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8-04 18:39:58
  • 相关推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1

  每一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成长,从选课到构思,从备课到上课,我总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按照年级“每周一课”的安排,本周三我在高一(2)班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一课,有收获,也有不足,一句话总结我这几天的感受,那便是:“累并快乐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题为记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本课的整体构思上,我将“品人”和“品文”相结合,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大师风采。但由于四十分钟,时间太过紧张,因此课前,我让大家预习了课文,并把课文中的三个引文做了补充,让学生初步感受梁启超声情并茂,激情澎湃的演讲,也感悟先生心系祖国的情怀。而这节课的重点则是把握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技巧,看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性格的评价。

  第一环节:我用梁启超给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证婚词引入,学生很快感受到先生率真直爽的性格,迅速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到人物性格的评价上,与本课的重点迅速接轨。

  第二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1、哪些句子描写了先生的外貌和语言,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哪些句子描写了先生的动作和神态,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找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文段或语句,说说这些文段或语句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带着问题自渎课文,仿照课后第一题的示例作一些旁注。之后分组讨论相互完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逐渐形成板书:稳健潇洒、风趣自信、博闻强记、率真直爽。

  旁注或旁批,是高中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本环节我让学生作旁注,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要照此办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现。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句回答都能切中要害,令人满意。我再一次相信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放手,还学生自由。

  第三环节:我与学生共同总结描写手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理解,我马上进行拓展,所选示例都是学生学过的'或耳熟能详的,以便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正面描写:例如:《鸿门宴》中樊哙的描写:

  神情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动作描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侧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立而饮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语言描写:“今日之事何如?”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 加深学生对侧面描写的理解。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通过写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举动,来写罗敷的惊人的美,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设计了课堂小练笔,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描写自己初识的一位老师或同桌。注意写出人物个性。(150字左右)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环节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学生兴趣很浓,写出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我还清楚的记得其中一位同学描写我的语句:“她可爱的短发下有一张酷似洋娃娃的脸,只见她一身帅气的衣服彰显出‘御姐’的风范,真是‘霸气十足’,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她,若发现有人在课堂上开小叉,定会大吼一声,同学们马上端正姿势,全神贯注·····”随即课堂掌声不断。

  总得来说,整个课堂能做到一课一得,能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给课文加旁注的阅读方法、对人物做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等,我则是给了较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练笔,注意“讲练结合”。由于准备充分,对学生的引导较为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授课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与做,对学生的练笔也能做到点评中肯、及时。遗憾的是时间还是较为仓促,练笔环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注意,比如:大屏幕出现标点的移位,点评学生不够全面。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做到关注学生,关注落实,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2

  今天,我对课本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进行了讲解,它是梁实秋先生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本文是梁实秋先生写梁启超先生轶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大学文学社的邀请,作了“中国云纹里头所代表的情感”的专题演讲这一演讲给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梁实秋以深刻的印象,他撷取记忆片段,用简练传神的语言,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学者梁启超的风采,并表达了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

  我采用“评注阅读法”的.方式来讲解这篇课文的。所谓“批注阅读法”,就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指接触一篇新的文章,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写作技巧的积累。

  我首先给同学们做了示范,对第一段进行批注阅读。对梁启超不称呼名字而称呼“任公”,充分体现了对梁先生的尊重和敬仰;说梁启超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我批注到“无奈之举”;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名字都记得如此准确,可见对这次演讲记忆之深;“无限的敬仰”用了“无限”两个字充分体现了敬仰的程度之深;倒不是……也不是……实在是……三句话概括出了梁启超一生成就,以独特的视角用看似否定的方式赞扬其成就,手法实在是高,同时在这三个功业方面更看重学术文章;过去显宦……在对比反衬中显示梁启超成就之高。

  举例之后,我给学生们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并且对文章进行批注。五分钟之后进行回答,同学们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回答问题都非常的积极踊跃。

  引入这种新的学习与阅读方式,吸引很多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们对于课文学习的渴求又进了一步。在课堂上的反应很强烈,大家都能积极的发言,踊跃的回答问题。新鲜事物总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目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新鲜的事物,让学生们对课堂有更深的兴趣。

  总之,课堂也需要新奇度,所以我以后也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入更多新鲜的因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3

  对于这样一篇自读课文,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我考虑再三后决定让学生掌握人物肖像的描写方法。我的反思如下:

  一、 整个课堂有张有弛,详略得当。对于一些基础常识,如人物介绍、演讲特点等,我只是或以课件形式展示或以提问形式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不过多的浪费时间,而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给课文加旁注的阅读方法、对人物做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等,我则是给了较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练笔,注意“讲练结合”。

