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大班教学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9-13 21:15:44
  • 相关推荐
大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飞翔的塑料袋》

  《纲要》指出:“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会随风而飞。《飞翔的塑料袋》就是结合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我想飞》而组织的.一个健康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探索塑料袋的不同玩法,尝试抛高和投远的动作,体验玩塑料袋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会飞吗?

  点评分析:这是活动导入部分,为的是激发幼儿对“飞”的兴趣,引出后面的课题。

  二、出示塑料袋,探索各种各种不同的玩法。

  1、 塑料袋可以怎么玩?

  2、 幼儿自由玩塑料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 集中讲述玩法。

  点评分析:在自由探索部分,孩子们的玩法比较单一,抛高和投掷的动作经引导才想到。

  三、尝试抛高

  1、 讨论:怎样抛的高。幼儿自由尝试。

  2、 请一个幼儿与老师比赛抛高,引导幼儿发现折叠打结后抛的高

  3、 幼儿尝试练习。

  点评分析:因为下雨在室内上的缘故,抛高受到环境限制,孩子们稍稍用力,塑料袋就碰到了天花板。尽管如此,孩子们仍旧玩的很开心。

  四、尝试投远。

  1、 塑料袋除了可以往上抛,还可以怎么玩?

  2、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请个别幼儿示范投掷动作。

  3、 集中讨论,为什么他投的远呢?

  4、 幼儿模仿练习,再进行投远比赛。

  分析:这个环节是在抛高的基础上练习投掷。先自由探索尝试,再找出如何投远的技巧,再练习,最后进行比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的竞赛环节让活动达到了高潮。

  五、放松整理,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由于下雨,这个健康活动由户外改成了室内。场地虽有所限制,但孩子们的兴趣却丝毫不减。虽然在竞赛环节有点欠缺(孩子们一度有点小兴奋,没听清楚游戏规则,或许也是我交代的不够清楚,而导致第一次竞赛有点混乱。)但从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可以看出,这次活动的目标已达到。。“老师,今天玩的真开心!”这是课后孩子们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大班教学反思2

  小朋友你们瞧,谁来我们班里了啊?可是这只小白兔好瘦好瘦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朋友自由发言)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白兔胖起来,爱吃东西吗?有一天小白兔又不肯吃东西了,这可急坏了它的爸爸妈妈了,他们会有有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星期一我给孩子们上了语言课《露水蘑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参与活动,但个别孩子开始对露水蘑菇理解不够,觉得兔子吃蘑菇很香是因为有露水,未能想到是因为劳动后有了饥饿才吃的。我觉得让孩子认识到小兔劳动了之后,肚子会饿,就想吃东西,略微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中间转了一个弯。很多孩子很难明白露水蘑菇和蘑菇是同一样蔬菜,他们觉得小兔最后吃露水蘑菇是因为蘑菇上粘上了露水,露水有点甜甜的,不会想到小兔是因为劳动之后有了饥饿感才去吃的。我在以前也看了一位老师对这个语言活动的反思,她也认为故事中转了个弯,让孩子理解小兔最后喜欢吃露水蘑菇是很难的。所以为了降低活动难度,便于孩子理解,我在请孩子们听第二遍之前,刻意强调了一下让孩子们带着两个问题(1、小兔帮兔爸爸做了什么事情?2、做好后,他感到怎么样?)去思考小兔后来为什么要吃露水蘑菇了。但是从整个的效果来看,个别孩子还是把粘上了露水作为一个主因来看待。

  通过这个语言活动,让我在教学方面事先还要做足很多功夫,做到灵活应对孩子对问题的.回应,今后还需要多多努力。在活动中,感到自身的语言不够精锐,对个别孩子的回答未做到灵活应对。

