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的教学反思1
【摘要】为了更好地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最先开展合作学习,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形式化太严重、忽视合作学习的内涵等。因此,需要给实际的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本文主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目前,我国在探究新的学习模式,目的是改变学生的一个思维方法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通过研究表明,小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阶段。所以,目前在小学阶段大量推行合作学习模式,这样能够让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实现很大程度的推进。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的学习方式,而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其思维方式和速度比较不一,一般的学习方式很容易消磨小学生以上特性,但是合作学习就可以使其特性得到很好的保留和发展。近年来,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广泛利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就是目前所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打造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以前,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主要依靠教师,而学生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学生理解的东西比较少,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主动的理解和思考,使其理解能够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知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小组的成员各补所短,进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合作是当前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如果从小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可以对其今后的学习或是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一般使用的是小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成员之间的合作。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合作的技巧以及培养了团队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还是因为种种原因会存在不足,例如教师个人经验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等。
(一)教师的个人经验缺乏
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学生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其个人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对其不当行为进行纠正。但是很多时候教师由于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理解,缺乏一定的经验,使得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学生的参与热情度低
有些时候,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评价,还存在统一答案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降低了。还有些教师比较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因而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其不想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极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第一,给定学习目标,小组学习探究。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给既定的目标,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向。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弱,无法全面理解课文,而且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其理解程度也不一样。如果教师在事先就制定好了学习目标,这样会让他们更有目的性进行讨论,而且其结果也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让小组成员进行组内投票,选出最佳答案,在进行最后的答案阐述时,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有一定的团体荣誉感,而且能够激发他们下次参与讨论的激情。第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因此,需要时刻注意。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讨论背景,例如讲故事或是谜语、音乐等方式,这样首先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目光,让其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接着教师需要适度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纠正方向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而且没有办法深度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时候需要教师帮助遇到理解难题的学生。同时,教师和可以适度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最直接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当小组内存在较多的争议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减少发生不和谐事情的概率。但是教师需要把握参与的身份以及合理性。比如说在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定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在稍后的合作学习中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分组需要讲究一定的合理性,可以配置奖惩制度,使学生更有动力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观念在不断转变,并且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合作学习就是当前提出的一个新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最为广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达到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二是提高其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而且能够极大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而使教学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推广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玲.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20xx(11).
[2]马莉娅。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20xx(30)。
[3]张永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xx(11)。
有效的教学反思2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一、体现一个“主”字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二、抓住一个“思”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思维素材,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辩的机会,使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方法,教会学生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三、突出一个“活”字
这里所说的“活”字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精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涵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重视一个“练”字
必要的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更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还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讲究一个“创”字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对新教材我们怎样结合学生实际活化教材?怎样选择恰当的内容呈现方式?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教学创新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生活实际的了解。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潜心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世界。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而又促进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因为创新而更加有效,会因为创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会因为创新而更加爱数学,在数学的课堂上他们将得到更大的收获,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效的教学反思3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小学每个星期6节语文课,一节语文课35分钟,那么一个星期小学生用在学习语文的课堂时间就有210分钟,也就是还不到四个小时。一个学期20周,花在语文学习的时间就是4200分钟,也就是70个小时,总共不到三天的时间。
我们用这三天的时间需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同志们觉得可能吗?更何况,课堂的3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思考问题。那这样的话,学生自己用来学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也许一个学期加起来还不够一天的时间,这样的话,学生能学好语文吗?你可能会说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啊?对不起,学生要减负,每天作业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时间是学习有效果的保证。我们说要使得35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变的高效。那何谓有效的课堂呢?是不是老师在一节课上讲的知识很多,学生听的很认真,学生配合的很投入就叫有效呢?那这样的话,有效课堂的主角是老师喽。但是老师来学校不是来学习的啊?来学习的是学生啊!那么有效课堂的主角就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是多么有效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哪个老师教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越好,素质提高的越多,那么,这位老师的课堂就应该越有效的。
有效课堂不是老师应该怎么样讲的`有效,让学生听的有效;而应该是组织学生怎么样自己学的有效。我们看一节课有没有效果,不是看老师讲的有多精彩,学生听得有多投入;而应该是看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会了几个知识点;知识点的掌握是要靠自己去读、去写、去练。而不是光靠听就能学好语文的。不是听多了百家讲堂就能成为名家的。
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不应该是让学生只做观众,他们应该是主体。而现实恰恰相反,素质教育只有老师关心,学生该玩的还是玩。就这样下去,学生的素质能提高吗?我们说一个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就是看他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没有?而当下都是在规范老师怎么样高效的讲述知识,学生的时间都被老师占用了,这样的话,学生的能力能提高吗?
