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读书心得>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7-09 08:41:00
  • 相关推荐
(集合)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一件件实实在在的用心小事,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世界。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我在想他对自己子女的爱如何呢?那些被超越的父母情何以堪呢?)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每个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问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而我就是那一般的教师,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中,我愈发觉得自己的尽力而为是那么的自私和渺小。我只想在工作时间专心工作,做学生的'老师告诉他们我所思考的人生和希望他们所拥有的品质:乐观和坚韧,尊重和思考,我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在他们不方便向其他人倾诉时,我可以耐心倾听;但我每天工作之余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家庭陪伴家人,忘掉我的工作我的学生。所以看书的时候我一度很痛苦,看着教育家的无私的爱,不断想着新方法,一个月,一年用点点滴滴去感化学生,如果是我三五次后没有效果就心灰意冷,等待时间等待社会去改变他吧,我只是他生命中的很小的点,我没那么厉害不是救世主。我这样还能当老师吗?我得耽误多少人?

  还好,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我听到任慧老师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是健康的人。健康既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对生命的热爱、积极乐观的心态。教育者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和追求,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真正爱自己,才能爱他人,才能对学生真心关怀。虽然我并不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想起去年班里有几个心理脆弱的学生,其中一些甚至想要伤害自己或他人。当初我感到恐惧和沮丧,但后来我开始上网搜索相关知识,了解了他们难以言表的痛苦。我明白,这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心灵脆弱,更不是矫情。这些学生通常有着很高的自制力,追求完美,并将自己热情开朗的一面留给他人。因此,我决定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告诉他们我了解他们的痛苦,他们可以哭出来,不必时时强迫自己坚强。如果他们感到不开心,他们可以再次找我或者信任的朋友倾诉。我希望他们能够向我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这样我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接受并爱上他们不完美的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时刻反思和提醒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经过反思,学期快结束了,我渐渐平复了烦躁的心情。想起这个学期有一个学生第二次在晚自习时间使用手机看电子书,我感到非常不满,因为这是对学校规定的无视。于是,我把他的家长叫来了。家长进了我的办公室后,语气平静地开始谈话,但每一句话都像利刃一样刺向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你,散漫懒惰,没有自我约束力,哪所大学会要你呢?连自己的嘴都控制不了,还这么胖。我觉得即使你上了大学也没用,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你看看那个谁谁,人家为什么能考上清华大学?因为人家有自律精神。你看看你有一点优点吗?”我真为这个孩子感到可怜,赶紧打圆场,说道:“这位同学挺勤奋的,担任了劳动委员的职责,特别热心帮助别人,愿意做脏活累活,而且还非常礼貌。当我批评他时,他一直保持恭敬的态度。”此外,家长说他在学校装的,你们不知道他在家有多懒惰、多好吃,才导致这么胖。我一直试图找到这个孩子的优点,但是家长一直打击这个孩子,无论我怎样苦口婆心地希望家长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家长最多只会说“这个方面还可以”,然后又开始一堆的批判。我觉得每个问题孩子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我很难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更加自信。这就是我的爱心吧。

  我以后会用接纳的姿态面对自己的缺憾学生的不完美,一点点的让自己和学生变得更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与爱心》,深感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佩。书中真实而感人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让我觉得作为他的学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李老师以其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勾勒出了高贵的教育,也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班上的学生既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又具备突出的工作能力,因为这样的学生可以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然而,那些被称为“好学生”的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满足现状,缺乏上进心,有时过于骄傲自负,追求虚荣,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一些个性方面的特点。因此,培养优秀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告诉优生,取得好成绩不仅意味着将来拥有更多责任,也要在现在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帮助优生了解自己。引导优生超越单纯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年轻天才进行比较,通过冷静地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自己,并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优势。

