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好词>导游词>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4-06-20 16:25:26
  • 相关推荐
(精华)博物馆导游词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物馆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博物馆导游词1

  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广场西侧,馆内收藏有巴蜀青铜器、汉代雕塑艺术品等各类文物上万件,展示了这座山城的发展历史。馆内的《壮丽三峡》展厅里,还收集了大量三峡库区的实物,真实再现了三峡原貌。

  博物馆建筑正上方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外墙以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岩构成,蓝色玻璃象征着水,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

  三峡博物馆共分四层,主要由360度环幕电影、4个基本陈列(《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和6个专题陈列等组成。

  一楼的360度环幕数码电影,展示了库区蓄水前三峡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是对三峡风貌的永久纪念。《壮丽三峡》展厅里收集了大量三峡库区的实物,真实再现了三峡原貌。

  二楼的《远古巴渝》展示了重庆古老的文明,追溯其3000年文化的根源,《重庆·城市之路》则是以大量的.文物资料展示出重庆近百年来的城市变迁。

  三楼的“重庆大轰炸半景画陈列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及雕塑、油画作品等形式,再现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事件。《抗战岁月》以诸多详实的资料,展示出重庆这座城市和重庆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与牺牲。

  四楼的历代书画、瓷器、钱币和汉代雕塑艺术展里,展示了上千件各色珍贵文物,有著名的“说书俑”、“巴渝神鸟”、“乌阳汉阙”等珍贵文物。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厅,展示了大西南地区各民族的民俗和文化。

博物馆导游词2

  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镇冢头村东,占地150余亩,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以陈列历代典型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分为两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陈列上自西汉、下迄宋金的古墓葬25座,其中西汉“打鬼图”和“卜千秋升仙图”等9座壁画墓的壁画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北魏帝王陵区以宣武帝景陵为中心,集中展示了北魏陵寝制度的基本面貌。地面建筑由仿汉代、北魏两组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院内珍花异木,郁郁葱葱,松柏修竹,四季常青。草木花竹掩映着庄严肃穆的殿阁和迂回曲折的'游廊,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堪称园林式的博物馆,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博物馆导游词3

  各位观众,你们好!欢迎来到遥远而神秘的恐龙世界!我是小小科普讲解员袁靖怡,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

  你们喜欢恐龙吗?你们愿意和恐龙成为好朋友吗?我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恐龙。

  你们看,在我们周围就有好多好多恐龙,不是吗?它们有的有三层楼那么高,有的却和我差不多高,有的恐龙非常和善,而有的却特别凶残!这些神秘的恐龙现在已经全部灭绝。今天,我们只能在这个展厅里,看到它们神奇的骨架了。下面就让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认识它们吧!

  请大家跟我往这边来。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这个展厅里岁数最大的禄丰龙,他生活在两亿年前的侏罗纪。禄丰龙身长6米,是一种杂食性恐龙。禄丰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自然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已故的杨钟健教授,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发现的。它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现、挖掘、整理、装架的第一只恐龙,因此有重要的意义。化石发现于云南省禄丰龙,杨钟健为了纪念他的导师、德国著名恐龙专家许耐,把这只恐龙命名为许氏禄丰龙。

  请大家跟我住这边来。

  你们看,在这个宽广的'大厅里,有一条个头最大的恐龙,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马门溪龙。它是在我国四川井盐县被发现的,所以又叫井盐马门溪龙。马门溪龙是中国最著名的恐龙,它生活在1亿4千万年前,身体有26米长,还长着一个10多米长的大脖子。它活着的时候大约有60吨重!

  什么什么?60吨是多重?我告诉你们吧,就是把20头大象的体重加在一起那么重!很惊人吧!别看它们长着大个子,却只吃植物,所以小朋友们不用害怕。马门溪龙是群居生活的恐龙,你们想想看十几二十只这么巨大的马门溪龙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壮丽的景象呀!

  请大家跟我往这边,来了解一下恐龙的灭绝。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生活最成功的物种之一,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但是在6500万年前所有的恐龙就全部灭绝了,恐龙究竟是怎样灭绝的呢?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其实,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假说,至今还是一个谜。现在最流行的是小行星撞击说,据说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突然与地球相撞,形成大爆炸,导致地球环境改变,使恐龙全部灭绝。

  不管怎样,恐龙的灭绝肯定与环境变化有关系。所以,大家要从我做起保护地球的环境。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的大家的参观。

博物馆导游词4

  潍坊风筝博物馆坐落在山东省潍坊市,建于1987年,系全国第一座风筝专业性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馆内有大小展厅12个。琳琅满目的风筝展品,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

  潍坊风筝博物馆座落在潍城白浪河东崖岸,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一百平方米,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其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为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托于孔雀兰琉璃瓦屋顶上,似蛟龙遨游长空,击荡九霄。馆内有一个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厅和大小十个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如今本馆在原来展览的基础上,又从文、图、物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实,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性民俗博物馆。

