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10-17 17:04:36
  • 相关推荐
第一书记观后感(精选40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书记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

  不知为何,“泪水”一词已悄然离我远去。习惯被别人称为“女汉子”的我,不是所谓的冷血动物,也不是所谓的铁石心肠。人总有自己的情绪,即便是再冷血的动物,再铁的`心肠,也会流泪,也会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并不是不会流泪,只是每次都被自己逼迫,不得已又将泪水积压在眼眶,埋葬心里,只是不想再他人面前,滴落下那所谓懦弱的泪水;并不是不会心动,只是每次都将它隐藏的很好,将它深深淹没在心底,只是不想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软弱无能的一面。

  每一次的泪水湿透眼眶,每一次的心被莫名牵动,自己总是很理智的将那份情愫,那滴泪水,压在心底,假装从未发生过。

  可当这一刻,理智再无法压制住心中众多情感时,那些曾经被理智积压在内心的泪水,心动,如同洪水般涌出,化成一滴滴酸涩的泪珠,颗颗掉落在地上,颗颗滴进我心里……

  眼泪里夹杂着太多太多情绪,犹如山洪暴发,倾泻而下,不能停止。

  泪终究是流了,心终究是动了,那些积压在心底的情绪终究是散了……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

  今天下午,吴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名叫《第一书记》。我一开始以为讲的是一些纪录片,可是后来,我就发现它其实是讲一个贫困儿童的故事。

  这里面讲了三个在农村里面的主人公,他们分别是读初一,帮助妈妈撑起这个家的潘绍强。第二个是读高二,梦想是考上北大的,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大姐姐,欧子妍。第三个是山区的孤儿,杨六斤。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六斤了。为什么说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呢?因为他是一个没有亲人的关爱的一个孤儿。他的爸爸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她的妈妈也在他七岁的时候转嫁给别人了。他每天就帮人家放牛和喂猪,每天去吃那些野草,来充饥自己。

  我从六斤身上我学会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勇敢坚持下去。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

  星期天晚上,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整齐的坐在教学楼前观看第一书记,这是我们这个学期第一次观看第一书记。

  唐李妹,14岁,家里还有两个双胞胎弟弟,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三个孩子,母亲外出打工四年从未回家,姐弟三个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姐姐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这个家,承担本不应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责任,不仅要学习干家务,还要照顾两个弟弟。

  14岁的年纪,别的孩子都还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享受父母无私给予的爱,可唐李妹俨然成了家里的大家长,没有和同龄孩子般欢乐的童年,一颗幼小的心灵下隐藏了多少心事,多少心酸?

  唐李妹虽然才有14岁,可却把弟弟照顾得很好,弟弟对于他的依赖远远胜过四年未见过面的'母亲。

  晚饭很简单,只有一碟青菜,方便面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几元钱而已,可他们却从未吃过,第一次吃到方便面,姐弟三个觉得那是很美味的食物。

  想想自己,父母每个星期给自己的零用,自己每周又能省上多少钱呢?没有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只享受父母的关爱,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任性了,以后要多关心父母,不要再那么任性。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4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个视频,那是个节目,节目名称是“第一书记”。一开始我很疑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节目。难道是访谈性节目?还是……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很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这个节目是一个帮助一些贫困家庭的节目,会有事例给大家看。然后再由一些集团领导和爱心人士去给予他们爱心资金或者是……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十二岁的杨六斤,他的命运很不好,人生道路崎岖。自小父亡母亲改嫁,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住在堂哥家,邻居特别照顾他。他也很愿意帮邻居做一些事,作为回报。

  想妈妈和弟弟的.时候甚至自己半夜出去找妈妈,半路又折回来,因为害怕给妈妈增添负担。每个星期从堂哥那里领1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特别想与妈妈、弟弟在一起,可妈妈带着弟弟打工,几年都无法见面。生存能力特别强,常吃野菜充饥,还自制工具抓鱼,算是肉菜。

  像现在我们都是生长在很好的环境,但是我们都觉得很不起眼。大家想想这个同龄人的生活就知道我们很幸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5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看了《第一书记》这个电视。好感人呀!一个八岁的男孩一放学就去山上帮奶奶挖野菜,有一次还摔倒了呢。在学校同学都不跟他玩,说你都没有爸爸妈妈,不跟你玩。其实他爸爸死了,妈妈不要他了。他平常和他家小狗玩。那个小男孩叫毛荣伐,大家都叫他小荣伐。他把狗也带来了,奶奶牵着狗的手,狗跟站立行走似的`,好象就是站立。小荣伐说狗晕车还怀孕了呢。

  还有一个是一对小姐妹,她们的爸爸得了肺结咳,妈妈得了癌症。她们也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爸爸妈妈都去外面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两天。因为太想爸爸妈妈了,就做了两个小泥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她们俩的学习还都是全班第二呢!画画也是全村画的最好的。她们画了个全家福,拿到了现场。最后现场的好心人给他们捐了好多钱。

  看的时候,我和妈妈哭了好长时间。和他们比我的生活条件此他们好多了,但是勤奋学习和吃苦的精神就差远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6

  看完欧子研姐姐的故事,我心头全是辛酸。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她的成绩优异,但是家庭的经济条件非常有限很难供她上大学,而她心中的梦想就是北大梦想。

  因为父亲是电焊工,常年工作用于那一种电焊工具,那些放射出来的光是一些不好的物质,姐姐的爸爸因此眼睛受伤。而又没法治疗,经济条件不好。

  因为父母都不在家,一般弟弟都由欧子研带着,所以弟弟非常黏她。刚刚好爸爸回来了,今天奶奶生日,欧子研正在给奶奶做饭。从这一点一滴的汗水和一点点透露出来的孝顺看得出来欧子研很用心地在做这顿饭。开饭咯!奶奶开心的`笑着,欧子研姐姐说着祝福的语言,满满的诚意。当爸爸说时,子妍姐姐哭了。貌似爸爸说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用力地往她身上扎。

