑了。文中的我是怎么说出自己的疑惑的`呢?

  生:“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他不但回答了问题,读得也有感情,读出了疑惑的语气。大家有疑惑吗?带着疑惑一起读这句话。

  (三)交流“将信将疑”

  师:那么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疑惑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生: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师:我听了后又怎么啦?

  生齐说:将信将疑。

  师:什么是“将信将疑”?

  生1:又相信,又不相信。

  生2:既相信,又不相信。

  师:说得好。那么,我为什么“信”王大伯的话?又为什么有点“疑”呢?读书要学会联系上下文。静下心来,再读书。首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来思考我为什么“信”王大伯的话?

  生:(默读“将信将疑”的上文,思考)。

  师:找到“信”的理由的来说一说。

  生: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是呀,王大伯的话很有道理,使我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一起读王大伯的话。

  生:(齐读王大伯的话)。

  师:还有什么地方,使我更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

  生: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师:是呀,王大伯是那么有信心,我也有信心了。让我们一起有信心地读王大伯说的话。

  生:(齐读王大伯说的话)。

  师:还有哪些方面,让我相信了王大伯说的话?

  生: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是呀!除了王大伯说的话,还有什么使我相信?这就需要联系上文再想一想。

  生: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是呀!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我怎么会不相信呢?可作者为什么不说“相信”,而说“将信将疑”呢?,还有什么“疑”的?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生1:枝条越多,桃子才会越多。

  生2:枝条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生3:王大伯剪枝剪得那么快,假如剪错了呢?

  生4:虽然是种桃能手,但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呀!

  生5:眼见为实,我还没看到结出的桃子呢。

  师:是呀,请同学们带着怀疑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出示: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生:(带着怀疑的语气齐读这一句)。

  (四)交流“又惊又喜”

  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生:(一起回答)又惊又喜。

  师:默读最后一段,想想,是什么让我“喜”呢?

  生:默读最后一段,回答: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师:桃子大不大?

  生齐答:大!

  师:(板书:大)从什么地方看出桃子大?

  生: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师:桃子多不多?

  生:多!

  师:(板书:多)从什么地方看出桃子多?

  师: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师:哪些词看出桃子很多?

  生:挂满。

  师:还有呢?

  生:一棵棵。

  师:一起读这一句。用一个词形容这些桃子。

  生:又大又多。

  生:又红又大。

  师:能结出这么多这么大的桃子,课文有一段已经暗示我们了。

  生:第一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没有花能结出果实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这一段?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生: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桃花红云片片。

  生: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生: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

  师:花多了,桃子就多。我感到高兴之余,更感到惊讶。联系下文,想一想,“我”“惊”什么?

  生:王大伯说的话真有道理。

  三、总结课文,悟出感受

  师:王大伯哪句话有道理,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生:(读这一句话)。

  师:是呀,王大伯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了剪枝的学问。请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师:这句话中不仅告诉我们剪枝的学问,还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生:(哑然)。

  师:齐读这句话。

  生:(哑然)。

  师:减少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增多。

  师:课文中,减少了什么,增多了什么?

  生:减少了无用的枝条,增多了桃子。

  师:是呀!原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呀!(师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插嘴):老师,是增多。

  师:“增加”和“增多”意思一样,我们习惯说“增加”。

  生:哦!

  师: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减少是为了增多。这就是剪枝的学问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师: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哑然)。

  师:除了课本上有学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学问?

  生:跟老师学。

  生:在大自然中学。

  生:在生活中学。

  师:是呀,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这也是课文带给我们的感受。

  师:还有什么感受呢?

  生:(哑然)。

  师:王大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种桃能手,可见,各行各业都可以出人才,由此,我们会想到一句名言,是什么?

  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四、当堂作业,适时反馈

  师:《剪枝的学问》这一课给我们的启示可真多呀!下面让我们做一些练习,打开语文课堂作业本。翻到《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完成下列习题。(师出示相关习题。)

  生:(完成作业)。

  师:(播放轻音乐,巡视指导)。

  师:(拿一名学生的作业放实物投影仪下。)谁来说说她完成得怎么样?

  生:她的答案是对的。

  师:哪里答得好呢?