  《露水蘑菇》是一次社会活动,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爱吃的转变过程,并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活动中,幼儿是理解了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爱吃蔬菜的过程,幼儿认为小兔是喜欢吃才要吃蔬菜的,这跟我 预定的目标有点偏差。事后我 仔细梳理了一下活动过程,觉得我 在实施活动时的条理不怎么清楚,故事后我的提问也不十分详细,因此导致了幼儿思维的偏向。以后碰到类似的活动,我 们一定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活动步骤,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考虑得周详些,避免类似情形的发生。

大班教学反思3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明白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透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透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明白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思考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潜力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教学反思4

  暑期安排了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可是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日交流讨论时,有教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可是如今呈此刻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教师主导一切,教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我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我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教师充当绿叶的主角,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团体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我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教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简便,给他们支配自我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我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我的行为,构成必须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简便些。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团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教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团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教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本事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教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团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当尽早改革。教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我支配自我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景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我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日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趣味创造了条件,并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教师带来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让他们更自由,更欢乐的学习!

大班教学反思5

  折纸是一项记忆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示范时,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并且记住每一个环节,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在幼儿园,幼儿必须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完成各种任务,对集体承担一定义务,这些都要求幼儿形成和发展有意注意,注意服从于任务的要求。

  今天下午我教孩子们折纸电话,我在示范的时候,朱凯翔一直在小声嘀咕,东张西望,等我示范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的时候,他傻眼了,他眼巴巴的看着我,我指了指黑板上的图示,然后去辅导其他孩子了,当我又转到他跟前的时候,他小声说:"老师,我不会折。"看到其他的孩子们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折叠,有的不时的看着图示步骤很认真地折叠。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总会有某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教的东西,他们无法学会。

  作为老师应教会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由于有意注意是自觉进行的,保持有意注意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因此有意注意要有一定的方法。如: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注意,或用各种动作来保证。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幼儿的有意注意,由于发展水平不足,需要依靠活动进行。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更好的维持有意注

大班教学反思6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

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

  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大班教学反思7

  案例背景:

  近期我园大班正在做《有趣的昆虫》这一主题,在孩子们眼中,蚂蚁是有趣的、神秘的、可爱的、可以逗着玩的。蚂蚁活动经常能吸引幼儿的围观,引发许多的话题。日常活动中,我们带孩子们寻找和捕捉蚂蚁,有的孩子用饼干、苹果核、小糖果去引蚂蚁,有的用小草、小棍去逗弄蚂蚁,他们神情专注投入,极其认真。由此我们认为,开展对蚂蚁的探索性活动能满足孩子们观察、探索的需要,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对蚂蚁的认知,能引导幼儿对蚂蚁的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并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迁移到幼儿的自身,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案例描述:

  以猜迷的形式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有趣的昆虫世界里,有一群可爱的小东西,它们是谁呢?

  2.你们在哪里看见过蚂蚁?你见过的蚂蚁长什么样子呢?

  通过观察与讨论,使幼儿明白蚂蚁由头、胸、腹三部分和6只脚以及一对触角组成的,这也是昆虫的基本特征。

  分析:大班的孩子具有好强好胜的.心理,为了能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因此引题设计的很有针对性,只让幼儿在昆虫世界里找答案,通过他们自己努力猜测出正确的答案,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们一起参观蚂蚁的家吧!蚂蚁的家,就像一个迷宫,里面有许多的房间1.哪里适合给蚁后住?为什么适合蚁后住呢?2.工蚁搬回来的食物应该储存在哪里呢?3.工蚁应该住在哪儿呢?4.兵蚁应该守护在哪里?为什么?

