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四个昼夜观后感
四个昼夜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4-06-05 11:50:31
  • 相关推荐
四个昼夜观后感(通用11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个昼夜观后感(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个昼夜观后感 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观影结束后,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仅有不折不扣地贯彻和实践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大家纷纷表示,结合自身工作岗位,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自觉的行动,积极投身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本事和水平。

  四个昼夜观后感 2

  近日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了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用四天四夜时间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刻画了周总理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辉形象,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政治课,观看后笔者思潮起伏,触动颇多。

  一、形式主义害死人

  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周总理在该公社调查目的是要解决社员是否要保留“公共食堂”的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状况,党中央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村主任郭凤林为了隐瞒真相,搞了一系列形式主义:把平时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关在邮电局后屋;威胁该村干部不能说真话;甚至妄称自我生性耿直的父亲死亡等一些虚假信息来欺骗领导……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颂歌,吃到的是鸡鸭鱼肉。但他老人家明察秋毫,一步步揭开了村干部“善意”的谎言,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景,郭凤林这个原先受群众爱戴的“郭傻子”也幡然猛醒,最终承认了错误并道出了实情。

  “形式主义害死人”!其危害不仅仅在于部分村干部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还在于它使政策变了味、工作走了样,致使实事泡汤、好事办砸,进而演变为官僚主义。当然真的为百姓研究,想听到真话也不难,总理他老人家不是听到了么关键看你是不是真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影片中,经过总理向毛主席如实汇报真实情景,第二天就在全国率先解散了第一家公共食堂,这些都是我们多么需要学习的和借鉴的,仅有如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二、扑下身段搞调研

  周总理之所以能够了解到伯延公社的真实情景,靠的是真心、真情、真诚。靠的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他一进乡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光的,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总理心里始终怀着对百姓无限的关爱,观察才会异常敏锐。他善于从细节着手,搞调研时对欢送的干部群众说:“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就不会离开!”,从他给带病教课的小王教师穿鞋,到去“难缠户”二挺家串门,一步步剥开伯延公社的“庐山真面目”,这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振憾!

  总理在处理伯延村干部犯错误时也没有随意惩罚,而是用了另外一种十分高明的方式,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捕捉细节、去伪存真的敏锐洞察力,对今日的我们搞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从本影片中能够看出要真心为百姓办实事,只听汇报永远是有水分的,仅有真正扑下身段搞调研,多听听基层员工呼声,帮忙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到达调研的真正目的。

  三、群众利益无小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总理把招待自我的红烧肉分给大伙吃,自我和百姓一齐喝菜汤,吃窝头。他即将返京时,连弟奶奶用自我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这碗面表达了老百姓对总理的最高崇敬!周总理在他的四个昼夜里,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是伟人,也是普通人,不是百事通。影片中刻画了这样一个细节:当总理帮村民栽红薯秧时,他不懂得红薯秧要斜着放进土坑里,也不懂得土埋好后是不能用脚踩的……当他被当地村民纠正后,脸上也难免露出一丝尴尬。但他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俯下身子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甘做农民的学生,更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党与群众是舟水、鱼水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坚持“四风”教育,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反观我们农信社的当前工作,就要坚持服务三农、坚持“三大工程”建设,切实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真正把农信社办成三农发展的“钱袋子”、农民致富的“贴心人”、中小企业发展的“驱动器”、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当前任务要完成县级行社达标升级、大力推动农商行组建。工作多而繁重,仅有真抓实干,认真剖析解决好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才能把本职做好。总理用行动再次告诫我们做工作要始终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作风。群众利益无小事,仅有真正做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老百姓就会拥护你,因为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你心中若有群众,群众自然就拥护你,群众心中始终有杆秤!

  四个昼夜观后感 3

  在四个昼夜里,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很简便的事情,并且很早睡觉,而当我看到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我不由觉得鼻一酸,嘴微微一抿,因为我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对工作的负责,生活有多么的简朴!

