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6-30 16:28:47
  • 相关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矗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在分一个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

  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用一张圆形的卡纸代表一个月饼,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小组同学,先让学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平均分。从分饼入手,增加了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在认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自己创造出四分之一。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单一。教学几分之一,由1/2到1/4中,内容略显单一。

  2、知识拓展不够。在教学中讲练结合,在讲练习题时,让小老师讲解过于详细,浪费时间,导致拓展练习没时间做。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将加倍努力,积极反思、积极评课、反复研究,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认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内容。这节课也是本人在这学期执教的教研公开课。集体备课和多次试教,让我在收获中成长。现将执教中的反思作简单的文字记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分月饼。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把2条香蕉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是怎样分的?

  师:什么是平均分呀?

  (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家在数学作业纸上表示表示吧。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数吗?(分数)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用各种图形来折出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知道不同的物体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在认识1/4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用同样一张正方形纸折出1/4,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相同的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同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初步感知分数的大小。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用阴影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几分之一。(每组的几名同学表示的要各不相同)

  互相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比较阴影部分表示分数的大小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发现1/2与1/4,1/3与1/4比较大小的规律: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

  在这一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小组合作应该是在这节课里的亮点。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折一折、涂一涂,相互交流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让他们觉得分数这个内容没有那么枯燥,但是有个小遗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组活动结束以后,我没有反馈,我应该请小组的成员发言,让小组的成员来汇报结果,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折?这样学生再来说分数的意义就容易一些。

  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我出示的关于几分之一的例子不多,并且学生也没有感受到身边还有哪些几分之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学生感觉不到几分之一与生活的联系,那么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就不会太深刻,不久就会忘记。

  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放在第二课时讲比较好。这节课就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能写,然后在拓展延伸,再联系生活,整节课就把重点放在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一、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困难。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注意通过直观的出现大量学生熟悉的各种实物和图形;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二、教学体会

  由于分数是学生开始认识的一种新数,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设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多联系实际,多举实例,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感性认识,为以后学生在分数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打好基础。

  1、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首先通过借助学生喜欢的喜洋洋与懒洋洋分蛋糕的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发现要比较公平的分物体必须要“平均分”,当出现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时,学生发现用自然数解决不了,从而引出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这样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认识了1/2之后,就让学生动手折1/2,接着在学习1/4的时候,直接让学生动手自己探究1/4,再认识几分之一时,我相信学生的能力,直接让他们自己去想分数,说分数,说意义。课后检测也表明这样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3、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圆、长方形、正方形。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 不足分析

  1、在把握教材方面,通过教学感觉自己还是把握的不太准确,虽然也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演示反复的`理解和说分数的含义,但是在语言引导中没有抓住关键字去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且教学语言也不够精练,总之学生对重点内容还是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在学具准备方面,我预设的不够充分,比如在学生折了二分之一后,动手涂出其中的二分之一,由于圆形纸片太大,学生年龄偏小,涂的时候很浪费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涂完,这样给学生对二分之一的认识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如果设计成直接让学生将分数写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或者四分之一的地方,效果会好一些,因为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学生练习了书写分数。

  3、在教学设计上的欠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认真翻阅了课本和教参,都是先认识二分之一,后认识四分之一,接着知识迁移到再认识几分之一,因此在设计中我也是按照这样的过程去设计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就感觉知识脱节,教学不连贯。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多分析教材,创造性的设计知识连贯、完整、全面的教学过程。

  4、教学评价及教学语言方面,通过教学,我感觉这方面是我目前最欠缺的方面之一,数学学科逻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教师语言也一定要严谨,但是整节课下来,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真的感觉有用的很少,反而没用的居多。首先教学语言方面,平时教学中可能自己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总认为把握住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懂,至于教学时如何表述无关重要,但是实际教学并非如此,自己的口误会给学生产生知识上的误解。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而且还习惯于一二年级的那种评价方式,现在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如何评价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但是又认为课堂中没有激励性的评价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总之本节课回顾自己的评价语言,感觉除了“坐好”,“你真聪明”,“比比谁坐的最好”这些,就没有其他的了,但是这些评价语言,仔细分析,不但没什么效果,反而觉得使用太频繁,给人很烦的感觉。

  5、板书设计,反思本节课的板书,太过单调,重点内容没有突出,分数的名称以及图片没有出现在板书上。

  6、教学机智,课堂生成资源需要教师机智的去处理,因而教学机智对于教师也很重要,本节课有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互动,设计教学时我认为我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喜洋洋与懒洋洋的情境,同时又设计了一些动手的环节,学生学习热情应该不错,但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回答时声音也不洪亮,因此,我很着急,不断的让学生“声音洪亮的再来一遍”,或者课堂中稍微停顿让学生“坐好,仔细听”,这样不仅延误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可见面对课堂生成的各种现象,教师应急中生智合理的去处理,这样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7、巩固练习,本节课的练习是在匆忙中草草进行的,由于前面的教学占用了很多时间,练习只是我引导学生说了说,也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教学时间,给练习留有练的时间,使练习真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8、全课总结,由于时间的缘故,总结知识也是草草了事,没有让学生多说一说,多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如若安排不合理,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严格、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教授每一部分知识的时间,比如严格控制导入利用多长时间,授新、操作、练习又分别用多长时间等等。

