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优良的医学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现的科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医学伦理学已经成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什么,最根本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医德。社会主义医德是传统医德的继承和发展。自古以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医德,将它视为行医治病的一个必然条件,学习和研究传统医德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医德规范、指导医疗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我们要增加资源投资,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深化医院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要规范医德双方的行为。
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好医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已,为以为作为一个好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2
"知心姐姐"3月中旬在我园召开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获益匪浅。他告诉我们:"健康"除了生理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重视,但却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爱,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走近幼儿聆听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二)尊重幼儿多些宽容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基础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
(一)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一些幼儿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实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教师应毫不吝啬的对幼儿鼓励表扬,经常给幼儿输入一些积极的语言,如:"没关系,再试一试""你的小手真灵巧,画的画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二)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能力各不相同。为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自信,在活动中我总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任务。如能力较低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事情。简单易完成的事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游戏活动,无形的心理宣泄室
我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也就是一个无形的心理宣泄室。
(一)游戏活动,使幼儿善于交往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缺乏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而游戏活动改变了这一现象。在活动中他们互相给对方搭建着"脚手架",他们互相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与日俱增。
(二)游戏活动,使幼儿心情愉悦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们自己的事,而感觉不到任何的压力。游戏活动使幼儿有了自由活动的场所,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活动。
"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3
学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一课程,本人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习到的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倾听了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他们都以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具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己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学习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看教材,听讲座,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人不怕做事,就怕心累。当心累时,我们要有自己控制、自己调试的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教育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教育工作中,不迁怒于孩子,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同时不将工作中不良情绪带入家庭。我还学会了几种解压的`方法:控制呼吸法、自己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肌肉放松法。这些都给了我借鉴作用,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有更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将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在培训学习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4
一、被人爱抚的需要
孩子们总是希望别人喜爱他,喜欢经常得到人们的爱护和关怀。在家里,父母的爱抚能够让他充分享受到安全感、幸福感。在幼儿园,孩子们渴望从老师那里汲取爱的温暖,受到鼓舞。教师的每一句夸奖,每一个轻轻的微笑,都能使孩子们体验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内向、胆怯,尤其是平时较少得到成人关心的孩子,爱抚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那些能经常得到爱的满足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个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对幼儿充满爱心,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
二、参与和取得成功的需要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孩子们的天性。只要周围的事物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会为达到参与的目的,表示满足。反之,幼儿就会显示出不高兴,甚至情绪低落。积极的参与可以唤起幼儿对本身能力的感觉。如果幼儿能够经常在游戏、劳动和学习等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他就会越来越多地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而感受到快乐和自豪。他下一次就敢于去做同样的甚至更复杂的活动。参与和取得成功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幼儿的积极情感也就在反复不断的强化中获得发展。所以,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都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促使全体幼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耐心指导、细心引导、精心疏导,力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完成活动任务,以取得成功的体验。
三、自尊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进,教育孩子规规矩矩听话和按照成人意志去发展儿童,逐渐为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全面发展幼儿个性所代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孩子们比任何时候都表现出自尊的需要。他们学什么、怎样学,玩什么、怎样玩,都不喜欢由成人硬性规定。特别是当他们的某些愿望和行为与成人的要求冲突时,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循循善诱的说理,与幼儿平等地对话,才可能使孩子们愉快地接受成人的指导。否则,幼儿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越是有个性的儿童,逆反心理就越强。幼儿往往会因为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变得反复无常。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是极为不利的。
四、摆脱过失感的需要
幼儿的'过失感是在他对事物萌发出某种责任感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幼儿年龄小,缺乏判断能力,理智感差,心理承受能力低等,他们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如何,因而一旦犯了过失,就会精神不振,甚至产生惧怕。这种情绪状态说明幼儿意识到某种责任后果的发生。儿童越是有责任感,过失感就越重,就越需要从过失感中摆脱出来。对幼儿发生的过失,成人不宜指责、训斥。那样容易使其形成压抑的心态,整天心神不安。相反,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犯错误是难免的,改正了便是好孩子。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很好:“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胜自己和超越自己。”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五、感情交流的需要
幼儿能够对他周围的人表示出有远有近、有亲有疏,这是感情的作用。他们常常把心目中最亲近的人做为感情交流的对象。如父母和对他影响最深的老师。而对感情最近的人,幼儿能把心中的秘密说出来,会在遭受挫折和伤心的时候,把心里的痛苦和委屈告诉他们,甚至在他们面前尽情地大哭一声,以发泄心中的不快。这时候孩子们的感情最真切,需要成人以同样真切的感情对待他们。他们渴望从成人那里获得感情上的鼓舞和力量。因此,促进与幼儿间的感情交流,成人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创造良好的感情氛围,教他们把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情感都倾吐出来。如果幼儿在他周围找不到交流感情的对象,不能正常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那就会限制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相反,就可能强化了幼儿的消极、不健康的情感。
总之,幼儿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幼教工作如能较多地从关心和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加强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就能从小奠定儿童情感发展的基础,为今后培养幼儿具有更高级的社会情感创造有利条件。最后用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微笑会像一缕春风、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真诚的鼓励,能给孩子们以勇气和力量,进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诚恳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帮助学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视,都认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忽视和存在虚假的教育成分,从而,体现出来的也还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予以适时的指导,更有部分教师行为令人费解。
事例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
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平等。
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
诸如次类的教师错误行为在幼儿园不难见到,因此也给幼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就逐渐形成,所谓的“坏孩子”也就越来多。
幼儿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平等的教育环境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心理需要,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心理反应,如: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有一天在与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大打出手,教师慢条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怎么?看见我就不打了?继续打啊,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你的真功夫。这个男孩从刚才的紧张到放松,以为老师真的赏识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罚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师发怒的脸,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受言语发展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形成人们眼里的“坏孩子”习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谓的“坏孩子”的形成,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良好心理形成过程中怎样渗透呢?