  分析:为了培养幼儿有秩序、有条理、有逻辑高思维能力,()使得他们能学以致用,在幼儿已经清楚地明白各蚂蚁的职责和作用后,再请他们给蚂蚁分配房间,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的原因。

  案例反思:

  最后游戏部分。我觉得这个部分我处理的不太恰当。如果在分配角色前,给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蚂蚁王国里的谁?为什么?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这样在游戏时幼儿能够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职责。

大班教学反思8

  主题是结合季节展开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由于本周高温天气较多,所以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烦燥,但参加活动的热情也如温度一般直线上升,幼儿掌握情况较好。

  亮点:

  一、在活动中:

  太阳伞、扇子、拖鞋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物品,进行展示、设计。孩子们的主动性被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他们有许多表达的机会,而且也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孩子们的自信心很足。

  原因:

  1、 孩子有较丰富的直接感受,因此他们就会表达。

  2、 收集的物品是常用的生活用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和接触到的。

  3、 孩子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来设计和制作,他们就有了感受。

  4、 教材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较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制作活动,在认识西瓜的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意识高,讨论、设想积极。

  在品尝了西瓜以后,我们还充分利用了西瓜皮。老师把西瓜皮先去皮,再切成小块,放入盐、味精、麻油等调味品进行搅拌,出来的味道是意外的好,不少幼儿是第一次吃到这个,十分开心。

  原因:

  1、 这种活动幼儿平时参加机会少,偶尔动手制作感觉很好。

  2、 教师给于了孩子各种尝试的'空间,真正让他们做活动的主人,并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这次活动开展的时机真好是夏季,与生活贴近,教学内容又能让幼儿真实的感觉和体验得到。

大班教学反思9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为让幼儿懂得。为使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儿的内心深处,植入幼儿心田,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引导幼儿体会父母、老师、同伴及周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知恩、惜恩、感恩、报恩之心。

  通过此活动,我意识到预设总是美好的,想像总是无可挑剔的,但能经得起检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动。尽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设计教案、准备教具,但实施下来却发现与预设相比,在效果上还是有所差别。为完善此活动,现进行如下反思:

  在教学中,整个活动教态很好,亲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环扣一环,特别是活动导入部分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观看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震撼幼儿的心灵,能切入主题引发幼儿迁移自身的家庭环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整个活动中,时间过长,活动内容过多,涵盖的面太广,所谓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蜻蜓点水,没有将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挖深挖透,使活动紧凑,达到教育目标,深入幼儿心田。因此,此教学内容可拆分为两个活动进行,活动一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幼儿感恩父母之情,乐意用实际行动帮父母为主体,进行展开。活动可修改为第一环节让幼儿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导入主题,使幼儿了解妈妈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无私,给幼儿以心灵上的震憾。第二环节出示妈妈照顾自己的多媒体图片,并请相应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讲述照顾的辛劳。激发幼儿迁移经验,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妈妈辛劳的照顾自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第三环节让幼儿观看《牛犊救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牛为救母亲可以连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顺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四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出发,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此活动就能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流于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儿心房。在延伸的第二个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在他们周围除了父母在生活中会关心照顾自己,还有许多人都在帮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边的老师、同伴等等,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一次对弟子规精髓更加透彻的过程,只有在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中掌握弟子规教学的精华所在,使弟子规教学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大班教学反思10

  最近读了付小平博士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我觉得作为家长也作为幼儿园老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说实话,带这个班接近两年了,每次下班回到家就感觉到很累,想躺会,不想跟儿子说话。总感觉我把话都留在班里了,我的精力都用尽了。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想到的竟然都是孩子们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暖心的话“老师,你没事吧?”,就连他们淘气时的样子也没那么让人生气了。真是,累并幸福着。

  工作15年来,感觉这批孩子是我遇到的最淘的一批:有不喝水不尿尿的,有早上进班就开始跑圈的,有抬手就打人的,有让老师走开不理他的,还有生气就打老师打小朋友的'……总之,我们每天都是民事调解员,调解完孩子还得调解家长。能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我最经常想的。我把他们每一个都当作我的孩子,把每一个家长都当作朋友。但是,众口难调。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脚步,我也在一天天努力着,收获着,感悟着,成长着……