我们衡量一个老师优秀不优秀,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他教的学生语文素质到底有多高;而不仅仅是看这个语文老师本身有多高的素质;教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提高才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当然,教师本身的素质也要到一定的水平,而且要不断前进,因为社会在进步。
总的来说,学生成绩的提高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提高素质的主要任务也应该要学生自己来承担。老师就算讲的天花乱坠,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素质提高,那也是空谈。所以,有效课堂的开发,关键在老师,落脚点在学生。有效课堂就是老师怎么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好知识。学生自己学生语文的时间多了,自己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才会有效,乃至高效。当老师首先就应该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去提高素质吧,老师比较适合做一个称职的监工,一个充满爱心能帮助他的监工。
有效的教学反思4
一、进行课前反思,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整个教学环节缺乏计划性和连贯性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较为盲目。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都是以教师的主观兴趣作为主要选择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出现严重的“跑题”问题。历史教师在讲解各种知识点时,一般都是大量论述自我观点或者态度,不能结合实际教材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反思工作,在上课之前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坚持教材内容的指导作用,合理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甲午中日站争”进行讲解时,首先要明确相关章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对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二、通过教学课堂反馈信息来提升教学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难认识到对各种课堂教学信息进行反馈的重要性,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或者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反馈,导致教师不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还要强化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升历史教学效率。[2]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试或者提问等环节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对整的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强化教学,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效率。
三、做好历史教学课后反思工作
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学方法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主要是看教师如何对教学方法实施改进,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加以重视等。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并且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制定并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3]例如教师在讲解“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示工业革命产生的生产工具,利用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给学生提供相对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让他们对工业革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利用多元评价方法强化师生沟通效果
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突出这一主体地位,坚持学生学习需求的导向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大都是根据自身角度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从而导致整个评价过于主观,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并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从而获取更多可信度高、全面科学的信息,给教学反思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料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各种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利用多元评价方法时,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评价教学活动、调查问卷等方法来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对实际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让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保证历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4]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自我主观性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整个教学反思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并且采用全面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自我教学魅力,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有效的教学反思5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语文教学中生命关怀理念的探究,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的融入实践活动。而且,生命关怀教育理念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渗入生命教育理念的作用和策略进行了探究和研讨,希望和广大同仁共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课堂;生命教育理念;探究措施
我国的新课改进程逐步深入,更加突出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教学的理念。生命关怀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生命灵动性的个体,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此理念相去甚远,甚至产生背离的现象。比如: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程序化、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枯燥等。笔者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理念的探究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的意义
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一方面让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其生命更有灵动性、懂得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凸显。然而假设小学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那么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失败的。语文作为基础教学最重要的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关怀,尤其对学生的个性生命特征应当认真塑造。而且,语文教学就借着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认知能力,并借此培育学生的生命特质和个性特征。所以,开展语文教学要和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晰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对生命产生崇高的敬畏之情,更加愿意探索生命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发展前景,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完成最根本的任务。其实,每一堂语文课中都有生命内涵的体现,都有生命智慧的彰显和对生命之美的注视。因此,小学语文这门课自身就有生命教育的关注,这既是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小学语文这门课的特性。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理念的开展措施
1。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的精神。开展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使学生借助对生命的感知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认知观点和见解。那么生命意识涵盖了生命存在的认知和生命逆境的认知,既有珍爱自身的生命,又有关爱别人的生命。激发孩子们的`生命意识一方面使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爱护生命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每个人、每个物都有自身的生命体征。生命不能重来,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同时,生命又极其弱小和短促。所以,对孩子们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对他们产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格外重要。然而,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得复制的,历史伟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如谦虚礼让的孔融和机灵聪明的司马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慢慢体会生命个体的不同,进而学会理解包容他人,正视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珍视别人生命的存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孩子们领悟生命意义。在语文教学时当注重生命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性,在语文学习和阅读中激发和领悟生命的意识。笔者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巧妙地融入生命关怀教学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地带,若遇到危险,则一定要冷静使自己或者帮助他人摆脱生命危险。另外,诸如《蒲公英》《小鹰学飞》等阅读课文教学中也借机渗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
