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教学反思1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本文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环节简练清楚,根据这个寓言故事题眼“亡”、“牢”容易产生歧异,引导孩子读故事,探究字意,探究“亡”、“牢”字意,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这种探究学习在此运用自然而高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既学会了解了寓言故事,又读懂了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使寓言学习的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又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寓言学习的方法,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一同清晰地教给了孩子
不足之处是这节课上我没有实现探究性学习,整堂课上提出的问题比较琐碎,没有去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我想这和我自身有关系,因为怕在课堂上问题没有提到位,学生无法理解。今后教学中我要多开展探究性学习,多尝试自主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越做越好。
成语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了解成语的来源,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辨析成语,最终学会正确的使用成语。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溯本求源、成语接龙、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本节课我运用成语结合我的名字设计了一张成语名片来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很惊奇,原来成语可以这么用,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这让我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每节课的开头都是: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第x课。学生哪里来的学习兴趣呢?在备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和积累了一些成语,在课前,我特意让学生每人写出20个成语,然后在课堂上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分享。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收集、同学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了解成语的来源。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溯本求源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连线来完成,成语的来源主要有6类,分别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生活俗语。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只是理解成语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语的来源。所以在连线的时候,学生把握不是很好。
学生对成语的来源很有兴趣,特别是对来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来文化的成语。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学生学习成语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了解成语来源后,我设计了成语接龙的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成语积累量。成语接龙的首个成语我都是让学生出,学生出的成语都比较难,不容易接上,所以这个环节没有达到检测的效果。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语环节,我找了一个反例,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但都用得不恰当。学生在看完作文之后,对误用成语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成语的误用分为多种类型,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归纳了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接触到的类型和例子,并且在课堂中展示。学生们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也落落大方,从容自信。新课改提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收集归纳展示就是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效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好。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没有做到及时的反馈。每个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对于学生没有漏讲的知识点要及时的补充。在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是脱离的,凸显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但是教师没有起到点拨、提升的作用。这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归纳完成语误用类型后,教师再出几个高考成语题当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是由学生运用成语,结合自己的名字,给自己设计一张成语名片。这个环节和导入环节相呼应,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配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当,导致后面的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的环节时间不充分,而这两个环节恰好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也提醒了我,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的取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点深入的挖掘。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这一块还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语教学反思3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因为文字浅显易懂,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学生熟练朗读,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领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其中,《画龙点睛》的中心人物是张僧繇,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课上,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说话:游客们是怎样说服张僧繇为龙画上眼珠子的?当天气突变,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后,游客们又会有何反应?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表现十分踊跃,口语表达还真是不错,想了许多的理由,张僧繇被说服了,游客们对他的点睛之笔赞叹不已。在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课中只需稍作点拨、引导,学生的灵气,学生的创造性才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成语教学反思4
《成语故事三则》按教参的要求,可分为两教时完成,第一课时疏通三个故事,解决生字词。第二课时讲解三则故事。我自觉这样的安排不是太合理,于是,第一课时除疏通课文之外,还学习了第一则成语《自相矛盾》,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学习的内容还是满紧凑的'!
从“三则”入手,请学生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学习了第一则故事:
一、读
指导学生读出卖矛之人的夸口,由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到齐读,读出一个“夸口”
二、做
抓住“张口结舌”,讨论张口结舌的原因,做一做张口结舌
三、写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看到卖矛之人张口结舌的样子,你会说点什么?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所讲述的道理。
四、演
本则故事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请学生演一演,并把写的话也添上。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整个一堂课,自我感觉还不错!
