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实用文>读书心得>《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
《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4-05-14 13:00:30
  • 相关推荐
《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1

  你觉得学生的作文写作有成就感吗?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自己。现实告诉我,在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学生没有成就感,老师也没有成就感。学生每每一提到作文写作,就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老师一批阅作文就心情不红,感叹万千。最近一直在读中山大学教授刘军强老师的《写作是门手艺》,看了一章就有共鸣,不吐不快。

  诚如书里引用北京大学张静教授的话:“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主要是一种文学欣赏和评析的模式,但是缺乏证明性的写作。”也就是说,尤其是初中生,在大量的阅读学习模仿中,学到的更多的是带有修辞和诸如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起的情感体验写作,缺乏带有证明性的写作。尽管在义务阶段的语文课标里,有对议论性写作的表述,但现实情况是,因为中考的指挥标杆,老练的毕业班老师根本不会花去大量的'时间去训练和有意识的去进行议论性文章的指导。就拿陕西省这十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几乎都是以命题式的记叙文为主,虽然文体不限,有些题目是可以写成议论性文章的,但大多数题目还是以记叙文为主。

  在这种现实的导引下,学生更多的是写自己的成长体验,泛滥的情感和大量矫揉造作的繁复的修辞。问题是如何把文字表达好,把情感抒发好,把语言组织好,把手法运用好。这些对于师生来说,是何其难?尽管我们发现有许多精英老师在作文写作上很有成就,方法介绍也是层出不群,但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作文写作仍然是双向的痛。在作文指导和写作中,有成就感的那些老师,我常常想,那一定是精英老师遇到了精英学生,王牌对王牌,神仙打架等优秀群体吧。在现实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尤其是学生的方面。

  对于观察体验式的作文写作,我们还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需要掌握一点技法但不要渴求学生逢写必用,学生初级的写作也许重在模仿,但不可否认,模仿是写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谁不是一步步的由模仿到跳出圈子再到形成自己的风格亚里士多德说,文学起源于模仿,他是人的本能。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写作成长的过程,也是作文写作的开端。

  刘军强教授是大学老师,他的著作《写作是门手艺》是主要针对大学生论文写作而言的,阅读群体可以是中学到大学的老师,我觉得高中生也可以粗略的读一读,掌握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是不可以。这本书里,把写作分为“创意写作和说理写作。而我们中学生写作就是创意写作,也就是面向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本,而说理写作则面向论文、试验记录、调查报告、等文体。刘教书陈述,由于在不低于12年的中小学阶段的创意写作思维下,这些学生初入大学写的论文,往往是带着作文的思维模式写论文从而让导师头疼不已。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痛苦不安,焦虑、压抑以至于有些大学生会因此而走上不归路。

  但我认同刘老师在书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说理写作一定要注意论证思维和思辨思想。我想,作文写作也要注意思辨思维和严谨的表达。否则,会让我们陷入不好的学习风气和生活表达。例如中国武侠小说里的夸张的功夫,总让西方人嘲笑我们不懂万有引力。最近在看的另一本书《长安客》有这么一个故事:唐玄宗和杨贵妃因为王维的一首诗吵架,贵妃一气之下离宫出走去了华清池。玄宗召来王维问他:“贵妃娘娘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一句中,月亮出来了又没有声音,怎么会把鸟儿惊醒?为这个争了半天,还生气走了,你给我解释一下?”王维一时语塞,不知道说啥,心里想当时就是这么信口一说,也没有想那么明白?这个虽是个故事,但至少说明了创意写作过于注重意境,而缺少严谨的论证。这样的例子在文学里比比皆是,但是大家都能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会意。但作文写作的严谨主要是事实的清晰和语言的和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和大家的观点是没有分歧的,作文讲求字从文顺,表达流畅,合理的修辞运用使文章风采悠然。冰心先生在《谈生命》一文的开头就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就是严谨作家的表达,生命是什么是科学研究,生命像什么才是文学表达,这种引导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我没有批评现在中学写作教学的不足的意思,而是和广大老师探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严格遵守课标要求,在进行创意写作的教学实践时也应该按照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议论性文章的引导,不要让学生思辨的土地长时间荒芜着,等有一天需要开垦的时候才后悔不已,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将永远痛楚不已。

