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搭石》教学反思1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境,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所写内容和我们本地的情况非常相似,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搭石”。由于我班学生全都生活在山区,这里小溪、小河密布,在地震前搭石处处可见。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搭石,并讲讲文中搭石的特点和我们这里的搭石的特点的不同之处。这样下来,学生对搭石的理解就特别深刻。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说说怎样“摆搭石”和怎样“走搭石”,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摆搭石”和“走搭石”的部分,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接近。
3、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和描绘的.具体情境,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就让学生说说“紧走搭石慢过桥”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它们的意思和描绘的具体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抓住关键段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生活中的美,学习生活中的美和发扬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学“摆搭石”和“走搭石”部分时,就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从一堂课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反映出自己本堂课的得失,还可以反映出过去教学的得失,我就发现本堂课存在以下不足:
1、学生发言不够大胆,以后还需鼓励。
2、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以后还要多多指导。
《搭石》教学反思2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结合本学期我校的教学研究专题,这课书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发现美,感受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关键句开展课堂教学。
《搭石》教学反思3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2.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3.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4
今天上午第一节,我上了《搭石》一课,完成了本学期上优质课的任务。这是任务,同时,也是机会。
上语文课,我是外行,一直以来,我对别人都这样说,但从骨子里我有上好语文课的思想准备和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行!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样的画面,带给人们一种最朴质的`、似乎就是身边的景儿。
上完课后,慢慢回忆,找出了许多不足:
1、在设计上不合理。
昨天,上了这课的第一课时,扫除了课文里边的生字、词,同时,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原计划是导入之后,就让孩子们通读几遍课文的。但今天到校后,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想尝试让孩子们听了遍课文的录音。听完录音后,就请孩子们找出文章中的美。这太“突然”,以至于显得生硬了。
孩子们没有充分读课文,怎么会发现美呢?发现了,也没有了解得更透彻。这一环节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和自主性,多么大的失误!
2、话到嘴边却没有强调。
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时,没有强调“像轻快的音乐”。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来,好似做一道菜,没有在起锅时加少许味精一样,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儿味儿。
3、在小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
利用小黑板写了三个段落,在写了“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再在上面采上几个来回……”,我竟写成了“更在”,孩子们发现了,我没发现。孩子们高高举着小手时,我突然意识到一定是我出错了。孩子们给我指正,我没有将“更”字改成“再”就将小黑板取下来了(其实,正好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放下黑板那一瞬,我想将小黑板再挂上去改正过了,却没能。这又是一个失误。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4、没有“点睛”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而被我给忘了(下午,我已经补上了)。这个失误与“虎头蛇尾”正好相接!
一堂课结束了,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1、抓重点段落和词语
本课中,处处是景,而最美的是“走搭石”。我参照王湘玲老师上的这一课,将这一段划分出意群,让孩子们细细地品读,尤其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孩子们边读边“过电影”想像着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儿。将孩子们分成两大组来一个在前边“走”一个在后面“跟”,让孩子们理解“协调有序”。
2、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讲到两人走搭石时的谦让时,让孩子们联系到实际生活,想想该怎么做;讲到“理所当然”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做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说出了很多了。结合学校这个星期重点抓环境卫生工作,告诉孩子们随手捡起一个包装袋也“理所当然”的。
这一课中,我认为,人文性更强!
一堂课结束了,自己的教学又走上一个新起点!
