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10-13 06:57:41
  • 相关推荐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伐战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科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

  (1)注重可接受性。

  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得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学习目标,进入学习状态。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点:①让学生感知鸦片及其危害;②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③认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些学习目标无论是从感观还是理性分析的角度,都利于学生接受。

  (2)重视层次性。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课学习目标中,从对鸦片及其危害的认知,到对虎门销烟的认识,再到对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的分析,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构建新知的层次性。

  (3)强调引导性。

  每一项学习目标都是学生构建新知的原动力,设计时应考虑其激趣性、启发性、引导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完成学习构建。

  二、优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

  (1)生活化。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组具有生活经验的问题,首先出示“烟花”标本,然后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能说一说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对人体有什么药用价值和毒副作用?”激活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先前经验,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2)挑战性。

  学生构建新知需要他们认真调动和组织原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有的学生说因为虎门销烟,有的学生说英国想侵略中国……教师马上追问:“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还会发动侵华战争吗?”学生回答:“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于是教师接着问:“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学生答:“牟取暴利”。教师又问:“还有更深刻的理由吗?”学生答:“打开中国市场”。教师接着补充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接着教师又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还会发动鸦片战争吗?请说明理由。”于是一个关于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理性认识在极富挑战性的追问中,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生成。

  (3)开放性。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本课教学中,对于虎门销烟,教师提出:“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会不会破坏环境?”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不同。所以就出现了海水会污染;在那个时候,连国家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环保;当时人们还没有环保的概念,林则徐是销烟而不是烧烟,方法很科学等说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没有任何包办代替,让学生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的自主构建。

  三、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后,教师提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一出,从学生的表情我观察到多数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给予及时关注,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联系《南京条约》每一点内容对中国造成的危害,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启发,拓展了思路。最后通过全班交流,进一步归纳出领土、经济主权等的丧失是导致中国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南京条约》危害的理解、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基本知识的构建、基本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的。

  四、引导学生快乐感受学习活动成果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反思04-19

教学反思06-30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优秀08-30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4-11

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