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1
《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人世间》中的世界当然并不全然和谐美丽,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思想困惑和人性复杂,但难得的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有情天地。
给我感受是:第一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60年代文革,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第二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所以每天都要笑,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2
尽管谎话说得再好,可不见女儿女婿,就是最大的破绽。
如果不是不得已,又怎会把自己亲闺女,托付给别人带到周家?
周蓉自己也说,她母亲根本受不住事,更受不得刺激。可她却把孩子送到了母亲这里。
这波操作,真是绝了。母亲的中风瘫痪,周蓉要付很大责任。
看完了周蓉遇事的反应,再来看郑娟扛事的魄力,那周蓉,真是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得知周秉昆母亲瘫痪,家里还有一个小外甥女要照顾,周秉昆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
是郑娟无惧风言风语,带着儿子,又拉着盲眼弟弟过来当周家的“保姆”。
年轻漂亮的小寡妇,到正值壮年的单身汉家里当保姆,那是要被街坊邻居说闲话的。
别人的指指点点,郑娟真不在意?
不是不在意,而是相对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她更想报答周秉昆。
那她又是怎么报答周秉昆的?
不仅帮周母收拾家里,还帮周母擦洗身体,按摩穴位。更在周母解不出大便时,竟然直接用手“抠”了出来。
一个外人能做到这份上,不由地叫人佩服。就凭这点,“不孝女”周蓉,就完全输给了郑娟。
除了会照顾人,郑娟还能扛事。
在得知周秉昆被公安带走时,郑娟难掩悲痛,心里就像是塌了一块。
可悲痛归悲痛,她还是咬着牙把日子过了下去。一个人,就这么辛苦操持着一大家子。
不光把周母照顾好了,也把周家上下,都打理得烟火气十足。
若是换了周蓉,她能做什么?
周父偏疼女儿周蓉,但对寡妇出身的`郑娟,却抱着极深的偏见。
得知妻子瘫痪,周父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感谢郑娟的照拂。而是将她,还有楠楠一并赶出了周家。
在他眼里,郑娟不是周家的恩人,而是企图败坏他周家门风的“祸水”。
殊不知,这是周父的狭隘,郑娟才是最符合他要求的儿媳妇。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3
这个寒假,妈妈破天荒地和我一起追了一部连续剧《人世间》,这个电视剧是一部以描写东北姓周的一家人解放后50年的生活为主线,展示中国老百姓生活变迁、歌颂人世间的大爱、朴素温暖的人世间情感的剧,我觉得很有价值,我看得很投入。
其中有一句话我特别有感触,周家二女儿的丈夫,诗人说了一句话:“向父母尽孝道无非就是两种:一是养口体,二是养心智。”人们都认为生为儿女,必须要对父母尽孝。
尽孝是中国人的传统,这是无可厚非的传统美德。
尽孝的方式,人们认为要么是养口体,要么是养心智。原来的养心智就是儿女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给父母脸上增光,给家族增光;养口体就是儿女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保证父母生活中衣食无忧。《人世间》里的周家,老大老二考上北大、当了大官和大学教授,就是替父母养了心智;周家老三守着父母照顾家,就是养口体,可谓是非常和谐美好的一家。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长思。向父母尽孝道,现在也一定是要这样养心智和养口体吗?
我认为,不是。新时代的孝道,有新的方式。我们的父母是伟大的,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我们在人世间好好的生活;我们的父母也是脆弱的,他们会心痛我们吃生活的苦,遭受生活的磨难。
只要我们作为儿女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算是平凡人的样子,但是是积极向上、自由快乐的样子,是让父母安心、宽心的样子,那就是养了父母心智的孝道了。
只要我们作为儿女的,这一生和父母永远的保持心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我们也让父母有追求自由和快乐的底气和权利,让我们父母也在人世间活得值得、快乐,那就是养了父母口体的孝道了。
父母儿女亲情一场,就是相互温暖、相互成就,好好珍惜在这人世间的缘分,过好相爱的一生。毕竟爱与不爱,下辈子都不再相见。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4
《人世间》就是从家写起,一张“全家福”之后多少年,才能遇到另一张“全家福”,周家兄妹无论身在何方,都牵挂着这个家,也被这个家系念着,家是根。过年了,就想回家,就想团圆,那是血液里带来的情感归属的基因,最深沉,也最浓烈。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具有中华民族这样深沉的“家”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
当然,家里也有性格冲突,有代沟,有矛盾,这些矛盾起源于骨肉亲情之爱,爱的另一面叫疼痛,所以叫疼爱。但无论怎样,孩子长大了,就要开枝展叶,另筑新巢,蜕旧变新,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人来到世间,都是有使命的。人与人的差异,就是人们以不同的价值观为导向,走过不同的人生路径,显示不同的人生价值。《人世间》里的各色人等,在时代大潮中起起落落,寻找自己的爱情,寻找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的人早早殒命。