《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2

  写作这一话题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的写作启蒙是看图写话,一幅图画或者几幅图画连在一起,需要我们去开动脑筋构思图里的故事情节,到了五六年级写作从看图说话变成了日记及命题作文,到了初中、高中,作文的内容开始更为广阔,而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道题也绝对离不开写作这两个字。大学时则变成了从未接触过的论文,很多人都很头疼论文的存在,因为它颠覆了我们对于写作的认知,小时候看起来非常容易的写作,到了论文这里却行不通了。那么同样是写作,为什么就不一样了呢?从刘军强教授的这本《写作是门手艺》一书中我们可以窥得端倪。

  刘教授在书中对现代的写作做了这样一个定义:现代的科学写作风格,要求一切以证据为基础,讲求语言的清晰而非绚丽,讲求逻辑的周延而非随便发挥,追求说服力而不是充沛的情感。刘教授在书中给出的一篇词藻华丽、感情充沛的作文普遍遭到了大学教授的低分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写作凭借大学以前的写作经验是行不通的。这也使我自省大学之前的写作经历,反思两年多来的写作教学是否在科学写作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

  整本书分为十篇,分别从十个角度指引我们如何去写学术论文,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提问》这一部分。《提问》这一篇的主要内容是“好的问题是好的写作的起点,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这句话指出了现代文章需要具备的核心要素,文章的本质就是传递信息,让别人明白你的主要观点。但问题本身是有层次之分的,问题的大小如何,角度如何,重要性如何,都决定了回答的价值和质量如何。对科研来说,提出的问题就是所选的课题,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好坏。好的科研论文很多的数据量并不大,主要是靠好的切入点和思路取胜,而它们大多都是来源于所提出的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书中提出:首先,需要建立好问题意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第二,有意识的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训练和积累,这主要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并有意识的观察和收藏问题等来实现。第三,缩小问题的范围,降低实现的难度,先根据实际情况做成再说,后面可以根据条件再逐步扩大,或把各个小点连起来,就可能形成体系。由此我们才能在写作和研究中做到“片面而深刻”。

  比照我们的课堂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很多课堂上都会出现教师提问太多,问题琐碎、繁杂的现象,同时充斥着教师和学生碎问碎答的现象,一个问题没有理解透彻,下个问题又接踵而至,在应接不暇的问题中,教师随口问,学生随口答,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沉思默想和实践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问答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针对这一现象的弊端,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提出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在“主问题”引导的阅读教学中,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课堂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教学活动整体有序。所以问题的提出如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会大大影响我们课堂的效率,决定课堂效率的问题并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其提问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写作还是课堂,都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详尽的思考与筛选,在对现实的观察和文献的掌握都达到之后进而去研究,这样在写作和研究的过程中才不至于让我们进退维谷。

  诗人北岛说过“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须一意孤行。”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文学写作的创作者,也适用于申报课题展现研究成果的学者们,如何去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让自己的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需要我们对这门学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此种能力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课堂之中,我想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实践的一个问题。

  《写作是门手艺》读后感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在“主问题”引导的阅读教学中,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课堂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教学活动整体有序。所以问题的提出如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会大大影响我们课堂的效率,决定课堂效率的问题并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其提问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写作还是课堂,都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详尽的思考与筛选,在对现实的观察和文献的掌握都达到之后进而去研究,这样在写作和研究的过程中才不至于让我们进退维谷。

  诗人北岛说过“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须一意孤行。”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文学写作的创作者,也适用于申报课题展现研究成果的学者们,如何去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让自己的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需要我们对这门学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此种能力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课堂之中,我想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实践的一个问题。

《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3

  隔着屏幕,第一眼看到老师手里举着的《写作是门手艺》这本书,很好奇封面上画的漫画是什么内容。听着这个貌似不太严谨的书名,一直在心里默默猜测,书名中所指的“写作”是什么,是不是学生的日常习作呢?