  生:她写出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生:她还联系自己要像王大伯学习。

  生:她的字写得很工整。

  生:她的感受谈得很多。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以后做作业就要像王丹萌一样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她写的感受那么全面而又深刻,说明她上课听得很专心。同学们以后也要这样。作业:

  1、写出文中表达我心情的变化的词语。

  ()——()——()——()

  2、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信”的原因是;我“疑”的原因是。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桃子:大、多减少——增加教后反思:

  面对哑然,适时铺垫,绽放火花

  在总结全文时,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冷场,学生出现了两次哑然。

  1、我问:王大伯的话不仅告诉我们剪枝的学问,还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2、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两个问题。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发现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在想:之前我与学生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去探寻了一番,结果什么也没探出呀!孩子们怎么啦?怎么一点感受也没有呢?这一课的教学难点看来无法解决了。着急之余,只好进行了适时铺垫,没想到孩子们一下子全悟出来了,而且还那么深刻。让我不禁想起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原来学生缺少的是支点呀!支点必须给孩子们铺垫上,否则孩子们怎么去撬呢?那么如何铺垫呢?

  一、联系句子,分解问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这句话,然后问:

  1、减少的反义词是什么?2:课文中,减少了什么,增多了什么?

  然后师总结并板书:是呀!原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二、抓住时机,适时引导

  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太笼统,学生一时不知从哪儿说起。在总结了剪枝的学问后,我立即问:除了课本上有学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学问?学生答道:跟老师学。在大自然中学。在生活中学。师适时总结:是呀,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这也是课文带给我们的感受。

  三、拓展引导,善用名言

  为了让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够感受到各行各业都可以出人才的道理,我联系课文这样说:王大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种桃能手,可见,各行各业都可以出人才,由此,我们会想到一句名言,是什么?学生很快想到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我欣喜万分。

《剪枝学问》说课稿2

  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词语拆分法、联系语境法、找相关词法等;

  3、学习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揭题导入

  1.师生共写课题。“剪”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前,下面一个刀;“枝”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轻声的读法。听要求再读课题,我要强调剪枝是有学问的,谁来读;我要强调这是剪枝的学问,不是其他的学问,谁来读。小结: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读法,看来读课题也有学问。齐读课题。

  3.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小结:学问,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边学一边问。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请拿出课文纸,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课文读正确了。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现在放声读吧!

  2.大家读得真认真!一定有很多收获,老师想考考你们。

  3.认词语。

  挥舞夺走靠它们成熟娃娃脸蛋不禁那番话

  强调“禁”是多音字,拼音出示(jīn),还有个音读jìn禁止。

  4.记生字:挑一个你认为最难的教大家记一记。(二三个即可)师范写

  5.写生字:请你挑两个你认为最难写的,书上描红。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最难的生字都没有难倒你们,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去,把课文读流利,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老师想请五位同学分别读这五个自然段,其他同学竖起小耳朵认真倾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王大伯,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一生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1)第一次能读得这样流畅,真好!有建议吗?

  (2)这段中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要抓住机会问哦。

  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远近闻名”和“能手”

  “远近闻名”:换一个词怎么说?(学生答不出,老师送词:尽人皆知、家喻户晓)有时候我们换个词语,就知道意思了。

  “种桃能手”就是——,写字能手就是——,画画能手就是——,能手就是指某一方面的本领特别强的人。

  老师想请你们班的读书能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是谁呀?评价:我好像看到了一棵果实累累的桃树。能说说你为什么能读那么好吗?这个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原来读书也有学问呢!

  想和他一样夸夸王大伯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4.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1)评价读得好的地方,需要指点的地方是?(注意剪枝的声音和着急的语气)

  预设:“咔嚓、咔嚓”:观察字形,都是口字旁,形声字,剪枝的声音,谁来读?

  听出什么?很熟练,一起读好句子。(出示句子)

  (2)出示我着急的问话:“好好的”(两个三声的字在一起,后一个字要读成第一声,这是咱们汉语中的变调。再读一读。)读好两个问号。

  (3)有不理解的词要问的吗?“满怀好奇”:联系上下文想想什么意思——就是听到王大伯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感到非常奇怪。

  第一、二小组读这一段

  5.谁有信心读第三自然段的?指名一生读。

  (1)谁来评评?

  (2)有不懂的词要问的吗?

  “一脸疑惑”:“疑”谁来组个词?就是怀疑,不相信;“惑”,老师课前查了查字典,就是心里不明白,不理解。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合起来说说看。“疑惑”的意思就是?小结方法:看,有时把词拆开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明白了词的意思。

  “将信将疑”:这个词让我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半信半疑)小结:找近义词理解也是好方法。

  第三、四小组读者一段

  6.春天到了,我又走进桃园,第四自然段谁来读?

  (1)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来到了美丽的桃园。

  谁还想读读?

  (2)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问吗?

