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7-12 11:01:22
  • 相关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1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但推动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2

  一节课下来,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字词的落实,朗读的提升,还有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字词方面,应该说还是挺扎实的,落实的也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方面,创设一个悬念,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理清思路;包括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都还是比较有实效性的。但就从这堂课而言,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评价,包括师对生、生对生的评价。比如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的时候,指名分自然段来朗读,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读的好一些,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就像读第二段的那位学生,读的时候一字一字顿开,且有拖音现象,以至班上其他的同学都在取笑他的朗读。但是实际上,这个孩子在读的过程当中,虽然是一字一顿,可他的字音都读的非常准,假如此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这一点,自己来做评价,鼓励说:“你看这个小朋友读的多努力,他非常努力的想把这一段读好,老师发现,虽然他有些字读的中断了,但是他每个字音都读的非常准,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相信教师这样的引导也能为其他学生启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要老把眼睛盯着别人的短处,尽挑缺点,而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别人的长处,发现他人的优点。教师始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我们检查读文的目的不是随意找几个人把每个自然段读一遍下来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读正确、读熟练,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应该马上就停下,也不要急着读第二句,而是应该先把其他的放一放,让学生再练着去读一读。因为是第一课时,完全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比如难读的这一段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读了之后教师再请几个孩子读,或者就刚才的这个孩子再读一读,也可以我读一句你读一句的大家一起练着读一读等等。只要能让这个孩子的朗读有个很明显的提高,从不会读,通过教师的启发,会读了,读好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精彩之处。

  二、朗读,尤其是指导朗读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形式。比如在检查生字词这一环节中,教师小黑板出示带拼音词语:(长满了??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自言自语)其他简单的词语孩子们读的都挺不错,但其中“葫芦藤”这个词语比较难读,不少小朋友都把“葫芦藤”读成了“葫芦——藤”,一点也不连贯。我通过课件展示葫芦藤,并且代入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中再去读一读,这样就一定可以把这个词语读正确,读熟了,也就把后来学生在读文时遇到的困难提前解决了。而这也正体现了我们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词不离句”,再比如词语“自言自语”,就可以代入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中去,理解“盯着”,读出“自言自语”,像这样不是孤立的去学习词语,而是把词语放到句子里去读,先把带这个词语的句子读通了,再去读文章,那么相信后面的朗读效果会更好。因为,孩子并不是词读好了,一个句子就能读的好的,还需要连在一起多读,多练。再比如这堂课的整个设计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两幅图,自己发现有什么不懂或者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找到描写这两幅图的句子读一读。首尾对比,造成悬念。再让学生去研究课文,结合课文,让他们去读,但在读的过程中,朗读的策略显得有些单调,不够丰富。本课教学中教师是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一些中点词语,让学生自己把他读出来,让大家去感受。但是有时候对于低年纪的学生,教师可以更明确些,比如在学习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时,教师可以直接读成“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了小花”,这时,肯定会有学生指正老师读错了,于是师生共同探讨老师哪里读的和课文中不一样呢?细长的,把葫芦藤的样子读出来了,长满了绿叶,写出了整个葫芦藤满满的都是绿叶,多漂亮多美啊!

  绿叶的葫芦叶中还点缀着雪白雪白的小花,多美啊!像这样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指导让学生自己圈一圈,画与画,并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或者,教师故意把这句话错读漏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你们把哪个词语圈出来,再把这个词语去掉来读读这个句子,和原来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自己去说。这是朗读教学中的一重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不仅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还要想象人物的心理。教师可以用一些语言来渲染,如:“细长葫芦藤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多么漂亮多么美丽啊!看,这时,种葫芦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再如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的学习中,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句子的语言现象。文中连用了两个“快长啊快长啊”和“我的小葫芦”,这里就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语气,文中为什么连用两个快长,快长啊?他当时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学生一定会说“他着急啊”,是啊,他非常急切的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恨不得巴不得小葫芦怎么样?学生马上就会接“巴不得马上长大,马上吃掉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是啊,简直迫不及待,简直都等不及了,把这种感觉说出来。这样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读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任务语言及人物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学生发现了的,我们就要引着学生去探究,学生没有发现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充分的感悟体会,真正使朗读得到提升,使朗读到位。再者,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更加的抑扬顿挫,比如该夸张的地方就应该夸张,“快长啊快长啊”这一句,教师就应该用范读去体现,他是多么的希望小葫芦能够快长,巴不得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到小葫芦长的象大南瓜一样,恨不得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所以,在朗读上,教师还应该更下功夫,不仅注重朗读,也注重策略,使朗读指导更上一层楼!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3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其中不但蕴含了“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而且更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本课

  学生本节课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在教学本课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面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身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

  二.成功之处

  1.课上我特别重视阅读指导。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先读题质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用词、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中我把握了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

  3.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引导学生看图激趣,引导学生利用葫芦图及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这样识字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了识字能力。

  三.不足之处: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升。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处理不够到位。

  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应该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这些与自身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也有关。

  3.课上教师提问的有些问题,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说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

  4.课上自身说得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最好能放手让学生多说多想。

  四.改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应变能力。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推动学生完成任务,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炼,明确语言的指向性;使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另外,要多听课,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我想用一句话来勉励自身不断地钻研——“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4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5

  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这一点,在我教学了《我要的是葫芦》后,更是深有感触。

  记得在本课快要结束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也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1:老师,我会听邻居的劝告,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

  生2:我会请爸爸妈妈来帮忙。

  生3:我会及时买来农药打死虫子。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还真不少。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1:我还会用杀虫剂杀死虫子。

  生2:我会网来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去吃蚜虫。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还真不少。把我们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奖。(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老师,我还有办法。我会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谁还有办法?

