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掌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掌声》教学反思1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又设计了给课文补白。
一。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1小节与第5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我说:"同学们,面对孤独的小英,面对忧郁的小英,面对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说)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看这段文字——(文字投影):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小英的忧郁,自卑和开朗,快乐之后,我问:"是什么使小英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用浓浓爱意打动学生的心灵。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我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你在这些同学中间,你的掌声想表达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的生动情境帮助孩子体会人物心理,通过这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掌声》教学反思2
《掌声》这篇课文非常感人。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是以小英性格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学时,朱老师能紧抓这条主线,借助了两次掌声,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了解到“掌声”背后的力量,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过程中,先请同学们说说英子原来是个怎样的人,后来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想。整节课,学生边读边感知边体会,感悟到同学们给予英子深深的爱,训练了学生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整堂课,学生非常投入,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连一些平时不愿举手发言的同学也纷纷要求回答。最后,朱老师把这种“爱”扩展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掌声”无处不在,“爱”无处不在。爱就是一句问好,爱就是一个帮助……,让学生把这种“爱”迁移到生活当中,这才是真正语文教学,真正的教书育人。
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的内函: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
《掌声》教学反思3
打开语文课本,《掌声》跃入眼帘。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刚读完课文我就被这个短小的故事深深感动,也被小英那戏剧性的生活经历所吸引。但感动之余,心底也冒出了不少疑问。这堂课我的教学目标到底该是什么?是让学生理解掌声的深刻含义,还是让学生了解掌声所具有的魔幻般的作用。反复品读课文后我突然感悟,这掌声其实只是孩子们当时内心涌动情感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而已,也许在当时有些孩子是因为同情而鼓掌,有些孩子是因为想鼓励小英而鼓掌,有些孩子只是被大伙所带动而鼓掌。在鼓掌的同时,孩子们的内心只有情感在涌动,并没有思维在深化。于是我决定带领孩子们透过那朴实的话语,走进课文,去体会小英情感的`变化,去感受掌声在小英的一生中所起的“化学反应,”去领悟掌声对于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起死回生的魔力。
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不少。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也就借助了“小英自卑——自信”这一情感主线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谈话,拉近人文
上课一开始,我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童年是七彩的,梦幻的。你的童年充满着怎样的梦想呢?)导入新课,以激起学生学习情趣。这一导入不仅挑起了孩子们说话的欲望,也为下文体会小英的童年悲苦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为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打下伏笔。
二、加强阅读教学,放手学生自读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课时,我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就让他们抓住描写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几段话,去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课堂上同一句话,因为阅读者不同,所以产生的体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对小英这一人物的了解了个透彻也,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把一个心理自卑地尽乎变态的可怜的小英活生生的摆到了大家的眼前。
三、朗读教学重视学生情感体验,让其融入文章角色。
“听、说、读、写”,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受人重视的一种基本能力。没了读语文就不能称其为语文。可怎样才能不露痕迹的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呢?这一直是现在所有语文老师头疼的一大难事。指导的太露骨,别人说你技巧性太强,指导得太含蓄,学生又领悟不了。为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便尝试着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去进行朗读。为了达到这种“不捅就破”的境界,在指导朗读时,我也做了层层铺垫。例如指导朗读:“。”这一个句子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说这时小英的心情如何?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什么感情来。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一点一点的启发。如此时此刻,我们仿佛能看到,这时低着头的小英脸上是一副什么模样?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把读者推进小英的内心世界,来进行感情朗读。事实证明当学生真正走进了小英的内心,老师不做任何环节上的加工、处理,他也能读出你想要得到的效果来。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到“透过掌声我们仿佛能听到、看到什么”时,我有目的地渗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升华文本内涵
在理解好课文后,我又让学生把掌声化做语言送给身边最需要掌声的朋友。这样,无疑升华了课文的内函: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不惜奉献自己的“掌声”。
总之,这一堂课我并没有在理解“掌声”的含义上下多少工夫,也没有在研究孩子们为什么会送掌声给小英上费时间。因为我觉得重要的并不是“掌声”本身,而应该是它背后的力量。
《掌声》教学反思4
