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活动总结>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
更新时间:2024-11-02 10:01:21
  • 相关推荐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1

  一、社会宣传显力度

  教师节前夕邀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家长代表来园参观我园校风校貌和宣传手册。园长向他们汇报一年来我们学校的发展情况、所取得的成绩和我们的老师的工作情况、所取得的进步,并听取群众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对他们历年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这次活动时间虽然短,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工作,老师的进步,都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的支持。政风行风监督员们对教师节的到来表示祝贺,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二、节日气氛浓满园

  教师节期间,校园内进行了氛围布置,挂上了横幅、围墙上插了彩旗,一派节日气氛。9月9日上午,全体教职员工参加镇庆祝大会,享受一顿精神大餐。9月10日周一升旗仪式上,园长向全校教职员工表示节日的问候,祝节日愉快。教师节前,各班更换了家园联系栏,增加了颂扬教师的内容。

  三、师德承诺显真情

  “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违规补课,不从事有偿家教,不以教谋私,不强行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双幼人用整齐、响亮的声音齐声吟诵《海安县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书》,作出对家长、孩子们的.庄严承诺,彰显一份份为师之真情。充满激情、充满力量的话语,更道出了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骄傲和尊严。

  四、爱心帮困献爱心

  开展了“168”爱生“行动,教职工们帮扶一名困难幼儿,让更孩子的脸上展开灿烂的笑容。我们将持之以恒的把这项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那些孩子享受更多的关爱。

  五、教师节里有我的一份祝福

  积极参加镇举办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暑期我们组织教师、部分家长和幼儿排练镇参演节目。教师们不顾炎热,认真组织,牺牲休息时间,没有怨言。由于组织到位、考虑周全,排练的两个节目均被镇审核通过。庆祝活动时我园的节目得到全镇老师的阵阵掌声,同时也得到镇领导的肯定,这是对我们的回报。我园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使每位教师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双幼这支爱岗敬业、精心育人、精诚团结的教工队伍,在营造的人文的、和谐的育人环境中,满怀信心与斗志地面对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2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学习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最佳手段,对于幼儿园日常教学和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玩的区域与内容,自己寻找规律及决定与同伴的合作方式,大班幼儿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操作、解决问题。区域活动强调以幼儿为主体,但仍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指导,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以下问题。

  (一)关注度不够,指导随意性大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如孩子正专心地在区域创作吹画时,教师附下身问:“你吹的是什么呀”,会打断孩子的自由活动,看似是教师的关心实则是随意介入指导。

  (二)鼓励性不够,存在消极指导

  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的幼儿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需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获得。教师如果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孩子将会有挫折感,容易气妥,甚至导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他们的负担了。

  (三)互动性不够,缺乏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不少教师有一手包办的倾向;本来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反而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教师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必然使幼儿的学习变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漸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殊。”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研究实践

  (一)情感激发导引,适当互动

  1.情绪感染,师幼互动

  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为教师实施情绪指导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通过自身的情绪状态来吸引幼儿、影响幼儿,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引导他们参与活动的目的。如有一次大班在表演区活动中,有两位孩子心不在焉地在敲打乐器,教师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说:“咦!原来今天你们两个在搞音乐会啊!我是你们的忠实粉丝,我能参加你们的音乐会吗?”教师这么一说,两位小朋友像充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表演区中有模有样地敲打着,教师的欢快情绪感染到了他们。

  教师持一种信任、支持的态度,孩子就会感到安全、自在,进而使情绪和行动更加稳定,若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激发和鼓励,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动机,从而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2.设疑切入,激活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以启发性的提问,将活动引向深入”如在一次大班的科学区活动中,有两个小朋友在玩万花筒,两人边看边玩边争论,这时我问:“为什么万花筒里的花纹在不断变化,而且从不会重复?”问题一提出,不仅激活了这两个孩子的思维,也促旁边的几个孩子也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这一设疑,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激活了孩子们思维的积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同伴交流,生生合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区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能增加孩子与同伴的合作频率,能激起孩子更大的活动兴趣。如一次在建构区,教师和两个孩子一同搭建城堡,孩子主动分工合作,教师作为其中一员帮助出谋划策。孩子1:“老师,我觉得这个可以再搭一块。”教师(问孩子2):“你觉得呢?”孩子2:“我觉得可以啊!”教师:“那我们试试看。”结果积木倒了,两个孩子都很失落。教师:“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孩子1:“我觉得底部再搭得大一些就更牢固了。”两个孩子继续搭建。

