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我们年级的集体备课本单元轮到徐光燕老师主备,徐老师在级组公开上课之前先在我们班试教了,因此这篇课文我听她上了两次。我觉得徐老师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徐老师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徐老师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然后老师还相机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借助情境,以读促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报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恰巧上课的时候窗外下起了很大的雨,还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当时孩子们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了,都被这现实生活中的“雷雨”给吸引住了。徐老师此时能马上利用课堂的生成,停止了自己的讲课,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观察雨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然后再相机指导朗读,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中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徐老师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感受中国文字的语言美。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2
我执教的《雷雨》,经过精心设计,课后也得到了同事的好评,但还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主线清晰,但细节目标不够明确。
我教学从整体入手,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再深入到局部,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再回归到整体总结全文,较好地把握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教学主线非常清晰。并且紧扣雷雨前、中、后的特点进行设问,如雷雨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雷雨中问“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这样设问,比较符合低年级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有益于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目标显得不够明确,如“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到底要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事先没有考虑周到。
二、注重挖掘文本,但语言文字训练不够具体。
我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特点出发,充分挖掘课文,着重于说话能力的训练,如最后一段中“你听到青蛙说什么?你还看到哪些景象?但对于理解“垂”,“挂”,“坐”过于简略,在训练过程中有欠扎实有序。如“蜘蛛又坐在网上了”的“坐”,从学生朗读的效果来看,学生一直在强调“又”并未强调“坐”,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并未完全对“坐”的“悠闲”理解到位,训练还有欠扎实。
三、学习课文图文相依,但看图与学文顺序本末倒置。
课文有两幅图,图画是供学生观察的对象,又是理解的凭借。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看图,表述图意,再学文,用“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场雨下得大,下得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这场雷雨的,并指导朗读,拉近了学生观察图画与作者观察生活之间的距离,又利于理解文中的词句。但是本文非看图学文,因此应先学文,再借助图加强理解,不能本末倒置。
以上是这节课的反思,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3
本学期精备一课,我们选择《雷雨》其目的就是本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课堂上我汲取去汪清听课的经验,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有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场雷雨的,这是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自由读文、按照课后提示默读课文,指名按三部分读文、师范读文从整体到部分感知文。,读悟结合我们做得比较充分,学生每一次读书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朗读水平都有新的提高。评价朗读时,我使用师评为范例,自评找差距,互评找优缺点,再读求进步,齐读齐体会的方法,让学生的朗读水平继续提高。听到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看到他们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进步,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我采用教师读,学生来当小评委,让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懂得了评价老师的朗读,为接下来的朗读教学打下基础。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
a、叶子不动,蝉不叫。
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
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
体会“垂下来”。对比从滑梯滑下来和蜘蛛直的垂下来理解“垂”字的含义既生动又形象,联系了生的实际生活,他们积极发言气氛活跃。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
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学生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癞蛤蟆,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既有循序渐进的指导朗读过程,又抓住了重点词句的理解,更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把表现、展示的舞台让给学生,整个教学展示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成功的课堂教学,精彩的不是老师的表现,而是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迸发智慧的花火。不足是教师平翘舌掌握的不好,生朗读存在上扬的语气等。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4
《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下面谈谈自己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因此,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教学“雷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雷雨后”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词非常精炼。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里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再如理解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我先请学生欣赏课件,理解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然后请学生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小蜘蛛,读读这句话,体会“雷雨前”小动物的不同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来了。……现在想想,学生那天的朗读真的很精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绝伦。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雷雨中”这一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如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像:“透过茫茫的大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这一环节会变得更丰满。在教学“雷雨前”时,只考虑到品词析句,指导朗读,引导感悟,忽略了教材的整体性,教材处理有点散。而且,雷雨前的景物变化是紧密联系的,当时备课的时候,这一点考虑得不够周全。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5
一、课题的选择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学过程
1、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由于课文是单纯的写景文章对于低年段的孩子老说比较枯燥无趣,所以导入课文时选择猜谜语激趣,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能很快的融入课文。
2、整体读文,划分内容分层次解析
首先让孩子从文本着手大声诵读,并带着问题去读文。这样学生在读书时就有目的的去读去思考。
通过朗读学生很快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即按时间顺序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在学习雷雨前这部分时让学生边读边想,根据文字来想象雷雨前的景象。并在文中圈出雷雨前作者描写的景物,再逐个分析雷雨前景物的特点。重点理解“压”“垂”“逃”等词句,体会雷雨前闷热、害怕的感觉。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越来越”拓展造句。这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图片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读教学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并播放雷雨的声音在激趣,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雷雨天气中一样。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根据文本的“哗、哗、哗”感受雨的大和急,“渐渐地、渐渐地”来感受雨势由大到小的变化来体会雷雨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雷雨中”这一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如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像:“透过茫茫的大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这一环节会变得更丰满。在教学“雷雨前”时,只考虑到品词析句,忽略了教材的整体性,教材处理有点散。在指导导朗读,引导感悟这部分还做的不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还要加强训练。
