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读书心得>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6 15:08:22
  • 相关推荐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

  在这个充满欢乐与喜气的寒假中,我在广阔的书架里发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尽管它的封面并不是很引人注目,但里面的资料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是里面的一篇名为《佛罗伦萨的少年抄写者》的文章,其中讲述了吉利欧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他那位对自我父亲格外关心的心灵。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利欧的青少年,他是一位铁路工人的孩子,家庭并不富裕。尽管父亲十分宽容,但只要涉及到学习就格外严厉。为了赚钱贴补家用,父亲每天要抄写500多封信,而只能够赚到3个里拉。儿子吉利欧看到自我的父亲如此辛苦,于是每到晚上等到父亲入睡后就来帮他抄信。但这段愉快的日子没有持久,因为吉利欧在白天要上学,晚上又不顾疲惫的偷偷为父亲抄信,让自我既疲惫不堪,又因此成绩下滑。父亲看到这样的情形,十分失望,认为吉利欧不爱学习。直到有一天晚上,父亲才明白了真相,十分内疚地意识到自我错怪了儿子。

  读到这里,感觉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这个故事告诉我,父母应该理解和关爱自我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心灵是柔软的。相比之下,我家的条件要好得多,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学习成绩也很好,通常是班里的排名前几位。

  我还记得一次,父亲带我和姐姐、弟弟去玩,我感到非常兴奋。但当玩完回到家后,妈妈要我写一篇作文。尽管是放假,且我玩得非常开心,但我不想写,心里烦躁,有一百个不情愿。于是我嘟着嘴赌气地说:“我不想写。”

  “你只顾着玩,一旦让你学习就不高兴。”妈妈十分生气。

  听到妈妈的责备,我哭了。妈妈看到我的样子后,缓和了口气。她说:“孩子,妈妈并不是有意责备你,只是因为妈妈深爱你,才要责怪你。妈妈要让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认真专注的做事态度。”

  我点了点头,用手背擦去眼泪。突然,我想起了吉利欧,坚定了信心,骄傲地对妈妈说:“我这就去写作文。”

  阅读这篇文章,我恍然大悟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幸福。吉利欧,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便能承担家庭的重任,而我却是一个11岁的孩子,甚至还无法自觉地认真学习,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要以吉利欧为榜样,向他学习成为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我一定要加油,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2

  《终身教育引论》是这次我读的书。读着这本书总是让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其中他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他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以下使该书中一些打动我的文字和段落,摘录如下: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由各类中小学和大学所提供的基础训练,并没有使儿童和青少年为成年后所承担的义务和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单纯的智力活动这个狭窄范围以外,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必须为基础训练提出新的目标,必须制定、保持和发展判断能力、思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发展属于每个人的、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损害的独特表现方式。……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个性发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力图不用先验的方法去向人们灌输现成的、陈腐的文化;我们深信,教育工作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成人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他以工具,将他置于一种环境,使他能够依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经验、斗争、成功和挫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独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个性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一个成人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兴趣,如果他除例外情况以外总是对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没有热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响的年龄即青少年时期没有从提供给他或强加给他的教育中发现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考虑整个教育,考虑教育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相互关系。当我们说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脑子中始终考虑的就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从长远来说,实现更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个彻里彻外地渗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社会,在于实施一种与社会的进步和成就紧密相联的教育。”

  书中的语句总带给我一种温暖,让我觉得教育的美好,它对人类福祉的关怀。同时,又有一种悲伤,因为,时至今日,我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接受着错误的、失败的教育。

  书中说目前在大中小学进行的教育是基于对个性的一种短视的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审美、身体诸方面发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没有考虑到个性的差异,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学生也就同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学生一样成了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选拔的需要压倒了训练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的写照,我们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而学习,对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学习的本质。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 说明了学习的主要是让我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去适应以后的生活。

  教育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准备。因此,在面对社会对人的诸多挑战时,教育应该成为帮助人们应对挑战、更好生活的手段,这就与现存的不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教育体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以说,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

  为了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而努力将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3