  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区域性活动起到了种支持作用,还助长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把握指导时机,适时介入

  1.遇到困难时

  区域活动中,孩子在操作时遇到了困难,有的孩子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有的孩子会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有的孩子在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就会放弃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如一次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涛涛因为“娃娃家”人数已满不能进入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我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最后他以“叔叔”的身份成功地进入了“娃娃家”。

  2.发生冲突时

  区域活动中,孩子在操作时发生冲突、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如在一次建构区域活动中,浩浩不小心碰坏了其他小朋友们搭的动物园,有的孩子埋怨浩浩,有的孩子以暴力攻击浩浩,有的孩子不知所措。这时我立刻说:“咦!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小动物们被压倒了,要受伤了,我们赶快抢救小动物们,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新游戏当中。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给予幼儿以适当的帮助,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有求于师时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以静观欣赏策略和自然观察为主,尽量不打扰孩子的行为过程。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可以不分情况地随意提供帮助。如在一次的美工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七面彩球的制作,个别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一边折纸一边制作着七面彩球,可是有一位孩子把纸翻来翻去,折上折下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我上前和他说“你别着急,一面一面折过去,折一面粘一面,你要是还不会,可以问问会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折的。”听完我的话,他们在好朋友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七面彩球的制作。

  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难处,特别是对内向的孩子,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解孩子的`燃眉之急,使他们顺利地继续进行活动。

  4.不感兴趣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使活动继续开展。如在图书区,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兴趣点会逐渐降低,有的会东张西望,有的胡乱翻阅,有的吵闹,有的窃窃私语,这时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重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师说:“等下我要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讲述你看的故事,谁能既大声又完整地讲述你看的故事,你就可以做一天大班长,做老师的小帮手。”大家听了之后,纷纷都认真地看起了手里的故事书。

  (三)重视区域评价,适宜支持

  1.鼓励性评价——关注幼儿感受

  鼓励性评价是教师以表扬、鼓励幼儿为主,并且随时关注幼儿的感受。区域讲评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的,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尤其应鼓励、肯定具有坚持性、合作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幼儿,激励更多的幼儿向他们学习。如一个孩子在建构区搭建楼房,我蹲到他身边说:“哇!你搭建的楼房可真漂亮啊!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他笑笑回答:“我想在自己家旁边搭一幢房子,让外公外婆住,双休天妈妈就不用开车子去看他们了,这样就方便多了。”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说的愿望,以便更好地让幼儿介绍或展示自己成功的经验。

  2.及时性评价——关注幼儿过程

  及时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他们做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指导纠正。每个孩子在活动后都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要提供条件让孩子展示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如编织区孩子精心编织的小花篮、用毛线编织的小辫子;制作区孩子们大胆制作的小蜻蜓、新疆帽等,这些作品虽然稚拙,却充满了童真、童趣,是最美的作品。我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后,把他们完成的作品拍成照片放到投影机上讲评,使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进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

  3.支持性评价——关注区域材料

  支持性评价就是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作材料时,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哪些材料在数量上是不足的,或材料在体现层次性也是不够的,进而及时提供材料,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做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如在小餐厅的活动中,好多小朋友都想当服务员,顾客却没有,有的幼儿说:“咱们怎么才能招揽顾客呢?”我跟孩子们观察了其他的餐厅,我引导他们:“可以制作一个大的招牌。”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我们制作了很多招牌菜,还有招揽顾客的牌子,在玩餐厅游戏时,很多孩子拿着自己制作的钱币和大招牌来参与游戏,争当小顾客了,他们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研究成效

