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好词>导游词>黄河导游词
黄河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2-04-18 17:06:35
  • 相关推荐
黄河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河导游词1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的泥沙含量日渐增多,污染加剧,我们伟大的母亲“患脖了,这就给黄土高原和西北大地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兰州首当其冲,尽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为给母亲“治疗”,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迫使我们接受了一种不愿接受的现实,那就是“悬河”和“城摞城”。灾难有时也能转化为财富,在开发黄河旅游区的今天,“悬河”已成为举世奇观,“城摞城”也将成为探秘寻古的游览胜地。我们兰州人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请到兰州来,感受‘头顶一条河,脚踩六座城’的独特韵味!”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黄河导游词2

  大叫好我叫高瑞鑫,大家就叫我高导吧!是导游得到可不是捣乱的捣,很荣幸与大家见面!接下来就有我来向大家介绍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声。

  壶口瀑布的宽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是,宽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扩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间。

  瀑布下方,在连接山西、陕西的七郎窝大桥,瀑布与大桥相映,形成一道诱人景观。近年来,壶口瀑布已成为中华壮士“飞黄”的圣地,继柯受良驾汽车飞黄成功后,朱朝晖又成功地驾驶摩托车在这里飞越黄河。

  关于壶口瀑布,民间有众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禹凿孟门。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水流到壶口,因受孟门山堵阻,平阳一带常遭严重。尧派鲧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细了解了壶口至龙门的地形,决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孟门山在龙门之北,治水便从孟门山开始。

  现在可以活动,请大家注意安全,现在又我想大家介绍几项安全事项1、不要跨过警戒线!2、参观游览请注意安全,小心突涨水或凌汛。3、请您在计划的安全区域内参观游览,安全人员的指挥。一个小时后就在这里,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黄河导游词3

  大禹渡又名神柏峪,史料记载,其古遗址属龙山文化,是人类早期活动的兴盛之地。据史料和当地传说,公元前2100年间,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受舜之命率众治水,随山刊木,踏勘水势来到此处,在这里栽下一棵柏树作为确定高山大川观察水势的标志,在柏树下得到圣水观音点化,悟得疏而导之的治水良策,遂把治水大军屯住在这里,由此乘舟上凿龙门,下开三门,连续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无遐一顾,终取得治水成功,后人为大禹的精神和功德所深深敬仰,就把大禹受神灵点化治水大军乘舟出发之地称为“大禹渡”,大禹亲自栽种作为标记的那棵大柏树,称为“神柏”。从史至今,万里黄河两岸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仅此一处,具有4000多年的古老柏树也仅此一株。据芮城县志和尚书、禹贡等史料记载,大禹渡不仅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之地,而且是大禹建立夏朝后,连接西北、中原的重要古贡赋水道,是夏族向中原扩张和发展的主要通道,这里留有许多大禹治水时历史遗迹和碑刻遗存。芮城县志载“禹导河,息于此,后人思其明德,建庙于峪上,遂名彼渡为大禹渡,以显圣迹,永不忘也”。如今大禹亲植的那棵神柏树,虬枝参天,龙首铁骨,仍然屹立在大禹渡崖头。神柏树下现今仍保留有一通大清道光四年的石碑“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碑记”,以雄辩的事实讲述着大禹渡久远深厚的历史,见证时代的变迁。

黄河导游词4

  中华黄河坛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青铜峡市。这座黄河坛是采用青铜建筑的,非常壮观,这也代表了中华民族饮水思源,憧憬黄河母亲的情感。中华黄河坛是在二零一零年开始建造的,历时一年才完成。这座黄河坛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礼敬黄河,祭拜黄河和感恩黄河的。

  这座黄河坛在黄河和探底至上正好形成一个八卦图。黄河坛背靠贺兰山脉,隔阂屹立着牛首山,右边就是青铜峡峡口,左边则靠着万里滚滚黄河的`臂弯。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睛位置。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因此黄河坛的建成则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黄河坛里有着很讲究的建筑格局。在规划布局上有六条主线,分别是中国籍斯文画一条线,黄河五千年文化一条线等等。在建筑布局上也有着和严格的划分,有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等等。中华黄河坛的牌楼十分壮观,高有着接近十六米,宽度也有四十五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牌楼,这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进入北京青年旅行社查询宁夏旅游报价。