  生1:我会用开水烫死虫子。

  (教室一片哗然,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烧枯萎了吗?葫芦和叶子可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生2:我会亲自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3:我会重新种葫芦。

  (一部分学生笑了,说: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4:我会找来专门消灭蚜虫的书来帮忙。

  师: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啊!一起夸夸他。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真的幻想家。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而且儿童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我以为,儿童在想象中是自由的,在儿童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可能”一词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段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说,虽然他们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和实际的,但我认为,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想象。语文课堂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的王国。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6

  昨天是学校教学开放日,来了好多家长和外校的老师,我准备的课是《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一.满意之处

  1.准备比较充分。

  2.课堂生成比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们会的我不说,我只给孩子们补充和适当点拨。突出了重点,将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区别及朗读方式交给了大家,孩子们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学习这篇课文。不但练说了主要内容,还从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再连起来说大意,水到渠成。扩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鸟与大树》,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且结合我“十二五”科研内容的`训练,扩展阅读,提升快速阅读能力。

  4.学生能收集资料,并在课堂积极发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学本课我从事物联系、学科学、听人好言相劝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总结道理,很顺畅,收获多。并且让孩子们学会查资料的方法,从而也告诉了家长怎样指导孩子查资料。

  二.不足之处

  1.毕竟是刚上二年级,小组学习搞了不久,还没有大规模的积极发言,学习过程中有溜号的现象,也有在一起学了,却说不出来感受的同学。小组汇报时,最好再有一组来汇报就好了。似乎有点少。不过很真实,我感觉还不错。

  2.读的训练时,一着急,感觉还是单独读的人少了,集体读的时间多,应该改成多叫单人,那样适合个体提升,有序不乱。

  3.当时在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进行一下书写练习就好了,因为课后册子上有很多同学会变换,却忘了加标点符号。这个内容应该深入练习,落实到笔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更实效,汇报时语言更激烈。

  2.培养孩子积累成语、名言,多读书。

  3.课前的鼓励和热身要激发热情。

  4.重视课上的读,努力提问更多的孩子读,读出感情。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7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他最后要到葫芦了吗?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3.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再通过图文结合,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几点思考:

  1.教师的提问欠精。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2.教师自己说的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多想。

  3.教师的评价语太过单调。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8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

  “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他最后要到葫芦了吗?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3.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

  在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身明确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身阅读,能自身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再通过图文结合,生明确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几点思考:

  1.教师的提问欠精。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2.教师自身说的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多想。

  3.教师的评价语太过单调。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9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但用“挂”比“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十分集中地看,用“盯”突出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种葫芦的人盯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给叶子治病,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段与第四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顾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教学过程中,我试图通过“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师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学生自己学,对学生的学给予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根本性地位。

  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预习:学习生字,通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感受语言的朴实,用词的准确。会写八个生字。

  第二课时:结合课文插图继续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事物的变化。理解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与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心得与经验。

  做得较成功的地方有:教案设计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脉络清晰,容易操作,让人感觉语文就是要这样简简单单地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表现得很从容,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之上。因为整结课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学生推向“舞台”,因此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效果很好,小组成员敢说敢评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也将小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通过各种互动,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学生的小组展示还是要移到台前,那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小培养从容淡定的说话习惯。小组合作时各组员的职责还需要更细化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不放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在学习中还可以更放手一些,充分信任学生,并为其创设更和谐的学习环境。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10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要经历一个过程,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读到小葫芦很可爱时,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身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在体会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自身的葫芦时,我又提问:“你猜那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去看自身的小葫芦?”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学习采用角色换位获得情感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识字方式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是提升识字效率的前提。对于识字教学。如在学习“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因此是草字头。有的用猜字谜的形式巩固识字,如“邻”、“盯”。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身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习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

  三.教学中的不足

  识字教学在整个课时中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朗读、理解比较急,比较浅。导致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流于形式,不够落实;朗读对象狭窄,没有让大多数同学得到锻炼。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身再去探究,我想学生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我不断提升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11

  我10月25日在147班执教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第一课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在教学“哇”字是我让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把形近的“挂、桂、娃、洼”进行比较记忆,用动作理解“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我重视记字方法的渗透,注重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的能力训练。

  2、课文教学

  教学课文时,我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比如教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再通过反复的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第二课时)

  当然,“完美无缺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问题,有缺点,值得反思的才是真正的课堂”。本节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公开课,怕教学部完整,为了完整预定的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后进生的关注较少,比如朗读课文,应该多叫平时朗读不怎么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多让他们锻炼,当场训练,当场指导,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我要的是葫芦》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3-09

(优)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07-09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反思10-2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03-1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0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06-2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汇总15篇]07-06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反思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