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11-07 16:28:26
  • 相关推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1、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基于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也学过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方法,所以本课主要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先自行解题,在对错题的分析中通过在长方形纸中图一图、折一折,发现我们是把1/2看作1/4,了解了通分的目的,即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这样同学救灾自己的探索中学到了方法。

  2、练习有层次性

  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掌握,但要正确计算并不容易,因此教学中设计了“小诊所”,在对错题的订正中巩固方法。另外,征对不同的情况,安排了课作全对的'同学解决“动脑筋”的题目,提升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课作有误的同学则练习“练一练”的题目,进一步巩固方法。

  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中还显得讲得多,应充分让学生来交流,总结方法。练习的题目比较少。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者按“激疑—操作—讨论—应用”的线索,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激疑,激趣。

  本节课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正迁移规律,巧妙地以旧知引出新知。熟悉而新颖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求知兴趣。

  二、操作、讨论,引导、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1)多提供说的机会

  让学生把思维说出来,注重学生思维的表露,激活主体自身已有的知识,鼓励学生讨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2)多提供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3)在“活动”中精心设计提问,相机引导

  在学生操作、讨论过程中,老师的提问引导,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会学。

  三、形成能力,应用知识

  采用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正视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创新的意识。

  ,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评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简单的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荷兰数学家弗顿登塔尔甚至说:“教育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学习者应自主积极地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经过再创造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获得蕴育在其中的数学活动体验,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变教材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的最大作用是为师生指明教与学的大方向,学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教师不应该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依据课标的新理念,在全面驾驭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和创造。

  一般传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都是按照基础训练: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②把两个分数通分;新课教学:出示例1,让学生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总结计算方法,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例2,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课堂训练;课堂小结。这样的组织教学,虽然也使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上的,是浅薄苍白的,不具有生命活力。这节课中,教师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计算小明同学走哪条路线到学校比较省时,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这样不是教师要学生学什么知识,而是学生积极地去寻求解题方法的结果,逐步科学、完善。实践证明,教师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吸引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反思空间

  交流反思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交流的空间。要解决一个问题,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课中,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些不同的方法在思维层次上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对学生本人来说,是最好的。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方法也是有效的,并没有做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的简单、片面的评价,而是在学生激烈争论中相互评价,自我反思,孰优孰劣自然很快分晓。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乐于探索,敢于探索,在探索中实现求异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观整个教学案例,正是教师创造性地重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反思的空间,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在信息传递中交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交互启发,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人人用同样的方法,人人获得同样的结果”的弊端,体现了现代“大众数学”的教学理念,从而在不断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使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能得到充分的协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本课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经验,并深刻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接着,根据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猜一猜”,自然会联想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而且在思维上留给学生探究的线索。同时,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现实存在而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在备课时,我充分意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上一节课有很多相似之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多余,缺乏对总体目标的把握。虽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确定,但是我却没有去考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最终能为总目标解决什么。例如:在复习导入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对一个个的出示分数回答该分数的分数单位,然后对两组分数进行通分。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显然是没有好好的分析,因为本课的重点在通分,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很早就学的知识已经没必要在复习了。

  还有在讲解1/2+1/3的算理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两个分数相加的“算理”演示课件,但在课件中没有讲透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添加这样一环节,应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也就是当出现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两个图形时,把它们重叠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形,并提问学生现在这个图形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了。学生自然是无法对这个既有二分之一又有三分之一的图形用分数来表示的。这样反过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了,从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在计算这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了。

  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设计演绎出精彩

  1、抢答游戏,顺势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的广阔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习。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抢答赛,把比赛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在遇到的新问题悬念中顺势导入新课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教学中。

  2、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困惑与成功,都让孩子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该课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小组的一份份设计方案成了本节课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猜想验证的过程,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那种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的数学探究思想,还有他们那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情景,无不吸引着我,让我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喝彩!这种精神不正是新课改所需要的吗?

  3、正确定位、尊重学生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的职业不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我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要组织好这节课,要把学生引导到数学的领域中进行探究,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探讨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欲望,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升华、人格的提升。

  本节课,我多次在总结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句句“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正让我感动”等话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信而快乐。同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研究问题时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发现了,我都给予及时地评价,并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一切都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对教师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是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催人奋进、激情澎湃的话语的。

  4、补充材料、拓展视野

  数学的知识是枯燥的`,但数学思维的逻辑与严禁又让人佩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应只建立在知识的学习上,还可以补充丰富的数学资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中国的灿烂文化,拓展数学视野,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结合本节课内容搜集了一点小知识进行补充,随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压抑气氛让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计算教学是最为枯燥的,除了计算就是练习计算,为了计算而计算。我既使绞尽脑汁,设计抢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师激励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整节课我都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觉得有些失败,自己也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总觉得有些压抑。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开端的情景没创设好