  贝琳达倒也是十分著名的景点,这里有着很多的碑刻,碑刻的内容主要就是一些关于黄河的古代诗文,十分风雅端庄。 中华黄河坛真的很漂亮,快来看看吧。

黄河导游词5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河导游词6

  黄河宫位于宁夏西部城市中卫市黄河北岸。抬头远望,九曲滔滔黄河水,似一条金色的彩带,舞动着,自西向东从公园南部缓缓流过。中卫地区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也是宁夏“黄河金岸”城市经济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河宫主体建筑高36.9米,创意采用唐朝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词寓意,将黄河之水凝练成水滴建筑形态。建筑里沿内壁有人行观景坡道,中间设电梯和80多平方米的观景台。水滴主体建筑下就是黄河博物馆。[

  设计一段导游词,介绍河南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又被称为“中州”、“中原”,简称“豫”。 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之美称的.河南省,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和郑州、南阳、商丘、浚县四个国家级历史名城,更是古迹繁多,名胜遍布。 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千年古刹登封少林寺、太极拳之乡温县陈家沟、甲骨文发现地安阳殷墟、周易发源地汤阴羑里城、炎黄子孙寻根拜祖圣地新郑轩辕黄帝故里、雄伟壮丽的黄河小浪底等上百个旅游景点组成了古都游、大黄河游、功夫健身之旅、寻根朝觐之旅、三国之旅等黄金旅游线路10余条。

黄河导游词7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凝聚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著名城雕“黄河母亲”,在其著作权人毫不知情、也未许可的情况下,忽然在陕西省合阳县被人粗俗复制,且以获利为目的进行公开展览……

  我国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在仔细观看了复制品照片、音像资料后愤怒了。它完全模仿、抄袭了原作,而且手法粗劣,歪曲、丑化了原作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涵。她认为,这是对雕塑艺术的亵渎和诬蔑,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之规定,“黄河母亲”雕像原创人何鄂女士认为,复制品严重侵犯了其对“黄河母亲”雕塑作品享有的复制权、展览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署名权。

  据此,“黄河母亲”著作权人何鄂于20xx年12月7日向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复制“黄河母亲”雕像的合阳县洽川风景区旅游船运中心和该复制品创建人卢忠敏,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展出并销毁伪作“黄河母亲”雕像;在国家级及陕西、甘肃两省媒体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原告损失105万元。

  20xx年3月17日,此案在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原告何鄂因忙于创作未到庭,由其委托的羿克、杨卓两位律师全权代理。

  羿克律师在庭审中说,坐落在兰州市滨河中路黄河南岸的“黄河母亲”雕像,创作于1984年,作者署名为何鄂,并且该作品已在甘肃省版权局登记,载明著作权归原告何鄂。律师在法庭上出示了“黄河母亲”原作照片及《作品登记证》。继而进一步陈述到,被告卢忠敏于20xx年9月建立在洽川风景区的“黄河母亲”是对原告创作的坐落在兰州的“黄河母亲”的抄袭和非法复制。

  羿克律师出示了被告“黄河母亲”与原告“黄河母亲”雕像的大幅照片,指出被告作品与原告作品具有实质相似性。具体表现:一、两者在表现主题上完全一致,都是以母亲形象表现黄河,以母亲与小男孩表现黄河与中华儿女的养育关系;二、两者构图完全一致,人物姿态都是横卧式,母亲动作都是右臂前曲,支撑身体,面向右;小男孩都是自左向右,面朝前方。三、表现手法完全一致,人物头部、四肢等所处位置相同,如小男孩头部都是位于正面观中分线偏右,水纹及各位置比例完全相同。四、处理手法一致。如都有长发、衣纹、水纹及两层台、纪念石碑等。

  羿克律师说:“从具体点来看有18处相似。这两件雕像除被告作品的人物表情,五官协调性,体态等方面表现手法粗劣低俗、形象丑陋外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连大小比例都相同。被告以粗俗的手法歪曲丑化了原告作品,极大地损害了原告作品的`艺术形象。”

  被告用如此粗俗低劣的手法模仿、抄袭原告“黄河母亲”,且以创收获利为目的,将一个享誉海内外,为社会提供艺术享受的城雕作品,变成了一个低劣的赚钱工具,这不仅是对原告何鄂女士的巨大精神侵害,更是对雕塑艺术的亵渎和诬蔑?被告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原告105万元损失费。

