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4-06-25 18:12:48
  • 相关推荐
大国重器观后感15篇(精选)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国重器观后感1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成就,作为建国以来第一部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国现了中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从这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及巨大的潜力。从几十年前我国的装备不被其他国家认可,出口一台机器简直比登天还难,还要看尽外商的脸色,但如今世界各地的施工现场上都有中国制造的机械装备的身影,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的转变。

  例如在世界上最大的磷肥选矿厂,这也是沙特政府矿业开发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很多的设备,把几百家生产的设备集合起来,变成一套完整的设备,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设备系统,就无法做世界上工程的总承包,而在这个项目中有中国制造的机械在参与运转。装备制造,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装备中国是为整个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的.手段。

  装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以前中国是磷肥进口国,但现在我们所用生产的这套机器核心设备已经完全国产化,中国现在是磷肥第一大出口国,这就是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现在中国已经挤进全球225家承包商的行列。这些发展与我国各行业的创新是离不开的,我国有着自我研发系统,有些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数控机床,这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现在的各项装备都是依靠自主研发,这些研发都是那些创新人才的努力,还不乏一些女性,这是让我尊重与崇拜的。

  中国在进步,由以前的进口到现在的出口仅仅在几十年之间,我们已经追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自豪的,我们不会因为没有独立自主的技术而让其他国家小看,这是我们的能力。看到那些机器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时,我觉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们有些技术还是要依靠其他国家,还不能与世界上强大的装备制造国相比,例如美国和德国,我们还是要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这不仅仅影响装备制造本身,还对新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靠设备发现及利用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占到全部能源仅仅百分之几,与有些国家的将近一半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尚未获得真正的成功,我们还是要努力,但我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无穷的信心,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大国重器观后感2

  铸大国重器 挺民族脊梁——观CCTV纪录片《大国重器》“开天神推”有感

  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正如摄制组负责人刘宝恒说的一样:“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是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在过去十年,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专辑表现手法不同的是,在对山推股份公司的讲述中,重点展现了一个富有激情、勇于创新的山推团队力量,从装配技师、焊接技师、质量检查员、设计工程师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工作的一个个场景。让观众如同置身于忙碌、有序的生产现场,融入到了山推的精益生产和严谨的研发团队,奔赴在飞沙走石、机器轰鸣的新品验证施工现场。在“焊神”的话语中、在质检员的眼神里、在翻滚的三维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对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对产品检验的全程跟踪,看到了对产品设计的尽善尽美。正是这一群人,在持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中执着坚韧、创新奋进,使得山推在治理结果、战略决策、运行机制、经营绩效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打造了中国典范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坚挺的脊梁。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镜头中,再现威武雄壮的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缓缓开来时,被震撼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息。《大国重器》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推,更看到中国工程机械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

大国重器观后感3

  在公司组织观看《大国重器》我已经是第3次观看,对这部影片的导演我还是比较赞。

  这影片中能突出现代社会企业的紧迫感,心酸,努力,创新,追赶,领先等情节。从第一集国家博弈到第六集制造强国。对我的感触很大,能在表面看出一个国家由落后走向强盛的波线。

  在另一方面影片表面上我们对那些企业感慨不易。但是我们还可以在另一方面看出,中国还有点自己的东西外,更多的是紧迫感。如果这个影片能拍到50集,那中国才算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这些是世界领先的企业,其依赖核心还是国外,大部分依然是粗活。中国也许军事航空方面有些技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能够大规模相对廉价的.生产,大型舰船发动机的生产,客机发动机生产,战斗机的发动机的生产,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的生产以及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

  当然也有许多比较高端的装备,比“如嫦娥3号”和“玉兔”月球车的电容和太阳能电板。能承受在-100℃到+100℃环境里长时间工作而不被影响还普及社会当中。这就是企业努力和奋斗创新的成果,这就是不日不夜的研究创新和实验加失败最终才能出合格的高端产品,缩短差距,这都是走向强国的必走之路。

  我们只有不断劳动创造,而决不是整天埋怨,只有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才能支撑起中国的支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的强盛在于工业,工业在于装备制造,装备制造在于创新,创新在于人才。

  建设强大的国家就是我们永不退色的中国梦,这个梦想正在实现,因为有我们在。好好努力活着,我们都会看见。

大国重器观后感4

  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30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那时的中国,贫穷而落后,不过他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时的中国有一句口号“自力更生”,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国的基础。

  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

  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10年。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xx年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大国重器观后感5

  由CCTV—2与工信部联合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在北京中央电视台38号演播厅举行开播仪式。徐工应邀出席,我有幸与王民董事长随行参加了节目录制。徐工智能制造是3月4日第7集《智造先锋》首秀,王民董事长对于智能制造的决心令人振奋,徐工重型智能转台生产线令人自豪。厉害了!我的徐工!