(一)以榜样的言行渗透
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要滥用“坏孩子”这个称谓,谁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变好,称“坏”他就真的慢慢变坏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忌讳给孩子判“刑”,回避定论式的言语。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避免幼儿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心理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形成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良好心理
(二)以娴熟的教育技能渗透
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所以:
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己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爱别人的情感,成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心理体验,这位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参与后就再也不抓人了,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个“坏孩子”的形成。
(三)以满腔的师爱渗透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平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可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教师的爱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告别“坏孩子”。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6
幼儿要入园,是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第一步。他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没有家人的陪伴、陌生的环境、喝水和玩玩具都需要等待,由此产生的恐惧、哭闹和焦虑都会让幼儿感觉非常的不适应。几周下来幼儿瘦了一大圈。家长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那么类似的问题如何避免呢?家长要注意做好幼儿和家长自身的心理准备。
家长心理准备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幼儿心理准备家长要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思想准备,一定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并向幼儿渗透,幼儿长大了,所以才去幼儿园。上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还可以每天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向周围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表示赞美和羡慕,让幼儿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积极地的心理效应。请入了园的小朋友到家来玩,听他们讲幼儿园里的生活和游戏;讲述小朋友的趣事;讲述老师的可亲可爱;讲述幼儿园里的各种各样好玩具;从而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和兴趣。再者家长应该让幼儿知道妈妈每天会去幼儿园接他,爸爸妈妈很爱他。去接的时候先给拥抱,不要让他感觉爸爸妈妈不要他了,把他扔在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7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定时期,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关爱、尊重幼儿,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教育专家总结道:“讽刺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这说明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能使孩子乐观向上、充满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真诚关爱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将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
我班有一位叫“朱筱琪”的小朋友,只要是她喜欢的玩具她就要一个人霸占,不许别人玩,小朋友都躲着她,生活习惯更是一团糟。我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忙于生意,就任其发展,筱琪身上的个性缺陷,其实是长期失爱所致。于是,我常常给她讲道理,关心她的冷暖,引导她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给予鼓励表扬等。渐渐地,她成了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懂礼貌,还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关心同伴,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二、建立追踪档案,及时了解幼儿成长
由于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所以,我们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家访、电话、晨间接待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每个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幼儿个人基本情况、在家表现、家庭辅导措施、家长的意见建议等几个方面,结合日常观察,概括出各个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每位幼儿建立了“幼儿个案追踪档案表”(见案例)。根据幼儿档案,我们进行追踪调查、分析、总结,形成具体的原因分析和教育策略,促使每位幼儿逐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帮助了家长重视和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园中融会贯通,协调一致。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成长特征、规律及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孩子们一起挑战自己,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快乐,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成功,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长变化,不断激发幼儿各种优良品质的形成。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往往与具体形象的事物相联系,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第一,充分考虑幼儿经常性、易发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活动;第二,将心育目标与领域目标进行整合,融入教学活动;第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第四,利用本土文化,使健康教育更贴近幼儿生活。
如,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争抢现象,我们开展了如培养合作、谦让品质专题活动“熊猫钻洞”:在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一听完游戏规则,一拥而上,可洞只有一个,大家你推我挤。经过讨论,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有的认为:“这样争,谁也玩不成,不如让别人先玩。”有的认为:“可以排对,轮流着玩。”有的认为:“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动手多做几个洞。”……适当的活动不仅帮助避免纠纷,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幼儿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增强社会适应性,促使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设置合理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
我们设立了专门允许幼儿独自游戏的“心理驿站”,在班级设立了“心情树”、“表情牌”。如“心情树”,我们知道幼儿的表达能力、自控能力都很低,他们不会象成人那样主动地倾诉、控制和渲泻各种情绪,因而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就很难保持平衡和稳定,而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心情树”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它由红、绿、灰、黑四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快乐、平静、悲伤、愤怒四种基本情绪。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时将自己的照片挂在相应的“心情树”上,教师就可以依据孩子的情绪及时施以适当的帮助。由于它的操作简单又具有游戏性,倍受孩子的喜欢。
同时,幼儿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保证。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时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精神心理环境,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让幼儿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得开心、玩得愉快。
五、转变家长观念,做好家园同步教育
为了提高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的认识和重视,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儿童观,我们让家长参与幼儿“个案追踪档案”的建立,及时与家长做好双向沟通。在家长学校中开展系列活动,如组织全体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设立“科学育儿专栏”,请家长共同参与亲子体能赛,等等,从不同层面增强家长的科学教育意识,在家庭中影响和促进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8