10月12日,我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的第一课时。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女孩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三年级的课文基本都是两课时讲完,如何真正提高第一课时的实效性,是我在备课时重点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力求以简约的教学内容,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虚拟了一个人物形象——学习小博士,由他代我提出自读提示带领学生上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扎扎实实地进行初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课,我以读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内心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1、读得有目的、有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并且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
第一次朗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并给生字注音;把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我带着学生默读静思,勾画批注。在学生完成朗读要求后,则出示生词,采用自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竞赛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词语的字音,为通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第二次朗读课文,要求: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在读完两遍后,我就采取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我针对难读的长句子进行重点指导;个别词语如“骤然间”、 “经久不息”等则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语言,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第三次齐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经过之前的反复朗读,学生读得越来越好,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读的形式多样化。
为激发孩子们读文的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我采用了自由读、评读、齐读、交流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各种朗读形式激发孩子们朗读的兴趣,使他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
教师的激励语言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因此,在课堂上我适时发现学生细微亮点,激励他们。比如指名朗读课文时,一位女同学读得很好,我说:“读得真好,一个字都没错,真不简单。”另有一位同学课文读得不熟练,我又说:“你读得很努力,如果课后再练习读几遍,相信你会读得越来越好。”学生齐读后我又说:“短短十几分钟,你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真了不起!”在我的激励和激情引导下,学生读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读文的效果自然也很好。
三、游戏强化理解词意
在学生读文后,为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我又安排了一个知识竞赛环节,问题都与本课词语有关。当一个问题出来,学生的小手林立,气氛活跃。简单的游戏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反思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1、课堂节奏掌握得不够好,在交流词语意思时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最后的写字教学匆匆结束。
2、我由于对学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课堂上怕他们讲不出,有时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每一个学生有信心。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方向。
《掌声》教学反思5
《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本课文字浅显,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在教学时就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英子的情感变化,感悟“掌声”的内涵。为此,我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文本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和情感里走了一个来回。在学习英子走上讲台前的内容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品读英子的行为,通过抓住英子的动作,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揣摩中继而抓住了“默默地”、“立刻”、“慢吞吞地”,来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次的体会到英子当时痛苦、矛盾、犹豫、很不自信的心理状态。通过想象体验,学生对英子的这种畏缩、自卑的形象产生了共鸣,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学生的课文读得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
《掌声》教学反思6
10月12日,我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的第一课时。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女孩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三年级的课文基本都是两课时讲完,如何真正提高第一课时的实效性,是我在备课时重点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力求以简约的教学资料,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虚拟了一个人物形象学习小博士,由他代我提出自读提示带领学生上课,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简便的学习氛围。
一、扎扎实实地进行初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经过朗读来感知课文资料,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课,我以读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内心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1、读得有目的、有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并且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
第一次朗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并给生字注音;把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我带着学生默读静思,勾画批注。在学生完成朗读要求后,则出示生词,采用自读、开火车读、小教师领读、竞赛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词语的字音,为通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第二次朗读课文,要求: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在读完两遍后,我就采取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我针对难读的长句子进行重点指导;个别词语如骤然间、经久不息等则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语言,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第三次齐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经过之前的反复朗读,学生读得越来越好,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读的形式多样化。