《搭石》教学反思5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文本教学,捕捉画面,品读文美
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老人摆搭石,摆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都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二、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三、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搭石》教学反思6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我是抓住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感觉颇深。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美是见到小草,脚下留情绕一绕;
美是见到垃圾,弯下腰身捡一捡;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搭石》教学反思7
我最近的讲课在“读”和“听”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尝试。
《搭石》这片课文的语言朴素而秀美,内容非常贴近实际生活,所以在上课时两个班的课堂气氛都比较活跃。但两个班的特点不一样,一班的同学管不住自己,热爱表现,朗读方面要加强练习;二班的同学沉不住气,不够自觉,无论在读和听方面都的加强练习。
读的方式有多种的,先是默读找出生字词,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后,自读课文,为督促会偷懒得学生一定得亲自巡视。然后自读读通顺,再齐读,分小组赛读,抓错字的'字音。选择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每次的要求都不同。而我在一旁调动气氛,一节课下来,大家都颇有兴致的。
而且,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捕捉即使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的表现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我和学生共同创作的舞台。在课堂上,我即兴让学生把几个走搭石的场景都演了一遍,加深了印象,感受也深刻多了,有时想想:备课太详细了,反而局限了自己,有时抛开教案的束缚,自由的发挥还会有一想不到的收
《搭石》教学反思8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为他人着想,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细节上有些地方不注意,比如上课铃声响起,我着急开始上课,开头的话混杂着铃声,学生听不清楚。
2、在指导朗读课题时,自己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一遍齐读课题和第二遍美美的读课题,效果一样,没有读出美来。
3、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4、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家乡的'一道风景”之后的感叹号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5、在教师评价语方面,自己有要适时运用的意识,但是有时候用的不十分恰当和准确,自己以后要注意。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9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在教学“脱鞋挽裤”一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难点。
3、注重激发兴趣。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搭石》教学反思10
记得《搭石》这篇课文的文质兼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特想好好地给孩子们上上这一课。为了上好《搭石》,我从网上下载了几个课件,然后把这些课件综合了一下,又看了一下名师的课堂实录。
我首先让学生按照我的预习设计预习好了课文,然后学生就用了一节课的准备。我从课文的承上启下句入手,问学生:“搭石给人的印象怎样?”学生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紧接着问:“从哪儿可以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呢?”学生们再从课文中找。有的学生先说走搭石的部分,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提醒学生尽量按顺序找,这样不会把美丽的片段遗漏掉。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找到文中整搭石的片段。我出示学生找的.部分,让学生找找本部分的关键词语。“那一行人走搭石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很快找到了。“那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哪个小组的学生用你的声音来展示一下人们走搭石的美景?”刚开始学生读得有些慢,我提醒学生:“千万别掉到小溪里去了。”第二小组的学生展示的就更紧凑,只听前面的一个学生一读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一个学生赶紧接上“后面的紧跟上去”。经过这样一番展示,学生仿佛看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我觉得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文本,读出文本蕴藏的深意,这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境界。
后面的部分,学生也在刚才愉快的氛围中逐渐体会到了。《搭石》是让学生爱上阅读语文的好文章,希望编导们多让学生学习这样的美文,爱上语文指日可待。我说的不知对不对呢?
《搭石》教学反思11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搭石》所在单元是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孩子们从小要有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就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体会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其蕴涵的情感美。接着,出示问题——“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为了将学生的真实体会在朗读中一次次的提升,所以在学生每次交流感悟之后,齐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了真切体验,有了情感铺垫,有了机会倾诉,学生的'感情正如这搭石一般,在不断地延伸、传承。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海中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如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这种和谐之美,我就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了行人走搭石的和谐,更使学生亲身感受朗读中的和谐之美;再如体验“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背负过溪。”的敬老之美时,我通过和学生模拟情境对话,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并深刻感受家乡人的心灵美和淳朴的乡风、民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将诠释的一个层次。
我在引导学生寻找美、欣赏美了之后,将这一深刻的感悟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希望通过学生的慧眼让学生找到自己身边的美,欣赏这些不起眼的美,珍藏这些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美。
四、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美。通过”假如——来走搭石,——“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美就在身边,美就在——“这种句式,让学生把找到的美说一说,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通过朗读,谈感,听配乐朗读,描绘画面,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品质。
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通过充分的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要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言语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为去付诸行动,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妙,生活会更加幸福。
《搭石》教学反思12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一、成功之处:
1.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设计“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学语言不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朗读指导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
《搭石》教学反思13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用了十分钟把前面的作业做了一个总结,接着我就讲《搭石》,昨天晚上已经在国家课程平台资源里面学习了名师讲的《搭石》。
然后简单记录了一些部分教学过程,参考了名师在教学过程注重基础巩固与情感提高,反思学习。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感受吧。
2、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圈出来。(放、找、搭、踏)
(2)老人来回踏搭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试试这块搭石稳不稳,不然别人走的时候就可能掉进水里了。)
(3)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
(4)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3、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
(3)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
4、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2)如果人们都不互相礼让,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有人掉进水中。)
(3)你们平时生活中有出现过互相礼让的情况吗?
