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18 06:58:28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北师大第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教材的第一个问题:买包装只需要多少元?有了前三节课的基础,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结果。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计算后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如何相互转化,理解算理。第二问题:买彩带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后,强调如何用竖式计算。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在以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我们采用的'是小数点对齐。所以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学生还会出现小数点对齐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在教研时认为这也是对的,但并不是最优的方法。所以这个环节应该善于抓住生成点,展示学生的“小数点对齐”和“末位对齐”这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对比,从而优化算法。第三问题:尝试算一算。这个环节就脱离了情境,给学生呈现了抽象的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交流想法时,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尤其要强调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缺点。

  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学生通过问题串,可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种是“标准”的末位对齐,另一种就是“错误”的小数点对齐。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合适?”这就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探讨出了“末位对齐”的计算。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2

  四年级的期中试卷分为8个部分,口算、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看图填空和解决问题,包含了大数的读写、位数、计数单位以及四舍五入、线的认识、图形的旋转、简便运算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面考察,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在填空和判断上花费时间过多导致计算和解决问题上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思考,针对这份时间分析如下:

  一、掌握较好的内容

  1. 对于口算题,这部分包含了小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简单的混合运算,对于这部分孩子们的掌握较好,失分率在一分左右。

  2. 在大数的读写和四舍五入和大数的比较上,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

  3. 对于估算,包含填空和解决问题的第4题,孩子们能够正确的使用估算。

  4. 在作图上,画角度和画垂直线与平行线上,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量角器、三角板进行制图。

  二、知识缺陷

  1. 对于审题方面,没有进行正确的审题,导致失分,入填空题第5题,题目问的是时针转过的'角度是多少,有部分学生理解成分针转过的角度,导致连失2分,再如计算题方面,(8+40)×25=25×4×80没有认真看清题目中的符号,以及多个的计算题同样的问题,会做但是因为不认真导致失分。

  2. 对于图形的旋转方面,试卷上的这个等腰三角形,孩子们画的是图形B旋转的图形,而题目需要的是A旋转后的图形,在旋转上面,有部分学生旋转后中心点变了,这个题目对孩子的空间能力要求较大。

  3. 在计算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本张试卷的需要较大的计算能力,学生的错误率较高。

  4. 对于生活常识上,孩子们阅历较少,对于往返火车票的理解上,存在误差,有的理解成两次就多加了一个240,有的理解成每天都需要,就乘上了12。

  三、弥补不足

  1.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培养孩子们对于简便运算的理解和由衷的使用简便运算,形成习惯。

  2. 在审题上,形成风气,培养孩子们的审题习惯和告别马虎行动,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3. 对于生活常识方面,对于课本和试卷出现的外,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对周边事物的简单认识,及时的吸取简单生活常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3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查漏补缺。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造成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留意学生有哪些知识还理解不到位,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公式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定律、性质系统化,让部分尚有欠缺的学生能够及时弥补。

  1、精选复习题和练习题型,及时反馈,拓展提高。

  复习时精心挑选、设计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适当有计划地强化训练,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思维过程,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及时反馈,做好错题分析。一是让学生把错题集中起来,重点分析、讲解。二是引导学生对每次检测的单元试卷做好典型错例分析,设立错题更正本。

  复习时充分利用复习阶段的时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在作业布置一些适合这部分学生做的作业(布置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相对简单一些的作业)并适时适度的鼓励;成立互帮小组。争取在期末让他们达到合格。对于行为及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如:平时抄袭作业,作业不做或不认真书写等。可寻求班主任的配合对其进行思想上教育,帮助其明白复习的重要性,树立目标与自信心。同时将学生在校复习期间的表现及时通知家长,寻求家长的配合,共同采取措施。通过总复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及时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4

  这两天学习乘法分配律,孩子们的普遍感觉是比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起来难一些。作业中的错误也很多,主要错在一下几点:

  1、78×(100+5)

  =78×100+5…………这种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教好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括号外面的数要分别乘括号内的两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

  2、85×99+85

  =85×(99+8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个别孩子

  对式子中的数据理解不好,不明白加号后面的

  85表示的是1个85,可以看成85×1。

  3、104×25

  =(100+4)×25

  =104×25…………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有的孩子对乘法分配律的引用不熟练,变式之后又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回到了原式。

  4、76×54+76×47-76

  =76×(54+47)-76…………有这种做法的孩子属于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不够灵活,当遇到部分积较多的时候,不能较好的应用分配律进行简便算。

  5、25×32×125

  =(25×4)+(8×125)…………个别学生在做题时有一种惯性,学完乘法分配律之后,所有的题目都用分配律进行计算,不能灵活的选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综合学生出现的错误之处,可见大部分孩子对运算律能够较

  好的理解,只是在应用时不能够灵活的应用。直接应用规律进行简便算的能准确理解,而需要变式的题目则不能较好的应用,也有个别孩子因为理解不清而不会应用。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采用相应的措施,以便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灵活应用。

  一、个别指导。

  对分配律不理解的孩子,我进行个别的指导。具体是举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孩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在解题、比较的基础上理解两部分积表示的意义,理解括号外的数要分别乘括号内两个数的道理,这样借助具体事例,形象的进行理解、概括,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

  二、对比练习。

  针对有的孩子把分配律和结合律混淆的情况,我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孩子在练习中记性比较、分析,从而掌握。如:

  25×3×17×4 25×3+17×25

  比较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说说算是中分别有什么运算,运用什么运算律才能简便计算,这样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慢慢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继而再灵活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三、针对练习。