  2、培养学生保持童心的教育方法是让他们在与班上同学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和学习同学们身上值得借鉴的优秀品质。通过参与同学们的服务活动,使他们体验到奉献所带来的幸福感。同时,在面对分数和荣誉时,教育优生要以淡然的态度面对,互相谦让,从而培养他们豁达而淡泊的心态。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李老师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收到了一封特别的贺卡,上面写着:“亲爱的李老师,您是我们班高95级1班的导师和好朋友。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这封贺卡是由全体学生共同签名的,他们都用心地表达了对李老师的爱戴和尊敬。每年的父亲节,历届的学生们都会精心准备祝福李老师生日快乐。这让其他人不禁羡慕起他们的深厚情谊。李老师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我要对得起每一份报酬,因为学生们给予了我无尽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每一份真情,因为他们把我当做朋友;我要对得起每一份信任,因为他们是经过各种方式才编到我的班级;我要对得起我的‘哥儿们’,因为他们把我视为家人。”李老师觉得自己受到了太多学生的爱,他说:“我只是还了一份情债而已。”实际上,这并不是李老师在偿还学生的债务,而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在回报李老师对他们的爱。没有付出,又怎能期待收获呢?李老师颇有感慨地认识到只有用爱才能换取爱。这段故事告诉我们,李老师始终坚守着他的教育理念,他将自己的心血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并从中收获了无尽的爱与感激。这不仅是一种债务的回报,更是一份深深的情谊。他和学生们共同创造了一段美好的黄金时代。

  他从不忘记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充满爱意的礼物;不顾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保持与学生书信往来;为落后的学生提供前进的航灯;指导优秀的学生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几乎每年春节都和学生一起度过,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在学生身上倾注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物力。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因为人都有血肉之躯,你对我好,当然我也会对你好,爱是双向的。于是,爱就像波浪般相互滋养着,债也像连绵不断地生长着!他的债主,是一群幸福的人!那张斗鸡的照片,足以让人捧腹大笑。看着他们,一个个紧紧抱住右脚,紧紧握住裤腿,龇牙咧嘴地你争我斗,哪里还能分得清老师和学生呢?

  他带领学生读书,包括教科书、中外名著,还让他们走进生活,读厚厚的社会大学。除了关注学生成绩,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你是聪明还是愚笨、纯朴还是顽劣,他都希望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源泉,让你开阔视野看到自身的潜力,从而成为心灵坚强、保护自尊的不可战胜之人,成为在未来社会立足、开创事业的人才。通过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他将违反班规的处罚权移交给法治原则,“天子与蔗民同罪”。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与学生平等对待的朋友,在追求真理之路上与他们志同道合的同志。他的教育工作体现了“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念。因此,由他诠释的爱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感动得我不禁流下眼泪...

  那么,我呢?我也是一个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却太多了,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不是因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为我的孩子木讷,不是因为我没有睁开双眼捕捉,不是因为我没有提起笔,也许是我的心灵,还没有毫无保留地打开。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4

  当老师是一件非常有幸福感的事情。虽然教师职业辛苦,但也充满了挑战性。

  在与每个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面对那些有着独特想法的学生们,我们要不断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但同时也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种自我激励的方法——“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我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是今天是否在家早读外语?二问是今天是否上课开小差了?三问是今天学习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四问是今天复习了功课吗?五问是今天预习了明天的功课吗?六问是今天有没有浪费时间做无关的事情?七问是今天是否“过电影”了?八问是今天是否完成了计划?九问是今天是否还有未弄懂的难题?十问是今天是否浪费了时间?我鼓励学生们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且我告诉他们:“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经过对比,我发现我也经常建议学生们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是否复习巩固了知识?今天是否预习下一课了?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情了,而另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一团乱糟糟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经常指导那些学无习惯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

  作为一位教师,如果你真心关爱学生,就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善于理解并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视自己为他们的朋友,真切地感受他们所处的世界。与其以高高在上、强制命令的方式对待学生,不如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关系。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注重科学:将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崇高的自我战胜卑微的自我,并且要有耐心等待学困生逐步克服各种缺点,就像拔除杂草一样,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快乐的心灵,是不幸的境遇。我们通常所称之为“后进学生”的学生,往往正是这样不幸的人。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储备、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跟上班级的步伐,于是心灵上的悲剧就出现了:他们感到自卑、自贱,虽然表面上装作漠不关心,但上课时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作业经常无法完成只能随意应付,因此常常受到各科老师的责骂,也受到同学们的白眼,所以就处处与集体对立起来……这种描述多么真实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们,请永远不要忘记:任何教学大纲和教材,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无法规定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的幸福和丰富的心灵生活。”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才能,不需要通过一次高考的磨难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对于那些发展较慢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和生存的方法。

  我记得,在一个中国中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发表了以下演讲:“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获得良好成绩的同学们,恭喜你们,你们将成为祖国的重要支柱!获得及格成绩的同学们,也要庆贺你们,母校期待着你们的回馈!”