(4)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河的呢?(俯下身子)这说明了这儿的人们对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过河后,可能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年轻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老人可能会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小伙子。年轻人可能会回答:不用客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试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来过河,这里的年轻人会怎么做?
(弯下腰来把小孩子抱在怀里过河。)
(7)你认为背老人过河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呢?
(8)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第2~4自然段,感受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总结:一排排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是传递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更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教学反思:
在上午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第二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
《搭石》教学反思14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这次拉练似的赛课,时间短,准备不够充分,但让我收获了很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到提高。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从初步感知搭石给你的印象到抓住每个尽显人性美的片段的品读,最后再让学生谈搭石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搭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领学生逐渐认识作者心中的搭石
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1、本次赛课,课前并没有与学生见面,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局限性较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
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仿写”,时间没有给充分,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如果能在这个环节在时间上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搭石》教学反思15
四年级上册《搭石》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而它这种美很朴实,亲切,真实,好像就在身边。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善良的心灵美,人性美。本学期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我就选择了它。因为它感动了我,也因为曾经听过其他老师上过,学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于是想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没有采用多媒体,而是最最普通的常态课。课前我做了准备,除了小黑板外,又在大黑板上画了8块大小不同排列整齐的石头,一看就知道题目《搭石》的意思了,可别认为这些石头难看,他们可有大用场。这节课的中心句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提出过渡句:“有美的地方才是风景,为什么搭石也能称为风景?”从文章中找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读读,细细体会,进入文本的解读。重点理解文中4个句子。每个句子都体现一种美,如上了年纪的人把不平稳的石头放平稳,他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于是我就在石头中间写“美”字,又写上“为他人着想”;又如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体现出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于是让学生来写写,学生也在石头上写个“美”字,又写上“尊老爱幼”……这样,一块块石头上就内容丰富了,光秃秃的石头也变漂亮了。
从文本中找美,又延伸到生活中找美,于是有助人为乐美,讲卫生美,勤劳美……原来美到处都有,只要用我们的眼睛用心看,感悟,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我这人上课真的有很多毛病,比如容易紧张,一紧张,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一紧张,学生说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上一瞬间的生成,比如,一学生说上了年纪的人摆放搭石是因为他想好人是有好报的,我给予她的是认可。其实这样的说法有欠妥的地方,家乡人这么做是认为应该的.,“理所当然的”,并没有什么施恩图报的想法;一紧张,我有时脑子里会一片空白,接下来不知要讲什么了,于是重复的让学生说,让学生读,结果时间安排上就紧张了,今天这节课也是,开头很坦然,优哉游哉,结果来不及了,草草结束。辛苦准备的一堂课总让人开心不起来。
看过薛瑞萍的一本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她在书中这么说:至于公开课,说白了,和写文章一个道理: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罄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该议处议;当松便松,当紧便紧;字斟句酌,环环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么呀!说的好轻松啊,让人难以想象,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也一次次说明了一切,让人佩服。她爱读书如爱学生同样重要的,她说:“读书读到一定程度,语文教学就好了。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我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这样的老师谁都羡慕。知道自己和名师之间差距何等大,继续一点一点努力吧!
【《搭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反思11-04
搭石教学反思02-23
搭石的教学反思05-25
搭石教学反思15篇03-19
搭石教学反思15篇03-12
小学语文搭石教学反思04-18
搭石教学反思(15篇)06-21
新课标语文搭石教学反思07-14
四年级搭石教学反思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