2。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除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外,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察发掘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魅力和价值,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类之美的认知,既能领悟人间真爱,又能觉察人性之光,发现人类的智慧之美和创造之魅。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们感受了生命的存在,看见了生命的活力灵动,形成了对生命欣赏的视角和思想,进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然而,生命固然美好,生活有时候却很残酷,每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诸多困难和艰险,但这正是生命的历练真谛,既要敢于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又要坦然面对生命的荣耀之辉。没有重来的生命,珍视生命,从这一刻做起,无论生命前方的路是怎样,享受生命的旅程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3。师生对话互动,点燃生命火焰。开展课堂上互动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有助推作用,语文课堂开展平等的对话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互动活动要求师生平等,孩子们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细心听取,即使孩子们的见解是稚嫩空洞的,也不可以直接打断和批评,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不可以打击和泼冷水,这样会击退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学生发表见解有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多理解包容,并借机委婉地指正错误之处,引导他们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和见解。这种纠错教学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没有错误和片缪的衬托,那么会有真知和正确的体现,一味地追求统一口径的说法和见解,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磨灭他们幼小的心灵,浇灭他们对生命探索的火焰。所以,师生之间开展平等的互动对话很关键,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感悟生命个体的价值,认识和接受来自每一个个人的生命体悟和经验,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对生命的认知才是正确的、鲜活的、灵动的。
4。改进传统预设教学,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的设定,导致教学的每一个步都是教案预设的,出现课堂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做“乖巧的孩子”听课,被动地吸收已经成型的知识和价值观。然而,正确的语文教学提倡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倡导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形成个人生命观念,进而达到知识的构建和消化,逐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大有裨益,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形成和将来的生命质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多关怀学生的生命个性,引导学生自重自爱,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杨雄。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xx(1)。
[2]曹忠华。语文,应温暖学生的生命[J]。现代语文,20xx(10)。
有效的教学反思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还是教师真心研究教学、真心谋求进步、真心对待学生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特别是积极引导与评价的必要环节。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不在于写些什么,而在于想不想、想些什么,特别是想到何种程度。落实到教案上是为了对所想内容的强化与记忆以及对备下一课或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提醒。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反思呢?本人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的反思,可以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的反思是一种有准备的反思,实际就是备课阶段进行反思,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操作步骤是:
1、在教师个人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并归纳出一系列问题;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等途径提出情境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备课。
3、通过学习、反思,将课例中的问题具体化;
4、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融入教案。
二、教学中的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当学生不能按计划回答问题时,该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定式,而是一个变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立刻进行简短的反思,给生成的问题腾出空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挖掘和拓展课堂资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可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 教师应该重视课后的总结、反思,哪怕是一个浅显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推敲;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停留在能给出几种解法的层面上,而应该从规律上、本质上去找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亮点”,这个“亮点”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方案是否还能优化。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可以使以后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这样每天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日积月累,我们的专业素质就能得以成长,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有效的教学反思7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教学反思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能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反思 途径 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教师就像工人,学生就像产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意的产品。大家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当你在讲完一节课以后,你会觉得如果修改了课堂的某个环节,或者是增添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情境……课还可以上得更为精彩,但因你没有及时地捕捉灵感,终因时过境迁,再也不能忆起,留下深深的遗憾。那么你会觉得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过去教学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教学行为。
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与医生开处方、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个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教学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
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中还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突发事件的处理、简洁明了的板书等,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独到见解,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2.思失败的教训——对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要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思教学中的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4.思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思教案的修正——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若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的材料养分。
6.思学生的课后提问——下课后,学生会提些问题,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误区,有些是学生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