雷雨前的景物变化是紧密联系的,当时备课的时候,这一点考虑得不够周全。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没有抓住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来感受雷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来朗读体会句子,在分情景朗读中做的比较欠缺,平时对朗读的训练比较薄弱,学生在朗读时无法入情入境。在这一环节中,如果能让孩子们通过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那就更能理解了。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6
期中后,第二轮听评课活动开始了,我在二年级二班执教了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雷雨》一课。低年级听评课小组的五位老师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听评课指导。
《雷雨》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低年级学生所需要的。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在指导朗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这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自然景物的特点,“乌云——黑沉沉”、“树叶——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来理解朗读,并结合情境画面领悟雷雨前景物的特点。再如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句时抓住“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结合课件,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大、刺耳。并联系生活实例,尝试用“越来……越……”说句子。
二、注重积累,加强运用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然后就“垂、掉、落”这三个字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金黄的稻谷( )下头
苹果从树上( )下来
叶子从树上( )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 )下来
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句时,抓住“越……越……”进行训练,课件以“我会说”的形式填空训练:(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乌云( );风( );( )越( )越( )。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积累了词语。
三、多样形式,指导背诵
背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雷雨》一文语句生动、简短,朗朗上口,是背诵积累的佳作。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填空、儿歌的形式指导背诵,学生有了扶手就能顺利地背诵出内容。
四、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赶到一起,备课不够充分,课件操作不流畅。二是朗读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三是放手不够,授课过程面面俱到。结合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向各位老师多学习,精心打造生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7
《雷雨》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和课件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1、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2、引导想象,加深体验。
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看课件。而不是采用图解文字的方法。
3、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有机结合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先展示动画、图像,然后追问:
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里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可见,紧密联系视听效应体会词语,学生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8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1、指导学习雷雨前景象时,我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平时生活中的雷雨前的天气,然后再熟读的基础上画出文中雨前的景象。
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中的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读雨后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后美景画出来,再出示图片,真切感受雨后的美。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课的几个动作字词“垂、挂、压、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几个词。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学习雷雨前的段落时候,没有说明为什么是1到3自然段,另外语速较快,在这一点上我一定要注意,还有因为学生字用的时间有一点长,导致有两个短语练习没有讲到。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9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导入时要激发学生兴趣,指导书写“雷”字,观察雨字头的变化,拓展认识,还认识哪些带有“雨”字头的字。
2、自读互查,学习生字词。
由于本课时要求掌握的生字不多,只有三个生字,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己去发现去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去记、去写。根据不同字的特点,我采用归类识字、字理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重点指导。“垂”字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垂”的书写的笔画长短在不同的参考书中不一致,教学时,我尊重教科书中的'书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形式识记笔顺:“先写大树是个千,一条长横放中间,两棵小树两边站,四横距离不能变。”
3、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这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雷雨前这一部分进行品读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让学生做压的动作然后追问: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通过动手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给“垂”字换字保持意思不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爬”、“掉”字。通过想象和动作展示,来正确理解二字的不同,以此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0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1
学生对于雷雨这一天气现象比较熟悉,课文以雷雨前、雷雨中到雷雨后的顺序来写。文章结构清晰,学生容易读懂。另外,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也有助于学生去感受课文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垂、越”两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的兴趣。为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自主识字、学生互学。在第二大板块中,先由学生自主提出学习子卡的步骤,再进行多种方法识字的交流,最后通过“哪个字最难记?”这一问题进行反馈。实际上,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明显体现,于是就顺势识记“垂”“越”二字。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主动提出后马上进行识字教学,突破了教学难点。
2、层次清晰,多法再现。在识字教学环节体现了层次清晰,例如“越”字的教学,从课文中的句子到短语训练,再到句子训练,掌握“越”字的含义,再到扩词,积累其它义项。再如“垂”字的教学,层层递进,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理解什么是“垂”,进而读好句子。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侧重地处理生字。如:借助图片识字法、换一换、减一减、猜字谜、形声字等方法。
3、朗读指导,体现个性。本课在随文识字后随即指导句子的朗读,并且主张个性化朗读。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你就是这只小蜘蛛,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读出着急、害怕的感受。再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学生有体会到害怕、压抑的感觉,并且读出了害怕。
4、指导书写,直观纠正。本课在指导书写时,层次清晰,并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了直观的教学,学生在问题改正的基础上再写,就会记得更深,写得更美观。
教学都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虽然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够有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识字的方法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主方法。通过领导的点评,明确了一节课的识字方法可以有多种,但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
2、有些方法不适合某个生子的教学,为学生识字提高难度。如:“乱”的教学,教师采用自理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记字的难度,应该从“乱”字本身出发,让学生想办法去识记,增更加容易。听了领导的建议,我才意识到教学手段的实施一定要有效,一定要帮助教师实现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多法”。
3、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时时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点拨,丢失了一次教育的机会。
非常感谢李欣烨主任、关校长和进修学校的白主任以及学年老师在此次评课中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这让我反思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我会虚心接受这些意见并及时改正,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2