  爸爸刚刚找到工作,因为怕子妍姐姐会伤心所以没告诉她。爸爸要走了,子妍姐姐很伤心,一直在抱怨爸爸没有跟她说。她赌气了一会儿,但是还是平静了下来帮爸爸收拾行李。在爸爸走的最后一刻她都没有再哭,但是还是看得出她眼神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不舍。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是我希望子妍姐姐要把这个北大梦坚持下去,加油!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7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同观看了《第一书记》,令我感触颇深。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杨六斤。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因各种原因,杨六斤没能与母亲一起住,住在一件孤寂空房子里,独自生活,自力更生。每个年从堂哥那里领500元生活费兼零花钱。靠着给邻居放牛、喂猪自己生活着。虽然特别想与妈妈、弟弟在一起,但是妈妈带着弟弟,几年都无法见面。他生存能力特别强,常吃野菜充饥,还自制工具抓一些小鱼,算是肉菜。

  面对这些伤感的故事,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碗米饭,一碗辣椒,一些野菜,就算是午餐。他们从不知道麦当劳和肯德基是什么东西。但我们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还挑三拣四,浪费粮食、资源没有一点心疼。可要知道,这在贫穷儿童手里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我们在幸福的家庭,在明亮的教室,繁华的'都市享受着生活时,我们可曾想到在那大山的背后,有经济上最贫困的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想为国家做贡献,但困难德尔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让我们学会用爱来关心那些贫困地区的其他人,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8

  昨天老师让我们看了《第一书记》,讲的是贫困事件,这档节目也做得非常好,这档节目让我知道了许多的东西,我们在城里,吃住自然不是问题,但我们有想过山区吗?没有。在山区他们的温饱出现问题,没钱买衣服,累死累活的才买来一件单薄的'外套;他们吃一顿就算一段,小六斤把青草当成野菜来吃,在我们眼里,青草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践踏、拔它,在我们眼里青草是没有价值的,更不会拿来吃,但小六斤不是这样看待青草的,他爱惜青草,甚至拿来当菜吃,明知这是不能吃的,还偏拿来吃;唉…可怜的小六斤,爸爸不在,妈妈改嫁,丢下六斤一人……

  我们经常吃的饱饱的、经常有新衣服穿。他们呢?没有。

  我们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不仅不感谢还嫌弃。他们呢?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他们依旧感谢……

  我们可以去游乐园。他们可以吗?不可以。

  我们可以经常出去玩。他们可以吗?不可以,他们都要帮家人做事。

  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这一切?不感谢爸爸妈妈?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9

  今天下午,吴老师让我们看了一个综艺节目:《第一书记》。在这一期节目中,有三个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正在上初一的潘绍强、正在上高二的高材生欧子研和十二岁的杨六斤。

  在潘绍强身上,我感觉到了他和他的妈妈肩负的重担很重很重……一个疯了的爸爸和一个残疾的奶奶,因此,这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潘绍强和妈妈的身上……

  欧子研是一个高材生,她成绩优异,理想是要考上北大,但因为家庭的负担使她开始放弃了。欧子研的父亲是一个电焊工,因为一次意外而导致眼睛受创,很少有人要他。父亲长时间在外工作,欧子研拥有父亲的时间很少很少……

  杨六斤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他经常吃野菜,自己抓小鱼吃,在一间空房子里一个人住……他的`母亲已有六年没见过他了,为了改嫁,母亲只带走了弟弟,却把杨六斤放在了一间空房子里无人照料,无人看管。杨六斤的生活跟我们比起来,我们就像是在蜜糖里生活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

  在这几个人的身上,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而不应该去想像自己想要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0

  七月一日,北京下起了小雨。

  在去参加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的路上,我给自己准备了一包纸巾。根据八个月前在小岗村采访的经验,这是有必要的。当时的情景,是媒体同行们集体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早就听说这部电影从主演到配角都是由知名演员来承担,首映式也果然星光熠熠。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来,观影的人们安静了。

  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听人描述、查看资料而想象的场景,电影的画面、声音等等带来的,是更直观具象的冲击力。比如,影片所呈现的没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岗村,与我所见到现在的小岗村的巨大反差,更让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义,他所付出心血的意义。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1

  周四下午,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

  从银屏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浩同志——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矗立了起来,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远方。而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的红手印,又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沈浩平凡的人生闪耀着共产党员的魂,他坚定的信念成就了辉煌的小岗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许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难,但难在做好。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只像绿叶一样平凡,为大地带来生机,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与广大家长的认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务实、勤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2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职责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用心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能够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取了小岗,这种选取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职责。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取。既然选取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3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真实可信;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总之,这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我想这部影片观后有几点值得称道:

  一是真实。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岗村之前,在省财政厅工作时,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称职,和全国大多数公职人员没有区别,影片没有把他塑造成多么与众不同的人物。当沈浩为给小岗村修通乡亲们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必须到北京铁道部找人特批时,照样拿着大包小包礼品,符合现实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

  三是让人信服。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4

  通过观看电影《第一书记》,令我感受颇深,沈浩同志为自己的目标不惜疲倦,任劳任怨,狠抓实干带领小岗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村民更是关心之至,他为小岗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光辉事迹永远流传于人们心中。

  我们要学习沈浩那种廉洁自律精神,银行业是个敏感的行业,它的规章制度更要严格遵守,否则很有可能触及到法律。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银行员工,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五年了,在此期间,我也了解到了很多有关银行业的案件,这些案件之所以能发生,那是绝对和“合规”二字离不开的,他必然违反了银行业的'规章制度。我们大家要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中长鸣,提高防范意识,坚持工作原则,廉洁自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沈浩那种爱岗敬业精神,不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力争成为本行的行家里手,而且,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创业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立足本职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摁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让我们便随这首《做人》,去走自己的人生路。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5

  第一书记,这是个光荣而又有使命感的称谓。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农村驻村第一书记也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这个岗位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用生命、鲜血、汗水、泪水,编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黄文秀就是一个第一书记的代表人物,她用年轻的生命,给这个称谓又增加了更加光彩的一笔。进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了贫困、真心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带领全村改造农村的面貌,她把群众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亲戚,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实践了共产党员的誓言。

  第一书记,多么光荣的名称,你是党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运用到农村、农户,把群众的各种需求呼声反馈到党的组织中,沟通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如果脱离群众,各项工作是根本完不成的。

