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觉醒年代》观后感1
救亡图存,挽狂澜于既倒。思想启蒙,发历史之先声。
爱一个国家,不仅是嘴中的溢于言表,还要有付出行动的铮铮铁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创办了《新青年》这一影响力广泛的杂志,用自己的行为,言语,像一把巨斧劈开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迎接而来的,也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光明。中华民国,多么陌生而又腐败的名字。他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很近。在黎明之前,有一段时间很暗,很暗。但是沉寂的黑夜挡不住东方雄狮的怒吼,挡不住终究会来的磅礴曙光。《新青年》也像一股新的力量使得人们有了真正的'方向。
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世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上帝。要创造大家的幸福,只能靠我们自己。”对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整体。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争取。单靠民国时期的国家和政府,是靠不住的。新文化运动像决堤了的洪水,波涛汹涌,势不可挡。而马克思主义也不再只有少数人知晓的崇高真理,尽管在新文化运动中并不缺少鲜血的洗礼,但这也像极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终究迈向成功。遥想第一集,那也许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可正因为中国人那永不褪色的爱国心。让梦变成了真理。
不因再有投鼠忌器之顾虑,也因该要有破釜沉舟之决心。
《觉醒年代》观后感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共广播电视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了一部反映建党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杂志》,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认识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建党的历史。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还将他们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整个中国为之一振;《新青年》实行同人编辑,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日新月异,之后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也相继问世;在这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普遍传播开来。
在五四运动时,为支持学生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学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动对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并亲自上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在散发宣言时被捕,五四运动风靡全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代表拒绝签巴黎和约,取得巨大成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启蒙任务。
不少看过剧的网友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最棒的剧集没有之一!正如剧名那样,整部剧想要再现100年前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觉醒年代。
整部剧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让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现了人们眼前,表达了对事物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寻。
“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3
《觉醒年代》讲述了百年前有识之士们对救国道路的艰苦卓绝的探索、选择与建构的故事,解释了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在一个吃人的时代里想要找到出路,这是“觉醒”。前途一片迷茫却又满怀希望,是为“出路”。有人固守中国文化传统如辜鸿铭、林纾,有人崇慕西方民主自由如胡适、蔡元培,有人推介马克思共产主义如陈独秀、李大钊,还有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还奔跑在寻求出路的路上。今天的我们知道历史最终选择了谁,但百年前的'他们不能预知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也不知晓真正的结局,所以他们持不同的信仰为国家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觉醒年代》客观呈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了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语境下为国为民的初心。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的,如何挑起重担,如何让自己在未来反思中不悔恨羞愧?不断树立理想、担当奋斗和学习本领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人的精神接棒,在无悔的青春中,不负人民,无我奉献。我们处在新时代,应该要做新时代的青年。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要保持本心,时刻保持自身的战斗力;还要以学为本,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坚持学无止境。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以国之重任为己任,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觉醒年代》观后感4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引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家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怎样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明白,唯有拥有知识和胆魄,才能改变命运,改变时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5
“进前而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李大钊《青春》
那个时代的人们,总是热忱而又真挚,认真且一丝不苟地为那个时代谋出路,努力寻找一条真正可以救国救民的道路。
李大钊先生结交了许多工人朋友,非常乐于助人,他应该是整部剧中去过最多次常辛店的了,他是妻子口中的“憨坨”,是工人们口中的“大胡子”,可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他会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会为工人、学生等穷苦的人们提供帮助不计回报,哪怕这样他会实现不了与儿女的约定从而“哄骗”他们吃羊肉塞牙。
李大钊先生将辜老先生所提到的“温良”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特别温良的人,他就是“温良的中国人”的典型例子。
也正是他的“温良”使得工人们乐意与他往来,听他讲时事新闻;使得他人也愿意接近他。
李大钊先生可以说是最早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并将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并将其传播开的。他是我们如今社会的大功臣,甚至我可以斗胆称他为“预言家”。
在那个有良知、有学识的.中国人们寻找前路、“药方”的时代,李大钊先生敏锐地找准了这剂良药的一部分原因的确来自于他非同常人的敏锐“嗅觉”,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关心基层的劳动人民,清楚地知道劳动人民才是中国最大的力量来源,还来自于他丰厚的同情心、煽动舆论的能力以及他极其正确的三观。所以,历史以及政治走向是掌握在人民手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向李大钊先生多多学习,做一个向上、向善的好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6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7
近期,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作品。这部电视剧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尚未完结,虽说只看了几集,但给我的感触颇深。等不到看完便来写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观感。
《觉醒年代》从新文化运动讲起,陈独秀历尽艰辛从日本回国之后,以文学为基,创办《青年杂志》,力求从思想上改变中国新青年,进行讨袁运动。中国当时处在一个迷茫的路口,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领导者不知道中国应该走哪一条路。袁世凯渴望恢复帝制,开倒车的行为为各路人士所不耻。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压力将自己的考量,思路说与人们,中国的思想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片中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陈独秀由《国际歌》歌词有感说出的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体,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当初的中国刚刚推翻几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阶段,袁世凯却到处借款,依托外国支持,打击新思想,新制度,这是不可取的。且不说袁世凯有复辟之心,就借外债、依托外国过活这一举动来说,他就已经失去了独立之心,一个国家,如果连自立自强,独立更生都做不到,依托外国,与殖民地何异。中国要想发展,独立是必须的,必须有骨气有方向,自己的命运自己争取,不管是对国家还是个人。这句话一律适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独立之心,没了前行道路,说句不好听的,这样活着和等死没有区别。天下的路是给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当时的中国需要一条独立,民主,科学的道路,陈独秀他们便将民主科学的道路展示给众人看。
【《觉醒年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09-04
《觉醒年代》观后感05-22
观觉醒年代有感11-03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4篇)08-31
最新《觉醒年代》观后感作文 观后感03-04
《觉醒年代》观后感(通用20篇)10-26
觉醒年代读后感范文10-25
纯真年代作文04-04
告别的年代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