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7-16 12:50:14
  • 相关推荐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在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有了上一单元的基础,学生学起来会轻松很多,所以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为主。

  1、问题来自于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本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看主题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因为已经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看图编出了练到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2、注重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究模式。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已经有基础,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时重点围绕着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你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三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个小故事。如小猴子要上树摘桃子,必须把梯子上的题算出来,才能上树,让学生帮一帮小猴子。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都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小猴子。并教育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4、渗透模型转化的数学思想。

  看图提出两道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明确,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用两种情况:一种把一个大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另一种是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都用除法计算。这实际上是渗透一中模型思想,让学生感觉到,只要是“平均分”才能用除法。在探究56÷7= 56÷8= 怎么求商?学生明确相乘法口诀求商,这是向学生渗透一种转化思想。在教学中只要学生明白就可以了。

  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待学生的生成问题,当学生把图中的问题都提出来后我没有一一解答。在小组汇报时没有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处理的不好。如果让我重新设计这节课,我会在小组学习探究这个环节,只探究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交流算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2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对于学生学会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为了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起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

  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在学习新课前安排了开火车、抢答等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创设了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学习

  本课为学生设计了多次合作学校的'机会,如:在主题图学习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练习的解答与反馈等。学生都是在合作交流中广泛参与学习,彼此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在观点的分享和碰撞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从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实施评价。学生在这多元、丰富和主动的学习交流中,明白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勒“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了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3、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

  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通过“小鸟回家”、“小猪吹泡泡”、“小兔过河”、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们的兴趣和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最后通过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的活动,进一步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同时从不同侧面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计算使孩子感受到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的简便性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除了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外,让学生经历除法的求商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在课堂上,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景,用“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形式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动脑想一想等来解决问题。之后又让学生交流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并通过对比从中选出最优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时,我没有限制学生,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计算,学生一下子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想乘算除法,用口诀计算,用小棒分的,用加法计算的,用减法减4次减完的`。看,这不是一种创新的思维吗?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设想,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后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增强了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图、声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还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相互启发,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4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认识了除法之后学习除法计算题的开始,是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成功之处:

  在教学例题时前,我设计了两个热身。

  挑战一:补充口诀和算式。这个版块主要让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和算式中缺少的部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挑战二:看积想口诀。这部分设计是想求乘法算式的商。进而提出乘法口诀还有其他的本领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用这样的语言激发起孩子们学习乘法口诀新本领的学习愿望。当孩子们充满着好奇的愿望想学习这种新本领时,让同学们看一段他们亲身经历的秋游活动,直接过渡到例题的教学。

  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教材上的例题是12个小孩做秋千,每2人一组,分成几组?整个例题用孩子们喜欢的视频呈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动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问题出现后问孩子们,你会列式吗?这个问题难不倒孩子们,他们刚学过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这时我问孩子们:你为什么会列出这道除法算式呢?目的在于复习放学过的除法的意义。122=?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究,用12个圆片代替12个同学,每两个圆片一组,让孩子们动手探索,能分成几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很快会发现,都分成了6组。教师让孩子们看看是怎么分的,两只一组同样也是分成了6组。这时我提出:当我们没有圆片时,不能动手分一分了。还可以想出哪些办法也得出102的商呢?请孩子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小组讨论讨论,看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孩子们讨论时,我也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帮助,帮助孩子们组织自己的语言,鼓励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们提出不同的想法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需要老师赞美!

  通过多种方法的介绍,我进行小节,实际上这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想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2()=10,进而想到必须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也就引入了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这时在看黑板上102=5的这道除法算式想的过程,和孩子们进行回顾。最终我们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算出了它的商。这时在出现试一试的两道除法算式,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当孩子们顺利计算出这两道除法算式商的时候,要强调你用了哪一句口诀?多问几个孩子,加强孩子们的印象。

  例题和试一试仅仅让孩子们初步接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种方法,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这时就需要保持孩子们的注意力。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仅仅用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这样的练习方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都被这种情景所吸引,所以上课时效果很好。由一道乘法算式一道除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说算式和乘法口诀。这部分的练习都贯穿着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个重要的内容。整个练习孩子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都是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新知,我讲得还是不少,给学生探讨、思索、经历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不足,使得他们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这几方面还有待提高。我觉得这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这节课都在充满童趣的情景中让孩子们学习到了新的本领------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5