为激发孩子们读文的兴趣,更好地到达教学目的。我采用了自由读、评读、齐读、交流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各种朗读形式激发孩子们朗读的兴趣,使他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语言
教师的激励语言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所以,在课堂上我适时发现学生细微亮点,激励他们。比如指名朗读课文时,一位女同学读得很好,我说:读得真好,一个字都没错,真不简单。另有一位同学课文读得不熟练,我又说:你读得很努力,如果课后再练习读几遍,相信你会读得越来越好。学生齐读后我又说:短短十几分钟,你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真了不起!在我的激励和活力引导下,学生读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读文的效果自然也很好。
三、游戏强化理解词意
在学生读文后,为检查词语的掌握情景,我又安排了一个知识竞赛环节,问题都与本课词语有关。当一个问题出来,学生的小手林立,气氛活跃。简单的游戏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仅丰富了教学资料,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反思中,我也意识到自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1、课堂节奏掌握得不够好,在交流词语意思时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最终的写字教学匆匆结束。2、我由于对学生的本事有所低估,在课堂上怕他们讲不出,有时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我的想法和看法。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学生的本事,做到每一个学生有信心。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方向。
掌声教学反思3
《掌声》一课全文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显语文课程的审美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学过程,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情境谈话,拉近人文
我先以实际情景为话题引入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情趣,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就是从“实情引入”开始,后面的环节就会很顺畅。“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来到##来上一节语文课,请向四周看看,与我们平时在教室里上课有什么不同?”(生:有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那么,你想用什么方式对老师们表示欢迎呢?”(生鼓掌)师:“噢!鼓掌可是我们中国人最文明的礼节,请你想一想:刚才你的掌声里想告诉老师什么呢?”(生自由回答)这样学生初步理解了掌声的意思,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
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地走入课堂共落到实处。文中“犹豫”一词学生较难理解,我便采用了挖掘教材空白点的方法来理解。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假如你是小英,此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能不能用上“上去的话……不上去……”来说说?生: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会批评我。生: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看到我这样子,以后会更加歧视我;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肯定会失望的。教师适时小结:是啊,此时小英多为难啊,这种进退两难就让小英犹豫了。学生通过此项训练理解了“犹豫”的意思。
三、小练笔升华中心、积淀情感
课的尾声我设计了让学生先口述自己身边的爱的故事,然后把它以《爱的小诗》的形式写下来。此时,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掌声》教学反思7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本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学过程,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设计。
教学片段一:先抓首尾,再探中间。
1、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你在哪里找到的答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寂寞、不自信、孤单)
2、刚才同学们说英子自卑、孤单,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学生:忧郁)
3、她就这样一直忧郁下去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知道她没有一直忧郁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4、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
[把第一自然段中英子经历掌声前的形象了解后,直接引导学生读到第四自然段,看到英子经历掌声后的惊人变化,激发学生好奇心,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
教学片段二:以悟代讲,以悟促情。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是怎么想的',在空白处写一写。师问:谁来读一读,说一说呢?
2、学生读句子,把自己当作英子,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其余同学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补充说明。
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朗读来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人物的心理、情感,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到新一轮的朗读中。]
教学片段三:抽丝出茧,对比理解。
1、我们的课题是掌声,在第三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支持、鼓励;第二次是称赞、表扬)(板书: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3、带着不同的感情来读两次掌声。
4、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点击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师问: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紧张、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兴、愉快)
[如何让学生领会英子的内心变化,从而体现掌声对英子深远的影响,就要让学生学会对比。英子上台前后的心理变化要让学生对比;英子经历这一次掌声前后的变化要让学生对比;几年后的英子和当初的英子也要进行对比。对比是学好这篇课文的一座重要桥梁。]
二、挖掘教材空白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
教学片段一:“犹豫”处填白。
师:英子,当我叫到你时,我看到你犹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来,眼圈还红红的,你在犹豫什么?