  通过深思,我做为第一书记的一员,应该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尽快找出工作中的短板,迎头赶上,紧紧跟随着第一书记这个方阵,把脱贫攻坚占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搞好,用心用智、真心实意,使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拓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使他们能持续增收。我一定要在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6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的普通干部,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一干就是6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他有车有房,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康生活,但沈浩同志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小岗,这种选择意味着压力,承担着责任。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人生"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他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要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既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同时创造社会的价值。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7

  一段短短的VCR,一阵微微的触动。

  看着,心里的那根弦,动了,那种感觉十分微妙,是轻轻的,暖暖的,微不足道的,但却足以让我的心沸腾……

  我并非是为VCR中那些可怜人和可怜事流泪,而是看见现场一百位好心人一次次奉献的爱,看见一个个苦孩子、苦村民对于家人付出的种种酸楚、甜蜜的爱,轻轻流泪。

  抹泪……

  《第一书记》的.现场,凝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爱。这些爱,让没有新衣服、没有新书包、家境贫寒甚至没有父母的孩子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些爱,让虽在痛苦中挣扎依然不愿自己孩子受苦的父母,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全力前行;这些爱,让忍着失去儿女之痛,尽自己一切能力给孙子孙女创造最好的条件。这些爱,是回报第一书记付出的心血,这些爱是百位好心人的一点绵薄之力,这些爱足以让每颗心悄然融化,即使再铁、再硬、再强的心。

  当这些好心人士按下面前那一盏盏爱心灯时,我总会觉得,上帝真好,让这世界好人多。当看到这些贫穷的孩子所做的种种事情,我总觉得,他们虽然生活苦,但心灵美。当听见或看见《第一书记》时,我总会认为这是天使们的节目,种种感受,凝聚成一滴滴泪水,汹涌澎湃。即使再怎么强忍,也泪流不止。

  这就是爱。

  我的心,因为爱,触动。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8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片中讲述了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工作出色、群众信服,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群众摁手印将他留任的感人事迹。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当影片片头音乐响起时,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条条泥泞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帘,这种感觉早已不是看电影,而是身临其境,与沈浩一齐进入了小岗村。

  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状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状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以及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透过收回村里群众财产、帮忙贫困户、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等一系列事迹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爱戴。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必须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而影院中的我更是几度落泪。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19

  市农业局派驻我县龙门镇塘田村第一书记陈献萍开始在广西卫视大型公益扶贫节目《第一书记》展风采。这是我县第一书记第一次上广西卫视《第一书记》,作为同样身份的我,能第一时间现场目睹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能不激动吗?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

  当晚,陈献萍书记带去了她“养殖大草鱼、塘田村改造”等扶贫项目计划,帮扶、延续了蔡紫阳、蔡子营同学等贫困孩子的读书梦。第一书记的.产业扶贫行动和贫困孩子们的坚强好学品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全家老少,爱心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人士通过捐赠、鱼苗扶持、项目资助等形式,对塘田村进行捐赠和帮助。

  电视画面上,陈献萍书记“身怀六甲仍驻村”、“‘风水先生’养大鱼”、“我的儿子叫‘基层’”等实际举动和驻村的点点滴滴,表明第一书记是真心为贫困村办实事、谋发展、留下足迹的,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陈献萍书记一心为民的爱村情怀,赢得了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小学生们的爱护和好评。她在为我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赢得了荣誉的同时,也为我县顺利完成“十二五”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弘扬了正能量。

  通过学习陈献萍书记的先进事迹,对比驻村一年多来所做工作,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马朗村的第一书记,还远远不够。日后仍然得结合马朗村的村情村貌,充分利用、整合好扶贫、水利、发改、教育、农机等部门力量,在上半年已种植200亩软枝油茶、270亩超级水稻、建设马朗村儿童家园等基础上,加快马朗新村排水沟、旧供销社至二级公路路口、福全村文化楼、灯草村环村道路规划、灯草村三面光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而坚定全村3320名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0

  电影讲述了作为省里选派干部的沈浩同志在凤阳县小岗村的六年风雨人生。在那里,他和当地村民一起修路、架桥,建设新农村,实现了他的到小岗村前的抱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同时更赢得了全村百姓的认可与爱戴。第一任期到了,全村百姓的'手印留下了他;第二任期到了,百姓的手印再次留下了他,并且挽留他的人数是第一次的二倍;第三次,依然是百姓的手印,然而这一次,永远地将他留下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出选择:选择小岗的大家,舍弃自己的小家,纵然心中有对老母亲和妻儿深深的愧疚。选择执着前进,倾情奉献,虽然起初不被村民接受甚至被威胁被打。选择留下,继续奋斗,尽管前进路上有千难万险。因此,他在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感动过后,应该有更深的思考。我们的人生价值何在?什么是我们永恒的力量源泉?我们该做些什么?沈浩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那就是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用实际行动去为民谋福利,去获得人民最真诚的信任。正是坚持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沈浩才坚持留在了小岗村。

  看完以后我的心情很沉重,作为一个父亲,沈浩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女儿,偶尔的见面也总是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情;作为一个儿子,沈浩更是把年迈的母亲送到了老家,让哥哥帮忙照顾,自己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能比这种精神更为难能可贵。沈浩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全体驻村队员学习,学习他身上无私的奉献精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1

  “李书记,我上次跟你说的菊媛同学面临失学的事……”、“李书记,我们学校的大门需要改建……”、“李书记,我已把操场硬化的预算发到你的'邮箱了……”近段时间,我经常接到像这样的电话,打电话的都是同一个人,她就是大卫小学的杨校长。

  第一次见到杨校长时,她正全身“武装”粉刷学校改建的厨房墙壁。杨校长虽然年龄不大,却在这三寸讲台上耕耘了近十年,大卫小学里不仅有曾教过她的老师,更有她正在教的学生。

  今天,杨校长因为有关单位赞助的风扇得以落实,又把我邀请到学校,并带着我走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当她如数家珍地列出学校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时,目光是闪亮的,而谈到学校环境因经费问题无法改善、个别孩子读书家庭困难时,眼神立即又黯淡了下来。