  我非常注重开场白的情景创设,但这次的开场白只是和学生交流了观察与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较低沉。还没来得及进行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大家就上课了,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再加上抢答赛中的紧张与知识的遗忘则更加重的沉闷的气氛。如果我把枪大赛的气氛在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好。

  2、亮点卡没利用好

  亮点卡很吸引学生,从课后学生的争先恐后想得到它就可以证明。但我却没能发挥出它的激励性,只用了一两次,如果在课堂地进行中也设计一些奖励,可能会调动的更好一些。

  3、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计算教学的枯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我虽然尽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设计还缺少趣味性等东西,我想在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尝试,争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总之,这节课我为学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动、而自豪,又为课堂的压抑气氛而苦恼,我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见,并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能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指导今后的教学生涯。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6

  教者在备课时,充分意识到 “吃透两头”,才能让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根据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在计算上几乎完全与前一知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似,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已经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了,而是在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一)联系学生,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呈现形式: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者重组教材内容、改变它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如:由学生说出一些分数后,让学生自己选题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在练习中即可以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碰到问题时,在合作交流、互相讨论、相互提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新知的探索,这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二)素材来源于学生,体现一个“亲”字:

  学习材料提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教材提供,也可以有教师提供,还可以由学生来提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自己提供的材料尤其是自己的创造的材料总是最亲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初步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材料都来源于学生自己,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唤起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在回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提高,激发起再创造的欲望。第一是导入阶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你认为印象比较深刻的分数,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可操作的材料。第二是展开阶段:分二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自由选择刚才列举出来的分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通过教师选取典型的练习进行反馈,来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个层次也是在自由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反馈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以及计算方法;三是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互相出题,同桌互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本节课中,本着所用到的学习材料完全“来源于学生,取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充分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真成曾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节课教师首先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试图开放师生关系。以开放性的内容作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己说出一些分数,然后在这些分数上找自己会做的分数加、减法,在互相交流、争论、合作的基础上探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突破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的算理;在知识的巩固上采用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等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开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以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发展,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1/2 +1/8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1/2+1/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或者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学生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由折纸涂色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 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 在讲解1/2+1/8的算理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还没有讲透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添加这样一环节,就是出现二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两个图形时,把它们重叠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形,并提问学生现在这个图形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学生自然是无法对这个既有二分之一又有八分之一的图形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反过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从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再计算这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了。

  4、 在学生自主探究1/2 +1/8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利用正方形纸,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看看1/2 +1/8=?但是就没有下文了,其实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础上交流折纸的方法,并让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观察发现,通过操作,原来的1/2变成了4/8,它的分数单位变成了1/8,4个1/18加1个1/8就是5/8。

  5、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且会进行通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我对本课的教材安排进行了改变。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通分、求最小公倍数的有关知识,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

  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2/5 +3/8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2/5+3/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或者借助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再或者把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两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或者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其具有本质的相同点,即它们都是先通分再计算,只不过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只适合能除尽的分数,又以此题让学生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在学生自主探究2/5 +3/8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利用正方形纸,通过涂一涂、折一折,看看2/5 +3/8=?但是就没有下文了,其实我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础上交流折纸的方法,并让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观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了,它们才能直接向加减。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

  案例:

  一、猜测验证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1/4)

  师:在没研究之前,请大家猜一猜1/2+1/4的得数可能是多少?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得数是1/6、2/6=1/3、3/4,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的过程。)

  师:大家的想法听起来都有一些道理,那到底谁猜的对呢?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验证一下吗?

  (学生分头行动进行验证)

  师:你猜的得数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汇报:①、分数化成小数再相加。

  ②、折纸涂色法。

  ③、先通分再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

  师:大家非常爱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到1/2+1/4=3/4。

  二、提练方法

  师:根据刚才验证的经验我们再来做一题:2/3+2/9=

  学生练习后进行汇报交流,发现大家都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追问:有没有同学用化成小数的方法来做的?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

  指出:看来不是每道异分母分数加法题都可以化成小数来计算的,但都可以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根据以上两题的计算过程,你知道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交流并进行小结)

  三、方法迁移

  师:这道2/3+2/9=8/9加法算式究竟算的对不对,我们应对其进行验算。你准备怎样来进行验算呢?(用和减一个加数看它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指出:其实分数加法的验算方法和整数一样。

  (放手让学生自己验算,再汇报)

  ①、8/9-2/9=

  这道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还可以怎么验算?