成语教学反思5
在学习《滥竽充数》时,当学到“南郭先生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奖赏”这句时,我请学生想象:南郭先生得到奖赏后会想些什么?表情怎样?有学生说:他一定非常得意,心想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奖赏,还要继续骗下去。接下来的几个学生都是说南郭先生“得意”。这时有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南郭先生心里很紧张,他提醒自己要小心一点,不要让别人发现,以免前功尽弃。”听完他的发言,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想法是否合理?沉默了一阵后,有学生说:我认为不合理。南郭先生装得这么像,把所有人都骗了,他得意还来不及呢!我请学生再次朗读书中描写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学生重点注意了“每当”“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等词,感受到南郭先生“装”的本事之大。——这是南郭先生成功的一个原因。我启发学生:“还有一个原因也可以看出南郭先生是放心大胆去滥竽充数的,请大家找一找。”很快,有同学找到了“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正因为每次都如此,南郭先生才钻了空子。利用错误的资源,学生进行辨析、交流,不仅增强了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教学《成语故事》的时候,感觉是游离的,说不来哪里不对劲,但就是隔在了课堂之外,走不进学生中去。回想这堂课,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三个短短的故事安排了三堂课,耗时太长,语言训练的'点太多,结果反而什么目标都没有很好的实现。我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像是一个挂满配饰的人,只听得叮叮当当地响,却没有美感可言。像这一类课文,到底主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三个故事应该如何很好地串起来,让学生认识体裁的特点,得到学法的指导,产生阅读更多更多故事的冲动呢?盼望得到同行的指点。
《成语故事》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过程,课堂上要留有学生练笔的机会。这篇课文中的三则成语故事都短小精炼,理解内容不成问题,因此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笔。《自相矛盾》中让学生作为围观者说出自己的心声,《滥竽充数》中让学生劝劝南郭先生,并设想故事的续集《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课后续写的练习作铺垫,《画龙点睛》则让学生为自己曾经的一篇习作《笑声》写一两句点睛之笔。这样的课堂使学生有了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空,从学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不知是长假综合症,还是这课教学拖得太长,我总觉得这课上得比较累,作业理得累。印象比较深刻地是滥竽充数的造句,它有两个引申义,学生得学会用不同的意思来说个句子,其实在理解上学生是不成问题的,都能找到文中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这就是他滥竽充数的表现,问到学生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这样的人吗?学生说有,就想玩魔方,不会的装模作样在那转,怎么也不会,可是当正式的以此情况为例用上滥竽充数说话就说不成了,罗嗦地将这种情况一说,然后来了一句“她就是滥竽充数的人”,不够简洁,其实范例在文中,刚才还反复的读、感悟呢,怎么自己说时就不学学呢!用第二种意思说话也一样。哎,我觉得学生学以致用还不够灵活,或者在这方面缺少一根筋,断然的将学课文与运用表达分开了,看来在此得多花心思了。
成语教学反思6
两节课教三篇成语故事,我总担心来不及。所以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结合大小练,将重难点全部拎出,以备上课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最感兴趣,他们对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举动感到十分有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多读几遍,随后边读边表演,体会南郭先生当时的心理活动。
一部分学生说,他当时虽然滥竽充数,不过心里还是紧张的,因为充数也要在腮帮、手指上都和别人达到一模一样,所以不警惕不紧张的话,也很容易穿帮。一部分学生说,南郭先生虽然有点紧张,但是他还是非常得意的,心想这么容易就得到了奖赏,还要继续骗下去。这个可以从“每当”“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等词看出,南郭先生“装”的.本事很大。这个环节,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十分强烈,学习气氛也得到渲染。
成语教学反思7
成语是中华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成语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意义深刻,被人们所喜爱。孩子们从课文和课外阅读中接触过许多成语,他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多,但是都很凌乱,不利于积累。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如何便于学生积累?那就是把成语进行归类,在紧张枯燥的复习课中适当增添游戏环节,让学生能轻松学到知识。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看图抢答成语的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竞争意识,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管学生的水平不同,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可以看出来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或思考,或抢答。
2、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积累的方法,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因此,我在这节课中,着重教学生如何进行成语归类。抢答游戏之后,出示一组结构形式不同的成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组成语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出来了:这是按结构归类的。接下来依次出示了修辞类、来源(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成语的大致分类。
3、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要想扎实地学习语言文字,那就离不开工具书。课件出示根据意思写成语。学生一时想不到,或者答错,不着急出示答案,而是让他自己查字典。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成语教学反思8