  读完付小平博士的《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我经常会想“假如这是我的孩子会怎样?”于是对班里的孩子们更多了一份关注、一份疼爱,总想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儿童都应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面对他们的各种调皮淘气,我只有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心态,用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真诚的接纳和宽容每一个孩子。其实,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孩子也会给老师本身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教师之所以不同于母亲,是因为她不但要具备呵护孩子成长的那份母爱,更要肩负起教育和引导幼儿发展的那份责任。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多倾注些耐心,多一些赏识,多等他们一分钟,相信他们会慢慢跟上我们的节奏。

  工作中尊重个性差异,爱与管教相伴才是真爱。

  有的孩子反应敏捷而准确,有的孩子却慢得出奇;有的孩子头脑异常清晰,清晰得就像是夏天的雨后;有的孩子文静得就像一泓清水;有的却怎么也安静不下来,在我严厉的目光下静下那么几分钟都那么艰难,而且看上去手足无措浑身不自在。但是,只要家长把孩子交到我的手里,我都会一视同仁,甚至在调皮的孩子身上我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去耐心的教育他们,我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得起家长对我的信任。

  常规教育天天抓,自由与规则并行才是有真自由。

  每天的点名时间是我们的谈心时间。我会从早上入门问好开始,到区角游戏的规则到喝水如厕到午餐午睡到教育活动到下午来接,引导孩子们讨论每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及时肯定赞扬幼儿。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美。某一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会由此大增。幼儿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每天午餐前或下午点心后我们会进行总结,对于表现好的会及时肯定赞扬,当然还有小奖品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最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家园配合。

  我利用接送孩子时间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了解家长在家应该怎么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引导。当然,首先老师的态度要热情诚恳,让家长一看就愿意与我们交谈。只有我们付出了热情,真心真诚对待家长,家长才会跟我们交心。另外真诚的希望家长们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总之,每天早上,看到那一张张笑脸,听到那一句句“老师,看我的新衣服”“我买新鞋了”“老师,你昨天怎么没来”,我感觉累也值了,累也很幸福。我会一直努力,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努力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大班教学反思11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从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同时我感到电脑带来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图片。在观看南北方景色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看了好几遍,让幼儿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异。

  我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方式,和大家观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因为在诗歌中有一句是:啊,祖国妈妈,您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诗句。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从而激发孩子去探索世界上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名字,积极性很高。

  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儿歌的内容教师的解释不够到位,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

大班教学反思12

  俊俊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俊俊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照顾其生活起居的同时,对俊俊学习知识的教育从没间断过,所以俊俊从小就认识许多字,也会说一些古诗文。

  可能由于奶奶对其比较严格的缘故,俊俊一直就很胆小,奶奶总觉得他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每到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心里都明白,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点他的名字,他怯怯地站在那儿就是不肯开口。可是当他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又能开心地又说又笑,由此看来俊俊其实并不太内向。有时在一些轻松自由的活动中我也有意地经常提问他,以为多提问多鼓励他就会回答的,但结果还是不起什么作用。

  遇到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幼儿,我想首先要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对他格外地多一份关心、多一份体贴,渐渐地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的孩子也就愿意和老师交流了。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在操作中可以这样对他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果做得不错可以说:“你真棒,回答得真好!”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俊俊已经喜欢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活动中也能回答问题了,讲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他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大班教学反思13

  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本次的数学活动内容为认识了时钟上的整点与半点,知道了整点与半点时分针与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中,在设制目标时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整点与半点,并能准备地说出时间,我把活动的难点定为了让孩子知道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引题的时候引用了游戏“起床了,上学了”,让孩子在我出示的图片中说一说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几点钟,接下来我引出了时钟,让幼儿认一认时钟的结构,并且找一找钟面上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错误之处请幼儿帮助改正,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使幼儿又一次巩固认识了整点与半点,而且在游戏上学习幼儿的`兴趣也很浓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要来引出今天活动的难点,让孩子掌握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所以在活动中,我出示了一个时钟,让幼儿通过实物来掌握所学的知识。首先我先让幼儿了解了在钟面上时针是哪一根,分针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钟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从而引出后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得出结论,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时。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个别幼儿对于整点半点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学习过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之后,再来说一说整点半点,让孩子了解在半点时,分针走到数字6时,时针也是在走动的。也为下面幼儿的操作部分打下基础。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学习shizhong的兴趣浓厚。但是我觉得在活动结束之后也可以加上一个游戏活动来呼应前面部分,那么结束时用游戏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巩固本次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报出的时间亲自动手拨动,也能更好的认识时间。