  二、 准备充分,对学生的引导较为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授课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与做,对学生的练笔也能做到点评中肯、及时。

  三、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这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语言不够简洁,在学生回答问题完后,还总是重复学生的答案;语速过快,且一次提问问题过多等问题。而课堂教学则是口头讲授,一次提多个问题,会让学生产生记忆困难和理解困难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些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并改正的问题。

  讲到任公先生在作演讲时讲到的那首古诗《箜篌引》,首先我带领学生分析了下这首古诗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再结合任公先生的生平简单讲了一下这首古诗折射出来的任公先生的政治立场和倾向。在这之后,作者梁实秋先生对任公朗读这首诗时的情形做出了评价。分别是正面描写“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和侧面描写任公先生的演讲很有感染力,原文是“我在听这篇演讲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不禁悲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讲到这时,我设计问题,这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预设的答案是学生能够回答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可是过了很久,都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下课后我对这一现象作出了思考。

  有可能像这类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之类的概念在学生脑海里印象很模糊,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描写方法有哪几种。这是作为教师,在提问上设计问题方面应该要有坡度。课下我仔细想了下,是我忽略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我应该先设问:描写方法一般分为哪几种,如果学生答不出来的话应该给他们明确,明确讲解描写一般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主体的直接描写称为正面描写,描写客体来反衬主体的描写称为侧面描写。这样给学生明确什么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学生有可能就能够回答出文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句了。

  还有结尾处作者评价任公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人。我首先提问“大家认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三者中什么最难得”,学生很快就回答出了我想要的答案“热心肠”,接着我就追问大家对热心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地方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而我预设的答案是因为梁任公先生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在他演讲中讲到国家覆亡时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国家收复失地时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的喜怒哀乐都是被社稷民生所牵绊,可以看出先生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课下我思考后,有可能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热心肠”,可以有坡度的一步步引导。可以首先问同学们现在我们说“热心肠”是什么意思,学生肯定能回答出“热心快肠”的意思,乐于帮助别人等意思。然后再进行引导。我们说一个人乐于助人,关心别人就是有热心肠,那梁启超先生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品质,但是更为难得的是梁启超先生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关心百姓的命运,是一种更深刻和伟大的热心肠。我相信,这样有坡度的设计,学生就能理解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了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了教学需要,设计了三层提问,从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在第一层次的问题设计中,我主要是在导课时,运用了提问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对本文的.学习欲望。问题一:“同学们,上三次的作文难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写教官就不及写父母、老师、朋友形象鲜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还是其它的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问不用同学回答,只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重视本节课的学习。提问针对性强,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

  完成了导课,就是学习重点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总结学习写作手法。我同样进行了两次提问,设计了几个问题。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的提问是: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这样就很具体的要学生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很明确了。

  提问三是关于写作的。问题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凸现人物性格?又如何通过一件事写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总结:以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凸现人物特点;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要绘形更要绘神。通过一件事写人,将一种描写方式分开,从各个部分描写。本文就是将语言描写分为:写声音和写内容;外貌描写分为:肖像、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经过这样的三次提问,三层问题设计,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问的精巧设计对于教学大有益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5

  本课出自教材必修一模块之阅读与鉴赏第三单元,我紧扣单元目标“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学习名家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几个小画面进行细节刻画的手法,引导学生领悟其奥妙,并在实际写作中模仿学习。

  二、在情感价值观上,让学生为梁启超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大气谦和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主要通过课前导学案了解梁启超的经历并思考相关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修改课上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遗留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课上主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推进课程,同时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其练笔,学习名家写法,再互相修改,小组推荐。课后再与读本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相联系,加深阅读,更好地解读梁启超的`个性情操,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下底子。

  执教之得: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为课程推进奠定基础,学生的思考面广;漫画引入,收到很好的知识迁移效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发言,上台表演和写作趣点把课堂推向高潮;问题设置合理,课堂流畅;重点突出,推进思考深度;根据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健康课堂理念深入教学等。

  执教之失:板书较为随意潦草;在合作探究部分,学生的回答和表演,有些应让学生自己评价,而我为了赶时间自己总结了,导致该深入的没深入下去;有时候语言不够简洁;学生诵读环节体现不够;下课铃响之后,该总结的没有总结;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应更科学合理等。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发现,发现问题,发现方向。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这是我努力的目标,尽管还差很远,但我一直在路上,也无悔,也美好。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05-15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02-23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12-31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12-31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说课稿10篇12-31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03-2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01-0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04-09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反思03-08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1