  据我了解,大卫小学有182名学生,8名教职工,学校成绩在镇里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学校8名教师中有4名获得岑溪市级优秀教师称号,62名学生获镇表彰,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因学校经费严重短缺,教室大部分窗框已经腐朽,虽多次维修,仍无济于事。一到冬天,学生被寒风吹得苦不堪言。目前正值夏季多雨,雨水从破窗飘洒入教室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同样,学生宿舍也没有装窗户。此外,学校内操场还是泥地,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更新窗户和硬化操场是师生们目前最大的愿望。

  看着师生们在如此坚苦的环境中仍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觉得肩上的压力更重了,接下来要再加一把劲,多找些项目、多寻些门路,来帮助村里的师生们早日实现他们的梦想。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再苦再难,也不能苦了孩子。我相信,只要大卫小学教学环境能得到改善,贫困村落后的面貌也一定能改变。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2

  一场自上而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轰轰烈烈的开展着,近日,我又将电影《第一书记》重新找出来看了一遍。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感人事迹震撼着大家的心灵,是新时期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

  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在小岗村任职6年来,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舍小家、顾大家,尽职尽责,辛勤耕耘,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3

  近日,中心组织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电影讲述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同志为带领小岗村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不惜疲倦,任劳任怨,狠抓实干,对待村民更是关心之至,为小岗奉献宝贵生命感人事迹。

  当看到沈浩同志在日记中写下:“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行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些话后,我几乎潸然泪下,为他的这种无私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培养。他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要学习沈浩那种廉洁自律精神,要增强自身的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防范意识,坚持工作原则,廉洁自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沈浩那种爱岗敬业精神,不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而且,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创业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立足本职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红手印摁出个大写的`人,万事根本是做人,做人做大写的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随着片尾曲的唱响,电影结束了,但那份感动那种精神已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存在我们的心里。沈浩—这位伟大的第一书记虽然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所彰显的时代精神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他的光辉事迹将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4

  “第一书记”,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这个曾经熟悉却又另人感动的艺术创作中。

  也许是我一直在农村,一直在乡镇,那泥泞的路,那黄色的菊花,那纯朴的脸,那热情的期待,那真诚的心,那倔强的冲动,那愤怒的对抗,那一根根家族系脉,那一条条只有用心才能开启的民心绿色通道,沈浩真实面对了。

  真诚让我一直在流着泪,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一声大爷、一声奶奶,一句我记住了;一只能产奶的小羔羊,一个说不清楚话的多孩残疾家庭,一个隆重的葬礼;一台铲车,一条通村路,一条开放路,一个新的.纪念馆,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拥,;一眼一眼的深情,一个一个发自心底的爱的信息,一双一双牵手的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饭,一次一次的红手印;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是响应组织部门号召的一名机关干部。也许是自己和沈浩具有相同的工作背景,相同的心里感受,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期待与亲切。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层干部的影子。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5

  能够提前欣赏该片,是个荣幸。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看完《第一书记》竟是这种感觉,也许影片真正想表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邻家大哥般的沈浩,因为在老百姓的眼里,这个形象本就应该是如此这般的,如果真是这样,导演无疑是成功的,杨立新也是成功的。在影片中,沈浩的女儿弹了一首的钢琴曲,虽不像结尾主题歌那样旋律鲜明,但正是这首钢琴曲深深打动了我,它是那样的恬淡宁静、动听优美,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师1900在暴风雨中弹的那首曲子《magic waltz》一样,1900在暴风雨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孩,在人生的坎坷与平凡中,于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真谛,不惜为之付出生命。

  两种环境,两种心情,在沈浩的故事里,也同样殊途同归,沈浩不也是身处改革开放的暴风骤雨,在历练和勤奋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吗?更可贵的是,他在这样一个艰苦困难的环境里,仍然能保持一份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这是这首钢琴曲所带给我们的'东西,但不是全部,因为琴声中还渗透着一种情思,那是一种浓重而悠长的不舍。老百姓不舍这样的好干部,而沈浩,若有在天之灵,也绝对不舍小岗村的每一个村民和每一寸土地。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奋与坚持,就能造福社会。影片的最后,稍微感觉有点拖沓,其实沈浩的事迹大家都基本了解,个人感觉,在影片进行到春节大家聚餐的时候结束反而更好,后面的自白和日记摘录等环节,早先主旋律的痕迹比较明显,觉得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但总的来说《第一书记》是部很好的电影,应该看看。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6

  作为一个省财政厅的行政干部能够深入农村基层任党支部书记,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确实不容易,关键是你就算人到了基层,老百姓买不买你的帐。你毕竟是国家干部有固定工资做保障,且家又不在农村,没有后顾之忧,不怕后院起火。这就是你比农村党支部书记所拥有的特定条件,绝对不可否认。

  应该承认沈浩同志确实在小岗村做出了补课否认的成绩,在身心上收到了一定的磨难,最后导致心脏病突发,不幸以身殉职。小岗村民也确实按下了一百多个手印,一届又一届的留下了沈浩,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主要的`还是他本身的特定条件。试想:一个真正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从本村村民中选举任职,人口在农村,家庭在农村,在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能否顺利的要回村里建设的各项资金吗?能否因架一座桥见到上海铁路局局长和国家铁道部部长吗?能否因架桥工程让京沪线上的所有列车停止运行四十五分钟吗?

  正如沈浩所说:自己作为在学校时一贯的三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又兢兢业业的工作,但总是达不到上级的提拔重用,憋着一肚子气下小岗村发展而找工作上的的突破口,况且,国家也是因为小岗村是包产到户的第一个典型村,为保住这个红色典型而做出了资助和让步。站在全国整个农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例子真是少之又少,所具备的外在条件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认为要让全国全面的迈入小康社会,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况且当今社会条件,全社会的贫富差别,生态环境的实地条件,都不是那么就容易改变的事实。从实事求是的观点来看,就我们国家的国情条件,要想改变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环境差别、经济实力的差别,一定是很难,很难!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7

  《第一书记》这场电影我看了2次了,今天我还是不自主地来到电影院观看第三次。也许是我一直在农村,一直在乡镇,那泥泞的路,那黄色的菊花,那纯朴的脸,那热情的期待,那真诚的心,对我异常的亲切。那倔强的冲动,那愤怒的对抗,那一根根家族系脉,那一条条只有用心才能开启的民心绿色通道,沈浩真实面对了。

