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借助多媒体课件,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讲授这一课时,也存在了多方面的不足。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及本身对教案的不熟悉,导致在上课时不能更多的`关注学生。尤其表现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
1.上课无激情,不够投入。应在语言、体态等方面多加注意,能够身临其境。
2.未能与学生进行目光式的交流。
3.如何让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避免让学生齐读,顿读、机器式的朗读。
4.对于词语的理解应靠表情等让学生感受的,而不是单纯的靠教师解释。
5.在语言组织方面,要避免使用“分析课文”“检查”等词,注意逻辑性。
6.在授课时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7.注意使用课件时,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格式安排及语言衔接等方面。
所以通过讲授《草原的早晨》这一课,让我明白了要想上好一节成功的、生动的课,千万不能在课堂中形成“学生死角”。也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教材,教案深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与学生的配合游刃有余,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正所谓“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2
《草原的早晨》中的语句感悟 共饮一杯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重点指导孩子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的朗读权力放给了孩子们,不是我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让他们认为这些语句你应该怎么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
如:“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我引导:“你读了这句话,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该怎样读?”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美丽的`花儿醒了!”有的说:“草儿也醒了,伸了伸懒腰!”有的说:“我听见羊咩咩地叫了!”“是呀,那你就读读你眼中刚醒来的草原吧!”孩子们自然把“醒来了”读得各有各的特色!
有了上面的例子,当读这一句时“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时,孩子们好象知道该怎么读了,我说,当你读这句话时,就把你看到的,感受到读出来就行,练了一会,他们读得还令我满意,(包括中下生)问起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兴奋极了,“我看见羊都往外挤,咩咩地叫,我知道小羊高兴,就这样读了!”“我看见大草原了,小羊撒欢往外跑!”几个学生说完,真的象小羊一样,挤出教室门外,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剩下的内容孩子们自己就这样解决了,我也上得很轻松,再不象以前那样这样引导,那样引导,最后还气得你半死,总还觉得他们没读到位!
!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3
在上《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时,上课已接近尾声,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让孩子们在朗读想像中体会草原静谧的美。按教学设计,我该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了,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领会课文的条理。可刚读完第三自然段,第一组里就冒出一只小手,“汪明宇,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汪明宇站起来,拿起书汪明宇,,郑重其事地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说羊群像白云。”我很高兴,提醒全班学生:“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汪明宇小朋友有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来听一听。”汪明宇说:“因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说羊群像白云。“
汪明宇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师,我还知道。老师.我还知道。”“吴雪倩,你说说看。”吴雪倩站起来,说:“如果是一只羊的话就不像白云了,要许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杨俊干脆就不站起来,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去一次又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在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4
语文课上,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让他们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草原静谧的美。按教学思路,我该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了,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领会课文的条理。可刚一读完第三自然段,第一大组里就冒出了一只小手。“曹悦,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曹悦站起来,拿起书,郑重其事地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说羊群像白云。”我很高兴,提醒全班学生:“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曹悦小朋友有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来听一听。”
曹悦说:“因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说羊群像白云。”曹悦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师,我还知道。老师,我还知道。”“于润泽,你说说看。”于润泽站起来,说:“如果是一只羊的话就不像白云了,要许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刘悒杉干脆就不站起来,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再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且孩子们在小组学习中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让他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更加开阔。在交流中他们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对课文的理解在一步步加深。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去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历了这一次后,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5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三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初步体会祖国的广大,人民生活的幸福。
3、借助相关材料,知道草原及牧民的概况,有意识的培养此方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些天我们跟随春姑娘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落在不同地方状态会不一样的小雨点,去过了可爱的小池塘,美丽的梅花山。今天,我们将要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草原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2)介绍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以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并有一些耐旱的树木,这些地方适合放牧牛羊。
3.春天到了,草原的
早晨会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多拼读几遍)并且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刚才老师看到大家书读得特别起劲!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指名认读生字,读对了,其余学生跟读3遍。有没有生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说。小老师领读,齐读。
(2)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指名说。
羊和洋对比
无和元作比
处和外作比
用“民”组词
(3)(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认得不错,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会读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4)这些词语读好了,读课文一定没有问题!