生: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会批评我。
教学片段二:“掌声”处填白
师:同学们你们的掌声这么热烈这么持久,你们肯定是想借这热烈持久的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同学们,我又一次听到了这热烈的掌声,这一次你又想借掌声对英子表达什么?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教学片段三:“感动”处填白
师:英子,听了同学们这热烈的掌声,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英子: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生: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三、拓宽教材精神领域,把爱化做支持、鼓励、表扬、赞许。
在这篇课文中,英子因为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改变了性格从而也改变了人生。课前阅读提示说掌声是一种爱的表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掌声远远不是一个爱字能包括的,它还能细化成支持、鼓励、表扬、赞许,从而也教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能把掌声送给更多像英子这样需要掌声的人,他们不仅是残疾人,还可以是贫穷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边成绩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掌声》教学反思8
《掌声》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生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两次热烈的掌声,使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很好地体会其中文蕴涵的感情,特别是通过小英的`情感变化来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促进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许就有一定难度了。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引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合理运用语境理解词意。
本文出现的一些意思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忧郁、犹豫等。我在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如学习忧郁,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思考小英原本是个怎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对忧郁的理解。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既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同时也领悟了词语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状态。
文章中小英的思想变化是巨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掌声对于小英思想变化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一、自读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
二、指名读,听读思考,画出描写小英的神态、动作的词语。
三、默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四、个别读,读出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来。
五、评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得更好吗?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始终是运用了朗读的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体会情感,同时也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融入角色,体验情感。
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和文本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小英,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小英说什么?,这样问题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融入了课文的意境,和课文中的人物共呼吸,从而更好地使学生产生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如在引导学生谈感受时大多数学生说的还是比较老套的,一些新颖的观点不是太多。在课外延伸阶段,当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得到掌声的事例时,竟然有很多学生说从来没有得到过掌声,看来孩子们对于课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看来要让孩子们能进一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掌声》教学反思9
《掌声》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英子,由于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上学时总是最早来,最后走,尽量不让自己的残疾表现在大家面前,内心充满了自卑感。新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请她到讲台上讲故事,她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终于大胆地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她变得开朗了。几年后,她写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那次掌声,给了她信心,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她很感谢大家。文章选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上课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在字里行间的研读揣摩中,来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并通过情感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抓住两次写掌声响起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解读,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铺开,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现和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延伸,揣摩英子在掌声前后心情、性格等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掌声对学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却带给英子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掌声的响起,时机不同,效果却是更进了一步,以至于改变了英子的一生。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不能歧视任何人。
抓住两次掌声同,进行重点研读揣摩是本节语文课的一大特征。我先让学生进行修改化的阅读,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教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通过情境的呈现与评价,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拓展延伸发展环节中,让学生替英子把信写完整,或给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这节课,学生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当然在教学中,我虽然细细研读了文本和课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多种预见,但是,对个别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却不能把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11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
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 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总是最早来,最后走。但一个新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请她到讲台上讲故事。她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大胆地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她变得开朗了。几年后,她在给同学写信时说:那次掌声,给了她信心,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她很感谢大家。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英子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环节设计
