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10-18 00:35:40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学生常常错误将人类社会中生产者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混淆。如将自己的.父母错误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2、在连接食物链时,学生经常将箭头方向指向上一营养级。如草←兔←狐等。

  3、在食物链:草、老鼠、鹰中,如鹰的数量大大减少,老鼠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成老鼠数量迅速增加,而不会想到随后又大大减少。

  4、生态系统的组成一定要有生物和环境。如一条鱼、一个鱼群就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5、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有生产者才能成立。如草→兔→狐是一条食物链,但兔→狐就不是一条食物链。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2

  视频回顾种子的萌发过程自然引入课题并板书——直接、省时;

  一首小诗本想让学生理解根的顽强生长,但没有考虑到该课不是语文的阅读理解,所以出现了误解和卡克——应注意生物课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培养的幼根时问了“为什么这样多?”、“哪里长出来的?”两个问题,不太合适,应放在学习完结构和功能后学生才能答出——注意问题的问法和出现时机;

  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时,多数学生没有看到,就让学生做学案的题目了,就是对是否看到了教师也没有确认、落实,更没有对看不到的进一步地指导——注意给学生时间操作和结果的确认;

  讨论根的生长跟谁有关?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太短——注意该讨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需要花费一点时间;

  用课件显示枝条,不如展示实物——给学生直观的真实感受;

  动画演示芽发育成枝条,给学生动态的连续印象——很好;

  让学生摘取去掉叶片的带芽枝条的顶芽进行切开观察并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了切开的芽同时解说,这点很好。不足处:干嘛要去掉叶片呢?带叶不是更好吗?没有让学生认识顶芽和侧芽;实物展示要是进行放大的调节会更好些。

  建议:先出示带叶枝条让学生辨认叶片、茎、芽(顶芽和侧芽),之后在学习芽的结构和发育不是更好吗?

  芽的发育连线,学生已经在学案上完成了,改为实物展示即可,不必再在课件上重复一个标准答案了;

  植物需要营养物质,先说了结论之后在让学生看实验的结果和现象,顺序颠倒了;

  亮点:有显微投影,准备了实物枝条,切开观察了芽。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3

  有关血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都见过血液,也有流血的经验;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血液了解不够,对它还很好奇。与血液相关的疾病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闻,学生不仅要学习血液的常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于因血液引起的种种问题持有正确、健康、科学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挥能力、培养情感,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将课堂交给学生。我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我采取多种教法,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入手,

  通过一些与血液相关疾病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分析,主动与学生交流和探讨所得到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认识科学的内涵。形成对血液各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的共识。使学生思维既有拓展发散的机会,最终又能回落到知识脉络上,达到收放一体。

  我通过设置情境从生活中的经验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通过学生对血液认识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动画播放加入抗凝剂的血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概括血液的各组成成分。在完成血液的组成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后,让学生观看大屏幕,自学教材,归纳老师提出的有关血浆问题,以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出示表格,让学生通过自学、相互讨论后归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学生归纳不完整时及时补充讲解,或者在学生归纳完整后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讲解知识,达到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合作学习的目的。

  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时展示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分析病因,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巩固所学新知,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题和实践能力。学生阅读课后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拓展。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并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堂提问学生人数多,可以吸引更多同学的注意力。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较大,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课堂教学节奏稍快,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欠佳。今后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提高生物学素养。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4

  上完这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堂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本节课活动的组织还欠到位,虽然进行活动的同学在积极参与,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学生在看热闹,没有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作用;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再细致到位一点,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思考,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

  (1)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不到位。在概括“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在那些酶的作用下、在那里分解的”思维混乱。

  (2)学生的识图能力欠缺。例如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学生能从字面上记住“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但指图找出哪些是皱襞,哪些是绒毛状突起,就说不清楚了,教师今后还需多加强指导和训练。

  (3)学生对演示实验兴趣很浓,也乐于动手操作,现象描述也很准确,但只停留在观察的层面,还不会分析,如“胆汁乳化花生油”这一实验,学生分析不够到位。今后教师还应在“导”上下功夫,既不强加结论给学生,又让学生合理得出结论。