  “浓郁”:(课件出示“浓郁的花香?飞舞。”)你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吗?(生读)初读时老师也遇到了跟你们一样的难题,不过我做了个有心人,查了一下词典,发现浓郁有四种解释(出示:

  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

  2、(色彩、情感、气氛等)重

  3、(兴趣)大

  4、繁密。在这句话中该是哪种解释呢?谁来帮老师选选?(应该是第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课文中说了是“浓郁的花香”。)对,理解词语要联系上下文。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红云片片”:(出示课件)老师几张图片,谁能美美地说说你看到的.景色?(我看到了桃花开得又多又艳,远远看去,像朵朵红云,又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老师被你描绘的美景陶醉了,这就是“红云片片”。女生读好这段。

  7.暑假里,我再次走进桃园,谁读?

  (1)这个自然段里有一个词你读得特别好,老师特别喜欢,现在请你们看图猜一猜?

  (2)“光鲜红润”:你们怎么猜到的?(看到了颜色,还看到了光泽。)真聪明!

  点击出示句子。男生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这一段。

  四、三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同学们可真会学习,读顺了课文,还初步理解了课文中的一些新词,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思考。

  2.这个要求有点难,不过不要怕,老师给你提个醒。

  (出示题目:△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

  3.解决课前质疑:为什么要剪枝?

  4.我的心理为何发生这些变化,剪枝到底有什么学问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增长了哪些学问呢?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只有边学边问才能增长学问。相信下节课的学习肯定让你长更多的学问。

  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时间顺序

  心理变化

  扎扎实实上好第一课时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了我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习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学习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从设定的目标来看,基本达成。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简单的反思。

  一、注重朗读,训练有层次、有梯度。

  将课文读正确、流利,这事第一课时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二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流利,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三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有具体的目标指向,不同的要求体现了有梯度的朗读,促使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落实到位。

  三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不同于低年级,要培养孩子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放手,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教大家写难写的字,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描红、临写。保证了学生识字、写字的时间,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实到位。

  三、注重词句教学,教的实在,有助于积累。

  课标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中,我设计了对词语提出质疑的环节,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理解生词的意义,如拆分词语法、联系语境法、找相关词法、生活积累法等,理解了“远近闻名、能手、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红云片片、光鲜红润、浓郁”等关键词语,也有助于词语的积累。

  四、注重年段目标的彰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针对中年级的年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方式概括主要内容的环节,引导学生从时间顺序、心理变化等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春天到了,“我”又到桃园,看到了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2)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让“我”

  王大伯忙着剪枝,又让“我”

  听了王大伯的介绍,“我”

  看到王大伯家的桃子光鲜红润,“我”。

  整堂课紧扣“学问”一词,扎扎实实,让学生朗读、写字、理解、概括,明白事事都是有学问的。当然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如:对生成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远近闻名”一词的理解,学生讲到“举世闻名”,教师应充分利用,进行比较,在这里用“举世闻名”可以吗?为什么?并积累其他词语“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这样教学才能有亮点。

《剪枝学问》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种桃能手,你还记得他是谁吗?王大伯今天他给我们送来了一些词语你会读吗?

  挂满盼望不禁剪刀咔嚓着急成熟暑假能手营养浓郁蜜蜂

  二、学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1.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王大伯吧。指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A王大伯是一位怎样的人?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能换个词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B还能从哪里能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总是”他总是能种出怎样的桃子?点红又大又甜

  王大伯可真不简单,谁来夸夸鼎鼎大名的王大伯?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评:我听出了你的敬佩之情;王大伯的名气可真大呀;王大伯可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种桃能手。)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王大伯种的桃子。齐读。

  出示图片和文中句子: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你觉得王大伯家的桃子长得怎么样?

  (1)数量多:一棵棵、挂满。

  (2)颜色美:光鲜红润,理解词语。

  (3)个头大:胖娃娃的脸,比喻句。

  王大伯家的桃子真是又大又美,让人忍不住去尝一口。(评:这么多的桃子怎么数都数不清了;这些桃子可真可爱呀;听了你的朗读,我都忍不住去尝一口了;让我们一起去尝一尝。)

  3.为什么王大伯能种出这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呢?剪枝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学问呢?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一起走进桃园去看一看。三、一进桃园。

  1.刚开始走进桃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满怀好奇)

  如果将“满怀好奇”改成“好奇”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满怀好奇好奇的程度更深。)

  谁能读出小作者的满怀好奇?指读,齐读。

  (评:只有一点点的好奇;还不够;我听出来了,你对王大伯的桃园充满了疑问。)

  2.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后,我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咔嚓、咔嚓”这声音可真清脆;看到了王大伯和几位叔叔在剪枝。王大伯是怎么剪的呢?

  出示: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从挥舞你读出了什么?(王大伯剪得很快)

  王大伯剪枝动作真是太熟练了。谁能读出他剪枝的熟练?