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满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是学生思想道德、高尚情操、思维想象栖身的精神家园。成语故事文本跳跃的一个个字符组成一个个精美的鲜活的故事,孩子们阅读成语故事就是徜徉于语文精神的殿堂,就是触摸语文高尚的灵魂。成语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通过极具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整个故事说理深刻,正是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审美需求。我认为课外成语故事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站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生命姿态的高度来看待教学。
一、教学组织形式活泼多样,环节紧凑,富有兴趣性。今天的成语故事汇报交流课我设计了看图猜成语、听故事猜成语、巧填成语、成语比赛等教学过程,就在这样一个个感性化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让孩子真切地意识到成语故事是那么有趣。故事汇报交流中,我选用了适量的图片,讲了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积累成语故事。我讲成语故事大家猜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填动物名称补充成语,填水果名称等环节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今天这节课中我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不断的积累知识与经验充盈汇报交流课堂教学。比赛说出含有数字的成语,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孩子们的记忆力让我吃惊,使我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重要的。在这节汇报交流课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成语故事。
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内化理解。我讲成语故事大家猜这一环节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读书到会讲,再到讲给大家听,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是个很好的锻炼。也是个深化理解的过程。一个成语故事如果能讲下来,其中所含的道理也会不知不觉的理解。
三、体现了大量读书。我们坚持读成语故事有半个学期了,如果不通过充分的阅读是无法进行交流的。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是有限的,让他们死记硬背成语是容易遗忘的,只有读过相应的故事,有所理解才会记得牢固,才会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才会运用。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词语量足以证明孩子们读了多少故事才能涉及到这么多的成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读书量。
四、边汇报边积累。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大家同读一本书,但因为爱好不同,选择的故事也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互相有启发性。听到有趣的故事不自觉的会想:“这个故事很有趣,我有时间也要读一读。”越发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总之,本堂课我是针对阅读汇报交流课的性质特点设计课堂,我觉得只要将成语感性化,才会更加形象鲜明;只要有更多的阅读交流,自主阅读学习才会更加广阔丰厚。这堂课虽然经过了不断的琢磨和尝试,但还有待于继续创新,我将继续努力探索。
成语教学反思9
让学生正确掌握成语,准确地恰当地使用一些成语,能使自己的谈吐更加风趣,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所以,我和斐娜设计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魅力成语》。一开课,利用视频播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成语新篇》。所有的学生都看得十分专注,大家已经被这部片子深深地吸引。无疑,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只是时间稍长了些。接下来,我们就从视频上的成语向外拓展,让学生说出一些最常用的成语。大家纷纷举手,说出了好多成语,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程门立雪、负荆请罪、入木三分等。有的同学还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成语。可见,学生在课余已经积累了不少,在课堂上才能如此自信。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发言要自信。但是我们并没有教给他们拥有自信的方法,所以许多学生因无法树立自信心而在课堂上欲言又止。其实作为教师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即由他教变为自教。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郭沫若有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那么开辟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就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做得不够,班上的多数学生还没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方法也不多样。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才会扬起自信的微笑,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强调的。接下来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分队,设计了一连串的竞赛题,有三个环节:“成语追根溯源”、“成语乐园”、“成语学以致用”。老师在现场亲自带领学生过关斩将,同时以送出成语之星作为对获胜方的最高奖励。期间,各个方正都不甘示弱,均派出了精兵强将。课堂上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师生互动十分和谐、融洽。尤其在“成语乐园”这个环节上更是掀起了又一个高潮。有的用成语说出了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会冷场,但没想到学生竟能说出这么多,甚至有家长也参与进来。这又使我们的教学气氛推上一个台阶。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不断挖掘,就一定能让学生们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通过这节课,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足,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成语的方法和技巧上尚欠指导性作用。在平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也是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偏弱。在新课程标准上提倡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个性展现能力等这一要求上,我们还是无法充分体现出来的。
成语教学反思10
本次活动是一个续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在本周这已经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对于这样的续编绘画和讲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了自己对于小猫咪咪跑掉后的猜想。有的`说"爸爸说,抓到了