  教师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混沌,便将其看扁看死;也不能为了让学生早日开化、醒悟,而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教师要坚信学生将被唤醒的必然,要学会等待。等待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品质、智慧、浅能,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显现。这种显现,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有灵动的心与锐利的眼光,善于于无声处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止是语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同时,唤醒需设置情境。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无视了。

  所以,教师要创造对话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疑心与批判,但决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有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持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对话双方有足够的空间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开掘……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提醒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承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人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假设要面包好吃,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哲学”

  这段话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对于哲学与人生关系的精辟阐述

  我对这句话作了以下修改:教育过程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假设想而包有味道,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读书,读教育类的书籍。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4

  这段时间在电脑上读了法国教育家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感觉受益匪浅。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每个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所以就必须的学习,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终身的学习,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指认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终身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教育观念的彻底革新,也是人类对教育与社会关系认识上的历史性飞跃。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终身教育已经是形式所迫,社会所需。我们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这点,并且欣然接受这种形式,最后祝愿终生学习的人们整个人生终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与生活的无限美好!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这说明了学习的主要是让我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去适应以后的生活。培育“学会学习”的个体。朗格朗主张任何学习都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自如地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在终身教育的条件下,要用方法来武装人们,使人们能在自己的整个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当今时代,那种凭借某种固定知识和技能就能度过一生的观念已被抛弃,教育不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传统教育是传授知识的教育,把对学生的培养封闭在狭窄的对现行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上,重点在于文化模式的再现而不是创造,忽视人的全面发展,重知轻能,陷入“唯书”“唯上”的泥海里。

  这种教育的结果是,教育与生活缺少联系,脱离具体的现实,偏向于选拔和分数,所培养的是失去个性和独立性的人。显然,传统教育带有明显的工具性特点,仅“满足了统治阶级和普通大众的利益”,却不能满足人性的一般需要和个体的特殊需要。这样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能应对现代社会挑战,为人类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学习过程的重点都不能再放在设置局限、安排刻板的内容上,必须着眼于能力发展。终身教育意在“教人们掌握一种在自己整个求知道路和文化生涯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的方法”,即“学会学习”,从而造就具有新的生存价值和生存能力,能够解决新的生存问题的人。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格局,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促使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能够获得不间断的发展,从而在度过富有意义的人生。

  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为教育能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谋求幸福而努力将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终身教育赋予成人教育以新的意义。成人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立足于成人的特点和成人的需要、是非强制的、自由的教育 ,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让终生学习的人们整个人生终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与生活的无限美好!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5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6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由意大利的大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亚米契斯1846年出生于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亚米契斯退伍后从事教育事业,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告诉了大家自己的童年。读了这些日记,不难看出亚米契斯是一个热爱祖国、尊重友情、有着高尚品格、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在生活中,我也是一个热爱祖国、尊重友情、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我很喜欢他父母亲的每月来信。

  它让我懂得人类那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做人要有远大的的理想和抱怨,要有爱心和知道感恩,更要学会爱护别人、做个爱劳动的.人。它给我的帮助很大,让我懂得了很多。

  我很佩服有着“小商人”称号的卡洛斐,他很有商业头脑,能想到利用夏天的炎热来卖扇子,而且总来不乱花一分钱,我要向你学习,这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实,我也是一个不爱乱花钱的人: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商店,问我想吃什么,我说什么也不想吃。因为,我从小妈妈就很少让我吃零食,这可不是小气,而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还有现在的“活雷锋”洛贝蒂,为了救别人,而让自己的脚遭罪,这种精神难道不值的我们去学习吗?现在见义勇为的人实在太少了,要是这种事让我碰到的话,我绝对不会坐之不理,我也会去救他的。还有保护弱者的卡隆,他真是一个好孩子,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几乎所有的好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但是,卡隆,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以后再去管事的时候,尽量去和那个人进行友好的交谈,如果自己实在是管不了,也不要用暴力,我们还可以让老师来解决。不过,他也是一个不辛的孩子,自己还这么小,就已经失去了母爱,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抵不过母爱,你肯定无比伤心和难过。

  同学们,虽然好事很难做,但是,我们必须要创造机会。你的每一个善行,每做一件好事,你的每一个高尚的意念和思想,都会使自己向成功跨想一步。而你做了一件坏事,每一个恶念的创造,都会是你想成功远离一步。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7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让我看得进神进肺。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并且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所以,我特别喜欢爱看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畅销不衰,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该书主要讲了: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来的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多深呀!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之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氛围里,朋友间的关爱都无不流溢于纸上,真是动人心弦啊!