  回忆像一卷录像带,在我脑海中不断的回放着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语言。

  当总理去老区伯延调查的时候,最醒目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树干,叶子早已不见踪影。老区党员谎称是羊啃的,总理差点信以为真,是一个小女孩拎着一筐叶子,说是人吃的,她妈妈怀孕不能吃,这是给她奶奶吃的。小孩子的话总是最天真的,可这个小女孩说的话却差点让我潸然泪下。在想想自我天天吃的大鱼大肉,心里不禁一阵绞痛。

  在中午吃饭时,总理看见了老区人民每一天的饮食,一个代食窝窝头,一碗糊糊就饱了,一车水要人走几十里路才打回来,没有牲畜拉,全靠人力。可老区的.郭主任把总理请进一间屋子,里面却是红烧肉和鸡蛋,总理刚刚迈进门槛的脚,抽了回来。一看到那里,我又在想,如果这些官不贪一点,让这些红烧肉哪怕分一块给老区人民,我估计他们也颜笑眉开了。

  红糖水竟连姜都没有,这看似小小的食材在那儿,却有一年半载都没看见过了。为了饮食,大家把棉花地改种成了地瓜。周总理亲自下地帮乡亲们干农活,可却老是做错,“错了错了!是这样”之类的话是经常出现的,而周总理从不反驳,只是应声说:“原先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啊!”如果换做是我,我会不会去顶嘴,如果在以前,我也不明白,可自从看完这部影片,我就明白,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的去让别人教你。

  记得在邮局后面有一个小房子,关着十几个人。一次总理去邮局,那儿的人趴门缝在那看,那趴门缝的对他的同伴说了一声,看,这就是毛主席画像左边的那个!他激动不已地说着,比一个游子见到老母了还要激动。周总理真受爱戴啊,谁要周总理对人都平等呢!

  镜头切换到农民学校,只听见小孩子的读书声,周总理在门前等了等,进去后,一位名叫汪教师的教师,眼泪瞬间落下,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意,这是谁啊?这是任何高尚品质都能在他身上体现的周总理啊!看见打着赤脚迎接他的汪教师,我能感觉到总理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总理弯下腰来,给汪教师穿鞋,可他怎明白汪教师的脚早已肿大啊?周总理又对孩子们讲解房檐上“菁菁者莪”几个硕大的字的由来。周总理是把身份、地位看得很淡的,因为他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分。

  周总理生前爱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勋章,在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走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快要结束了,周总理当着老区所有党员说到:“以后如果我不能来,每年也会派人来看望你们的。”这时,旁白说了一句“之后果然是这样。”

  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那种讲诚信的优秀品质,还让我了解到了周总理对人民的帮忙与关怀。

  咔嚓!影片结束了,我早已不明白泪水流过多少回了,周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让我记忆深刻。这次观影,不止使我看到了周总理四天生活的缩影,还让我能够学习到周总理那种高尚品质!

  四个昼夜观后感 4

  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其中,周总理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总理的深入基层,是真正的“深入”基层,而不是简单的到基层、走基层。周总理在国家遭受困难的特殊时期,深入基层调研,对于当时的中国下一步政策的改革和走向,意义重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要想做到科学决策,首先就要掌握被决策事项的真实情景,也就有了领导同志到基层调研一说。可是,随着信息传递的日益发达,当前一些领导深入基层的时间越来越少,或者走马观花的看看,更多地流于形式。他们认为,只要是到了,听了基层汇报,或者打个电话了解了解,就完全能够做出正确的决断。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传递的信息总有失真的时候,深入基层其实都是了解实际情景的不可或缺环节。而基层汇报的同志不管是出于对领导意图的误读还小团体利益的研究,都会大大降低这种汇报的实际价值,构成调查研究的盲点。即使是到了基层,如果领导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明察秋毫的慧眼,也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景,从而最终造成误判和误决。周总理这种深入基层的作风,无疑是当前一些领导到基层调研最好的“镜子”。

  周总理的求真务实,是接了地气的务实。到伯延公社以前,周总理就经过身边的同志,对伯延公社的情景进行了了解,从部分应当出现而没有出现的人员的情景,推断出这次被调研人员情景汇报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并作了充分的估计,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调研的策略。从进入伯延公社起,周总理就在认真细致的观察伯延公务的一草一木,从树叶的减少,推断当时人民的生活情景。到伯延公社以后,公社安排了专门的用餐地点和调研路线,刻意隐瞒了一些真实情景,周总理巧妙地绕开这些安排,深入老百姓家中,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同时,经过与老百姓的交心谈心,让老百姓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让调研工作真正地接了地气。经过以上的务实作法,周总理的工作都务到了实处,也找准了当时基层工作的症结所在,果断地调整了当时人民公社的一些不当做法,从而使得这个调研起到了实效。