人世间,多歧路,周家三兄妹,谁没有经历过挫折?像周秉昆那样,坎坷不断,磕磕绊绊,但无论如何,人总是要努力向前走。人未必都能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平凡的人生同样需要扎扎实实的脚步,兢兢业业地付出,善良在心,希望在前,脚步就有力量,生活就有劲头,人生就有光彩。向前向善,这就是《人世间》启示的人生坐标和目标。
观看电视剧《人世间》,由于剧组主创的总体把握和演员的倾情投入,人物群像,林林总总,个性鲜明。其时代感之鲜明、历史感之厚重、人性之复杂,都令观众唏嘘不止,回味无穷。观剧时观众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从而在审美鉴赏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升华。一部电视剧,能在荧屏上留下三、五个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已属不易。而《人世间》却能让十几个人物形象跃然荧屏、活在观众心中,确实令人称道。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5
零零洒洒一个月时间,终于把这部剧看完了。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部剧给每一个看过的人都有很大的触动,包括我。
更愈加相信一句话—好的剧一定会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真实和感动是这部剧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可是除此之外呢?绝不止这些,太多太多想说的了。
一,关于生活:人人都有难念的'经,没有谁不累。觉得生活苦吗?嚼嚼咽了。
想要别人羡慕的光鲜背后,也要咽下不为人知的辛酸;
与其四处寻找别人的庇护,不如咬咬牙,独自扛下所有。
二,关于关系: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留人。
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圈子不同。
成长速度出现落差,认知层次差异太大,再好的感情也渐行渐远。
六小君子是我一开始看好的,可最后德宝和春燕的变化,让人心痛又替他们惋惜。
三,关于人品:一生所有的福气,都是你攒的善良。
世上没有突如其来的幸运,只有因果循环的福报。就如剧中郑娟和秉昆一样。
“下辈子咱俩还在一起呗”“想得美”“想想就美”……
《人世间》的最后,于虹要去找儿子,国庆和吴倩去了深圳,吕川或许留在了北京,秉昆、郑娟,春燕、德宝、向阳留了下来。
这个结尾,我品出一丝孤独的意味。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瓜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剧中很多小人物让人为之动容,他们无私也自私,他们勇敢也胆怯,他们是你也是我。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善恶对错,万事万物本就是矛盾的。愿你我历经山河仍觉人世间值得。
关于全家福,手机里翻遍了,好像只有哥哥结婚时的那一张。
最后,希望未来的日子我们都要珍惜身边的人。这才是最真的财富。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6
《人世间》荡开的,是百姓生活史,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变革史。这片土地上50年来相继发生的三线建设、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出国潮、下海、国企改革、搞活经济、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种种变革,都会在58集的长卷中一一展开。评论家李师东对原著的点评被写在了电视剧的海报上,“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剧中处理最圆融的,就是对“烟火道义”和“个人热望”的还原。时代风浪呼啸,人生潮起潮落。剧版在遵从原著轨迹同时,用镜头的诗意与明亮,让小说里的人心向善、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更闪闪发光。
物质匮乏的年代,剧里感受不到被击垮的绝望,相反,郑娟手里的糖葫芦、旧门楣上的新春联、母亲给周蓉织了十多年攒成一沓的毛衣,都轻易触发观众的泪腺。红色的明媚,照亮了小人物对美好日子的热望。大片逆光里,善良又诚信的周秉昆在郑娟人生里登场,给孤儿寡母以生活勇气。一样的阳光洒在郑娟身上,她悉心照料周母的`样子,是周秉昆心里、也是观众心里天使的模样。更不消说,“六小君子”一起扛过的肉、守过的年、打过的架,都是天寒地冻时的人心暖意、物质困窘里的淳朴情义。
物质丰盛了,人心会变吗?剧里细细写了周秉义同父亲、岳父的两次交心,他所求的小家之谋、大家之道,呼之欲出。周秉昆放下“铁饭碗”去了出版社三产,敢闯敢试的意识初显。一年一度初三聚会,如约而至的他富贵不相忘。《人世间》里还多次出现春节团圆的景象和全家福照片,剧集以家为支点,撬动历史洪流中各色人的遭际,也用家的架构串起中国社会认同的仁义礼智信。有这样的价值底色在,人物因处境扭转而遇见的尴尬、迷惘、挣扎,才能真实曲折却又不失激荡。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7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引用杨绛先生的话,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层都需要面对不同的课题。《人世间》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时期的变化,还有不同人物代表的反映。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努力,但是也有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过牺牲,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60后的芳华,90后的承接