(5)合作读,一个同学读,另一个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文字里描写的画面。
(6)下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朗读课文,谁愿意展示一下?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读后评议。
(7) 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三、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师:课文读到这里,草原还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全班交流。
2.交流。
3.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的脑海里也仿佛出现了铺满新绿的草原,欢乐的牛羊,牧羊人那婉转、悠扬、欢乐的歌声,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深深的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草原的早晨真的很美,来,让我们一起把文章再读一遍。——————师生配乐读文。
四、指导写字。
处 打 动 牧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表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是对于草原确是陌生的。因此课的一开始,我即请孩子们听着优美的歌声,欣赏草原的画面。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美丽的草原美景所感染。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6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的心情。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是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快乐的好课例。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低段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多感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再加上草原对于我们江南水乡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这使学习本课有了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适时创设情境,使文本更加生动、丰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课始就播放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对草原有了直观的了解;再如理解“黎明、宁静、新绿、回荡”等词语是难点,课件的视觉冲击加上老师语言的描述,使这些教学上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全身心地感悟草原风光美丽,体会牧民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从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xiaoxue.xuekeedu.com
识字教学时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节课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快乐识字,感受汉字的魅力。在对学生的认知有了充分的估计上,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如:遍顺口溜记“原”(草原是个大工厂,里面出产白小羊);演示象形字“羊”的文字变迁;利用古文字记忆“牧”的字形、字义;从而引出“民”的组词,记忆“民”的笔顺等。这样做优化了学生主动识字的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7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教学反思《《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二、在感受课文时——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8
谈到语文课的“八字宪法”——听说读写字词句段。这几天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不追求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地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本课,我注意紧扣字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借助媒体,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春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我注意加强句子教学,帮助孩子建立句子的概念。读了一句话,明白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例如:课文第二段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我先让孩子们读这段,这段一共几句话?(2句)先读读第一句,这句话讲的是什么?(羊儿)羊儿怎么样?(羊儿涌出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再读第二句,这句话讲的是什么?(牧民)牧民怎么样?(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别以为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要知道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不简单。就说第一句吧,第一个孩子回答:“讲的是草原。”再读,第二个孩子回答:“讲的是圈门。”再读,第三个孩子回答:“讲的是羊儿。”多么不容易!要是没有经常性的这样的训练,孩子们是不容易懂得句子的意思的,当然将来也就不可能较好地读懂段落,理解篇章。
二、品字词。
师:“一只只”是几只?
生:有几只。
生:有好多只。
生:也许有几百只,上千只。
师:是的。“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知道了什么?
生:好多好多的羊儿从圈门里挤出来。
生:羊儿跑得很快。
生:它们边跑边跳,冲向无边的草原。
抓住“一只只”“涌”体会羊儿很多;“蹦跳着”感受羊儿出圈的欢快之态;“奔向”感受羊儿迫不及待地投向大草原的样子;“无边”体会草原的广大。
三、抓朗读。
还是刚刚那段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一生读)
师:羊儿好多啊!草原好大呀!谁再读?(一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好多的羊儿,跑得很快很快。
生:铺满新绿的草原上,白色的羊群在奔跑。
师:是啊,铺满新绿的大草原无边无际,白色的羊群涌出圈门,蹦跳着,奔跑着,多美呀!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生齐读)
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并把想象中的画面以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四、促想象。
(第三段)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你好看到草原上的什么?(师读)
生:我好象看到很多羊在草原上跑。
生:我好象牧羊人在唱歌。
生:我好象看到羊群像一朵朵白云在飘动。
孩子们想象得多好!我的朗读不一定有多声情并茂,但我给了孩子们想像的空间与时间。孩子们建立了一定的语言表象,透过文字,他们看到了一幅画,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可草原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农村孩子亲眼见的机会可以说不可能(我们老师也不一定人人见过),这就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借助文本的朗读来体会。因此,我借助网络准备了草原风光图及跟课文基本相符的视频资料。把学生带进情境,读中去感悟。
教学伊始,我先让孩子们在我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图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印象,缩短了草原和学生的距离。
贴近了草原,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热闹就不再是个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如指导朗读“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我引导:“读了这句话,小朋友似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美丽的花儿醒了!”有的说:“草儿也醒了,伸了伸懒腰!”有的说:“我听见羊儿在羊圈里咩咩地叫着!”还有的说:“牛儿马儿也醒了,牧民们甩着鞭子准备去放牧。”……孩子们真棒,真正体会到醒来后的草原热闹的情景,我赶紧趁热打铁:“是呀,那你就读读你眼中刚醒来的草原吧!”孩子们自然把“醒来了”读得各有各的特色!