在环节设计上,我抓住两个写掌声响起的句子,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展开,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展开,揣摩英子前后心情、性格等的变化,感受掌声带给英子心灵的震撼,并由此明白两次掌声的含义,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拓展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朗读一首关于爱的小诗,(并联系实际说一说,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也在意味深长的朗读中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教法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教学本课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教师的示范读等多种读书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已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已真实的感受,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有点遗憾的是,虽然我安排的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如: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男女分读、分小组读等。不过总不能把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三、媒体利用
我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究重点词句,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四、问题设计
在这节课上,我是围绕英子的极大前后设计问题。不过问题比较多,当学生举手不积极时,总是不放心的重复提问。
总之,我在整个的教学中,对学生不放心,有些急功近利,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不准,在指导朗读上也不够完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多学习、多揣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语文掌声教学反思13
洗去铅华便是真,语文应该是让人感动、让人心灵震撼的东西;语文课堂更应该成为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平台。我希望我教授的班级是团结的、向上的;我希望我教出的学生懂礼、互爱。因此,我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能通过“语文”震撼学生的心灵,能利用语文课堂充分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人文教育。
初接这个新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这个班级存在很多“病症”:同学们集体荣誉感不强,没有集体这样一个概念;同学之间关系比较冷漠,不懂尊重,不懂关爱;大家对待学习没有热情,比较被动,没有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发言的同学总是那么几个,其它的同学总是呆呆地坐着,不会想也不会动。如何治好这些病,如何改变现在,让集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是我这个新班主任,新语文老师重点要解决的难题。要想改变他们,语文课堂无疑成为实施教育的最好阵地。课堂上,我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会用赞许的微笑告诉他们: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勇气和思考的过程;我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发言,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因为我相信,我尊重了学生,他们一定会懂得尊重他人;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给予他们信心和希望,理解和鼓励学生对文字的不同感悟,让他们敞开思维,自由驰骋于语文的天地,真正在美的熏陶与热烈地交流中提高语文能力。每一节课,每学一篇新课文,我都会充分利用资源,字、词、句、段、篇,只要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教育学生、教育班级有利,每一个机会都不放过。有时刻意,有时随机,总而言之,无时不刻地渗透这样的观念:我们的班级共同爱,我们的同学互相爱,我们的学习自己爱。一个学期下来,似乎略有成效。
在教学《掌声》这一课的课堂上,呈现出许多令人可喜的地方。
1、刻意安排,入情入境
开课的情境导入,本来我设计的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获得过掌声,获得掌声时心情怎么样。”可在上课前十分钟,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原因是因为名叫黄志航的学生。这个孩子特聪明,属于猴精,但是太懒,因为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即使勉强写了,也是一些甲骨文。平时基本上没有纪律观念,让所有的老师头疼,属于屡教不改的典型。再加上上周班级遭遇盗窃的事件他也要付一定的责任,所以我和同学们对他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在我过去带队过来上课的时候,这个学生来找我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希望大家能原谅他,看到他诚恳的态度,我知道这次的教训起效果了。于是,我决定在等会的课上让他和全体同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既能和这篇课文紧紧相连,又能对他进行深刻的教育,还能让同学们学会尊重、学会宽容,真是一举三得。这样一开课,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上课前,有位同学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说说心里话,大家欢迎!
(黄志航低着头走上讲台,掌声响起。)
航:同学们,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不关心集体,看到教室门不关不以为然,看到有人进了教室也不去理会,导致了那么严重的后果,请大家原谅我,让我重新回到这个集体。
(说着,黄志航同学的眼睛红了,含着眼泪,声音也哽咽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把掌声送给了黄志航呢?
生1:我想用掌声告诉他,我们已经原谅了他。
生2: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为他感到高兴。
生3:我相信他会改正。
生4:我们欢迎他回到我们的队伍!
航:谢谢你们原谅了我,我一定会改的!
(黄志航同学感动极了,脸上也重新挂上了笑容。掌声再次响起。)
师:同学们,黄志航的话语和眼泪告诉我们,相信他今后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们的话语和掌声打动了黄志航,让他深深地感受
到同学们的宽容和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打动了我,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是呀,掌声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1课――《掌声》。
相信此时,无论是黄志航还是其他同学,在心灵震颤的同时都已经深深地溶入了掌声中,溶入了课堂中。
2、巧用字理,深入人心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离不开字理,字理教学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语文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我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字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起初是陌生的,因为从未接触过,所以要从头教起,什么是象形,什么是形声,什么是会意,各个部件表示的意思……一步一个脚印,从不会到会,从懵懵懂懂到基本接受,从不会分析到会想办法记字析词,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万事开头难,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灌输,很多同学掌握了方法。这节课上,在第二个环节记字的教学中,韦晓璐同学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请看实录:
师:刚才四人小组学习了生字,有没有实在不会记的字呢?
生:我们讨论了好久,都想不出“班”字怎么记,请大家帮帮我们。
璐:我来帮帮你。“班”字是个会意字,左右两边的斜玉旁表示宝贝,代表着我们班的同学,我们都是宝贝,中间的刀字心表示小刀,表示用刀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这个答案出人意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韦晓璐这个答案的赞同。)
师:聪明的孩子,真会想办法,这个答案真是精彩。是呀,班里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你们都是我们三(2)班的宝贝,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刀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一个简单的环节在字理的帮助下得到了升华,这个答案的精彩不仅仅在于它解决了难题,而在于学生通过字的剖析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更在于通过这么一个字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字的神奇力量。
还有一个环节也让我记忆犹新。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在体会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一个同学站起来告诉我们:“老师,同学们的掌声响起得非常快,你看‘骤’字的马字旁,形容像马奔跑的速度一样,说明他们肯定心里面从来都没有瞧不起英子,看到她慢吞吞的走上讲台,都迫不及待地用掌声鼓励她,给她信心!