从保守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型,历史的进程交织到每个人的命运,虽然我没经历过那段有着巨大历史意义的年代,但是我却能感受到改革开放改变了一代人、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担当和理想,谱写了人生最美的芳华。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曲老太太,她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受到委屈,也只是一句“会好起来的”,没有抱怨,还教导年轻一代有闯劲、敢于干。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群像。而今,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90后、00后成长的一代,随着我们年龄和认知的增长,承接历史使命成为我们肩上应该扛起的责任。
活在人世间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贯穿本剧始终的,我就浅谈一下吧。
周秉昆的真诚忠义、刚正不阿、积极的生活态度、为邻居朋友时刻的操心等都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周秉义对朋友的关心关爱、不计较、乐于帮助、对家庭的包容照顾、没有怨言等同样展现出他的善良。
还有周秉义的妻子、发小们……
……
你我皆凡人,世间终日忙,半刻难清闲,心有真善美,快乐人世间。
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会经历风雨,周秉义的一生,让人看后心疼,但是也是这样的一生磨砺了他,也警醒了看剧的我。
人世间,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苦过,甜过,苦过,笑过,爱过,恨过,才是真正的《人世间》。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8
《人世间》中,周蓉和郑娟,完全应验了那句老话,那就是同人不同命。
差不多的年纪,也差不多的漂亮,但实际的生活,以及成长历程,那是千差万别的。
周蓉,是老周家唯一的女儿。
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街道办干部。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长得漂亮,又有一些才情。
虽然出生在光字片,但“物以稀为贵”,周蓉这样的'女孩,是被胡同其他孩子“捧”着长大的。
说一句胡同里的小公主,那也是不过分的。在外面受宠,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又是一个极为漂亮、聪明的女儿,从小受到的宠爱,委实叫人羡慕。
在剧里,年幼的周蓉喜欢读书,周父当即就承诺,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
原著里,周蓉为了爱情,瞒着父母离家出走,远走贵州下乡。周父一时难以接受,直接就打了周秉昆一耳光。
埋怨他没有照顾好姐姐。
为了闺女,就拿无辜的小儿子出气,这份宠爱可见一斑。
对女儿的离家出走,周家两位父母嘴上说着埋怨,可心里却操心得不行。
尤其是周父,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可他愣是把这次珍贵的机会,用来去贵州看女儿。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的长途车。
就这样,他还背了一篓子面粉。
沉甸甸的,都是牵挂。
如果说周蓉的命,那是泡在蜜罐子里的。而郑娟,就是泡在苦水、臭水里的。
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年迈的养母收养。跟着她一块被收养的,还有一个瞎眼的弟弟郑光明。
住在城市里最破落的地方。
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母、弟弟相依为命。家里苦得,可以让周秉昆深深被震撼。
在其他孩子可以同父母撒娇的年纪,郑娟却早早的扛起了家的责任。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9
《人世间》的确是一部很独特的作品。尽管在创作上它显得非常严肃、正统,但并未削减它的观赏性、沉浸感与思考价值。它是电视剧创作进入花样繁多、类型多元之后,被突然按了一下暂停键,然后回到了过去的创作思维里,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去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作品。即便是背后的资本,也甘居幕后,把一切荣光,让位给了这部剧的角色、主创,让剧作本身,在屏幕上静静地发光。
这是一部拍摄难度较高的作品。它的同名原著是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皇皇上百万字,人物众多,且所描述的年代,有诸多回忆已经蒙尘。如何让这样一个故事,吸引不同年龄群的观众,手机版对过去岁月再次产生了解的愿望,这是“泛娱乐化时代”的一个难题。
电视剧《人世间》的解题办法是,着重去写人,写人在艰难时期的顽强与坚韧,写人在天南海北仍然可以保持情感的浓度,写人如何在苦涩的日子凭借一点点甜就能笑出声来。人写好了,时代特征就显影般地出来了,对比就有了,当下观众也能轻松找到进入故事的切口,觉察到剧作既写到了祖辈、父兄辈,也写到了自己。
观看《人世间》,发现它打动人的诀窍,无非是用好了“恩”与“情”这朴素的两笔。恩情、恩情,这简单的两个字,千百年来都是萦绕于中国人脑海与心头。可以说在漫长的时光里,很多中国人在早晨醒来的第一个念头里,就会浮现出与这两个字相关的.人与事。
也就是这一二十年以来,现代化进程加速了人们对规则、制度的依赖与信任,非常个人化、隐秘化的“恩情主义”以及其背后传统道德观念,开始退居其后,《人世间》对于“恩情”的记录与表达,会让观众猛然惊醒,原来我们曾经的生活当中,仅仅凭借“恩情”,就能维持、栓系、加固那么多可以提供温暖与安全感的关系。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11-12
人世间电视剧观后感11-13
《人世间》电视剧观后感07-12
《人世间》观后感11-07
人世间观后感02-01
《人世间》的观后感12-13
《人世间》观后感9篇12-22
《人世间》观后感15篇12-14
《人世间》观后感(1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