  工信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主任xxx表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在于GDP,在于大国重器。无论三大产业布局如何,必须坚守装备制造业;必须完善装备制造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关键之招。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共同选择。王民董事长指出:“智能制造的投入是巨大的,目前在有些行业已看到效益,有些行业却看不到效益,但谁放弃了这一点,必然没有未来。”

  徐工挖机智能制造项目将秉持“互联——柔性——自治”实施路径,从产线自动化柔性化改造、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集成、数字化研发制造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4个方面加快智能制造建设进程,推进事业部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与协同发展,实现产品研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与营销服务高质、高效、快速与柔性,打造数字化样板工厂与“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智能化高端挖掘机械与矿山机械产品。

  就像王民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所坚定的那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是实现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徐工在创新方面始终目标盯着最前沿,必须通过智能制造的手段,把整个产业系统连接起来。徐工今后还要始终把智能制造实实在在做下去,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打造出世界用户喜欢的中国工程机械高端产品。

  大国重器 ,唯有重器,方可大国,大国的背后离不开重器的支撑,当重器成为利器,那么我们离重器大国就不远了。

大国重器观后感6

  202x年11月28日下午和晚上,集团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在101会议室观看《大国重器》,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现在与这些企业差距很大,如要实现百年卫华、世界第一的梦想,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虽然卫华在长垣甚至是河南的市场上在行业内还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紧随我们身后的那些追赶着的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现在差距非常微小,我们再不加快我们的步伐,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了。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自身的产业专注精神,不断的结合行业自身的发展延伸专业的价值链,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于: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系统服务,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若要形成核心竞争力,需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注重产品的内外部质量,以一流的精品和优等品占据市场制高点,赢得客户的青睐,使之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以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增加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

  ,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发展。

  ,在研发,服务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大国重器》中讲述的故事,无一不以突破行业的制高点,创新产品的突破,核心工艺技术的独占,建立完善的质量运行体系,优秀人才的勇于担当和奉献为特点,为公司、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做大求强指出了振奋人心的方向和典范作用。

  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借鉴和学习:

  1、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讲到铝合金焊接时,那位女焊接教练如是说: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我们车间工人正缺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需逐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创造严谨的生产大环境,从而带动每一个工人自觉形成严谨的生产习惯。

  2、陕鼓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铝合金焊接教练,这些高技能人才很巧合的是她们都是女职工,可以看出片中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信息在机械行业里女职工一样可以引领高端技能。同时,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应学习陕鼓的责任文化板凳理论:板凳=责任,板凳=平台、诚信文化建立员工诚信档案、规则文化制订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创新文化突破传统束缚,打破有形和无形的墙、感恩文化感恩员工、客户、政府、股东、利益相关者,使感恩成为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

  3、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他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今年,我们车间从首台背压25MW、首台凝气30MW到首台高温高压25MW机组的成功生产,无不渗透着每一个工人的智慧创新。产品的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人的制作,平时设计图纸、制作工艺等环节中的失误,往往是生产工人第一时间发现,所以,我们公司要积极激发工人全身心的投入、参与制造精品和优等品的过程中去,让其充分展现智慧的力量。

  4、片中讲到一位工人,通过长期记录自己工作的数据,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车间可以说不乏这样的工人师傅,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然后把它规范化、标准化,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

  5、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讲到企业由大到强的五大战略任务:①创新驱动;②基础支撑;③高端引领;④绿色发展;⑤走出去战略。这与公司制定的百年卫华,世界第一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不谋而合。

  卫华集团已经走过了26年的风风雨雨,;但是,我们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日夜不停的、想方设法的追赶我们,可我们有不少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迅速的向我们逼近。202x年已将过去,相信在公司高层的科学决策下,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百年卫华,世界第一。