  馆内将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还可通过录相重现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给观众系统地介绍中国潍坊的风筝发展、沿革及各流派的风筝制作技艺和由风筝技术启迪派生的人类飞行的广阔前景,陈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筝发展及扎、画、放的技术。还有风筝艺人的现场制作风筝。

  风筝博物馆又具有多功能用途,既是一个收藏、陈列古今中外风筝、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还是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如果全部配套,它将成为风筝都的'一个旅游、文化、娱乐和风筝贸易中心。本馆以大量的实物、照片、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风筝的起源和风筝沿革史;介绍了风筝的流派、种类和特点;展示了潍坊国际风筝会与各国风筝团体和人民的友好交流。

  展出的风筝有:一、传统风筝。主要有各种大中小型龙头蜈蚣,软硬翅蝴蝶风筝,七星、八卦风筝,各种鱼鸟、昆虫风筝以及筒子风筝和传说故事人物造型的人物风筝。还展有吉林、济南、浙江的优秀作品。二、潍坊创新风筝。是潍坊风筝艺人和业余爱好者扎制的新意风筝、特技风筝、多特点风筝、微型和巨型风筝,表现出潍坊风筝爱好者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三、国外风筝。

  是近几年来国外风筝爱好者制作的具有本国风情特色的风筝。所收藏陈列的风筝在选材、色彩、艺术等方面,把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物象进行夸张升华、剪裁加工后运用于风筝的创作之中,使主体内容与风筝造型协调,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相溶,表现了潍坊风筝工精艺巧、浑厚大方的独特民俗风格。

博物馆导游词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广东省博物馆来参观。我姓宋,大家可以叫我宋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请大家注意几点:

  一、不要认错导游旗;

  二、不要乱扔垃圾;

  三、注意保管好自己贵重物品,比如手机、钱包等等。

  现在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是广东省标志性文化工程之一,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项目,它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中轴线南端东侧,濒临珠江,占地约四万一千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的新颖独特,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宝盒”。馆内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所以你会发现在馆里空无一柱。

  作为一所大型博物馆,它主要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这些展馆都位于三楼、四楼。现在我先带领大家参观三楼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馆。作为广东省博物馆20xx年度的重磅原创大展之一,今年九月才揭开序幕,它为广大观众重现了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航洋贸易景象。其中重点对“南澳一号”沉船文物进行大规模展示。展示的文物有船员生活、航海技术方面的文物,还有各地方的瓷器文物等。

  第二个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三楼夹层的陶瓷展厅。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瓷之国度”的'美称。我馆陶瓷器收藏,经过四十余年的积累,不仅成为我馆收藏的主要项目之一,而且以其品种丰富、窑口较齐全、精品较多而居于全国博物馆的前列。本馆展示的陶瓷器,有新石器时代本地出土的陶器,有汉代、六朝的青瓷,有独特的紫沙陶、广东石湾陶等等,请大家仔细观赏。

  因为时间关系,三楼的潮州木雕、玉石、端砚、书画展厅,四楼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展厅,请大家自行参观。其中四楼“古生物馆”的高达二十二米的恐龙骨架,还有“海洋世界”的大量鲸鱼和海豚标本,很具奇幻色彩,很值得观赏哦!本次导游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广州玩。广州还有“小蛮腰”、广州图书馆等地可供大家尽情游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博物馆导游词6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广场西侧,展厅面积为2.3万平方米。全馆荟萃了各类文物17万余件,陈列了反映三峡历史文化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地方历史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重庆城市变迁的《城市之路》和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四个主要展厅,是中外游客到访重庆的必游景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局部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平安等级及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博物馆导游词7

  我们现在来到了芦林湖畔的一个林木扶疏的花园,它占地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这里面也有一栋特殊的别墅,就是芦林一号,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曾经是毛泽东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这幢建筑人称“芦林别墅”,因为其房号是1号,所以也叫“芦林一号”,现在已辟为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让我们沿着这林荫道往里走。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出来了,这里是一个山水相映、奇花名木荟萃的大花园。

  各位请注意!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有一个铁制件,看上去并不起眼,可那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古物,等会儿返回时我再向大家作详细介绍。

  我们面前的这幢建筑就是芦林一号,是专为毛泽东设计建造的。1959年毛泽东上庐山,临别时讲过一句话:“过两年我还会再来的。”既然他还要来,为他另建一栋别墅自然就非常必要。这栋房子就是在1961年,毛泽东第二次上庐山之前竣工的。它坐东朝西,建筑面积为2700平方米,石材与混凝土结构,单层平顶,其坚固程度非同一般。我们正处在建筑物的西面,迎面是一个八角亭,与外廊相连,呈45°倾斜,亭高约7米,内顶以八角的对角线构成藻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碧波清澄的芦林湖离这里不远,这为酷爱游泳的毛泽东提供了便利条件,1961年夏末秋初他在庐山住了一个月,这里是他办公的地方,几乎每天中午他都要去芦林湖游泳。芦林湖是1955年筑坝建桥而成的高峡人工湖,处在玉屏峰和新洲蜂之间,湖的面积为13万平方米,蓄水量为120万立方米。