  《用2-6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里面的知识。学好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学会除法运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调整教材,充实课堂教学

  本课利用了例2的教学情境图,利用课件展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将例2的教学穿插在闯关游戏之中,分解了例题的长时间教学,也使整堂课思路更加清晰。

  二、鼓励多种算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4÷4= 可以栽几行?或者24÷6= 每行栽几棵? 4×6= 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孩子们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学习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并学会从中择取最佳方法的数学思想。这一活动中,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张弛有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三、注意前后知识联系,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从始至终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在教学例题和练习题中又再次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用口决求

  商思路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多种题型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安排了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课前闯三关,(听算、填乘法口诀、口算除法),课后过六关(选做三道)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做,不仅将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还能让学生在闯关、比赛的过程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和挑战的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利用激励语言,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评价和鼓励,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虽然本节课的设想是好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突发事件老师不能好好的处理,以及教师自身教学基本功差,所以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发现问题和教学不足后逐渐改正利于下一次的逐渐进步,下面我就说一下本节课存在的教学不足:

  1.授课过程中,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能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回答得好的同学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没有及时给予引导,有时为了赶教学进步而草草带过,这在教学中会产生很大的弊病,需要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改正,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更好的处理办法。

  2.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一节课几乎就是2—3名同学在积极的参与问题的学习,其他同学熟视无睹,无论是听讲习惯、学习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都表现的很差。而此时授课教师好像在想办法,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明白数学教材中的算理、数教,导致不会简单、清晰、直观、明了的把问题给学生讲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3.备课方面的不足,没有做到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预设。备课缺乏备学生。

  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足。同时教师备课也缺乏备课堂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教师缺乏教学机智。虽然想到中途课件不能及时的展示出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或者影响到教学进度,导致有些问题脱离课件和黑板板书不能讲清楚,但教师就是不能及时弥补教学,造成教学效果欠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备学生、备课堂突发事件等也要作为教学之重。

  4.教师教学语言匮乏。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间的过渡语、衔接语比较生硬,有时还会因为学生不能准确表述问题和正确回答教师预期的问题而产生急躁情绪。数学的语言应是准确、精炼,表述清楚到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要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

  5.尽量抽出时间多听其他数学老师的课,吸取教学经验。在反思、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总之,自己带数学学科教学时间不长,教学方法死板,知识匮乏,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今后教学中还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和帮助。并能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直言不讳的提出我的教学不足和教学失误,我会本着发展、提高、探讨、学习的态度接收,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和改进,使自己能早日的成长和成熟。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6

  教学时,也可以把乘加、乘减式题放到一道题目中,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把例5的图改为3个盘子里各放4个桃,另一个盘子里放3个桃,让学生算,用加法算的算式是4+4+4+3=15,用乘法算的算式是4×3+3=15。教学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启发学生得出4×4-1=15。

  1.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学生做完第一栏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3×2+3等算式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还有助于学生看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做第2题时,要让学生认真看题,先看第一问,想清楚是几个几,再在第一个括号里填上数。再看第二问,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要算什么,如第1小题的第二问要算的是6加17是多少,算出得数后再填在第二个括号里。

  2.第26页练习七中的第4题是星号题。教学时,教师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解答。对于能够列出合理算式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第26页下面的思考题是让学生用填表的方式复习1~4的乘法口诀。表中左上角一格里是乘号,填的时候要把上面一行的每一个数与左边一列的每一个数相乘,把所得的'积填入相应的空格里。以后随着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增多,还可以把这个表扩大,让学生填。

  本节教材重点教学2~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掌握口诀就比较容易。但是要使学生记熟乘法口诀也还要花较大的力量。教材中按照因数是2、3、4、5、6的顺序来教学口诀。与传统的小九九口诀顺序一致,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同时,能够使学生很自然地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和记忆口诀,即使忘了某一句口诀,也容易自己推想出来。教材中在用小九九口诀计算式题的时候,开始只出现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4的乘法口诀,出现交换因数的位置积是一样的知识以后,着重说明一句口诀可以表示两个乘法算式,并且进行较小数在乘号前面的式题的练习,使学生对口诀的意思理解得更完整,更好地牢记口诀并熟练地应用。教材中还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如把口诀说完整、对口令、读口诀说乘法算式等,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包括5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应用题两部分。