  被告卢忠敏,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夏阳村农民。他在答辩中说,用水泥沙子建造在风景区黄河心洲上的“黄河母亲”雕像,是根据禹母、周文王母等四圣母典故构思创造出来的,并起名为“黄河母亲”,天知道兰州还有一个“黄河母亲”。他强调农民文化低,不懂法,并说“雕像虽难看,但儿不嫌母丑”。

  法庭上,被告卢忠敏出示了当初建造“黄河母亲”的4张设计草图。但原告看后认为这四张草图并非去年绘制,它不陈旧,而是非常干净,有明显新画的墨迹。法庭也未予以认定。

  法庭调查中,被告承认他建造的这个雕像没有政府部门核发的证书,更无当地建设部门核发的工程证书。他本人也不具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只是投资13万多人民币就把“黄河母亲”建造起来了。

  法庭还出示了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给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信函和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认定意见,这两份材料证明了被告的雕像及其构思、构图均与原告的雷同,并指出两者构思、表现手法、处理手法的一致性。

  被告对此没有疑义,在法庭调解阶段,被告卢忠敏承认侵权,同意销毁复制品、公开道歉,但称无钱赔偿。法官宣布调解无效,宣判日期另行通知。

  兰州市作为全国24个专利试点城市之一,一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得知“黄河母亲”雕像被粗俗复制后,兰州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即主动上门找原创作者何鄂女士了解情况,提出对其作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一审判决被告赔偿12.9万元

  今年3月初,兰州市知识产权局将这一侵犯著作权案,上报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时还向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作了通报,请求关注此案。3月17日,该案在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兰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领导驱车700多公里旁听了案件审理。

  4月19日,“黄河母亲”雕塑原创作者何鄂向兰州市知识产权局表示,她认为陕西渭南中院对此案的判决极不公平,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对知识产权应有的保护力度,她坚决表示要上诉。

  “黄河母亲”雕塑侵权案,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17日作出判决。法院认定被告卢忠敏建造在合阳洽川风景区的“黄河母亲”雕塑,歪曲、丑化了原作的人物形象,构成对原告作品的侵权。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展出并销毁,在甘肃、陕西两省的省级报刊上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因其侵权行为而给原告造成的影响,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精神损失1万元,其他费用1.9万元,共计12.9万元。

  何鄂说:“当地法院以被告非法经营未建立会计帐务帐册、其获利情况无法计算为由,对我的律师提供的被告78万元之多的非法收入证据不予采信,我感到不可理解。”

  何鄂在西安的全权代理律师羿克在电话中对笔者说,何鄂打这场官司,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捍卫艺术家的合法权益。这桩案子不同于一般的侵权案,它现在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影响非常大。目前,此案已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中。

黄河导游词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而且与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几”字形中国龙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表征,因此,人们把这条流经神州大地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从左河水“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的诗句中,可以领略到黄河犹如中华民族那种气势磅礴,几经曲折纵横,经久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气魄与生命力。《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伟大的母亲河。"览百川之弘壮,莫尚美黄河。发昆仑之峻极,出积山之嵯峨"(晋成公《绶大河赋》)。在她的哺育滋润下,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生息,华夏文化得以起源发展。黄河,一直被当作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闻名于世。据此,在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心景区的五龙峰山腰建起了一座象征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汉白玉"哺育"塑像。在骆驼岭上,还建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巨塑。他既是中华五千年科学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黄河在这里阔泻出山,平注中原,其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线也就在附近的桃花峪,山下河面可达七八里宽,居山巅而瞰大河,上游河床狭窄深邃,如丝如线;下游河床阔沙浩渺,浊浪深沉。其雄浑的气势,壮观的激流,让人不仅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黄河风景名胜区内,名胜迭出,引人入胜,俨然是黄河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唐代著名八景之一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距今数千年的秦王仰韶文化遗址;明清时代就已闻名遐迩的黄河古渡、鸿沟暮云、隋堤烟柳、岳山耸翠等等都分部在风景区内或其周围。在汉霸二王城景区,有举世闻名的广武古战场,汉霸二王城和楚汉中分天下的"鸿沟"。屹立于点军台上的"战马嘶鸣"铸铁塑像无疑启示着人们重温历史篇章,吸取历史的营养。

黄河导游词9

各位游客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大型省级生态旅游区。说起这个小小的村落,还和一个治水名人有关呢!相传4000多年前,这里还叫做“丹阳”,大禹治水经过此处,同丹阳村村民一同舍小家为大家,终于平息水患,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成小浪底啦。

  黄河小浪底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长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组成,是大黄河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上,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

