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
“合作探究,实验论证”生动地诠释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在本节课新知识传授时很好的把握三个环节。
一、通过两个三角形因为内角和大小吵架导出新课,提出问题到底是谁的内角和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先猜想内角和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验证方法,掌握要领。上课开始,我通过提问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以及每块三角板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初步让学生感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质疑:这仅仅是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而且也是直角三角形,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的都是180°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去就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接着就让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在明确验证方法后,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有的小组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有的小组通过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小组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此时我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在演示中进一步验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获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
四、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在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在没有告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角时,如何求出第三个角。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小组合作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效果不错!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我引导小结不够。在练习时基本练习题太少。
1.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应该干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3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这堂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
总之,在上课的过程中,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该如何预设好每一环节,如何说好每一句话,让自己的课堂效率更高。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4
这节课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容易记住。本节课我具体抓住以下2个方面。
1、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引入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 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 长方形有几个内角 (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 (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 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 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 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 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
(二)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 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来, 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深化
质疑: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观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不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原因,三角形变大了, 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结论: 角的两条边长了, 但角的大小不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实验: 教师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 然后用活动角与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手拿活动角的顶点处, 往下压, 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活动角在变大, 而另外两个角在变小。这样多次变化, 活动角越来越大, 而另外两个角越来越小。最后, 当活动角的两条边与小棒重合时。
结论:活动角就是一个平角180°, 另外两个角都是0°。
【设计意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对于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想象, 充分感受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感悟三角形内角和不变的原因。
(五)应用
1。基础练习: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9,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变式练习: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直角吗 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吗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吗
3。(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4。智力大挑战: 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 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
【设计意图】习题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的四个层次的练习中, 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思维,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内角和知识和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第二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征, 较好地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题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分与合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此过程中三角内角的 变化情况,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第四题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 学生能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将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联系起来,并逐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以此促进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整体构建。
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思维,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5
在课间我有意问了一下学生你们知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插入了一个猜角游戏中,请量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让生说我猜,要求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进行操作。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跟着我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当时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学生很开心。
在接下来的.实验验证环节中,那些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就猜度数,而没有进行真正的实验验证,反倒是刚学到的学生真正做到用实验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中180°”。因此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设计一些新的方式让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实验验证的环节中来。于是让学生请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问学生发现了什么?
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是180°。然后让学生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把它们拼在一起和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使它们正好折在一起,都能拼成一个平角,
最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我个人认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样使他们大胆地想,学生课上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也能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想想做做”第2题中,学生在还没有拼的时候先看了书,就猜拼出来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经过提醒“内角”的含义,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不管这个三角形是大还是小。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6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使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高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上我围绕以下几点去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
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三角形内角的和呢?为此我抛出大、小两个三角形争吵的情境,让学生评判谁说的对?为什么争吵?导入课引出研究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动。我在导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时,没有按课前设计的进行,学生直接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我本身却没有顺势进行引导,直接抛出“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一任务,更巧妙的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0”入手。这一处成为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例如,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先让学生说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研究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四、教学中存在不足。