  教科书第27页是5的乘法口诀。教材从准备题入手,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通过乒乓球图引出5的乘法口诀。因为学生已经有了2、3、4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在这里不再出现连加算式,也不再一句一句地把5的乘法口诀出全,而是引导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再编出乘法口诀。

  第29~32页是乘法应用题。教材在正式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前,也曾出现过少量的乘法应用题,但都是比较简单的,有的用图画表示,尽量减少文字叙述,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而且只要求口答。这里的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式解答。开始学乘法应用题,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时与加法应用题混淆不清。教材中注意利用图画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如教科书第29页例8和第3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引导学生按照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还注意把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对照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这两种应用题。除此以外,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连加和乘)解答乘法应用题,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7~例9,完成练习八和九中的作业。

  2.教学准备题时,要让学生自己5个5个地加一加,加到25,使学生看到:1个5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3.教学第113页例7时,可以先出示一袋乒乓球,问学生:这是几个?是几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一五得五”。然后,拿出两袋乒乓球,用同样的方法编出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注意二五一十,不读二五得十)。第三句口诀的教学,教师出示图以后,可以先指定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最后两句口诀可以让学生自己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练习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填的进行核对,使所有的口诀都填写正确。

  4.教学5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要在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5的乘法口诀,以供学生平时练习。

  5.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第2题时,教师可以把题目抄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集体练习,或者个别练习。教师指下面一个数,例如“2”,要求学生很快算出5×2的得数。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5的乘法口诀。

  6.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做完以后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能够根据前一句口诀推出后一句口诀。

  第3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先按顺序背。对于背得不好的学生,要注意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机会,以帮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背熟。

  第4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图,把两个乘法算式写完全,写出所用的乘法口诀。最后,引导学生讨论5的乘法口诀中,其余的每一句口诀各可以算哪两个(或一个)乘法算式。要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地讨论。

  第6题,是已学过的乘法的混合练习。

  第8题的右图,表示一个盒子里有2枝笔,问5个盒子里有多少枝笔。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7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慷慨陈词。在今天看来,早已不能算做是狂言了,虽然我们的每一节课是那么细小,甚至那么微不足道但其中却透露出无数的奥秘,不深入其中,你永远也不会发现他的妙处。

  一、课前三分钟的巧妙引入。

  这节课,课前三分钟的设计紧靠课堂,我设计了两道解决问题,都是除法解决,只不过是两种含义的除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计算。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课前三分钟后我指出,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说出算式,再有就是要把所求的问题说成几,而不直接说出得数。这样的训练无疑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算理,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算法的由来,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地感悟除法的含义,这分明是针对学生困惑之处而进行的强化。

  二、小组交流时的明确要求。

  接下来的小组交流环节,我便随机指出了两个应该注意的问题:1、先说想法再说算式。2、把得数说成几。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孩子们交流起来得心应手。在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不再集中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集中在了交流时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有了上次一个组长组织不善的情况,所以每一个同学们认真地进行交流,为展示做准备。老师的巡视就是对于学生最有力地支持,随机地解决同学们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疑问,无疑让学生的交流更顺畅,准备更充分。

  三、展示环节的更具主动性。

  每一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学生们的展示交流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更多地发挥出了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语言逐渐缺少了生硬之感,更多的孩子们知道如何做,如何说,在孩子们的展示中,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分明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成功之感,孩子们不再让老师过多地引着走,他们能用自己的脚步谱写美丽的篇章,台下的孩子们也更多地投入了孩子们的思考与学习之中,补充、质疑、交流都很像那么一回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知识本身而不是其它,再有小组展示完毕的评价环节,我让同学们先找出优点,然后再找缺点,同学们无疑都感受到了一种被重视,谁都愿意在一种正面的鼓励中受到重视,只有鼓励才能更加激励孩子们。

  一节课结束了,而我与孩子们仍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生本课堂中,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感受更让我心情无比愉悦,沿着生本之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正是我们与孩子一起的必行之路。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8

  今天讲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节,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当然重点就是“求商的方法”,教材设计得很好,因此我就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