  治黄文化,兴利除害、福泽人民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历史缩影。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但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宽就可以绕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黄河自有史记载以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在世纪之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真正开辟了黄河安澜、造福人民的历史新纪元。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放荡不羁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平均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高281米,长1667米的黏土斜心墙堆石坝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小浪底大坝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项全国第一,5项世界第一。同时,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大家可不要觉得这些工作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实在建造大坝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都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坝下还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渗墙,最深达80多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情况。整体设计施工又破解了10项世界难题,创造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朋友们,小浪底的建成不仅有效地治理了黄河,还造就了许多优美的景色。比如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的黄河三峡,就是融小浪底与王屋山和荆紫山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精华景区之一。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八里峡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峡谷景观独特,兼具我国山水风光中“南雄北秀”两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区即迎来了又一个居“五一”黄金周之后的旅游热潮――“观瀑节”。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调水调沙资源,策划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节庆产品”。

  调水调沙原理就是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有计划地控制水库的蓄、泄水时间和数量,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 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经过几次小浪底水库跳水调沙的成功运营,黄河中下游“地上悬河”河床平均下降1米多,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了6万多亩,黄河入海口向渤海推进的1公里。同时,“观瀑节”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景区内温度比景区外温度要低10摄氏度左右,可谓是“消夏”的好去处。

  好了游客朋友们,黄河小浪底的讲解就要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各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黄河导游词10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黄河铁桥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黄河导游词11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的雕塑,叫"黄河母亲"。在全国,以雕塑形式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数不少,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整个雕塑为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作吨,由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制成。作品用“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母亲卧在波涛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凝练的线条把母亲秀发的飘指、身材的曲美与波涛的起伏和谐地融为一体,勾画出黄河女神的风采。匍匐在母亲胸前的'裸身男婴,天真烂漫,安然无忧,举首憨笑,顽皮可爱。

  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胸怀博大,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源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既象征着黄河文化,也隐喻了甘肃历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还嵌着一块石碑,是1994年8月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所设,碑文是:“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

黄河导游词12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 确约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 第17位。

  截止20xx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 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

  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 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省辖地区为:周口、驻马店、信 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

  20xx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9555万人,居全国第1位,人口密度为572人/平方公里。

  截至到20xx年,全省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78%,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土家...

黄河导游词13

  寒假即将过去,要回到灵宝了,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就要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在大禹渡好好游玩了一天!

  我坐着汽车来到大禹渡口,面前的这条河就是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我听到大禹渡这个名字,就很好奇:为什么叫大禹渡呢?爸爸对我说:“古代黄河泛滥,大禹来治水,大禹经过这里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把这个渡口叫做‘大禹渡’。”爸爸了解的可真不少。来到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禹渡欢迎您”这句温馨的话语,让人心情舒畅。

  刚进去,就看见大禹治水那雄伟的雕像,雕刻的栩栩如生,再往前走几步,就看到了那优美神泉水、望岳亭、待济亭、迎曦亭,看那神泉水,碧波荡漾,风平浪静,几座弯弯的小桥和桥上的中国结路灯,更是为神泉湖增光添彩。神泉水上的三座亭而不赖,结实有优美的建筑结构令人赞不绝口,那一棵棵松树高耸入云,最小的都有20米高呢,最高的就有60多米。

  这里还有一个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水上飞机’原来是两栖气垫船,在水里能游,在陆地上能跑,俗称水上飞机,曲曲折折的.小石路通向了庞大的电管站,听爸爸说这里环境优美是一座规模宏大,被座座雄伟的大山包围着的,结构新颖的集灌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七十年代这里修建了大禹渡电灌站,分两级扬水,提水为八个流量,总扬程为214米。河岸的抽水泵房能够根据水位涨落升降而上下滑动。电灌站于1979年对外开放。

  “船来了!船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就撒腿就跑,正好,爷爷正开车上船呢。哎…要走了,我还真的有些依依不舍,在船上,我们还穿上了正规的救生服,看起来好帅气!风平浪静的黄河泛起了阵阵微波,我还特地学习了怎样使陀,东一下,西一下。眺望着远方,看着山西,看着我美丽的家乡,我心潮澎湃。

  寒假,这个精彩的寒假,我收获了喜悦,欢笑,快乐,幸福,还有浓浓的家乡情!