  在经历课堂的检验后,我将继续反思、不断进步、充实自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多彩。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5

  1、设计多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三种血管的结构,让学生体会实验的直观性,并渗透对应思想教育。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导入,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血管对人体的重要,同时以巧妙地提问自然地引入到知识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时,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顺利了解了人体的三种血管;通过课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浅入深,利于学生接受。

  2.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师生提问,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有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从谈话交流到启发思考,从自主探究到巩固拓展,从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讨论人在受创伤时的出学情况),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教学的重、难点在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分解,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一点点积累起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思想。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让学生掌

  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本节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然的接受新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6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董玉田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传统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又自己对教学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不断进行反思。 。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型、关注“热点”型、直观形象型、活动快乐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 1

  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 。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 2

  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或果园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 3

  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概括,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习了传染病知识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种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时,总结为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看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整个口诀易记而且实用)。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7

  教后记昨天我们初一生物组开展了“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我上的是最后一堂课。对我而言,我上的这堂课极失败。失败原因在哪?我做了深刻反思。

  一、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

  这节课包含了四个知识点,即“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人工辅助传粉”。按照课改要求上课,我平时是分两个课时完成。我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很不灵活的处理,老老实实将这节课用一个课时完成。结果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展示等环节没有组织好,为了完成任务,我老在"赶”,我讲得多,有关知识也没时间去拓展。

  二、没有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图片资料、模型来代替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花的有关结构,这是这堂课的又一败笔。

  我本来是准备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也到县城各个花店找了找各种各样的花,还到山上采集了一些野菊花,最后,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放弃了。

  三、没有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能力薄弱,这是我学生现阶段的状态,平时表现也差。这与我平时不注重培养与训练有关。

  四、心里素质差。

  我教了19年的书,仅添了岁月,心理素质依然差。不论是哪位老师在我的课堂上,都会造成压力,会紧张,上课思维会乱。我是一个不会表现自己的人。去年锦屏中学来访时,我上了一堂公开课,那段时期也是几天几夜失眠,告诉自己没必要紧张,课还没上,心里却老打鼓,最后凭着不要给三中丢脸的坚定信念,出现了奇迹,上课时心里很平静,发挥正常。我也以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结果昨天依旧。上课前,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觉得讲的内容太多,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些我也会犯。另外,听了罗海东老师的课,觉得自己生物知识不全面。这些使我觉得我的课没准备好,让我丧失上课激情。上课时手忙脚乱,我不知道自己讲了些什么话,思维混乱。一堂课下来,只感觉到对自己学生很内疚。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如此不沉着、冷静,这点让我对自己很不满意。

  本节课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不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是一堂很失败的课。

  经常听学生们(包括现在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说:“老师让我们自主学习,觉得方法好,但老师讲得少了,好多知识不懂。”我想,在积极推进课改时,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吧。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8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会有所混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点。

  本课中通过让学生提前采集鼠妇并观察其生活的环境特点,为探究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课前进行了分组,安排每组准备十只鼠妇、一个盒子(或用矿泉水瓶自制成圆盒)、湿土,将盒子设置成明亮以阴暗的两个对照的环境。探究式的学习激活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

  一、启发、引导学生初步尝试了探究性实验,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按照自己设计的计划和方案实施实验。教师发现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点拨。如:在实验中有个别小组由于没有抓到鼠妇,仅准备了一只鼠妇,也想做实验,我便因势利导: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又如: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每个组观察结果要计算平均值?最后还要取多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我便及时告知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在进一步探究中学生提出:假如在明亮和阴暗的两个环境中,用干湿度不同的土壤,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吗?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知道如何控制变量和理解对照实验的概念。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氛围中动手操作实验,显示出学生主动求知,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在整节课学生都能完全动起来,怀着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本节课老师发挥了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活动的平台。分组活动中,老师巡回指导、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并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消除障碍,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互助探究的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组织,适时恰当的点拨,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