  (一)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我在“区域活动”常态的教学尝试和探究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孩子们能够主动自由地进行学习。如在一次活动开始时孩子自由讨论选择去哪一区活动时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认知水平主动地进行学习,它貌似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的自然状态,实际上教师将整个教育目标、教育意图通过材料投放的影响加以渗透。幼儿则以兴趣为导向,自主地选择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通过摆弄操作等方式得到发展。

  (二)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幼儿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具有探索探究的欲望,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如在大班科学区,幼儿玩磁铁活动过程中,他们不断交谈讨论各种磁铁的玩法,楠楠说:“为什么两颗磁铁会相互吸引?”教师:“因为它们是异极,所以相互吸引。”乐乐说:“老师,我的磁铁后一个追前一个跑,怎么不会吸在一起呢?”教师答道:“因为你的磁铁是同极,所以它们相互排斥。”后来大家一起在自主地探索中边学边玩,玩掌握了科学知识,又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面对是的活泼的幼儿,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能力,从教導者变为引导者、支持者,在师幼互动中积极反思,促进自己自主思考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如区域活动有利于教师学会观察幼儿,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思维点、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为自己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又如,教师学会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方式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明白评价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升经验。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有一定的技巧,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3

  1.1、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展开“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育的指导要点”讨论之前,先要知道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自我评价会越来越准确。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于小班与中班的幼儿得到明显的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在对大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教育指导时,要注意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1.2、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对于大班幼儿的身心的成长来说,绘画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活动。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之中,可以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提升其对艺术、对美的感知能力,也将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正如美国的斯佩里所言,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促进大班幼儿的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的提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智商发展水平。而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爱学,又喜欢问问题,所以,教师在指导其绘画中,不能只是局限于手把手地教,而要明确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科学的指导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大班幼儿身心与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2.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班幼儿依然处于绘画的模仿阶段,自主的绘画创作能力不足。在大班幼儿的绘画教育当中,从其教学内容上来看,依然是以对绘画的认知教育为主。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水平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大班幼儿能够自主地在绘画当中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

  (2)大班幼儿对绘画中遇到的物体的空间关系也有了认知;

  (3)但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方面,还是以模仿为主,需要教师通过系列课程,继续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

  根据大班幼儿的绘画特点,我把指导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

  从当前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绘画的现状来看,幼儿在作画当中,已经可以画出物体的细节,比如画人物时,会把人物的耳朵画出来,手上的五个指头画出来,甚至包括指甲,其绘画活动的水准,已经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绘画水相接近。而从当前大班幼儿教师的指导现状来看,一些教师还是以自己的示范为主,大班幼儿只能“依葫芦画瓢”,幼儿的绘画作品的成人化现象严重。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要注意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大班幼儿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之后,开始绘画活动。这样的指导方式,可以说兼顾了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能够提升大班幼儿的绘画水准。

  2.2、通过系列课程,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

  虽然大班幼儿的绘画之中,已经有了一些自主创作的'成分,但从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现状来看,大班幼儿的绘画,依然处于模仿阶段。因而,教师要通过系列课程,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幼儿园的大班绘画教师的教学,依然没有注意到教师要通过系列课程,往往教师在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中,随意性较大,比如一些教师一上课,就是自己先画一个范画,然后让学生来画。这样的教学指导没有顾及到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教学效果欠佳。

  因此教师在展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工作时,首先对幼儿的绘画基本功,做一个系统的指导。教师在课程之中设置了“漂亮的房子”、“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人”等系列课程,在教师的讲解下,幼儿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大班幼儿在开展绘画活动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不会一点不会,或者绘画的技法完全不正确,通过系列课程的引导,打好了大班幼儿的绘画的基本功,让大班幼儿在下一步的绘画之中,就可以自由地作画了,也不会出现不会画某物体或者场景的情况出现,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开展,也就更加顺畅了。