一节课中,同学们通过抓重点词,运用字理解析的方法深切地体会了人物内心世界实例很多,把课堂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难道,这还不能足以证明字理的魅力以及它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吗?
语文课要教的东西的确很多,但是,不能质否的是,它对教育学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要你用心去教,一定会收获无比的快乐。要上好一节课,不光是“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背后”下的工夫!
《掌声》教学反思10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小英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改变了小英的生活态度,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外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文章多次写到小英的动作与神态,这些描写都可以透出小英情感的变化过程:自卑——感激——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而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而引起的。随着小英的情感变化,读者也就会领悟到了“掌声”的内涵。
这篇文章学习起来也很简单,那么这篇文章放在这,编者有什么意图呢?我把这个设为文章的教学重难点: 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英子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声”的内涵。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掌声前的样子,那个时候的英子,是孤单的,是痛苦的,是自卑的,所以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后来我又出示了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现在的.英子又是什么样的呢?是自信的。是快乐的。为什么英子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就是因为那一次掌声。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学习写作文的一个范例。特别是小英的神态、动作,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小英整个人物的特点,那我们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掌声,每一次的掌声含义不同这个也要让学生弄清楚!
《掌声》教学反思11
《掌声》一课主要叙述了身患残疾而内心又极其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最后她终于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抓住第六自然段这一线索进行导入。通过抓文眼,设计主问题,很好地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让整个教学链条顿时开花,为实施高效阅读课堂打开通畅的大门。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两节课中,我首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投入到朗读中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的`形式上我安排了自由朗读,它有效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安排了指名读、齐读、引读,它好的方面在于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它是在学完这一片断后来进行,这样有利于达到检测读情,抒发感情的目的。同时在这两节课中我都有精心安排读、议、思、说四者有机地结合,为学生架起与文本沟通的平台,这也是我有意识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其中一项教学手段。
当然,本课中也有许多缺陷,如情感的升华引导不够深入。这方面是本人日后的教学活动中须多加强、探究并完善的。
《掌声》教学反思12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由原先的忧郁自卑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了同学们的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个性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透过对本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述细致。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透过不同的语气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小英的同情和对小英改变后的开心情绪,透过这样的比较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透过设计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潜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透过抓描述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好处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透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在理解课文后,我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有没有得到过别人这样的掌声和给予别人这样的掌声,文章资料得到升华。
这堂课下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间安排的不够紧凑,以至于最后显得有点慌乱,“有话没有时间说”,这就说明我前面部分讲解的过于细致,理解的过多,而读的却很少。只是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是领着学生把资料读了过去,而没有细细的品读。这也就导致了前半部分让学生说话的时间长了些,课上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另外,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读课文感情不够深入,拖音现象严重,有待训练。
《掌声》教学反思13
《掌声》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讲的是一位因小儿麻痹症,而腿脚落下残疾的小女孩英子,开始的时候很自卑、忧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使她变得开朗、活泼,自信地面对生活。课文主要是围绕英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老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情境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开始我就请同学上台表演,以掌声引入课文。第2至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自卑的句子,他们很快就能找出来了,当同学们说到“默默地”“犹豫”、“慢吞吞”时,我就创设情境,抚摸其中一个同学的头问:“英子,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呀?”“你为什么低头?”“你为什么犹豫了?你在想什么呀?”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当时英子的心理。当同学们给予英子掌声时,我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现在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此时孩子们有的说:“英子勇敢点,你可以的。”有的说:“英子,别怕,我们会和你在一起的,加油!”……当英子讲完故事时,同学们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又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回答“英子,好样的!”“英子,你讲的故事真好听。”“英子,你看,你是可以的,只要你自信一点,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此时的英子太激动了,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如身临其境,进行推测、想象,探索英子情感变化的轨迹,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使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
二、读中感悟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