  我想: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被接纳、认可和尊重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地关注到孩子的需求时,我们会静下心来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某种行为,而不是另一种。在与后进孩子进行沟通时,当我们习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时,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积极方面,而不是消极方面。我们会正向强化,而不是负面强化。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我们为后进孩子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这本书,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作为一名幼师,关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当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很多孩子会因离开温暖的家庭环境而感到不适应,他们会通过痛苦和焦虑的情绪来发泄自己的内心感受。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选择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也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这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幼儿园教师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刻苦、忙碌,但又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有时像一位老师,有时像一位朋友,有时又像一位母亲,教导孩子们如何吃饭、穿衣,同时也教他们认识世界,做人的道理。虽然感到压力很大,时间总是不够用,工作也很忙碌,但是我没有任何怨言,因为这些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给了我很多快乐和满足感。我能够体验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崇高使命。我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来时都一样,只是因为环境不同,特别是幼年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些人可能会成为天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受到适当的教育,也会成为优秀的人。”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道路起着决定性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深刻意识到我从事的职业承载着孩子成长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李镇西老师多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想到,虽然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案例都有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但现在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不应该僵固地重复过去的方法,而是要重视其中所体现出的教育者的爱心,对教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这些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

  古人云: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使得我无法像当学生时那样充实地利用闲暇时间。然而,我深知读书是拓宽视野最好的方法。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我常常会发现书中所讲述的与我所身处的环境惊人地相似。我可以通过这些书籍学习到如何进行教育和教学,并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这种感觉真实且充实,能够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从容应对。

  经过18年的教书生涯,我深感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位“智慧而有魅力、尊严的教师”已成为如今人民教师的终极目标。最近一个星期,我仔细研读了当代教育界名家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受到了许多启发和感悟。这本书给予我的影响深远。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8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曾在《爱心与教育》中强调:“一个优秀的教师首要条件是怀抱着对学生的无限热爱!”“热爱和保持童心,是我从事教育工作永不退缩的最后防线。”读过这本书后,我对这些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实,正是因为满怀热爱,我才能充满快乐地陪伴在学生身边,同时,通过保持童真的心态,我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学生身上的幸福与快乐;而我的童心也使我能够更加亲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印记,相互传递爱意和幸福的力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令人感动。他们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非常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本领。从最开始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到现在能够写作文,真的非常感谢您!您是我心中最伟大、最好的人。”看到这些真挚的话语,我深感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楷模,将爱心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要全面地授课,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机会;下课后,我们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指导、鼓励和关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与爱护。

  当然,爱心虽重要,但作为教育者,还需要具备另一个重要特质——民主教育。只有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抓住教育的机遇,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交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声音,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而不是仅仅以老师为权威的一人说了算的氛围。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课文的理解时,大家呈现出多种思路和角度的见解,因此我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在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我领悟到在热爱的引导下,可以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因此,我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我的整个心灵奉献给孩子们,激发他们的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敬爱的长者和真挚的朋友;通过每天普通的工作,培养下一代具有远大理想并努力奋斗的人。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9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是一颗粗糙的玉石,只有经过琢磨打磨,才能变成一块精美透亮的宝石。”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通过与家长沟通和了解该学生以前的老师的反馈,我发现这个孩子从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时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在家里也接受了严厉的教育,导致他的行为问题更加严重。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决定要多加关心这个孩子,并且采取沟通教育为主的方式来处理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冲突,而不是盲目批评他。我会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他参与学校的沙盘游戏等心理疏导活动。通过阅读本书,我可以获得指导,解决我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个好帮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爱护,但是长期以来给予那些需要爱的人充分关怀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然而,李镇西这位著名教育家在他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通过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他自己“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为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们对李老师真诚的回报所感动,每一场景都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一部分的描写中,我深感共鸣的是:“作为一位好教师,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拥有对学生的热爱。”如果毫无情感,所有的教育都将无从谈起。正如本书所言:“情感无法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融入情感之中。”