在教学中,由于我对学生了解的不够充分,没有很好的电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另外的原因是教师本身语言枯燥,过渡语设计的不够精彩,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应引起重视。在设计教案时要了解学生,深入教材,精心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7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去验证学生的结论,最终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有何奥秘?”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实际操作,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到剪拼、折拼的过程,进一步验证探究结论。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和简单的判断题。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多次利用超级画板、flash动画,从开始的激趣引入、观察猜想,到后来的数据验证,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另外,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组织如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还需更具体的指导,以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让合作探究更有效。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8
我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取长补短”,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课后教学反思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取长补短”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要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不能为了反思,应付差事,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上完课不去重新审视、分析,很难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先通过三角形王国的小矛盾,让学生角色扮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猜想,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然后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本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以下一些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教学设计环节紧凑,思路清晰。用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小组进行实践操作,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自己感知探索出三角形内角和,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1、用了量、算、拼,折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发现思考,都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感受数学的严谨和魅力,也使得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
2、当完全放手让学生实验操作调整为要求明确以后,教师适当进行一些演示,如果学生还不能完成操作,则由教师完成,只要学生能够拿着一个拼合好的图形进行观察,我就把课堂节奏掌控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定理的证明过程上,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判断题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在课堂用直观的课件显示出来,使学生印象深刻。然后逐步加深难度,到最后的思考题,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本堂课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深思,改进:
1、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于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找结论,部分学生却不知从何做起,没有自己动脑主动学习的习惯。今后应加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拼一拼的活动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先把三个角标号,撕开后再拼。在拼成平角后要用量角器或者直尺测量一下,看拼的图形是不是平角,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而不能光凭眼睛来判断。
2、在进行拼、折活动时,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折成一个平角,撕开之后就找不到要拼的角的时候,老师就应当马上去帮助,去指导。当学生体验认知过程时,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学习的愉快,获得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刻要注意自己和学生语言、动作的规范,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在学生读题,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说出度数单位。在练习,书写时也要注意度数单位,强调格式。
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了解不够,在课上没能以学生为主,有的内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讲解,我没能及时体察到这一点,效果不是很好,课堂气氛没能调动起来,一位老师说的好,公开课就是表演课,但主角应该是学生,老师只能做导演而不能替代学生的角色。上完课后,很多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比如:我上课时表情呆板于第三个练习题,讲解不够详细,大部分学生估计没听懂,我没能做到及时根据学生的表情、应答人数等细节及时调整讲题的速度??,在聆听诸位老师的点评时,有时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取长补短”,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后教学反思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取长补短”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要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不能为了反思,应付差事,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上完课不去重新审视、分析,很难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中达到的预设的教学目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我都会在课后记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同时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疏漏失误之处,也要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考物,类式的错误不在发生。 我执教的本节课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同学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但是,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生思维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上,还任重道远。但我会坚持以对学生负责为中心,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方法,不断学习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为追求高效课堂而不断完善自我。相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9
本节课采用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普遍规律,也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比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测量、计算,讨论、交流、总结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的规律的结论。亲身体验所得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总结事物所含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中,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渗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作为讲授内容,只要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记住结论教学即可完成。问题是通过这个内容的教学,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我把本节课定为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并从中学会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
课的一开始我就由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入手。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已经没有悬念了,但这样的争论会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当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撕一撕、画一画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拼在一起。当孩子们正愉悦于自己的发现时,我适时提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再一次被激发,专注的研究着……当我进行提问时,还没有研究出方法的小组成员是那么用心的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当有的同学说要将多边形分割成学过的三角形进行研究时,他们发出赞叹的声音。于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兴奋;于是孩子们又发现多边形外角和的奇妙之处,真是万种变化定在其中。
这节课下课后我自己都有一点兴奋,因为我的孩子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上课之初,就告诉孩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且告诉孩子我的验证方法,即便告诉的方法再多,再详细,他们学到的也只是我的有限的方法,而且是老师的方法,不是自己发现的方法。但换一种教学方式,孩子们不但找到了所有我知道的方法,也找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方法,我们大家在研究中都是受益者。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了。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1
在学校教学示范课上,讲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整节课还算比较顺利,在课堂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并且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的过程。现在总结一下课堂上的几点不足: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重点过程中,我设计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先讨论有几种验证方法,再分别选择不同的方法验证,验证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验证方法得出共同的的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不同的验证方法,这样一个人的验证过程就成了几个人人学习成果。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接受到尽量多的信息。但是学生们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也许是公开课学生放不开的原因,他们只是各自验证完了和同桌交流一下,完全没有以往在班级里那种热烈讨论的气氛。虽然我在后面的学习汇报过程中使用了投影仪展示,但还是不如学生小组内交流更直接。因此,我这一设计的目的效果不理想。