  真诚让我一直在流着泪,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一声大爷、一声奶奶,一句我记住了;一只能产奶的小羔羊,一个说不清楚话的多孩残疾家庭,一个隆重的葬礼;一台铲车,一条通村路,一条开放路,一个新的纪念馆,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拥,;一眼一眼的深情,一个一个发自心底的爱的信息,一双一双牵手的 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饭,一次一次的红手印;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

  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是响应组织部门号召的一名机关干部。也许是自己和沈浩具有相同的'工作背景,相同的心里感受,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期待与亲切。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层干部的影子。

  这是一好电影,一个由好演员、好导演、好团队用心演出的好电影。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8

  当我噙着眼泪观看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节目入迷之时,儿子突然说出了这句让我和爱人感动一阵子的真心话。

  罗云作为钦南区黄屋屯镇贫困村屯利村的“第一书记”,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结合屯利村的实际,经过市场调研和不懈努力,终于摸索找到了牛大力、油茶种植这两个“致富宝”,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使用传统手艺压榨茶油,亩产值达4-5万元,拓宽了屯利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由于罗云“真扶贫、扶真贫”扶到了点子上,引起了钦南区扶贫办的重视和支持,明确表态优先把屯利村的油茶种植列入明年扶贫开发项目。

  罗云书记是我市“第一书记”的成功典范。在帮助贫困村找到致富路子的同时,他还悉心为曾丽敏、张枝红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通过媒体的力量,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困难人员的关注和扶持,“众人拾柴暖”得到了较好体现。罗云向困难群众播洒了“第一书记”真心为民的真诚情怀,传递了“第一书记”正能量。

  “我要保护好棚子,保护好奶奶。”在专注观看“祖孙俩俭吃俭用,破布棚难挡台风”章节之时,当14岁的.曾丽敏说出这句让人心酸的话时,我和现场观众一样为之动容。是啊,困难群众生计艰难、“户外做饭”、“破布棚难挡台风”度日如年,太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了。

  笔者有幸担任乐民镇贫困村马朗村“第一书记”,要从罗云书记身上吸取成长的营养,无愧于“第一书记”的称呼和荣誉,牢记“第一书记”抓稳定、抓党建、抓文明、抓服务、抓清洁乡村等“五抓”的光荣职责,继续抓好马朗村甘蔗、油茶、穿心莲种植、淡水鱼养殖等扶贫产业的申报和验收,组织指导好群众搞好“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用卓越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努力为建设“美丽钦州·生态乡村”奉献“第一书记”的微薄之力。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29

  院里组织机关党员职工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我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就明白了他的先进事迹,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沈浩的突然离世带给小岗村、带给中国共产党的不仅仅是亲人离去的悲哀,更是群众的一种损失。看了电影《第一书记》以后我觉得导演将沈浩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生动、到位,让我们走入了沈浩的真实生活中,沈浩的内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无私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打动。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我们所有党员都就应和他对照,想一想自我就应如何对待群众?如何对待组织?如何对待人生?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即将于今年的11月份转为正式党员,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真正地实践"三个代表",像他那样对自我的工作一丝不苟,踏实干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努力完成好自我的.工作与担负好自我的职责。

  电影中小岗村发展由缓慢不前到迅速壮大,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到经济富裕物质充裕,这变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汗水之路。6年来,小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近两倍;6年来,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一切的完美生活刚刚开始,但是沈浩却累倒了,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后,沈浩的女儿深情的话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续,沈浩精神对后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沈浩事迹来到小岗村当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续;片尾曲更是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听着《做人》,在音乐中永远的悼念一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沈浩。"红手印映出一个大写的人,万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写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0

  近期,中央电视台精心组织拍摄了“驻村第一书记”系列节目(共5集),分别报道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第一书记先进典型。系列节目的总标题为《驻村第一书记》,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的《焦点访谈》栏目,以一天一集的频率陆续播出。

  有人会问,什么是第一书记呢,让我为大家解答: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他们看似普通到尘埃里,但心中却默默肩负起不普通的使命。他们倾力于脱贫工作,努力在精准扶贫上做文章,积极在扶贫第一线贡献力量。他们生而平凡,但“第一书记”的名称,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不平凡的一笔。

  他们放弃大城市“体面”的工作,放弃城市里优渥的生活。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去,誓死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可能大部分身边人不解,但“扶贫攻坚第一线”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早已生根发芽。他们想村民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为丰富的日常生活;也想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去外面的世界提升眼界,让作为祖国中坚力量的青年一代变得更好。

  他们一直为全村的脱贫工作奔走效劳,却从来毫无怨言。他们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智慧扶贫。他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当家人遇到了困难,竭尽全力去帮助,主动去担当。把贫困户的诉求当成第一要务,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驻村更驻心”,这是每一个“第一书记”内心不言而喻的行事准则。他们不流于形式,不虚有其表。我相信只要每位扶贫干部心中有群众,眼里有愿景,脚下有沃土,奋进有动力,脱贫攻坚战定会获得全胜。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1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了一期关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记录节目,展示了一位来自北京审计局名叫姜海泉的驻村干部于2016年以来到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任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状况。他从刚到这个偏远贫困小山村的不适应,向通过几年的扎根农村带动大家改善贫困条件舍不得离开。

  通过观看节目,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姜海泉说刚到甲石村时,真是两眼一摸黑,村里干部和村民都在不信任中善意调侃他为“小北京”,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他的感受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刚到东街社区为第一书记的感觉,从熟悉的工作转向不很了解的基层村委工作,确实有些茫然,从何处入手,如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也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

  二是,姜海泉从种植香菇、火龙果等产业帮助增加收入,改善贫困状况,遇到寻找水源时,他亲自上山、背水管,与村民一道劳动在一线,此时我在试问自已,同样的情况我是否能够做到,不是说出不出力的问题,而是能否从思想上扎根群众,而不是以第三人的姿态指导工作,这点思想上的转换,是能否继续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工作才开始,同时也突然感受到了差距和责任;

  三是,让我动容的`是在姜海泉任期到时,村民集体挽留,并且他本人也因扶持的产业项目关键时期,最终选择留下一年的决定,让基层的群众如此挽留和爱戴,不正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服务群众、扎根群众。