再如,当读“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这一句时时,孩子们好象知道该怎么读了,我说,当你读这句话时,就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读出来就行,练了一会,他们(包括中下生)读得还令我满意。问起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我看见羊儿都往外挤,咩咩地叫,我知道小羊高兴,就这样读了!”“我想,羊儿一个晚上没吃东西了,肚子早就饿了,现在一定急着出圈门,到大草原上去吃鲜嫩可口的小草。”“我看见大草原了,小羊撒欢往外跑!”几个学生说完,真的象小羊一样,挤出教室门外,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而理解,解决难点。
教完了这一课,我感受颇深: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真是不可低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还会继续尝试放手,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0
……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在老师读的时候,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我好象看见草原很大很大,草原上长满了很多嫩绿的草。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羊冲出圈门,奔向草原。
生:我好像看见牧羊人骑着骏马一边放羊,一边唱歌。
师:小朋友听得很仔细,想像真丰富。
生:我想去大草原看看,那儿是不是真的像书上写的一样。
师:老师也很想去大草原看看呢,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去看一看那里的景色。
(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片)
师:小朋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啊?
生:草原真大啊!到处是碧绿碧绿的草。
师:你说得真好。“碧绿碧绿”这个词用得不错。草原是很大,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写草原的大?
生:无边的草原。
师:说对了,草原大的一眼望不到边。所以说草原是——无边的草原
生:我看到草原很美丽。天蓝蓝的,白云在天空中飘动。
师:你说得真精彩。其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草原怎么样?
生:我也觉得草原很美丽。草原上到处都有五颜六色的小花。羊儿很多,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多。
师:你的语言真丰富,还说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蓝天上的白云,真了不起。看来草原不仅大,而且还很----美丽
生:我听见牧羊人在唱着响亮的歌,他们肯定生活得很幸福。
师:你不仅会看,还学会思考了。
……
反思:
这是我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中的'一个片段。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上课时,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多媒体的播放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1
《草原的早晨》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出草原一片繁荣新旺的新气象。
班上的孩子,只有李易骋去过大草原,其他的孩子都没有见过美丽的.草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因此我首先播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想象,然后把美丽的草原图片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印象,这样,通过“画中感,读中悟”,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和欢乐!
第一自然段理解“铺满新绿”这一词时,先让学生想像再出示画面,然后描述看到草原是什么样子,很快理解了词意。紧接着问:来到了草原,你感受到了什么? “草原到处都是绿色,真美呀!”“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第二自然段草原醒来欢快的情景。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然后去品读文字。学生很快感受到了那欢快的气氛,而且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理解。理解“涌出”“蹦跳”“奔向”时,有一个小朋友说:“下雪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操场……”他们从生活找到相应的场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阅读,读得更有滋有味。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而理解,解决难点。
尽管有很多孩子学得津津有味,但是还有少数孩子在后半堂课跑神了,我没有及时关注。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2
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一共有两句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鞭声打破黎明的宁静”等词句,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这一段是,我借助音乐边演示投影片边深情地讲述:“天快亮了,无边的草原静悄悄的。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勤劳的牧民们赶着羊儿开始放牧了,草原顿时热闹起来了。”孩子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看图练读,读好象声词“啪!啪!”,讨论理解“打破”,“黎明”,“宁静”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草原的“宁静”。虽然同学们的感情朗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可我总感到还不够。于是,我让大家讨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又是什么声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
“喔!喔!喔”响亮的公鸡啼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小鸟的歌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笛!笛!笛”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丁铃铃!丁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刷!刷!”清晰的扫地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阵大雨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
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重要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把学的东西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一个个例子互为补充,丰富了常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理解。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备课时,我就在想:这样一篇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怎么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怎样让他们能够乐于学习,乐于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呢?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再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
于是,带着这样的课件走进课堂,孩子们通过欣赏草原风光、倾听草原歌曲再借助文本进行阅读,他们和书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中他们也放飞了自己的心灵,跟着牧羊人人一起高歌一曲,在唯美的课文描述中感受到了大草原的无限美景和牧民们惬意欢快的生活,从而对大草原充满了期盼之情。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以说,我在备课时的担忧成了杞人忧天,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反倒引起了孩子们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4
【课前反思】: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那么怎样让孩子们感受“文散而意凝”是本文处理的关键,而且身处内地的孩子很少有见过美丽的草原,因此我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赏读兴趣,于是播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想象,而后行成互动。再通过我找一些美丽的草原图片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印象,这样,通过“画中感,读中悟”,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和欢乐!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一
一. 歌曲导入:
1.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 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
3. 那么你们想了解,游览草原吗?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草原的早晨》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1. 草原上牧民啊都非常的好客,热烈欢迎咱们去他们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凡是过了生字关的游客才允许他去大草原游玩呢,你们想试试吗?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三. 正文学习: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学生放声读课文)
3. 把你最喜欢的段读给大家听!
4.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带着问题学课文)好,接下来,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学习第一段:
1. 大家读了这么多,老师也想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啪!啪!”此时音乐戛然而止
2. 你们看,春姑娘来到了草原上,小草长出来了,草原又变绿了,而且草原上到处是绿色,这真是——铺满新绿的草原!