黄河导游词14

  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该区适宜探险、猎奇、漂流、攀岩、休闲度假以及地质考察并以其雄、险、奇、古、野、幽等特点成为西部影视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摄基地。在此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汗血宝马》、《惊天传奇》、《大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黄河石林和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构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与天祝小三峡、北与中卫沙坡头等旅游景区相毗邻,形成黄金旅游线路。

  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景区适宜观光旅游、探险猎奇、度假休闲、宗教旅游、“丝绸之路”游、会议旅游等.

  龙湾古水车

  滔滔黄河水自西向东,奔流不息,而水车正如黄河母亲的珠瓒,千百年来在沿黄两岸,以其独有的风姿留传至今。自明嘉靖年间段续发明水车至今,几百年来世事沧桑,黄河水车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时附加了丰富的旅游内涵。

  人间仙境盘龙洞

  黄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连,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盘龙洞”。洞顶有天然形成的太极图,图内龙凤呈祥。盘龙洞深16米,宽13米,高3-4米,最高处达8米,洞内常年恒温在17O左右。洞内有一寺“兴龙寺”,此处历代以来为附近百姓的宗教圣地,内供神像与神龛,百年来敬受四方香火,灵气毕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雾气自洞口漂出,如龙口之仙气,十分神奇。实因洞内外温差较大,外界湿度变大后,自然形成雾气。

  宗教圣地清凉寺

  黄河北岸有一佛教圣地清凉寺,经历数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诚的保护下,依然屹立,这里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嚣红尘之外的一方静土。

  大神龟

  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景泰县境内的甘肃省重点风景旅游区——黄河石林风景区,距省会兰州不远,是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省旅游辐射圈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经过几年的持续开发建设,于2004年1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已被列为白银市旅游文化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及景泰县旅游提速战略的龙头景区。

  为进一步挖掘景区的旅游文化内涵,塑造景区全新的品牌形象,打造崭新的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景泰黄河石林风景区管委会委托国内著名旅游文化专家对该景区进行全面的包装策划,并以“黄河石林浮出天下第一大神龟”的惊天大发现,率先在全国提出“中华黄河神龟文化”这一具有唯一性、垄断性、不可替代性的旅游文化概念,将景区定位为“中国西北自然文化奇观地”;“中华民族神龟文化发祥地”。并将结合黄河石林地质奇观与绿洲风光,围绕“游黄河石林绿宝地,观天下第一大神龟”这一崭新的品牌形象,陆续推出一系列旅游观光与休闲娱乐项目,在甘肃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西北地区掀起一股惊艳强劲的黄河石林与神龟文化的旅游热潮。

  军傩表演

  为传承黄河文化精髓,弘扬华夏千古文明,再现大汉历史风云,黄河石林管委会特邀兰州西固军傩艺术团在景区表演

  《出征》、《霍去病过黄河》、《黄河魂》等再现霍去病西征、丝绸之路兴起、大汉文化昌盛的军傩舞。让游客在“五一”黄金周感受远古文化的神秘,大汉文化的苍桑、黄河文化的深邃。

  军傩舞是一种古老的傩文化形式,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兰州、白银一带,主要内容为狩猎、征战、祭祀英烈、庆贺胜利等。表演者头戴傩面具,身着深蓝色战衣,在鼓声中舞蹈,模仿各种动物和原始人的行动姿态,跳跃腾挪,模仿原始人狩猎、征战时的呐喊声。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军傩舞是霍去病祭祀祈求天宫诸神仙为民解苦解难的“神舞”。

  黄河石林导游词优秀范文

黄河导游词15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懂得决都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个地点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个地点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敞的河床,以及这四周的风景。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来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长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特别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概磅礴的黄河,回想对照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吸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情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一定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样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然而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批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一定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假如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能够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一定是洪水泛滥的缘由,也一定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软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缘由,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部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兵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通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运用于都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培养”。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小孩,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四周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通过绿化,现已是浓阴笼罩。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儿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跑,妙趣横生。只是为啥在如此精美的地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答复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儿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奇中的大禹的像。矗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后来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创造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利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大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黄河文明,现如今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个地点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四周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懂得其气概。假如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阁楼。

  那样,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如今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特别多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个典故。

【黄河导游词】相关文章:

黄河的导游词12-03

黄河母亲导游词08-05

黄河小浪底导游词05-23

黄河导游词15篇08-20

兰州黄河铁桥导游词07-21

黄河大禹渡导游词08-12

黄河壶口瀑布的导游词06-12

黄河壶口瀑布导游词11-26

黄河导游词(通用21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