  针对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规律进行计算的问题,我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孩子在练习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比一比怎么计算更加简便,这样在比较、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如:125×48

  因为刚学过乘法分配律,学生在计算125×48时,也应用分配律:125×40+125×8,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简便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125×8×6,再比一比:哪种方法更简便?这样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先观察题目中各个数的特点,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简便与正确。

  通过对孩子错因的分析与相应的指导、练习,孩子们对乘法的运算律理解掌握也越来越好,作业的错误明显减少。看来,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引导,只要我们对孩子有耐心、有信心,孩子们就一定能够学会、学好!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5

  本周教学了《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教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波伊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甚至还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通过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

  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小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的必要条件,而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是必要。(对于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教师这个问题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挑战性。从现场看就有学生提出24÷5≠(24×2)÷(5×2),这难能可贵的疑问折射出学生绞尽脑汁之后的欢乐,他终于与别人看法不一样。由此想到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探索思考时间,少一些指令性的操作程序,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但发现结论,还学会"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会有一种"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6

  《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在设计本教案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试图寻找一种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与共同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不同的人的数学水平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

  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出来的算式就比较开放。学生能自由发挥,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气氛热烈。由学生计算总价列式,到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形式不一样的算式,结果却是一样的。这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7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于以上认识,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概念,让学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并通过实例说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反思: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说清楚,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设的不够。课后回想觉得,应该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同时再配以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画直线时,很多学生不用尺画,在这方面还需再三强调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8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重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两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9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通过对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从中发现和归纳结论的方法。学生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但是对于“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似懂非懂。另外,“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不是非常困难,此内容的教学价值更多的在于过程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从而得出结论。再次,学生的`操作材料(吸管和小棒)都有一定的粗细,在实践操作时难免产生误差,此时,可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重点在于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用三根吸管围三角形(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初步感悟到:“当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三角形”的规律。本节课,我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这三根吸管围不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根吸管能围成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应在哪个取值范围内?”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质疑。这样,学生能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结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认知产生飞跃。最后通过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三角形边的关系比较抽象,而且在动手操作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课件应用,能动态呈现出来,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验证“当较短的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猜想时,学生意见不一,因为小棒是圆形的有一定的粗细,所以在围三角形时很容易产生误差,误导学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明白当较短的两根小棒的端点搭在一起时,就与第三条线段完全重合了,围不成三角形,直观形象地突破了难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0

  《直线、射线和角》一课,认识射线、直线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认知,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1、把学生带进生活中去认知。

  本节课我利用了日常生活用品手电筒来让学生演示线段和直线。再让学生试着能不能演示直线,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直观的理解了。因为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神奇,所以难以找到生活中近似直线的物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直线和射线,还对它们的特征有了较深的理解,初步感知了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

  2、让学生带着发现走进生活去应用。

  在《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过一点画直线”发现了: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在操作中,有学生告诉我在经过一点画直线时,感觉就象风车在转动。接着,受这个学生思维影响,其他同学也争先说出了许多旋转的`物体。这时,老师的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图钉时不能将一张纸条固定在一个点上”的点拨就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跟自己今天的发现还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才能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精彩的生活,精彩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认知,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1

  个人认为比例尺教学是第十二册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一部分知识了。非常的有趣,且有意义。求比例尺的部分,算是比较简单的。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线段比例尺的。直接用一厘米来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或是千米,生活中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是比较多的。直接用比来表示,数字比较大,实际用时还是需要单位名称的转化。不怎么方便。

  今天教学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教材上都要求学生列方程然后用解比列的方法来做,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较好思考。但是,我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不愿意列方程,因为列方程要解设,麻烦。第二、用算术方法更简单、更好思考。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还有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这种方法教材上没有,可是到为后面的正反比列量打下了基础。

  另外说一句,我始终没弄懂,为什么有的应用题非要用正反比例的关系来解呢!思考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望高人给我指点指点呀。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3、迁移推理。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小数点(一)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 倍。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教师只需恰当地点拨即可。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3

  “吨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记得《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吨” 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 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40位同学约重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 (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40位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吨”这个单位。

  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4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开课伊始,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对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船进行分类,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分类方法。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按多种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将学生引入到按照三角形边给三角形分类的层面上?我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以角的标准,将三角形分为了这三类。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从而使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还可以按边的长度不同,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并能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没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从这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这种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关键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平移与平行”这节课设计思想是以活动为主线,展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参与的能力。

  1、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数学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感,便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节课当学生从常见的车辄印中把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观点来认识,并惊奇的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平行线,从而激起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进而使学生有一种对平行线强烈的探求愿望。这种探求愿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的形成。

  2、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形成自主参与的方法和能力。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本节课教师在组织学生摆铅笔、平移铅笔、折纸、画平行线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多张白纸、不同的格纸、直尺、三角板等许多材料,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果然面对多种材料学生有的利用格纸上的平行线、有的利用物体平行的特点、有的利用折纸的技能。尤其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折纸活动中各种奇思妙想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不仅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且积极的乐于创造,想要与众不同。因此我想到平时因为害怕学生出问题、走弯路,教师提供单一有用的材料、提出过于具体的问题、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限定较少的时间,确实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学生的发展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允许学生充分思考甚至想像。允许学生有错、走弯路,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切体验,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

  3、不断学习和实践,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活动的开放式的课堂,对于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准备。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做好教学预设,做好可能突发问题的应对方案,才有备无患。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再有,在课堂上如果遇到学生引发的在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教师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已有经验教训则尤为重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是积累经验的方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4-1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8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1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9-2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1-30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4-07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4-2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推荐】06-26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荐]07-04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华)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