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习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习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习惯。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2
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我总结本堂课的得失如下: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参观机灵狗的书店”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教学的评价有时缺少针对性,因此评价显得有些单一,还有个别环节教师的点播缺少及时性。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习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习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4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习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5
用成人的眼光看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即教学生学会唯一的计算法则:从加个位,5加3得8,再加十位上的数30,就是38。然后让学生模仿,机械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精确和熟练,便完成了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35加3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结果是38,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经验,说出了各种巧妙的算法,展示了真实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概括出各种算法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我想以上这些细节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6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一、直观操作与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悟了、体验了,也能够看着操作的过程或图片用语言来表述思考的过程了,是不是就已经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目标了呢?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我们的教学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情境或操作,但是不能停留于“直观会”,要注重对学生从直观体验向抽象思维的提升与过渡。面对学生的“直观会”、“操作会”,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点拨,重视数学知识成果的提炼,注重直观体验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片段1】用小棒操作、计数器操作算出45+30=75后,
师:边摆小棒边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或者边拨计数器边说说怎么算的)(大多数孩子都能根据操作说出计算过程)
师:这两种方法中都是先把哪两部分合起来的?也就是都是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我们在口算45+30时,可以把45分成40和5两部分,先算40+30=70,再算70+5=75。
【片段2】
45+3,想一想45+3等于多少?是48吗?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验证一下。
学生操作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口算45+3怎么算?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抽象出口算方法。
以上两个片段虽没有将教学过程进行多大的调整与变动,只是教学层次稍有不同。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些教学环节的细微处理,却充分体现了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理念。
【片段1】中通过学生操作,点拨引导发现两种操作之间的共同之处,都是先把40和30合起来,再把70和5合起来是75,从而抽象,45+30的口算方法。
【片段2】更是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抽象出45+3的口算方法。这样的教学处理,把学生的“直观会”转化成抽象思维,注重了对学生从直观体验向抽象思维的提升与过渡。
二、“看似会”与“真懂了”。
学生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孩子们的数感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没教之前就已经会了,而有的孩子即使在教学之后仍有困难。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都吃“同样的饭”?还是因为内容简单,学生会了,就直接简单教教或者放手不教多练习就可以了?
【片段3】
出示45+3后,立刻就有学生说出得数是48,还有学生说等于75。
师:究竟等于多少,咱们自己来找出答案。(用小棒摆一计数器验证。)
指名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5+3怎么口算?
本节课还没有正式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位数的时候,部分学生就已经能够口算出45+30和5十3的结果了,这些学生是否真正明白计算45+30的候为什么要将40与30先加,而计算45+3的时候却先算5+3呢?他们有没有从数位的内在原理来理解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呢?对数位原理的感悟是他们后继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乃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所以,尽管部分学生“似乎会”算了,我们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头悟”,在动手操作中更深人地理解知识形成的内在原理,变成“真正会”。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本节课中注重的是通过小棒操作的过程,体现学生经历计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从一开始的实物操作(主题和小棒)、到随后的表象操作(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符号操作(语言表征,计算结果),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形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继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标。
针对课堂练习的高效性这个研究课题,我主要想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
一是:练习的层次性。从一开始的圈一圈算一算切合例题进行巩固,到小手对数,进展到无实物的抽象计算,再到填十位上的数,发现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最后进行生活运用,深透估算的思想。
二是:练习的趣味性。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常用到小手游戏,例如课前的对对碰(就是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中的'小手对数等,旨在让孩子用最爱动、最直接的教具——小手来进行口算练习,而且用小手的形式展现,速度快易于检查。
三是:练习的针对性。本节课的重点算法就是相同数位相加,算理则是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中,我特意安排了“小手对数”“十位上填几”以及“拓展练习”这三个版块,旨在通过多个练习,针对性的进行重点的训练和难点的递进式突破。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听取了赵晓英主任和张志娜校长的点评后,更是深得反思:
其一:“数形结合如何才是真正的有效?”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是最优化的选择,本节课中我在设计中也想要突出这点,但一堂课上下来,总觉得在数形结合点上不是很流畅,学生能正确的摆小棒,准确说出自己的摆法,但落实到算法上就总是出现问题,听从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后,我顿悟:数形的结合要适时而紧凑,学生在自己体验摆法后,就应该结合他们的口述一边说一边提炼算法一边进行板书,这样“形”(小棒)和“数”(算法的算式)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才会明白:我摆的这个过程原来就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呀!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算理和算法。
其二:“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的抉择”
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8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9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如24+9,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
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在练习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学生发现四道算式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学完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的差异什么时候都在所难免,统一的教学思路,同层次的练习,实在是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环节都很好,只是个别学生掉队,使我感到伤心,因材施教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0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习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习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练习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乐学,愿学。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1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2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一节平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如何在平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一、适当的复习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习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习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习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习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习。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4
上周四,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教学的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感受很多,收获很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听课后的一些看法:
首先,王老师用卡片作为教具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其次,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把握了本节课进位加这个重点,以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的教学难点。在课上,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紧接要求学生不摆小棒说出算法,加强了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最后,在练习中通过组织比较,及时整理了知识结构。体现如下:
(1)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
在学会计算24+6后,紧接完成课本中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看计算结果,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刻感悟、理解进位加或不进位加的算理。
(2)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引导算法。
王老师在巩固练习中用小黑板出示了三组算式,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题组中算式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让学生巩固、掌握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算法,为后续学习笔算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法上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唯一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只有老师的板书,没有学生的板演。
我觉得学生板演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首先,通过板演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疑难困惑与错误,以便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其次,全班学生通过观察板演学生的解题方法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最后,低年级学生大都有表现欲望,通过板演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15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习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习的内容稍多了些。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6-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10-18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范文07-09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10-25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07-29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10-19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05-17
《加与减》教学反思11-05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