通过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这本书,才了解近几年来,许多研究都已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我们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但极大地危害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关心和向往的。所谓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正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这就使健康由单一要素扩大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力等三个要素,这才是现代健康的完整内涵。
心理健康也是人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心理发展,从我园来看,许多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幼儿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幼儿呢?长期过重的压力不仅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这还将对基础教育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不断改善内心状态。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关键。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很难想象,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开朗活泼的学生。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么能帮助学生去获得快乐?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根据有关教师不良适应的研究显示,教师心理适应困难比例较一般人群要高。因此,正视教师心理健康成为了一项关系着国家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引起幼儿教师心理适应困难的工作环境因素。造成幼儿教师心理适应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社会压力、家庭负担和工作环境。
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环节大都是没有管理者和同行在场,因而其工作有较大的独立性。正因为这样,从心理上来说排斥管理,甚至敌视管理。在现行的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管理者扮演着检查员的角色。但教师却容易将管理和监督等同起来,由此产生了对立。例如某些幼儿园教室里装有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使教师时刻感到被监视,处于十分压抑的状态,从而导致被监视的教师不喜欢本职工作。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9
一、优化育人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潜在课程,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在对幼儿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一是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如在园内种植草坪、花卉、栽种果树、开辟种植园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让幼儿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是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如利用纸箱、饮料瓶、快餐盒等废旧物品创设美工区、音乐区、娃娃家、小舞台、商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是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我们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巨幅墙饰挂在教学楼醒目处;活动室布置美丽的图案,时时提醒幼儿合作、谦让、快乐、勇敢、不怕困难等。从而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2、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一是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因此,我们总是用满腔的爱去对待幼儿,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
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潜心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气“知道你行”、“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在这种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变得乐观、自信,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再让幼儿摆脱自己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二、重视渗透教育
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且有反复的可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注意幼儿园全方位的渗透,坚持一贯性、连续性的教育与引导,这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1、学科渗透。
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幼儿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中,通过进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让幼儿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难,而且还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励他们,教给他们解决困难的办法。
2、游戏渗透。
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最容易接受指导和训练。
3、日常渗透。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从日常生活着手,坚持下去,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帮助幼儿养成对每件事如洗手脸、穿脱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的习惯;培养幼儿做任何事情(如绘画、玩游戏、听故事等)都有始有终绝不半途而废,具有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4、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根据临时出现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它对培养、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不会画而哭,有的幼儿把笔一扔不画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明白“哭是没有用的”,并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进行针对性教育
针对性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设计的专门活动。研究中,我们围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行针对性活动方案设计,并按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如:我们观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儿性格内向、胆怯,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活动区设计了“娃娃过生日”,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活动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娃娃,其余幼儿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带着礼物到娃娃家祝贺娃娃生日,娃娃热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将礼物送给娃娃时大胆地说出了祝贺的话语。他们相互交谈,唱生日歌,跳快乐舞,这样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自然地交往,就连平时性格孤僻的幼儿此时也活跃起来了。
四、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指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幼儿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幼儿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和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一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
二是角色体验。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构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诱导、体贴、亲近、信任、鼓励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五、坚持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则会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则会削弱或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因此,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家园配合中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向家长宣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熟悉本项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0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个简要小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到位,组织落实:
1、认识到位:园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园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孩子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