7.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8.课后写日记、随想等——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生宝贵而短暂,经不起等待与蹉跎,任何时间,我们都没理由闲下来,在空虚而无尽的忧伤中虚度岁月,而珍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让生命忙碌起来,这大概是我们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只有因时而变,开拓创新,才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美更艳。每天晚上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我都干了些什么,哪些地方我干得不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用美丽的心情来对待工作,你就会感受到学生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自己更是美丽的。
有效的教学反思8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成为老师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山东女子学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全体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但当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时,我们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既想照顾到每个孩子,又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的集体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形式,轻内容,失去活动本身的内涵。
作为一名工作不满一年的我来说,每次上课都想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但常常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中班《找相邻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准备了10个小动物、10座小房子,让幼儿给小房子装门牌号,然后找邻居,继而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但在活动中,孩子被我营造的过分夸张的情景所吸引,对我所讲的内容兴趣不大,甚 至说出“7比8大”等让我很伤心地话,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就“浪费”了。
二、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对活动提不起兴趣。
每次上科学时,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却很头疼,尤其是实验课时,想让每个孩子都动动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乱,出现安全问题,那就适得其反了。在中班课程《寻找空气》中,孩子要做给气球打气、往水盆里吹泡泡、蜡烛熄灭3个实验,虽然实验前我三令五申地讲述实验要求,可开始时,我看着这一组,就顾不上那一组,但孩子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儿操作不规范,发生危险,所以,第二次时,我只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上前面来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不精练,浪费孩子的时间。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开始活动前,要求老师把自己该说的话锤炼的非常准确、简单。但在《找相邻数》的“找朋友”这一游戏环节中,贴着一样数字宝宝的幼儿抱在一起,我随口说“你们这是一样的,是双胞胎”,以致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双胞胎”上,而忽视找朋友这件事。同时“虎头蛇尾”这一习惯也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把握不住关键点,导致我总是机械地重复重难点,让幼儿非常疲惫。
针对上述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同班老师和徐园长都很着急,帮着我分析原因,让我一次次的演课,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给我点评,让我的确获益匪浅。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内容,形式灵活,丰富活动内涵。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确实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数学这么抽象的内容,但这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服务,不能忘记这个基本点。所以在开展实际活动时,要理解、尊重幼儿,以适合他们的形式和他们欢迎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第二次执教《找相邻数》时,我从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合理的设置最近发展区,淡化情境的影响,让还在操作前,我都先示范一次,这样既提供范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跳一跳,能摘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良好的常规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可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也是如此,只有纪律的保障,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快乐。因此,在同伴老师的指导建议和我自己的观察下,与陪伴老师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且严格执行,对于违反的幼儿,严厉批评教育。同时,对于实验课的开展,我也继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过程中,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及时和陪伴老师同时指导,保证幼儿体验到实验的快乐。
有效的教学反思9
常常说的有效课堂原来是这样的,我现在才了解。要是不看这本书,我也还是不能够真正了解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读了这本书,心里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知道自己以前真没有真正理解有效课堂的含义。我只会上课,至于课堂是有效还是无效的问题,我压根就没有反思过。原来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怎么样,我都找不到原因呢!现在我读完这书了,我知道了有效课堂的原理。
我感觉这本书很值得老师们阅读的,特别是我们这些正在不断成长的老师。我们现在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教龄了,但我们现在还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进步。还有一个地方,我也没有做好。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会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便让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
我也知道,作为一个老师要不断成长进步。课堂是展现我们教师才华的最好舞台,可是我的舞台效果却一直不理想。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可是很难。现在我知道了,我应该多读一些有用的书籍。特别对我们教学有帮助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就想这本书。
总之,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收获的。我想我以后会把这书中的好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的。我也想让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让我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我应该把搞好自己的教学作为己任,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当做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完成。我相信我自己,在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有效的教学反思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课件园"提供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著名的孙启民老师曾经在《说反思》一文中这样说道: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成功的课堂教学在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学反思?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途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从反思的时间上来说:分为教学后的即时反思和阶段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有这样一个导入的情景:
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我们不喜欢(异口同声)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针对这一教学中出现的“语文事件”,于漪老师在教后记中进行了反思:“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会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的即时反思,在自己上完一节课后,处理一个教学情况后,随即进行一种反思,在时间上强调这种即时效应,以便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提出并修正下一步的教学主张,从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还有一种反思就是阶段性反思。
笔者经常在执教一个专题性教学后进行一种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是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事实,依据这一个阶段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提出比较合理的修改措施,从而使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近来,笔者正在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在练—改----评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化,这种模式化既有利又有弊,利表现在功利的教学下,能见到一些教学实效,而弊在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于是,在经过了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后,笔者写下了如下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意心智,而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恰恰异化了这种写作的真正意义,使其成为一个纯技术,纯功利的写作教学的模式,要多动脑,采取多样的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写作方面一定要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困惑等。”
