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观后感>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9-17 07:35:10
  • 相关推荐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颇具玩味的细节、争论不休的结局,这个夏天,《隐秘的角落》在口口相传中迅速走红。故事的最后到底是童话还是现实,社交媒体上网友的解读和讨论依然没有停止。但结局究竟如何并不重要,故事里三个孩子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正如导演辛爽所言,“我们想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在生活里,要及时审视自己,父母有没有正确地对待孩子?我们有没有错误地理解爱?有没有以爱之名去伤害别人?”

  什么是隐秘的角落?看完全剧答案昭然若揭,它指向复杂的人性。在这个以爱之名行恶之事的故事里,善恶没有黑白分明的对立。没有人是绝对的恶,没有人是绝对的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杂。外貌忠厚老实的数学老师是将岳父母推下悬崖的罪犯,本应天真淳朴的少年却有着与年龄完全不相符合的心机。电视剧之所以火爆,原因之一正是刻画出了人性的复杂,挖掘出藏匿于人的外表之下、难以触及的多重面向,让我们看到人的善与恶原来并非水火不容,往往集于一身。

  观众震惊的同时也会思索,如花季节的少年本应沐浴在阳光下,为何却在黑暗的深渊里逐渐沉沦?从发现犯罪证据不是交给警察,而是以此敲诈勒索开始,三个孩子就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也曾希望一切重新开始,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回到原点谈何容易。张东升对于为何犯罪的回答似乎可以部分解释他们的行为——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们的行差踏错确实与害怕失去息息相关,但是表象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内心这个隐秘角落里是充满阳光还是被黑暗包裹,决定着人物会做出怎样的行为选择。内心缺少诚挚关爱,成长道路缺乏正向引导,没有建立起社会规则意识和道德法律观念,犯错成为一种必然。

  孩子的行为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家长如何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走上怎样的道路。三个孩子背后的三个家庭都缺乏对其身心健康的关注,成为他们滑向深渊的推手。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家庭环境投射下的阴影。尤其是朱朝阳这个老师、家长眼中典型的“好学生”成为内心最阴暗、最令观众感到难以捉摸的一个,成长环境堪称直接影响因素。父亲朱永平缺席成长关键期,妈妈周春红唯一的要求就是学习好,从未关注内心世界。更致命的在于,家长不仅没能发挥表率作用反而做出反面示范,让家庭里充满谎言。什么样的土壤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实,生长在父爱缺位、母爱扭曲、充满谎言的家庭,孩子无从习得犯错以后应该直面错误、及时改正,而非一错再错,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更是难以在内心生根发芽,成为有力约束。

  《隐秘的角落》毫无疑问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但如果只是以猎奇的态度把它当作悬疑类作品看待就辜负了导演的用心。让隐秘的角落洒满阳光,唤起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激发成人对家庭氛围的反思,这是电视剧想要追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