《雷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本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字。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识字与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能写观察小日记。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2、自学课文,初读感知。
3、汇报交流,细读感悟。
4、总结提升。
5、拓展练习。
通过本次试讲,我觉得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环节比较紧凑,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目标,通过动作与朗读、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但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在品读“雷雨前”的景象这个环节时,对学生整体性关注不够,特别是在通过动作理解“乱摆”一词,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2、在品味“雷雨中”的景象这个环节中,想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雷雨是由大到小的变化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哗哗哗、渐渐地、渐渐地”感受变化,就更好了。
3、在赏读雨后景象时,让学生说说雨后看到的景象,但陈述略过简单,对重点词语“挂”“坐”分析的还不够透彻,在赏读雨后景物时,没有有效的`和雷雨前的景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比如雷雨前“乌云密布”,雷雨后“天亮起来了”;雨前蝉一声也不叫,雨后蝉叫了;雨前蜘蛛逃走,雨后蜘蛛又坐在网上,无比的愉悦与悠闲。(雨前及雨后的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你还了解哪些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等问题,不但能更好地激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要想学好语文,就得留心观察生活。)
4、在总结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自己的收获:
1、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
3、比较句子帮助理解。
4、板书助背诵。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3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分三部分来描写这场雷雨,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帮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雷雨前闷热,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势凶猛;雷雨后空气清新,万物有生机的美景。
一、“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
在备课前,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在课上我还是过于着急,应该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我将其倒置为感悟后读,而且读得太少。
二、学生本身知道什么?
学生本身知道什么,也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第二段中。“乱摆”,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一当小树,感受风大时的“乱摆”,这一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缺乏繁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能用行动展示内心的想法,当言语表达还跟不上内心的感受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能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好很多,学生通过自演自悟,朗读比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点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抓住重点词“垂”,体会蜘蛛此时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垂”字写出了当时的风大,蜘蛛心里害怕的生动景象,设计了一个换词比较,将“垂”换成“爬”,学生在还没有理解何为“垂”时,我就已将换成“爬”的句子出示,结果学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师牵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于“垂”是东西一头往下,蜘蛛是倒着下来,都不清楚,重点词的理解目标偏离,没达成。
目标确立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这样写是很有条理性的,对学生平时的写作也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要按顺序写。在设计时,我脱离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把让他们稍做俩界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经过几次试教改了几次,最后的设计,我更是离谱地把它作为一个初读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毫无思考价值。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往这个方向"走”,问题回答不来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导出示答案后,孩子们还是一片茫然,可见这个问题的“问题”了。
零碎的几点思考,总之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备课前真的重在备学生,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教师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思考的问题,课堂效率显然没有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4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效,引出课题。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 注重生字词的教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四、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
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像”,我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从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做到有详有略,对于第一课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次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心里素质较差,缺乏调控能力,紧张情绪贯穿师生,贯穿于整堂课。由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堂课显得非常沉闷。练习用“越来越____”句式说话时,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教学过渡不够自然。学生在看图片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我深知,在教学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例如:语言基本功、普通话、字的书写等等。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15
《雷雨》这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感知雷雨的景象,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学生读课文前,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以生为主,互助学习。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我让学生在先自读课文,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或提出已读懂的问题考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一起来解答,达到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三、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读雨后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后美景画出来,在描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四、读画结合,拓展思维
这篇课文描写雷雨之后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丽清爽的画面,怎么样才能让学生领略到这种美,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这种美,如果光说光讲肯定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我不急着让学生读,不急着让学生说,而是让他们先默读雷雨后段落,然后全班合作上黑板画一幅雨后图,每人只能画一个景物,不能重复,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画完还要说说为什么要画这个景物,并想象画中的动物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彩笔和配音来表达他们对雨后的感受。画完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来朗读课文。在完成这项目标时,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画画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说的也很不错,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个教学环节我认为是我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非常生动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读雨后美景段落这一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这篇课文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用词也是非常精确的,但是我没有很好的带领学生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缺少在字词方面的训练,换句话来说就是语文味不够浓。在当下提倡本色语文教学的理念下,我在扎扎实实教语文方面确实做的不够。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重视一下字词篇章的训练,不可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反思01-11
雷雨教学反思04-14
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04-14
雷雨教学反思15篇03-20
部编二年级《雷雨》教学反思范文05-05
《雷雨》教学计划02-27
雷雨教学计划02-23
关于《雷雨》教学计划04-04
《雷雨》教学计划6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