从反思的内容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对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训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实际情况预估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对教师自身把握课堂的.反思,对课堂实效的反思等等。
拿以上列举的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记一辆纺车》教学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在她的教后记中也写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备课的反思,认为自己备课欠考虑,未考虑到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差异,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应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因势利导,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不但激励自己。这就是于老师自觉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反思的内容是比较灵活的,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就要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学生的落实情况不好,老师就要想: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落实。
从反思的态度上来说,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的行为,如今许多学校的备课本上都设有“教后记”这一内容,然而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教后记”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外在的形式,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因此只有认真,端正,执著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桑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反思是要求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有效的教学反思11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一、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标志
个性化阅读不是新鲜名词,不是任意加冕于阅读及其教学过程的桂冠。既然是“个性化”,它就有与共性相对的自我标志,这标志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个行为是受阅读者自身的阅读目的所支配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时阅读一篇教材,教师有其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其不同的搜索、处理信息的学习目的:有的是为了吸收文本优美的语言,有的是为了学习文本的表达技能技巧,有的是为了了解文本的内容,有的是为了了解文本的结构特点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由阅读者自主选择决定的,是这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选择正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反映。同时,阅读对象本身也为个人的需要提供了不同价值取向的条件。阅读目的的不同,顺理成章地成为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标志。
2、阅读方法不同。阅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同一文本的学习,教师若以读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在落实“读”的过程中,既可遵循教师的朗读方法指导,也可用默读、精读、浏览等方法自行阅读。即使学生按照通过朗读的方法读,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但朗读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有的是有声地自由地快速朗读;同进各自的朗读切入口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整体朗读,有的也可以从部分切入、截取重点部分朗读等。如此种种朗读都可以掌握文本的大体内容。阅读方法的不同,既是阅读需要的不同反映,也比较集中地说明了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而实践这种行为的方法不待言,则更具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3、阅读内容理解不同。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是经过作者“再创造”以后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既然是经过作者加工创造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了,其中就渗透进了文本作者个人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由此可见,课文的内容所反映的意义就大大地突破了社会生活本来的意义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只能根据教育目标和自己的理解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尊重文本作者和教师的理解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经历去理解文本的内容。因此,课堂就出现了对内容理解的多元化现象,这种多元化,正是个性化阅读在阅读内容理解上的反映,如:《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同学们有各自的理解:①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②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③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多种认识是不同理解的反映,这些反映正好说明了个性化阅读的到位和落实。
4、阅读情感体验不同。阅读情感,是指阅读者对阅读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与意愿的体验的反映。现实教学中,教者的心里最高兴的,是学生的一边倒,而且也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情感体验牵引到自己的一边,若到此步,则认为是自己教学的最大成功。教者用心良苦可以理解,但客观现实却往往违背了教者的意愿。学生对同一篇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不是惟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同学们对杰利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并且都能在文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持赞同意见的,认为杰利走的时候“好像有点不放心”,后来还领来了“我的爸爸”;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心尽管他“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他毕竟没有留下来陪“我”。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有力地显示了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二、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个体活动,而阅读教学则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就应采取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使其提升的有效策略,就个人的认识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一言堂”、“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教师若是仅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就会熄灭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在教学中,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其次,教师要引入“容错”的评价理念,要能适度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已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2、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
我们说一个读者懂了一篇文章,说明读者的信息贮存中具备了与该文章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并且这个相似模块被迅速激活,提供了对该文章各个方面的一致性的解释说明。如果读者大脑里不具备某种相似模块,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进行沟通,文章对于读者来说就是不连贯的,并且是不能理解的。读者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是各不相同的,它受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与读者的生活积累、阅读经验等紧密联系。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相似模块,成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核心。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评生活,丰富生活阅历。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来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之间的矛盾。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个性化阅读中,一旦顺利地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把学生自己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就会产生一种“超原型”阅读,使个人对课文的感悟所得和独特体验深化、系统化,使课文的“符号语言”,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使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付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使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3、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己。则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就是说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若干见解的交流,就能使个性化阅读对话走向全面、深刻、成熟。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确立为学生阅读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称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多采用延时评价策略,在学生的自由交流对话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有效的教学反思12
