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10-26 11:21:51
  • 相关推荐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莲叶青青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文本上,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但当有人需要荷叶治病时,祖母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荷叶,感受祖母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篇课文篇幅有点长,所以采取了分段形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能够掌握重点,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有同学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字词也存在着理解上的歧异,这说明在上课前的'预习工作没有做好,并且不懂得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感知字意、词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不仅要通读课文,还应体会其蕴涵的意思,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时,学生能积极谈自己的感受,都能深刻体会到: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2

  《莲叶青青》这篇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来说,的确是一篇极好的范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进行探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读中探写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采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祖母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让阅读为写作搭桥做船。

  2、前后对照,理解感悟中学习对比写法的妙处。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祖母种荷花和剪荷叶的前后对比,家人思想与祖母思想的对比,荷花长势与孩子病情的对比,对比中使祖母的形象更高大,品质更突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前后文、上下句对照着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母的善良和与众不同,进一步体会到对比手法的妙处所在。

  3、总结中提炼写法。学生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课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课的写法,为写作架起桥找好船。

  二、练中学写

  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看过的、感受过的、听过的关于爱的故事写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方法。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文本上,教学时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但当有人需要荷叶治病时,祖母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荷叶,感受祖母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根据我们学校导学稿的模式,教学“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环节时,我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将难解决的问题一步步分解。

  我先让学生找首尾呼应的句子,并告诉他们首尾呼应的句子独立成段,然后设计的一个问题是“作者回忆了祖母的几件事?”。这样步步分解,学生就会不太费力地将课文分为三段或四段。

  在此环节,我还点拨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睹物思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为了达到学以致用,在检测巩固中,我让学生用此方法设计一个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学生思虑片刻,便刷刷地动起笔来。而后,又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睹物思人”的往事来。这不仅化解了分段的难度,也训练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环节,我紧紧围绕课后题设计问题,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品味这些描写祖母动作、语言的文字,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从而体会出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当谈到本节课的收获时,学生七嘴八舌,不仅收获了荷叶的妙用(泡茶、治疮),更收获了一份人间大爱(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贵品质)。孩子们决心做一个像祖母一样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人,甘愿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学生学会生活。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4

  有效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永恒话题,现在我就以“有效”来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抓住文章情感这条主线,抓住莲叶和奶奶之间的关系,展开教学并培养了学生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将朗读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引领学生品读、咀嚼、领悟文本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通过推波助澜的朗读,课文内容的补白,引领学生走进祖母的内心世界;最后跳出文本,回归心灵,让学生书写爱的真谛。

  1、朗读引导有效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经典词句,采用个别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效果很是不错,整体朗读得到逐层提高,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文中“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在学生抓住“一脸欣喜”、“不以为然”、“新生的孙子”关键词谈感受后,教师紧紧抓住“新生的孙子”让学生谈谈奶奶平时对自己的爱,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本中,同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2、情感体验有深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底气”。在教学中,因为重视了深层地引申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使学生“底气”很足,感悟有深度。具体如:分析理解重点句“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赶快、最大”体会出了祖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再朗读中教师反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将以前祖母对荷叶的态度与此时她的举动进行对比,在对比读中理解祖母高尚的品质。再如:当学生认同、赞赏祖母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时,适时让学生完成了写话的训练,再次深化学生的感情,让思想教育更牢固地扎根在学生的心里。

  3、教材迁移灵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等。

  我在教学中注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头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莲叶勾起对祖母的回忆,引起下文。结尾照应开头:“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教学时,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这节课教学,体现的专题是<<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平实有效,体现教师很好的教学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是语文的工具性能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虽然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问题,但教师主要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在读中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虽然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在教学中,我虽然能抓住文中的经典词句,采用个别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但是有些地方效果不佳,如:文中“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在学生抓住“一脸欣喜”、“不以为然”、“新生的孙子”关键词谈感受后,本该紧紧抓住“新生的孙子”让学生谈谈奶奶平时对自己的爱,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可我却越俎代疱,以“如果我病了,奶奶会怎么做?如果我饿了,奶奶又会怎么做?”等,挟制了学生的思维,也许有的奶奶对孙子的爱不是体现在这的。因此,学生无法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本中,也就无法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教学中,因为有些地方忽略了深层地引申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如:分析理解重点句“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虽然学生抓住关键词“赶快、最大”体会出了祖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可是朗读中却语调平淡,似乎没什么感动的。由于担心时间的原因,我只好带过了。细想来,其实当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将以前祖母对荷叶的态度与此时她的举动进行对比,在对比读中理解祖母高尚的品质。再如:当学生认同、赞赏祖母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时,我应该适时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这样的人或事,再次深化学生的感情,让思想教育更牢固地扎根在学生的心里。