  接下来请大家到里面去参观。这是一栋四合院式的建筑,中间有个约340平方米的矩形天井花园,四周是内走廊,长廊与天井之间以大型玻璃窗相隔,当年毛泽东在这里时,常在长廊里散步。别墅里面有些房间还保持了当年毛泽东在此工作时的原样,请看,这是会客室,还有毛泽东卧室、餐厅、中央政治局会议厅、卫士室等。

  这幢建筑在1984年被辟为庐山博物馆,馆内的藏品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浏览一下各个展室: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用过的.物品展室,这是绘有“蒋”字的特制餐具,为蒋介石所专用,这是宋美龄用过的象牙柄扇。另外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咏庐山的真迹展室;历代名人在庐山隐居、题咏、游历踪迹展室;庐山植物、昆虫标本展室;庐山地质演变展室等。

  游客们,在这个展室里有几幅非同寻常的绘画作品,这是五百罗汉图中的几幅仿制品,虽为仿制,但也能让我们品味到真品的风格。请看这幅罗汉图,画上罗汉的双眼炯炯有神,神奇的是无论我们站在哪个位置,他的眼睛都在随着你转,在向你注目而视。五百罗汉图是“足以重山灵”的绘画真品,属国家一级藏品。这批绝妙佳作,说起来还有一段来历。那是清康熙年间,当时尚是少年的金世杨登游庐山,对庐山风光非常喜爱,乐而忘返,发誓“他日必以名迹酬山灵”。30年过去,金世杨步入宦海,出任苏州布政使。无意间得知浙江人许从龙善画山水人物,于是重金延请许大师画五百罗汉图。历六七年时间,许大师绘制成二百幅,然后许从龙精心装裱,完工后,分装为八箱,运抵庐山栖贤寺保存。此图每幅宽5尺、长14尺余,构思奇妙,画面精美。所画罗汉像大者三四尺,小者尺许,或行坐于山海木石之上,或笑语于鸟兽鱼龙之间,毫发纤细,端严清净,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令人观之不倦,肃然起敬。自问世以后,人们争相瞻礼,一睹为快。该图后因寺僧为避兵祸而匿藏于山洞,年久霉破散逸,现仅存112幅,收藏于这个博物馆内。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鹅”字很有名气。这里也展出了一个大“鹅”字,传说是王羲之的手迹,这个字倒是很耐看,它结构严谨,字形潇洒,而且上面还有历代名人如苏轼、米芾等数十人的题字。

  游客们,参观完芦林一号后,还是原路返回。

  我们又看到了这个铁构件,这是一个残存实物,名叫“璇玑玉衡”,原是属于庐山著名道观太平宫的东西。太平宫,背倚老君崖,面对株岭,九十九峰罗列其前。太平宫原名庐山使者庙,亦名九天使者庙,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年)中,诏令庙易名为太平兴国观,宣和六年(1124年),宋徽宗又升观为宫,正式命名为太平宫。据宋史记载,宋朝时为安置罢退的大臣各闲员,特在一些宫观中设置使、提举、提点和管勾等官职,坐食俸禄而不管事,号为“祠禄官”。庐山太平宫因地位高,故也设置了祠禄官。当时的太平宫几经拓置,已成为庐山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道观,被誉为道教“咏真第八洞天”。但后来日渐中落,唯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复兴。璇玑玉衡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仪器,太平宫制造此物,与当时它再次复兴的背景有关。

  请看,现存放在此的璇玑玉衡分上下两截,是生铁铸成的。下截如覆甑的下端,直径6l厘米、高46厘米。上截推之可转。下端边沿有两道弦纹,近底边铸有直书横置阳文“岁次癸未七月口日匠人张文造”等字样。有人据此,认为是明嘉靖二年(1523年),由匠人张文所造。说明此物制造于太平宫明代复兴之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有专家认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据报道,甘肃省张巨湘先生曾破译了庐山的璇玑玉衡,并绘制出了复原草图。按照他的复原草图,璇玑玉衡应为三截,残存实物为中下两截,上截已不复存在。下截为底座,上面标有八卦、十二时辰、五行方位等,起地盘作用;中截为“铁菱角”,起着枢纽轴承作用;上截可能是玉制的,由于其不存在,所以玉的痕迹也就无从看到。此物为一方形物体,背心中处应有一孔,正好与“铁菱角”上端之圆柱相配。方形物体套于其上,水平方向的四个圆柱,推之可转动。方形物体上面有一直径为84厘米的圆,等分为四象,古代用以表示天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星象,每一象七宿,总计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青龙表示东方,朱雀表示南方,白虎表示西方,玄武表示北方。在青龙与朱雀两象之间绘有北斗星的位置。据此复原的草图可粗略判断,这个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通过运转,既可审定时刻,又可观测星宿。可能是当年太平宫中道人在施食台上炼丹时,用以窥测星宿,厘定时刻的。这与汉代以来普遍认为璇玑玉衡是浑天仪前身的说法大致吻合。该物民国初犹保存完好,1938年日军扰乱太平宫时遭破坏,它是太平宫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物。