  只要你真心以群众集体利益出发,将心比心,工作不是一撮而就,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贡献有多有少,我们只要是付出辛劳,群众的眼睛是明白的,有时总抱怨工作那么多,也没人看在眼里,图什么,要是什么事情都是等价交换的话,说明我们是不称职的,最起码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2

  看完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村六年,从初到小岗了解群众,深入群众为小岗谋发展,带领群众建设小岗村,他始终坚持遮挡的群众路线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为群众的幸福奉献一切,为党和人民尽忠尽责。

  电影中有一幕让我很感动,沈浩刚到小岗村就很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仔细认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有多少。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困难以及村里首要解决的问题。真是由于沈浩对小岗村先进行了初步了解,尔后深入群众才为小岗村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为团结小刚群众,加强小岗村民凝聚力,沈浩逐步从小事中找到切入点深入群众:为五保户送奶牛,帮助村名修房子,雨天看望贫困居民帮助村民致富给孩子教书等一系列事迹来深入群众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为的解决村民霸占铲车的纠纷,他毅然不顾威胁,利用法律武器来收回铲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到了重重阻扰甚至殴打,但他最终用他坚韧的精神赢得了铲车,赢得了群众的心,赢得了小岗村发展的锲机。

  在小岗村民团结一致来建设小岗的过程中,沈浩身先士卒,为小岗村修路,修大包干纪念馆,为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迁坟,他用他的干劲、知识来带领小岗人民一起投身于小刚的建设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修建桥梁的过程中,他竟然要求京沪铁路停运四十分钟,这甚至会影响整个中南铁路网。为此沈浩辗转于北京、上海,找各层领导来来回回办审批。最终,在沈浩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这个似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在电影里,我完全为沈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对英雄的奉献精神充满崇敬,更令人值得推崇和学习的是沈浩同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习沈浩同志,更进一步了解群众,深入群众,带动群众,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3

  观看第一书记,深深被沈浩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放弃省城优越的生活条件,远离家人,只为昔日的第一村重现生机、重现辉煌,只为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初到小岗村沈浩的车子便在烂泥路上开不出来,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他下定决心先把出村的路修起来。一项工作就是一条线,沈书记以此为主线,不畏村里的帮派势力、不畏部分人的流言蜚语,以“有钱要让村民挣为主线”,村民自己修路,既保障了修路的质量又使村民有了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大家同劳动、促交流村民之间感情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从为要回村民集体资产集中民意、民智,寻求法律援助,到赢的官司,乃至最后吊出村集体的铲车,这背后沈浩可谓既流血又流泪,正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一步步坚持下来。他既努力干实事让第一村重焕生机,又聚民心。因为他明白人心齐、泰山移。当年大包干的几位老人在沈浩的感召、撮合下又重新团结起来,大家一起重新修建了大包干纪念馆,村里的旅游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下雨了他会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党员到贫困户家中探望转移人员;他积极对外联络招商引资,同时他绝不损坏群众利益,面对吴奶奶,他主动披麻戴孝,终于赢得了老人的理解和支持;为打通出村路,他多次前往上海铁路局甚至铁道部恳求得到支持,停车45分钟,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岗村盼了30年的路通了,他更是成了小岗人心中敢干事、能干事的先锋模范。

  沈浩一个活生生的先锋模范,他在基层广阔的舞台上,把共产党人的甘于奉献、敢为人先、一心为公的优良品质展示了出来。小岗人挽留的红指印代表着一颗颗民心,满满的红印展现出人民对于优秀共产党人的无限爱戴、无限眷恋、无限依赖。沈浩为我们树好了榜样,让我们见贤思齐,立足岗位,把党的好政策传播好、落实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4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了山西卫视的《第一书记》里的几个贫困孩子的故事,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潘绍强,他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家里有患有疯病的爸爸,还有患有疾病的奶奶,一家四口,这个家只有他和妈妈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妈妈是这个家的唯一栋梁。他们是靠卖炭,自己烧,自己砍。有时邵强他不在家,到县城去上学,都是潘妈妈一个人做的。真是一位懂事的孩子!看完之后,有些同学都纷纷留下了眼泪。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高二女孩欧子研姐姐的,这个故事是我最感动也是印象最深的。欧姐姐她学习很好,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也是一位贫困的孩子,她妈妈患有疾病,奶奶也快80多岁了,家中还有一位4岁的.弟弟,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是弄电线的,眼睛因为常年看到激光,眼睛不好。这位欧姐姐,她想考上北大,她的爸爸就是为了能让她考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坚持去外地打工,不让欧姐姐知道,同时也很少回来。在记者录节目的那一天,也是欧姐姐奶奶的生日,欧姐姐早早地准备好了饭菜,这一天,远道而来的爸爸也来为奶奶庆祝。爸爸过几天也就要去外地继续打工了,可欧姐姐不肯让她的爸爸再继续出去打工,她跟她爸爸说,她不去上学了。这样她的爸爸就没有必要再去打工供她读书,欧姐姐只希望他的爸爸能陪着她身边,看着看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想到自己:爸爸平时也出去工作,早上也早早地出去,没看到几眼,晚上有时也很晚回来,晚上看到爸爸也才不到几个小时,可有时候我却不听话,和爸爸顶嘴吵架,惹爸爸生气。看完这位欧姐姐的故事,觉得很愧疚,所以以后要向欧姐姐学习。我觉得这位欧姐姐是一位好姐姐也是一位好学生,她在家照顾弟弟,帮忙家里的家务,而且还要学习,家里家穷可她还把贫困基金让给其他的同学,这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姐姐。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孤儿杨六斤的故事,他更是一名贫困儿童。在他6岁时,爸爸生病去世,妈妈则带着幼小的弟弟改嫁,奶奶也抚养不起他,于是把他送到堂兄家,可堂兄也要外去工作,于是只剩下一个他留在家里面。他从6岁起,就学会自生自立,自己煮饭,自己写作业,自己睡觉等等等等,年满11岁的他,每天吃的只是一碗饭,辣椒,然后趁放牛时,在草地上摘点野菜,用来拌辣椒酱吃,那么简朴的一餐啊!晚餐,就到小河里抓点小鱼,炒来吃。真是可伶的一位孩子。那些油、米都还是需要其他邻居的提供,他也是一个很勤快的小男孩,他很懂事,有时候会去帮邻居喂猪、放牛等等。邻居们也对他很好,给予他温暖。他在他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很想念他的母亲,于是在节目组的帮助下,经过一上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母亲的下落,他们团聚了!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到了晚上,母亲和六斤又要分别了,太多太多的想念,太多太多的爱在这一刻凝聚在了一起……