  2.3、引导幼儿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提升绘画能力

  大班幼儿的绘画已经可以画物体的空间布局,但从教师的指导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在大班幼儿的绘画指导之中,忽略了这一情况,对大班幼儿理解物体空间关系的教学着力不足,这是亟待改进的。当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绘画活动对促进大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这与《纲要》所明确指出的,使大班幼儿“要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绘画活动可以创作出多种绘画活动情境,来不断培养与提升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在其绘画活动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大班幼儿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画房屋的内部空间时,要加以积极地引导,指导大班幼儿理解空间的画法。在实际的教育引导之中,教师们可以先教学好画立方体、长方体的能力,在大班幼儿绘画一些基本的空间关系较为复杂的物体时,当幼儿在绘画活动之中遇到难度,教师介入应充当解决问题者。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要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绘画活动中的教育指导。大班幼儿能够自主地在绘画当中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对绘画中遇到的物体的空间关系也有了认知,但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方面,还是以模仿为主,需要教师通过系列课程,继续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指导幼儿明晰绘画主题,注意绘画中的绘画背景与绘画主题的联系等,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提升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发展,为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4

  在国际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领导人、社会各界人士穿着具有浓厚本民族特色的服装出席正式场合,向世界展示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摒弃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基础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体现一个民族是否能够兴旺发达、不断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周恩来说过:“只要凡是从我们民族的特点出发,打定自力更生的主意,我们不排外,但必须提倡民族化,以民族的教育激发民族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命既包括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情怀,又包括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一目标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这一目标,教师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文化的使者,当代中国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者、主要传扬者、理性反思者、当代诠释者。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因为教师的文化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能否把学科知识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关系到能否使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实现双赢,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文化传统是内在于人心的东西,是一个民族社会在精神上的反映,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爱好、兴趣、气质、性格、情操等特征及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是对当代中学生来说仍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内容。

  教师要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有基于理性的强烈民族文化责任感,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修养,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了对中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内化于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流露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操上的升华;也才能外化于行,从衣着到谈吐,从行为到思想,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做表率,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使学生产生自觉实践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自觉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有修养的教师往往容易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学生也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并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想老师那样受人尊重和爱戴的人,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利用课堂的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这里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实力,将教学内容讲透、讲实,充分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传统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贯彻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增加了《文化生活》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考纲知识本身,而轻知识的内涵和对人格完善的问题。

  作为学科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活动精讲教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景,一方面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展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外因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生活与哲学》中复习“发展的观点”时,笔者针对当代中学生重视西方文化轻视民族文化,重视过洋节而轻视民族节日的现象,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怎样用发展观点看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瓷器艺术、书法艺术、园林建筑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科技成果,让学生为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而震撼;接着展示近代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中华文化的衰微,激发民族自强的强烈情感,适时提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学生一定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后让学生概括出其中的发展观道理。这样,既教会学生运用发展观点,特别是其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辨证统一原理分析问题,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

  又如,在复习“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层含义,结合分析我国的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现,使学生既学会了原理的运用,又进一步理解了我国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长期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随时代的变化而日益丰富,激发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三、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滋润传统文化因素

  杜甫的《春夜细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意是指“好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之通过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有利于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所以,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视频、组织辩论和小品表演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搜集案例、名言、谚语、遵纪守法事例等,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道德教育的力量及意义。

  一般而言,每年的不同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有不同的特点,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把相关德育要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比如: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服务群众,发扬“螺丝钉”精神 ;五月份的青年节活动,教育学生继承光荣传统,发扬五四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九月份的教师节活动,教育学生尊师重教,弘扬科学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十月份的国庆节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立志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十二月份一二·九运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反对外敌入侵和一切西化活动,为我们民族的振兴献计献策。同时,结合我国传统节假日的放假安排,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和纪念意义,有利于增强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大班教师节优秀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教师节班级活动方案大班通用09-12

教师节活动方案(优秀)07-18

教师节活动方案【优秀】07-16

【优秀】教师节活动方案07-18

教师节活动总结07-26

教师节活动总结06-14

幼儿园教师节大班活动策划06-18

幼儿园大班教师节活动方案07-05

教师节活动策划方案优秀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