  爱,像人的灵魂,天天陪伴在我们身边,实在他的意义已融进我们的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走,单是穿衣洗脸,催促孩子看书学习,往书架上放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头疼发热,问冷问热寻医找药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没法形容的爱。

  当我们堕进窘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边,晚上不忘吩咐一句:早点睡,别熬坏身子。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熟悉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轻易忽视,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没法感遭到。

  亲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体会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无条件的溺爱,而是相互的尊敬。家长的行为是最能够作为榜样,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的。这要求家长要从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一个能够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严格要求他人。书中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爱、无私、热情赢得了孩子敬佩。这一点对我一样也很有帮助,它指导了我怎样和我的学生进行交换。

  还有孩子之间的最纯洁的友谊,这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它教导孩子们看待一个人不应当从他的穿着,而是应当从他的'行为。只有关心他人的人才是真实的好朋友。有时候友谊不是从嘴巴上说出来的,而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伸出支援之手,那当你面对障碍的时候,你会欣喜的发现你实在不孤单。书中侧重描写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谊,也描写了他怎样处理和别的同学的关系。它告知孩子们交往要以宽容为本。

  中国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有的就是爱心。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美好的感情与思想送进我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崇敬、对四周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面对出现灾情的灾区人民的关爱与帮助等。当年的汶川地震是非常严重的特大灾难,我敬佩灾民们那种求生的意念,敬佩第一时间冲锋在废墟中抢救伤员的英雄们。这一切的一切,一样也看到我们全中国人民同胞的团结,充分体现了祖国人民一方有灾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到:爱是教育气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的。但只要我们专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爱在点滴的地方。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一颗爱孩子们的心。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对学生更多地给予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点庇护、一些宽容,让学生感遭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我手写我心,把真心亮给学生看,用真情诉给学生听,把真心带给学生读,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会获得到无穷的动力与爱我坚信孩子未来一定会回报祖国的。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8

  暑假中,静下心来认真读了《福禄贝尔幼儿教育著作精选》,福禄贝尔是19世纪德国幼儿教育家,是近代西方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阅读本书有助于深刻地了解福禄贝尔重要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和方法,也能更好地了解当代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也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书中讲述的观点理论性很强,有很多段文字我必须反复阅读多遍,仔细咀嚼多次后才能体会其中的意思。但是就是在这样反复阅读、思考,努力理解、探索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领略到了很多道理,同时也让我不禁感叹福禄贝尔在教育方面的高瞻远瞩,在那个年代就能对幼儿教育拥有这样深刻独特的想法,令人由衷佩服。

  书中就福禄贝尔的一些经典著作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解读,分别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幼儿发展中的教育》、《母亲:游戏与儿歌》等经典著作中的重点章节。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一章节:《绒球——儿童的第一个玩具》。福禄贝尔认为,球具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恒久的吸引力,因此,它是童年时期无与伦比的最重要的玩具。球不仅对儿童具有意义重大的吸引力,而且是一件具有深刻意义的玩具和一种教育手段。儿童在玩绒球的时候,认识到,物体有时是被他自己抓住的、紧握的、可触摸的,但有时候也是自由运动的。球让儿童感觉到自身是一个整体,并遵循着人类的本性去发现他自己的命运,在生命的早期,儿童就去寻求并且必须去寻求、去注视、去抓住、去占有整体,即使是在无意识的阶段也同样如此。儿童寻求的这个整体也是通过绒球给予他的。