博物馆导游词8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广场西侧,展厅面积为2.3万平方米。全馆荟萃了各类文物17万余件,陈列了反映三峡历史文化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地方历史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重庆城市变迁的《城市之路》和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四个主要展厅,是中外游客到访重庆的必游景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第13页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博物馆导游词9

  极地海洋动物博物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展厅,展示南方和北极的极地动物。有白鲸、海象、北极熊和企鹅等极地动物。他们或者可爱,或者傻傻的,往往让游客难以驻足流连。每当想到欢快的音乐,水池中的白鲸和海豚就会变回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水上表演”。白鲸温柔的吻和空中激情的跳跃,将现场的`朋友带入神奇的海洋世界,体验动物与人类友好相处的亲密与自然!极地海洋动物博物馆有三个主楼层和四个局部楼层。博物馆建成后分为五个部分。

  海洋动物博物馆的建筑形状是最独特的。古老神秘的海盗船会让你想起凶猛的海盗和船上装载的金银珠宝。这里生活着海豹、海豹、南北海狮、加州海狮等。你可以从水下、水中、高空三个不同角度观看这群生活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海洋动物,感受动物界最真实的一面。

  快乐剧场是一个将故事融入海洋动物表演的场所。剧幕缓缓拉开,出场的不是驯兽师,而是这里的动物表演明星海狮海象,他们唱着优美的音乐,用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给你讲一个发生在这里的轻松浪漫的童话。

博物馆导游词10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小周,希望。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幅平面图,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南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大约210多亩,这里是最富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等蜀汉英雄纪念地,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可以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只美誉。1961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正式成立博物馆,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2008年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呢,现在将武侯祠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以及正在打造的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今天带大家参观的部分是三国历史遗迹区,我们的游览顺序是:从大门进入后,依次参观游览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几年迁建的进来的三义庙,最后,通过红墙夹道到达惠陵,游览时间大约1个小时。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已经有1788年的历史了,当时因为蜀汉皇帝刘备去世,下葬于惠陵,按照汉朝的陵寝制度,有陵必有庙,所以在惠陵旁边修建了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由于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如鱼和水,密不可分,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又将成都少城内纪念诸葛亮一家的武侯祠迁建到了汉昭烈庙旁边。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为了突出君权,下令拆掉武侯祠,将武侯祠并入于汉昭烈庙内,使两庙合二为一。明朝末年,张献忠兵败四川,对四川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武侯祠祠庙荒废,但惟独惠陵保存完好。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祠庙,是在清康熙11年既公元167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前殿为纪念刘备及蜀汉文臣武将的汉昭烈庙,后殿才是真正意义上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正是因为这样的建筑格局,是的成都武侯祠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

  初游武侯祠的朋友常常会问小周这样一个问题,这刚才进来时,大门上明明悬挂着“汉昭烈庙”的牌匾,汉,是刘备见过时的`国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顾名思义,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由此可知,是世人对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十分崇敬,总是习惯了把这个地方叫做武侯祠。

  从唐代开始,碑刻艺术就成为了武侯祠的一大文化特色,武侯祠现存碑碣50余通,分别镌刻于唐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其中以我们前方的这通唐碑最具代表性,它是选用石质较为坚硬细腻的硖石所凿刻而成,碑身高3.67米,宽0.95米,全名为《蜀臣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文分为铭和序,正楷22行,每行大约50个字。

  唐碑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园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到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写碑文,裴度,字中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先后辅佐了唐代的四个皇帝也是唐代中后期的中兴名相。他在碑文部分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文章序文部分开始便写到:度常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意思是说我裴度读前代的史书,详尽的搜罗了前贤先哲的行事,有的具备臣子对待君主的气节,但是没有开创国家的能力,有的深得立身处世的道理,但是没有治理民众管理官吏的办法,如果说有谁兼备这四种美德,并能运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就只有蜀国丞相诸葛亮了,序文部分还提到了“隆中对”“结吴抗曹,拥蜀称汉”以及“南征”“北伐”等和诸葛亮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铭文中称赞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强调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和治国才能可以与管仲、乐毅、姜尚、伊尹,萧何等人相媲美,最后铭文描写了“古柏森森,遗庙沈沈”的武侯祠,以及蜀人怀念祭祀诸葛亮的场景。