  作为一位教师,如果你真心关爱学生,就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善于理解并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视自己为他们的朋友,真切地感受他们所处的世界。与其以高高在上、强制命令的方式对待学生,不如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关系。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注重科学:将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崇高的自我战胜卑微的自我,并且要有耐心等待学困生逐步克服各种缺点,就像拔除杂草一样,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快乐的心灵,是不幸的境遇。我们通常所称之为“后进学生”的学生,往往正是这样不幸的人。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储备、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跟上班级的步伐,于是心灵上的悲剧就出现了:他们感到自卑、自贱,虽然表面上装作漠不关心,但上课时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作业经常无法完成只能随意应付,因此常常受到各科老师的责骂,也受到同学们的白眼,所以就处处与集体对立起来……这种描述多么真实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们,请永远不要忘记:任何教学大纲和教材,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无法规定一个事实,那就是儿童的幸福和丰富的心灵生活。”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才能,不需要通过一次高考的磨难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对于那些发展较慢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和生存的方法。

  我记得,在一个中国中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发表了以下演讲:“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获得良好成绩的同学们,恭喜你们,你们将成为祖国的重要支柱!获得及格成绩的同学们,也要庆贺你们,母校期待着你们的回馈!”

  我想: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被接纳、认可和尊重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地关注到孩子的需求时,我们会静下心来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某种行为,而不是另一种。在与后进孩子进行沟通时,当我们习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时,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积极方面,而不是消极方面。我们会正向强化,而不是负面强化。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我们为后进孩子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1

  《爱心与教育》是备受赞誉的教育家李镇西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讲述了李老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过一系列描述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真挚关怀,超越了普通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付出是无私的,不仅关心优秀生,也倾心照顾后进生。李老师曾说过:“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能离开爱!”这个触人心弦的名言凝聚了他多年从教经验的思考成果,在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中的每一章节、每一页、每一句都生动地阐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爱心与教育》中最触动人心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为汪斌煮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给我们带来的感慨,还是对伍建传达给我们的感动?这些都是,但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最能打动我的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看来,教师制造一个让人感动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长期以德报怨,那才难!万同的教育转变手记长达五十页,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详实、最感人的关于后进生转变的记录。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不断打动,也一直在思考,我能有多少耐心去对待象万同这样的学生,去面对他身上那些令人无法预料的反复行为?在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有多困难,更看到了作为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同的每一个变化,无论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教师的心,而万同所展现出来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号而已,而是一种行动与态度。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欢乐、愤怒、悲伤等情感。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教导学生如何去热爱世界、国家、学校、家庭、父母、自己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充满仁爱的环境中,我们的班级才能更加团结,学校才能更加繁荣,家庭才能更加和睦,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这样才能避免那些善良正直的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大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

  读完《爱心与教育》,我还进一步感悟到:教师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爱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激励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真挚的微笑,由衷的称赞,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关爱。它们如同花园中的芬芳玫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滋养着成长。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撒下希望的种子。以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和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进屋,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个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爱心与教育〉的故事感动着我时,“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然后不断地地演绎有关“债”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同学、对老师的爱,还扩展为对周围陌生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说: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让我们每一位灵魂工程师都能以李镇西为榜样,实施爱的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3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我随意地翻开一个章节,开始阅读。在那些关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令人动容的力量,仿佛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于是,我将这本书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着。每次打开书页,那飘逸的文字都渗透进我的心灵深处。今天,坐在电脑前,桌子上摆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敲下第一个字之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与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心的跳动、激情的脉动和诗意的挥洒。

  是啊,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情感: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个学生的生日送上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到每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中被遗忘太久的东西,那就是人情味!教育是一门关乎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认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它应该充满着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力,体现现代社会中的民主与平等意识。虽然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知水平上,教师处于较高位置,但在人格方面,师生之间是自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仅是在人格上、情感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追求知识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志同道合者。通过李镇西老师与王铜之间的交流,我看到了这种平等和民主的体现。为了实现万众一心的转变,李镇西老师通过沟通与学生进行互动,展现了这种平等和民主的态度。

  现今的教师绝不全都不爱孩子,这样说实在太过绝对化了。哪位教师会否认自己心怀爱意呢?我曾听闻,有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更严格要求学生,竟然在课堂上用胶带封住了十几个学生的嘴巴!面对质疑,她委屈地表示:“我只是出于对学生的好意!”