  每一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成长,从选课到构思,从备课到上课,我总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按照年级“每周一课”的安排,本周三我在高一(2)班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一课,有收获,也有不足,一句话总结我这几天的感受,那便是:“累并快乐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题为记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本课的整体构思上,我将“品人”和“品文”相结合,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大师风采。但由于四十分钟,时间太过紧张,因此课前,我让大家预习了课文,并把课文中的三个引文做了补充,让学生初步感受梁启超声情并茂,激情澎湃的演讲,也感悟先生心系祖国的情怀。而这节课的重点则是把握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技巧,看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性格的评价。

  第一环节:我用梁启超给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证婚词引入,学生很快感受到先生率真直爽的性格,迅速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到人物性格的评价上,与本课的重点迅速接轨。

  第二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1、哪些句子描写了先生的外貌和语言,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哪些句子描写了先生的动作和神态,这些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找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文段或语句,说说这些文段或语句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带着问题自渎课文,仿照课后第一题的示例作一些旁注。之后分组讨论相互完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逐渐形成板书:稳健潇洒、风趣自信、博闻强记、率真直爽。

  旁注或旁批,是高中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本环节我让学生作旁注,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要照此办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现。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句回答都能切中要害,令人满意。我再一次相信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放手,还学生自由。

  第三环节:我与学生共同总结描写手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理解,我马上进行拓展,所选示例都是学生学过的'或耳熟能详的,以便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正面描写:例如:《鸿门宴》中樊哙的描写:

  神情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动作描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侧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立而饮之。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语言描写:“今日之事何如?”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 加深学生对侧面描写的理解。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通过写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举动,来写罗敷的惊人的美,给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我设计了课堂小练笔,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描写自己初识的一位老师或同桌。注意写出人物个性。(150字左右)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个环节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学生兴趣很浓,写出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我还清楚的记得其中一位同学描写我的语句:“她可爱的短发下有一张酷似洋娃娃的脸,只见她一身帅气的衣服彰显出‘御姐’的风范,真是‘霸气十足’,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的她,若发现有人在课堂上开小叉,定会大吼一声,同学们马上端正姿势,全神贯注·····”随即课堂掌声不断。

  总得来说,整个课堂能做到一课一得,能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给课文加旁注的阅读方法、对人物做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等,我则是给了较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练笔,注意“讲练结合”。由于准备充分,对学生的引导较为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授课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与做,对学生的练笔也能做到点评中肯、及时。遗憾的是时间还是较为仓促,练笔环节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注意,比如:大屏幕出现标点的移位,点评学生不够全面。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做到关注学生,关注落实,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2

  今天,我对课本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进行了讲解,它是梁实秋先生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本文是梁实秋先生写梁启超先生轶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大学文学社的邀请,作了“中国云纹里头所代表的情感”的专题演讲这一演讲给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梁实秋以深刻的印象,他撷取记忆片段,用简练传神的语言,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学者梁启超的风采,并表达了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之情。

  我采用“评注阅读法”的.方式来讲解这篇课文的。所谓“批注阅读法”,就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指接触一篇新的文章,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写作技巧的积累。

  我首先给同学们做了示范,对第一段进行批注阅读。对梁启超不称呼名字而称呼“任公”,充分体现了对梁先生的尊重和敬仰;说梁启超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我批注到“无奈之举”;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名字都记得如此准确,可见对这次演讲记忆之深;“无限的敬仰”用了“无限”两个字充分体现了敬仰的程度之深;倒不是……也不是……实在是……三句话概括出了梁启超一生成就,以独特的视角用看似否定的方式赞扬其成就,手法实在是高,同时在这三个功业方面更看重学术文章;过去显宦……在对比反衬中显示梁启超成就之高。

  举例之后,我给学生们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并且对文章进行批注。五分钟之后进行回答,同学们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回答问题都非常的积极踊跃。

  引入这种新的学习与阅读方式,吸引很多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们对于课文学习的渴求又进了一步。在课堂上的反应很强烈,大家都能积极的发言,踊跃的回答问题。新鲜事物总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目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新鲜的事物,让学生们对课堂有更深的兴趣。

  总之,课堂也需要新奇度,所以我以后也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入更多新鲜的因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3

  对于这样一篇自读课文,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我考虑再三后决定让学生掌握人物肖像的描写方法。我的反思如下:

  一、 整个课堂有张有弛,详略得当。对于一些基础常识,如人物介绍、演讲特点等,我只是或以课件形式展示或以提问形式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不过多的浪费时间,而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给课文加旁注的阅读方法、对人物做肖像描写的写作方法等,我则是给了较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练笔,注意“讲练结合”。