  同学们,好好珍惜吧!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时光吧!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你们的父母和老师吧!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5

  《第一书记》本月开始在首都各大影院放映。如果不是培训单位组织观看,恐怕我不会买票进影院。正像对近年来的“典型报道”缺少信心外,我对模式化的“主旋律电影”也了无兴趣。但是进了影院,未及看完,已然落泪两次。

  在20日举行的《北京高校教师观看<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我提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两个镜头:一是沈浩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被村民吴奶奶拦截吃年夜饭。村里人知道了,纷纷搬着桌子一起来凑热闹。席间,大家抢着给沈浩的妻子打电话拜年;二是沈浩去世后,女儿汪汪在钢琴演奏现场对父亲的真情告慰。

  电影的.感人之处,绝非只有以上两个镜头。大家提到影院里身边的观众纷纷落泪,所谈到的感人镜头也各不相同。我认为,影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较好地体现了宣传价值与观赏价值的统一。“主旋律电影”的最大问题,就是说教性太强,观赏性较差,因此往往“叫好不叫座”。如果不是单位组织观看,大多数电影肯定会成为“票房毒药”。继《建国大业》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后,《第一书记》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尤其是力邀众多明星加盟(现在看来,实无必要),运用网络语言,明显借鉴了《建国大业》的策划。可以预料,该影片的票房也会有不俗的表现。

  二、较好地表现了沈浩的“七情六欲”,表现出普通人的情感。以往塑造典型人物的主旋律电影,往往求助于“豪言壮语”与丰功伟绩。《第一书记》则侧重于写“情”。这包括沈浩与母亲、妻子、女儿的亲情,与同学、朋友的友情,以及与村民之间的真挚感情。其实,在这些看得见的“情”之外,还有一个隐含的“情”字,就是沈浩多年来的工作原地踏步,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多年来没有起色,他对自己、对小岗的发展还有一种“一起突围”,实现人生价值的殷殷之情。

  三、在展现矛盾中成功塑造了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层干部形象。小岗虽然以“中国第一村”闻名,但多年来经济发展停滞,在新农村建设中明星村镇纷纷崛起的情况下,已是徒有其名。选择到小岗挂职,沈浩其实面临着几对矛盾:一是原来省级机关的办公、居住条件与村里的生活、工作条件的矛盾;二是对基层工作“尽忠”与对九旬老母“尽孝”的矛盾;三是处理日益紧张的家庭关系与复杂工作环境的矛盾;四是处理挂职期满后等待升职与继续被挽留作村官的矛盾......影片在以上矛盾的处理中,真实地展现了沈浩的思考与抉择过程,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6

  此次团日活动中,在班委的带领下,我和全班同学在夏日凉凉的夜晚一起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家喻户晓。小岗村两次联名留书记,最终,沈浩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不朽。当我听闻沈浩同志殉职小岗村时,心里是有怨气的。总想着,小岗村民怎么可以这么自私?可当我眼前氤氲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我可以给自己一个答案,信任。

  信任,人民群众的信任,这不就是一个公仆毕生所求的么!为民服务,为民所信,试问,横越古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般?沈浩做到了,只为了想做点事。为了做点事,自荐从安徽财政厅下基层服务,多少人劝阻,可是,多少人的不解,都阻挡不了一个党员为民服务的步伐。当我看到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列车停,群众欢呼,齐修路时,眼里满满的泪水。我就想着,如果,没有沈浩同志的“想做点事”,小岗村会穷到何时,路何时才能通!无从得知。

  做点事,说的多好啊。有个人曾说,有的人死了,在人们心中,他活着。大概说的是沈浩这类人吧!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为人民,为社会做点事,人民永远记在心中,家户传颂。而反思今日,有多少人第一个想到的能是他人?能以为他人多做点事而自豪?物欲纵横的社会,光怪流离,人性正在受着严峻的考验,人的价值观似乎正扭曲了面孔。在种.种不公或丑陋的社会事件不断地被曝光的时候,我们似乎对这个人性丧失了信心,似乎不再相信有真善美。渐渐地,觉得,独善其身就好了。最后的我们,闭门不见,人心变得支离破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怎么了?为什么我们失去了那种激情与热血去为价值而存在。物质,真的`是最重要的么?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朱自清所言:“我们都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了的。”我们能留下的只是我们曾为他人为这个社会做了什么。其他的,都将随风而去。

  功过,后人自有评价。沈浩所付出的,必使他流芳百世。而作为后辈,在我们为先人感动落泪的时候,是否也该问问,我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

  从小事做起吧!不再迟到,不再逃课,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了他日,能做点什么。这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而言,是最踏实的。再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在他人需要你的时候,勇敢地伸出援手吧,一件一件小事的累积,我们也会是那个被人记住的人。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7

  之前,我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有关扶贫工作者的一些采访片段,但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和触动,直到观看《我们是第一书记》这部电影后方才知道,在我国,能让一亿人摆脱贫困,是因为有1800个这样的第一书记在艰苦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履行他们的职责,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甚至付出他们的生命,才使我国很多贫困地区在短短几年内达到脱贫的状态,真心为他们的奉献精神点赞。

  电影通过几个片段真实记录了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摆拍,展现了第一书记的风采。我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是,满腔热情、默默奉献、深入百姓,实实在在做事,他们是得到村民认可的党的好干部。这样的群体在我们生活中接触不多,我知道,有些单位里会有扶贫工作者,但他们的角色和工作与影片中的人物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群体并不了解,他们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平凡却又伟大,他们是历史应该记录和记住的一群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富足,不会想到,在我国有近一亿人还生活在这样的困苦环境中,他们收入低,信息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学习环境差,看着影片中的孩子说鸡蛋是甜的,老师说考好了就给鸡蛋吃;有的地方竟然没有水喝得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一个村里仅有一两个初中生;高海拔地区养羊成活率非常低;这些都让我鼻子酸酸的。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村民年收入大大增加,村里出现了五个学生,村民举家搬迁住上高楼大厦,这些翻天地覆的变化,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是书记们全身心投入,苦口婆心,百折不挠,任劳任怨,与村民融到一起,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他们默默无私地付出,深深打动了每位观众的心。