  《莲叶青青》这篇课文最明显的写作特点就是首尾呼应。因为它不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找出了前后两个自然段,告诉他们这种写作方法就是首尾呼应,然后就让学生们分组齐读了两段话。也许孩子们只记住了,《莲叶青青》这一课作者用到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可什么叫首尾呼应?怎么运用?他们可能还不很清楚。我应该让他们找一找,第一段中的哪句话和最后一段中的哪句话是相互呼应的,再提倡他们结合课堂作业《xxxx的爱》来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从而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除了以上说的几点外,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中高年级来说了解写作方法也是不可忽略的。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5

  教学时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的重点部分,思考: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交流阅读体会。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河泥的选用、种种藕、小莲叶冒尖、莲叶长大等过程中,体会老太太是怎样种植荷花的,荷叶慢慢长大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作者心生感动主要是因为想起祖母把喜爱的荷叶送给左邻右舍泡茶喝,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病,对家人可惜看不成荷花了满不在乎,认为“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叶罢”。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头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莲叶勾起对祖母的`回忆,引起下文。结尾照应开头:“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教学时,可让学生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母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6

  《莲叶青青》是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学习作者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的写法,懂得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根据张 超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对其学习这一课的目标作了适当的调整:会认“莲、玄、斑、肘、疮”等字,会写“玄、孙、剪、替”等四个字,掌握“一缸、孙子、代替、 剪刀”等词语;能正确地读课文,通过多读能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感受祖母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 希望培养张超集中注意力听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胆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希望通过教学中的关注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中,我发现:

  (1)张超同学愿意举手发言。他一共举了两次手,第一次是复习阶段读词语时,我请他来读,他读对了;第二次是谈自己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我请 了别的同学来回答后才想到应该请他来说,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过并未感觉到他很失望。

  (2)张超同学在读书时显得很不自信,具体表现为不敢大声发出声 音,有些跟不上同学的节奏。

  (3)张超同学在小组学习时显得很被动,只有聆听,没有发言。

  针对以上情况我又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

  1.张超同学喜欢语文,他自己感觉在语文方面学的还可以。针对他确定的生字词目标能完成,听写过关;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只要听清了老师的引导,很多时候都能说到点子上。适当的表扬鼓励,使他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信心。信心是兴趣的源泉。

  2.读书时表现出的不自信,是因为文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或是不能很快读准字音,因为怕出错,所以不敢出声。只要多读多练,熟悉以后,他还是能读流利。关键是抽什么时间、怎样来帮助他熟读课文。

  3.在小组学习中,其他孩子鼓励过他,要他发言,但他就是只听不说话。他总是对老师说小组内的同学爱批评他,所以不接受助学伙伴的帮助。我想,这其中有助学伙 伴缺乏经验和耐心的因素,同时也有他不自信、过于防备他人而表现出的任性。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教会助学伙伴帮助其的'方法外,还要培养助学伙伴的良好品质 及帮扶能力。而对于张超本人,应该是鼓励与教育相结合,既要与他交流谈心,鼓励他参与到学习中去,又要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听从助学伙伴的引导,接受助学 伙伴的帮助。

  4.教学时,老师应多关注张超。当他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应该表示出对其的赞赏,当然这种赞赏不一定要全班同学都知道,可 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告诉他。在一节课中,当他能举手回答问题时,可以抽他答一、两个问题,如果没有请他来说,可以以眼神、走到身旁轻声询问的方式提示他—— 老师已知道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尽量使他感觉和班里其他孩子一样,同时也让班上其他孩子感觉不出他是个特殊的孩子。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7

