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壶口瀑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1
梁衡的壶口瀑布写的很美。梁衡用生动的文字把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壮美的画面呈现了出来。而这篇课文并不仅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抒情,梁衡由写壶口瀑布上升到对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歌颂。读来令人振奋。这么有意义的一篇文章却上的死气沉沉,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为什么?问题肯定出在了我的教学设计上。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壮美由直观感受。
我引用了评价壶口的诗句、播放了壶口瀑布景观的视频。通过这些呈现,学生在脑海中应该有壶口瀑布的画面。
二、赏析文本,品味语言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
通过对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品析,感受壶口瀑布在声音、气势上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景手法。
可是,本节课就偏偏在这一环节上的最沉闷。一方面,学生可能没有领会我的问题指向。这是我在搭建平台的失败,是我不了解学情。
改进:通过对第一次的详细品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二次做铺垫。品析第一次的关键问题:作者第一次在参观壶口瀑布是雨季,雨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写的?
(生预设:“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师追问“真的是什么也没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吗”生:“不是,作者看见了河水像一锅沸水。浪沫横溢”听见了涛声如雷、震耳欲聋师追问“看见了听见了说明作者从听觉、视觉角度给我们呈现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声震如雷的特点。那么在我们刚才的讨论当中,我们分析出了作者是从多感官角度写壶口瀑布,那么,除了这多感官的写法,本段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写景手法?生:“修辞、侧面描写”)如果这些预设达成,那么我们继续学习作者的对壶口瀑布的第二次描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第二次写景的品析。
如果这样设计,可能课堂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懂得找关键语句来品析,分析语句写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唉遗憾留在下次弥补吧。
三、感悟主旨。
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在课文的第五节,作者由水写到脚下的石头,其实,作者通过写石来写水,侧面表现水的顽强、坚韧的意志。这里可以呈现被水侵蚀的石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能深刻感受水的力量。从而理解以水喻人,赞美人如水般的品格。
最后一小节做总结主旨。
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在合理的教学设计。备课时,既要吃透文本,更要关注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否则,一堂课只能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是看客,就谈不上教学目标达成度。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2
在结束《壶口瀑布》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告诉自己“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计划以朗读为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从文中的关键语句着手,来解析文章。在教学设计中,我准备从四个层次上引导学生谈感受:
(1) 听介绍,看“壶口瀑布”图片,用一个词谈感受;
(2) 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3) 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实际上还象征了种种的人生的态度。
(4) 升华感受:壶口瀑布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解析文章的目标并未能如愿实现。仔细想来,我觉得在第三个层次的.谈感受中,完成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在读了“第二次看瀑布”后,未能如我所愿地体会到“壶口”中那千姿百态的水象人。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1、朗读开展不深入。“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过多。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讲台不应是教师的舞台。但在教学中,我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总是以为教师的有感情的朗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没有注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还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文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范读,不仅耗费了时间,还剥夺了学生朗读的权利。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对于文章的把握没有明显帮助。
2、关键语句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的感受徘徊于低层次。一些语句是解读文章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些语句,文章才能迎刃而解。在《壶口瀑布》中, “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所以,这些语句是值得好好玩味体会。但在教学中,我对于这些语句的关注程度无疑是不够的。我在没有充分分析体会这些语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谈体会;在发现学生理解存在问题后,又没有扎扎实实地回到关键语句,仔仔细细的进行分析;却为了保证下一环节能顺利实施,让学生在草草谈了几句后,匆匆点破。该抓的不抓,该分析的没分析,所以,课堂教学给人一种空发议论的感觉。这一点从许多学生的课堂发言上可以明显感觉到。