大国重器观后感7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创新,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器装备,重型装备,海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 首先我想到的是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技术人员敢于拼搏,敢于担当,“严谨的工作态度比工作技能更为重要”,有个好的态度,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但如果有技能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草草了事,那照样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一个德国学习回来的女焊接技术说了一句“焊品如人品,要表里如一”我在想我们公司人员真能做到把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吗?片中也讲到一个拉小迪琴老工程师从年纪轻轻进公司一直到退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他说:“我们工人把高科技的产品做出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那种工作精神,很让人感动,而且他的创新就是把东西做好,其实也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设计只需做好,如都像那老工程师那样就没什么是做不好的了,我们都能做到吗?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生产制度,但监督好像更为重要,我们制定过一系列的制度,但执行到最后好像都没有执行了,(就像一个《员工提案》一样,今年好像就执行过2次,前2次都无果而终)现在是第三次,标准文件还没有最终下发.我觉得我们好像缺少这种担当,负责,及严谨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数控机床以后的发展只有那么几点,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完善的功能,片中也讲到一家数控机床厂有那么多的机床卖不出去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好的精度,没有快的`速度,注定要被好的机床替代,因为现在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许都知道现在有些机床都论斤卖的,那样的话是在卖高科技的数控机床吗?不是的,是在卖铸铁!高精度的产品没有高精度的机床它生产的出来吗?我在想,近快一年了的丝杠热变形我们解决了吗?我们讨论过的方案落实了吗?难道是我们公司解决不了?难道要像机床漏水的问题一样要处理一两年的时间?的确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有很多,就像客户要求的打样产品一样,我们认为可以了,其实有的还没有达客户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很重要,样件不合格就失去一个订单,就像片中清洁船内部如不穿厚衣服,不戴手套,不拿毛巾,汗水滴在上面就会有隐患一样,他们对工作进行了标准化,我们现在也在做,我想我们也可以做好。

  每集都会讲到自主创新,我想我们也一样没有自主创新技术,也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的机床凭借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聚拢客户,机床也越卖越便宜(高端除外)便宜后它的质量肯定会下降,当产品性能,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时,终究还是会失去所有客户,就我们而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生产高精,高速,稳定的产品才能走的更远,“片中有个数控加工的拿个深度尺还讲解说道,加工这个高精度产品”有点不符合实际,但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做,让“品质改变未来 服务成就梦想”离我们更近一点。

大国重器观后感8

  《大国重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记录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其中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我深深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能有这如此的发展腾飞而感到自豪。我们的企业虽然没有片中企业那样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之林的实力,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却有着和片中企业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截取片中的几个镜头,在我们的企业当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缩影。

  1、焊品如人品的严谨工作态度。讲到铝合金焊接时,女焊接教练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我们企业制造厂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禹立霞是金结公司制造厂唯一的一位女班长,她务实进取,技术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厂领导和周围员工的认可和称赞。禹丽霞现在是“钟秉锐电焊班”班长,她初当班长之际有着很大的压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双丝自动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要领,为以后顺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带领班组人员通过制作一些辅助胎具对埋弧自动焊进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气保焊焊接钢管的对接纵缝和环缝焊接,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制作精度,提高了管结构的整体制作质量。禹丽霞连续四年荣获“唐山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她如一朵绚烂绽放的钢构之花,用自己展现出来的赤诚和热血、辛勤和务实的风采,为金结公司这片广阔的钢结构热土增添光彩。

  2、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他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我公司富君同志是制造厂铆工班班长,他技术全面、务实进取、勇于钻研、善于创新,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的技术创新任务。天津津塔工程是天津市的地标性建筑,整个津塔工程建筑平面为椭圆形状,每根钢柱与钢柱之间连接的部位和尺寸都不相同,确定钢柱的中心线成为组对工作中的难点。富君结合多年工程制作经验,与计算机辅助放样方法相结合,找到了钢柱中心线的正确定位,最终采用以中心线为基准的方法进行钢柱牛腿的装配。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富君还带领班组人员认真组对构件,精确测量牛腿尺寸和间隙,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保证安装精度,为天津津塔精品工程的铸造奠定了坚实基础。马福江也是富君班组中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马福江对施工技术问题有着天生的兴趣,在富君的指导下,他更是对技术创新、改革发明痴迷不悔。目前,马福江在日常工作中的小创新已经多达十几项,并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十佳技术标兵”。

  3、片中讲到一位工人,通过长期记录自己工作的数据,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车间可以说不乏这样的工人师傅,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然后把它规范化、标准化,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譬如说钟秉锐师傅,他从电焊工、电焊班长、技术部骨干一路走来,勤勉质朴、笃学多思,躬于实践,细心探索、参与了阿尔及利亚奥兰体育场、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北京财富中心、北京望京SOHO、天津津塔、天津现代城、烟台海湾世茂1号项目、青岛财富中心、黑瞎子岛现代生态植物园、山西大同体育中心等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不断的攻克钢构焊接难题,为公司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电力行业国家优质工程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钢结构金奖作出突出贡献。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班组管理模式,在班组建设、节能降耗、技术革新等方面成效显著,他曾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通过镜头中的精彩,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业的现状,我们今后要在从“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路上大步迈进,这条路上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执着坚韧、创新奋进,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这片沃土上,深耕创造,不遗余力。打造了中国典范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坚挺的脊梁。