2、我本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由于在试讲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完成,而这一道题又是这堂课教学内容一个升华,因此我想尽量完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控制时间,由于过于注意时间,导致了在学生用投影仪演示完后,为了更清晰的演示折、拼的过程的动画忘了播放,影响了又一个给学生直观展示的机会。这一问题的出现我觉得是我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2
二学期几何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这一节课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本课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在课后进行了小结,也听取了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分析,收获很大,授课过程中有讲得好的环节也有处理得不好的环节,下面从几个方面小结:
1.在本次授课中,引入是比较恰当的。我是从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感性知识进行引入的,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用之前学过的知识都知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那么加起来就是360°,然后又用正方形,由于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一个同样的特征,所以学生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再将正方形沿着对边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个时候问学生:你们能猜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这样的引入和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非常地自然,学生也较容易进行猜想。
2.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用动画演示撕角拼一拼,折角,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印象非常深刻,也给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以正确的.指引。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整一节课都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的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组织好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讨论、归纳,没有像之前上课那样由本人我讲完整节课而学生只是听。
4.在学生进行猜想之后,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填表,这个环节在处理的时候不是很得当,因为量角在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量角的技巧导致没能准确地量角,而且在本节课中,要进行量角实验的三角形个数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分工,所以在这个地方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而结果量出来的度数也不是很精确,虽说在测量中允许有误差,但是这与一开始的教学设计出发点有出入,达不到很好验证猜想的效果。
一节课下来,总的感觉还可以,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但是课堂中的教学常规还不是很规范,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但是却忽略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这是今后教学中必须引起重视的地方。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3
《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让学生猜测-质疑-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上课开始,我通过观察长方形的内角和连接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后质疑: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去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接着就让学生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验证过程分两部分来进行,先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让学生验证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就是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没有以小组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太小没有达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再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来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
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确是180°的结论。汇报展示这个环节只是口头叙述的形式描述验证的结果,若先还原原图,再展示验证过程与结果效果更佳。
探究新知是为了应用,这节课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求另一个角。练习内容的安排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第二层练习是判断题,让学生应用结论思考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是解决多种类型三角形的内角问题,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根据自身特点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采用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4
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并不难,但我认为本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开拓思维、提升能力。基于以上里面,本节课,我也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谈话激疑,引导探究;组织讨论,适时启发帮助。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对于三角形了解的内容还不够多,所以我才用了直接导入的形式来进入新课,让学生自己探讨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来揭示内角和内角和的概念,学生明确了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同学猜测是100度、90度、200度,但猜测不等于结论,在这里我追问大家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并没有说出来,于是我引导大家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同学们想到了测量每个内角是多少,然后再求和。我又追问: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内角是多少呢?于是同学们想到了量一量,这时让同学们动手进行测量记录数据,但由于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没有对操作步骤进行要求,导致同学们在测量时分不清测量的是哪一个角,我及时引导大家把每个内角都标上序号,在进行测量,分别把他们测量的数据填写的报告单当中,因为这样导致了同学们测量的速度较慢,最终由于时间关系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操作完成,在展示成果时没有进行展示,同学们只得到了钝锐角、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接近180度的。如果我能再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学生就可以完成了,以后教学中还是应该多多放手,给学生留有先足的动手空间和时间。
我认为数学课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点拔,使数学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头脑中。由于在量一量、算一算的环节中,学生初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度的,于是引导学生由180度想到平角,让学生探讨交流:怎样才能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平角。撕拼这一环节过程主要向学生展示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在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状态,只有合理呈现学习素材,才能使学生对转换策略形成清晰的认识。操作之初,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操作目的,把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的角拼在了一起,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让学生再次谈操作要求,明确操作目标,之后引导学生如何把三个角从三角形分离出来,从而部分学生想到了撕拼法,一部分学生想到了折拼法,于是我请撕拼法的'你同学上台展示后,再让用折拼法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方法,并给予肯定和评价,至此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明确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一变二,和二变一的图形展示,使学生明确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与形状大小无关,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想让学生探一下,增加和减少的度数源于哪里。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已达到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但由于时间只有了30分钟,这一部分没有来得急提供给学生,可以说是这节课的遗憾之一。
总之,本节课力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教育资源,课堂的生成大于课前的预设,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成、有效的进行评价,是我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今后课堂的努力方向。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15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新知识。因为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运用过这一知识。因此,我觉得这一堂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也不是怎样运用它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证明这一结论,即要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验证。
1、以疑激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课一开始,我便通过拟人化的对话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服气的.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为什么?你能证明吗?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以动启思
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撕拼、折拼等实验活动,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由已知知识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通过多种实验进行操作验证也让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在教学中也还有一些不顺利的地方,比如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未能及时跟进,对于方法不对的学生未能及时指导和帮助等。但是本堂可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