  球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因为自身之中包含着一个整体),同时也是单个事物的特殊象征,例如,苹果和其他球形的物体,在这些球形的物体中多样性得以体现,就像谷物的种子中所蕴含的多样性一样。因此,球非常适合满足儿童的这种探究欲望。福禄贝尔所说的绒球——或与之相同的圆球——实际上是其他一切形状的基础和本源,所以,一切形状都可以通过某些确定的简单法则从球体中符合逻辑地发展出来。如同球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一样,它也是每一个整体的象征和一般表现。儿童能够在其中看到每一个整体和他自身,就像他能从中看到每一个整体和每一个物体一样,他也能够反复地将自己的影像印入其中,从而使他能与自身面对面。

  书中反复强调福禄贝尔这样的观点,对于需要得到发展的儿童和促进他发展的成人而言,十分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应该观察而且应该激发他们的孩子正在觉醒的个体力量和个体活动,以及在几乎不易觉察的开始之中及表露的细微迹象之中正在觉醒的精神。

  人的发展(包括儿童的发展)的中心、真正的基础和起点是心灵和感情。但是,对行动和思想的训练,肉体和精神经常不可分割地伴随它们。思想必须转化成行动,行动必须通过思想来决定和明确,这两者的根源都在情感本质之中。这些论述对于认识、促进和保护儿童最初阶段的发展和认得发展的规律是必要的。

  当然,在谈论儿童运用绒球游戏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所有的儿童玩具和游戏的共性,即儿童特别喜欢在每一个物体中发现整体以及从每一个物体中创造整体。许多中物体,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能在儿童时代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特别是那些有生命的物体的来来去去会引起儿童的不随意注意或者由于成人的提示而引起儿童的随意注意。一般情况下,生命总是会吸引生命,就像生命唤醒生命一样。儿童会看到狗和猫的走动,有时是大狗有时是小猫,儿童也会注意到鸟儿,笼中的鸟、窗前的麻雀,儿童还会注意到鸽子、公鸡母鸡等等。通过一个并且是同一个物体,甚至是一个无生命的物体(绒球),我们可以想象许多种物体,特别是有生命的物体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绒球提供给儿童观察、创造和玩耍的仅仅是最基本的形状,或者说,绒球是一切表现为整体并能自发行动的事物的素描。因此,可以用球体表现的一些现象,例如,呈现、分离、返回、寻找、发现、得到、接住、抓住、握住、滚动、滑动、转动等,上述的每一个现象都能够如球一样地表现出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绒球对儿童而言是一个多么完美和有吸引力的玩具。

  圆球始终是万物的统一物和解释物,因而也是联系和理解万物的真实途径。正是通过圆球,将儿童与保育员和他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因为球是万物的特征,是万物本质特性的统一体和结合。球展现了容量、质量、物质、空间、形式、尺寸和外形,它自身蕴含着一种独立的力量(弹力),因而它可以静止和运动,也具有稳定性和自发性。它甚至可以提供色彩,至少可以引起声音,它有重量,因为受到了重力的吸引,具备了万物的一般特性。所以,绒球通过下落,通过或快或慢的运动,使儿童思考地球生命和自然生命中最重要的现象和规律,思考一般的引力——首先是地球的引力,特别是地球引力的规律和限度。

  运用绒球的第一种游戏也实现了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智力的培养。通过绒球的运用,儿童不仅可以看到静止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再不断变换的现象中观察物体。运用绒球进行的游戏唤醒并训练儿童的智力,使它能够在内部重现已经在眼前消失了的物体。这些游戏唤醒并训练再现、记忆和在记忆中保持以前见过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记忆力。

  绒球给予了儿童所有这一切和许多其他的东西,并且成为儿童所有玩具中的第一个。通过绒球的运用,儿童得以发展自己,加强了生命和本性的统一性,也相应地增强了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性。正是在运用球的最初的游戏中,儿童知道了自己的生命以及作为统一体的外部世界。

  福禄贝尔针对绒球和儿童的发展详细地从人类发展层面、儿童发展层面、语言和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以及精神的发展等都作了独特而详尽的思考和阐述。在没有拜读福禄贝尔的作品之前,我虽然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对于孩子们的各种球类玩具的认识和理解是多么肤浅啊,这促使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对于球类玩具以及其它简单玩具、民间玩具的看法,也不得不重新理解和定义玩具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9