我要打它一顿,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当幼儿看到幼儿用书的最后一张图片,他们就说:"小猫又送了一盆花给爸爸""那这盆花哪里来的呢?""小猫又是怎么对爸爸说的呢?"我就及时的引导幼儿想象......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从自己的想象中进行简单的绘画表示,虽然有的幼儿绘画的并不好,但她讲的却是很动听,也有的幼儿绘画的很好,但讲的却是不怎样。不管如何从幼儿每一张图片中发现每一个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活动效果较好。
成语教学反思11
12月8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作为**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和学生上课。满怀忐忑地走上讲台,书写课题时手都是颤抖的。反思这堂课,有些许的收获,也有诸多的不足,但感受最深的是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处理。
课堂的预设,是老师对对课堂一厢情愿的美好猜想。而课堂的生成,惊喜与遗憾相伴,让人欢喜让人忧。在让孩子们参与猜成语活动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冲上讲台,写下谜底“画龙点睛”,其中一个孩子写成了“画龙点晴”,但他显然没有察觉错误,而台下的孩子们都急于去指出错误,取笑同学了。我不走上紧不慢地讲台,拿起红粉笔,边说:“这位同学一定是等着老师来为他添上点睛之笔”边写上了一横。此时,我看到了那孩子微微泛红的脸上目光更亮了,更专注了!我读到孩子目光中的感激与惊喜,我感到了教学的快乐,心里的小溪正欢畅地流淌着……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为此,我有目的地创设猜一猜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获取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亲历活动,注意观察活动中老师与同学们的言行举止,具体真实地记录活动过程与心理感受。这样孩子们就清楚其过程了,感受真切了,作文中就能以我手写我心。但是,由于预设时对学生布置的观察任不够细化,观察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了孩子们观察时比较盲目,说的时候不全面不细致,只说了个大概与笼统。引导孩子说说花费了太多时间,让孩子们写写的时间就不足了,对于预设中的指导孩子们写具体与教孩子们怎样完整地记录猜成语这件事,就只能匆匆带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相得益彰。通过学习,我才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经过教学,更感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教和学都使我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一定不断学习,努力成长。
成语教学反思12
成语是汉语词汇里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定型短语。它经历了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冲刷而相对固定下来,言简意赅,音韵和谐,是汉语词汇里极具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部分。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如何加强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呢?我校开设了成语接龙校本课程。本学期我们的成语接龙校本课程共有45人参加,全部来自我们和美的二年级。
一、优点:
1、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的欲望,才能掀起学习成语的热潮。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学习、思考、钻研。所以,我从笑话或故事入手、从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乐不思蜀,火中取栗.....
2、阐明成语的和重要性。语成语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的形式,二是成语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四字格为主的外在形式,以单音词为主的构词成分,追求平仄和谐的.音韵搭配,各成分之间讲究对称的内在关系以及大量使用表示虚指的数词等等,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就像一个个文化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炼,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3、传授学习成语的方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怎样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成语,把自己学习成语的方法传授学生,如理解记忆,看到一个成语要先理解它的意思、它的出处,然后在用于实际,这样就会加深记忆,不易忘记;积累记忆,把看到学到的成语都记下来,一点点积累,最后就会积少成多。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自己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不足: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打破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角色由“演员”转换为“导演”或“教练”,将语文教学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理解方便不是很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以一种以游戏形式帮助儿童记忆成浯的学习方式,蕴含极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迅速记忆大量成语,了解成语含义,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成语教学反思13
第三册语文练习一中,要求学生背诵四个成语。我觉得如果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
于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熟读成语。这四个成语比较浅显,学生很快就会读了,有的还会背了。这时,我创设了两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成语。
1、以生活为源头,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寻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的情景。比如我问孩子:“秋天来了,你觉得秋天美吗?美在哪里?”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说秋天枫叶很红很美;有的说秋天来了,天气凉爽了,衣服加多了;有的说秋天来了,天空特别高,特别蓝;还有的说秋天大雁飞到南方去了等等。孩子的正确回答是对成语意思的最好诠释,也向运用迈进了一步。