  5、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五、教后感想

  这次讲课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在我心中还是留下深深的遗憾,虽然之前我也是尽力准备,但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不过通过这些不如意,我深刻的明白了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缺陷,自己教学中还存在着什么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和工作中,我会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努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以后的分数学习打好基础。课本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就产生了分数。这时就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结果是半个。初步认识“半个”可以用分数1/2表示,在此过程中介绍1/2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并教授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表示它的1/2,让孩子们一一说说,同桌相互说一说。但是,在教学分数含义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发现而是自己说了出来,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含义,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对其提示。而我却在教学中无形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不负责任。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的时候,我让学生准备的`是两张圆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通过图片上不同的颜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也通过举例分糖,有10颗糖果,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得1个,若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5个,尽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1份就越少。

  之后通过练习,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仍然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化教学。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帮助给双包胎兄弟分蛋糕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本节课所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转变得不够完美,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比较图形不同的二分之一的大小时,没有让同学们充分思考这几个二分之一的大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相同,就直接演示课件,局限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处理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会本节课知识,每一步都应该扎实的去进行,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改变教学方案,对于最后一道题的'拓展讲解过细,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拓宽那些学有余力学生的思维,过多的讲解会给那些基础学生产生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所学的知识,如果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发现,再配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应该比老师长篇大论效果要好。

  这节课给我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国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1/2时,从三个问题入手:

  (1)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3)观察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们所表示的面积都一样大吗?通过这些问题为我们今后学习分率和找对应的量打下伏笔。从而不断地完善数学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我想课堂是精致的,它的精致来源于数学本身,也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关分数的知识,它也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我们所学的数的概念补充和扩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单元的关键就是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一个猴子分桃的场景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充分直观的理解分数的概念,加强平均分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希望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图片,并找其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其实离自己很近。也使一些害怕学数学的同学漫漫的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但这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教师虽然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但是没有及时地注意对差生的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更要注重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加深巩固和练习,在课上解决一部分的差生。

  而另一课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同时也锻炼、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整堂课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在教学中设计的第一环节,设计意图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动手折纸来作为课前导入,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消除学生接爱知识的心理。我给学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让学生把纸片分成2份,学生在分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咱是没有平均分,这校操作后再让学生对所折的情况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会把平均分的分为一类,把没有平均分的也分为一类,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不能用数字1来表示,怎么来表示呢?自然就引出了分数二分之一,然会教师导题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折纸的过程中,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巧妙地从整数引出分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因没有完全预设到学生的学情,所以在动手折纸中学生出现了折后不划出折痕,用斜线画出其中一部分因没有经验画得较慢等现象,耽误了时间。在将学生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进行分类时,学生只能根据现有的经验,依据图形颜色进行分类,而阴影部分画斜线的方向也给了学生误导,使这一环节整整占去了10多分钟,比预设时间要多出5分多钟。为了保证整节课知识的完整性,后面环节的时间都有压缩,整节课显得前松后紧,并未达成本节课的预想的效果。

  记得一次北京学习时,听一位老师的说课,他把说学情做为重要一环。说学情并不是只凭自己的想或书中的介绍,而是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前期检测,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仅是教学设计精彩,而且教学预设中多了更多精彩的生成。所以在以后的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对一部分或大多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步子,并在教师引导下把学生载向知识的彼岸。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把4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2块。

  师:把2快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块?

  生:每份是1块。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那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生:每份是一半。

  师: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出示月饼图,并让同学们说说其他图形一半用分数表示方法。

  ()()()()

  生:用分数表示上图红色部分所占的比例。

  师: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

  (设计意图:具体数学的一半同学们能说清楚是多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拓展

  师:请大家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并涂色表示

  三、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吗?并涂上颜色吗?

  生:动手操作。

  师:出示示范图。

  ()()

  师: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呢?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因为每一份都相同。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下面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请说明理由。

  ()()()()

  四、比一比

  师:折(画)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画一画),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生:同学们折(画)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知道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画)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题。

  1>1

  2 4

  1>1

  4 6

  通过课件演示(意图: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于是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含义:将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比较大小: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同,每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区”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生活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分同样大小月饼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一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六分之一,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干的事情,将知识蕴于动手操作中,在操作、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3、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4、是5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几个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6、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白分数的含义并在明白分数含义的基础上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较多,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是我经常犯的问题,因此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吸收。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能够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向都在接触,因此都很熟悉。“建构注意者”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样写,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能够这样写,再让学生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一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认识分数这一部分教学还是能够的。

  但在教学分数的含义时,我似乎操之过急,没让学生去发现而自己说了出来,当然是事倍而功半了。我就应课件演示的动态构成,让学生发现它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说说。如果还是有困难,还能够课件准备一个将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决定是不是。这样我想学生肯定能说出一二了。而我却在无形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真的很不就应。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时,我设计的是折长方形的几分之几,透过图上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我本想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的上,对抽象的分数比较有一个依托和支撑。但我没有思考到才刚认识了分数就让孩子来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后经思考,还不如换成比较圆的几分之几好,比较既明确又清楚,容易掌握。现成的教具也有,只怪我没去看。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我想能够作为拓展题来思考,还是很不错的。

  到目前为止想到的就这些,还期望各位老师给我多提意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平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红头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平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平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平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始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认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具体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不足。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励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1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09-19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5-15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30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30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2-31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2-19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9-19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