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例如我在讲英子在掌声之前的性格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反映英子性格特点的句子,然后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小组读、男女读、个人读、自由读、比赛读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默默地、犹豫、慢吞吞”等,在读中体会到当时的英子是个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接着在讲英子变化之后也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掌声前后的英子的变化。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领悟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也让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课文内容。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本文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鼓励。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小组讨论:你想把掌声送给谁?这时同学们的思维就可以扩散开了,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要把掌声送给汶川地震中受到影响的人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支持他们,会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有的同学说要把掌声送给警察叔叔,因为警察叔叔为了保护人们,也很辛苦,有的同学说要把掌声送给爸爸、妈妈,因为父母生养了他们,没有父母就没有他们……接着就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小结,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诗歌《掌声》,在音乐声中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想想身边的人和事,最想把掌声送给谁,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建议: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准确。老师提问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提问语言不够明确,就会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回答错误。
《掌声》教学反思14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应对生活。课文经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第一课时重点指导两次次掌声,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经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这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经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一样含义。在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中,经过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本事,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完美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经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活力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最终,在理解课文后,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写一写自我心中的掌声,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我的体会,文章资料得到升华。
《掌声》教学反思15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凸现语文本体,凸显语文课程审美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学过程,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设计。
教学片段一:释词读句,巧妙导入。
1、出示句子:“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读完以后问:你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2、老师介绍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教学片段二:先抓首尾,再探中间。
1、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你在哪里找到的答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寂寞、不自信、孤单)
2、刚才同学们说英子自卑、孤单,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学生:忧郁)
3、她就这样一直忧郁下去了吗?没有?你从哪里知道她没有一直忧郁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4、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今天我们变一种方式来学习这两段课文。
教学片段三:以演代讲,以演促情。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拿起笔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师问:谁自告奋勇来演这个英子呢?
2、试演两次掌声部分,其余同学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评议表演。
3、台下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想上台来,但主角却只需要一个,怎么办呢?让我们换一种方法来当演员,用我们高低起伏、或温柔或有力的声音来表演忧郁的英子和热情的同学们。
教学片段四:抽丝出茧,对比理解。
1、我们的课题是掌声,在第三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支持、鼓励;第二次是称赞、表扬)(板书: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3、带着不同的感情来读两次掌声。
4、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点击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师问: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紧张、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兴、愉快)
二、挖掘教材空白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
教学片段一:“犹豫”处填白。
师:英子, 当我叫到你时,我看到你犹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来,眼圈还红红的, 你在犹豫什么?
生:如果上去的话,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话,老师会批评我。
教学片段二:“掌声”处填白
师:同学们, 你们的掌声这么热烈这么持久,你们肯定是想借这热烈持久的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同学们,我又一次听到了这热烈的掌声,这一次你又想借掌声对英子表达什么?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教学片段三:“感动”处填白
师:英子, 听了同学们这热烈的掌声, 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英子: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生: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三、拓宽教材精神领域,把爱化做支持、鼓励、表扬、赞许。
在这篇课文中,英子因为同学们的两次掌声改变了性格从而也改变了人生。()课前阅读提示说掌声是一种爱的'表现,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掌声远远不是一个爱字能包括的,它还能细化成支持、鼓励、表扬、赞许,从而也教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能把掌声送给更多像英子这样需要掌声的人,他们不仅是残疾人,还可以是贫穷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边成绩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反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
【《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掌声》的教学反思09-12
掌声教学反思08-11
【荐】《掌声》教学反思07-07
(热门)《掌声》教学反思07-09
《掌声》语文教学反思08-15
掌声教学反思(15篇)10-22
掌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24
《掌声》教学反思【精选14篇】07-11
掌声教学反思15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