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4-07-04 19:15:36
  • 相关推荐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1

  《国家命运》史诗大剧记录了在经济贫困、技术基础薄弱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六十年代的科学家们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

  民族心,立国扬威。刚刚结束战乱,国家亟待发展,人民急盼安定,可是帝国主义处处搞封锁,想把年轻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苏联为把我国变成他的附属,也是百般刁难。没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何谈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果断提出了搞“两弹一星”的伟大战略思想。事实证明,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国际尊重,就连华侨也能挺起腰杆上街了。

  爱国心,成就人生。新中国成立不久,海外的游子放弃优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千孔百疮的祖国,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巨浪;一个人也是渺小的,只有融入祖国的建设事业,才能发挥价值,成就事业的辉煌。

  事业心,铸就辉煌。两弹一星是在苏联撤走专家后艰难上马的,当时国家一穷二白,几乎没有科研设备,科研场所,硬是靠我们的专家们的事业心,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一点一点搞起来的。没有车辆,靠人工背;孩子没人照顾就用绳子绑在家里;为了尽快研制成功播放《东方红》的设备,科研人员就住在试验室,睡在工作台上;为了两弹一星,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荒漠之中,把生命留在的试验场。悲哉!壮哉!他们把个人的事业和共和国的事业结合了,他们把国家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电视剧播放完了,但那些催人泪下的场景在脑海了久久萦绕,两弹一星所凝聚的伟大精神不就是如今我们要发扬光大的吗?现在我们正在搞“阳光黄石”服务品牌的建设,这是社会对交通行业的要求,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不就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的推动吗?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2

  一直很喜欢看那些表现过去艰苦岁月时期的历史剧,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能点燃我们生活的热情,激人向上。《国家命运》这部剧真实再现了国家在一穷二白的时候突破重重困难研制“两弹一星”。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面临的困难常人无法想象。以钱学森、钱三强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以国家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以事业的成功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甘愿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其事迹感天动地,永载史册。

  最令我感动的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由于国家处于困哪时期,那些处于科研攻关一线的技术人员吃不饱独自,甚至昏倒在工作现场。邓稼先看着大家饿着肚子计算,连夜跑回家中找食物。为了大家,他不得不拿走女儿的生日礼物--一盒饼干,给战友吃。此时我已无法忍住我的眼泪。

  第二点是这个困哪的年代,我党的各级领导能与全国人民一起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保证了全国人民的团结,所以尽管生活上困难无以言说,但知识分子的`科研热情并未受到影响。在第九集有这样一个故事:周恩来特地把王淦水、郭永怀、彭桓武等科学家请到家里吃饭,眼看着一桌饭菜被他们吃的盘干碗净,周恩来的泪水忍不住滚落下来。他自语说:“这桌上连盘肉菜都没有,我周恩来对不起他们啊……”我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点是在第十九集中张爱萍写的战斗在戈壁滩上的几句诗: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不怕困难,不畏强梁,任凭天公多变换,哪怕风暴沙石扬,头顶烈日,明月做营帐,饥餐砂砾饭,笑谈渴饮苦水浆。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能以苦为乐,这也是感动我的地方。

  第四点是方平、秦小阳夫妇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鞠躬尽瘁,6岁的儿子方涛因父母忙于工作不幸葬身流沙之中,尤其是秦小阳声嘶力竭的追寻儿子消失的踪迹,我的泪水和秦小阳一同崩溃决堤。

  《国家命运》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只要是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情,我们应该不怕压力、不怕困难、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去努力实现。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3

  《国家命运》讲述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历程及钱学森、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信念,记录了在贫困的经济条件、薄弱的技术基础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六十年代的科学家们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

  看了这部电视剧后,再想想微小的自己:偶尔一点小感冒算什么?老一辈科学家们是在透支生命,把工作视为第一!偶尔下几次下乡算什么?他们是把基层当家、把群众当家人!偶尔加几次班算什么?他们何尝有正常的上下班!而这一切就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作的`含义,这一切就是他们用心血用热情奉献着生命的意义。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落后的科技基础,老一辈科学家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他们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伤痛得失,唯一在乎的是工作,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钱学森、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是我们民族不朽的丰碑,他们中已经逝去的人们也会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不停地鞭策着、鼓励着我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不一定要做到他们一般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燃尽生命,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学着去承受一份责任、学着去拥有一种个性、学着去享受一份责任。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 4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正在播出电视剧《国家命运》,至今已放到了第16集。虽然只放到了一半左右,但我观看后己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己,我像又回到了那个激情奔放的年代。

  这个电视剧是以我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地发展两弹(导弹和原子弹)为主要内容的。剧中主要人物都采用了真实姓名,主要情节也是重现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是毛泽东时代的真实再现,体现了毛泽东时代的本质特征。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敌对势力对毛泽东时代的长期妖魔化以后,这部电视剧无疑有正本清源的.作用。而对于像我们这样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一代人,无疑更感到亲切和鼓舞。这部电视剧使我再次回到了那个令人无法忘怀的激情年代。

  在赫鲁晓夫撕毁支援我国发展两弹协议前的1959年下半年,我正式被组织上派遣到北京航空学院进修。后来才知道,这是国家为发展两弹而培养人才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在北京航空学院直接听一位名字叫“切尔诺布罗夫金”的苏联专家的课,课程内容是《导弹概论》。在课堂上,他用俄文讲解。但我们俄文听力不行,于是有一位翻译在课堂上为我们翻译。这样每堂课的效率就打了50%的折扣。现在看来,他当时对我们讲课的内容还不如现在科普书籍上的内容深广,但由于我们那时信息闭塞,当然感到很新鲜,而且由于对讲课内容严格保密,每人的笔记本都要集中专门保管,所以大大增加了讲课的神秘性。然而,就在这门课程尚未讲完的1960年5月,消息传来,苏联专家要“紧急回国”,于是我们就买礼品,开欢送会,结束了这次有始无终的进修。然后我们在7月份都回到了南航,开始了我在南航的教学生涯。

  后来我了解到,本来国家曾有文件,要求我们这批人到哈尔滨军事学院集中,继续搞火箭导弹专业,但由于当时学校师资短缺,宏观环境也有变化,所以最后我们都留在了南航。然而,也因此我和火箭导弹结了缘,此后一直就很关心这方面的信息。这也许是我现在对《国家命运》这部电视剧情有独钟的一个原因罢。

【电视剧《国家命运》观后感】相关文章:

命运的经典句子05-22

[精选]命运的经典句子05-22

命运的作文02-24

命运的作文02-18

命运的说说10-14

电视剧的说说05-13

电视剧《门第》观后感10-25

爱情电视剧观后感08-20

《功勋》电视剧观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