  拿到书,看到序言的标题《论文是怎样写成的》,才知道这个封面看上去有点搞笑、书名听上去有点“民间”的书,原来是教大家如何写论文的!这还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印象中,凡是与“论文”这俩字有关的,都是繁杂、刻板、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书,从封面到封底,每一个字、每一个标题、每一句话,尤其是每一幅漫画,都是那么惹人喜爱,捧起书,总是能津津有味,总是能爱不释手。

  书的序言是作者的老师李连江教授写的.,李教授在序言中说:“跟师傅学手艺,通例是徒弟先旁观,后帮忙,最后实习。师傅传帮带,靠身教,不靠言传。”看到这个说法,就觉得其实我们教书也是门手艺了。经常说,老师要管住自己的嘴,要能经得住少说话,跟李教授说的不正是一个道理么?就拿名著阅读来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名著导读课,但是,老师们费尽心血去“导”,假若说学生并不去读,也是枉费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但是换一种方式,老师们不仅是“导”,也在身体力行地“读”,那我想,学生一定是会受到这种无声的感染的,也必会捧起名著来一起读,这样,师生共读的喜人场面也就出现了,何愁名著导读会丢分呢?所以,刚看序言,我就产生了这样由衷的感受:教书是门手艺,靠身教,不靠言传。

  本书一开始,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对于学生训练着眼点的不同谈起,说到了中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训练上的一些误区,读之令人骇然:我们中学教师所津津乐道的文辞优美,对于学生以后的说理写作来说,竟是致命的误导!初读之,有些迷茫,有些自责,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误了多少子弟!后来几日,一直在读书之余思考这一问题,我想,这可能不应该完全归咎于中学语文教学,其实,中国人的思维,可能一直就是偏于感性,我们更崇尚一种朦胧的、诗意的美。你看,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代的大赋,再到唐诗、宋词,无论是现实主义,抑或是浪漫主义,都是唯美的,是一种需要意会的美。因学识浅陋,我没有细究过中国文学史唯美倾向的形成原因,但我隐约感觉到,这种唯美和诗意,是我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承,只是在日益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到理性的必要性,认识到了我们自身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关注自身理性思维的训练即可,并没有必要产生非此即彼的二元论。

  书的第二篇《风格:透明玻璃与彩色玻璃》里,谈到的是行文风格、表述习惯。作者告诉我们,写文章要追求的是用简洁的语言把意思表述清楚,而不是用大家都看不懂的句子来显得自己高深。对于这一点,我是有经历的。十几年前写毕业论文时,拿了初稿给导师看,记得非常清楚,他当时给我说的一句话:“你不要写这么长的句子,用短句子来说。”虽然论文按照导师的要求进行了修改,但其实并没有明白为什么不能用长的句子来表述,读书至此才貌似懂了一点,说理性文章旨在说理,一个长的句子,很有可能把一个简单的道理绕进去,从而变得更加复杂。表面看,文章讲得玄之又玄,其实在“玄”的文风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述清楚的道理。所以,现在看来,用冗长的、晦涩的语言来行文,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要改。

  书封底的漫画中,卷毛教授问弟子:“心里的毛拔光了吗?”这句话,大有深意:我们只有将自己内心中那些对写文章的固有认识摒除了,才能开始写好文章。那么,新的一年,让我们从边读书、边“拔毛”、边写作开始吧!

【《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读《写作是门手艺》有感02-18

形容手艺人手艺好的句子04-30

手艺的传承作文01-30

平凡的手艺人01-25

快手艺名(精选600个)09-26

《罗生门》读书心得01-14

采访民间手艺人作文08-01

《罗生门》读书心得10篇02-28

羊的门读后感01-15