  这天,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之后,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拥有培养学生爱心的能力,尤其要具备感知他人情感(包括爱心和痛苦)的潜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爱心和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领域永恒的主题。在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中,他提倡将关爱和尊重融入教育实践中;朱永新教授高举起“爱的旗帜”,探索着新的教育实验方法;而李镇西则致力于以“走进心灵”为理念的教育方式,所有这些努力无不凝聚着对爱的核心的追求。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立下了一个誓言:我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住在学校宿舍里,我和同寝室的人关系很好。因为我当时的准则是:无论谁有事求我,我都会尽力帮助他。我相信,只要有人来求助,一定是因为遇到了困难,而我想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我会节约吃穿,只要有同学向我借钱,只要我口袋里还有钱,我就会借给他们。渐渐地,我发现我的眼界好像变得开阔了,每一天都能带给我无限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我总能感受到明天将是充满辉煌的一天。

  再之后,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忙,相互提高。学会帮忙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某天,一个勤奋的农夫发现了一棵神奇的植物。这棵植物只要每天用两米长的勺子舀一点水,就能生长出一碗滋润的肉汤。农夫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开始努力地舀起汤喝。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聪明的邻居。邻居告诉他,如果他把自己的勺子低下去,让别人先喝一口,然后再由别人给他喂一口,那么每个人都不会挨饿,而且大家还能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农夫心生感悟,他开始和大家一起合作,将汤倒在一个共享的大锅里,每个人轮流用自己的勺子舀取,并一起品尝这美味的肉汤。很快,农夫和他的邻居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精神也更加焕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红光,因为大家不仅仅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还能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和合作。而在另一边,那些只顾自己舀汤的人们却变得消瘦苍白,因为他们虽然有肉汤可舀,但却没有分享和关怀的温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人时,我们也会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来自于满足自己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与他人一起分享和合作。只有拥有关爱和合作的精神,我们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天堂,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尽管他可能暂时无法理解你,但终将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让你的学生能像你一样去爱别人,为了在世界上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请你用心地爱护你的学生吧!教师的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可以激励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爱就像阳光一样,能融化冰雪;爱就像春雨一样,能滋生万物;爱就像桥梁一样,能连接师生之间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真诚相待,彼此心有灵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就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我们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时,他们会对教师的关爱非常敏感,并以善意回报;而教师的关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如果学生明白这一点,并自发地进步,成绩自然会提高。成绩好了,作为教师的你也会更加快乐不是吗?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0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详细论述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建议,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

  书中说:“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人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使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来,陆续调入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都没有从事过特殊教育,工作岗位的`转换,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都要求我们尽快充实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迎接各种挑战。今后还应该加强校本校训和继续教育,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老师们切实受益。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1

  在我的成长路上,数不清的书籍培育了我的青涩心灵,陪伴着我渡过漫漫人生之路。我和书籍紧密相连,形影不离。臧克家写道:“读过一本好书,犹如结交了一位益友。”当一本书籍真正进入你的内心深处时,你就能体会到这份感悟。阅读积累知识,知识启迪智慧,智慧开拓未来。从我懂事起,我就热爱阅读。如果我一天没有读书,内心就难以踏实和快乐,总觉得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我的朋友们都称我为一个阅读天才,这已经成为了我的标签。因为只有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今天,我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阿米切斯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儿童小说。《爱的教育》贯穿了世间各种伟大的爱:教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同窗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却感人肺腑。这本书还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男孩阿内利科的学习与生活。书中写了许多阿内利科身边的感人小故事和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章节都深入而淋漓地表现了“爱”的精髓,大到国家、社会、民族的大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爱,无不牵动人心,感人至深。《爱的教育》没有无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描写的都是一些平凡善良的人:如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老师......以及他们平凡的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而真实可信的叙述,让读者走入一片爱的海洋,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洋溢着爱,充满了令人羡慕的爱。当我阅读《爱的教育》时,我仿佛进入了阿内利科的生活,目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爱。他们的爱里有包容、谦让、亲情和友谊。《爱的教育》呼唤伟大而纯洁的人类爱,是最真诚的教育,爱在教育中升华。每个人的人生阅历虽然不同,但你可以从这本书中感受到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情感,尽管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可能不尽相同。