  文章写好以后,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书写,从他书写时那种端正的字体结构和凝重的笔意变化就可以看出,他在书写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的精神境界,观其字,则如见其人,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柳公绰的名气和成就,都不如弟弟柳公权,但是在灿若群星的唐代书法家中,他的书法造诣也是堪称一绝的。

  石碑左下角这里,镌字人鲁建,五个大字。鲁建是当时蜀中最著名的刻工,我们说,好的刻工要懂得书法,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书法作品的精髓,从鲁建的刻技来看,下刀刚劲有力,技法精湛,准确的再现了书法作品的原貌。

  正是因为唐碑的文章、书法、镌刻都非常精彩,所以被世人称为“三绝碑”它是四川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少数几通石碑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文物,距今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历史悠久,再加上四川气候潮湿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唐碑下面的字体没能完整的保存下来,据《潜研堂金石跋尾》及民国《华阳县志 古迹四》记载这通在明宪宗时期,由当时的四川官员腾嵩进行过修补,现存碑文与《文苑英华》《唐文萃》上的内容略有出入。

  在唐碑右下角,这里有明弘治10年,由四川巡按荣华在碑上提的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于不朽也”在这里赞美了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和柳公绰的书法。

  清代布政使宋可发 还在这里写到“读唐碑,文瑰丽,书端严,堪称双绝”碑阴部分还刻有武元衡及其27位僚属的姓名和爵禄。

  明碑

  唐碑对面的这通呢就是明碑了 ,全名为《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立于明嘉靖26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由当时的四川巡抚张时彻撰文,成都府同知高登立碑。碑文主要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碑身下面是赑屃(碧戏)碑座,相传赑屃是龙的儿子,形如龟而有齿,力大能驮,所以常常被用作为碑趺(一声)出现在中国的建筑当中。

  二门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二门,匾额上“明良千古”四个大字,意思是说明君良臣,千古垂范,这是由清人吴英撰书。

  门楣上这幅长联: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这幅对联是由近代人刘咸荥所书。上联意思是:汉昭烈庙里供奉这蜀汉君臣的塑像,其中有祖孙、父子、兄弟、君臣关系,臣子辅佐君王,维护人伦纲常,自古以来王侯将相的生死存亡斗争,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国家争得正统地位,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来之不易,经历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等地方,艰难立国,受到后人景仰,建庙逢祀,君臣一堂,千秋永在。

  外面这幅对联、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意思是说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使人信服,刘备三顾茅庐可谓频繁,才求的诸葛亮安邦定国的天下大计,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就如同鱼得到了水一样,这样的君臣关系成为千古典范,昭示后人,上下一堂享受着人们的祭祀,此联为清嘉庆7月由四川总督蒋攸铦题,在1982年时由魏传统补书。

博物馆导游词1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ForestofStoneStelesMuseum)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博物馆导游词12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省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1953年4月,在合肥科学馆、皖北文化管理协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筹建,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展览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仓库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104684件,包括铜、陶、瓷、金、银、玉、货币、字画、民俗、砖雕、石雕、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其中古籍109,126种(包括8000多种珍本),一级馆藏135种。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花花瓣铜壶,高80厘米,造型高大,顶部有中空的莲花花瓣,颈部有对称的兽形耳朵,四兽造型生动。是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高113厘米,直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是周朝以来现存最大最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司牧武大鼎。该博物馆收藏的古瓷器包括1963年在宿松县北宋(1087年)墓出土的青瓷笔记和碗。纸币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它是景德镇青瓷中的一件珍品,也是宋瓷断代中的一件珍贵的标准器物。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清初著名铁画大师梁再邦的《谢陆图集》是铁画的代表作。

  安徽省博物馆-博物馆藏品展览以地方历史为主,有三个基本展览:《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安徽古生物化石》。从1981年到1986年6月,该博物馆举办了120多次展览,每年观众人数为15万至22万人。1984年4月,安徽古代四宝研究展在日本东京展出。

  该馆从事文物保护的科研人员对青铜器的防腐、局部电蚀去除青铜器上的粉锈、苯并三氮唑化学腐蚀剂保护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激光全息文物无损检测”获得文化部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博物馆系列该馆编辑出版的书刊有《寿县蔡□墓出土文物》、《安徽名人绘画选》、《安徽省博物馆藏选》、《安徽省画家汇编》、《安徽省古代文房四宝展览目录》、《明清徽州社会资料选》、《时事闲话》(修订本)、《新四军》