  教育需要爱,然而,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爱呢?我认为它不应该是溺爱,也不是不平等的爱,而是一种融入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效仿李镇西老师的榜样,在爱的过程中体现民主,在实践民主中展现关爱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爱护,但是长期以来给予那些需要爱的人充分关怀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然而,李镇西这位著名教育家在他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通过手记的形式讲述了他自己“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为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们对李老师真诚的回报所感动,每一场景都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一部分的描写中,我深感共鸣的是:“作为一位好教师,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拥有对学生的热爱。”如果毫无情感,所有的教育都将无从谈起。正如本书所言:“情感无法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融入情感之中”。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4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同意这句话。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热爱,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如果没有爱心和童心,怎么能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他们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它却是教育的源泉!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孩子的'喜悦和苦恼都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关心和担忧,那么你要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职业吧,因为在其中你会找到创造的快乐。”也许正是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缺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交流和互相倾听。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私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因为关爱他们才纠正他们,这种爱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正错误,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迈向成功的道路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一颗爱人的心,更需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6

  在阅读《爱心与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镇西,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李镇西关注逆境学生,努力实现后进学生的转变,培养优秀学生,探索心理教育,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以及阐述教学理念、剖析教学案例、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清晰的思路进行研究,在时效性方面也做出了令人佩服的成绩。

  作者对爱的教育的升华是这样说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的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班里一名学生刘某,稍有不顺的就大发脾气,希望通过发泄愤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为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训练他学会用动作释放自己的情绪,训练他在情绪激动时,能从自我的情绪中跳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改变自己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他学会如何关心、爱护他人,我在班级中组织了一次特别的活动。我请同学们在教室里设置各种障碍物,然后蒙上自己的眼睛,让他们互相帮助穿越障碍。其他同学观察这个过程,而他则用温和而坚定的手扶着我穿过障碍物。他轻声地告诉我哪里应该走,还不时用手保护我避免碰到障碍物。在这片黑暗中,他就像是我的眼睛和希望,同时他也表现得非常温柔和细心。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流动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心中涌起一股欢喜之情:他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爱是每个人的本能。接下来,我又让之前与他关系不好的同学眼睛蒙上,让他去扶持他们通过障碍物。几次下来,同学们都反馈说他非常细心可靠。他也表示今后要与同学们相处时更加宽容和体谅。从那以后,他逐渐开始热爱同学,热爱老师。我相信他也会用同样的爱来爱护他的父母、社会和国家。

  当爱与国家、当民族的命运相互联系时,这种爱变得更加崇高,我们的职业也因此显得伟大。作为教师,我们要怀着一颗无私的爱来引导学生,这样的爱不仅是对我们社会、民族和国家的热爱,更是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热爱。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更系统地了解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其中让我感动的是关于转化后进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尝试组织几个成绩不理想但又有进取心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我们每天一起学习,共同讨论个人遇到的问题,并分享彼此的经验。这个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受人歧视的,而是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由于没有了先前那种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缩心理,因此在小组交流会上每个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扫以前那种焦虑、沉闷、烦躁的心态。

  其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学习小组中,刚开始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会的给不会的讲,进步快的给进步慢的讲,在某科目擅长的给不擅长的讲,共同性的难题大家共同承担”的互助性原则。比如你数学好,你就多承担数学难题的主攻任务;他英语好,那在英语上就多当当小老师。这样,讲者为担当起光荣的使命往往“备课”认真,讲解耐心细致,结果让自己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了所讲的内容;而听者为了对得起“老师”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师”面前丢脸献丑,总是虚心求教、专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往往存在着懒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学习小组后,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新的小群体中落后,因而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另外,在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的环境中,小组还选出了常务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当,由他负责监督小组成员中的懒散、松懈现象,并及时提醒和批评。

  最后,小组学习的活跃程度提高了。在集体学习中,我们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包括演讲、朗诵、辩论、抽签答题、小组对抗、抢答等等,这些形式远比单人学习的形式更多。学习气氛变得热烈,轻松而活泼,让我们从精神上的疲劳感中解放出来。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教师那样,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1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5-2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5-15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8-23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06

【精品】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7-04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04-28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优秀11-20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笔记(精选26篇)02-2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