2、组织落实:我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范园长亲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书记和教导主任直接负责全园的健康教育,各年级组的班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3、幼儿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园所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幼儿园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先后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重点,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任我园的心理教育顾问;多次请老教师进园进行心理教育知识讲座和心理教育工作辅导,促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我们还安排了全体教师收听、收看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所王文娟老师的报告《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丁容老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等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利用家长学校,做到家园同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孩子进行心理测试后,我们将家长请到幼儿园,请有关经验多的教师向家长进行情况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分析优势和不足,并和心理老师交换意见,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现象》、发放《家教指南》等,教给家长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孩子的心理,通过讲座还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带领教师多学、多听专家的心理教育报告、书籍,努力将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1
一个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和他在3—6岁时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有很大关系。足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中,可能我们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关注的.比较少。通常我们能很快发现某个小朋友身体上的不舒服,而某个小朋友情绪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却需要多时才会被发现。
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自身的言行,影响幼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幼儿,用自己健康的人格来影响幼儿。同时,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幼儿,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为幼儿安排合理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最后,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光凭幼儿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学会和家长沟通,像家长传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家长配合老师,在家庭中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2
心理健康是个大的概念,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对每个特殊的儿童就判定他为存在心理疾病。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儿童的心理情况也会有这种亚健康。看到那些不合群的、不爱说话的小朋友,我总会感慨,我们必须从孩子零岁开始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在婴儿的时候考虑的最多的就是生存问题,家长们只要给予精心的照顾就能让孩子们有好的安全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考虑的不单单是简单的生存问题了,更多的需要心理上的关注。我们身边的孩子很少有先天遗传问题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多的都是后天养育的结果。很多小朋友的.性格跟自己的父母很相像,因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在性格塑造的过程中受到教养人的影响。文章里说的好,“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很多心理问题都是从一开始的不能自己缓解慢慢积累到最后爆发出来,等到发现的时候其实已经病变了,就像一根绳子一开始有了一个结,如果不去及时解开,绳结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一条解不开的绳子了。所以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每个时期阶段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特别要说的是,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两个时期特别重要,一个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十几岁的青春期,一个就是5、6岁的中班升大班的时期,这两个阶段孩子从生理外貌上变化是非常大的,从心里角度来说变化也非常大,普遍表现出很叛逆,很难管理的情况,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们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他们可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轻易透露,他们的叛逆可能有着特别的原因。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叛逆感到十分头疼,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在想些什么。其实谈话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现在的家长很多都不重视跟自己的孩子深谈对话,慢慢形成相互不理解的尴尬情形。也许家长愿意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天,那么与孩子之间的心的距离也就会越来越短。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3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定时期,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关爱、尊重幼儿,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教育专家总结道:“讽刺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这说明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能使孩子乐观向上、充满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真诚关爱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将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
我班有一位叫“朱筱琪”的小朋友,只要是她喜欢的玩具她就要一个人霸占,不许别人玩,小朋友都躲着她,生活习惯更是一团糟。我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忙于生意,就任其发展,筱琪身上的个性缺陷,其实是长期失爱所致。于是,我常常给她讲道理,关心她的冷暖,引导她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给予鼓励表扬等。渐渐地,她成了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懂礼貌,还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关心同伴,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二、建立追踪档案,及时了解幼儿成长
由于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所以,我们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家访、电话、晨间接待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每个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幼儿个人基本情况、在家表现、家庭辅导措施、家长的意见建议等几个方面,结合日常观察,概括出各个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每位幼儿建立了“幼儿个案追踪档案表”(见案例)。根据幼儿档案,我们进行追踪调查、分析、总结,形成具体的原因分析和教育策略,促使每位幼儿逐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帮助了家长重视和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园中融会贯通,协调一致。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近些年来,各个中小学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基本配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员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做出辅导。但是,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我们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的问题做以下的探讨
一、什么心理健康?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症状外,其个人任职能力、情感表达、行为表现等各方面都应维持在一个正常且平衡的状态下,使得个人对自己以及对环境的调适能够达到最高且最好的效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情绪反应适度、自己体验愉悦、社会环境适应良好、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什么?