  (评:剪得可真快呀;王大伯剪枝的身影真是太美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王大伯正熟练地剪枝呢。)

  3.随着那一声又一声的咔嚓声,地上的树枝越来越多。同学们,看到站在桃园的我心情变得怎么样?(着急)谁来读读我的话?(指导读出我的焦急和不理解。)

  我听出来你非常着急,你在着急什么?(生:枝条都剪掉了,怎么结出更多的桃子呢?是呀,王大伯好好的枝条都剪掉了,难怪我要着急。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评:剪了这么多,还怎么结桃子呀;王大伯这么做可真不理智。)

  4.我对王大伯的做法很不理解,此时的我是“一脸疑惑”。出示: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红色点出:一脸疑惑

  谁能为我们表演出“一脸疑惑”的样子。(评:你的脸上写满疑惑,眼中充满疑惑。)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好这个词。5.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对我说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把许多养分夺走。”

  (1)指名交流我们看,这里讲的“这种枝条”指的是怎样的枝条?“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的”

  (2)“疯长”是怎样?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想象“疯长”的情景。(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桃树的营养都被树枝吸光了,结不了又大又甜的桃子。)

  (3)学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王大伯要剪枝了吗?请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体会一下将这些枝条剪掉的必要性。

  (5)王大伯对没用的枝条是毫不留情,“咔嚓、咔嚓”剪掉,又是怎样对待留下的枝条的呢?

  指名读。这里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呢!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对剩下的枝条充满希望,当它们宝贝一样。很爱护它)

  (6)是的,王大伯很爱惜这些留下的枝条,里面有王大伯对未来的希望。于是,王大伯“充满信心”地说了什么?

  为什么这么有自信?(王大伯很有经验,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是的,王大伯有很多种桃子的经验,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种出又大又甜的桃子。谁能读出王大伯的自信?(评:王大伯可真自信呀;相信王大伯一定能成功;我听出来了,此刻的王大伯信心满满。)

  文中的我相信王大伯的话吗?文中有一个词。点红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半信半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但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现在谁能读好小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评:我听出三分怀疑了;我听出了你的半分相信;我听出来了,你对王大伯的话半信半疑)

  6.第一次进入桃园小作者的心情由满怀好奇变为一脸疑惑,后来又变成将信将疑,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再来读一读第2-3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文中的我一进桃园的情境,感受他的心理变化。四、二进桃园。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证实王大伯的做法、说法,春天到来时,我二进桃园,此时王大伯的桃园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1)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ppt修改)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

  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桃园里满园的桃花,看到了小蜜蜂辛勤地采蜜,听到了它们“嗡嗡”的歌声。我仿佛闻到了桃花醉人的清香。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奔跑嬉戏的身影,听到了他们银铃般的笑声。)相机评价

  (2)同学们说的可真好,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

  多么热闹的景象!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

  指名说,然后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成语,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名读。出示:

  含苞欲放竞相开放繁花似锦春色满园

  红云片片蝶舞翩跹花香四溢香气袭人

  春天的桃园可真美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描绘出来吧。齐读

  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你为什么要重读这个词?因为小作者特别希望看到桃花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谁能将他的急切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我只听出了几分盼望,谁能读得再急切些;我听出了你急切的心情;看来,你真的很希望桃树早日结果啊。)

  现在让我们将第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把这美景牢牢记在心中,也将我的急切盼望的心情读出来。五、三进桃园。

  1.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我又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一起读。

  2.看到这些又大又甜的桃子,我的心情怎么样?(又惊又喜)惊讶什么?

  (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喜”的又是什么?(桃子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让我们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3.除了又惊又喜,小作者还不禁想起了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剪枝究竟有怎样的学问?(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用的枝条,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 “增加”

  小结:原来,王大伯剪枝是为了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桃子,表面上的“减少”是为了以后的“增加”。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出示道理:“减少”就是为了以后的“增加”。齐读。

  六、总结升华。

  1.今天我们认识了种桃能手王大伯,知道他可以种出又大又甜的桃子。我们还跟随小作者三次走进了桃园,刚开始我们对王大伯的桃园满怀好奇,在看到王大伯在剪枝后,又变得一脸疑惑。当听到王大伯说剪枝可以结出更多跟大的桃子时,我们变得将信将疑。夏天看到桃园里果然结出了更多更好的桃子时,心情最后又变得又惊又喜。原来,王大伯剪枝是为了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桃子,表面上的“减少”是为了以后的“增加”。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学问,只要你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2.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

  七、课后练习。

  王大伯种的桃子远近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你作为桃园小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介绍王大伯的桃园以及他剪枝的学问呢?附板书: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减少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增加

【《剪枝学问》说课稿】相关文章: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02-13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10篇02-13

写学问的作文05-17

学问的名言180条03-27

生活中的学问作文03-08

学问作文300字07-29

学问作文600字08-20

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大全01-24

留心处处皆学问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