  今天,我将陪你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这是中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位于武昌东湖岸边,占地5。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展览建筑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博物馆内有20多万件历史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600多件,国家级文物16件。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繁荣的楚国漆器和木器、大量秦始皇的竹简、历史名人的字画、陨石猿人和长阳人的牙齿化石,特别是曾侯乙的青铜编钟、王月的勾践青铜剑、王武的伏叉矛和28颗星的天文地图。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建筑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来到了省博物馆的门口。湖北省博物馆的这些文字是董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请看那边那栋楼,1999年竣工的。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种类和功能最全的最大的古代乐器展厅。我相信每个人都想听听今天的外国声音。我们不妨先去看看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欣赏编钟音乐。请跟我来。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曾侯乙墓的古墓室模型,分为东、中、西北四个房间。每个房间的下部都有一个连接房间的门洞,它的形状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房子的三室一厅。东室有墓棺和八棺陪葬,中室有青铜礼器,出土了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西室有13个灵堂,北室有兵器、车马、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一座以凿为洞的竖洞墓。整个墓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根据残存的密封土来看,埋深约13米,大于同期墓葬。

  这么大规模的古墓的主人是谁?我们在出土青铜器上发现“曾侯乙”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人是曾侯乙。请看这个。这是根据墓中的头骨制作的墓主人的复原图像。我们可以看到,墓主是一个42-43岁左右的男性,头骨特征与中原商代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个形状奇特的物体被称为鹿角和鹤。如你所见,它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女鸟,由鹿角和鸟的翅膀组成。出土时在正殿东侧,头朝南。它可能是为了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去天堂或者祈求上帝的祝福。它的铸造工艺精湛,头部和鹿角镀金,背部和翅膀镶嵌绿松石。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看不到它的辉煌,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象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相当发达的。

  请跟我来。当时贵族使用的食器很多,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九鼎八卦掌。鼎是中国古代使用最多的食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食器,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丁特别关注。在祭祀神、地、屋、祖的主要仪式中,丁以祭肉、祭米为最重要的祭品。曾侯乙墓出土的鼎有多种,如正定鼎、盖鼎等。在众多的中,正定鼎的数量及其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往往是使用的人的财富、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中,最重要的是钟石出土的九鼎八卦掌,它能从里到外反映礼仪和曾侯乙的身份。它们制作精美,保存完好,非常珍贵。在祭祀、宴饮等祭祀活动中,常与丁一起使用。

  【李周】规定,在祭祀时,贵族根据身份等级,享受奇数丁和偶数桂。比如学者用三丁二儒,医生用五丁四儒,卿大夫用七丁六儒,诸侯用九丁八儒。曾侯乙墓出土的九件正定、八件青铜筘与他的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枚徽章被指定为国宝。

  众所周知,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的重要内容。商朝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状态。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就是这一高峰时期的代表。

  看这里,它叫勾践,是这个墓中出土的一件精美的礼器。先来看看它的样子。外形端庄端庄,全身饰以平板玻璃纹饰,四个妖怪昂首张口,镂空刻有[鲁]的孔盖绣刻有龙。其实不仅仅是看到了,还有用!使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拉出中间的篮子,在篮子里放热水或冰,在篮子里放酒。篮子拉进篮子里,篮子就可以工作了,可以取暖,可以冰酒。奇怪吗?此外,还有一个过滤器,用于过滤葡萄酒中的残渣。你愿意惊叹古人的创造力吗?

  接下来,我们将去期待已久的编钟展示地,这是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瑰宝。如你所见,这个怪物是编钟,是整个坟墓中最壮观的。这个巨大的钟架由铜和木头制成,呈弯曲的尺子形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六把青铜佩剑和八根柱子支撑着七根彩绘木梁,形成一个弯曲的钟形框架。框架和钟钩共有246个部件。钟框分三层八组,挂65个铜片。上层新编钟19个,中层钹33个,下层大钹12个。我们来数数,是不是下层多了一个钟,和其他钟不一样?那是楚王仲博。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他把原来挂在那里的[z:]钟拿走,挂在下层中间。敲钟是音乐史上的奇迹。首先是一个两个音的钟。根据钟体上的铭文,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分和侧鼓部分,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三度差的音调。那么一钟两个音的秘密在哪里呢?请注意桶沿的两边都有边缘。发的时候边沿和边沿对时钟的阻断作用不同,所以出现了一个时钟两个音的现象。另外,角钟优于普通圆口,即结局不长,从而奏出优美的音乐。整套编钟低音深沉,中音铿锵醇厚,高音清脆响亮。它的音域跨越五个八度,把贡山教的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的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现在,你特别想听这一天的外国声音吗?我们在侧厅有一个编钟音乐厅。现在你可以享受了。这里我的解释结束了,现在是10;30你可以先听听钟声,然后自由参观。除了曾侯乙墓外,湖北省博物馆还有楚文化展、郧县人、曲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墓、古瓷器展。12点,我们将在省博会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开心。