大班教学反思14

  我认为:教育孩子有礼貌、尊敬长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平时经常听到有家长说:孩子怎么在幼儿园很乖,很听话,到家就一点也没礼貌、不听话。其实家长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我们家希希在这方面就比较好,每次到乡下爷爷奶奶家,都记得要给爷爷奶奶买东西,还没进爷爷奶奶家门就听到她的叫声,见到老人更是爷爷长、奶奶短说个不停。有一次,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水果,每人都有份,我们让孩子从家庭成员中最年长的太太开始分,最后轮到她自己,如果遇到水果有大有小,我就跟她说:大的留给老人吃,小的'留给你自个儿,就这样在有意无意之中孩子形成了习惯。在客厅分零食,我即使在小房间她也不会忘记,每次她都会顾及全家所有成员。我的孩子也许在其他方面不怎么优秀,但是在尊敬长辈方面让我感到满意。

  我想孩子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跟我们家长平时孝敬老人的行为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平时我们不管工作有多忙,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带着孩子去看望几位老人,每次去时也会买一些东西给老人吃,有时还把她们爱吃的东西亲自送到她们的嘴边,渐渐地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慢慢成了习惯。

大班教学反思15

  活动片段:这是某教师组织的一次大班户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为“花样玩球”,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花样玩球”的材料有跳跳板、绳子、呼拉圈、高尔夫球棍等,该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后,幼儿便开始自由分组并积极地进行探索。在幼儿自由探索过程中,该教师始终饶有兴趣地参与了幼儿一组又一组的活动,即直接参与一组幼儿活动后,又马上走向并参与了另一组幼儿的活动……可以这样说,该教师始终是以伙伴的角色直接介入了幼儿的整个探索活动。

  分析: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效地落实“新纲要”所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要求的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正确参与幼儿的活动。那么,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具体行为表现是什么呢?幼儿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情景中有幼儿也有教师,教师没有在幼儿这一活动情景中,也就意味着教师没有参与幼儿的活动;而教师在这一情景中的一系列有目的的行为,比如现场观察、或作为幼儿伙伴角色的直接介入等等,都是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行为表现。很多教师误将参与幼儿的活动理解为直接介入,于是在幼儿操作活动一开始,教师往往也会在幼儿兴趣盎然的气氛下,作为幼儿伙伴角色直接介入其中。如上例所描述的,在幼儿自由分组活动中,就直接参与了其中一组幼儿的活动。这种参与方式的最大不足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整个活动情景中的某一点上,对整个活动情景无法多作整体的把握。而无法对整个活动作全面的观察,首先就无法判断哪一小组或哪位幼儿是最需要指导或帮助的,诚如是,则教师所作的指导与帮助就犹如“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当然,如果教师是基于现场观察,决定直接介入某一小组,那么,也应把握介入的时机和介入的时间(即应适时退出,不能“身陷其中”)。其次是对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的事故无法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去自由探索不同器械玩法,就要求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站位,注意对整个情景的整体把握。我们主张,当前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方式,应以现场观察为主。这,一是有助于教师养成观察幼儿的习惯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二是有了观察,教师有效的指导就有了保证,这可以提高了教师有效指导的能力;三是有助于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落实,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大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教学反思06-12

大班手工教学反思05-31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09-28

大班优秀教学反思03-17

大班健康教学反思06-28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05-29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06-24

幼儿大班教学反思07-27

大班柳树姑娘教学反思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