大国重器观后感9

  “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的恢弘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徐工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徐工集团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人才公寓、在职工餐厅、在车间一线,《大国重器》让徐工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我们从一个小摊位到全家族震撼亮相,不仅仅是量的提升,更是核心技术质的超越。”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技术中心任印美激动地说道。在徐工研究院,科技研发人员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徐工核心制造的雄厚底蕴,身为徐工人,高兴啊!”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张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徐工人的内心。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将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徐工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徐工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徐工创造风华正茂!

大国重器观后感10

  《大国重器》观后感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大国重器观后感11

  第一集 国家博弈

  这一集内容比较多,首先讲的是沙特政府就投资50亿美元的磷肥选矿项目进行世界范围的招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招标项目之一,17家有实力的工程公司投标,在极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瓮福集团拿下了这个项目,这凭借的是中国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和瓮福集团独有的氟提取技术。

  后面讲的是大吨位自卸车的生产,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是一个开采勘探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世界级公司,自卸车是矿山开采最常用的设备,设备性能决定了开采效率,以前力拓公司一直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自卸车,到后来中国有了大吨位自卸车生产技术以后开始为力拓公司开始采购中国的自卸车,这种车在国内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之后讲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中国在掌握这套技术之前风力发电量只占2%,较西方先进国家10%相差很远,掌握技术之后两极都有了中国的风力发电机。

  最后讲的是港口机械、海洋运输船、石油钻井平台、石油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不仅修复了钢结构的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钻井平台的钻井深度达到了近万米的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之前钻井平台的.建造都由西方国家垄断的状况。

  这集主要思想是: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国家之间的比拼多半是装备制造的比拼,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崛起。

  第二集 国之砖码

  首先讲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输送管道长达15000公里,每200公里就需要一个加压站,加压站的核心设备是压缩机组,这些机组在最初的10年全部依赖进口,后来中国沈阳开始制造这些压缩机,举一国之力来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等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

  后面讲乙烯设备的研制生产,乙烯在国家中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样重要,在中国的镇海,百万吨乙烯工程需要制造压缩机,后面讲到了压缩机的叶轮和外壳研发、制造过程,乙烯压缩机的国产是中国在重化工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压缩机的制造要依赖国外高端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超经济价值的战略地位,中国数控高级工程师于德海研制中国的高端数控机床,后来陈虎对数控系统还有精度进行了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最后讲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的崛起,里面主要讲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的生产和极限吊装试验。

  一个国家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

  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

  第三集 赶超之路

  中国唐山制造中国最快的动车,里面讲到的零缺陷焊接,里面列队背诵是岗位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很适用与我们现在的生产。里面还讲到电路接线六万根无差错觉得不可思议,反应了工作超乎寻常的的严谨和熟练,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在弯管制造里讲到苏健将自己的经验汇总成12000多个数据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套弯管软件,这里我体会到了总结和积累的重要性。这集中间讲的是对德国科堡公司的并购让我们掌握了重型龙门数控机床技术,这里面提到了技术并购的重要性,

  这集最后讲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运送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的制造。

  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以前看美国金融方面很厉害就觉得能控制钱所以强盛,现在才懂得装备制造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更坚定了我们生产、改进和研制新设备的决心。

  第四集 智慧转型

  这集讲到中国制造业崛起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机械零部件却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中国不能造,中国开始研发高端产品,里面具体讲了山推集团对高端推土机的制造,陕西鼓风机公司,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对中国机床的数控系统的研发,全球第一台只能数控机床诞生等。

  国力的竞争就是实体工具制造的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中低端产品生产到高端机械研发的蜕变过程。

  第五集 创新驱动

  这集开始讲到济南二机床厂5条大型智能汽车冲压生产线的生产包括他的创新设计,独有的冲压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让他们全部生产实现了智能化,这条生产线得到了福特公司的认可。20xx年中国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这集中间讲上海汽轮机厂,百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组的研制,先进的汽轮机技术会大幅度减少煤炭能源消耗,里面讲到高级焊接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中国掌握这项技术以后从火力发电机组进口国一跃发展成为全球火力发电设备产销量第一的制造强国