博物馆导游词13

  塘沽博物馆根据该区历史传承和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博物馆的理念、纪念馆的风格、传统与现代手段相融合的展陈艺术形式,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塘沽自宋代成陆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展示了塘沽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定位和丰厚的历史积淀。塘沽博物馆不仅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身的文化机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又一道风景,对提高滨海地区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塘沽博物馆身处鲜花满地、碧水蓝天的优异环境,其成立正值滨海新区昂首腾飞、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之时。作为塘沽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塘沽博物馆代表了塘沽区的文化形象与精品层面。它不仅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身的文化机构,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殿堂。

  塘沽博物馆建筑面积约7700平方米,从外表看南高北低,像一个大橄榄,博物馆由序厅、东厅、西厅三部分构成,陈列分为“沧海桑田”、“盐兴漕畅”、“海门古塞”、“工业兴邦”、“沽口曙光”、“明珠璀璨”六个主题,采用博物馆与纪念馆、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陈列方式,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塘沽自宋代成陆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

博物馆导游词14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近这个奇妙的世界吗?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请注意隧道左侧那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结束了左侧展区的参观,我们来到"时空隧道"右侧的展区,你的右边是一组昆虫和植物的图片,其中有田园歌唱家——蝉,隐形杀手——兰花螳螂等等,吃虫的植物——猪笼草和蝇草,左手边的展台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昆虫的各种生活习性,包括生殖和发育,伪装和防御等,右侧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入口处的8台多媒体触摸屏,上面提供了各种昆虫趣味游戏,还不快动手试一试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展区——昆虫世界厅,进入昆虫世界厅,你首先将看到一张名为"昆虫系统树"的彩图,它用树状结构的形式,简明地表示了各种昆虫的进化地位,位于树根部的昆虫比较原始,越往上部发展,昆虫越高等。

  在生物学上,昆虫被分为34个目,每个目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想看看各个王国的臣民长什么样子吗让我们从展区的左边开始,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参观各个目的昆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展品编号207)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西藏,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展品编号214),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休息一下,让我们上楼继续参观,二楼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是昆虫与人类厅,以及昆虫文化厅,昆虫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与人类有关的昆虫,包括益虫和害虫,大厅的中央有一个活体展示区,这里不但饲养着为人熟知的`四种昆虫:蚕,蝈蝈,蟋蟀和蟑螂,还有一种平时很难注意到的小家伙——竹节虫,竹节虫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华丽叶虫修一样,都属于拟态昆虫,它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根竹子或树枝,一般雌虫比雄虫更粗大,由于在饲料中加入了色素,这里饲养的家蚕能吐出黄色和红色的蚕丝,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投入大规模机械生产,活体展示区右面的一组展品,集中介绍了使人类受益的昆虫,沿着脚下昆虫标记的指引,你将依次看到蜜蜂标本和养蜂工具,蚕和丝绸制品,以及能食用的昆虫,值得一提的是,"食用昆虫区"展示了不少与昆虫有关的中药,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由真菌在吞噬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后,寄生在虫子留下的躯干内形成,紧接着"食用昆虫区"的是"昆虫与仿生"展台,这里有一面模仿苍蝇复眼原理的镜子(展品编号317),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

  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四展区——昆虫文化厅,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喜欢蝴蝶的朋友,可别忘了去展厅中央的六角形展区看看,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凤蝶,闪蝶,环蝶,猫头鹰蝶,数字蝶等等,在展区的外墙上,你能见到世界上最美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和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习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博物馆导游词15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河姆渡遗址。我是导游***,我愿陪同大家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大家对河姆渡遗址也许还不怎么了解,那我就先概括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一个偶然,1973年夏天,余姚县罗江公社(现余姚市河姆渡镇)决定在姚江边上的渡头村兴建一项水利工程,以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在施工挖土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陶片和动物的骨骸,这一现象引起了上级文化部门的重视。经过1973年冬天和1977年冬天先后两次考古发掘,河姆渡遗址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破土而出,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河姆渡镇浪墅桥村,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东距宁波市25公里,占地面积60亩,由文物陈列馆和遗址现场展示区两大部分组成。文物陈列馆紧邻遗址西侧,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6幢建筑组成,单体之间用连廊相接。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风格,“长脊、短檐、高床”的特点而设计,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毛面墙砖,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食物方面,植物遇存有水稻的大量发现,被断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此外植物残存尚有葫芦、橡子、菱角、枣子等。动物方面有羊、鹿、猴子、虎、熊等野生的,以及猪、狗、水牛等家养的牲畜。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第二早的发源地(第一是浦江的上山文化)。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经两期挖掘,共出土文物6700余件。相信大家对这些文物肯定都很好奇,迫不及待得想进去一睹为快。那好,接下来咱们就一起走进“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就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了。博物馆于1993年5月落成开放,馆名由时任题写。