  就目前四年级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有的学生是苦于没有写作之“米”,而更多的是愁于无写作之路可寻。过河要有桥船,写作文也如此。学生叫苦连天是因为找不到写作文的桥船。有写作文的“米”,学生自然乐于写作,而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固然能写好作文。在教学《莲叶青青》一课时,我们以“寻找桥船”为目标,围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研讨主题展开教学,进行探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一、读中探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采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祖母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让阅读为写作搭桥做船。

  2、前后对照,理解感悟中学习对比写法的妙处。

  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祖母种荷花和剪荷叶的前后对比,家人思想与祖母思想的对比,荷花长势与孩子病情的对比,对比中使祖母的形象更伟大,品质更突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前后文、上下句对照着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母的善良和与众不同,进一步体会到对比手法的妙处所在。

  3、总结中提炼写法

  学生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课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课的写法,为写作架起桥找好船。

  二、练中学写,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看过的、感受过的、听过的关于爱的故事写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方法。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由于只顾教学的进程,过多地倾向于部分学生,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努力克服这一点。

  由于本节课上课时间有限,本人组织教学能力有限,教学最后总结归纳环节没有进行上,很抱歉没有展现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8

  今天下午,我们几位年轻老师都上了教研课,我打头阵40分钟过去了,对于我的这堂课我也有许多的想法。

  这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莲叶青青》,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我还是比较好的抓住了第一课时的特点,第五单元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由读、默读等方式对整篇课文有一个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提炼出,写人写事的文章中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在第二环节时,让学生体会祖母对莲叶的爱时,我请学生通过读句子再看图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祖母对于连夜那浓浓的爱,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整堂课上下来,其实还是有不少的遗憾,对于体会祖母对莲叶的爱,我首先让学生对于祖母是如何种荷叶在文中进行寻找,学生找出一句就讲一句,这样就使得文章上下文之间缺少了联系进而主次不够分明,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单一的句段的`理解,是学生不能真正的深刻的体会祖母对于莲叶的爱。一堂课上下来发现自己许多的问题,今后还将继续努力,多学习,多请教。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9

  《莲叶青青》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蕴含的情感,体会祖母高尚的人格魅力,学会关爱他人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心生感动”这条主线,结合图片再现法、自主探究法,在研读、探究、欣赏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些“心生感动”的事,让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等各种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必须是语文的,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品味。除此以外,我还注重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以便于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池一池的青青莲叶,那田田的莲叶,淡雅的荷花,让学生感受一种恬静、清凉的美。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莲叶剪下来为孩治疮是一件多么高

  尚的事,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那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一种让人看了心生感动的喜爱。在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祖母为莲叶下的“令人吃惊”的功夫。原本离学生很远的生活场景,由于有了多媒体,便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反复朗读。紧紧抓住“新生的孙子”让学生谈谈奶奶平时对自己的爱,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本中,同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当然,令作者“心生感动”不仅是祖母为莲叶所花的功夫,更是祖母“剪叶治疮”一事。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祖母看到生疮的孩子到剪下莲叶”这一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并结合重点句“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赶快”、“最大”体会出了祖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再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反复读这一句来理解祖母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延伸课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新的写作方法。如本课首尾照应、睹物思人、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因此,在学习领悟文本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关于“爱”这一主题的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付出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爱无处不在的。这样的延伸把课堂推向高潮,使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在教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最后,多媒体出示课后练笔:让学生运用本课学的方法,以“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当然,在《莲叶青青》一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只是电教媒体在课堂中运用的一个小小例子。但我认为,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

  课上完了,回想起来,发现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山之作,对于中高年级来说了解写作方法也是不可忽略的,可把睹物思人这样的写作方法给遗忘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准备得还不是太充分,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做不到气定神闲,自然达不到我理想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一定多看看有关这方面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莲叶青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青的作文03-19

《山青青》说课稿11-18

青青世界作文06-11

美丽的青青世界作文03-01

青青作文400字02-19

青青作文400字(荐)02-24

实用的青青作文300字02-27

青青作文400字[荐]03-07

精选青青作文400字三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