3. 小草长出来了,草原上的牛啊,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鲜嫩的草了,牧民也开始忙碌起来。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远处传来了响亮的鞭声,是谁这么早抽响了鞭声?(牧民)
4. 随着这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已不在睡梦之中,铺满新绿的.草原怎样?(醒来了)
5. 指导朗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1. 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此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2. 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自读,指名读
3. “一只羊”和“一只只羊”有什么不同?那么,从“涌出”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羊多)
4. 牧民们是怎样放羊的呢?(跨上,追赶)
5. 指导朗读第二段。(仿佛自己骑上骏马,开心激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
学习第三段:
1. 同桌互读(读好了给他在书上课题处画一个五角星,读的不正确你来当个小老师教教他)
2. 羊儿成群地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 好客的牧羊人邀请咱们欣赏他们的歌声呢!(放音乐)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4. 那么美那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
5. 我相信,那么美的歌声,和快乐的羊群一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春姑娘已经带我们游玩了美丽的大草原,此时你心里最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春姑娘就要走了,她还要走进农村,走进城市,你们准备送什么礼物给春姑娘留做纪念呢?
3. 老师帮大家出个主意,每人画一幅画,名字就叫做“草原的早晨”!好吗?好,下课!
【课中反思】:
通过第一次平行课的公开教学,发现了一些这节课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好多地方处理的华而不实,学生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草原的美与牧民的勤劳。但在几个词语的细节处理上有显的碎而乱。由于用的不是本班的孩子,但师生间的互动与配合是我不曾想过的默契。因此,在课下又通过全组老师的研究与探讨备出了第二次的详案。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二
一. 歌曲导入:
1. 我知道大家平时都很喜欢唱歌,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段美妙的歌曲。《天堂》
2. 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
3. 对了,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草原的早晨非常的美,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入草原,看看草原的早晨究竟美在哪里?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复习字词:
1. 好了,我们要出发了,把我们的生字朋友也带上吧!你们看,他们来了!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三. 正文学习: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师范读课文,草原的早晨究竟美在哪儿?
3. 生回答。师小结:是啊。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欢快蹦跳的羊儿,快乐的牧民,动听的歌声都值得我们慢慢品位,细细学习!
学习第一段
1. 下面自己来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哪句话,哪个词你读懂的?)
2. 理解“醒”,人睡一觉醒来了会伸个懒腰,可草原是怎么醒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啊?
刚才草地上还是静悄悄的,现在太阳升起来了,草地也亮起来了。
3. 指名读。生评价,怎么个好法?
4. 全班齐读。“人多力量大,让我们把这美丽的草原唤醒吧!”
学习第二段
1. 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就醒来了,那么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生答草原醒来的样子。先说近处,再说远处。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指名读第二段。这段话有几句?先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从“涌”字你想到了什么?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谁也不让谁!所以用了“涌出”
指名读本句。带着羊儿欢快的感情读。
4. 羊儿欢快地去吃草了,游戏了,那牧民呢?指名读第二句,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 全体起立,老师范读,生表演,再齐读。(来吧,小牧民们,让我们骑上骏马,开心激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吧!)
6. 齐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1. 小牧民们,刚才在放牧的时候,远处的羊群是什么样的?
2. 指名读第3段
3. 齐读前半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的真好,羊儿成群地散步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4. 再读前半句,想想此时的羊群还像什么?
5. 读后半句,那么美那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
6. 我相信,那么美的歌声,和快乐的羊群一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四. 总结全文:
1. 我想,现在这个时候响亮的鞭声,铺满新绿的草原,成群的羊儿,快乐的牧民,优美的歌声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了。
2. 今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早晨的美景,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快乐下面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快乐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
3. 想办法,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下这美丽的草原。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一只只 涌出
醒 美
牧民 跨上 追赶
【课后反思】:
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通过讲授《草原的早晨》这一课,我明白了要想上好一节成功,生动的课,千万不能在课堂中形成“学生死角”
在这一节课上,由于自己本身对教案的不熟悉,导致在上课时不能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
教师在设计问题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生成问题时,应首先以学生思维及角度从实际出发考虑。而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大部分学生还回答不出来,此时教师应让学生再继续深入地理解,吃透教材,教师切不可在此时只叫那些反应快,优秀的孩子回答,而要面向全体。
所以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首先自己得把教材,教案深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与学生的配合游刃有余,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正所谓“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04-03
草原教学反思04-01
早晨教学反思04-04
《草原上》教学反思03-16
《下雪的早晨》教学反思03-09
《小镇的早晨》教学反思04-10
《草原》教学反思15篇03-11
《草原》教学反思11篇06-26
《草原》教学反思(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