2、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媒介,让孩子说说图中的场景,再次理解和感悟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因为图中的场景离他们的生活很近,所以孩子们都争着发言,此时,成语的意思他们完全明白了,也基本能运用了。
成语教学反思14
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先看了他对教材的分析, 卢老师在读教材之处也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问:“看看课文,直白如话,几乎找不到训练点,而这三个成语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前他们都能对成语所表达的寓意说出个大概来。那么这样的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呢?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课堂教学的训练点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又在哪里呢?”然而卢老师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解读,从简单走到了更深层次:“这三则成语故事虽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但是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写作方法却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则故事着重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夸口’以及言语前后抵触的特点,从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题思想;而第二则故事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滥竽充数’的结果,如‘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则故事则抓住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表现张僧繇所画的龙点睛前后的变化,从而突出点睛之笔的神奇。”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老师不是不会上课,而是不会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课。卢老师的这篇教后记不仅帮助我理清了本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给我以启示:教学要有效,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明确,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读。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设计或反思中所看到的,与我的教学相一致的几点做法:
1、第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矛”和“盾”入手,理解课题词语,在读懂故事。这整则故事的教学突出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读。
2、教学《滥竽充数》时,抓住“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两句话来统领全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想象他内心的想法。
3、教学《画龙点睛》时主要式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词语去想象人物的话语,如“一再要求”“惊叹不已”等。
尽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构”,以后要学会深入分析文本,“构想”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三个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内涵。怎样在两个课时内把三个故事全讲完?我决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处理,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研读故事,理解成语内涵。教学环节力求简单,问题设计直中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简单、有效”!
教学《自相矛盾》时,我抓住卖矛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进而理解成语内涵。讲到《滥竽充数》时,我直接问:文中的两个皇帝爱好有什么不同?简洁明了地解决了故事的关键,使学生明白了滥竽充数的后果,受到教育。最后教学《画龙点睛》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变化,展开想象和讨论,从中领悟故事的寓意。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我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正是精减问题,避免无谓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吗?总之,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有的直切关键,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跃,使课堂提问的富有艺术性。
成语教学反思15
六年级的教学工作已开始转入复习中去,但是复习课往往是僵硬死板、死气沉沉,学生常常抱怨枯燥——教师的精心备课常常为学生的不耐烦所取代。特别是成语复习,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成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
于是,上课时我选学生喜欢的类型来讲解:只选典型容易的,只做生动形象地。如学过的“AABB” 型、“ABAC”型、“AABC” "ABCC"型、带数字的、带反义词的成语??。 在整个练习安排上又刻意重复出现,确认学生对典型题例的掌握以及对基本方法的内化。
成语是是我们祖国珍贵的.文学瑰宝,特别是四字成语,有着深厚的文学、历史的底蕴。从本学期开始,我的学生都有一本“学习笔记”。我要求学生每天积累四个成语。每节课前5分钟,让一个同学上台大声朗读自己搜集的成语,其余的同学则用成语说一句或一段话,然后写在学习笔记里。
近两个星期开始,我让他们换一个方式积累——成语接龙。每天,黑板左边的边上总会有十个成语,首尾相接。晨读课或者语文课,同学们就大声读那十个成语,读三遍基本上就能背下来,课后再把它写在本子里。
怕学生久了产生腻烦心理,我决定暂时把成语学段告一段落,我让学生演成语故事,一个小组准备一个。同学们表现出异常的热情。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找资料,有的搞服装设计??这样不仅理解了成语,灵活运用成语,而而且让学生放松了头脑,以便更好得投入到接下来的复习当中去。
到最后让学生在感受成语的诸多优点中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层层深入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扎扎实实。
【成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反思04-19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4-11
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03-19
中班的教学反思03-07
《社戏》教学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