  周总理的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真正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周总理的调查研究,是为了改变当时国内极度困难的状况,说到底是为了广大群众。但改变这种状况的工作方式,则是经过深入到群众中间调研,依靠群众所反映的实际情景,依靠群众们自我的智慧和选择进行解决。正是依靠群众们自我的.智慧和选择,伯延公社成了当时第一个取消公社食堂的公社,也为后面其它区域公社食堂的取消,其它公社制度的改革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能够说,只要真正的扎根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的为了群众,真正的依靠群众,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折不扣地贯彻和实践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如果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和养成周总理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我们的群众路线工作也就能做得更加扎实,使我们党的事业具有更大的生命力,使我们的祖国强大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四个昼夜观后感 5

  2014年4月24日这天,不算很异常,但给我的印记深深。

  这天,我本来有多个活动,六个事。一是应约应当去给人家帮忙拍照;二个是随骑友相约外出骑行;三是约好跟随邻居去三道河钓鱼;再就是那里也别去,照看外孙女。

  但自从接到单位办公室小王打来的电话,单位通知4月24日上午9点10分到济宁影视城团体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掂量来掂量去,决定还是去看电影。因为,自从任城区、中区合并之后,单位召集活动,这算是第一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按照单位的安排,看电影才是上策。这样的话,一来显得老同志明白,配合单位的工作;二来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教育,三是能够到现场接触下以往在一齐工作过的.同事。

  这天早饭后,简单收拾一下,看着时间到了,赶紧避着外孙女偷偷走出屋外。这时候,侧耳偷听着屋内,还是听到了外孙女的哭喊声(大意是不让我出门,让我抱她)。

  从我住处到济宁影视城大约步行半个小时的样貌。按照通知精神,9:10前准时到达济宁影视城大门。那里已经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人群里有熟悉的面孔,生面孔较多。

  9:20准时入场,我被安排在了三号厅十排五号。

  9点半,电影正式开始。电影名字叫:“周恩来的四个昼夜”。11点,电影结束。历时一个半小时的电影。

  回来的路上,电影故事里的老党员郭百岁打江山的执着秉性,村主任好心办坏事,二廷胆小怕事,而又仗义执言的淳朴劲儿,周总理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最终最终把大锅饭的铁锅踢平,还老百姓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

  人非草木,孰能无睹。看着镜头中的周恩来和随从邓大姐,要帮忙二廷照看并想收养名叫“永福”的最小的小孩,由于二廷妻子生前有个约定,必须要二廷把最小的自我照看好。周恩来收养未果。让在场的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在目前全当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今日,看看这部片子,会给每位观众,异常是每位党员,都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四月二十四日这天我选择了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还真选对了。

  四个昼夜观后感 6

  昨日我局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从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我党建国初期,犯了一些错误,走了一段弯路,小时候常听我奶奶讲那段岁月。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领域里盲目和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的全民大生产运动,出现了浮夸风,1958年,在湖北首先放出了一个水稻亩产三万多斤的.卫星,到了广西,又放出了亩产十三万斤的卫星。农村实行食堂制,家家户户将粮食交到大队食堂,在食堂吃饭。将农户人家的铁锅、锅圈、煤锤等做饭用的铁器全部拿去炼铁,说是要大炼钢铁。村干部派人站在村里最高处的房顶上观察,看到谁家的烟囱冒烟,就领着人去翻箱倒柜搜粮食,并把这家主人绑起来游街。当时好些人被饿的全身浮肿,甚至还有饿死人的现象。作为基层干部只是报喜不报忧,使得党中央不知真情。影片讲的就是那个年代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实行食堂制它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是不贴合民情国情的,是人民群众反对的。周总理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景,致使党中央毛主席真正掌握了当时农村情景,作出了正确的决定,解散了农村食堂。

  由此可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多么的重要啊。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并且是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发展,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党的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党的决策和制定的工作方针贴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的政策偏离实际、偏离人民群众意愿,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挫折。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工作作风不实,走马观花,不去基层,不去现场,只停留在听汇报、看资料上,就不能发现问题,发现隐患,问题和隐患就不会消灭在萌芽状态,致使一些安全隐患由小变大,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最终酿成事故。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我们都照一照自我,查找一下自我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周总理,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深入基层,掌握一线资料,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仅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介休老百姓一片平安的、蔚蓝色的天空。