3、文章处理存在缺陷。在文章教学中,我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在给学生的材料上删除了。我之所以如此安排,我觉得最后一段写得相当精彩,是作者感想的集中体现。学生在读到最后一段时,会深深为文字所吸引,会被作者的思想所打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视线将集中于最后一段,前面的文章分析将索然无味。同时,我在设计时想借最后一段把课堂教学的境界拔高到民族精神教育的高度。但现在反观这一设计,确实存在问题。如步老师所说:这一设计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反而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障碍。
从以上三点来看,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
1、教师的读是为学生服务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2、文章的解析应着重于关键语句的理解玩味,在读懂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发学生的感受,不应该要求学生空发议论。
3、对于文本的处理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大胆设计,反复思考,防止不恰当的设计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总之,本次课堂教学存在许多缺陷,这篇反思可能是挂一漏万的。但发现缺陷就意味着自己的成长。谢谢于老师,谢谢各位学友,希望能听到大家的意见。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3
梁衡先生用生动的文笔将黄河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刚柔相济的特点呈现眼前,这篇文章既是一篇展现壮美画面的游记散文,更是一首读来令人振奋的精神赞歌,歌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回放自己的教学视频,发现课堂气氛沉闷,未能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细细思考,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学节奏把握不到位。本来计划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没有按计划完成。由于课前预习任务强调不到位和设计不明确,使得第一课时在字词检测环节占用的时间过长,进而导致“明确所至”环节放到第二课时进行,拖慢了整体教学进度。
二是教师语言不够凝练。我在讲课过程习惯反复强调某个问题,比较啰嗦,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进程缓慢。并且,教师语言的优美度欠佳,赏析这样一篇情感充沛的文章,而我却未能通过语言传达出文本的美感,使得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
三是课堂问题设置不明确。在“明确所至”环节,设计的问题为“找出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的不同”,提示的角度有“声”“势”“景物”“景物特征”。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能清晰辨别“声”与“势”的区别,现在想来,这两者本也没有明晰的界限,可以合为“声势”这一个角度;另外,“景物特征”实为作者在所见时的感受,如壮美,如柔美,而“景物特征”这一提示角度比较牵强。
四是教学环节衔接度欠佳,缺乏主问题贯穿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教琐碎,各问题之间的联结度较弱,如“制定壶口瀑布旅游攻略”和“品读所见”这两个问题,过渡稍陡,教师的引导过渡语缺乏指引性。“品读所见”环节,本意设计为学生自主发言,但是学生回应不够积极,转为教师选定句子而后学生分析的方式进行,赏析过程比较零碎。
针对本节课呈现的不足,我更加体会到了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更意识到了要关注学生,问题的设计也要契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回答。此外,我还要凝练课堂语言,不断提升语言素养,既要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还要合理把握速度、节奏感等,达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4
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达成,一定源自于教师良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而精要的,直击教学重点的,引领学生展开言语实践的学习活动,一定源自于教师对文本的精准解读,璩xx老师在精读课中已经对《壶口瀑布》这一篇游记有了游记特点、游记语言的充分指导。我这一节自读课才得以站在璩老师的'肩膀上进行活动开展。在教学时,既要充分考量自读课特性,还要紧扣文体教学,因此,我以结构化的三个问题建构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推动生成“初思游记阅读策略”、“游记阅读策略建构”。这堂课背后体现了这样的教学逻辑:
一、阅读策略教学:整合信息提问,设计问题学习实践,是走向不教的教学策略。
二、依循体式教学:把游记当游记教,教出游记的特色,教出游记文本的特质,教学内容聚焦游记特点和游记语言、游记阅读策略。
三、问题支架引领:教师的导在于精要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学在于以问题为引领,在触摸文本的言语实践中进行学习建构。
四、思维工具运用:运用思维导图、列表、符合等思维工具,便于梳理信息。
五、结构化建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语言建构的结构化,本课无论是提问策略、游记策略建构,都注意并走向了结构化建构。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壶口瀑布作文03-26
壶口瀑布说课稿02-14
黄河壶口瀑布作文02-18
游壶口瀑布作文04-02
壶口瀑布的导游词01-14
壶口瀑布作文300字08-06
壶口瀑布导游词04-02
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04-02
陕西壶口瀑布导游词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