  今天有几只小猴在树丛中玩耍,忽然看见猴妈妈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些桃子呢,小猴子们非常高兴,回家后,猴弟弟搭手拿起一个桃子说:“猴哥哥,你先吃吧!”。猴哥哥说:“你真好,还是你先吃吧!”猴妈妈看到孩子们你推我让,夸奖他们“你们真懂事,还是我给你们分一分吧!”这时出示栩栩如生的猴妈妈分桃子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把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起来,问:“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愿不愿意帮助猴妈妈分一分?”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2、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商方法”:

  学生回答愿意帮助猴妈妈分桃子后,好奇又好胜的动作分得快又好,接着问:“你是怎么分的?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一只只小手在空中摇摇摆摆,多希望老师能让他站起来回答,有的学生说用连加方法,有的用连减方法,还有的用乘法口诀?接着老师让学生观看了形象逼真的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体验分桃子的过程,探索出“求商方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在课件制作上也突出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除上面猴妈妈分桃子图以外,还有最后一个练习题的图学生也非常喜欢,“谁答对了就把玩具摘下来”,学生看着那些喜欢的玩具,带着一种好奇心和好玩心,参与度特高,学生答对一个老师就摘一个,兴趣急剧高涨起来,很快就把玩具摘完了,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特好,接着出示课件“我真棒!”说:“同学们真了不起,把玩具全部摘光了,夸夸自己。”学生更高兴了。就这样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的情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盼望着下一节数学课的到来。

  存在的问题:

  1、努力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2、学生探索方法的过程,“放”的还不够,今后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3、课堂上要多一些表扬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们的斗志。

  4、面对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多说,通过说来促进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只有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才可以表示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本节课中应让学生多说一说如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样不仅复习乘法口诀,同时知道除法求商要用乘法口诀来求。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今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宝宝都特别想吃,大家你争我抢,谁都不肯让,猴妈妈见到这一情况,左右为难。你们能帮猴妈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2、探索“求商”方法:学生听到问题后,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地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桃子来分,有的学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还有的学生试图用连减的方法计算出来。在得到结果之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举起来,想要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在学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样化习题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有不断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习题时,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如:“计算速度大比拼”,“谁答对了就把礼物送给谁”,“争做送信小行家”……学生看到这些有竞争性的习题,个个都兴趣高涨,积极的举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生既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我也从中学到了,数学教学一定要多花费心思,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活力。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0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猴妈妈分桃”是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练习中,我将课后三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创设情境:猴妈妈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愿意吗?她已经把你们精彩地发言、团结合作的精神用邮件发给了山上的小猴子,聪明又调皮的猴氏三兄弟想和大家比一比,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想苦难挑战的勇气,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用2-6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例2主要是.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3、让孩子经历除法的求商的过程,并能从多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也就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这节课是一图三式的提问题并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孩子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课堂上,我出示挂图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兴趣,并介绍3月12日是植树节,瞧,小朋友们也行动起来了!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例题上来了,也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再由孩子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之后再让孩子分组合作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孩子在交流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孩子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既使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增强了合作意识。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我还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孩子在思考育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让孩子在送信游戏中相互启发,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最后联系4、5、6题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整节课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教学,孩子对用口决求商都掌握得不错,计算的速度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1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我利用课件“猴妈妈分桃”,创设教学情境,引入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合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法中通过用摆小棒的方法求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获取新知,有的用依次减的`方法、还有的用乘法口诀,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即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但学生在选择求商的最佳方法时出现分歧,说明学生择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我要加强培养。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以活动促发展。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整节课注意到了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获取新知、发展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2

  《表内除法(一)》除了学习除法的含义之外,还学习了用2、3、4、5的乘法口诀求商。虽然都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本册教材为了分散难度,分成了第四和第八两个单元来教学,但是,其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相通的,或者可以说是一致的。用6、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3、4、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用6、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活”起来。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要求教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熟悉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出“用6、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这样巧妙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用6、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时,我采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形成较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3

  今天教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节,这是第七单元的开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对除法横式的各部分意义和名称已经学会了,应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还没有掌握好。

  这节课一开始我用信息窗引入,在提出问题时有点难,学生举手的不是很多,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先交流一下再说提出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列算式学生列的很正确,在求商时,有的同学用了上一单元的方法,很快说出了商,有的同学还不认真想,我用分小棒的方法从除法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找出算式的商,在提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已经熟悉,提得很好,列式求商也比较顺利。在学习除法竖式时,学生能够明白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在做竖式练习时,个别学生一开始还是不会写,在老师巡视指导后,能够自己写对了。