  四个昼夜观后感 7

  4月13日晚,基础学部第四期党校组织观看红色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700多名党校学员到现场观看了电影。

  影片以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里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一段辛酸沉重的`历史。在近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不少同学被感动落泪。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经过观看影片,同学们不仅仅被总理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进取要求入党的当代大学生,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个昼夜观后感 8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好处,并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状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我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一样的情景,两种不一样的情绪。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情绪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比较,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齐插地瓜秧、与社员一齐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我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齐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理解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就应竖着插,就应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我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我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应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向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能够理解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最终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情绪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墙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必须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之后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员,工作实践中必须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我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四个昼夜观后感 9

  上周五,公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结束后,我久久不愿离开座位,大银幕上周总理的黑白相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我们慈祥可敬的周总理,为了新中国成立和强大复兴,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此时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目送银幕上的周总理慢慢离去,心里为他默默缅怀。电影虽然结束了,但周总理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描述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中央高层为了了解真实灾情,分赴全国各地调研,以便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则在邓颖超的陪同下,赶到河北邯郸武安县的伯延公社,进行实地调研。在伯延的四个昼夜,周总理不眠不休,突破基层干部的层层阻碍,一心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他获知饥荒实情后,立即致电中央,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饭,众人拍手称快。因为周总理的正确选择,饥荒杯具没有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历史也从此而改变。

  周总理弯腰给因饥饿而脚部浮肿的汪教师穿鞋,雷雨天为田地里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工作到凌晨不得不换上高度老花镜才能看清字。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起测量中心的领导到一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结束后,领导亲切的和一处职工坐在大圆桌上吃午饭,大家一齐聊工作中的问题,家庭里面的困难,就像一位认识多年的老友,耐心倾听我们的问题,悉心的一一解答。领导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中心的关心和温暖,进一步的了解了党的群众路线,也给我们日后工作增添了动力。

  四个昼夜观后感 10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期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一个个情景让我难忘、感动、震憾……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带给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齐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明白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我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期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此刻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应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回到,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应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应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决定,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此刻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明白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持续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持续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务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青年党员仅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推荐,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四个昼夜观后感 1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xx省xx市xx伯延镇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异常是周总理说过的“四句话”,充分体现了周恩来总理深入实际、情系民众、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

  “只要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都不会离开的”.影片充分展示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景进行了淋漓尽致展示.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仅是该片的主基调,并且对今日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风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景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当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比较,已让他察觉到情景的异常.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的与群众交心,细致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的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下乡,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景,仅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我的心声.

  “他们不是没说实话,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国家”.周恩来总理经过四个昼夜的调研发现,所谓的老区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劳、勇于牺牲、艰苦奋斗,并且即使党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景下,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国家伸手,而是要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勒紧裤带去履行国家主人公的职责.影片真实而又巧妙的反映出伯延并不是真空地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浮夸风和共产风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样忍饥挨饿,当地的树叶树皮也被吃光.可是周恩来带队来那里搞调研时,许多干部和社员却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我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在这种老区精神的光照下,影片虽表现了困苦和灾难,但又没有陷入悲观失望,反而贯穿着一股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的活力.

  “心最痛的,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职责最大的也是这个家长”.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为人民鞠躬尽瘁这个本质、最突出的人格本质,自始至终用平视的角度拍摄人民总理的一言一行,尤其经过周恩来坐在炕头、门槛上与社员谈心等情景,真实地凸显出周恩来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愿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没有自我的特殊利益.应对群众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这个家长没当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诚道歉,对犯错误的干部有批评更有理解和爱护,那样发自肺腑,那样催人泪下!从平易中写崇高,越显其崇高;以自律来写博大,生动地呈现周恩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活的有尊严而倾其所有、鞠躬尽瘁.这就是周恩来最伟大而又独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鞠躬尽瘁.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看后不仅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经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

【四个昼夜观后感】相关文章: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06-14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精选9篇)05-23

《四个春天》观后感07-20

《四个太阳》说课稿01-05

《四个太阳》的说课稿12-24

四个好朋友作文02-23

风的四个女儿作文03-01

四个字的说说05-25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