  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保护生物的意识做得不够。学生在实验完毕没有将鼠妇放归自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中尚有欠缺,有待日后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应在教学最后提醒学生把鼠妇放回大自然中,并教育学生懂得关爱我们身边的生物,关爱我们身边的生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二、由于这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学目标虽然顺利完成,但是整节课创新思维还不够突出。而且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说,有个别学生没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可能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想到如何上好实验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如何评价实验课也是不能忽视。按教材要求完成实验很重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师生围绕实验探究主题有关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探究,让实验课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更符合学生好奇、好动表达自己的心理特点。更能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9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0

  本节教学偏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人的活动离不开生物圈,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才会有美好未来。

  本节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不拘泥于教材知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沼气池和高温堆肥现场,参观生态厕所,请工作人员讲解生态厕所的设计与工作原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所限,我们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完成本节内容。在课堂上,为避免枯燥的讲授,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用辩论、课堂讨论等方式促使他们思考,完成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在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时,不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微生物进行处理是有效途径。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有不少感受,应鼓励他们针对当地人粪尿处理的情况,向环保部门提出可行的改进计划,用实际行动为环保做贡献。

  总之,本节内容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发表个人见解,在辩论、讨论中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1

  “人的生殖”一直以来都是生物教学中教授较为困难的一节,对学生来说,好奇心强,课堂氛围难以把握;对教师来说,许多教师对该部分的内容觉得羞于启齿,常选择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而且往往使得学生只了解生理知识,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来说非常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把目标定位两条主线,将生理课扩充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将落脚点置于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人类生殖的每个环节,都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产生的不易,父母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要学生在知道人类生殖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生命,体会要感恩父母,培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

  1、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灌输。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

  2、本节课通过数据资料和实验展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究体验来获取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辅助教学,既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3、通过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让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体验了知识的价值。

  本节课以探索导学法为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依据各知识点的联系网络,在教师的层层设疑、学生思索答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法的指导。教学中运用分段反馈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块的掌握情况,依次来调整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平时学生不够关注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如何发挥好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的课程理念,达到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的'导人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次,本节课课前准备十分充分,有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结果并描述实验现象,有教师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等,在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得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保持探究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利用课件解决教学难点“气孔开闭的原理”,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提供数据等方式为学生探究做好资源和材料的准备。课后让学生通过“DIY”进一步探究气孔的分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整个的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3

  1.本节课有2条主线,明线是帮助小A找出身体的问题;暗线是渗透学习事实性知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学习事实性知识的一般过程,即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最终对实际过程形成完整认识,并以概念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2.本节课在设计时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3.本节课的设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降低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将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验证出来的,也更加容易记忆。

  4.本节课知识量较大,学生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点。在时间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则可能很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5.学生的小组学习讨论中,需要确保学习的高效性,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的有序性,避免过多意外因素。例如我们有一组同学在讨论肾脏内部结构第4问时,“分别”的含义理解不清;在数据分析时,过于依赖课本的结果,而忽略了对数据自身的分析,这样都使得讨论缺乏有效性。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4

  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初一(5、6、7、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上学期过后我有下面一些思考:

  一、初一生物的教育对象

  是面向初一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一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我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

  1、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改变原有的教学中的教师过多地参与教学的状况,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来完成。

  2、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中、生生互议中、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注他人。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在主动的求知中有所收获。

  3、课堂上给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给学生以时间进行自学、讨论、交流,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5、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很适合学生集中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知识在书本中的交待也较清晰,适合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

  6、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学习,本应该是一个用实验来介入的知识,可是由于自身的的'能力有限以及一些较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等,将其改变成了对知识的应用,这有其不到之处,如果能通过这个实验来介入血管内容的学习也许学习效果会好,但是我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致肯定会很高。

  7、生生互议的环节安排的时间我感觉有些短,如果学生要是真正地交流的话,这短暂的2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但基于以往学生合作学习的教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虽不太可能,但却可以让学生有时间的紧迫感,能抓紧时间来交流,不到之处将在自学检测中得到补充,这样一来,弥补了交流的不充分,还节省了一点时间。

  8、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让这生生交流变得有实效,而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解决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2-15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6-16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7-22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03-13

【精选】生物教学反思07-10

生物教学反思03-22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8-15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2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