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
2学习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的能力
3学习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习惯
5进行合适的性教育
6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榜样示范。幼儿年龄小,需要家长和老师做到言传身教的楷模,树立良好的模仿对象。
2、情景演示。教师和家长更多使用情景演示的手段,使孩子在故事中受益。
3、讲解说理,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蹲下来观察孩子并试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能及时进行随机教育。耐心的疏导孩子,为孩子讲解说理。
4、谈论评议,可将班级或家里的片段拿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和评论事例中的是非观,并随时进行换位思考。
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
余小鸣曾在全国26省市采用2阶段整群抽样调查。在学生、教师、家长对待现有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方面,9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学习健康知识;大多数(超过90%)的中小学生都认为学习健康知识很重要。99.7%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持肯定态度;97.7%的家长认为学校/幼儿园有必要为孩子提供健康教育。
(二)家长、老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认识不够
从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对这种高速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追求基本的生活素求,而忘记了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加忽略了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培养。同时,幼儿园教师和儿童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焦虑等心理问题。经过调查,我国80%以上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有认识的也因为生活节奏快,没有真正履行教育者的身份。
(三)受升学压力影响,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从当前3—6岁儿童现状来看,由于他们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己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父母过分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关怀和呵护,很少细心关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同伴中不合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我国当前因为家庭结构的问题,很多孩子和隔带父母相处的时间较长,父母对孩子情感教育及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四)师资问题(专业师资缺乏,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似乎成了制约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的“瓶颈”。
除了家长、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受升学压力影响这两个主要因素之外,学校呼唤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呼唤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如果成人能积极地鼓励儿童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和勇气。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了他们,对他们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五、针对以上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建议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议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建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局作为各幼儿园的直接管理部门,拥有很强的行政执行力。幼儿园老师在师范学院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如果教育部门能聘任专业的教师团队,将培训纳入“幼儿园师训计划”,我想教育部门会向幼儿园输送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
(二)不断完善人员资格管理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的考证、认证进行规范化管理。借助行政手段,促进各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设定从业人员的门槛,为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建议各幼儿园收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点子等,研发相关的教材,使其形成完整的课程。
建议业界更多的人能开发相关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给更多的老师提供规范的教育课程。比如,以前我曾参与“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后来在短短的几个月后我收到了出版的样书,样书里除了我设计的活动,还有很多其他老师设计的活动。这类的教材对于幼教工作者更加实用、更加便捷。
(四)呼吁大专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大中专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重视度。作为人才输出的摇篮,应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大力推行“专业院校”和幼儿园对接的工作,比如,院校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各幼儿园实习,然后返校后再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研讨。这样做出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总结能力。以便踏入工作岗位就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专业性
(五)进行课题研究,重视科研成果展示,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
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两条腿走路,并找到了结合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具体化、科研课题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指标化四个操作层面上展开每位教师参与科研,密切地与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音乐活动与幼儿合群性研究”、“美术活动中的交往、合作”等课题,将教科研融合起来。同时,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
(六)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业中来,借助各行业力量为孩子出版适合他们的读物,呼吁各位专家人士进行各种公益讲座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儿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们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
1、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
2、开展亲子活动
3、开设家庭心理咨询
4、周日串门活动
5、对有问题儿童的家庭上门治疗、送教
6、开展学习化家庭建设活动
7、开展“社会模拟活动”,让小区中的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任性、自己封闭、不和群的问题。
8、实现时空开放,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幼儿园能从实际出发,培养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投身于更广阔的教育事业平台中!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范文15
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感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会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氛围,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这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而未来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那么,如何重视和加强儿童健康心理教育呢?
首先,孩子不论大小,他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就是说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孩子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己评价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必要的,但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其次,在适当范围内,应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当然,孩子的能力总有强弱之分,能力强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行,甚至会看不起别人,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怯生生地说话,怯生生地做事,缺乏自信心。那么,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给孩子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我会”、“我能”等,让那些能力不强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本领,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让能力强的孩子了解伙伴的优点,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和正确的自己意识。
最后,教育者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关心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首先是家庭的熏陶。俗话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即为人师,就要做好表率。家长在家庭成员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任性的纠缠、经常的吵闹打骂,会让孩子产生无理取闹的人生困惑;零乱的摆设、懒散的生活节奏,会对孩子产生不思进取的负面影响;过多的指责,专制的家长作风,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心态……。而家长的精心抚育照料,正确启发引导,及时的鼓励赞扬,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其影响力也是潜移默化的。其次是积极活跃,情绪乐观,兴趣广泛,敢于尝试,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教师个人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以及与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儿童的方法,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感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会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氛围,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班心理教育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育工作总结07-20
小班教育教学总结04-18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4-09
幼儿园小班教育活动方案08-03
小班学期教育教学总结03-20
教育小班工作总结05-13
幼儿园小班教育工作总结15篇05-01
小学心理教育工作总结06-01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精选21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