  在列除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列,也就是说,这个环节还应多练习,这是学生的弱项。这节课本来打算用课件上,可是突然停电,给上课带来了一点麻烦,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还应注意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存在。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4

  我认为《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是本册教材中最难把握的课型。本课的重点是:1.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2.会列除法竖式;3. 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方法择优的能力。难点是:探索口诀求商的方法和对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

  成功之处:

  一、解读文本,加厚内涵底蕴

  方老师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教学能手,课堂评价语言自然、流畅、恰到好处。她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做到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重点在“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方法择优的能力”这一目标上进行突破。

  每一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的学习就是充分唤醒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加工以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这节课,方老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共性规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提出“你想怎样 15÷3计算”的问题后,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与途径想出求商的方法。接着又做了提示:“我们可以借助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也可以考虑用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计算,想出了“摆小棒”、“用乘法算式求商”、“用口诀求商” 等几种方法。一一给予肯定,又进行了归纳板书,让孩子直观地了解这几种方法,又接着问了一句“你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都认为用口诀求商简单,因此都想用这种方法。老师这时给予说明:我也喜欢用乘法口诀求商,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要学会从多种方法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好方法。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算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以展现,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并培养他们多中选优的能力。

  二、多元协同,体现师生物和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除法竖式是一个新知识点,也是重难点,因此,在讲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方老师特意做到语速变慢、吐字清晰,一步一点,一步一读,就怕学生漏掉一个环节。方老师想到了多元协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方老师制作了一个小动画,呈现出“把8 朵花分一分,每次拿出2朵,共拿了4次”这样一个画面,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清楚地看到8朵花里面有4个2朵,4个2相加可以写成4乘2,也就是除数与商相乘,结果是8,最后看一看原来放8朵花的圆圈,里面一朵也没了,因此8-8=0,充分理解了第二个8表示什么意思,0怎么得来的。这样,学生一起经历除法算式每步的含义,并总结了“一除、二乘、三减”的`除法竖式的经典规律,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不但深深理解了“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多媒体的运用从感观上引起学生的刺激,引发他们的兴趣,既快捷,又高效,真正做到了生与物的和谐。

  三、关注习性,实现最优发展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最多十几分钟就坐不住了,在讲课时,方老师注意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并不时用语言刺激他们的感官,如“瞪大眼睛眼睛看向黑板”“看哪个同学的眼睛是火眼金睛”等,既关注了个体,又面向了全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习惯,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

  不足之处:

  教学的过程不可能踏雪无痕,本课当然也有点滴不足之处:在“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这一信息提问题时,学生对包含除不太理解,对平均分印象深刻,几个学生都说“平均每人采几朵时”,师没有抓住时机去演示一下,而是自己简单地讲述,有点牵强,有的学生还可能不太理解,如果老师才此处再通过演示稍加点拨,我想学生对除法的两种意义的理解会更透彻。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5

  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

  好奇心强,易冲动,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的口算练习,再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六一儿童节装扮教室的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问题来源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先整体地按一定顺序观察整幅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中,通过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发现,找出图中的三个有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放手让学生根据主题图另外2组信息,自由提出问题并解决,从而引出除数是7、9的除法,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计算497、279,并点名说出求商时所用的口诀。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想乘法口诀,口诀缺几商是几。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3、精心设计活动。

  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设计成帮助动物宝宝们解决难题。1、小猪吹泡泡 :小猪正在练习吹泡泡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猪吹的泡泡飞得更高哟!2、小猴摘桃子:大家齐了协力让小猪的泡泡吹得更高了,小猴可急坏了:原来小猴子想摘些桃过节,可是树太高了,需要爬梯子,梯子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动物找朋友。3、动物找朋友: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有几只动物宝宝来到了我们班,想和大家交个朋友。谁能解决我身上的问题,谁就是我的好朋友!这样,通过一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向苦难挑战的勇气,并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又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不足之处:

  对于为什么能用乘法口诀求商突破不够,感觉上就是让学生模仿用口诀求商,而未能突出想乘算除,如455应该先想几乘5等于45,因为五九四十五,所以商是9。具体方法是:先看除数,除数乘几等于被除数,就想几的口诀,口诀缺几商就是几。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05

用7、8、9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2-1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2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5-15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12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23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3-15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12

《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