  二、 准备充分,对学生的引导较为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自然有效。在授课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与做,对学生的练笔也能做到点评中肯、及时。

  三、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这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语言不够简洁,在学生回答问题完后,还总是重复学生的答案;语速过快,且一次提问问题过多等问题。而课堂教学则是口头讲授,一次提多个问题,会让学生产生记忆困难和理解困难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些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并改正的问题。

  讲到任公先生在作演讲时讲到的那首古诗《箜篌引》,首先我带领学生分析了下这首古诗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再结合任公先生的生平简单讲了一下这首古诗折射出来的任公先生的政治立场和倾向。在这之后,作者梁实秋先生对任公朗读这首诗时的情形做出了评价。分别是正面描写“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和侧面描写任公先生的演讲很有感染力,原文是“我在听这篇演讲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不禁悲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讲到这时,我设计问题,这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预设的答案是学生能够回答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可是过了很久,都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下课后我对这一现象作出了思考。

  有可能像这类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之类的概念在学生脑海里印象很模糊,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描写方法有哪几种。这是作为教师,在提问上设计问题方面应该要有坡度。课下我仔细想了下,是我忽略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我应该先设问:描写方法一般分为哪几种,如果学生答不出来的话应该给他们明确,明确讲解描写一般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主体的直接描写称为正面描写,描写客体来反衬主体的描写称为侧面描写。这样给学生明确什么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学生有可能就能够回答出文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句了。

  还有结尾处作者评价任公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人。我首先提问“大家认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三者中什么最难得”,学生很快就回答出了我想要的答案“热心肠”,接着我就追问大家对热心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地方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而我预设的答案是因为梁任公先生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在他演讲中讲到国家覆亡时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讲到国家收复失地时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的喜怒哀乐都是被社稷民生所牵绊,可以看出先生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课下我思考后,有可能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热心肠”,可以有坡度的一步步引导。可以首先问同学们现在我们说“热心肠”是什么意思,学生肯定能回答出“热心快肠”的意思,乐于帮助别人等意思。然后再进行引导。我们说一个人乐于助人,关心别人就是有热心肠,那梁启超先生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品质,但是更为难得的是梁启超先生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关心百姓的命运,是一种更深刻和伟大的热心肠。我相信,这样有坡度的设计,学生就能理解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了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了教学需要,设计了三层提问,从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在第一层次的问题设计中,我主要是在导课时,运用了提问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对本文的.学习欲望。问题一:“同学们,上三次的作文难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写教官就不及写父母、老师、朋友形象鲜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还是其它的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问不用同学回答,只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重视本节课的学习。提问针对性强,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

  完成了导课,就是学习重点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总结学习写作手法。我同样进行了两次提问,设计了几个问题。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的提问是: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这样就很具体的要学生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很明确了。

  提问三是关于写作的。问题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凸现人物性格?又如何通过一件事写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总结:以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凸现人物特点;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要绘形更要绘神。通过一件事写人,将一种描写方式分开,从各个部分描写。本文就是将语言描写分为:写声音和写内容;外貌描写分为:肖像、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经过这样的三次提问,三层问题设计,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问的精巧设计对于教学大有益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5

  本课出自教材必修一模块之阅读与鉴赏第三单元,我紧扣单元目标“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学习名家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几个小画面进行细节刻画的手法,引导学生领悟其奥妙,并在实际写作中模仿学习。

  二、在情感价值观上,让学生为梁启超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大气谦和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主要通过课前导学案了解梁启超的经历并思考相关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修改课上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遗留的问题和重难点问题。课上主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推进课程,同时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其练笔,学习名家写法,再互相修改,小组推荐。课后再与读本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相联系,加深阅读,更好地解读梁启超的`个性情操,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下底子。

  执教之得: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为课程推进奠定基础,学生的思考面广;漫画引入,收到很好的知识迁移效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发言,上台表演和写作趣点把课堂推向高潮;问题设置合理,课堂流畅;重点突出,推进思考深度;根据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健康课堂理念深入教学等。

  执教之失:板书较为随意潦草;在合作探究部分,学生的回答和表演,有些应让学生自己评价,而我为了赶时间自己总结了,导致该深入的没深入下去;有时候语言不够简洁;学生诵读环节体现不够;下课铃响之后,该总结的没有总结;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应更科学合理等。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发现,发现问题,发现方向。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这是我努力的目标,尽管还差很远,但我一直在路上,也无悔,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