摘要: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缺乏对有效性提问的方法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偏重于教学提问的形式,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与提升。利用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力,优化提问行为,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既能启迪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又能有效地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利用反思性教学是幼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有效提问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有效提问的定义及目的
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内容,在课堂活动中创设相关的活动情景,提出有计划性的、针对性的、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教学内容;二是能够驱使幼儿积极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参与性,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是教学创新与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思考,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幼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及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可见,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是回忆或者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且还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的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
三、利用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力
反思性教学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为幼儿更好的发展提供条件。
(一)反思提问问题的设计。一是尊重幼儿,营造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思维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老师面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愿意回答、想要回答问题,从而更加喜爱老师,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民主的愉快的活动氛围,既是对幼儿个性人格的尊重,又是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尊重。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发展、学习权利、情智现状,承认幼儿间存在的差异,相信幼儿的`可塑性。尤其要尊重幼儿的不同观点,切勿草率武断地否定幼儿的异论。同时,提问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引起幼儿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二是要具有双向性,鼓励幼儿学会提问。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为了不打破自己已有的思路和教学进程,而敷衍或压制幼儿的提问与质疑。3~6岁的幼儿是步人问题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幼儿的反应,及时提问质疑,以激活情感,引发幼儿思维的不断深人,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如在学习《聪明的小鸡》的过程中,小鸡为了引来农夫赶走狐狸,从而和狐狸比赛谁的嗓门高。这时可以问幼儿:“小鸡的嗓门真的比狐狸大吗?小鸡是真的想和狐狸比谁的嗓门大吗?”然后进一步质疑:“为什么狐狸会相信呢?”教师在向幼儿提问的同时,鼓励他们在阅读时针对某一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提问,或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在互问互答中积极参与活动,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三是反思幼儿回答,及时给予有效回应。好的提问不仅仅在于提出了好的问题,更在于在幼儿回答问题后,能否给予幼儿有效的回应,从而吸引、激发幼儿深人探讨、学习的欲望。良好的回应不仅仅是对孩子回答问题的肯定,更是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幼儿的支持,对未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幼儿的鼓励。有的教师在抛出问题后,虽然能引起了幼儿的思考,激起了幼儿的疑问,但却不能很好地回应幼儿提出的问题,导致幼儿的疑问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反思提问问题的形式。反思提问问题的形式要新颖具有层次性、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提问。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帮助这部分幼儿找到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中等能力的幼儿,应从巩固教学效果方面考虑,设计基础性及综合性的问题提问,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适合能力较强的幼儿。如小班的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比较弱,可以分几个步骤提问: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中班的幼儿则可以慢慢开始从简单的提问引导到概括性的提问,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班的幼儿经验丰富,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直接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问还需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进行提问,探索性的提问可用辩论式,如:“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是不可回收的?为什么?”鼓励幼儿辩论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轮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充式等形式提问问题。可见,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设计形式多样的提问,可以让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反思提问问题的内容。提问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方式,其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思考。封闭性问题提问是我们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无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幼儿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拓展思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事?最后母鸡萝丝成功摆脱狐狸了吗?”改为“母鸡萝丝是怎样摆脱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可见有的教师提问问题的内容缺乏明确性和清晰性,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导致提问过于笼统,让幼儿不知如何回答,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易到难,帮助幼儿进行系统的思考。如在故事教学中,由浅人深的提问,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人的提问和回答,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锻炼幼儿系统地思考和梳理故事内容的能力。同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鼓励、引导、激发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把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幼儿主动思考问题,才能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精彩、更有效。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反思性教学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优化提问行为,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幼关系,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的教学反思13
我们所说的作业一直以来就是写写生字,抄抄句子,读读课文,做做习题······形式比较单一。我们要想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更好的实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就要用心的去布置作业,布置有效的家庭作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既学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的'迁移。
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且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调查,有计划地搜集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生活,去看,去问,去找,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亲身体验经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