  ②、8/9-2/3=

  这道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减法时也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

  小结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反思:

  一、猜测中引发探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由于个体理解的多样性,有的学生用分母相加,分子相加;有的学生用分母相加,分子不变;还有的学生把这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在猜测中出现了1/6、2/6=1/3、3/4的结果。丰富的答案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自主验证中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把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中。

  二、探究中学会转化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测,产生了多种答案。“那到底谁猜的`对呢?你能利用手中的去材料验证一下吗?”果断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的学生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找到了答案;有的学生把分数化成了小数找到了答案;还有的学生利用通分找到了答案。学生有效地把新知进行了转化,从不同途径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在运用中建构知识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让学生利用验证中的经验自主练习2/3+2/9,在交流中发现学生都选用了通分的方法。这时追问:“有没有同学用化成小数的方法来做的?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不是每道异分母分数加法题都可以化成小数来计算的,但都可以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有利于学生提炼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般方法。

  四、在验算中学会迁移

  本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让学生养成自学验算的习惯。2/3+2/9=8/9计算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验算,自然地引出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这时有利于学生利用新知进行迁移,从而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完善。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上一节课有很多相似之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新课开始创设“按要求种地”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动手操作去涂色表示1/2和1/4,既复习旧知,又为后面的新知教学铺路。

  2、操作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学中,教者能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动手操作,明白了1/2加1/4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明悟算理,掌握算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渗透了转化思想。

  4、把分数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实际意义,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

  改进之处:

  教学语言虽注意了启发性,但还不够明快,简洁。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或叙述不到位而想代替说,或者重复学生发言,影响了教学节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在此之后即将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在复习导入环节,口算题出的较少,有多数同学没有实际参与口算计算,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先溜号。异分母分数比大小应该由学生口述过程,而不是老师代劳。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加入求最小公倍数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学习时也遇到过困难,而且也是这节课的关键。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复习一下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求法,或许在实际计算时会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在学生探究环节,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多数善于表达或能够表达清楚的同学,以便于促使他们能够总结出方法。其次,我也注意到了程度偏后的同学,在他们身边巡视并听取结果。这样下来,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学困生身上,对于个别学困生,我给他们安排了优等生老师,就是为了能够带动他们。所以,我忽视了个别同学。

  3、当堂训练环节,我采用的是学生板演措施。在此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学困生身上,找了多个学困生进行板演,其中也有中等生。可实际效果却不好,中等生能够做上来,但形式不规范。学困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优等生百般无聊,无所事事。时间就这样浪费了,结果导致,优等生没吃饱,学困生没进步。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分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习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习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习题的练习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并且学习了通分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后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异分母分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而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本课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经验,并深刻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

  根据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猜一猜”,自然会联想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而且在思维上留给学生探究的线索。

  同时,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现实存在而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有计划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设计复习铺垫时,我设计了一组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题,带领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从学生的反馈中已能感觉到学生约分化简的意识不强,因为之前学生学习同分母加减法时计算结果是不要求约分的,本学期学了约分后,要求学生将计算结果化到最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习惯。另外我还设计了通分的练习,学生的完成效果不错。课后反思,觉得可以把第一组练习题去掉,因为例题中会有类似的复习,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后面。

  探究新知,我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开教学,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选择加法的例题时,我没有选用教材上的例题,而是与图形紧密结合出现了4道加法,引导学生将这4道加法分成两类,一类是同分母加法,一类是异分母加法。在学生列加法算式时,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把一个圆的二分之一和一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加起来,这是课堂生成的东西,我没有急于表态,把解释权留给学生,事实证明别的同学解释的很好。到验算时,出现了问题,本以为验算对同学来说不成问题,因为它和整数加法的验算方法是相同的,可我却发现学生无法将整数加法的验算迁移到分数加法中来,出现了困难。反思一下,这个环节可以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学完了以后再来处理。对于学生的困难要细致处理,带着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板书。

  在练习巩固与应用的环节中,我觉得自己高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班上学生整体的计算能力不强。

  总体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课的教学还是要扎实,注重板书的示范性和细节的处理。我有时在进行计算课时,往往注重怎样把算理讲透,而计算只要把方法讲清楚,学生照着算就行了,所以这节课的计算过程做成幻灯片展现出来,看来这还不够,毕竟是小学生,在计算上还是要教师亲自板书示范,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计算,注意书写格式。再让学生反馈练习,进行板演,及时发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讲解。总而言之,要教得扎实一些,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还是要收。

  2、继续增强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当学生验算出现困难时,我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尽管我提醒了学生验算方法,但觉得处理得还不到位。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3-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4-0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15篇05-26

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优秀10-2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01-0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10篇01-0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11篇01-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11篇)01-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通用15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