  整个博物馆内设3个基本陈列厅和1个临时展厅,共展出文物400余件。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第一个展厅——序厅,这个展厅以序言、照片、图表、模型、文物,概括地介绍了河姆渡文化的基本情况,具体的大家可读读墙上的文字说明。这里展出了两个完整的人头骨和复原的头像,让观众见识到我们远祖的模样;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的模型,形象地再现了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狩猎等生产、生活场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家看,这里有许多动物的骨骸,特别是鲨、鲸等海生鱼类骨骸的发现,证明河姆渡先民已经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区。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二展厅——“稻作经济”。你们瞧,这里的稻谷可都是7000年前的先民种植出来的,别看它现在灰灰的很不起眼,可在当时出土的时候,却都是金灿灿的。大家看这边,这里陈列着的则是当时的农作工具,有磨石块、骨箭头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农具就数这种骨耜[sì]了,这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工具,一共出土了170余件。此外,这些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釜、钵、盘、豆、盆、罐、盉、鼎、盂等炊、饮、贮器,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河姆渡先民发展了农业以后,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改变,但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从这里陈列的骨哨、骨箭头、弹丸等渔猎工具,以及酸枣、橡子、芡实、菱角等丰富的果实来看,证明渔猎和采集仍是河姆渡人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前往第三展厅。第三展厅的主题是“定居生活和原始艺术”,展出的主要是一些古人的生活用具。这里陈列着被称为是建筑史上奇迹的带有榫卯的干栏式建筑木构件和加工工具。大家可看这里,这是一枚骨针,样子跟我们现在在用的针差不多,只稍大了一些。大家可别小瞧了它,从这一枚针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河姆渡先民在当时已经开始纺纱织布。这些纺织工具说明了当时纺织技术的成熟。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里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划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创造了辉煌的原始艺术,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展出的以象牙、骨、玉、石、陶、木为材质的文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那种讲究对称、追求平衡的审美意识和整齐、稳重、沉静的艺术作品,令人赞叹不已。在众多艺术品中,尤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其中就有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蝶形器。

  遗址陈列层次: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4米左右,叠压着4个文化层,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000年。其中,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0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56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000年,第四文化层距今约7000年。

  两次考古发掘合计揭露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了6700余件文物,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大片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及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1982年国务院公布河姆渡遗址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在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有:

  1、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在第四文化层较大面积内分布着稻谷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伴随出土的是代表性农具——骨耜,出土170余件。稻谷和骨耜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栽培水稻的起源及其在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明榫卯木作技术,居住木结构房子。遗址发掘中,到处可见数量众多的木桩及木构件,据考证为“干栏式”建筑遗迹。这种既可防潮又能防止野兽侵袭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尤其是榫卯技术的运用,把中国榫卯技术的历史推前了20xx多年,被考古学家称之为7000年前的奇迹。

  3、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遗址共出土了8支木桨,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遗址出土的大量动植物遗存中以水生动植物为多,特别是鲨、鲸、裸顶鲷等海生鱼类骨骸的发现,证明河姆渡先民已经凭借舟揖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区,这在经济活动和与外界交往中有重要意义。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艺术品中,不少饰有鸟和太阳结合的图案,单独雕塑的鸟形象也出土数件。其中一级文物“双鸟朝阳”象牙雕刻件更是原始艺术品中的精品,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用骨、角、兽牙和玉石材料制成的,是河姆渡先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又一体现。玉玦、玉璜的出现,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玉器传统的源头之一。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还表明,河姆渡先民已开始纺纱织布,掌握髹漆,挖凿水井,这一切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力地支持了中华民族文化起源是多元的见识,证明了长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摇篮,河姆渡遗址因此而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遗址现场展示,西位于博物馆东南100米处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以考古发掘场景复原和“干栏式”建筑重建,先民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为文体内容。在2800平方米考古发掘现场内布满密密麻麻的木建筑构件和散布其间的文物,不由得让人回想当时土破惊天的场面。

  在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内外布置着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妇女们纺纱织布,男人们斫木盖房。有的磨制骨器,有的捣谷脱壳,有的和泥制陶,有的凝神雕刻,使人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亲身体验先民创造灿烂文化的过程。在现场展示区还有河姆渡古生育文化园,由著名学者费孝通题名,向游客介绍河姆渡先民的生育理念和生育行为。大家可以进去近距离参观一下。

  好了,各位朋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参观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博物馆导游词】相关文章:

博物馆导游词10-26

洛阳博物馆导游词07-11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06-14

澳门博物馆导游词11-12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07-10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12-19

历史博物馆导游词02-21

博物馆导游词(14篇)02-11

博物馆导游词14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