如可以根据课文链接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展开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等内容的搜集,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去粗取精。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潜能被激发,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知识,在找,问,写,记,说的过程中,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让他们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合作,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总之,家庭作业布置要想有效,真正起作用,真正起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需要我们用心,要多途径,有层次性的去做好。
有效的教学反思14
小班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因此,数学活动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所以这次的数学活动,我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起来的,对于这群幼儿来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个幼儿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本次活动我执教后,王老师提出整改,由郭伟华老师再次执教。在教案优化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前预设:寻根、把脉——遵循学科的特质。
心理学指出“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操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协调。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游戏正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学做小工人”激发幼儿情趣,在玩中逐步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同时《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本次活动就是在情境中通过包装饼干、穿链子、串糖葫芦,在这样的生活情境轻松学习数学。我认为本次数学活动还是能够遵循数学的学科特质的。
二、课后反思:微格、诊断——实施课堂的有效。
我园一直致力于研究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相关在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方面的有效性不够,需要在后期进行调整与改进。
1、导入的有效性。
数学活动的一般模式是唤醒经验——形成新经验——运用新经验。在活动的一开始进行集体活动:复习5以内的数量,让幼儿说说1-5的数字的含义。在上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导入环节,没有激发幼儿关于数量的.经验,反而是一开始就把孩子问闷了。孩子对于5以内数量的概括意义没有了解,让孩子们来说3可以表示什么,4可以表示什么,太难了。建议在活动中直接开门见山,提出要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来当老板,雇佣你们当工人,好不好?老板今天要聘用三种工人,包装饼干的工人,串手链的工人,串糖葫芦的工人。
2、情境的有效性。
活动创设的情境,“小猴开超市”,但整个后续的活动已经脱离了这个情境,缺乏情境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建议将情境直接设定为“学做小工人”,老师来当老板,孩子们来当小工人,让孩子们直接了解操作要求后尝试自主操作。
3、评价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因差异资源而精彩 ,在数学操作后的评价交流环节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有寻找差异资源的意识,但在差异资源的选择上,我寻找的两个样本分别是:1个错误的和1个正确的,其中1个错误的是会数但取错数量的幼儿。其实,在取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样本:1、不清楚操作要求,随便取物的样本;2、清楚操作要求,但取物时没有数清的;3、正确的,在这样的三类样本中通过差异资源的呈现,让幼儿逐步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同时,教师的评价话语体系要能够追问出幼儿的思维轨迹,今天我在课堂中的提问是“你加工的是什么食品?是几个?”可以改成“这个工人是按要求工作的吗?他串的糖葫芦是可以用这个数字表示吗?”这样可以兼顾到下面在看这个操作的其他大部分幼儿。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要跟上,适当鼓励幼儿。(错的:产品不合格没有关系,再去试一试;正确的:你真是个聪明、能干的小工人!)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复杂综合的工作,新的教育理念也向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通过本次活动,做为青年教师的我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观念和理论水平,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理论和实践结合,设计更好的活动,适应新时期新型教师的需要。
有效的教学反思15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什么呢?重中之重当然是课堂教学。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性,从以往的重形式到重内容。而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实践经常要求教师有效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我经常用四问法引发自己的课后思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
一问: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
这应该是一堂课结束后的首要问题。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的思维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上来,而不是单纯的教材、教参、教学内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有效反思才富有实效。
“我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备课时当然要思考,课后的思考更有特殊意义。如果不进行有效反思,备课时制定的目标大多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现为三种倾向:一是资料型,目标大多依赖于教学参考资料,未作思考,容易直接抄录教参;二是经验型,依赖于自我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能思考得还不深入,甚至有差距;三是套路式,每堂课都有一个知识与基础、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式主义,大而无当。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利用教材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制定具体的、贴切的“这一课”的目标,课堂围绕目标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收获、有发展。
二问: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
这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有效教学实施水平的反思。教师主要可以从学生的状态入手进行反思:
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还是几名尖子生的活动?表现为课堂有没有讨论,是否热烈?
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是否形成了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等等,都可供教师反思。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是学生课堂收获的直接反映,当然更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重要依据。
三问:我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
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感情,达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形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情感态度。通过自我解剖,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发展,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但同时更要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反馈教学效果。计划—实施—反馈—修改—提升—反馈-提升,这是我们必须经常坚持的模式。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有效教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四问: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是对自我的再提升。有时,我们经过三思而选择的教学方法,实施后自我感觉还比较满意,自己认为教学是有效的,对课堂采用的方法会倍加珍惜。但是,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应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更何况,学生群体不同、教学背景各异,都可能制约方法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善于向自己质疑,要挑剔每一个教学细节,要敢于否定自我。善于比较是教学方法再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学会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另外区级的公开课、研讨课,是不同教学方法展示的平台,是不同教学个性展示的平台,是教学思想碰撞的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更新观念,挑战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更成熟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有效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反思03-28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反思04-09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06-08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03-10
有效教学经验工作总结02-28
有效教学工作总结01-12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反思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