  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之后,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当你感受到那份普通但却极为强大的爱时,你就不会吝啬你的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书籍是给予我们快乐的泉源,引导我们向前行进的方向;书籍就如同一条清澈色彩的溪流,四季奔腾而过,滔滔不绝地汇入大海;书籍则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吟诵奇丽的诗歌;书籍是知识及智慧的天空,供我们自由自在飞翔;书籍也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采集,从不歇息;书籍是带领我们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追求进步的老师。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2

  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中读到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这首诗,瞬间觉出做教师的美好来,我们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见却又存在着的工作吗?在无形之中我们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渗透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地让学生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我们如何做到更好呢?

  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已然让我很少阅读了,但是遇到一本好书,是何其幸事,焉能错过。更何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而活水源头便是不断的阅读。知识是广袤无垠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不断阅读才会有不同的天地。同样,只有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简单的,是纯粹的。一个老师常常会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效果,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们沉淀下来静静的思索,然后再倾听,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老师在教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在书的最后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有关。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眼前,在看到的'这些学生,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教育孩子心中有大爱,社会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阅读一本好书,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却更多。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3

  教师,平凡而伟大,-苦而又有乐趣。

  你可以入睡前细细回味一天-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学生一天天的成长中体味事业的平凡而伟大,从中领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蕴;你可以在学生细微的爱心举动中,也可以在来自远方的问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谛——学会爱……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们常说,爱是教师的天-。不错,做好教师,爱必须贯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显-的爱,更需隐-的`爱;有为学生取得成功而喜悦的慈母之爱;更有“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教导“差生”的严父之爱。因为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爱能唤醒一个沉睡的心灵;爱能激发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师的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届的行为,而应该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爱心不息!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4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15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男孩,当他第一天入校时是多么兴奋。他已经习惯了把时间花在操场上和朋友们踢足球、追逐、藏猫猫,玩得不亦乐乎。对于他来说,入校的第一天是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满怀期待。他希望能够四处探索,了解更多有趣的事物。他期待着在学校里可以随处嬉戏、欢笑,与其他小伙伴们自由交流。然而,现实情况却出乎他的意料。他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长时间坐在教室里的世界里,他必须努力理解老师复杂的讲解,眼睛紧盯着书本上那些陌生的数字和字母。当他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困惑时,老师建议他去专家那里进行检查。于是,他接受了一系列的深入检查,结果被认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

  实际上,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描述的那些外国孩子并不少见。在一本名为《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的报告文学中介绍了一位叫李圣珍的北京教师。多年来,她已成功地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50个家长和教师认定为在学业上无望的差生转变成了备受喜爱的好孩子。这些孩子在来到李老师之前,在学校考试几乎所有科目都不及格,有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还不会超过20个数字,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焕然一新,取得了巨大进步,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班级前五名,有的成为了三好学生,甚至有的考入了国内重点大学,还有的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与托马斯先生类似,李圣珍是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令人惊叹地说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注:此为原创内容。

  我们可以将“学业残疾”这一概念替换为“学习差异”。有许多孩子被误认为有“学业残疾”,实际上并非真正的残疾,而是因为他们有独特的学习方式,这点老师和家长并不了解。此外,有数百万的孩子在学校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或者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对教室感到厌倦,这是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和开发他们在学校应该展现的东西,也就是他们特有的天赋和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和偏见所忽视了。教育是一门神秘的科学,需要耐心地探索和仔细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认真分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揭示了许多具有学习天赋的孩子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发现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并提供了七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独到指导无论对于正在经历学习厌恶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的家长来说,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见的效果。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教育的100种可能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可能的作文04-11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作文通用10-22

自己可能怀孕12-31

挑战不可能04-08

《可能性》说课稿01-08

可能性说课稿01-14

没有不可能作文06-12

挑战不可能作文11-16

挑战“不可能”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