  电影看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笑容,村民的笑容,第一书记的笑容,这些笑容是如此地灿烂,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感染到我们的笑容。郭老师说,每次看这种电影都会忍不住落泪,来宝说,这部电影看得热血沸腾。是的,正是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有他们的存在,才使我国的落后地区逐渐摆脱贫困,使我国逐步走向强国。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8

  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自在全国上映以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阔步新征程的昂扬斗志。影片用一个个真实故事生动刻画第一书记们扎根扶贫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动人事迹,勾勒出一幅有关青春、奉献、责任、勇气的时代画卷。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县都会从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年轻干部到贫困村、难点村、后进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派干部认真履职尽责,披荆斩棘、负重前行,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观影时我总是不自觉地想,如果我是他们该怎么办?我该从何处着手带动百姓增收富?我要怎样才能向他们一样做到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所以我理解选派“第一书记”的意义就在以下方面:

  一是党组织和群众的沟通桥梁,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第一书记”作为党组织从各单位选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代表,带动扶贫是其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支点,是联通党心民心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是接触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农村工作是保持稳定的前沿阵地,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薄弱基层党组织的帮扶力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升级晋位,要通过抓好“第一书记”工作,切实改善困难党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是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选派“第一书记”,就是为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群众汲取营养,为群众贡献才智。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依靠本土力量、本土资源、本土人才来实现,借助外力帮扶,将输血彻底转为造血的持续动力,才能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搭桥铺路、牵引定调。同时,这也给广大选派干部大施所能、大显身手提供培养锻炼的广阔舞台,和“练兵场”。

  “第一书记”就应该要“驻村”,只有下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富,让党和政府的政策在基层落;摸实情、办实事,与村干部一道为民排忧解难,促进当地发展。真情实意、真抓实干,才对得起“驻村干部”的称谓,才是真正“助村”的好干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刻体会到第一书记们艰辛的付出、执着的坚守和攻坚克难的勇毅。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拼搏,在最美好的年华写下洋溢青春活力的篇章。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39

  影片开幕就展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但非彩色而是压抑的黑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片壮美的背后是贫瘠。这里是平均海拔高达4400米的喜马拉雅山北麓,严酷险峻的自然条件导致村民一度因为贫困无法维持正常生活。面对这里的酷寒环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罗布书记苦思出路,谋划方案,劝说村民,兴办养殖合作社;又亲自带领村民建设养殖圈舍,谈判草料价格,防守狼群袭扰,联系销路卖家。如此奋战两年多,旺青罗布书记带领全村如期脱贫,在贫瘠的高原上开拓出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

  学习关怀备至,做群众的暖心劝学人。“村里家家户户都认识他,他也了解家家户户的情况”,胡小明书记对村情知根知底,和群众们心贴心,对工作鞠躬尽粹,“仅仅2个月时间,他就徒步近200里,入户150余次,走访群众600多人”。如此,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兴教育、练内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达,才能让这个曾经一度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的彝族山村拔穷根、挪穷窝,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积极拉动2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一村一幼”工程,在2017年春季实现全乡幼儿入学全覆盖。影片中还记录下胡小明书记直面辍学初中生,用理劝说,用爱感化,从校园、家庭多方开展工作,力争全村没有一个适龄失学儿童。

  学习栉风沐雨,做群众的家园建设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属于黔西南大山深处坡头村的真实写照。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刘恭利作为第一书记,全面负责本村此项工作。然而,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安土重迁,“恨是恨这个地方,但是你无法走出去,生在哪里,就死在哪里。”说出口的是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藏在心里的则是对搬迁的未知与不安。刘恭利书记意识到,走进村民的心里,是搬迁工作的第一步,从此“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大地上多了一个栉风沐雨的身影。刘恭利书记带队走遍全村,晓以利害劝说,逐一解决困难,还带着村民们去看新居,直观地了解搬迁的好处。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第一书记观后感 篇40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又与防疫、防汛不期而遇,要清楚认识到,脱贫攻坚不能放一放、缓一缓、等一等,必须“再加把劲”,坚定不移地同时答好这三张必答卷。历史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必须一以贯之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党建引领,让扶贫战鼓“敲起来”。做实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引领。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度融入脱贫攻坚,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打破地域、行业壁垒,推动区域内各类优质资源深度对接、深度整合、分布优化,探索开放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机制,让脱贫攻坚行动在基层各地全面开展起来,掀起新高潮。以党的建设工作为核心,动员一切可动员力量,理厘清发展路子,摸清脱贫底数、细化脱贫责任、找对脱贫路子、建成脱贫机制;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才能开对“药方子”,彻底拔掉“穷根子”。要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创新“互促型”“融入型”“帮带型”“产业型”“服务型”等党组织设置形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生产基地、产业项目上,形成“党建+产业+合作社+示范户”的脱贫模式,让各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各显神通。

  尽锐出战,让攻坚合力“聚起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要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实施村干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工程,探索构建选拔、培育、考核、管理、保障链式培养机制。要推动人才资源下沉,用好乡村振兴服务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挖掘村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优势,号准贫困的“脉”,从而发挥自身优势,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更好地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要加快本土人才培育,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注重把优秀返乡能人列入村“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安排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帮带培养,让带领脱贫的干部队伍越来越壮大。

  政策支撑,让致富路子“阔起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既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又要打好成果巩固持久战,关键在于政策支持。聚焦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规范,让农村资源聚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培育农村优势产业,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干,增强抱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变以往“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产业发展脱贫。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政府担保”等模式,落实“强村贷”政策,解决农村。

  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脱贫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提供资金支持,让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各级党组织应牢记嘱托,发挥“主心骨”作用,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团结广大群众不懈奋斗,一起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第一书记观后感】相关文章:

第一书记观后感25篇03-18

第一书记述职报告12-30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精选5篇)01-26

第一书记工作总结03-20

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01-22

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12-30

第一书记述职报告15篇01-18

第一书记述职报告(15篇)01-18

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12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