  这集最后讲到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将近一半的煤炭资源,提高发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是当前最有价值的新能源科技,之后讲到了热泵减少煤炭消耗和空冷塔降温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的事例。

  这集主要讲中国在转型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以后开始对能源利用方面进行的一些创新。

  第六集 制造强国

  第六集将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使中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 制造强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集里讲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内容比较多。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实施五大战略将实现我们从装备制造大国到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在路上,在追赶中,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

  看完这一系列的宣传片,我对装备制造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加强了我对公司机械研发制造的信心和决心,在研发制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型和技术并购,同时要坚持我们的4大战略,工作的时候要严谨要精益求精。

大国重器观后感12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总体来说,我看到了装备工业的几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总体的大型的集成的装备制造,一个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础装备部件的制造加工,还有一个是小型精密仪器装备的制造加工。但不论那一个,只要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愿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未来的制造装备业可能会竞争的极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火中出金,实现自身的升华。我们不仅要成为制造业大国,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以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

大国重器观后感13

  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在近30年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经过,直到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站在世界顶峰。泱泱大国,国大业大,推动和伴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被誉为全人类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是这一轰轰烈烈大事业中的核心部分。只有大工业,才能带来大发展;只有大工业,才能快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期盼已久的“中国梦”。 目前中国工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亟待转型升级。例如,许多城市可用的工业用地所剩无几,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一些重要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是指工业企业广泛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并实现集成应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比较顺畅、柔性、敏捷,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也较高。智能制造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工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市场营销智能化。二是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产生的企业智能。例如,通过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市场营销与研发设计的集成等,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三是产品的智能化,即在产品中嵌入电子信息技术,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在生产加工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工业控制软件、数控系统,推广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网络协同制造、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进料设备、加工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协作,打造“无人工厂”。 在企业管理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管理软件。鼓励工业企业开展ERP和MES集成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车间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推广商业智能(BI)系统,鼓励企业建立知识库和知识管理系统,发展辅助决策的“仪表盘”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联机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促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在企业内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生产与销售的集成、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集成,实现产销衔接、管控一体,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减低成本,控制风险。在企业之间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产业链协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信息,以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总成本,实现即时生产。

  智能工业是先进工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跃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必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正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大力发展智能工业将成为我国工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大国重器观后感14

  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现在我们都在学习《大国重器》,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清末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接下来还有预备立宪、戊戌变法和摧毁了封建社会的辛亥革命。如果眼光再延伸一点,甚至能让我想起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国重器的蓬勃,让我借助现代的传媒手段,通过些许的想象,看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兴旺起来的民族实业,也能透过记忆中路过的风景看到的.荣宗敬荣德生们满怀救国大义的一腔热血,还有我自己曾经待过的湖北自强学堂,路过的汉阳铁厂遗址。

  回到《大国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设备,看到了高端制造业中聪慧的善于创新的现代工人,也看到了国内这些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企业如何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冲锋陷阵。就连欧洲人在北车集团面对即将出厂的CRH系列动车组也在感叹,这才是欧洲的大工业梦想啊!可是很遗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层面的革新和创造,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我没有很深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加油!还有很多感想要说,从今天起,我学会了尊重科研的这一群人,制造产品的这一群大众,我敬爱你们,尊重你们的贡献,钦佩你们的勤劳,加油。现代化,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不能停止我们追赶世界的脚步!

大国重器观后感15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个增加正能量的记录片。最为工科科普文章我还是很推荐的。

  初看起来让作为一个工科博士的我热血升腾,甚至于都开始再反思自己出国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是细细回味就对它有了种鸡汤文的感觉。

  我们有这么强吗?我博士期间所接触的高端设备一水的进口货,就没有发现有国产的。甚至设备用的实验太都是进口的`。在精度方面我们还是相差甚远。想起来为了有一套合格的夹具,我们的所工厂直接孔打歪,设计好的不能用。工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至少在工科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没有值得信赖的实验设备。

  重器,这一重字说明了,我们在大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是有相当优势的。比如低精度要求的产业。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还是优势明显的。前段时间有新闻,说是山东一个村N多人利用电焊技术移民袋鼠国,过上了高薪有车有房的日子。不知道在振华的焊工们日子如何。

  什么时候在纪录片中可以听见说现在我们不行缺点的时候,就好了啊。

【大国重器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重器观后感12-09

大国重器观后感05-22

大国工匠观后感06-12

《大国崛起》观后感01-15

(经典)大国工匠观后感01-15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9

“大国工匠”观后感03-01

《大国工匠》观后感02-28

《大国质量》观后感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